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1663A - 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1663A
CN106161663A CN201510160837.7A CN201510160837A CN106161663A CN 106161663 A CN106161663 A CN 106161663A CN 201510160837 A CN201510160837 A CN 201510160837A CN 106161663 A CN106161663 A CN 1061616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s
terminal applies
burrows
described terminal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08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春君
杨永明
罗方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16083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61663A/zh
Priority to EP15888326.4A priority patent/EP3264730A4/en
Priority to US15/561,071 priority patent/US10375175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5/089870 priority patent/WO201616177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6161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166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14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between local and globa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5Maintenance or indexing of mapping tables
    • H04L61/2553Binding renewal aspects, e.g. using keep-alive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包括步骤:在接收到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请求时,向NAS发送打洞连接的建立请求,并接收所述终端应用发送的打洞连接的建立请求;在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后,基于成功建立的打洞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装置。本发明降低了访问NAS的成本,且提高了访问NAS的效率。

Description

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企业或家庭对数据存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设备作为一种提供数据存储和文件共享服务的网络存储设备,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比于企业部署NAS时,可以为NAS分配公网IP地址;家庭用户一般将NAS部署在家庭局域网中,家庭部署的NAS没有公网IP地址,即将家庭网关作为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设备,只给NAS分配内网IP,如果想要在互联网上直接访问NAS,必须穿越NAT设备。根据访问特性的不同,NAT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完全锥形Full Cone NAT:
完全锥形NAT,所有从同一个内网IP和端口号发送过来的请求都会被映射成同一个外网IP和端口号,并且任何一个外网主机都可以通过这个映射的外网IP和端口号向这台内网主机发包。如图1,私网地址{X,y}对外网的映射地址对都为{A,b},所有处于外网的主机如W/P/S都可以通过{A,b}访问私网中的{X,y}。
2.限制锥形Restricted Cone NAT:
限制锥形NAT,也是所有从同一个内网IP和端口号发送过来的请求都会被映射成同一个外网IP和端口号。与完全锥形不同的是,外网主机只能够向先前已经向它发送过数据包的内网主机发包。如图2,私网地址{X,y}对外网的映射地址对为{A,b},只有外网P的包才可以通过{A,b}访问私网中的{X,y}。只要私网地址对为{X,y},则在对外连接时的映射地址对不会改变,即为{A,b}。也就是说如果P没连接{X,y}了,则其他的连接{X,y}时的映射地址仍为{A,b}。
3.端口限制锥形Port Restricted Cone NAT:
端口限制锥形,与限制锥形NAT很相似,只不过它包括端口号。如图3,一台IP地址X和端口P的外网主机想给内网主机发包,必须是这台内网主机先前已经给这个IP地址X和端口P发送过数据包。私网地址{X,y}对外网的映射地址对为{A,b}(绑定),只有外网为{P,q}的包才可以通过{A,b}访问私网中的{X,y}。
4.对称形Symmetric NAT:
对称形NAT,所有从同一个内网IP和端口号发送到一个特定的目的IP和端口号的请求,都会被映射到同一个IP和端口号。如果同一台主机使用相同的源地址和端口号发包,但是发往不同的目的地,NAT将会使用不同的映射。此外,只有收到数据的外网主机才可以反过来向内网主机发包。如图4,私网地址{X,y}对外网的映射地址对为{A,b},并绑定为{X,y}|{A,b}←→{P,q},NAT只接收来自{P,q}的包,并转给{X,y}。当客户端请求一个不同的公网地址和端口,就会新分配一个端口号{C,d}。对称型比上面几种类型复杂,无论是私网地址对还是公网地址对,只要一方改变,则映射地址一定也改变。
鉴于上述不同的NAT类型,已公布的NAT穿越方案中,会根据上述NAT类型定义的要求,部署两台探测服务器,首先检测出NAT类型,然后根据NAT类型,来实施不同的穿越NAT的方案。然而,在上述穿越NAT的方案中,因需要部署两台探测服务器,增加了访问NAS的成本,且访问NAS的效率差。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在现有穿越NAT的方案中,因需要部署两台探测服务器,增加了访问NAS的成本,且访问NAS的效率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接收到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请求时,向NAS发送打洞连接的建立请 求,并接收所述终端应用发送的打洞连接的建立请求;
在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后,基于成功建立的打洞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
优选地,所述基于成功建立的打洞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提取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信息;
将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应用,以供所述终端应用监听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及向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发出打洞连接请求;
