CN106207729B - 一种数字式程控激光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字式程控激光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07729B
CN106207729B CN201610801055.1A CN201610801055A CN106207729B CN 106207729 B CN106207729 B CN 106207729B CN 201610801055 A CN201610801055 A CN 201610801055A CN 106207729 B CN106207729 B CN 1062077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resistance
amplifier
capacitor
inpu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010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07729A (zh
Inventor
汝玉星
田小建
高博
单江东
吴戈
高福斌
李尚�
安明
梁雪
刘大恺
马春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80105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077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07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7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07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77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3/00Lasers, i.e.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the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wave range
    • H01S3/09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excitation, e.g. pump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数字式程控激光源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结构有电流驱动模块(6)、温度控制模块(8)、激光器模块(10)和前面板(11),其特征在于,结构还有单片机模块(1)、显示模块(2)、指示灯模块(3)、按键模块(4)、编码器模块(5)、取样模块(7)和程控模块(9)。本发明基于单片机控制,具有功能丰富、升级方便、可程控等优点,且本发明还有超温报警和暗室模式等功能,安全性高,使用场合广。

Description

一种数字式程控激光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字式程控激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激光器以其低阈值、高功率、高光束质量、可靠性好、结构紧凑和散热性好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激光光纤通讯、激光空间远距通讯、工业造船、汽车制造、激光雕刻、激光打标、激光切割、印刷制辊、金属非金属钻孔/切割/焊接(铜焊、淬水、包层以及深度焊接)、军事国防安全、医疗器械仪器设备等领域。光纤激光器是利用掺稀土元素光纤作为增益介质的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在光纤放大器的基础上开发而来,由泵浦源、稀土元素掺杂光纤、谐振腔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其工作原理是:泵浦源产生的泵浦波长上的光子被掺杂光纤吸收,使其中的稀土元素离子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形成粒子数反转;在自发或受激的条件下,稀土元素离子由高能级回到低能级并同时释放出相应能量的光子;在光纤激光器的光纤谐振腔中上述过程构成正反馈,从而形成激光振荡输出。
在光纤激光器中,必须由一个激光泵浦源为整个光纤激光器提供能量源,作为光纤激光器的核心部分,泵浦源最主要的技术指标主是输出激光的稳定度,在各种激光产生电路中,由蝶形激光器模块和电流驱动器、温度控制器组成的系统由于其使用方便、功能丰富、稳定性高、易于集成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与本发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本课题组于2014年申请的发明专利“一种高稳定度光纤激光器泵浦源”,申请号为2014103102505,该文献中,以蝶形激光器模块为发光源,由稳定性很高的恒流驱动器和恒温控制器对其进行驱动和控温,除蝶形激光器模块进行控温外,对系统其它部分核器件也进行了控温,有效地提高了输出激光的稳定度。
但专利2014103102505所公开的技术完全是基于模拟电路实现的,这种电路存在诸多缺点,功能比较单一,只能单机工作,无法利用微机进行程控,而且一旦发现系统存在不足需要升级换代时,只能重新设计及制作硬件电路,使得系统的可扩展及灵活性受到极大的限制。另外,专利2014103102505中所使用的电流驱动电路也存在固有缺陷:激光器模块属于光电转换装置,总是存在一定的转换延迟,及输出光功率和驱动电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位差,而该专利中所用的驱动器的功率反馈采用的是简单的线性比例的反馈方式,当系统处于静态工作状态时能够正常工作,也能保证很高的稳定度,但当系统处于动态工作时,比如需要频繁改变输出功率时,这种线性比例反馈方式便无法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响应速度了。因此,目前已公开的激光源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具有程控功能的激光源。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
一种数字式程控激光源,结构有电流驱动模块6、温度控制模块8、激光器模块10和前面板11,其特征在于,结构还有单片机模块1、显示模块2、指示灯模块3、按键模块4、编码器模块5、取样模块7和程控模块9;
所述的单片机模块1的结构为,单片机U1的电源端和接地端分别接+5V电源和数字地,电源端还通过电容C1接数字地,端口X1和端口X2之间接晶振Y1,端口X1和端口X2还分别通过电容C2和电容C3接数字地,端口P00~端口P07分别通过电阻R1~电阻R8接+5V电源,所述的单片机U1的型号是STC89C51。
所述的显示模块2的结构为,显示屏U2的端口D0~端口D7分别接单片机U1的端口P00~端口P07,显示屏U2的端口EN、端口R/W和端口RS分别接单片机U1的端口P10、端口WR和端口RD,显示屏U2的端口VL和端口BL-接数字地,端口BL+接滑动变阻器W1的滑线端,端口VDD和端口VSS分别接+5V电源和数字地,端口VDD和端口VSS之间还接有电容C4,滑动变阻器W1的一端接+5V电源,另一端接数字地,所述的显示屏U2的型号为LCD1602;
所述的指示灯模块3的结构为,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8的一端以及二-四译码器U3A的两个输入端A、B分别接单片机U1的端口P11~端口P15,二-四译码器U3A的使能端OE接数字地,4个译码输出端Y0~Y3分别接电阻R19~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16~电阻R22的另一端分别接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7的栅极,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7的源极均接模拟地,漏极分别通过电阻R9~电阻R15接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7的阴极,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7的阳极均接+12V电源;
