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74811A - 缠绕式衣物 - Google Patents
缠绕式衣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174811A CN106174811A CN201610773084.1A CN201610773084A CN106174811A CN 106174811 A CN106174811 A CN 106174811A CN 201610773084 A CN201610773084 A CN 201610773084A CN 106174811 A CN106174811 A CN 1061748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ound form
- medicated clothing
- life belt
- form medicated
- cloth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缠绕式衣物。所述缠绕式衣物包括:救生带、两个拉合条、两个装饰带以及拉合器,所述救生带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拉合部,所述两个装饰带设置于所述救生带的两侧边缘上,所述救生带卷绕拼接成包围状结构的衣本体并使所述两个拉合条相互抵接,所述拉合器与所述两个拉合条配合以拉合或者拉开所述衣本体,所述两个装饰带分别遮盖所述两个拉合条。所述缠绕式衣物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加强杆以及设置于所述加强杆两端的固定片与结合圈,所述结合圈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加强杆上,所述结合圈上设置有绑缚带。所述缠绕式衣物能够降低火灾伤亡率且可加强两件缠绕式衣物的救生带之间的连接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衣服,尤其涉及一种缠绕式衣物。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各地的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穿设者口急剧增加。而为了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提供足够的居住空间,城市的各个地方建设了大量的高层居民楼。然而,在这些密集的居民楼中,特别是城中村自建楼房中,由于电路老化或者缺乏消防措施,容易发生火灾。而一旦某个楼层发生火灾,楼上的住户难以从消防通道逃跑,也难以跳窗逃走,从而会造成较大的伤亡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住宅楼内火灾伤亡率的缠绕式衣物。
一种缠绕式衣物,包括:
救生带、两个拉合条、两个装饰带以及拉合器,所述救生带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拉合部,所述两个拉合条分别嵌设于所述两个拉合部上,所述两个装饰带设置于所述救生带的两侧边缘上并沿所述拉合部延伸,所述救生带卷绕拼接成包围状结构的衣本体并使所述两个拉合条相互抵接,所述拉合器与所述两个拉合条配合以拉合或者拉开所述衣本体,所述两个装饰带分别遮盖所述两个拉合条;所述缠绕式衣物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加强杆以及设置于所述加强杆两端的固定片与结合圈,所述固定片固定于所述救生带的一端,所述结合圈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加强杆上,所述结合圈上设置有绑缚带,所述绑缚带用于将所述结合圈固定于另一缠绕式衣物的结合圈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杆为圆柱杆,其长度为1.5-3厘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片的宽度为所述加强杆的直径的3-5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端,所述夹持端夹持固定于所述救生带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端的边缘为锯齿状并嵌入所述救生带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结合圈包括圈状的本体部以及处于所述本体部两端的延伸部,所述本体部的两端之间形成有引导缺口,所述两个延伸部自所述引导缺口沿所述本体部的径向方向向内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延伸部并列设置并封闭所述引导缺口。