在所述终端应用监听到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有连接建立及/或向NAS发出的打洞连接请求对应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时,判断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
优选地,所述基于成功建立的打洞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提取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信息;
将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信息发送至NAS,以供NAS检测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及向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发出打洞连接请求;
在NAS监听到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有连接建立及/或向所述终端应用发出的打洞连接请求对应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时,判断与NAS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
优选地,所述基于成功建立的打洞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应用的NAT环境作为第一NAT环境,并确定NAS的NAT环境作为第二NAT环境;
在第一NAT环境或第二NAT环境为对称形NAT环境时,判断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建立失败。
优选地,所述监听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是否建立成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均创建失败时,接收 所述终端应用发送来的中继连接请求,并向NAS发出建立中继连接的请求;
与所述终端应用及NAS建立中继连接,基于所述中继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装置,包括:
接发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请求时,向NAS发送打洞连接的建立请求,并接收所述终端应用发送的打洞连接的建立请求;
数据交互模块,用于在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后,基于成功建立的打洞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
优选地,所述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装置还包括监听模块,所述监听模块包括提取单元、发送单元和监听单元,
所述提取单元,用于提取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应用,以供所述终端应用监听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及向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发出打洞连接请求;
所述监听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应用监听到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有连接建立及/或向NAS发出的打洞连接请求对应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时,判断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
优选地,所述提取单元,还用于提取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信息发送至NAS,以供NAS检测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及向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发出打洞连接请求;
所述监听单元,还用于在NAS监听到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有连接建立及/或向所述终端应用发出的打洞连接请求对应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时,判断与NAS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
优选地,所述监听模块还包括确定单元,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终端应用的NAT环境作为第一NAT环境, 并确定NAS的NAT环境作为第二NAT环境;
所述监听单元,还用于在第一NAT环境或第二NAT环境为对称形NAT环境时,判断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建立失败。
优选地,所述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装置还包括建立模块,
所述接发模块,还用于在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均创建失败时,接收所述终端应用发送来的中继连接请求,并向NAS发出建立中继连接的请求;
所述建立模块,用于与所述终端应用及NAS建立中继连接;
所述数据交互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中继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
本发明在所述终端应用及NAS之间通过一台探测服务器建立打洞连接,进而通过打洞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的数据传输,实现所述终端应用对内网NAS的访问。降低了访问NAS的成本,且提高了访问NAS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完全雏形NAT一实施例的交互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限制雏形NAT一实施例的交互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端口限制雏形NAT一实施例的交互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对称形NAT一实施例的交互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监听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是否建立成功的过程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监听与NAS的打洞连接是否建立成功的过程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监听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是否建立成功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打洞连接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本发明中继连接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 图;