所述的按键模块4的结构为,开关S1~开关S3的一端与电容C5~电容C7的一端均接数字地,开关S1的另一端和电容C5的另一端相连,同时接电阻R23的一端和施密特触发器U4A的输入端,电阻R23的另一端接+5V电源,开关S2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另一端相连,同时接电阻R24的一端和施密特触发器U4B的输入端,电阻R24的另一端接+5V电源,开关S3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相连,同时接电阻R25的一端和施密特触发器U4C的输入端,电阻R25的另一端接+5V电源,施密特触发器U4A、施密特触发器U4B、施密特触发器U4C的输出端分别接单片机U1的端口P16、端口P17、端口P20;
所述的编码器模块5的结构为,旋转编码器Encoder1的1脚接电阻R26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和施密特触发器U4D的输入端,2脚接电阻R27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和施密特触发器U4E的输入端,3脚接数字地,电阻R26和电阻R27的另一端均接+5V电源,电容C8和电容C9的另一端均接数字地,施密特触发器U4D和施密特触发器U4E的输出端分别接单片机U1的中断口INT0和中断口INT1;
所述的电流驱动模块6的结构为,数模转换器U5的数字信号输入端口与单片机U1的端口P0相连,数模转换器U5的端口BYTE1/BYTE2与单片机U1的端口P21相连,数模转换器U5的端口CS与单片机U1的端口P22相连,数模转换器U5的端口WR1、端口WR2均与单片机U1的端口WR相连,端口XFER与单片机U1的端口RD相连,数模转换器U5的电源端接+5V电源,端口DGND接数字地,端口AGND和端口Iout2接模拟地,端口Rfb通过可调电阻W2接模拟地,端口Iout1接运放U6A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6A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12V电源和模拟地,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电阻R28,数模转换器U5的参考电压输入端Vref接取样模块7中的端口V_refer,运放U6A的输出端接电阻R29的一端,电阻R29的另一端接运放U6B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6B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电容C10,输出端接场效应管Q8的栅极,场效应管Q8的漏极接+12V电源,源极接激光器模块10的端口LD+,运放U6B的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30的一端和电阻R31的一端,电阻R30的另一端接+12V电源,电阻R31的另一端接运放U7A的输出端和可调电阻W3的一端,并作为电流驱动模块的电流取样输出端,记为端口I_sample,可调电阻W3的另一端接电阻R32的一端,电阻R32的另一端接电阻R33的一端和运放U7A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33的另一端接模拟地,运放U7A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12V电源和模拟地,同相输入端接电阻R34的一端,电阻R34的另一端接电阻Rs1的一端,还接激光器模块10的端口LD-,电阻Rs1的另一端接模拟地;所述的数模转换器U5的型号是DAC1232LCJ;
所述的取样模块7的结构为,模数转换器U10的端口CLK通过电容C11接数字地,端口CS接单片机U1的端口P23,端口RD、端口WR分别接单片机U1的端口RD、端口WR,端口HBEN接单片机U1的端口P24,端口SHDN接+5V电源,模数转换器U10的数据输出端和单片机U1的端口P0按高位对高位、低位对低位的方式依次相连,模数转换器U10的端口Vdd接+5V电源,端口DGND接数字地,端口AGND接模拟地,端口INT接单片机U1的端口P25,端口CH0、端口CH4、端口CH5、端口CH6和端口CH7均接模拟地,端口REF和端口REFADJ分别通过电容C13和电容C12接模拟地,端口REF还接运放U7B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7B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相连,并作为参考电压端,记为端口V_refer,模数转换器U10的端口CH3作为电流取样输入端,记为端口I_sample_in,接电流驱动模块6中的端口I_sample,还通过电容C16接模拟地,模数转换器U10的端口CH2接运放U8B的输出端,还通过电容C15接模拟地,运放U8B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电阻R36,同相输入端接电阻R37的一端,作为功率取样输入端正极,记为端口P_sample+,接激光器模块10的端口PD+,电阻R37的另一端接运放U8A的同相输入端,作为功率取样输入端的负极,记为端口P_sample-,接激光器模块10的端口PD-,运放U8A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12V电源和模拟地,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38接模拟地,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电阻R39,反相输入端还接电阻R35的一端,电阻R35的另一端接可调电阻W5的一端,可调电阻W5的另一端接电阻R40的一端和运放U8B反相输入端,电阻R40的另一端接运放U8A的输出端,稳压二极管D8的阴极接+5V电源,阳极接电阻R41的一端和运放U9A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41的另一端接模拟地,运放U9A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12V电源和模拟地,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电容C17,输出端接电阻R43的一端,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42的一端和三极管Q9的发射极,电阻R42的另一端接+5V电源,电阻R43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9的基极,三极管Q9的集电极接电阻R44的一端,并作为温度取样输入端,记为端口P_sample_in,接激光器模块10的端口NTC+,电阻R44的另一端接运放U9B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9B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45接模拟地,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相互串联的电阻R46和可调电阻W4;输出端接模数转换器U10的端口CH1,并通过电容C14接模拟地;所述的模数转换器U10的型号是MAX197;
所述的温度控制模块8的结构为,数模转换器U11的数字信号输入端口与单片机U1的端口P0相连,数模转换器U11的端口BYTE1/BYTE2与单片机U1的端口P26相连,数模转换器U11的端口CS与单片机U1的端口P27相连,数模转换器U11的端口WR1、端口WR2均与单片机U1的端口WR相连,端口XFER与单片机U1的端口RD相连,数模转换器U11的电源端接+5V电源,端口DGND接数字地,端口AGND和端口Iout2接模拟地,端口Rfb通过可调电阻W6接模拟地,端口Iout1接运放U12A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12A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12V电源和模拟地,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47的一端和电阻R48的一端,电阻R47的另一端接模拟地,电阻R48的另一端接可调电阻W7的一端,可调电阻W7的另一端接运放U12A的输出端和运放U12B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12B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电容C18,反相输入端还接运放U13A的输出端,运放U12B的输出端接电阻R49的一端、电阻R52的一端和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接+5V电源,电阻R49的另一端接运放U14A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