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96821A - 制冷器具 - Google Patents

制冷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96821A
CN106196821A CN201510227979.0A CN201510227979A CN106196821A CN 106196821 A CN106196821 A CN 106196821A CN 201510227979 A CN201510227979 A CN 201510227979A CN 106196821 A CN106196821 A CN 1061968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eroom
hole
connecting portion
connecting tube
in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279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96821B (zh
Inventor
汪铁牛
雷五八
卢越强
孙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BSH Hausgeraet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aet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aete GmbH filed Critical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2797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968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96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968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968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968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制冷器具,包括:储藏室(100),具有内壁(15);穿过内壁(15)而连通储藏室(100)内部和外部的气体管道(19),具有位于储藏室(100)内的端部(16),在端部(16)朝向储藏室(100)的底壁(7)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22),第一通孔(22)用于将端部(16)内的水排向储藏室(100)内。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通孔(22)使气体通道(19)将储藏室(100)接出,空气在气体通道(19)内流动来弥补储藏室(100)内外压强差异。而且,第一通孔(22)用于将端部(16)内的水排出至储藏室(100)内,避免了冷凝水经端部(16)流进气体通道(19),以保持气体通道(19)干燥、通畅。

Description

制冷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冷器具。
背景技术
制冷器具具有与储藏室连通的气体通道是已知的,例如,在申请人之前提交的一份专利申请中,气体管道流体连通两个储藏室以降低开门时产生的噪音。如何使气体管道保持顺畅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气体通道的可靠性的冰箱。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器具,包括:
储藏室,具有内壁;
穿过所述内壁而连通所述储藏室内部和外部的气体管道;
所述气体管道具有位于所述储藏室内的端部,在所述端部朝向所述储藏室的底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将所述端部内的水排向储藏室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优点为:
由于端部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因此即使储藏室内的水进入端部内或者在端部内形成冷凝水,这些水可以从第一通孔流出至储藏室的底壁,这有利于防止气体管道结冰并保持气体管道干燥、通气顺畅。
可选地,所述气体管道包括:位于所述储藏室外的通气管及位于所述储藏室内且连接所述通气管的端盖,所述端部形成于所述端盖。
可选地,所述端盖具有穿过所述内壁且与所述通气管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第一通孔开设在所述连接部位于储藏室内且朝向所述储藏室的底壁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通气管具有连接于所述内壁的安装罩及位于所述安装罩内的连接管,所述连接部与连接管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具有收容空间,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收容空间;所述连接管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或者所述连接部伸入并收容于连接管内。此时,连接管与连接部相互卡紧而实现相互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通气管为卡扣连接。
可选地,所述卡扣连接方式为:
所述连接部设有朝向所述收容空间突出的卡舌,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对应所述卡舌设有卡槽,所述连接管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所述卡舌卡设于卡槽内;或者,
所述连接部设有背向所述收容空间突出的卡舌,所述连接管的内表面对应所述卡舌设有卡槽,所述连接部伸入所述连接管内且所述卡舌卡设于卡槽内。此时,卡舌与卡槽相互配合,对连接管和连接部之间的连接进行固紧,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紧密。
可选地,在所述连接管和连接部相向的两个表面中,其中一个表面凸设有凸块且另一个表面凹设有限位槽,所述凸块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此时,凸块限位在限位槽内,可防止端盖相对通气管发生转动。
可选地,所述端盖)具有平行于所述内壁的端壁,所述端壁设有连通所述通气管和储藏室的若干第二通孔。此时,第二通孔增加了从冷藏室流向通气管,并进一步流向冷冻室内的有效通气面积,增加了空气流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及时补充冷冻室降低的压强,可以更好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孔为倾斜设置,其朝向所述储藏室内开设的开口比朝向所述通气管内开设的开口靠近储藏室的底壁。此时,由于第二通孔朝向所述储藏室内开设的开口靠近底壁,因此端壁上的冷凝水不能从第二通孔朝向所述储藏室内开设的开口流向朝向所述通气管内开设的开口,避免了冷凝水经第二通孔流向端盖内。