图13为图12中监听模块一实施例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监听模块另一实施例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在接收到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请求时,向NAS发送打洞连接的建立请求,并接收所述终端应用发送的打洞连接的建立请求;在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后,基于成功建立的打洞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在所述终端应用及NAS之间通过一台探测服务器建立打洞连接,进而通过打洞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的数据传输,实现所述终端应用对内网NAS的访问。降低了访问NAS的成本,且提高了访问NAS的效率。
由于在现有穿越NAT的方案中,因需要部署两台探测服务器,增加了访问NAS的成本,且访问NAS的效率差。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
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包括:
步骤S10,在接收到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请求时,向NAS发送打洞连接的建立请求,并接收所述终端应用发送的打洞连接的建立请求;
提供一台探测服务器,所述终端应用可通过该探测服务器完成与NAS的打洞连接的建立,并基于建立的打洞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的数据传 输,实现终端应用访问NAS。
终端用户在需要访问部署与内网的NAS时,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访问NAS的请求,所述服务器判断所述终端应用是否已与所述NAS建立打洞连接,在已与所述NAS建立打洞连接时,可直接通过已建立的打洞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在未建立打洞连接时,向所述服务器发起与NAS建立打洞连接的请求,所述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与NAS建立打洞连接的请求后,向NAS发送打洞连接的建立请求,并接收所述终端应用发送的打洞连接的建立请求,该建立请求为与服务器建立打洞连接的请求。所述服务器建立与NAS的打洞连接,且建立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
步骤S20,监听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是否建立成功;
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终端应用建立打洞连接,且与NAS建立打洞连接。所述服务器通知所述终端应用,包含NAS打洞的公网IP、端口和所述终端应用打洞的公网IP、端口,通知NAS,包含NAS打洞的公网IP、端口和所述终端应用打洞的公网IP、端口。
具体的,参考图6,所述监听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是否建立成功的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S21,提取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信息;
步骤S22,将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应用,以供所述终端应用监听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及向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发出打洞连接请求;
步骤S23,在所述终端应用监听到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有连接建立及/或向NAS发出的打洞连接请求对应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时,判断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
所述终端应用绑定本地打洞端口并监听,同时向NAS的打洞端口发起打洞连接请求,所述终端应用查看监听的打洞端口是否有连接建立,同时看向NAS发起的打洞连接是否建立成功,在两者有一个成功就判断与NAS的打洞连接成功建立,例如,在监听的打洞端口有连接建立时,或者在向NAS发起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时,判断与NAS的打洞连接成功建立。将与NAS的打洞连接成功建立的信息反馈至所述服务器,以告知所述服务器监听到NAS打 洞连接建立的情况。
具体的,参考图7,所述监听与NAS的打洞连接是否建立成功的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S24,提取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信息;
步骤S25,将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信息发送至NAS,以供NAS检测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及向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发出打洞连接请求;
步骤S26,在NAS监听到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有连接建立及/或向所述终端应用发出的打洞连接请求对应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时,判断与NAS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
NAS绑定本地打洞端口并监听,同时向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端口发起打洞连接请求,NAS查看监听的打洞端口是否有连接建立,同时看向所述终端应用发起的打洞连接是否建立成功,在两者有一个成功就判断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成功建立,例如,在监听的打洞端口有连接建立时,或者在向所述终端应用发起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时,判断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成功建立。将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成功建立的信息反馈至所述服务器,以告知所述服务器监听到所述终端应用打洞连接建立的情况。本实施例通过所述终端应用和NAS同时发起打洞连接,进行穿越尝试,提高穿越效率及打洞连接的成功率。
具体的,参考图8,所述监听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是否建立成功的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S27,确定所述终端应用的NAT环境作为第一NAT环境,并确定NAS的NAT环境作为第二NAT环境;
步骤S28,在第一NAT环境和第二NAT环境为对称形NAT环境时,判断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建立失败。
