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4878B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4878B
CN106164878B CN201580015766.XA CN201580015766A CN106164878B CN 106164878 B CN106164878 B CN 106164878B CN 201580015766 A CN201580015766 A CN 201580015766A CN 106164878 B CN106164878 B CN 1061648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data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s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57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64878A (zh
Inventor
渡边敬太郎
浜田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lica Networks Inc
Original Assignee
Felica Network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lica Networks Inc filed Critical Felica Network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164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4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64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48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06F13/385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for adaptation of a particular data processing system to different peripher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04L63/049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by using a location-limited connec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or limited proximity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6Markers for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of a particular session, e.g. session cookie or URL-en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30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 H04W12/33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using wearable devices, e.g. using a smartwatch or smart-gla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目的]为了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其甚至在基于假定一对一通信的标准的通信环境中也能够排他地控制来自多个访问源中的每个的访问。[解决方案]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被配置为从外部装置获取识别信息,该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随机化信息;以及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只将从外部装置发送的通信数据当中的与所获取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包括以电子方式存储数据的存储器和对数据进行存储处理的处理电路的集成电路(IC)芯片,已代替自过去以来使用的磁型现金卡和信用卡被广泛地使用。这种IC芯片通常被嵌入IC标签和IC卡中,并且可以通过无线通信进行非接触式数据通信。因此,这些芯片可以提供具有出色的维护性和抗腐蚀性的服务,而不损害卡的外观。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07-65957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近年来,这样的技术已变得很普遍:通过具有比非接触式无线通信宽的通信范围的无线通信路径(比如蓝牙(注册商标)等)在不同的装置之间能够发送和接收数据。因此,也存在这样的需求:通过如蓝牙(注册商标)的无线通信路径从例如智能电话的信息处理装置获得对在与该信息处理装置不同的装置中设置的IC芯片的访问,以参考和更新信息。
同时,假设当通过具有比非接触式无线通信宽的通信范围的无线通信路径发送和接收数据时,将会存在相当多的从在如智能电话的这种信息处理装置上操作的多种应用访问IC芯片的情况。
但是,存在假定一对一(例如,装置对装置)通信的无线通信标准。在基于这种标准的通信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访问目标(例如,IC芯片)难以从访问源识别访问的多个访问源(例如,应用)中的每个和排他地控制来自所述多个访问源中的每个的访问。
因此,本公开提出一种新的改进的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其甚至在基于假定一对一通信的标准的通信环境中也能够排他地控制来自多个访问源中的每个的访问。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被配置为从外部装置获取识别信息,该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随机化信息;以及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只将从所述外部装置发送的通信数据当中的与所获取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生成单元,被配置为生成识别信息,该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随机化信息;以及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将生成的识别信息通知外部装置,并通过将所述识别信息与通信数据相关联把所述通信数据发送到所述外部装置。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该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从外部装置获取识别信息,该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随机化信息;以及通过处理器,只将从所述外部装置发送的通信数据当中的与所获取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该信息处理方法包括:生成识别信息,该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随机化信息;以及通过处理器,将生成的识别信息通知外部装置,并通过将所述识别信息与通信数据相关联把所述通信数据发送到所述外部装置。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程序,该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从外部装置获取识别信息,该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随机化信息;以及只将从所述外部装置发送的通信数据当中的与所获取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程序,该程序使计算机执行:生成识别信息,该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随机化信息;以及将生成的识别信息通知外部装置,并通过将所述识别信息与通信数据相关联把所述通信数据发送到所述外部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上述的本公开,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其甚至在基于假定一对一通信的标准的通信环境中也能够排他地控制来自多个访问源中的每个的访问。
请注意,上述效果并不一定是限制性的。与上述效果一起或替代上述效果,可以实现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效果或者可从本说明书中掌握的其他效果中的任何一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意性系统配置的说明图。
图2是用于描述根据同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意性配置的说明图。
图3是用于描述信息处理装置和外部装置之间的通信的一方面的说明图。
图4是用于描述信息处理装置和外部装置之间的通信的一方面的说明图。
图5是用于描述图4所示的通信的所述方面的另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描述根据同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操作概要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根据同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配置的例子的框图。
图8是用于描述根据同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配置的例子的框图。
图10是用于描述根据同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1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1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2是用于描述用于发送请求数据和结果数据的通信数据的数据结构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3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2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4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3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每个实施方式的应用的软件配置的例子。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每个实施方式的外部装置30的硬件配置的例子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对这些结构元件的重复说明。
请注意,将按照以下顺序提供说明。
1.第一实施方式
1.1.问题的陈述
1.2.操作概要
1.3.功能配置
1.4.处理
2.第二实施方式
2.1.概要
2.2.功能配置
2.3.处理
3.实施例
3.1.实施例1:以处理为单位的排他控制
3.2.实施例2:以事务为单位的排他控制
3.3.实施例3:在进行认证处理时的通信序列
4.软件配置
5.硬件配置
6.总结
<1.第一实施方式>
[1.1.问题的陈述]
在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之前,首先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意性系统配置,然后将陈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问题。
首先,将参照图1和2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意性系统配置。图1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意性系统配置的说明图。另外,图2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意性配置的说明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包括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被配置为能够经由网络n1彼此发送信息和接收信息。网络n1表示可以连接不同装置的无线通信路径,例如,基于蓝牙(注册商标)标准的通信路径。请注意,网络n1的方面并不限于如基于蓝牙(注册商标)标准的通信路径的无线通信路径,只要该路径可以连接不同装置即可。例如,网络n1可以是有线通信路径。
这里,将参照图2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示意性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10对应于作为所谓的智能电话的用户终端,并且被配置为使得多个应用可以并行地在其上工作。例如,图2的例子示出应用11a至11c正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上工作的情况。请注意,在不需要特别地区分这些应用时,应用11a至11c将在下文中被作为“应用11”描述。
另外,图2中的附图标记31对应于在外部装置30中设置的通信单元,用于使外部装置30能够经由网络n1与信息处理装置10通信。通信单元31被配置为例如嵌入在外部装置30中的IC芯片。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上操作的应用11a至11c中的每个经由网络n1访问通信单元31,以参考和更新在外部装置30中存储的信息。
同时,在用于经由无线或有线通信路径在不同的装置之间发送和接收信息的通信标准当中,存在假定一对一通信的标准。基于这种标准,当应用11a至11c中的每个和通信单元31彼此发送信息和接收信息时,存在这样的情况:例如,通信单元31难以识别从应用11侧发送的信息的发送源。