可选地,所有第二通孔沿所述储藏室的顶壁指向底壁的方向间隔排列。
可选地,所述储藏室包括:第一储藏室和第二储藏室;
所述第一储藏室的设定温度高于所述第二储藏室的设定温度,所述第一储藏室具有第一排水孔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排水孔的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二储藏室具有第二排水孔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排水孔的第二排水管;
所述内壁为所述第一储藏室的内壁,在所述内壁设有第三通孔以供所述气体管道穿过,所述气体管道和所述第二排水管相连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二排水孔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三通孔设于所述第一储藏室的一个竖直壁上,且所述第三通孔的开口的方向和所述竖直壁垂直。此时,通过设计第三通孔的开口的方向和其所在后壁垂直,第一储藏室的壁上的冷凝水很难进入通气管。
可选地,所述制冷器具还包括三通接,所述气体通道通过所述三通接头连接至所述第二排水管。
可选地,所述第一储藏室为冷藏室,所述第二储藏室为冷冻室。第一通孔使气体通道将冷藏室与冷冻室连通。当用户打开冷冻室的门拿取物品时,会有大量的热空气从外界进入冷冻室,这部分热空气在冷冻室内被冷却,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热空气的体积减少,使得冷冻室内的压强降低。此时,冷藏室内的热空气会经第一通孔、气体通道流向冷冻室,补充了冷冻室内热空气减少的体积,使冷冻室内的压强不会降低太多。这样,1、冷冻室的门内外的压强差较小,用户开门无需较大力;2、由于冷冻室内的压强不会降低太多,因此冷冻室中的排水管中的水不会出现回流现象,因而不会产生回流噪声问题。这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制冷器具的剖面图;
图2是图1中气体通道中通气管与端盖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端盖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冰箱10包括储藏室100,储藏室100分为第一储藏室11以及位于第一储藏室11下方的第二储藏室12,第一储藏室11和第二储藏室12之间通过一绝热壁13分隔。其中第一储藏室11为冷藏室,第二储藏室12为冷冻室,第一储藏室11的设定温度高于第二储藏室12的设定温度。
第一储藏室11具有内壁15,内壁15至少包括两侧壁(图中未示出)、后壁14、顶壁8及底壁7,在后壁14靠近底壁7的位置设有:第一排水孔5,以及位于第一储藏室11外并通过连接第一排水孔5而连通第一储藏室11的第一排水管(图中未示出),后壁14上的冷凝水被收集至第一排水孔5而经第一排水管排出。
在第二储藏室12内设有提供冷源的蒸发器(未示出),在蒸发器的下方设有用于收集蒸发器的化霜水的第二排水孔17,以及位于第二储藏室12外并通过连接第二排水孔17而连通第二储藏室12的第二排水管21,收集的化霜水进入第二排水孔17后经由第二排水管21排出。第二排水管21排出的水可以直接排至冰箱外部,或者排至位于冰箱的机械室内的接水盘中,由冷凝器或者压缩机上的热量蒸发。
在第一储藏室11和第二储藏室12之间设置了供气体流通的气体通道19,气体通道19具有位于第一储藏室11内的端部16。结合参照图2,气体通道19包括:位于第一储藏室11外的通气管190,及位于第一储藏室11内且连接通气管190的端盖2,端盖2形成了气体通道19的端部16。在第一储藏室11的后壁14设有第三通孔18,通气管190设于第三通孔18内并与端盖2连接。
通气管190可以通过三通接头1连接到第二排水管21上,从而使得第三通孔18和第二排水孔17之间连通,气体可以在第一储藏室11和第二储藏室12之间自由的流动。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通气管190独立于第一排水管21设置也是可以的,例如通气管190的两端中,其中一端连接于第一储藏室11,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储藏室12。
结合参照图3和图4,在端盖2朝向第一储藏室11的底壁7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22。第一通孔22的作用为:
一方面,第一通孔22使通气管190将第一储藏室11和第二储藏室12连通。当用户打开第二储藏室12的门拿取物品时,会有大量的热空气从外界进入第二储藏室12,这部分热空气在第二储藏室12内被冷却,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热空气的体积减少,使得第二储藏室12内的压强降低。此时,第一储藏室11内的空气会经第一通孔22、通气管190流向第二储藏室12,补充了第二储藏室12内热空气减少的体积,使第二储藏室12内的压强不会降低太多。这样,1、第二储藏室12的门内外的压强差较小,用户开门无需较大力;2、由于第二储藏室12内的压强不会降低太多,因此第二排水管21中的水不会出现回流现象,因而不会产生回流噪声问题。
另一方面,用于将端盖2内的水排出至第一储藏室11内。通常,第一储藏室11内的冷凝水可能会进入端盖2内,并在端盖2内聚集成水滴,此时水滴从第一通孔22流出至第一储藏室11的底壁7。
本实施例中气体管道19对应第一排水管21穿过第一储藏室11的后壁14。作为变形例,还可以是:气体管道还可以设计为穿过第一储藏室的侧壁。因此,可根据具体应用场合改变气体管道穿过第一储藏室的内壁的位置。
为增加第一储藏室11流向第二储藏室12内的空气流量,参照图2~图4,端盖2具有平行于后壁14的端壁23,在端壁23设有连通通气管190和第一储藏室11的多个第二通孔230,这些第二通孔230沿第一储藏室11的顶壁8(参照图1)到底壁7方向间隔排列。第二通孔230增加了从第一储藏室11流向通气管190,并进一步流向第二储藏室12内的有效通气面积,增加了空气流量。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及时补充第二储藏室12降低的压强,可以更好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由于端壁23平行于后壁14,因此端壁23不容易积聚冷凝水。进一步地,参照图4,第二通孔230为倾斜设置,其朝向第一储藏室11内开设的开口231壁朝向通气管190开设的开口232靠近第一储藏室11的底壁7。第二通孔230设计为该倾斜设置方式,避免了附着在端壁23上的冷凝水流进第二通孔230。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3,端盖2具有穿过后壁14且与通气管190连接的连接部24,第一通孔22开设在连接部24位于第一储藏室11内且朝向底壁7(参照图1)的底部。连接部24朝向顶壁8的顶部是保持封闭的,有利于防止冷凝水沿着后壁14流入第三通孔18。