上述打洞连接的建立对NAT网络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具体来说,若所述终端应用或者NAS有一方处于非对称形NAT环境中,则打洞连接能建立成功;若所述终端应用和NAS都处于对称形NAT网络环境中,则打洞连接不能建立成功。所述服务器确定所述终端应用的NAT环境作为第一NAT环境,并确定NAS的NAT环境作为第二NAT环境;在第一NAT环境和第二NAT 环境均为对称形NAT环境时,无法在NAS和所述终端应用间完成打洞连接的建立,即,判断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建立失败。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也还可以是所述服务器在与所述终端应用建立打洞连接,并与NAS建立打洞连接之前,先确定NAS和所述终端应用所处的NAT环境是否适合建立打洞连接,若不适合,则不建立打洞连接;若适合,则建立打洞连接,再判断是否能成功建立打洞连接。
步骤S30,在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后,基于成功建立的打洞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
在所述终端应用与NAT之间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后,可以使用该打洞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即,所述终端应用于NAS之间进行P2P数据传输。通过在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建立打洞连接,使得可以远程访问NAS,且只需要添加一台探测服务器,降低了访问NAS的成本。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描述本发明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的过程,参考图9,打洞连接的流程包括:
1:所述终端应用APP需要访问NAS时,向服务器发起与NAS建立打洞连接的请求;
2:服务器通知NAS建立打洞连接;
3:APP与服务器建立打洞连接;
4:服务器提取APP打洞连接的公网IP和端口;
5:NAS与服务器建立打洞连接;
6:服务器提取NAS打洞连接的公网IP和端口;
7:服务器通知NAS,包含NAS打洞的公网IP、端口和APP打洞的公网IP、端口等信息;
8:服务器通知APP,包含NAS打洞的公网IP、端口和APP打洞的公网IP、端口等信息;
9:APP绑定本地打洞端口并监听,同时向NAS的打洞端口发起连接请求;
10:NAS绑定本地打洞端口并监听,同时向APP的打洞端口发起连接请求;(步骤9、10的顺序不分先后)
11:APP看监听的打洞端口是否有连接建立,同时看打洞连接是否建立 成功,二者只要有一个成功即可;
12:NAS看监听的打洞端口是否有连接建立,同时看打洞连接是否建立成功,二者只要有一个成功即可;
13:如果APP与NAS之间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无论哪一方建立成功的都行),则可使用该连接进行数据传输。
14:打洞连接建立成功后,APP与NAS之间进行P2P数据传输。
在公网上部署一台服务器,并提供打洞和中继服务,充当手机APP和NAS的“中间人”角色。家用NAS部署在家庭网关下,向服务器发送UDP心跳保活包,服务器便能获取NAS经过NAT后的公网IP地址和端口,如果服务器想请求NAS的话,则向上述IP地址和端口发送报文。手机APP想要访问NAS时,先尝试打洞流程,与NAS建立P2P(Peer to Peer,端到端)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若建立P2P连接失败,则通过中继连接流程,与NAS进行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在所述终端应用及NAS之间通过一台探测服务器建立打洞连接,进而通过打洞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的数据传输,实现所述终端应用对内网NAS的访问。降低了访问NAS的成本,且提高了访问NAS的效率。
参照图10,图10为本发明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步骤S20之后,还可以包括:
步骤S40,在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均创建失败时,接收所述终端应用发送来的中继连接请求,并向NAS发出建立中继连接的请求;
步骤S50,与所述终端应用及NAS建立中继连接,基于所述中继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
所述服务器监听所述终端应用与NAS的打洞连接是否建立成功,若建立失败,即,在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均创建失败时,或者在所述终端应用与NAS所处的NAT环境均为对称形NAT网络环境时,判断NAS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创建失败,需要通过中继连接完成所述 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在无法建立打洞连接,或打洞连接创建失败时,所述终端应用向服务器发送中继连接的建立请求,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中继连接的建立请求,通知NAS与服务器之间建立中继连接,并与所述终端应用建立中继连接,在中继连接建立成功后,基于中继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描述本发明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的过程,参考图11,中继连接的流程包括:
1:APP向服务器发起与NAS建立中继连接的请求;
2:服务器通知NAS建立中继连接;
3:APP与服务器之间建立中继连接;
4:NAS与服务器之间建立中继连接;
5:服务器返回APP,告知双向中继连接已建立成功;
6:APP与NAS进行中继数据交互,服务器透传;
7:NAS与APP进行中继数据交互,服务器透传。
本实施例在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无法建立打洞连接,通过建立中继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使得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方式多样化,且有效保证了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
上述第一至第二实施例的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均可以为服务器。更进一步地,该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可以由安装在服务器上的客户端终端应用访问NAS的程序实现,其中,所述服务器包括但不限于探测服务器、监听服务器或具有较强数据处理能力的计算机等电子设备。
对应上述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一种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装置。
参照图12,图12为本发明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装置包括:接发模块10、监听模块20及数据交互模块30。
所述接发模块10,用于在接收到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请求时,向NAS发送打洞连接的建立请求,并接收所述终端应用发送的打洞连接的建立请求;
提供一台探测服务器,所述终端应用可通过该探测服务器完成与NAS的打洞连接的建立,并基于建立的打洞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的数据传输,实现终端应用访问NAS。
