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0856B - 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0856B
CN106160856B CN201510161837.9A CN201510161837A CN106160856B CN 106160856 B CN106160856 B CN 106160856B CN 201510161837 A CN201510161837 A CN 201510161837A CN 106160856 B CN106160856 B CN 1061608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tive element
light
visible light
deformation
light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18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60856A (zh
Inventor
徐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igu Ruituo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igu Ruituo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igu Ruituo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igu Ruituo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6183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608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60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08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608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08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该方法包括:确定光敏元件对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的接收状态;响应于所述接收状态不满足一预设条件,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方法、装置及设备通过基于接收状态控制光敏元件的形变进行可见光信号的接收,有助于实现较高的可见光通信系统的系统吞吐量。

Description

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见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
背景技术
可见光通信(VLC)是采用可见光波段的光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利用光源发出肉眼察觉不到的高速明暗闪烁光信号来传输信息的无线光通信的技术,具有发射功率高、无电磁干扰、无频谱认证、绿色环保等优点,能够有效缓解无线电频谱资源趋于枯竭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可见光通信过程中,接收设备存在接收来自多个可见光光源的可见光信号的可能。多个可见光光源的可见光信号彼此之间可能会存在干扰,影响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助于实现可见光通信系统较高的吞吐量的可见光通信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光敏元件对来自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的接收状态;
响应于所述接收状态不满足一预设条件,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包括:
至少根据所述预设条件及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与所述光敏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的控制参数;
至少根据所述控制参数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包括:
至少根据所述预设条件及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到达所述光敏元件的到达角,确定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的控制参数;
至少根据所述控制参数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与所述光敏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到达所述光敏元件的到达角。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到达角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与所述光敏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至少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到达角。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接收状态满足一预设条件,停止所述光敏元件的形变。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包括:
使所述光敏元件弯折成为包括不同朝向的至少两个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包括:
调整所述光敏元件的曲率。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光敏元件对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的接收状态包括:
解调所述光敏元件接收到的可见光信号;
至少根据解调的结果确定所述接收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状态包括所述光敏元件接收到的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的光信号的信干噪比的和;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信干噪比的和在一预设范围内。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光敏元件对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的接收状态包括:
确定所述光敏元件接收到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的可见光信号的接收强度;
至少基于所述接收强度,预测所述接收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来自所述光敏元件接收到的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的可见光信号不会彼此干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包括:
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光敏元件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相对位置关系。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一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光敏元件对来自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的接收状态;
一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接收状态不满足一预设条件,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一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至少根据所述预设条件及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与所述光敏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的控制参数;
一控制单元,用于至少根据所述控制参数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一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至少根据所述预设条件及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到达所述光敏元件的到达角,确定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的控制参数;
一控制单元,用于至少根据所述控制参数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一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与所述光敏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一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到达所述光敏元件的到达角。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包括:
一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与所述光敏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一第三确定单元,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到达角。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接收状态满足一预设条件,停止所述光敏元件的形变。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用于使所述光敏元件弯折成为包括不同朝向的至少两个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调整所述光敏元件的曲率。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一解调单元,用于解调所述光敏元件接收到的可见光信号;
一第四确定单元,用于至少根据解调的结果确定所述接收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一第五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光敏元件接收到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的可见光信号的接收强度;