52的另一端接达林顿管Q12的基极和达林顿管Q13的基极,达林顿管Q12和达林顿管Q13的集电极分别接+12V电源和模拟地,发射极接在一起,还和电阻Rs2的一端以及运放U13B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s2的另一端和运放U13A的同相输入端相连,还接激光器模块10的端口TEC-,运放U13A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12V电源和模拟地,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电阻R53,反相输入端还接电阻R54的一端和电阻R56的一端,电阻R54的另一端接电阻R55的一端和运放U13B的输出端,电阻R56的另一端接电阻R55的另一端和运放U13B的反相输入端,运放U13B的反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57接+5V电源,运放U14A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12V电源和模拟地,同相输入端接+5V电源,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电阻R50,输出端接电阻R51的一端和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0的另一端接+5V电源,电阻R51的另一端接达林顿管Q10和达林顿管Q11的基极,达林顿管Q10和达林顿管Q11的集电极分别接模拟地和+12V电源,发射极接在一起,还接激光器模块10中的端口TEC+;所述的数模转换器U11的型号为DAC1232LCJ;
所述的程控模块9的结构为,电平转换芯片U15的端口VCC和端口GND分别接+5V电源和数字地,端口V+通过电容C22接+5V电源,端口V-通过电容C23接数字地,端口C1+和端口C1-之间接电容C21,端口C2+和端口C2-之间接电容C24,端口T1IN和端口R1OUT分别接单片机U1的端口TXD和端口RXD,端口R1IN和端口T1OUT分别接D形接口J1的3脚和2脚,D形接口J1的5脚接数字地,所述的电平转换芯片U15的型号是MAX232,D形接口J1是一个9针D形接口;
所述的前面板11的结构有,显示屏1101、电源开关1102、工作模式选择按键1103、恒流指示灯1104、恒功率指示灯1105、显示模式选择按键1106、激光功率指示灯1107、限制电流指示灯1108、驱动电流指示灯1109、工作温度指示灯1110、参数调节旋钮1111、暗室模式按键1112、超温报警指示灯1113和激光输出端口1114;其中,显示屏1101是显示模块2中所述的显示屏U2,型号为LCD1602,电源开关1102是整个装置的总开关,工作模式选择按键1103、显示模式选择按键1106和暗室模式按键1112这3个按键分别是按键模块4中所述的开关S1、开关S2和开关S3,恒流指示灯1104、恒功率指示灯1105、激光功率指示灯1107、限制电流指示灯1108、驱动电流指示灯1109、工作温度指示灯1110和超温报警指示灯1113这7个指示灯分别是指示灯模块3中所述的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7,参数调节旋钮1111是编码器模块5中所述的旋转编码器Encoder1,激光输出端口1114与激光器模块10的尾纤相连。
本发明的一种数字式程控激光源中,各元件优选参数为:电阻R1~电阻R29均为10kΩ,电阻R30为1MΩ,电阻R31为10kΩ,电阻R32为200kΩ,电阻R33为9.1kΩ,电阻R34为10kΩ,电阻R35为20kΩ,电阻R36、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均为180kΩ,电阻R37为1kΩ,电阻R41~电阻R45均为20kΩ,电阻R46~电阻R50均为10kΩ,电阻R51、电阻R52均为0.1kΩ,电阻R53~电阻R55、电阻R57均为180kΩ,电阻R56为20kΩ,电阻Rs1为1Ω,电阻Rs2为0.1Ω,滑动变阻器W1为200kΩ,可调电阻W2为10kΩ,可调电阻W3为200kΩ,可调电阻W4为10kΩ,可调电阻W5为200kΩ,可调电阻W6和可调电阻W7均为10kΩ,晶振Y1为12MHz,电容C1为0.1uF,电容C2、电容C3均为30pF,电容C4为0.1uF,电容C5~电容C10均为0.47uF,电容C11为100pF,电容C12为0.01uF,电容C13为4.7uF,电容C14~电容C16均为10uF,电容C17为0.1uF,电容C18~电容C20均为0.47uF,电容C21为1uF,电容C22、电容C24为0.1uF,电容C24为1uF,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7均为k1482,场效应管Q8为IRF530,三极管Q9为s9012,达林顿管Q10、达林顿管Q13均为TIP137,达林顿管Q11、达林顿管Q12均为TIP132,稳压二极管D8为2.5V,二-四译码器U3A为74AC11239D,施密特触发器U4A~施密特触发器U4E是一个型号为SN7414的集成施密特触发器的5个工作单元,运放U6A和运放U6B是一个型号为TLC2252的集成双运放的2个工作单元,运放U7A和运放U7B是第二个型号为TLC2252的集成双运放的2个工作单元,运放U8A和运放U8B是第三个型号为TLC2252的集成双运放的2个工作单元,运放U9A和运放U9B是第四个型号为TLC2252的集成双运放的2个工作单元,运放U12A和运放U12B是第五个型号为TLC2252的集成双运放的2个工作单元,运放U13A和运放U13B是第六个型号为TLC2252的集成双运放的2个工作单元,运放U14A是第七个型号为TLC2252的集成双运放的一个工作单元。
本发明的一种数字式程控激光源中,所述的激光器模块10优选捷迪讯LC96蝶形封装激光器模块。
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单片机进行控制,功能更灵活,功能更丰富,升级换代更方便。
2、本发明具有程控模块,可方便与微机相连,以实现微机程控。
3、本发明设有“暗室模式”按键,通过单片机编程,可实现在需要的场合熄灭前面板所有指示灯及屏幕的功能,以避免对敏感光学系统产生干扰。
4、本发明设有“超温报警”,通过单片机编程,可实现超温断电报警的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数字式程控激光源的整体原理框图。
图2是单片机模块1的原理电路图。
图3是显示模块2的原理电路图。
图4是指示灯模块3的原理电路图。
图5是按键模块4的原理电路图。
图6是编码器模块5的原理电路图。
图7是电流驱动模块6的原理电路图。
图8是取样模块7的原理电路图。
图9是温度控制模块8的原理电路图。
图10是程控模块9的原理电路图。
图11是激光器模块10的封装及引脚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前面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各部分电路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附图中所标参数为各实施例的优选电路参数。
实施例1系统整体结构
如图1和图12所示,系统结构有单片机模块1、显示模块2、指示灯模块3、按键模块4、编码器模块5、电流驱动模块6、取样模块7、温度控制模块8、程控模块9、激光器模块10和前面板11。
实施例2单片机模块
如图2所示,所述的单片机模块1的结构为,单片机U1的电源端和接地端分别接+5V电源和数字地,电源端还通过电容C1接数字地,端口X1和端口X2之间接晶振Y1,端口X1和端口X2还分别通过电容C2和电容C3接数字地,端口P00~端口P07分别通过电阻R1~电阻R8接+5V电源,所述的单片机U1的型号是STC89C51,P0口(P00~P07)、P1口(P10~P17)、P2口(P20~P27)为普通输入/输出口,本发明中使用P0口作为单片机与A/D、D/A以及显示芯片的数据交换口,将P2口、P3口的各个引脚用作控制端,实现控制系统中各芯片协调工作,此外,该单片机还有端口X1和端口X2是单片机的晶振输入端,由外部晶振给单片机提供工作主频,端口RESET为单片机的复位端口,端口RD为外部存储器读控制端,端口WR为外部存储器写控制端,端口RXD为串行输入口,端口TXD为串行输出口,中断口INT0和中断口INT1为2个外部中断口,端口T0和端口T1为记时器0和记时器1的外部输入口。单片机模块1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工作,用于协调各个功能模块实现所需的功能。
实施例3显示模块