终端用户在需要访问部署与内网的NAS时,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访问NAS的请求,所述服务器判断所述终端应用是否已与所述NAS建立打洞连接,在已与所述NAS建立打洞连接时,可直接通过已建立的打洞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在未建立打洞连接时,向所述服务器发起与NAS建立打洞连接的请求,所述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与NAS建立打洞连接的请求后,向NAS发送打洞连接的建立请求,并接收所述终端应用发送的打洞连接的建立请求,该建立请求为与服务器建立打洞连接的请求。所述服务器建立与NAS的打洞连接,且建立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
所述监听模块20,用于监听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是否建立成功;
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终端应用建立打洞连接,且与NAS建立打洞连接。所述服务器通知所述终端应用,包含NAS打洞的公网IP、端口和所述终端应用打洞的公网IP、端口,通知NAS,包含NAS打洞的公网IP、端口和所述终端应用打洞的公网IP、端口。
具体的,参考图13,所述监听模块20包括提起单元21、发送单元22和监听单元23,
所述提取单元21,用于提取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22,用于将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应用,以供所述终端应用监听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及向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发出打洞连接请求;
所述监听单元23,用于在所述终端应用监听到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有连接建立及/或向NAS发出的打洞连接请求对应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时,判断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
所述终端应用绑定本地打洞端口并监听,同时向NAS的打洞端口发起打洞连接请求,所述终端应用查看监听的打洞端口是否有连接建立,同时看向NAS发起的打洞连接是否建立成功,在两者有一个成功就判断与NAS的打洞连接成功建立,例如,在监听的打洞端口有连接建立时,或者在向NAS发起 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时,判断与NAS的打洞连接成功建立。将与NAS的打洞连接成功建立的信息反馈至所述服务器,以告知所述服务器监听到NAS打洞连接建立的情况。
所述提取单元21,还用于提取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22,还用于将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信息发送至NAS,以供NAS检测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及向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发出打洞连接请求;
所述监听单元23,还用于在NAS监听到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有连接建立及/或向所述终端应用发出的打洞连接请求对应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时,判断与NAS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
NAS绑定本地打洞端口并监听,同时向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端口发起打洞连接请求,NAS查看监听的打洞端口是否有连接建立,同时看向所述终端应用发起的打洞连接是否建立成功,在两者有一个成功就判断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成功建立,例如,在监听的打洞端口有连接建立时,或者在向所述终端应用发起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时,判断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成功建立。将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成功建立的信息反馈至所述服务器,以告知所述服务器监听到所述终端应用打洞连接建立的情况。本实施例通过所述终端应用和NAS同时发起打洞连接,进行穿越尝试,提高穿越效率及打洞连接的成功率。
具体的,参考图14,所述监听模块20还包括确定单元24,
所述确定单元24,用于确定所述终端应用的NAT环境作为第一NAT环境,并确定NAS的NAT环境作为第二NAT环境;
所述监听单元23,还用于在第一NAT环境和第二NAT环境为对称形NAT环境时,判断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建立失败。
上述打洞连接的建立对NAT网络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具体来说,若所述终端应用或者NAS有一方处于非对称形NAT环境中,则打洞连接能建立成功;若所述终端应用和NAS都处于对称形NAT网络环境中,则打洞连接不能建立成功。所述服务器确定所述终端应用的NAT环境作为第一NAT环境,并确定NAS的NAT环境作为第二NAT环境;在第一NAT环境和第二NAT 环境均为对称形NAT环境时,无法在NAS和所述终端应用间完成打洞连接的建立,即,判断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建立失败。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也还可以是所述服务器在与所述终端应用建立打洞连接,并与NAS建立打洞连接之前,先确定NAS和所述终端应用所处的NAT环境是否适合建立打洞连接,若不适合,则不建立打洞连接;若适合,则建立打洞连接,再判断是否能成功建立打洞连接。
所述数据交互模块30,用于在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后,基于成功建立的打洞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
在所述终端应用与NAT之间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后,可以使用该打洞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即,所述终端应用于NAS之间进行P2P数据传输。通过在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建立打洞连接,使得可以远程访问NAS,且只需要添加一台探测服务器,降低了访问NAS的成本。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描述本发明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的过程,参考图9,打洞连接的流程包括:
1:所述终端应用APP需要访问NAS时,向服务器发起与NAS建立打洞连接的请求;
2:服务器通知NAS建立打洞连接;
3:APP与服务器建立打洞连接;
4:服务器提取APP打洞连接的公网IP和端口;
5:NAS与服务器建立打洞连接;
6:服务器提取NAS打洞连接的公网IP和端口;
7:服务器通知NAS,包含NAS打洞的公网IP、端口和APP打洞的公网IP、端口等信息;
8:服务器通知APP,包含NAS打洞的公网IP、端口和APP打洞的公网IP、端口等信息;