作为具体的例子,存在将从应用11a至11c中的任何一个发送的数据的发送源仅仅作为“信息处理装置10”通知给通信单元31的情况。在此情况下,通信单元31可能难以识别发送了从信息处理装置10发送的各个数据的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上操作的应用。
另外,同样地,存在将从通信单元31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10的数据的目的地仅仅作为“信息处理装置10”通知给信息处理装置10的情况。因此,信息处理装置10可能难以识别应用11a至11c中的任何一个作为从通信单元31侧发送的数据的目的地。
例如,当如上所述难以识别从应用11a至11c中的每个发送的数据的发送源时,存在相当多的通信单元31难以排他地控制来自应用11a至11c中的每个的访问的情况。
尤其是在不同装置之间的通信(尤其是无线通信)中,存在这样的情况:与装置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的量相比通信路径的频带更加有限,并且甚至该数据在通信中被多次分割并发送和接收。同时,当通信单元31难以排他地控制来自应用11a至11c的访问时,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由于其他通信的中断,通信单元31不能正确地进行一系列的通信操作来被多次分割和执行。
作为用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例子,存在这样的方法,其中,信息处理装置10中的独有配置(例如操作系统(OS))调解应用11a至11c与通信单元31之间的通信。
例如,图3是用于描述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之间的通信的一方面的说明图,示出信息处理装置10的独有配置调解应用11a至11c与通信单元31之间的通信的例子。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信息处理装置10的OS 90调解应用11a至11c与通信单元31之间的通信。具体地,OS 90接收从应用11a至11c中的每个对通信单元31的请求,将该请求发送到通信单元31,并且通知作为来自通信单元31的对请求的响应(处理结果)的请求源的应用。
由于此配置,甚至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的基于假定一对一通信的通信标准的通信环境中,也可以实现应用11a至11c与通信单元31之间的通信,即,n对一的通信。
关于这一点,在图3所示的配置中需要给OS 90配备调解应用11a至11c与通信单元31之间的通信的功能。但是,存在相当多的难以把功能本身添加到OS 90或所谓的框架中或者改变该功能本身的情况,因此,图3所示的方法不是一种现实的解决方案。
关于这一点,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另一个例子,存在明确地指定被发送到通信单元31的数据的发送源或从通信单元31发送的数据的目的地的方法。
例如,图4是用于描述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之间的通信的所述方面的说明图,示出明确地指定被发送到通信单元31的数据的发送源和从通信单元31发送的数据的目的地的例子。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当应用11发送数据到通信单元31时,该数据与可用来识别发送源的识别信息(例如,应用名等)相关联。
作为一个具体例子,应用11a通过将可用来识别应用的识别信息作为补充信息补充要发送到通信单元31的数据来将该数据与该识别信息相关联。在这种情况下,通信单元31可以基于与接收到的数据相关联的识别信息来识别应用11a作为数据的发送源。
另外,在数据被发送到应用11a至11c中的任何一个时,通信单元31将指示作为目的地的应用的识别信息与该数据相关联。
作为一个具体例子,通信单元31通过将应用11a的识别信息作为补充信息补充要发送到应用11a的数据来将该识别信息与该数据相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应用11a可以基于与接收到的数据相关联的识别信息来识别本身(即,应用11a)作为数据的目的地。同样地,应用11b和11c可以基于与接收到的数据相关联的识别信息识别该数据的目的地不是它们自身。请注意,当应用11识别接收到的数据的目的地不是它们自身时,应用可以丢弃该数据。
采用上述配置,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的基于假定一对一通信的通信标准的通信环境中,可以实现应用11a至11c与通信单元31之间的通信,即,n对一的通信。
但是,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恶意的应用错报识别信息,冒充与该应用本身不同的其他应用,从而可以访问通信单元31。图5是用于描述图4所示的通信的所述方面的另一个例子的说明图,示出例如恶意的应用冒充另一个应用并访问通信单元31的例子。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应用11a把要发送的数据分割为多个数据段,并且作为一系列通信操作T10在通信中多次将数据发送到通信单元31。此时,应用11a将其识别信息(例如,应用名)与每个数据段相关联并将每个数据段的发送源是该应用本身(即,应用11a)的事实通知通信单元31。
在这种情形下,例如,如果应用11z发送与“应用11a”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数据到通信单元31,如图5所示,则通信单元31将“应用11a”识别为数据的发送源。
因此,即使通信单元31基于与接收到的数据相关联的识别信息进行排他控制,该单元也难以排他地拒绝从应用11z发送的数据。也就是说,应用11z可以错报识别信息并将包括恶意代码的数据插入从应用11a发送到通信单元31的数据中。
此外,从通信单元31发送的数据与指示数据的目的地的识别信息(例如,指示应用11a的识别信息)相关联,并且被发送到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上操作的每个应用。因此,应用11z可以基于与数据相关联的识别信息来识别作为通信单元31的通信伙伴的应用11a的存在。
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情况下设想到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并且该信息处理系统的目的在于使访问对象甚至在基于假定一对一通信的标准的通信环境中也能够排他地控制来自多个访问源中的每个的访问。下面将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
[1.2.操作概要]
首先,将参照图6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操作概要。图6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操作概要的说明图。请注意,将提供关注应用11a和通信单元31彼此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的情况的本描述。
如图6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将数据发送到通信单元31之前,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上操作的应用11a生成会话ID1,并且将会话ID1发送到通信单元31。另外,应用11a和通信单元31预先存储一起被共享的密钥信息,并且通过使用密钥信息对ID进行编码(随机化)一同对会话ID1进行不可逆处理来生成不同于会话ID1的会话ID2。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在发送数据到彼此和从彼此接收数据之前,应用11和通信单元31处于它们保留共享的会话ID1和ID2的状态。请注意,会话ID1对应于“第一识别信息”的例子,并且会话ID2对应于“第二识别信息”的例子。
重要的是,在发送数据到通信单元31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应用11a使会话ID1与数据相关联。在从应用11a获取数据时,通信单元31提取与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并且将提取的会话ID与其自身保留的会话ID1(即,预先从应用11a获取的会话ID1)进行比较。
当从获取的数据提取的会话ID与其自身保留的会话ID1一致时,通信单元31识别应用11a作为数据的发送源,并且将该数据设置为处理对象。
另一方面,当从获取的数据提取的会话ID与其自身保留的会话ID1不一致时,通信单元31识别除应用11a以外的一个应用作为数据的发送源,并且不将该数据设置为处理对象。另外,当没有会话ID与获取的数据相关联时,通信单元31识别除应用11a以外的一个应用作为数据的发送源,并且同样地不将该数据设置为处理对象。
此外,当发送数据到应用11a时,通信单元31使会话ID2与该数据相关联。在从通信单元31获取数据时,应用11a提取与该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并且将提取的会话ID与其自身保留的会话ID2进行比较。
当从获取的数据提取的会话ID与其自身保留的会话ID2一致时,应用11a识别其自身(即,应用11a)作为数据的目的地,并且将该数据设置为处理对象。
另一方面,当从获取的数据提取的会话ID与其自身保留的会话ID2不一致时,应用11a识别不同于其自身(即,应用11a)的应用作为数据的目的地,并且不将该数据设置为处理对象。另外,当没有会话ID与获取的数据相关联时,同样地,应用11a不将该数据设置为处理对象。
上述的应用11a的操作同样地适用于其他的应用11。
请注意,将上述的会话ID1设置为不容易用其来推断应用11充当发送源的信息是可取的。因此,会话ID1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包括随机化信息是可取的。另外,由于通过如上所述对会话ID1进行不可逆处理以对ID进行编码(随机化)来生成会话ID2,所以其至少一部分自然地包括随机化信息。
请注意,上面被描述为会话ID1和ID2的信息不必局限于会话ID,只要其至少一部分包括随机化信息即可。例如,应用11可以生成随机数并将该随机数设置为会话ID1。另外,作为另一个例子,应用11可以对根据如日期时间的时间变化的信息进行不可逆处理来对信息进行随机化,并且使用随机化的信息作为会话ID1。另外,上面已经描述了这样的例子:通过基于由应用11和外部装置30共享的密钥信息对会话ID1进行随机化来生成会话ID2。但是,只要能够通过基于由应用11和外部装置30共享的逻辑对会话ID1进行随机化来生成共享的会话ID2,这种生成方法不必局限于使用密钥信息的方法。
基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配置,外部装置30的通信单元31可以识别应用11充当数据的发送源,并且可以排他地控制来自多个应用11的访问。
请注意,会话ID2是通过如上所述对会话ID1进行不可逆处理以对ID进行编码(随机化)而生成的信息。由于这个原因,即使每个应用11获取与其自身保留的会话ID2不同的会话ID,该应用也难以查明除了其自身以外的应用11具有对应于获取的会话ID的会话ID2。
另外,应用11和通信单元31与不同的会话ID(即,会话ID1和ID2)相关联地发送数据。因此,例如,与发送到应用11a的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与由应用11a发送到通信单元31的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1不同。由于这个原因,即使另一个应用11z接收到应该被发送到应用11a的数据,应用11z也难以基于与该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冒充成应用11a。
采用上述的配置,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甚至在基于假定一对一通信的标准的通信环境中,外部装置30也可以排他地控制来自多个应用11的访问。
上面参照图6描述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意性操作。
[1.3.功能配置]
接下来,将参照图7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配置。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配置的例子的框图。
如上所述,信息处理装置10被配置为允许多个应用11在其上操作。图7中的附图标记11a至11c中的每个示意性示出与图6所示的应用11a至11c对应的应用11中的一个的功能配置。请注意,当不对应用11a至11c进行特别的区分时,如上所述,每个应用将被描述为“应用11”。另外,外部装置30包括通信单元31和数据存储单元33。此外,外部装置30可以包括通知单元35。通信单元31对应于图6所示的通信单元31。
首先,将描述信息处理装置10侧的各个配置。如图7所示,应用11包括通信控制单元111、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会话信息存储单元115和处理执行单元117。
处理执行单元117用来示意性地示出用于执行为应用11定义的每个处理的配置。处理执行单元117在经由网络n1访问外部装置30的内部时经由下述的通信控制单元111发送信息到外部装置30和从外部装置30接收信息。
请注意,作为在应用11和外部装置30之间发送和接收的信息,例如,例示从应用11到外部装置30的处理请求、以及关于对处理请求的处理结果的来自外部装置30的响应。另外,应用11和外部装置30可以将要处理的数据和基于处理结果的数据发送到彼此和从彼此接收它们。请注意,处理执行单元117发送到外部装置30和从其接收的信息可以在下文中被描述为“通信数据”,以与其他信息区分。
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基于来自通信控制单元111的指令生成图6所示的会话ID1。此时,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生成会话ID1,使得ID的至少一部分包括随机化信息。然后,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使生成的会话ID1存储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115中。请注意,会话信息存储单元115是用于存储生成的会话ID1和下述的会话ID2的存储单元。
另外,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预先存储与外部装置30共享的密钥信息。在生成会话ID1时,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基于密钥信息对生成的会话ID1进行不可逆处理来对ID进行编码(随机化),从而生成不同于会话ID1的会话ID2。然后,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使生成的会话ID2存储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115中。