由于所述缠绕式衣物是由救生带卷绕拼接而成的,因此采用拉合器拉合衣本体时,可供使用者穿在身上。当情况紧急时,可以通过拉合器将衣本体拉开,以使救生带恢复成条状,此时可将救生带一端固定于建筑物上,另一端绳索绑缚于身上,从而可以协助穿设者借此从窗户逃生,进而降低火灾伤亡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缠绕式衣物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救生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衣领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救生带的外侧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救生带的内侧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拉合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的隐藏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的固定件的侧视图;以及
图9为图8所示固定件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穿设者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发明涉及一种缠绕式衣物。所述缠绕式衣物包括:
救生带、两个拉合条、两个装饰带以及拉合器,所述救生带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拉合部,所述两个拉合条分别嵌设于所述两个拉合部上,所述两个装饰带设置于所述救生带的两侧边缘上并沿所述拉合部延伸,所述救生带卷绕拼接成包围状结构的衣本体并使所述两个拉合条相互抵接,所述拉合器与所述两个拉合条配合以拉合或者拉开所述衣本体,所述两个装饰带分别遮盖所述两个拉合条;所述缠绕式衣物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加强杆以及设置于所述加强杆两端的固定片与结合圈,所述固定片固定于所述救生带的一端,所述结合圈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加强杆上,所述结合圈上设置有绑缚带,所述绑缚带用于将所述结合圈固定于另一缠绕式衣物的结合圈上。
请参阅图1、图2及图5,本发明涉及一种缠绕式衣物100。所述缠绕式衣物包括救生带10、两个拉合条20、两个装饰带30以及拉合器40,所述救生带1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拉合部11,所述两个拉合条20分别嵌设于所述两个拉合部11上,所述两个装饰带30设置于所述救生带10的两侧边缘上并沿所述拉合部11延伸,所述救生带10卷绕拼接成包围状结构的衣本体13并使所述两个拉合条20相互抵接,所述拉合器40与所述两个拉合条20配合以拉合或者拉开所述衣本体13,所述两个装饰带30分别遮盖所述两个拉合条11。
由于所述缠绕式衣物是由救生带10卷绕拼接而成的,因此采用拉合器40拉合衣本体13时,可供使用者穿在身上。当情况紧急时,可以通过拉合器40将衣本体13拉开,以使救生带10恢复成条状,此时可将救生带10一端固定于建筑物上,另一端绳索绑缚于身上,从而可以协助穿设者借此从窗户逃生,进而降低火灾伤亡率。
当一件缠绕式衣物13拉开后的救生带10的长度不够时,可以通过将两件缠绕式衣物13的救生带10绑在一起,从而加长长度。
由于穿缠绕式衣物13时,可以通过拉合器40沿圈状一圈一圈地拉合,因此提高了穿衣服的方便性以及穿衣乐趣。对于不配合穿衣服的小孩尤其适用。
例如,为了在逃生时,更好且更快地固定住逃生者的上身。所述救生带10的一端形成有衣领部15。所述衣领部15一体成型。所述衣领部15上开设有衣领口151并于两侧分别开设有袖口153,所述衣领口151的周缘形成有柔性条155,所述柔性条155环绕所述衣领口151的周缘向外凸伸。由于衣领部15的衣领口151套设于逃生者的颈部,而两个袖口153套设于逃生者的两个手臂上,因此在逃生过程中,衣领部15不容易从逃生者身上松脱,而且也节省逃生者将救生带10固定于自己身上的时间。
可以理解,在另一实施例方式中,也可以由所述救生带10交叉形成的两个肩带来替代衣领部或者救生带10的端部设置两个交叉的肩带,以将衣本体13挂设于穿设者的肩部上,即所述缠绕式衣服100为缠绕式衣物。
请参阅图3,例如,为了提高衣领部的舒适性,所述柔性条155包括分别处于两侧的连接边缘1551与凸伸边缘1553,所述连接边缘1551连接于所述衣领口151的内侧周缘。所述凸伸边缘1553凸伸于所述衣领口151的外侧。所述凸伸边缘1553凸伸于所述衣领口151的外侧的高度为2-5厘米。所述凸伸边缘1553的厚度大于所述连接边缘1551的厚度。所述凸伸边缘1553的厚度沿所述衣领口151向外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凸伸边缘1553的厚度为1.5-3.5毫米。由于设置有柔性条155,可以提高穿设者的穿着舒适性,而且由于凸伸边缘1553凸伸于衣领口151的外侧,因此可以对穿设者的颈部后侧进行相应的保护。例如,为了便于拉合,所述拉合条20可以为拉链。