9:APP绑定本地打洞端口并监听,同时向NAS的打洞端口发起连接请求;
10:NAS绑定本地打洞端口并监听,同时向APP的打洞端口发起连接请求;(步骤9、10的顺序不分先后)
11:APP看监听的打洞端口是否有连接建立,同时看打洞连接是否建立成功,二者只要有一个成功即可;
12:NAS看监听的打洞端口是否有连接建立,同时看打洞连接是否建立成功,二者只要有一个成功即可;
13:如果APP与NAS之间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无论哪一方建立成功的都行),则可使用该连接进行数据传输。
14:打洞连接建立成功后,APP与NAS之间进行P2P数据传输。
在公网上部署一台服务器,并提供打洞和中继服务,充当手机APP和NAS的“中间人”角色。家用NAS部署在家庭网关下,向服务器发送UDP心跳保活包,服务器便能获取NAS经过NAT后的公网IP地址和端口,如果服务器想请求NAS的话,则向上述IP地址和端口发送报文。手机APP想要访问NAS时,先尝试打洞流程,与NAS建立P2P(Peer to Peer,端到端)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若建立P2P连接失败,则通过中继连接流程,与NAS进行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在所述终端应用及NAS之间通过一台探测服务器建立打洞连接,进而通过打洞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的数据传输,实现所述终端应用对内网NAS的访问。降低了访问NAS的成本,且提高了访问NAS的效率。
参照图15,图15为本发明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所述装置还包括建立模块40。
所述接发模块10,还用于在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均创建失败时,接收所述终端应用发送来的中继连接请求,并向NAS发出建立中继连接的请求;
所述建立模块40,用于与所述终端应用及NAS建立中继连接;
所述数据交互模块30,还用于基于所述中继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
所述服务器监听所述终端应用与NAS的打洞连接是否建立成功,若建立失败,即,在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均创建失败时,或者在所述终端应用与NAS所处的NAT环境均为对称形NAT网络环境时, 判断NAS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创建失败,需要通过中继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在无法建立打洞连接,或打洞连接创建失败时,所述终端应用向服务器发送中继连接的建立请求,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中继连接的建立请求,通知NAS与服务器之间建立中继连接,并与所述终端应用建立中继连接,在中继连接建立成功后,基于中继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描述本发明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的过程,参考图11,建立模块40中继连接的流程包括:
1:APP向服务器发起与NAS建立中继连接的请求;
2:服务器通知NAS建立中继连接;
3:APP与服务器之间建立中继连接;
4:NAS与服务器之间建立中继连接;
5:服务器返回APP,告知双向中继连接已建立成功;
6:APP与NAS进行中继数据交互,服务器透传;
7:NAS与APP进行中继数据交互,服务器透传。
本实施例在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无法建立打洞连接,通过建立中继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使得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方式多样化,且有效保证了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终端应用访问网络附加存储NAS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在接收到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请求时,向NAS发送打洞连接的建立请求,并接收所述终端应用发送的打洞连接的建立请求;
在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后,基于成功建立的打洞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成功建立的打洞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提取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信息;
将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应用,以供所述终端应用监听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及向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发出打洞连接请求;
在所述终端应用监听到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有连接建立及/或向NAS发出的打洞连接请求对应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时,判断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成功建立的打洞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提取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信息;
将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信息发送至NAS,以供NAS检测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及向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发出打洞连接请求;
在NAS监听到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有连接建立及/或向所述终端应用发出的打洞连接请求对应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时,判断与NAS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成功建立的打洞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应用的NAT环境作为第一NAT环境,并确定NAS的NAT环境作为第二NAT环境;
在第一NAT环境或第二NAT环境为对称形NAT环境时,判断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建立失败。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听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是否建立成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均创建失败时,接收所述终端应用发送来的中继连接请求,并向NAS发出建立中继连接的请求;
与所述终端应用及NAS建立中继连接,基于所述中继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