请注意,应用11的安装程序可以被配置为使得例如用于生成会话ID2的密钥信息与应用11的每个程序(例如,库)一起被安装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另外,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对应于应用11在其中操作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生成单元”的例子。
在接收到关于对外部装置30的访问的来自处理执行单元117的指令时,通信控制单元111指示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生成会话ID1。然后,通信控制单元111从会话信息存储单元115读取生成的会话ID1并将该会话ID1通知外部装置30。
当完成向外部装置30通知会话ID1时,通信控制单元111从处理执行单元117获取通信数据(例如,关于外部装置30的处理请求、或者要发送的数据)。然后,通信控制单元111将从会话信息存储单元115读取的会话ID1与获取的通信数据相关联,并且将与会话ID1相关联的通信数据经由网络n1发送到外部装置30。请注意,下面将分开描述在接收通信数据时在外部装置30侧进行的操作。
另外,尽管下面将描述细节,但是,在将通信数据从外部装置30发送到应用11时,外部装置30将会话ID2与通信数据相关联,然后,将该通信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10侧。从外部装置30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10的通信数据由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操作的每个应用11的通信控制单元111接收。
在从外部装置30接收通信数据时,通信控制单元111提取与接收到的通信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在可以从通信数据提取会话ID时,通信控制单元111将提取的会话ID与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115中存储的会话ID2进行比较。
当从通信数据提取的会话ID与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115中存储的会话ID2一致时,通信控制单元111识别通信数据的目的地是该应用自身,并且将接收到的通信数据输出到处理执行单元117。
另一方面,当从通信数据提取的会话ID与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115中存储的会话ID2不一致时,通信控制单元111识别通信数据的目的地不是该应用自身,并且不将该通信数据设置为处理对象。另外,当没有会话ID与接收到的通信数据相关联时,同样地,通信控制单元111不将该通信数据设置为处理对象。请注意,当通信控制单元111不将接收到的通信数据识别为处理对象时,该单元可以丢弃通信数据。另外,通信控制单元111对应于应用11在其中操作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控制单元”的例子。
接下来,将描述外部装置30侧的每一种配置。如图7所示,通信单元31包括通信控制单元311、会话信息生成单元313、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和处理执行单元317。
数据存储单元33是用于存储如用户信息的各种数据的存储单元。数据存储单元33对应于例如用于存储各种数据的嵌入在外部装置30中的IC芯片的装置。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中,例如,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操作的应用11访问通信单元31,以参考和更新在数据存储单元33中存储的各种数据。请注意,数据存储单元33可以被设置在通信单元31的内部。
根据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的请求,处理执行单元317执行在该请求中指示的处理。此时,处理执行单元317经由下述的通信控制单元311发送通信数据到信息处理装置10和从信息处理装置10接收通信数据。
另外,根据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的请求,处理执行单元317可以读取在数据存储单元33中存储的数据,并且将读取的数据作为通信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10。另外,作为另一个例子,处理执行单元317可以根据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的请求更新在数据存储单元33中存储的数据。此外,处理执行单元317可以从信息处理装置10获取各种数据并使获取的各种数据存储在数据存储单元33中。
另外,处理执行单元317可以允许通知单元35基于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的请求进行对处理结果的通知。
通知单元35是用于向用户通知由处理执行单元317进行的处理的结果的配置。通知单元35可以由例如显示装置(例如显示器)构成。在这种情况下,通知单元35可以获取指示基于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的请求进行的处理的结果的显示信息并显示获取的显示信息以向用户通知该处理的结果。
请注意,上述的通知单元35的方面仅仅是一个例子,并且通知单元35的方面不受特别的限制,只要该单元可以基于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的请求向用户通知处理的结果即可。作为一个具体例子,通知单元35可以是使用(例如,发光二极管(LED))点亮或熄灭的模式向用户通知预定信息的装置。另外,通知单元35可以是通过输出预定的声音(或语音)向用户通知预定信息的装置,例如扬声器。
当用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操作的每个应用11开始通信(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时,通信控制单元311首先接收从作为通信伙伴的应用11发送的会话ID1。然后,通信控制单元311使接收到的会话ID1存储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是用于存储从应用11获取的会话ID1和下述的会话ID2的存储单元。请注意,用于接收从应用11发送的会话ID1和参考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存储的会话ID1和ID2的通信控制单元311的配置对应于“获取单元”的例子。
当使获取的会话ID1存储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时,通信控制单元311指示下述的会话信息生成单元313生成会话ID2。通过接收该指示,由会话信息生成单元313生成会话ID2,并且,会话ID2被存储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
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311接收从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操作的每个应用11发送的通信数据。
在从应用11接收通信数据时,通信控制单元311提取与接收到的通信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在可以从通信数据提取会话ID时,通信控制单元311将提取的会话ID与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存储的会话ID1进行比较。
当从通信数据提取的会话ID与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存储的会话ID1一致时,通信控制单元311识别该通信数据是从会话ID1的发送源发送的通信数据。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控制单元311识别接收到的通信数据作为要处理的数据,并且将通信数据输出到处理执行单元317。
另一方面,当提取的会话ID与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存储的会话ID1不一致时,通信控制单元311识别该通信数据是从与会话ID1的发送源不同的发送源发送的通信数据。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控制单元311不将接收到的通信数据设置为处理对象。另外,当没有会话ID与接收到的通信数据相关联时,同样地,通信控制单元311不将接收到的通信数据设置为处理对象。请注意,当不将接收到的通信数据识别为处理对象时,通信控制单元311可以丢弃通信数据。另外,当在基于一个会话ID1的排他控制期间接收到另一个会话ID1时,通信控制单元311可以不将该另一个会话ID1识别为处理对象,并且可以拒绝开始基于该另一个会话ID1的排他控制。
采用上述的配置,通信控制单元311基于与通信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识别通信数据是否为从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存储的会话ID1的发送源发送的通信数据。然后,通信控制单元311只将从会话ID1的发送源发送的通信数据设置为排他处理对象(这种控制在下面可以被称为“排他控制”)。请注意,用于进行上述的排他控制的通信控制单元311的配置对应于外部装置30的“控制单元”的例子。
请注意,通信控制单元311进行上述的排他控制的时段可以被适当地改变。例如,通信控制单元311可以随着完成被识别为处理对象的通信数据的接收而完成排他控制。另外,作为另一个例子,通信控制单元311可以随着接收由被识别为处理对象的通信数据指示的处理请求(即,来自应用11的处理请求)和完成对该处理请求的请求源的响应而完成排他控制。另外,作为又一个例子,通信控制单元311可以基于来自作为具有会话ID1的发送源的应用11的指令来确定排他控制的继续和完成。另外,作为再一个例子,在没有接收到与会话ID1相关联的通信数据的时段等于或长于预先决定的时段时(在所谓的超时的情况下),通信控制单元311可以完成排他控制。
在完成排他控制时,通信控制单元311可以丢弃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存储的会话ID1和ID2。这同样地适用于应用11。也就是说,当完成由外部装置30的通信控制单元311进行的排他控制时,应用11的通信控制单元111可以丢弃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115中存储的会话ID1和ID2。
另外,通信控制单元311基于来自处理执行单元317的指令将从处理执行单元317输出的通信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10。此时,通信控制单元311将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存储的会话ID2与从处理执行单元317获取的通信数据相关联,并且将与会话ID2相关联的通信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10。
采用上述配置,通信控制单元311可以将通信数据发送到存储与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存储的会话ID2相同的会话ID的应用11。请注意,存储与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存储的会话ID2相同的会话ID的应用11与充当会话ID2的生成源的会话ID1的发送源对应。
另外,当从接收到的通信数据提取的会话ID不同于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存储的会话ID1时,通信控制单元311可以将通信数据将不被设置为处理对象的事实通知通信数据的发送源。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控制单元311可以使会话信息生成单元313基于提取的会话ID生成会话ID2并将会话ID2发送到与要作为通信数据通知的信息相关联的通知目的地。
请注意,在发送通信数据到外部装置30时,通信控制单元111可以将通信数据分割为多个数据段,并且在通信中多次将所述多个数据段中的每个发送到外部装置30(即,通信控制单元311)。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控制单元111可以使会话ID1与每个数据段相关联。因此,基于与接收到的数据段中的每个相关联的会话ID1,通信控制单元311可以识别每个数据段作为处理对象,并且基于被识别为处理对象的多个数据段恢复通信数据。这同样地适用于将通信数据从通信控制单元311向着信息处理装置10(即,通信控制单元111)发送的情况。请注意,下面将作为实施例分开地描述通信数据被分割以在通信中被多次发送和接收的情况的细节。
上面参照图7描述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配置的例子。
[1.4.处理]
接下来,将参照图8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的例子,图8例示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上操作的应用11a发送信息到外部装置30和从外部装置30接收信息的情况。图8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说明图。
(步骤S101)
在接收到来自处理执行单元117的指令以访问外部装置30时,应用11a的通信控制单元111指示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生成会话ID1。在接收到该指令时,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生成会话ID1并使生成的会话ID1存储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115中。
(步骤S103)
通信控制单元111从会话信息存储单元115读取由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生成的会话ID1,并且将读取的会话ID1通知外部装置30。
(步骤S105)
另外,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基于预先存储的密钥信息对生成的会话ID1进行不可逆处理来对ID进行编码(随机化),从而生成不同于会话ID1的会话ID2。然后,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使生成的会话ID2存储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115中。