请参阅图4及图5,例如,为了遮盖拉合部11并提高美观度,其中所述装饰带30包括相对设置的缝合边缘31以及装饰边缘33,所述缝合边缘31缝合于所述救生带10上并位于所述拉合部11远离所述拉合条20的一侧,所述装饰边缘33遮盖所述拉合条20。由于装饰边缘33遮盖所述拉合条20,避免拉合条20部暴露于外侧,提高了缠绕式衣物的美观度,而且装饰边缘33可以于缠绕式衣物上形成圈状条纹,使得缠绕式衣物的纹饰更为繁复,起到了百褶裙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缠绕式衣物的美观度。
例如,为了提高所述装饰带30的弹性,所述装饰边缘33为锯齿状。所述缝合边缘31上形成有褶皱部311以及图案层313,所述图案层313位于所述褶皱部311与所述装饰边缘33之间。所述褶皱部311上设置有多个弹性圈3111。所述多个弹性圈3111的直径相异设置。每个弹性圈3111包括两个同心设置的弹性子圈。由于褶皱部311上形成有多个弹性圈3111,而且每个弹性圈3111包括两个弹性子圈,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了装饰带30的弹性,从而增加了装饰带30的褶皱程度。
例如,请一并参阅图6,为了方便地拉合衣本体13,其中所述拉合器40包括拉合本体41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拉合本体41上的拉扯条43,所述拉合本体41上形成有并列设置的两个配合部411,所述两个配合部411分别与所述两个拉合条20配合,所述拉扯条43上开设有指形孔431。由于拉合器40上设置有指形孔431,因此更为方便手指的拿捏,提高了拉合的便利性。
例如,为了更方便地定位所述拉扯条43,所述两个配合411上分别凸设有定位凸起413,所述拉扯条43上开设有两个凹槽433,所述两个定位凸起413用于与所述两个凹槽433卡设配合。由于将两个定位凸起413卡入两个凹槽433中即可将所述拉扯条43定位,因此,提高了其定位方便性。例如,为了进一步提高拉扯条43的对位准确性,所述定位凸起413上设置有磁性层,所述两个凹槽433中设置有导磁块4331。所述定位凸起413为矩形块状,所述拉合本体41上还设置有连接条415,所述两个定位凸起413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条415的两侧。所述连接条415的一端形成有连接端4151,所述拉扯条43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端4151上。所述连接端4151上开设有枢纽孔4153,所述拉扯条43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枢纽孔4153中。通过定位凸起413上的磁性层与导磁块4331相互之间的磁吸作用,可以较快地将拉扯条43固定于拉合本体41上,从而使得拉扯条43固定,以防止拉扯条43随意进入衣本体13内部,按压穿设者的身体造成不适感。
请一并参阅图7,例如,为了隐藏所述拉合器40,所述救生带10的一端还设置有隐藏组件50,所述隐藏组件50包括遮盖件51以及两个纽扣53,所述遮盖件51邻近对应的拉合条20的端部设置,用于遮盖所述拉合器40,所述两个纽扣53设置于所述救生带10上并将所述遮盖件51固定于所述救生带10上。通过所述遮盖件51的遮盖,所述拉合器40可以较好地实现隐藏,从而避免于逃生过程中拉合器40挂设于其他物件上所造成的阻碍。
例如,为了更方便地设置所述隐藏组件50,所述遮盖件51为矩形条状,其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端511与自由端513,所述固定端51固定于所述救生带10上,所述两个纽扣53将所述自由端513固定于所述救生带10上。所述自由端513沿所述救生带1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自由端513与所述救生带10之间形成有遮盖空间,所述拉合器40收容于所述遮盖空间内。所述两个纽扣53分别设置于所述自由端513的两侧。所述自由端513上开设有两个穿孔5131,所述两个穿孔5131相对设置,所述两个纽扣53扣合于所述两个穿孔5131中。将固定端511固定于救生带10上,并将自由端513设置于两个纽扣53上,即可实现隐藏组件50的装设。
请一并参阅图8及图9,例如,在逃生时,可以将两件缠绕式衣物的救生带10连接于一起,为了进一步加强连接强度,所述缠绕式衣物还包括固定件60,所述固定件60包括加强杆61以及设置于所述加强杆61两端的固定片63与结合圈65,所述固定片63固定于所述救生带10的一端,所述结合圈65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加强杆61上,所述结合圈65上设置有绑缚带651,所述绑缚带651用于将所述结合圈65固定于另一缠绕式衣物的结合圈65上。将两件缠绕式衣物的结合圈65互相扣合,并利用绑缚带651绑设,即可在连接好的两个救生带10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固所述两个救生带10的连接强度。