6.一种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发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请求时,向NAS发送打洞连接的建立请求,并接收所述终端应用发送的打洞连接的建立请求;
数据交互模块,用于在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后,基于成功建立的打洞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装置还包括监听模块,所述监听模块包括提取单元、发送单元和监听单元,
所述提取单元,用于提取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应用,以供所述终端应用监听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及向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发出打洞连接请求;
所述监听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应用监听到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有连接建立及/或向NAS发出的打洞连接请求对应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时,判断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单元,还用于提取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信息发送至NAS,以供NAS检测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及向所述终端应用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发出打洞连接请求;
所述监听单元,还用于在NAS监听到NAS用于建立打洞连接的端口有连接建立及/或向所述终端应用发出的打洞连接请求对应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时,判断与NAS的打洞连接建立成功。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听模块还包括确定单元,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终端应用的NAT环境作为第一NAT环境,并确定NAS的NAT环境作为第二NAT环境;
所述监听单元,还用于在第一NAT环境或第二NAT环境为对称形NAT环境时,判断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建立失败。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应用访问NAS的装置还包括建立模块,
所述接发模块,还用于在与所述终端应用的打洞连接及与NAS的打洞连接均创建失败时,接收所述终端应用发送来的中继连接请求,并向NAS发出建立中继连接的请求;
所述建立模块,用于与所述终端应用及NAS建立中继连接;
所述数据交互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中继连接完成所述终端应用与NAS间的数据传输。
CN201510160837.7A 2015-04-07 2015-04-07 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及装置 Withdrawn CN1061616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0837.7A CN106161663A (zh) 2015-04-07 2015-04-07 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及装置
EP15888326.4A EP3264730A4 (en) 2015-04-07 2015-09-17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rminal application accessing nas
US15/561,071 US10375175B2 (en) 2015-04-07 2015-09-17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rminal application accessing NAS
PCT/CN2015/089870 WO2016161774A1 (zh) 2015-04-07 2015-09-17 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0837.7A CN106161663A (zh) 2015-04-07 2015-04-07 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1663A true CN106161663A (zh) 2016-11-23

Family

ID=57071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0837.7A Withdrawn CN106161663A (zh) 2015-04-07 2015-04-07 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75175B2 (zh)
EP (1) EP3264730A4 (zh)
CN (1) CN106161663A (zh)
WO (1) WO201616177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5998A (zh) * 2018-10-09 2019-01-1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访问nas的方法、系统及相关组件
CN113839849A (zh) * 2021-09-22 2021-12-24 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stun的虚拟专用网络架设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90489B2 (en) 2019-06-04 2021-11-30 OPSWAT,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a first device and a second device across a software-defined perimete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7536A (zh) * 2007-12-28 2008-07-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穿越网络地址转换设备/防火墙的方法、系统及客户端
CN101442492A (zh) * 2008-12-26 2009-05-27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p2p网络中实现nat穿越的方法和系统
CN101741914A (zh) * 2010-02-03 2010-06-16 上海悠络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2p网络中穿透nat建立覆盖网的方法和系统
CN104125309A (zh) * 2013-04-24 2014-10-29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连线方法与管理伺服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90992A1 (en) 2005-02-24 2006-08-24 Microsoft Corporation Facilitating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lient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environments