如图3所示,所述的显示模块2的结构为,显示屏U2的端口D0~端口D7分别接单片机U1的端口P00~端口P07,显示屏U2的端口EN、端口R/W和端口RS分别接单片机U1的端口P10、端口WR和端口RD,显示屏U2的端口VL和端口BL-接数字地,端口BL+接滑动变阻器W1的滑线端,端口VDD和端口VSS分别接+5V电源和数字地,端口VDD和端口VSS之间还接有电容C4,滑动变阻器W1的一端接+5V电源,另一端接数字地。显示屏U2的型号为LCD1602,它是一个16*2的集成液晶显示屏,共14个引脚,端口VDD和端口VSS分别为电源正极和电源地,端口VL为液晶显示偏压,端口RS为数据/命令选择,端口R/W为读/写选择,端口EN为使能信号,端口D0~端口D7为8位数据通道,端口BL+和端口BL-分别为背光源正负极。显示屏U2位于前面板11上,用于显示系统工作参数。
实施例4指示灯模块
如图4所示,所述的指示灯模块3的结构为,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8的一端以及二-四译码器U3A的两个输入端A、B分别接单片机U1的端口P11~端口P15,二-四译码器U3A的使能端OE接数字地,4个译码输出端Y0~Y3分别接电阻R19~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16~电阻R22的另一端分别接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7的栅极,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7的源极均接模拟地,漏极分别通过电阻R9~电阻R15接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7的阴极,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7的阳极均接+12V电源。其中,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7均位于前面板11上,为前面板11上的7个状态指示灯,用于指示系统的各种工作状态。
实施例5按键模块
如图5所示,所述的按键模块4的结构为,开关S1~开关S3的一端与电容C5~电容C7的一端均接数字地,开关S1的另一端和电容C5的另一端相连,同时接电阻R23的一端和施密特触发器U4A的输入端,电阻R23的另一端接+5V电源,开关S2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另一端相连,同时接电阻R24的一端和施密特触发器U4B的输入端,电阻R24的另一端接+5V电源,开关S3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相连,同时接电阻R25的一端和施密特触发器U4C的输入端,电阻R25的另一端接+5V电源,施密特触发器U4A、施密特触发器U4B、施密特触发器U4C的输出端分别接单片机U1的端口P16、端口P17、端口P20。其中开关S1~开关S3分别是前面板11上的工作模式选择按键1103、显示模式选择按键1106和暗室模式按键1112,这3个开关是3个触点式按键开关,用于给单片机输入控制信号,该模块中的施密特触发器用于消除按键的抖动噪声。
实施例6编码器模块
如图6所示,所述的编码器模块5的结构为,旋转编码器Encoder1的1脚接电阻R26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和施密特触发器U4D的输入端,2脚接电阻R27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和施密特触发器U4E的输入端,3脚接数字地,电阻R26和电阻R27的另一端均接+5V电源,电容C8和电容C9的另一端均接数字地,施密特触发器U4D和施密特触发器U4E的输出端分别接单片机U1的中断口INT0和中断口INT1。旋转编码器Encoder1位于前面板11上,用于设置系统所需的参数,施密特触发器电路用于消除旋转编码器的抖动噪声。
实施例7电流驱动模块
如图7所示,所述的电流驱动模块6的结构为,数模转换器U5的数字信号输入端口与单片机U1的端口P0相连,数模转换器U5的端口BYTE1/BYTE2与单片机U1的端口P21相连,数模转换器U5的端口CS与单片机U1的端口P22相连,数模转换器U5的端口WR1、端口WR2均与单片机U1的端口WR相连,端口XFER与单片机U1的端口RD相连,数模转换器U5的电源端接+5V电源,端口DGND接数字地,端口AGND和端口Iout2接模拟地,端口Rfb通过可调电阻W2接模拟地,端口Iout1接运放U6A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6A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12V电源和模拟地,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电阻R28,数模转换器U5的参考电压输入端Vref接取样模块7中的端口V_refer,运放U6A的输出端接电阻R29的一端,电阻R29的另一端接运放U6B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6B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电容C10,输出端接场效应管Q8的栅极,场效应管Q8的漏极接+12V电源,源极接激光器模块10的端口LD+,运放U6B的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30的一端和电阻R31的一端,电阻R30的另一端接+12V电源,电阻R31的另一端接运放U7A的输出端和可调电阻W3的一端,并作为电流驱动模块的电流取样输出端,记为端口I_sample,可调电阻W3的另一端接电阻R32的一端,电阻R32的另一端接电阻R33的一端和运放U7A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33的另一端接模拟地,运放U7A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12V电源和模拟地,同相输入端接电阻R34的一端,电阻R34的另一端接电阻Rs1的一端,还接激光器模块10的端口LD-,电阻Rs1的另一端接模拟地。数模转换器U5将单片机送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对应的控制电压,运放U6B、运放U7A、场效应管Q8为核心构成负反馈压控恒流源,将控制电压转换成对应的电流,通过激光器模块10的端口LD+和端口LD-驱动激光器工作。所述的数模转换器U5的型号是DAC1232LCJ,它是一个12位数模转换器,20个引脚,引脚13~16、4~7为数字信号输入端口,端口BYTE1/BYTE2(19脚)为字节序列控制端口,端口CS为片选端口,端口WR1、端口WR2为数据读取控制端口,端口XFER为转换控制端口,端口Vcc为电源输入端,端口Vref为参考电压输入端口,端口Rfb为反馈电阻输入端口,端口Iout1、端口Iout2转换电流输出端口,端口AGND和端口DGND分别为模拟地和数字地端口。
实施例8取样模块
如图8所示,所述的取样模块7的结构为,模数转换器U10的端口CLK通过电容C11接数字地,端口CS接单片机U1的端口P23,端口RD、端口WR分别接单片机U1的端口RD、端口WR,端口HBEN接单片机U1的端口P24,端口SHDN接+5V电源,模数转换器U10的数据输出端和单片机U1的端口P0相连,模数转换器U10的端口Vdd接+5V电源,端口DGND接数字地,端口AGND接模拟地,端口INT接单片机U1的端口P25,端口CH0、端口CH4、端口CH5、端口CH6和端口CH7均接模拟地,端口REF和端口REFADJ分别通过电容C13和电容C12接模拟地,端口REF还接运放U7B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7B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相连,并作为参考电压端,记为端口V_refer,模数转换器U10的端口CH3作为电流取样输入端,记为端口I_sample_in,接电流驱动模块6中的端口I_sample,还通过电容C16接模拟地,模数转换器U10的端口CH2接运放U8B的输出端,还通过电容C15接模拟地,运放U8B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电阻R36,同相输入端接电阻R37的一端,作为功率取样输入端正极,记为端口P_sample+,接激光器模块10的端口PD+,电阻R37的另一端接运放U8A的同相输入端,作为功率取样输入端的负极,记为端口P_sample-,接激光器模块10的端口PD-,运放U8A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12V电源和模拟地,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38接模拟地,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电阻R39,反相输入端还接电阻R35的一端,电阻R35的另一端接可调电阻W5的一端,可调电阻W5的另一端接电阻R40的一端和运放U8B反相输入端,电阻R40的另一端接运放U8A的