(步骤S107)
通信控制单元311接收从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操作的应用11a发送的会话ID1,并且使接收到的会话ID1存储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
(步骤S109)
当使获取的会话ID1存储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通信控制单元311指示会话信息生成单元313生成会话ID2。通过接收该指示,由会话信息生成单元313生成会话ID2,并且会话ID2被存储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
(步骤S111a至S115a)
当完成向外部装置30通知会话ID1时,应用111a的通信控制单元111从处理执行单元117获取通信数据。然后,通信控制单元111将从会话信息存储单元115读取的会话ID1与获取的通信数据相关联,并且将与会话ID1相关联的通信数据经由网络n1发送到外部装置30。
在从应用11a接收通信数据时,外部装置30的通信控制单元311提取与接收到的通信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在可以从通信数据提取会话ID时,通信控制单元311将提取的会话ID与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存储的会话ID1进行比较。
此时,从应用11a接收到的会话ID1被存储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因此,与从应用11a接收到的通信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与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存储的会话ID1一致。也就是说,在提取的会话ID与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存储的会话ID1一致时,通信控制单元311将从应用11a接收到的通信数据识别为要处理的数据,并且将该通信数据输出到处理执行单元317。
(步骤S111b)
同时,假定通信控制单元311从不同于应用11a的应用11b接收通信数据。同样地,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控制单元311提取与通信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并且将提取的会话ID与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存储的会话ID1进行比较。
但是,与从应用11b接收到的通信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与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存储的会话ID1不一致。因此,通信控制单元311识别从应用11b接收到的通信数据是从与作为会话ID1的发送源的应用11a不同的发送源发送的通信数据。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控制单元311不将接收到的通信数据设置为处理对象。
(步骤S117a和S117b)
另外,外部装置30的通信控制单元311基于来自处理执行单元317的指令将从处理执行单元317输出的通信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10。此时,通信控制单元311将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存储的会话ID2与从处理执行单元317获取的通信数据相关联,并且将与会话ID2相关联的通信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10。从外部装置30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10的通信数据由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操作的每个应用11的通信控制单元111接收。
在从外部装置30接收通信数据时,应用11a的通信控制单元111提取与接收到的通信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在可以从通信数据提取会话ID时,通信控制单元111将提取的会话ID与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115中存储的会话ID2进行比较。
此时,基于同一会话ID1和由应用11a和外部装置30共享的密钥信息,生成了与通信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和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115中存储的会话ID2。因此,与从外部装置30接收到的通信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与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115中存储的会话ID2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控制单元111识别从外部装置30接收到的通信数据作为要处理的数据,并且将该通信数据输出到处理执行单元117。
以类似的方式,在从外部装置30接收通信数据时,应用11b的通信控制单元111提取与接收到的通信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在可以从通信数据提取会话ID时,通信控制单元111将提取的会话ID与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115中存储的会话ID2进行比较。
另一方面,基于不同的会话ID1,生成了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115中存储的会话ID2和与通信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因此,与从外部装置30接收到的通信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与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115中存储的会话ID2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控制单元111识别接收到的通信数据的目的地不是该应用自身,并且不将该通信数据设置为处理对象。
基于上述配置,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外部装置30的通信单元31可以识别应用11充当数据的发送源,由此,可以排他地控制来自多个应用11的访问。请注意,上面已经描述了通过基于在应用11和外部装置30之间的密钥信息对会话ID1进行随机化来生成会话ID2的例子。但是,这种生成方法不必被局限于使用密钥信息的方法,只要通过基于由应用11和外部装置30共享的逻辑对会话ID1进行随机化来生成共享的会话ID2即可。
请注意,会话ID2是通过如上所述对会话ID1进行不可逆处理以对ID进行编码而生成的信息。由于这个原因,即使每个应用11获取与其自身保留的会话ID2不同的会话ID,该应用也难以查明除了其自身以外的应用11具有对应于获取的会话ID的会话ID2。
另外,应用11和通信单元31与不同的会话ID(即,会话ID1和ID2)相关联地发送通信数据。作为一个具体例子,与发送到应用11a的通信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不同于与由应用11a发送到通信单元31的通信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1。由于这个原因,即使另一个应用11z接收到应该被发送到应用11a的通信数据,应用11z也难以基于与该通信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冒充成应用11a。
另外,关于上述的排他控制的例子,描述了外部装置30在排他控制期间只处理来自一个应用11的请求的例子。但是,外部装置30可以基于来自多个应用11的请求排他地处理各个处理中的每个,只要它们可以被并行地处理即可。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当基于来自多个应用11的请求的处理对象是在外部装置30中存储的不同数据时,外部装置30可以并行地处理来自应用11的请求。
采用上述的配置,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甚至在基于假定一对一通信的标准的通信环境中,外部装置30也可以排他地控制来自多个应用11的访问。
<2.第二实施方式>
[2.1.概要]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信息处理装置10侧和外部装置30上的应用11单独地生成会话ID2。
另一方面,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与上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应用11生成会话ID2并将生成的会话ID2通知外部装置30。因此,下面将关注与上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不同之处来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
[2.2.功能配置]
将参照图9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配置的例子。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配置的例子的框图。
首先,将关注信息处理装置10侧的配置提供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通信控制单元111和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的操作不同于上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通信控制单元111和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的操作(参见图7)。因此,将关注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描述通信控制单元111和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请注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外部装置30可以在下面被称为“外部装置30a”,以便将该装置与上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外部装置30明确地区分开。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通过基于预先存储且与外部装置30共享的逻辑(例如,密钥信息)对会话ID1进行不可逆处理以对ID进行编码(随机化)来生成会话ID2。
另一方面,用于生成会话ID2的方法不受特别的限制,只要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可以生成会话ID2,使得该ID不同于会话ID1并至少在其一部分包括随机化信息即可。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不需要保留与外部装置30a共享的密钥信息。与上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一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当然可以通过基于密钥信息对会话ID1进行不可逆处理以对ID进行编码(随机化)来生成会话ID2。
另外,与上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单元111不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单元111在该单元开始与外部装置30a通信时进行操作。
具体地,在接收到来自处理执行单元117的访问外部装置30a的指令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单元111指示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生成会话ID1和ID2。然后,通信控制单元111从会话信息存储单元115读取生成的会话ID1和ID2并将读取的会话ID1和ID2通知外部装置30a。请注意,后续处理与上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单元111的处理类似。
接下来,将关注外部装置30a侧的配置提供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外部装置30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外部装置30主要在通信单元31的配置方面不同。具体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单元31与上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单元31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包括会话信息生成单元313,并且通信控制单元311的操作不同。
因此,在本描述中,将主要关注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描述通信控制单元311的操作。请注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单元31可以在下面被称为“通信单元31a”,以便将该单元与上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单元31明确地区分开。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单元31a的通信控制单元311首先在该单元开始与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操作的每个应用11通信(发送和接收数据)时接收从作为通信伙伴的应用11发送的会话ID1和ID2。然后,通信控制单元311使接收到的会话ID1和ID2存储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