CN100454905C (zh) 2006-06-09 2009-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穿越网络地址转换的方法
TW201002018A (en) * 2008-06-26 2010-01-01 D Link Corp Method for predicting port number of NAT apparatus based on two STUN server inquiry results
US8484717B2 (en) * 2009-04-10 2013-07-09 Sercomm Corporation Accessing method and multimedia system using thereof
US8769278B2 (en) * 2010-04-07 2014-07-01 Appl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ly and securely exchanging connection data
US8606884B2 (en) * 2010-09-21 2013-12-10 Taesung Kim System and method for web hosting behind NATs
US20120265828A1 (en) * 2011-04-12 2012-10-18 Slepinin Igor Home bridge system and method of delivering confidential electronic files
JP5891778B2 (ja) 2011-12-26 2016-03-23 株式会社バッファロー 通信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ストレージ、サーバ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TW201519617A (zh) * 2013-11-12 2015-05-16 Service & Quality Technology 網路連線方法及其網路系統
RO131306A2 (ro) * 2014-12-16 2016-07-29 Ixia, A California Corporation Metode, sisteme şi suport citibil pe calculator pentru iniţierea şi execuţia testelor de performanţă a unei reţele private şi/sau a componentelor acesteia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7536A (zh) * 2007-12-28 2008-07-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穿越网络地址转换设备/防火墙的方法、系统及客户端
CN101442492A (zh) * 2008-12-26 2009-05-27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p2p网络中实现nat穿越的方法和系统
CN101741914A (zh) * 2010-02-03 2010-06-16 上海悠络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2p网络中穿透nat建立覆盖网的方法和系统
CN104125309A (zh) * 2013-04-24 2014-10-29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连线方法与管理伺服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5998A (zh) * 2018-10-09 2019-01-1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访问nas的方法、系统及相关组件
CN113839849A (zh) * 2021-09-22 2021-12-24 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stun的虚拟专用网络架设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64730A1 (en) 2018-01-03
US20180063255A1 (en) 2018-03-01
WO2016161774A1 (zh) 2016-10-13
EP3264730A4 (en) 2018-01-03
US10375175B2 (en) 2019-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8532B (zh) 基于udp的穿越nat设备的方法及系统
EP2645636B1 (en) Home gateway, cloud server,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therebetween
CN104270379B (zh) 基于传输控制协议的https 代理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3108089B (zh) 网络系统的连线建立管理方法及其相关系统
CN101741914B (zh) 一种p2p网络中穿透nat建立覆盖网的方法和系统
CN101945141B (zh) 基于tcp的穿越nat设备的方法及系统
CN101217536B (zh) 穿越网络地址转换设备/防火墙的方法、系统及客户端
CN106604119B (zh) 一种用于智能电视私有云设备的网络穿透方法及系统
CN101946493A (zh) 用于提供连接到因特网的客户端之间的连接性的方法和系统
CN101217482A (zh) 一种穿越nat下发策略的方法和一种通信装置
CN101252584B (zh) 双向转发检测协议会话的认证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9660637A (zh) P2p打洞传输方法和系统、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80082A (zh) 一种对称型nat的穿透方法及装置
CN103533039B (zh) P2p数据传输的方法、转发代理服务器与系统
CN101895590A (zh) 基于udt实现nat穿越的系统和方法
CN106161663A (zh) 终端应用访问nas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83156B (zh) 穿越nat设备的方法
CN104104661A (zh) 客户端、服务器、远程用户拨号认证能力协商方法及系统
CN105337808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905579A (zh) 平台与终端间的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平台及相关设备
CN103701928A (zh) 应用于负载均衡器提高服务器和ssl网关运行效率的方法
CN103002041A (zh) 一种处于nat环境下的设备的通信方法
CN104580346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516573B (zh) 受限网络中客户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和客户端
CN104660728A (zh) 基于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nat穿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