输出端,稳压二极管D8的阴极接+5V电源,阳极接电阻R41的一端和运放U9A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41的另一端接模拟地,运放U9A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12V电源和模拟地,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电容C17,输出端接电阻R43的一端,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42的一端和三极管Q9的发射极,电阻R42的另一端接+5V电源,电阻R43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9的基极,三极管Q9的集电极接电阻R44的一端,并作为温度取样输入端,记为端口P_sample_in,接激光器模块10的端口NTC+,电阻R44的另一端接运放U9B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9B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45接模拟地,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相互串联的电阻R46和可调电阻W4;输出端接模数转换器U10的端口CH1,并通过电容C14接模拟地。取样模块7利用模数转换器U10的3个模拟信号输入通道以及相应的辅助电路,可实现对驱动电流、输出光功率和工作温度的取样并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回单片机U1。所述的模数转换器U10的型号是MAX197,它是一个8通道12位模数转换器,28个引脚,其中引脚7~引脚14是数据输出端,端口HBEN为数据高低位选择控制端,用于12位转换结果的多路复用,端口CS为片选端口,端口RD和端口WR分别为读写控制端口,端口CLK为时钟输入端口,端口SHDN为电源关闭模式设置端口,端口Vdd为电源端口,端口DGND和端口AGND分别为数字地和模拟地端口,端口CH0~端口CH7为8个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端口INT为中断输出端口,当转换结束且数据可被访问时,该端口变为低电平,端口REFADJ为带宽基准电压调整端口,端口REF为基准缓存输出/缓存输入端口,在内部基准缓存模式时,输出4.096V的基准电压,用于给数模转换器提供参考电压。
实施例9温度控制模块
如图9所示,所述的温度控制模块8的结构为,数模转换器U11的数字信号输入端口与单片机U1的端口P0相连,数模转换器U11的端口BYTE1/BYTE2与单片机U1的端口P26相连,数模转换器U11的端口CS与单片机U1的端口P27相连,数模转换器U11的端口WR1、端口WR2均与单片机U1的端口WR相连,端口XFER与单片机U1的端口RD相连,数模转换器U11的电源端接+5V电源,端口DGND接数字地,端口AGND和端口Iout2接模拟地,端口Rfb通过可调电阻W6接模拟地,端口Iout1接运放U12A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12A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12V电源和模拟地,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47的一端和电阻R48的一端,电阻R47的另一端接模拟地,电阻R48的另一端接可调电阻W7的一端,可调电阻W7的另一端接运放U12A的输出端和运放U12B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12B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电容C18,反相输入端还接运放U13A的输出端,运放U12B的输出端接电阻R49的一端、电阻R52的一端和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接+5V电源,电阻R49的另一端接运放U14A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52的另一端接达林顿管Q12的基极和达林顿管Q13的基极,达林顿管Q12和达林顿管Q13的集电极分别接+12V电源和模拟地,发射极接在一起,还和电阻Rs2的一端以及运放U13B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s2的另一端和运放U13A的同相输入端相连,还接激光器模块10的端口TEC-,运放U13A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12V电源和模拟地,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电阻R53,反相输入端还接电阻R54的一端和电阻R56的一端,电阻R54的另一端接电阻R55的一端和运放U13B的输出端,电阻R56的另一端接电阻R55的另一端和运放U13B的反相输入端,运放U13B的反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57接+5V电源,运放U14A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12V电源和模拟地,同相输入端接+5V电源,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电阻R50,输出端接电阻R51的一端和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0的另一端接+5V电源,电阻R51的另一端接达林顿管Q10和达林顿管Q11的基极,达林顿管Q10和达林顿管Q11的集电极分别接模拟地和+12V电源,发射极接在一起,还接激光器模块10中的端口TEC+。温度控制模块8用于为激光器模块10设置并控制工作温度。所述的数模转换器U11的型号为DAC1232LCJ。
实施例10程控模块
如图10所示,所述的程控模块9的结构为,电平转换芯片U15的端口VCC和端口GND分别接+5V电源和数字地,端口V+通过电容C22接+5V电源,端口V-通过电容C23接数字地,端口C1+和端口C1-之间接电容C21,端口C2+和端口C2-之间接电容C24,端口T1IN和端口R1OUT分别接单片机U1的端口TXD和端口RXD,端口R1IN和端口T1OUT分别接D形接口J1的3脚和2脚,D形接口J1的5脚接数字地,所述的电平转换芯片U15的型号是MAX232,它是一个TTL-RS232转换芯片,端口V+(2脚)、端口V-(6脚)、端口C1+(1脚)、端口C1-(3脚)、端口C2+(4脚)和端口C2-(5脚)内部电荷泵电路端口,配合外部的电容C21~电容C24用来产生+12V和-12V电源的;端口R1IN(13脚)、端口R1OUT(12脚)、端口T1IN(11脚)和端口T1OUT(14脚)为第一数据通道,端口R2IN(8脚)、端口R2OUT(9脚)、端口T2IN(10脚)和端口T2OUT(7脚)为第二数据通道,端口VCC和端口GND分别是电源和地。D形接口J1是一个9针D形接口。程控模块9负责本发明的单片机和微机之间的数据通信,通过该模块可实现单片机的程序下载以或微机程控功能。
实施例11激光器模块
本实施例的激光器模块10选用捷迪讯LC96蝶形封装激光器模块,其封装及引脚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激光器模块内部集成了激光二极管LD、光电二极管PD、热电制冷器TEC和热敏电阻NTC,尾纤直接连接到前面板11上的激光输出端口用于输出激光,该模块共有14个引脚,其中6脚、7脚、8脚、9脚、12脚均为空引脚(NC),1脚和14脚分别是内部热电制冷器的两个电流输入端(端口TEC+和端口TEC-)用于和温度控制模块3的电流输出端口相连,2脚和5脚是内部集成热敏电阻的两个接线端口(端口NTC+和端口NTC-),分别和取样模块7的端口T_sample_in和模拟地相连,3脚和4脚为内部集成光电二极管的两个接线端口(端口PD+和端口PD-),此二端口输出的电流大小反应了光功率的大小,此二端口与取样模块7的端口P_sample+和端口P_sample-相连,用于将输出光功率转换成电压信号,并由取样模块7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回单片机U1,10脚和11脚是内部激光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端口LD+和端口LD-),用于和电流驱动模块6的电流输出端相连,由电流驱动模块6向内部集成的激光二极管提供驱动电流控制其输出光功率,13脚为外壳接地端。
实施例12前面板