相应地,通气管190具有连接于后壁14的安装罩191及位于安装罩191内的连接管192。其中,安装罩191设于第三通孔18内并卡紧在第三通孔18内,连接部24具有收容空间240,收容空间240具有朝向连接管192的开口,连接管192通过该开口后收容于收容空间240内,并使连接管192和连接部24相互压紧,实现连接。此时,第一通孔22连通收容空间240。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4与连接管192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卡扣连接。具体地,连接部24设有朝向收容空间240内突出的卡舌241,在连接管192外表面凹设有卡槽25,连接管192收容于收容空间240内时,卡舌241卡设于卡槽25中,实现连接。卡扣连接方式使连接部24和连接管192更紧密连接,实现端盖2与通气管190更紧固连接,防止端盖2脱落。
作为一种变形例,还可以是:连接部设有朝向收容空间外突出的卡舌,在连接管的内表面凹设有卡槽,使连接部伸入并收容于连接管内,卡舌卡设于卡槽中,实现连接。
更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3,在连接管192的外表面凸设有凸块26,且连接部24朝向收容空间240内的内表面凹设有限位槽242,当连接管192收容于收容空间240内,凸块26进入并位于限位槽242内,防止端盖2相对通气管190转动。
作为一种变形例,还可以是:在连接管外表面凹设有限位槽且在连接部内表面凸设有凸块,并实现凸块卡设于限位槽内。
作为另一种变形例,当连接部收容于收容管内时,也可以在连接部和收容管相向的两个表面中,其中一个表面凸设有凸块且另一个表面凹设有限位槽,实现凸块卡设于限位槽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通气管190设于第三通孔18后,再将端盖2和通气管190连接,端盖2形成了通气管190的端部16。作为变形例,还可以是:端盖和通气管为一体连接。另外,端盖与通气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于上述卡扣连接方式,可根据需要选择可行的连接方式。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制冷器具,包括:
储藏室(100),具有内壁(15);
穿过所述内壁(15)而连通所述储藏室(100)内部和外部的气体管道(19),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管道(19)具有位于所述储藏室(100)内的端部(16),在所述端部(16)朝向所述储藏室(100)的底壁(7)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22),所述第一通孔(22)用于将所述端部(16)内的水排向储藏室(100)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管道(19)包括:
位于所述储藏室(100)外的通气管(190)及位于所述储藏室(100)内且连接所述通气管(190)的端盖(2),所述端部(16)形成于所述端盖(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具有穿过所述内壁且与所述通气管(190)连接的连接部(24);
所述第一通孔(22)开设在所述连接部(24)位于储藏室(100)内且朝向所述储藏室(100)的底壁(7)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190)具有连接于所述内壁的安装罩(191)及位于所述安装罩(191)内的连接管(192),所述连接部(24)与连接管(192)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4)具有收容空间(240),所述第一通孔(22)连通所述收容空间(240);
所述连接管(192)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240)内,或者所述连接部(24)伸入并收容于连接管(192)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4)与所述通气管(190)为卡扣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连接方式为:
所述连接部(24)设有朝向所述收容空间(240)突出的卡舌(241),所述连接管(192)的外表面对应所述卡舌(241)设有卡槽(25),所述连接管(192)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240)内且所述卡舌(241)卡设于卡槽(25)内;或者,
所述连接部(24)设有背向所述收容空间(240)突出的卡舌(241),所述连接管(192)的内表面对应所述卡舌(241)设有卡槽(25),所述连接部(24)伸入所述连接管(192)内且所述卡舌(241)卡设于卡槽(25)内。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管(192)和连接部(24)相向的两个表面中,其中一个表面凸设有凸块(26)且另一个表面凹设有限位槽(242),所述凸块(26)位于所述限位槽(242)内。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具有平行于所述内壁的端壁(23),所述端壁(23)设有连通所述通气管(190)和储藏室(100)的若干第二通孔(23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230)为倾斜设置,其朝向所述储藏室(100)内开设的开口(231)比朝向所述通气管(190)内开设的开口(232)靠近储藏室(100)的底壁(7)。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有第二通孔(230)沿所述储藏室(100)的顶壁(8)指向底壁(7)的方向间隔排列。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藏室(100)包括:第一储藏室(11)和第二储藏室(12);
所述第一储藏室(11)的设定温度高于所述第二储藏室(12)的设定温度,所述第一储藏室(11)具有第一排水孔(5)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排水孔(5)的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二储藏室(12)具有第二排水孔(17)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排水孔(17)的第二排水管(21);
所述内壁为所述第一储藏室(11)的内壁,在所述内壁设有第三通孔(18)以供所述气体管道(19)穿过,所述气体管道(19)和所述第二排水管(21)相连且所述第三通孔(18)和所述第二排水孔(17)连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18)设于所述第一储藏室(11)的一个竖直壁上,且所述第三通孔(18)的开口的方向和所述竖直壁垂直。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通接(1),所述气体通道(19)通过所述三通接头(1)连接至所述第二排水管(21)。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藏室(11)为冷藏室,所述第二储藏室(12)为冷冻室。