如上所述,通信单元31a的通信控制单元311与上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单元311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单元从充当通信伙伴的应用11获取会话ID2。请注意,后续处理与上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单元311的处理类似。
请注意,当从接收到的通信数据提取的会话ID1不同于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存储的会话ID1时,通信单元31a的通信控制单元311可以将通信数据将不被设置为处理对象的事实通知通信数据的发送源。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控制单元311可以提取与通信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2,并且把会话ID2与要通知的信息相关联地作为通信数据发送到通知目的地。
上面参照图9关注与上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不同之处描述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配置的例子。
[2.3.处理]
接下来,将参照图10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的例子,图10例示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上操作的应用11a发送信息到外部装置30a和从外部装置30a接收信息的情况。图10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说明图。
请注意,如“2.2.功能配置”所述,向外部装置30a通知由应用11生成的会话ID2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操作不同于上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因此,将关注与上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不同之处提供本描述。
(步骤S201)
在接收到来自处理执行单元117的访问外部装置30a的指令时,应用11a的通信控制单元111指示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生成会话ID1和ID2。在接收到该指令时,会话信息生成单元113生成会话ID1和ID2并使生成的会话ID1和ID2存储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115中。
(步骤S203和S205)
然后,通信控制单元111从会话信息存储单元115读取生成的会话ID1和ID2并将读取的会话ID1和ID2通知外部装置30a。
(步骤S207)
外部装置30a的通信控制单元311在该单元开始与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操作的应用11a通信(发送和接收数据)时首先接收从应用11a发送的会话ID1和ID2。然后,通信控制单元311使接收到的会话ID1和ID2存储在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中。
因此,应用11a和外部装置30a都保留共享的会话ID1和ID2。请注意,后续操作与上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操作类似。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应用11生成会话ID1和ID2,并且将会话ID1和ID2通知外部装置30a。
然后,在将通信数据发送到外部装置30a时,应用11的通信控制单元111使会话ID1与通信数据相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外部装置30a的通信控制单元311基于与通信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1识别通信数据的发送源是应用11a。
另外,在将通信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10时,外部装置30a的通信控制单元311使会话ID2与通信数据相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上操作的应用11a的通信控制单元111基于与通信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2识别该通信数据的目的地是该应用自身(应用11a)。
采用该配置,如上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一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甚至在基于假定一对一通信的标准的通信环境中也可以实现对外部装置30的排他控制。
另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外部装置30不需要生成会话ID2。因此,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中,与上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相比,可以降低外部装置30的处理负荷。
<3.实施例>
接下来,作为实施例,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的排他控制的例子。请注意,在本描述中,将描述这样的例子:当发送通信数据到彼此和从彼此接收通信数据时,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在多次通信中分割和发送通信数据。
[3.1.实施例1:以处理为单位的排他控制]
首先,作为实施例1,将描述这样的时段被设置为排他控制的对象的例子,在该时段期间,外部装置30排他地只接收来自应用11a的请求,基于该请求执行处理,并且将处理的结果通知应用11a。请注意,从应用11发送请求到外部装置30和外部装置30通知应用11基于该请求的处理的结果的一系列处理可以在下面被称为“处理”。
例如,图11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1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说明图。具体地,图11示出从应用11a发送请求到外部装置30和从外部装置30向应用11a通知基于该请求的处理的结果的处理(即,相当于一个处理循环的处理)的流程。请注意,尽管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应用11a和外部装置30都被描述为已经保留共享的会话ID1和ID2以便于理解本说明,但是,该例子不必被局限于本方面。例如,当发送第一通信数据到外部装置30时,应用11a可以将会话ID1(和会话ID2)与通信数据一起通知外部装置30。
在图11中,附图标记S300表示一个处理循环。如图11所示,处理S300包括例如请求数据发送阶段S310、请求数据接收阶段S320、请求执行阶段S330、结果数据发送阶段S340和结果数据接收阶段S350。
请求数据发送阶段S310表示应用11a将用于向外部装置30请求期望的处理的请求数据作为通信数据发送到外部装置30的阶段。请注意,在发送请求数据到外部装置30时应用11a使会话ID1与请求数据相关联的事实如上所述。
另外,在发送通信数据到外部装置30时,应用11a可以在多次通信中分割和发送通信数据,如上所述。因此,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例如,应用11a将请求数据分割为如附图标记S311至S313所示的m个数据段,并且针对各个数据段,应用11a在m次通信中发送请求数据。请注意,从请求数据分割的m个数据段可以在下面被称为请求数据段1/m至m/m。
另外,在将请求数据段1/m至m/m中的每个发送到外部装置30时,应用11a使会话ID1与请求数据段i/m(i是满足1≤i≤m的整数)相关联。因此,外部装置30可以进行排他控制,使得基于会话ID1,只有从应用11a发送的请求数据段i/m被设置为处理对象。
请注意,当发送一系列请求数据段1/m至m/m中的最后一个请求数据段m/m时,应用11a可以使指示请求数据段m/m是最后一个数据的控制信息与由附图标记S313所示的请求数据段m/m相关联。因此,外部装置30可以识别与该控制信息相关联的请求数据段m/m为一系列请求数据段1/m至m/m中的最后一个数据。
请求数据接收阶段S320表示外部装置30接收从应用11a发送的请求数据的阶段。
在请求数据接收阶段S320中,外部装置30接收从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上操作的每个应用11发送的请求数据(换句话说,通信数据)。此时,外部装置30基于与接收到的请求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1来识别应用11a是否为请求数据的发送源。然后,外部装置30只识别从应用11a发送的请求数据作为处理对象,并且执行由请求数据所指示的应用11a的请求。请注意,外部装置30执行由请求数据所指示的应用11a的请求的阶段对应于处理执行阶段S330。
另外,外部装置30可以通过如上所述为了多次通信分割数据来接收请求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在接收到一系列请求数据段1/m至m/m之后,外部装置30可以通过组合请求数据段1/m至m/m把请求数据恢复到分割之前的形式,并且基于恢复的请求数据来识别应用11a的请求。
结果数据发送阶段S340表示外部装置30将指示在处理执行阶段S330中执行的处理的结果的结果数据作为通信数据发送到作为请求数据的发送源的应用11a的阶段。请注意,在装置发送结果数据到应用11a时外部装置30使会话ID2与结果数据相关联的事实如上所述。另外,结果数据接收阶段S350表示应用11a接收从外部装置30发送的结果数据的阶段。
要注意,在发送通信数据到应用11a时,外部装置30可以在多次通信中分割和发送通信数据。因此,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例如,外部装置30将结果数据分割为n个数据段,并且对如附图标记S351至S353所示的每个数据段在n次通信中发送结果数据。请注意,从结果数据分割的n个数据段可以被描述为“结果数据段1/n至n/n”。
另外,在将结果数据段1/n至n/n中的每个发送到应用11a时,外部装置30使会话ID2与结果数据段j/n(j是满足1≤j≤n的整数)相关联。因此,基于会话ID2,应用11a可以识别从外部装置30发送的结果数据段j/n是被发送到该应用自身(应用11a)的数据。
请注意,当发送一系列结果数据段1/n至n/n中的最后一个结果数据段n/n时,外部装置30可以使指示结果数据段n/n是最后一个数据的控制信息与由附图标记S353所示的结果数据段n/n相关联。因此,应用11a可以识别与控制信息相关联的结果数据段n/n为一系列结果数据段1/n至n/n中的最后一个数据。
在结果数据接收阶段S350中,应用11a接收从外部装置30发送的结果数据(换句话说,通信数据)。此刻,应用11a基于与接收到的结果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2识别该结果数据的目的地是否是该应用自身(应用11a)。然后,当接收到的结果数据是以该应用自身为目的地的数据时,应用11a识别该结果数据为处理对象,并且从该结果数据获取指示处理结果的信息。当在多次通信中分割和发送结果数据时,应用11a当然可以通过组合接收到的结果数据段1/n至n/n来恢复结果数据。
上述内容是处理S300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请注意,当以处理为单位进行排他控制时,例如,外部装置30可以随着从应用11a接收到会话ID1而开始排他控制。另外,外部装置30可以随着发送一系列结果数据段1/n至n/n中的最后一个结果数据段n/n而终止排他控制。另外,作为另一个例子,外部装置30可以获取指示完成了从应用11a接收最后一个结果数据段n/n的控制信息,并且随着获取控制信息而终止排他控制。
接下来,将参照图12描述用于发送上述的请求数据和结果数据的通信数据的数据结构的例子。图12是用于描述用于发送请求数据和结果数据的通信数据的数据结构的例子的说明图。
在图12中,附图标记d10指示用于从应用11发送请求数据到外部装置30的通信数据的数据结构的例子。
如图12所示,通信数据d10包括会话ID1d111、事务类型d113、数据组号d115、数据序列号d117、继续标志d119和请求数据d121。
会话ID1d111是用于存储应用11通知外部装置30的会话ID1的字段。另外,请求数据d121是用于存储要发送的请求数据的字段。
另外,数据序列号d117是用于存储在应用11分割请求数据并在多次通信中发送该数据到外部装置30时要使用的控制信息的字段。数据序列号d117存储用于识别请求数据段1/m至m/m中的每个的控制信息,换句话说,存储指示请求数据段1/m至m/m中的每个的序列号的控制信息。
继续标志d119主要用于在多次通信中分割和发送请求数据,并且指示存储控制信息的字段,该控制信息指示在由请求数据d121所指示的字段中存储的请求数据段i/m是否为最后一个请求数据段m/m。
例如,当在由请求数据d121所指示的字段中存储的请求数据段i/m是最后一个请求数据段m/m时,在继续标志d119中设置指示“假”的标志。另外,当请求数据段i/m是除最后一个请求数据段m/m以外的数据时,在继续标志d119中设置指示“真”的标志。
也就是说,只要在继续标志d119中设置“真”,外部装置30就继续接收请求数据段i/m。另外,当在继续标志d119中设置“假”时,外部装置30识别接收到的请求数据段i/m是最后一个请求数据段m/m,并且终止接收请求数据段i/m的处理。
请注意,当请求数据没有在多次通信中被分割和发送(即,请求数据在一次发送中被发送)时,可以在继续标志d119中设置指示“假”的标志。
另外,当通过将多个处理循环设置为一个事务以事务为单位进行排他控制时,使用事务类型d113和数据组号d115。请注意,将作为实施例2和3详细地描述以事务为单位进行排他控制的情况。
事务类型d113是用于存储指示事务的开始、继续和结束的控制信息的字段。例如,“开始”、“结束”和“正常”中的任何一个作为标志被设置在事务类型d113中。
“开始”标志是应用11用来指示外部装置30开始事务的标志。另外,“结束”标志是应用11用来指示外部装置30结束已经开始的事务的标志。也就是说,外部装置30随着接收到已经设置了“开始”标志的通信数据d10而识别事务的开始,从而开始排他控制。另外,外部装置30随着接收到已经设置了“结束”标志的通信数据d10而识别事务的结束,从而结束已经开始了的排他控制。
“正常”标志是在“开始”和“结束”都不适用时设置的标志。当在基于“开始”标志已经开始了事务时外部装置30接收已经设置了“正常”标志的通信数据d10时,该装置识别该事务继续。另外,当在尚未开始事务时外部装置30接收已经设置了“正常”标志的通信数据d10时,该装置可以识别已经指示以处理为单位的排他控制。