如图11所示,所述的前面板11的结构有,显示屏1101、电源开关1102、工作模式选择按键1103、恒流指示灯1104、恒功率指示灯1105、显示模式选择按键1106、激光功率指示灯1107、限制电流指示灯1108、驱动电流指示灯1109、工作温度指示灯1110、参数调节旋钮1111、暗室模式按键1112、超温报警指示灯1113和激光输出端口1114;其中,显示屏1101是显示模块2中所述的显示屏U2,电源开关1102是整个装置的总开关,工作模式选择按键1103、显示模式选择按键1106和暗室模式按键1112这3个按键分别是按键模块4中所述的开关S1、开关S2和开关S3,恒流指示灯1104、恒功率指示灯1105、激光功率指示灯1107、限制电流指示灯1108、驱动电流指示灯1109、工作温度指示灯1110和超温报警指示灯1113这7个指示灯分别是指示灯模块3中所述的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7,参数调节旋钮1111是编码器模块5中所述的旋转编码器Encoder1,激光输出端口1114与激光器模块10的尾纤相连。
实施例13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参考附图1的整体框图和附图12的前面板,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由工作模式选择按键1103选择所需要的工作模式—恒流模式或恒功率模式,由显示模式选择按键1106选择要显示的参数并通过显示屏1101进行显示,由参数调节旋钮1111设置各参数值并送入单片机模块1。如果是工作在恒流模式下,单片机会将设置的电流值(数字量)送至电流驱动模块6,由电流驱动模块6将数字量转换成模拟电压再转换成对应的驱动电流输出至激光器模块10,驱动激光器模块10在设定的电流下工作并产生激光,由激光器模块10的尾纤通过前面板11上的激光输出端口1114输出激光,同时输出的激光功率和实际驱动电流会由取样模块7进行取样并转换成数字量反馈至单片机并由单片机存储;如果是工作在恒功率模式下,单片机会将设置的激光功率值与取样模块7反馈回的实际激光功率值进行比较,并将差值进行PID运算,运算结果(数字量)送至电流驱动模块6,由电流驱动模块6转换成模拟电压并进一步转换成驱动电流,输出至激光器模块10,如果取样模块7反馈回的激光功率与设置功率不相等,单片机则通过PID算法自动调整驱动电流,直至两者相等,这样激光器模块10便输出功率稳定的激光。取样模块7还对激光器模块10的工作温度进行取样并转换成数字量,送回单片机进行存储,单片机会将取样模块7取样回的工作温度与设定的温度进行比较,差值进行PID运算,并将运算结果送至温度控制模块8,由温度控制模块8产生相应的电流,以驱动激光器模块10中内置的热电制冷器进行控温,如果取样模块7取样回的温度值与设置的温度值不相等,则单片机会通过PID算法进行自动调整温度控制模块输出的电流值,进而调整激光器模块10中热电制冷器的工作状态,直至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相等,这样激光器模块10便会在所设定的温度下恒温工作。如果激光器模块10产生热量的速度超过热电制冷器制冷的速度,则会使得工作温度逐渐升高,系统不再能够工作于恒温状态,当工作温度升高至预先设定的报警温度时,单片机会控制电流驱动模块6将驱动电流关闭,同时控制前面板11上的超温报警指示灯1113闪烁,以提示用户关闭系统,本系统的超温报警功能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某些场合下,某些光学系统容易受到外界光源的干扰而降低可靠性,整个光学系统都需要放置在一个光学暗室中进行工作,此时为了进一步减小对用户所建光学系统的干扰,本发明设置了暗室模式,如果按下前面板11上的暗室模式按键1112,则单片机会关闭前面板11上的所有指示灯及显示屏,再次按下暗室模式按键1112,则前面板恢复正常显示。

Claims (3)

1.一种数字式程控激光源,结构有电流驱动模块(6)、温度控制模块(8)、激光器模块(10)和前面板(11),其特征在于,结构还有单片机模块(1)、显示模块(2)、指示灯模块(3)、按键模块(4)、编码器模块(5)、取样模块(7)和程控模块(9);
所述的单片机模块(1)的结构为,单片机U1的电源端和接地端分别接+5V电源和数字地,电源端还通过电容C1接数字地,端口X1和端口X2之间接晶振Y1,端口X1和端口X2还分别通过电容C2和电容C3接数字地,端口P00~端口P07分别通过电阻R1~电阻R8接+5V电源,所述的单片机U1的型号是STC89C51;
所述的显示模块(2)的结构为,显示屏U2的端口D0~端口D7分别接单片机U1的端口P00~端口P07,显示屏U2的端口EN、端口R/W和端口RS分别接单片机U1的端口P10、端口WR和端口RD,显示屏U2的端口VL和端口BL-接数字地,端口BL+接滑动变阻器W1的滑线端,端口VDD和端口VSS分别接+5V电源和数字地,端口VDD和端口VSS之间还接有电容C4,滑动变阻器W1的一端接+5V电源,另一端接数字地,所述的显示屏U2的型号为LCD1602;
所述的指示灯模块(3)的结构为,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8的一端以及二-四译码器U3A的两个输入端A、B分别接单片机U1的端口P11~端口P15,二-四译码器U3A的使能端OE接数字地,4个译码输出端Y0~Y3分别接电阻R19~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16~电阻R22的另一端分别接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7的栅极,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7的源极均接模拟地,漏极分别通过电阻R9~电阻R15接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7的阴极,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7的阳极均接+12V电源;
所述的按键模块(4)的结构为,开关S1~开关S3的一端与电容C5~电容C7的一端均接数字地,开关S1的另一端和电容C5的另一端相连,同时接电阻R23的一端和施密特触发器U4A的输入端,电阻R23的另一端接+5V电源,开关S2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另一端相连,同时接电阻R24的一端和施密特触发器U4B的输入端,电阻R24的另一端接+5V电源,开关S3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相连,同时接电阻R25的一端和施密特触发器U4C的输入端,电阻R25的另一端接+5V电源,施密特触发器U4A、施密特触发器U4B、施密特触发器U4C的输出端分别接单片机U1的端口P16、端口P17、端口P20;
所述的编码器模块(5)的结构为,旋转编码器Encoder1的1脚接电阻R26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和施密特触发器U4D的输入端,2脚接电阻R27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和施密特触发器U4E的输入端,3脚接数字地,电阻R26和电阻R27的另一端均接+5V电源,电容C8和电容C9的另一端均接数字地,施密特触发器U4D和施密特触发器U4E的输出端分别接单片机U1的中断口INT0和中断口INT1;
所述的电流驱动模块(6)的结构为,数模转换器U5的数字信号输入端口与单片机U1的端口P0相连,数模转换器U5的端口BYTE1/BYTE2与单片机U1的端口P21相连,数模转换器U5的端口CS与单片机U1的端口P22相连,数模转换器U5的端口WR1、端口WR2均与单片机U1的端口WR相连,端口XFER与单片机U1的端口RD相连,数模转换器U5的电源端接+5V电源,端口DGND接数字地,端口AGND和端口Iout2接模拟地,端口Rfb通过可调电阻W2接模拟地,端口Iout1接运放U6A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6A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12V电源和模拟地,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电阻R28,数模转换器U5的参考电压输入端Vref接取样模块(7)中的端口V_refer,运放U6A的输出端接电阻R29的一端,电阻R29的另一端接运放U6B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6B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电容C10,输出端接场效应管Q8的栅极,场效应管Q8的漏极接+12V电源,源极接激光器模块(10)的端口LD+,运放U6B的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30的一端和电阻R31的一端,电阻R30的另一端接+12V电源,电阻R31的另一端接运放U7A的输出端和可调电阻W3的一端,并作为电流驱动模块的电流取样输出端,记为端口I_sample,可调电阻W3的另一端接电阻R32的一端,电阻R32的另一端接电阻R33的一端和运放U7A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33的另一端接模拟地,运放U7A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12V电源和模拟地,同相输入端接电阻R34的一端,电阻R34的另一端接电阻Rs1的一端,还接激光器模块(10)的端口LD-,电阻Rs1的另一端接模拟地;所述的数模转换器U5的型号是DAC1232LCJ;