CN201510227979.0A 2015-05-06 2015-05-06 制冷器具 Active CN1061968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27979.0A CN106196821B (zh) 2015-05-06 2015-05-06 制冷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27979.0A CN106196821B (zh) 2015-05-06 2015-05-06 制冷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96821A true CN106196821A (zh) 2016-12-07
CN106196821B CN106196821B (zh) 2020-01-17

Family

ID=57459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27979.0A Active CN106196821B (zh) 2015-05-06 2015-05-06 制冷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9682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24600A (zh) * 2019-12-31 2021-07-16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一种冷柜
CN113124617A (zh) * 2019-12-31 2021-07-16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一种双温柜及其减霜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3063A (zh) * 1997-09-26 1999-04-07 株式会社东芝 电冰箱
KR20090020398A (ko) * 2007-08-23 2009-02-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의 송풍장치
US20100030383A1 (en) * 2005-05-27 2010-02-04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in a refrigerator
CN203893559U (zh) * 2014-05-26 2014-10-22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门体
CN104121744A (zh) * 2013-04-25 2014-10-29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制冷器具以及调节制冷器具储藏室内部气压的方法
CN104296451A (zh) * 2014-10-15 2015-01-21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3063A (zh) * 1997-09-26 1999-04-07 株式会社东芝 电冰箱
US20100030383A1 (en) * 2005-05-27 2010-02-04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in a refrigerator
KR20090020398A (ko) * 2007-08-23 2009-02-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의 송풍장치
CN104121744A (zh) * 2013-04-25 2014-10-29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制冷器具以及调节制冷器具储藏室内部气压的方法
CN203893559U (zh) * 2014-05-26 2014-10-22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门体
CN104296451A (zh) * 2014-10-15 2015-01-21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24600A (zh) * 2019-12-31 2021-07-16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一种冷柜
CN113124617A (zh) * 2019-12-31 2021-07-16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一种双温柜及其减霜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96821B (zh) 2020-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150663A1 (en) Refrigerator
CN107588590A (zh) 一种用于冰箱的制冷系统
CN204535234U (zh) 冰箱
CN106288611B (zh) 制冷设备及防内胆结霜的方法
CN106524644B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01614461A (zh) 冷凝水收集装置
US20080078197A1 (en) Refrigerator with cooling chamber-connecting drain pipe
CN106679273B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06196821A (zh) 制冷器具
CN109974377A (zh) 冰箱的回风格栅及冰箱
CN207688496U (zh) 一种冷柜化霜水的蒸发系统
CN105737485A (zh) 具有盖板的制冷器具
CN207422750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06546057U (zh) 冰箱
CN109990532A (zh) 具有门体干燥室的冰箱
CN109990527A (zh) 一种具有门体干燥室的冰箱
CN106016895A (zh) 制冷装置
EP3364135B1 (en) Chest freezer
CN106766582B (zh) 一种冰箱
CN209246477U (zh) 冷却单元
CN104236151B (zh) 冰箱及其制冷系统
KR100681940B1 (ko) 부압 방지 밸브를 갖는 냉장고
CN210267846U (zh) 一种新式商用冷柜制冷系统结构
CN105737483B (zh) 制冷器具
CN108168168B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