数据组号d115是用于存储用于识别每个处理的识别信息的字段。外部装置30可以基于在数据组号d115中存储的识别信息来识别在由请求数据d121所指示的字段中存储的请求数据的处理。因此,例如,甚至在重新发送请求数据的情况下,外部装置30也可以基于在数据组号d115中存储的识别信息来识别一起重新发送的请求数据的处理。
另外,附图标记d30示出用于从外部装置30发送结果数据到应用11的通信数据的数据结构的例子。
如图12所示,通信数据d30包括会话ID2d311、数据组号d313、数据序列号d315、继续标志d317和请求数据d310。
会话ID2d311是用于存储外部装置30通知应用11的会话ID2的字段。另外,结果数据d319是用于存储要发送的结果数据的字段。
另外,数据序列号d315是用于存储在外部装置30分割结果数据并在多次通信中发送该数据到应用11时要使用的控制信息的字段。数据序列号d315存储用于识别结果数据段1/n至n/n中的每个的控制信息,换句话说,存储指示结果数据段1/n至n/n中的每个的序列号的控制信息。
继续标志d317主要用于在多次通信中分割和发送结果数据,并且指示存储控制信息的字段,该控制信息指示在由结果数据d319所指示的字段中存储的结果数据段j/n是否为最后一个结果数据段n/n。
例如,当在由结果数据d319所指示的字段中存储的结果数据段j/n是最后一个结果数据段n/n时,在继续标志d317中设置指示“假”的标志。另外,当结果数据段j/n是除最后一个结果数据段n/n以外的数据时,在继续标志d317中设置指示“真”的标志。
也就是说,只要在继续标志d119中设置“真”,应用11就继续接收结果数据段j/n。另外,当在继续标志d317中设置“假”时,应用11识别接收到的结果数据段j/n是最后一个结果数据段n/n,并且终止接收结果数据段j/n的处理。
请注意,当结果数据没有在多次通信中被分割和发送(即,结果数据在一次发送中被发送)时,可以在继续标志d317中设置指示“假”的标志。
另外,数据组号d313类似于通信数据d10的数据组号d115。
请注意,图12所示的通信数据d10和d30的数据结构仅仅是例子,并且在通信数据d10和d30中要包括的信息不受特别的限制,只要可以实现如每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系列处理即可。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通信数据d10和d30可以设置有用于存储除了图12所示的信息以外的信息的单独的扩展字段。另外,如上面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述,当信息处理装置10将会话ID2通知外部装置30时,可以在通信数据d10中单独地设置用于存储会话ID2的字段。
作为实施例1,上面已经描述了外部装置30以处理为单位进行排他控制的例子和在外部装置30与应用11之间发送和接收的通信数据的数据结构的例子。
[3.2.实施例2:以事务为单位的排他控制]
接下来,将参照图13描述外部装置30以事务为单位进行排他控制的例子。图13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2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说明图。请注意,图13示出处理S301至S303作为一个事务S500被管理的例子。另外,尽管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应用11a和外部装置30都被描述为预先保留共享的会话ID1和ID2以便于理解本描述,但是,例子不必局限于本方面。例如,当发送第一通信数据到外部装置30时,应用11a可以将会话ID1(和会话ID2)与通信数据一起通知外部装置30。
如图13所示,当以事务为单位在排他控制中指示外部装置30时,应用11a使指示事务的开始的控制信息与在第一处理S301中首先发送的请求数据段1/m相关联。
具体地,当在处理S301中发送第一请求数据段1/m时,应用11a可以在图12所示的通信数据d10的事务类型d113中设置“开始”标志,并且将通信数据发送到外部装置30。因此,基于在通信数据d10的事务类型d113中设置的“开始”标志,外部装置30开始事务S500。请注意,在这种情况下,甚至在完成处理S301的一系列处理时,外部装置30也继续排他控制而不结束。
另外,当在开始事务S500后开始不同于处理S301的其他处理时,应用11a使指示事务的继续或结束的控制信息与在该处理中首先发送的请求数据段1/m相关联。采用该控制信息,外部装置30可以确定是否结束已经开始的事务S500。
例如,应用11a在处理S302中指示外部装置30继续事务S500。具体地,当在处理S302中发送第一请求数据段1/m时,应用11a在图12所示的通信数据d10的事务类型d113中设置“正常”标志,并且将通信数据发送到外部装置30。因此,基于在通信数据d10的事务类型d113中设置的“正常”标志,外部装置30可以识别已经指示继续事务S500。请注意,在这种情况下,甚至在完成处理S302的一系列处理时,外部装置30也继续排他控制而不结束。
另外,应用11a在处理S303中指示外部装置30结束事务S500。具体地,当在处理S303中发送第一请求数据段1/m时,应用11a在图12所示的通信数据d10的事务类型d113中设置“结束”标志,并且将通信数据发送到外部装置30。因此,基于在通信数据d10的事务类型d113中设置的“结束”标志,外部装置30可以识别已经指示结束事务S500。请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外部装置30随着处理S303的一系列处理的完成而结束排他控制。
如上面参照图13作为实施例2所描述的,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中,也可以通过将多个处理循环设置为一个事务以事务为单位进行排他控制。
请注意,即使在以事务为单位进行排他控制的同时在事务期间外部装置30从另一个应用11接收会话ID1或请求数据,该装置也不将该会话ID1或请求数据设置为处理对象。因此,如图13的附图标记S410所示,例如,外部装置30不将在不同的处理循环之间从另一个应用11接收到的会话ID1或请求数据设置为处理对象。
[3.3.实施例3:在进行认证处理时的通信序列]
接下来,作为实施例3,将描述伴随认证处理的排他控制的例子。在应用11a从外部装置30请求处理时,可能存在相当多的外部装置30侧需要对请求源进行认证的情况。
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用户信息被存储在外部装置30侧,并且用户信息的比较或更新被局限于已经注册了用户信息的用户。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外部装置30从应用11获取指示已经注册了用户信息的用户的认证信息,基于获取的认证信息进行认证,从而验证执行应用11的用户的合法性。
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相当多的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的通信频带被限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认证信息被设置为在每次通信中在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之间发送和接收,则进一步限制了一次实际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的量,结果是,存在通信被抑制的可能性。
因此,作为实施例3,将参照图14描述这样的信息处理系统,其中,甚至在需要基于认证信息的认证处理时,也可以将在应用11和外部装置30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的量抑制到最小。图14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3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说明图。请注意,在本描述中,将描述应用11a和外部装置30进行伴随认证处理的图13所示的一系列处理的情况。
如从图13和图14的比较可知,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应用11a使认证信息仅仅与在第一处理S301中首先发送的请求数据段1/m相关联。
在获取与请求数据段1/m相关联的认证信息时,外部装置30基于该认证信息执行认证处理。在认证成功时,外部装置30将在认证中使用的认证信息与同认证信息一起接收到的会话ID1相关联地存储。
请注意,关于后续处理,当接收到的请求数据与同认证信息相关联的会话ID1相同的会话ID相关联时,外部装置30识别该请求数据是基于来自完成了认证的用户的请求的数据。
采用该配置,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中,不需要使认证信息与在事务S500中从应用11a发送到外部装置30的请求数据段1/m至m/m中的每个相关联。因此,即使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中需要基于认证信息的认证处理,在应用11和外部装置30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的量也可以被抑制到最小。另外,由于外部装置30不需要进行处理S301至S303的每个处理执行阶段S330中的认证处理,所以由执行认证处理所产生的外部装置30的负荷可以被抑制到最小。
<4.软件配置>
接下来,将参照图15描述用于实现根据上述的每个实施方式的应用11的软件配置的例子。图1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每个实施方式的应用的软件配置的例子。
在每个实施方式和每个实施例中描述的应用11的每个功能(即,访问外部装置30的功能)也可以被设置为例如如图15所示的API 51。另外,API 51可以通过例如使用通过由信息处理装置10的OS提供的框架91所提供的功能(例如,无线通信功能)构成。
采用该配置,例如,提供外部装置30的通信单元31的供应商可以将用于经由通信单元31访问外部装置30的API 51作为库提供给每个应用的开发者。另外,由于基于以这种方式提供的API 51产生应用11,所以可以允许应用11如上面在每个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中所述访问外部装置30。
<5.硬件配置>
接下来,将参照图16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外部装置30的硬件配置的例子。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每个实施方式的外部装置30的硬件配置的例子的示图。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外部装置3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3、存储装置905、通信装置911和总线913。另外,外部装置30可以包括操作装置907和通知装置909。
处理器901可以是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片上系统(SoC),并且执行信息处理装置10的各种处理。处理器901可以由例如用于执行各种算术处理的电子电路构成。请注意,上述的通信控制单元311、会话信息生成单元313和处理执行单元317可以被实现为处理器901。
存储器903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并且存储由处理器90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存储装置905可以包括存储介质,例如半导体存储器或硬盘。例如,会话信息存储单元315可以至少由存储器903和存储装置905中的任何一个或二者的组合构成。
操作装置907具有生成用于进行用户所需的操作的输入信号的功能。操作装置907可以配置有用户用来输入信息的输入单元(例如,按钮和开关)、基于用户的输入生成输入信号并将所述信号供给到处理器901的输入控制电路等等。
通知装置909是输出装置的例子,并且可以是如液晶显示器(LCD)装置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通知装置909可以通过显示画面来向用户通知预定的信息。
另外,作为另一个例子,通知装置909可以是使用(例如,发光二极管(LED))点亮或熄灭的模式向用户通知预定的信息的装置。另外,通知装置909可以是通过输出预定的声音信号向用户通知预定的信息的装置,例如扬声器。
请注意,上述的通知单元35可以用通知单元909构成。
通信装置911是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提供的通信部件,并且经由网络与外部装置通信。通信装置911是有线或无线通信接口。在将通信装置911配置为无线通信接口的情况下,通信装置911可以包括通信天线、射频(RF)电路、基带处理器等。
通信装置911具有对从外部装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各种信号处理的功能,并且可以将从接收到的模拟信号生成的数字信号供给到处理器901。上述的通信控制单元311可以用通信装置911构成。
总线913将处理器901、存储器903、存储装置905、操作装置907、通知装置909和通信装置911相互连接。总线913可以包括多种总线。
另外,也可以产生用于使在计算机中安装的如处理器、存储器、存储装置等的硬件表现出等同于上述信息处理装置10的配置的功能的程序。另外,还可以提供记录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6.总结>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公开的每个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上操作的应用11和外部装置30在发送通信数据到彼此和从彼此接收通信数据时预先保留一起共享的会话ID1和ID2。重要的是,在发送通信数据到外部装置30时,应用11使预先保留的会话ID1和ID2中的会话ID1与通信数据相关联。另外,在发送通信数据到应用11时,外部装置30使预先保留的会话ID1和ID2中的会话ID2与通信数据相关联。
采用该配置,外部装置30可以基于与接收到的通信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1来识别通信数据的发送源是否为保留与其自身保留的会话ID1相同的会话ID的应用11。因此,根据本公开的每个实施方式的外部装置30可以只将从保留与其保留的会话ID1相同的会话ID的应用11发送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
另外,应用11可以基于与接收到的通信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2识别通信数据的目的地是否为该应用自身。
请注意,应用11和外部装置30通过如上所述使不同的会话ID(即,会话ID1和ID2)进行关联来发送通信数据。作为一个具体例子,与从外部装置30发送到应用11a的通信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不同于与从应用11a发送到外部装置30的通信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因此,即使另一个应用11z接收被发送到应用11a的通信数据,应用11z也难以基于与该通信数据相关联的会话ID冒充成应用11a。