所述的取样模块(7)的结构为,模数转换器U10的端口CLK通过电容C11接数字地,端口CS接单片机U1的端口P23,端口RD、端口WR分别接单片机U1的端口RD、端口WR,端口HBEN接单片机U1的端口P24,端口SHDN接+5V电源,模数转换器U10的数据输出端和单片机U1的端口P0按高位对高位、低位对低位的方式依次相连,模数转换器U10的端口Vdd接+5V电源,端口DGND接数字地,端口AGND接模拟地,端口INT接单片机U1的端口P25,端口CH0、端口CH4、端口CH5、端口CH6和端口CH7均接模拟地,端口REF和端口REFADJ分别通过电容C13和电容C12接模拟地,端口REF还接运放U7B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7B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相连,并作为参考电压端,记为端口V_refer,模数转换器U10的端口CH3作为电流取样输入端,记为端口I_sample_in,接电流驱动模块(6)中的端口I_sample,还通过电容C16接模拟地,模数转换器U10的端口CH2接运放U8B的输出端,还通过电容C15接模拟地,运放U8B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电阻R36,同相输入端接电阻R37的一端,作为功率取样输入端正极,记为端口P_sample+,接激光器模块(10)的端口PD+,电阻R37的另一端接运放U8A的同相输入端,作为功率取样输入端的负极,记为端口P_sample-,接激光器模块(10)的端口PD-,运放U8A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12V电源和模拟地,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38接模拟地,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电阻R39,反相输入端还接电阻R35的一端,电阻R35的另一端接可调电阻W5的一端,可调电阻W5的另一端接电阻R40的一端和运放U8B反相输入端,电阻R40的另一端接运放U8A的输出端,稳压二极管D8的阴极接+5V电源,阳极接电阻R41的一端和运放U9A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41的另一端接模拟地,运放U9A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12V电源和模拟地,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电容C17,输出端接电阻R43的一端,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42的一端和三极管Q9的发射极,电阻R42的另一端接+5V电源,电阻R43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9的基极,三极管Q9的集电极接电阻R44的一端,并作为温度取样输入端,记为端口P_sample_in,接激光器模块(10)的端口NTC+,电阻R44的另一端接运放U9B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9B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45接模拟地,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相互串联的电阻R46和可调电阻W4;输出端接模数转换器U10的端口CH1,并通过电容C14接模拟地;所述的模数转换器U10的型号是MAX197;
所述的温度控制模块(8)的结构为,数模转换器U11的数字信号输入端口与单片机U1的端口P0按高位对高位、低位对低位的方式依次相连,数模转换器U11的端口BYTE1/BYTE2与单片机U1的端口P26相连,数模转换器U11的端口CS与单片机U1的端口P27相连,数模转换器U11的端口WR1、端口WR2均与单片机U1的端口WR相连,端口XFER与单片机U1的端口RD相连,数模转换器U11的电源端接+5V电源,端口DGND接数字地,端口AGND和端口Iout2接模拟地,端口Rfb通过可调电阻W6接模拟地,端口Iout1接运放U12A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12A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12V电源和模拟地,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47的一端和电阻R48的一端,电阻R47的另一端接模拟地,电阻R48的另一端接可调电阻W7的一端,可调电阻W7的另一端接运放U12A的输出端和运放U12B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12B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电容C18,反相输入端还接运放U13A的输出端,运放U12B的输出端接电阻R49的一端、电阻R52的一端和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接+5V电源,电阻R49的另一端接运放U14A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52的另一端接达林顿管Q12的基极和达林顿管Q13的基极,达林顿管Q12和达林顿管Q13的集电极分别接+12V电源和模拟地,发射极接在一起,还和电阻Rs2的一端以及运放U13B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s2的另一端和运放U13A的同相输入端相连,还接激光器模块(10)的端口TEC-,运放U13A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12V电源和模拟地,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电阻R53,反相输入端还接电阻R54的一端和电阻R56的一端,电阻R54的另一端接电阻R55的一端和运放U13B的输出端,电阻R56的另一端接电阻R55的另一端和运放U13B的反相输入端,运放U13B的反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57接+5V电源,运放U14A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12V电源和模拟地,同相输入端接+5V电源,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接电阻R50,输出端接电阻R51的一端和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0的另一端接+5V电源,电阻R51的另一端接达林顿管Q10和达林顿管Q11的基极,达林顿管Q10和达林顿管Q11的集电极分别接模拟地和+12V电源,发射极接在一起,还接激光器模块(10)中的端口TEC+;所述的数模转换器U11的型号为DAC1232LCJ;
所述的程控模块(9)的结构为,电平转换芯片U15的端口VCC和端口GND分别接+5V电源和数字地,端口V+通过电容C22接+5V电源,端口V-通过电容C23接数字地,端口C1+和端口C1-之间接电容C21,端口C2+和端口C2-之间接电容C24,端口T1 IN和端口R1 OUT分别接单片机U1的端口TXD和端口RXD,端口R1IN和端口T1OUT分别接D形接口J1的3脚和2脚,D形接口J1的5脚接数字地,所述的电平转换芯片U15的型号是MAX232,D形接口J1是一个9针D形接口;