例如,所述加强杆61为圆柱杆,其长度为1.5-3厘米。所述固定片63的宽度为所述加强杆61的直径的3-5倍。所述固定片6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端631,所述夹持端631夹持固定于所述救生带10的两侧。所述夹持端631的边缘为锯齿状并嵌入所述救生带10内。所述结合圈65包括圈状的本体部653以及处于所述本体部653两端的延伸部655,所述本体部653的两端之间形成有引导缺口6531,所述两个延伸部655自所述引导缺口6531沿所述本体部653的径向方向向内延伸。例如,所述绑缚带651邻近所述引导缺口6531并设置于所述本体部653上。所述两个延伸部655并列设置并封闭所述引导缺口6531。将结合圈65从另一个结合圈65的引导缺口6531中挤入,即可将两件缠绕式衣物的救生带连接,而绑缚带651可以将两个结合圈65绑缚住。
例如,为了提高缠绕式衣物的舒适性且避免火苗烧着,所述衣本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贴身层、中间层以及防火层。所述贴身层紧贴穿设者的身体皮肤,因此需要提供较为舒适的触感。所述中间层用于提供较强的耐磨性以保护内部的贴身层。所述防火层用于防止火苗点着救生带,例如所述防火层为石棉层。另外,为了提高缠绕式衣物的使用范围,使得穿设者适宜进入水中游泳或者进行捕捞作业,例如穿设者将穿着衣领部下水,而将另一端的救生带固定于船上或者岸边,从而进行海水捕捞作业或者海洋游泳。所述衣本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防火层与所述中间层之间的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用于防止衣本体大量吸水,从而减轻缠绕式衣物的质量,也可以避免缠绕式衣物因为吸水而紧贴皮肤,进而避免产生的不适感。
例如,所述贴身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25-30份的聚氨基甲酸酯纤维、19-21份的棉、18-26份的锦纶、10-15份的尼龙、10-12份的亚麻、9-10份的涤纶、7-8份的蚕丝、6-9份的羊毛、5-7份的聚酯纤维以及3-5份的醋酸纤维。由于其中的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弹性较强,因此其弹性形变大,触感柔软,而且对不同体型的穿设者的适应度高。另外,贴身层通过采用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因而不容易粘附于皮肤上,以避免造成皮肤的不适感,而且由于其优异的耐酸碱性、耐汗、耐海水性、耐磨性,因此使得该缠绕式衣物也适用于在海水中使用。
例如,所述中间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32-33份的铜氨纤维、棉、20-23份的腈纶、15-16份的麻、10-15份的氨纶、10-11份的羊毛、9-10份的丙纶、7-9份的氯纶、6-7份的粘胶、5-7份的涤纶、4-6份的醋酸纤维、4-5份的锦纶、2-3份的金属纤维以及1-2份的穿设者造丝及1-2份的聚四氟乙烯。中间层通过采用较大量的铜氨纤维,用以提供较强的耐磨性从而保护内部的贴身层受到磨损。同时,由于中间层对游泳池中的含氯漂白剂的抵抗能力差,此时需要处于外侧的防水层提供隔绝作用。
例如,所述防水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20-30份的聚四氟乙烯、15-20份的尼龙、10-15份聚氨酯薄膜、10-12份的聚氯乙烯、9-11份的帆布、8-9份的牛皮以及8-9份的氧化钛纳米微粒。防水层通过采用聚四氟乙烯、尼龙以及没有孔隙的聚氨酯薄膜并进行适当的配比设计,使得其防水效果得到较大提高,可以有效防止水分侵入中间层,进而避免中间层受到含氯漂白剂的侵害。而其中的氧化钛纳米颗粒在光照下受到紫外线激发,有较强的光催化和氧化降解特性,可以使得缠绕式衣物在游泳完毕之后对污染物进行分解,因此仅需晒干以待下次游泳。
例如,对于野外水库等环境中,由于其中的细菌或蚊虫等较多。为了实现杀菌功能,例如所述缠绕式衣物的衣本体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贴身层内的杀菌层,用于避免细菌侵入穿设者产生疾病。例如,所述杀菌层包括若干储物囊,每一储物囊容置一储有杀菌液和/或驱虫液的软囊体,储物囊具有密布网格的囊体及开口位置,软囊体从开口位置处挤压装入所述储物囊,在需要使用时施力挤破软囊体,使其中的杀菌液和/或驱虫液从囊体的网格散逸即可。
例如,所述杀菌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20-30份的芦苇纤维、15-20份的桑蚕丝、15-17份的麻纺丝线、15-16份的山羊绒、12-15份的丙纶、9-15份的腈纶纤维、9-14份的棉纤维、8-12份的醋酯纤维、7-6份的面料粘胶、6-8份的氧化铵、5-7份的益母草、5-6份的兔毛、4-7份的麦饭石颗粒、3-6份的茶粉、3-4份的菊花粉、2-3份的肉桂粉以及2-3份的丁香粉。其中所述麦饭石颗粒、茶粉、菊花粉、肉桂粉以及丁香粉是通过使用超声波焊接方法粘接在杀菌层中的。由于杀菌层中包含有一定质量的杀菌成分,可以起到保健功能和杀菌功能,同时可以驱赶蚊虫,因此对于穿设者的某些部位,例如伤口部位等的保护较为全面。