采用上述的配置,甚至在基于假定一对一通信的标准的通信环境中,在根据本公开的每个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外部装置30也可以排他地控制来自多个应用11中的每个的访问。
在上面参照附图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述例子。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找到各种替换和修改,并且应当理解,这些替换和修改将自然地在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另外,本技术还可以被配置为如下。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被配置为从外部装置获取识别信息,该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随机化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只将从所述外部装置发送的通信数据当中的与获取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
(2)根据(1)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基于来自作为识别信息的获取源的外部装置的指令,控制单元终止只将与获取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的排他控制。
(3)根据(2)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在指示继续排他控制的控制信息与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相关联时,控制单元继续排他控制。
(4)根据(1)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当从外部装置没有接收到与获取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的时段等于或长于预先决定的时段时,控制单元终止只将与所述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的排他控制。
(5)根据(1)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在完成基于与获取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的处理之后,控制单元终止只将与所述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的排他控制。
(6)根据(1)至(5)中的任何一项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在完成只将与所述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的排他控制之后,控制单元丢弃所述识别信息。
(7)根据(1)至(6)中的任何一项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基于来自作为识别信息的获取源的外部装置的指令,控制单元开始只将与获取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的排他控制。
(8)根据(1)至(7)中的任何一项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当在只将与获取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的排他控制期间获取到与所述识别信息不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时,控制单元丢弃与所述识别信息不相关联的通信数据。
(9)根据(1)至(8)中的任何一项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当在只将与获取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的排他控制期间获取到与所述识别信息不同的其他识别信息时,控制单元丢弃所述其他识别信息。
(10)根据(1)至(9)中的任何一项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与从外部装置获取的第一识别信息不同的第二识别信息作为所述识别信息,并且
控制单元将基于与第一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的处理的结果与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发送到外部装置。
(11)根据(10)的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生成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第一识别信息生成第二识别信息,
其中,获取单元获取由生成单元生成的第二识别信息。
(12)根据(10)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获取单元从作为第一识别信息的获取源的外部装置获取第二识别信息。
(13)根据(10)至(12)中的任何一项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当在只将与获取的第一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的排他控制期间获取到与不同于该第一识别信息的其他第一识别信息不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时,控制单元将指示该通信数据没有被设置为处理对象的信息与对应于所述其他第一识别信息的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地通知作为该通信数据的发送源的外部装置。
(14)根据(1)至(13)中的任何一项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获取单元从外部装置获取与识别信息相关联的认证信息,并且
当认证基于认证信息成功时,控制单元识别与所述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的发送源作为已经进行了认证的发送源。
(15)根据(1)至(14)中的任何一项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通过将与所述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分成多个数据段而获得的每个数据段,并且
控制单元继续只将与获取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的排他控制,直到完成至少一系列数据段的获取。
(16)根据(15)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控制单元基于与所述数据段相关联的用于识别所述数据段的控制信息来识别所述一系列数据段的获取的完成。
(17)根据(15)或(16)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用于识别与所述数据段相关联的通信数据的控制信息,并且
控制单元基于获取的用于识别所述通信数据的控制信息来识别所述数据段是构成通信数据的数据段。
(18)根据(1)至(17)中的任何一项的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通知单元,被配置为通知基于与获取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的处理结果。
(19)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生成单元,被配置为生成识别信息,该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随机化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将生成的识别信息通知外部装置,并通过将识别信息与通信数据相关联来发送通信数据到外部装置。
(20)根据(19)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基于被生成为所述识别信息的第一识别信息,生成单元生成与第一识别信息不同的第二识别信息,并且
控制单元将生成的第一识别信息通知外部装置,通过将第一识别信息与通信数据相关联来发送通信数据到外部装置,并且只将从外部装置发送的响应当中的与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响应设置为处理对象。
(21)根据(19)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生成单元生成相互不同的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作为所述识别信息,并且
控制单元将生成的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通知外部装置,通过将第一识别信息与通信数据相关联来发送通信数据到外部装置,并且只将从外部装置发送的响应当中的与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响应设置为处理对象。
(22)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从外部装置获取识别信息,该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随机化信息;以及
通过处理器,只将从外部装置发送的通信数据当中的与获取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
(23)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生成识别信息,该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随机化信息;以及
通过处理器,将生成的识别信息通知外部装置,并通过将识别信息与通信数据相关联来发送通信数据到外部装置。
(24)一种程序,使计算机执行:
从外部装置获取识别信息,该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随机化信息;以及
只将从外部装置发送的通信数据当中的与获取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
(25)一种程序,使计算机执行:
生成识别信息,该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随机化信息;以及
将生成的识别信息通知外部装置,并通过将识别信息与通信数据相关联来发送通信数据到外部装置。
附图标记列表
10 信息处理装置
11,11a至11c 应用
111 通信控制单元
113 会话信息生成单元
115 会话信息存储单元
117 处理执行单元
30,30a 外部装置
31 通信单元
311 通信控制单元
313 会话信息生成单元
315 会话信息存储单元
317 处理执行单元
33 数据存储单元
35 通知单元

Claims (22)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生成单元,被配置为生成与发送到外部装置的通信数据相关联的第一识别信息;
获取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外部装置获取通过对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进行随机化而生成的第二识别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只将从所述外部装置发送的通信数据当中的与所获取的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基于来自所述外部装置的指令,控制单元终止只将与所获取的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的排他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在指示继续排他控制的控制信息与同所获取的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相关联时,控制单元继续所述排他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当从外部装置没有接收到与所获取的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的时段等于或长于预先决定的时段时,控制单元终止只将与所获取的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的排他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在完成基于与所获取的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的处理之后,控制单元终止只将与所获取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的排他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在完成只将与所获取的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的排他控制之后,控制单元丢弃所获取的第二识别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基于来自所述外部装置的指令,控制单元开始只将与所获取的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的排他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当在只将与所获取的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的排他控制期间获取到与所获取的第二识别信息不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时,控制单元丢弃与所获取的第二识别信息不相关联的通信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当在只将与所获取的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的排他控制期间获取到与所获取的第二识别信息不同的其他识别信息时,控制单元丢弃所述其他识别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控制单元将基于与所生成的第一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的处理的结果与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发送到所述外部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当在只将与所生成的第一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的排他控制期间获取到与不同于该所生成的第一识别信息的其他第一识别信息不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时,控制单元将指示该通信数据没有被设置为处理对象的信息与对应于所述其他第一识别信息的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地通知给作为该通信数据的发送源的外部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获取单元从外部装置获取与所获取的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认证信息,并且