所述的前面板(11)的结构有,显示屏(1101)、电源开关(1102)、工作模式选择按键(1103)、恒流指示灯(1104)、恒功率指示灯(1105)、显示模式选择按键(1106)、激光功率指示灯(1107)、限制电流指示灯(1108)、驱动电流指示灯(1109)、工作温度指示灯(1110)、参数调节旋钮(1111)、暗室模式按键(1112)、超温报警指示灯(1113)和激光输出端口(1114);其中,显示屏(1101)是显示模块(2)中所述的显示屏U2,型号为LCD1602,电源开关(1102)是整个装置的总开关,工作模式选择按键(1103)、显示模式选择按键(1106)和暗室模式按键(1112)这3个按键分别是按键模块(4)中所述的开关S1、开关S2和开关S3,恒流指示灯(1104)、恒功率指示灯(1105)、激光功率指示灯(1107)、限制电流指示灯(1108)、驱动电流指示灯(1109)、工作温度指示灯(1110)和超温报警指示灯(1113)这7个指示灯分别是指示灯模块(3)中所述的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7,参数调节旋钮(1111)是编码器模块(5)中所述的旋转编码器Encoder1,激光输出端口(1114)与激光器模块(10)的尾纤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字式程控激光源,其特征在于,各元件参数为:电阻R1~电阻R29均为10kΩ,电阻R30为1MΩ,电阻R31为10kΩ,电阻R32为200kΩ,电阻R33为9.1kΩ,电阻R34为10kΩ,电阻R35为20kΩ,电阻R36、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均为180kΩ,电阻R37为1kΩ,电阻R41~电阻R45均为20kΩ,电阻R46~电阻R50均为10kΩ,电阻R51、电阻R52均为0.1kΩ,电阻R53~电阻R55、电阻R57均为180kΩ,电阻R56为20kΩ,电阻Rs1为1Ω,电阻Rs2为0.1Ω,滑动变阻器W1为200kΩ,可调电阻W2为10kΩ,可调电阻W3为200kΩ,可调电阻W4为10kΩ,可调电阻W5为200kΩ,可调电阻W6和可调电阻W7均为10kΩ,晶振Y1为12MHz,电容C1为0.1uF,电容C2、电容C3均为30pF,电容C4为0.1uF,电容C5~电容C10均为0.47uF,电容C11为100pF,电容C12为0.01uF,电容C13为4.7uF,电容C14~电容C16均为10uF,电容C17为0.1uF,电容C18~电容C20均为0.47uF,电容C21为1uF,电容C22、电容C24为0.1uF,电容C24为1uF,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7均为k1482,场效应管Q8为IRF530,三极管Q9为s9012,达林顿管Q10、达林顿管Q13均为TIP137,达林顿管Q11、达林顿管Q12均为TIP132,稳压二极管D8为2.5V,二-四译码器U3A为74AC11239D,施密特触发器U4A~施密特触发器U4E是一个型号为SN7414的集成施密特触发器的5个工作单元,运放U6A和运放U6B是一个型号为TLC2252的集成双运放的2个工作单元,运放U7A和运放U7B是第二个型号为TLC2252的集成双运放的2个工作单元,运放U8A和运放U8B是第三个型号为TLC2252的集成双运放的2个工作单元,运放U9A和运放U9B是第四个型号为TLC2252的集成双运放的2个工作单元,运放U12A和运放U12B是第五个型号为TLC2252的集成双运放的2个工作单元,运放U13A和运放U13B是第六个型号为TLC2252的集成双运放的2个工作单元,运放U14A是第七个型号为TLC2252的集成双运放的一个工作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数字式程控激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光器模块(10)是捷迪讯LC96蝶形封装激光器模块。
CN201610801055.1A 2016-09-05 2016-09-05 一种数字式程控激光源 Active CN1062077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01055.1A CN106207729B (zh) 2016-09-05 2016-09-05 一种数字式程控激光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01055.1A CN106207729B (zh) 2016-09-05 2016-09-05 一种数字式程控激光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7729A CN106207729A (zh) 2016-12-07
CN106207729B true CN106207729B (zh) 2019-04-12

Family

ID=58066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01055.1A Active CN106207729B (zh) 2016-09-05 2016-09-05 一种数字式程控激光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077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2565B (zh) * 2016-12-22 2018-12-18 吉林大学 高占空比半导体激光器脉冲驱动器
CN110798190B (zh) * 2019-10-08 2021-07-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防电磁干扰的电子开关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0474A (zh) * 2009-04-07 2009-09-23 吉林大学 数字式半导体激光器恒温控制器
CN103326236A (zh) * 2013-06-19 2013-09-2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调制驱动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0474A (zh) * 2009-04-07 2009-09-23 吉林大学 数字式半导体激光器恒温控制器
CN103326236A (zh) * 2013-06-19 2013-09-2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调制驱动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数字式激光器驱动器的设计与实现》;汝玉星;《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20081115;正文第14-16页及图3-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7729A (zh) 2016-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29790B (zh) 一种数字式激光泵浦源
CN106444945B (zh) 一种数字式程控恒流源
CN106207730B (zh) 一种具有超温保护功能的高稳定度激光泵浦源
CN106207729B (zh) 一种数字式程控激光源
CN106569525B (zh) 一种应用于动基座重力仪的数字恒温控制电路
CN106711758B (zh) 脉冲激光测距仪发射器驱动电源
CN205193644U (zh) 一种植物工厂控制系统
CN106129794B (zh) 一种基于pid控制的高稳定度激光产生电路
CN202217153U (zh) 一种内嵌1553b远程终端的测控电路
CN106200748B (zh) 一种数字式双向恒流源
CN203261930U (zh) 一种自动喷灌系统的控制装置
CN213042431U (zh) 一种用于采暖系统的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CN213717245U (zh)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控制电路
CN213146746U (zh) 一种城市供暖管网的智能控制装置
CN104082107A (zh) 一种智能灌溉系统
CN203759084U (zh) 一种多通讯方式电力仪表
CN215495963U (zh) 一种无线接收显示屏控制系统及装置
CN206865807U (zh) 舞台灯光控制装置
CN220820293U (zh) 一种带监控光衰减器
CN207528032U (zh) 一种夹具的温度控制连接装置及包含其的夹具和干燥箱
CN213302831U (zh) 一种多路信号切换输出控制器
CN101406719B (zh) 一种防止产生乒乓效应的智能化病人供气装置
JPS55147844A (en) Electric power source controlling system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CN204206036U (zh) 一种三通道伺服控制驱动器
CN220399824U (zh) 便携式手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