例如,所述衣本体还可以于所述贴身层内设置有弧形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周缘设置有粘贴部用于粘贴于穿设者的特定部位上,例如伤口部位周缘。所述粘贴部上设置有杀菌护层。例如,为了有针对性地掩盖伤口或某些特定部位的臭味,所述杀菌护层包括如下质量分的组分:20-25份的麻纺丝线、20-22份的山羊绒、21-23份的芦苇纤维、15-21份的桑蚕丝、10-13份的腈纶纤维、9-13份的棉纤维、7-12份的醋酯纤维、6-9份的面料粘胶、5-8份的氧化铵、5-7份的芳香剂、5-7份的益母草、5-6份的兔毛、4-6份的茶粉、3-5份的菊花粉、2-3份的肉桂粉以及2-3份的丁香粉。由于采用了芳香剂,因此在保护穿设者的伤口部位的同时,还可以发出特定的香气以掩盖臭味。
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技术方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穿设者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缠绕式衣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救生带、两个拉合条、两个装饰带以及拉合器,所述救生带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拉合部,所述两个拉合条分别嵌设于所述两个拉合部上,所述两个装饰带设置于所述救生带的两侧边缘上并沿所述拉合部延伸,所述救生带卷绕拼接成包围状结构的衣本体并使所述两个拉合条相互抵接,所述拉合器与所述两个拉合条配合以拉合或者拉开所述衣本体,所述两个装饰带分别遮盖所述两个拉合条;
所述缠绕式衣物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加强杆以及设置于所述加强杆两端的固定片与结合圈,所述固定片固定于所述救生带的一端,所述结合圈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加强杆上,所述结合圈上设置有绑缚带,所述绑缚带用于将所述结合圈固定于另一缠绕式衣物的结合圈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式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为圆柱杆,其长度为1.5-3厘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缠绕式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的宽度为所述加强杆的直径的3-5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缠绕式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端,所述夹持端夹持固定于所述救生带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缠绕式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端的边缘为锯齿状并嵌入所述救生带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式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圈包括圈状的本体部以及处于所述本体部两端的延伸部,所述本体部的两端之间形成有引导缺口,所述两个延伸部自所述引导缺口沿所述本体部的径向方向向内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缠绕式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延伸部并列设置并封闭所述引导缺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73084.1A CN106174811A (zh) | 2016-08-30 | 2016-08-30 | 缠绕式衣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73084.1A CN106174811A (zh) | 2016-08-30 | 2016-08-30 | 缠绕式衣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74811A true CN106174811A (zh) | 2016-12-07 |
Family