当认证基于所述认证信息成功时,控制单元识别与所获取的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的发送源作为已经进行了认证的发送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通过将与所获取的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分成多个数据段而获得的每个数据段,并且
控制单元继续只将与所获取的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的排他控制,直到完成至少一系列数据段的获取。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控制单元基于与所述数据段相关联的用于识别所述数据段的控制信息来识别所述一系列数据段的获取的完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与所述数据段相关联的用于识别所述通信数据的控制信息,并且
控制单元基于所获取的用于识别所述通信数据的控制信息来识别所述数据段是构成所述通信数据的数据段。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
通知单元,被配置为通知基于与所获取的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的处理结果。
17.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生成单元,被配置为
生成第一识别信息,并且
通过对第一识别信息进行随机化来生成第二识别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
将生成的第一识别信息通知外部装置,并通过将所生成的第一识别信息与通信数据相关联把所述通信数据发送到所述外部装置,并且
只将从所述外部装置发送的通信数据当中的与所生成的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控制单元只将从所述外部装置发送的响应当中的与所生成的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响应设置为处理对象。
19.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生成与发送到外部装置的通信数据相关联的第一识别信息;
从所述外部装置获取通过对第一识别信息进行随机化而生成的第二识别信息;以及
通过处理器,只将从所述外部装置发送的通信数据当中的与所获取的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
20.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生成第一识别信息;
通过对第一识别信息进行随机化而生成第二识别信息;
通过处理器,将生成的第一识别信息通知外部装置,并通过将所生成的第一识别信息与通信数据相关联把所述通信数据发送到所述外部装置;以及
只将从所述外部装置发送的通信数据当中的与所生成的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
21.一种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生成与发送到外部装置的通信数据相关联的第一识别信息;
从所述外部装置获取通过对第一识别信息进行随机化而生成的第二识别信息;以及
通过处理器,只将从所述外部装置发送的通信数据当中的与所获取的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
22.一种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生成第一识别信息;
通过对第一识别信息进行随机化而生成第二识别信息;
通过处理器,将生成的第一识别信息通知外部装置,并通过将所生成的第一识别信息与通信数据相关联把所述通信数据发送到所述外部装置;以及
只将从所述外部装置发送的通信数据当中的与所生成的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排他地设置为处理对象。
CN201580015766.XA 2014-03-31 2015-01-28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Active CN1061648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1700 2014-03-31
JP2014-071700 2014-03-31
PCT/JP2015/052406 WO2015151569A1 (ja) 2014-03-31 2015-01-28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4878A CN106164878A (zh) 2016-11-23
CN106164878B true CN106164878B (zh) 2020-02-14

Family

ID=54239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5766.XA Active CN106164878B (zh) 2014-03-31 2015-01-28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373927A1 (zh)
EP (1) EP3128434B1 (zh)
JP (2) JP6456923B2 (zh)
CN (1) CN106164878B (zh)
WO (1) WO20151515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5593A1 (en) * 2021-11-01 2023-05-04 Contactless Technologies B.V.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 custom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90223A (ja) * 1997-04-17 1998-10-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ータ送受信装置
JP2003283489A (ja) * 2002-03-20 2003-10-03 Hitachi Ltd パケット認証システムおよび認証方法、ならびにグループ管理サーバとグループメンバー装置
WO2004019553A1 (ja) * 2002-06-19 2004-03-04 Advanced Computer Systems, Inc. 相互認証方法及び装置
JP3764435B2 (ja) * 2003-03-26 2006-04-05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7418472B2 (en) * 2003-09-30 2008-08-26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remote device media capabilities
JP4339184B2 (ja) * 2004-06-07 2009-10-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サーバ装置、通信機器、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08084120A (ja) * 2006-09-28 2008-04-10 Fujitsu Ten Ltd 電子制御装置
US8225093B2 (en) * 2006-12-05 2012-07-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viding secure inter-application communication for a mobile operating environment
WO2009100402A1 (en) * 2008-02-06 2009-08-13 Medio Systems, Inc. Operator cloud for mobile internet services
WO2013024587A1 (ja) * 2011-08-18 2013-02-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US9003496B2 (en) * 2012-09-07 2015-04-07 Nxp B.V. Secu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32869B2 (ja) 2020-07-29
JP2019071083A (ja) 2019-05-09
US20160373927A1 (en) 2016-12-22
EP3128434A1 (en) 2017-02-08
CN106164878A (zh) 2016-11-23
EP3128434A4 (en) 2017-10-25
JPWO2015151569A1 (ja) 2017-04-13
JP6456923B2 (ja) 2019-01-23
WO2015151569A1 (ja) 2015-10-08
EP3128434B1 (en) 2022-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4057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source code into machine code
EP3197059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im card and sd c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implementing the same
US20150310197A1 (en) Method of processing input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KR20160041147A (ko) 제어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처리하는 전자장치
US1013581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transceiving data
US20160366715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and portable terminal
KR102201616B1 (ko) 전자 장치 간의 장치 검색 방법
EP3115951A1 (en) Relay device
CN105095097B (zh) 随机化的存储器访问
CN105578385B (zh) 电子设备收发数据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US20150235061A1 (en) Tag rea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ag identification system
US9584958B2 (en) Mobile device,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a transaction, computer program, article of manufacture
KR20150098075A (ko) 전자 장치의 보안 정보 입출력 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200825B1 (ko) 이종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간 오프로딩을 하기 위한 정책 정보를 전달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는 전자장치
US9978056B2 (en) Smart card having multiple payment instruments
CN106164878B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KR20140048094A (ko) 이동 단말 장치 칩 프로그래밍을 위한 방법
US1003173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pplication package
KR102650721B1 (ko) 원격 결제를 처리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결제 방법
EP3376458B1 (en) Nfc device and initialization method
US11159521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KR20150146156A (ko) 다른 전자 장치의 식별 정보를 표시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CN105809011B (zh) 一种可以动态加载应用的二代USB Key兼容Java Card平台的方法
US10915801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16081117A (ja) Icカード、携帯可能電子装置、及び、icカード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