ID=58089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773084.1A Pending CN106174811A (zh) | 2016-08-30 | 2016-08-30 | 缠绕式衣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174811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546286A (fr) * | 1921-01-24 | 1922-11-04 | Attache articulée | |
JPS6093054U (ja) * | 1983-12-01 | 1985-06-25 | 株式会社 光建 | 台付ワイヤ−ジヨイント |
SE525366C2 (sv) * | 2002-03-07 | 2005-02-08 | Lennart Lindblad | Ringformig hållare |
WO2010017339A1 (en) * | 2008-08-06 | 2010-02-11 | Thomas Andrew Moeller | Pet leash assemblies, pet collar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
CN202603700U (zh) * | 2012-03-01 | 2012-12-19 | 常树伟 | 一种螺旋袖式衣服 |
CN103393229A (zh) * | 2010-11-30 | 2013-11-20 | 陈柏宇 | 线裙的构造 |
CN203897358U (zh) * | 2014-06-21 | 2014-10-29 | 浙江迪撒服饰有限公司 | 一种野外生存衣服 |
-
2016
- 2016-08-30 CN CN201610773084.1A patent/CN10617481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546286A (fr) * | 1921-01-24 | 1922-11-04 | Attache articulée | |
JPS6093054U (ja) * | 1983-12-01 | 1985-06-25 | 株式会社 光建 | 台付ワイヤ−ジヨイント |
SE525366C2 (sv) * | 2002-03-07 | 2005-02-08 | Lennart Lindblad | Ringformig hållare |
WO2010017339A1 (en) * | 2008-08-06 | 2010-02-11 | Thomas Andrew Moeller | Pet leash assemblies, pet collar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
CN103393229A (zh) * | 2010-11-30 | 2013-11-20 | 陈柏宇 | 线裙的构造 |
CN202603700U (zh) * | 2012-03-01 | 2012-12-19 | 常树伟 | 一种螺旋袖式衣服 |
CN203897358U (zh) * | 2014-06-21 | 2014-10-29 | 浙江迪撒服饰有限公司 | 一种野外生存衣服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119273U (zh) | 救生衣 | |
CN206119243U (zh) | 拉链式外衣 | |
CN109866478A (zh) | 人造棉印花布 | |
CN206120976U (zh) | 逃生外套 | |
CN106174811A (zh) | 缠绕式衣物 | |
CN206275206U (zh) | 缠绕式衣物 | |
CN206120975U (zh) | 拉合式外套 | |
CN106178299A (zh) | 逃生外套 | |
CN106263156A (zh) | 救生衣 | |
CN106237553A (zh) | 拉合式外套 | |
CN106174780A (zh) | 拉链式外衣 | |
KR101432711B1 (ko) | 신축성을 갖는 직조용 도전사 | |
CN106165911A (zh) | 防脱隐形袜套 | |
CN205962905U (zh) | 一种舞蹈用公主裙 | |
US9943118B2 (en) | Undergarments with equilateral dimensions | |
CN107471759A (zh) | 一种长效驱虫的纺织面料 | |
CN103230116A (zh) | 一种驱蚊防虫的服装面料 | |
CN103054238A (zh) | 适用于狐臭患者穿着的衣服 | |
CN215737000U (zh) | 一种毛衫套装 | |
CN207619585U (zh) | 包芯纱 | |
CN211268709U (zh) | 一种防晒游泳服 | |
CN204109458U (zh) | 驱蚊桑蚕丝和锦纶丝双层结构面料 | |
CN214802365U (zh) | 一种防霉抗菌衬衫 | |
CN106418780A (zh) | 一种舞蹈用公主裙 | |
CN214048348U (zh) | 一种新型的纯棉面料被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