一预测单元,用于至少基于所述接收强度,预测所述接收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光敏元件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相对位置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光敏元件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相对位置关系。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光敏元件以及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所述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装置。
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方法、装置及设备通过基于接收状态控制光敏元件的形变进行可见光信号的接收,有助于实现较高的可见光通信系统的系统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a)至图2(d)为示例的可见光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3(a)至图3(g)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装置的多种示例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的示例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的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装置的示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若干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素)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中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区别不同步骤、设备或模块等,既不代表任何特定技术含义,也不表示它们之间的必然逻辑顺序。
可见光通信设备包括可见光收发器、调制编码模块、解调解码模块等等。可见光收发器通过例如光敏元件来实现可见光信号的接收,通过荧光灯、白光发光二极管(LED)等可见光光源实现可见光信号的发射。光敏元件是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光电传感器件,是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所用的光敏元件尤指能够产生形变的光敏元件,例如,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本申请各实施例的可见光通信方案基于能够产生形变的光敏元件实现较高的系统吞吐量。此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术语“形变”包括几何体弯折、弯曲(曲率发生变化)等各种可能的变化。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由包括所述光敏元件的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执行,也可由独立于包括所述光敏元件的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的装置执行。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20.确定光敏元件对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的接收状态。
在本实施例的方法中,光敏元件将接收到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同时或不同时。所述接收状态指能够表示所述光敏元件对可见光信号的接收情况的各种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所述光敏元件接收到的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的光信号的接收强度、所述光敏元件接收到的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信噪比/信干噪比(SNR/SINR)的和、所述光敏元件接收到的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的光信号的干扰程度,等等。在本实施例方法的执行主体独立于包括所述光敏元件的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120中可通过与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通信直接获取所述接收状态或能够确定所述接收状态的各种接收参数。
S140.响应于所述接收状态不满足一预设条件,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
在本实施例的方法中,所述预设条件可为根据通信需要设置的,包括但不限于:根据系统吞吐量的要求,将所述预设条件设置为所述光敏元件接收到的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的光信号的信干噪比的和在一预设范围内;或者设置为来自第一可见光光源的光信号的信干噪比在第二范围内,来自第二可见光光源的光信号的信干噪比在第三范围内;或者设置为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的光信号之间不存在干扰,等等。响应于步骤S120所确定的接收状态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在步骤S140中控制使所述光敏元件朝向能够使所述接收状态接近或满足该预设条件的趋势/结果发生形变,进而满足系统吞吐量的要求。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基于接收状态控制光敏元件的形变,有助于实现可见光通信系统较高的系统吞吐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敏元件的形变是可控的,可根据给定的形变结果或形变趋势来执行步骤S140,该给定的形变结果或形变趋势为根据通信需求确定的,例如,给定的形变结果或形变趋势为使得所述接收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140可进一步包括:
S142.至少根据所述预设条件及所述至少可见光光源与所述光敏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的控制参数。
所述控制参数用于控制所述光敏元件产生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形变结果。可根据所述预设条件以及所述至少可见光光源与所述光敏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生成所述控制参数。以图2(a)所示的两个LED光源为例,若所述预设条件为光敏元件20接收到的光源LED 1、LED2发射的光信号之间不存在任何干扰。可根据LED 1、LED 2与光敏元件2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LED 1到光敏元件20的LED1侧的角度α1,以及LED 1到光敏元件20的LED 2侧的角度α2,为了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形变后的光敏元件20应如图2(b)所示的弯折成包括不同朝向的两个接收区域21,22,且两个接收区域21,22从光敏元件20到LED 1和LED 2的光敏元件20侧的角度分别为β1,β2,其中,α1+β1=90°,α2+β2=90°,这样,区域21仅能够接收到LED2发射的光信号,区域22能够接收到LED 1发射的光信号,从而使得光敏元件20接收到的来自这两个光源的可见光信号之间不会存在任何干扰。因此,步骤S142中应生成使得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弯折成上述角度的控制参数,或生成使得所述光敏元件朝向上述角度发生弯折的控制参数。
仍如图2(a)所示的,若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光敏元件接收到的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的光信号的信干噪比的和在一预设范围内,且在图2(a)所示的相对位置关系下,所述光敏元件20接收到的来自两个可见光光源LED 1、LED 2的光信号的信干噪比的和低于所述预设范围的下限。这种情况下,来自两个可见光光源LED 1、LED 2的光信号之间的干扰情况严重,通过使所述光敏元件20朝向两个光源方向弯曲能够提高所述信干噪比的和,且信干噪比的和最大时应为图2(b)所示状态,因此,在步骤S142中可生成这样的控制参数:增加光敏元件20的曲率,使得所述光敏元件20朝向具有接近角度β1,β2的趋势弯曲,或者生成使光敏元件20具有图2(c)所示的曲率的控制参数。
或者,步骤S140可进一步包括:
S142’.至少根据所述预设条件及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到达所述光敏元件的到达角,确定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的控制参数。
仍如图2(a)所示的,光源LED 1和LED 2发射的可见光信号到达光敏元件20的到达度即为β1,β2,若能获知该角度,则可如上所述的,根据所述预设条件及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到达所述光敏元件的到达角,确定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的控制参数。
S144.至少根据步骤S142或步骤S142’所生成的控制参数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光敏元件由可控形变材料形成或具有可控形变的结构,如何使所述光敏元件发生形变为已成熟的技术,在此不作为对本实施例方法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的方法需要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与所述光敏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生成所述控制参数,根据所述控制参数控制所述光敏元件的形变,或者需要直接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控制所述光敏元件的形变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S130.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与所述光敏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本实施例方法的执行主体可通过与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通信的方式确定所述两个可见光光源的位置信息,结合光敏元件的位置信息,即可确定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即,步骤S130可进一步包括:
S132.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光敏元件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相对位置关系。
在本实施例的方法需要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到达所述光敏元件的到达角生成所述控制参数,根据所述控制参数控制所述光敏元件的形变,或者需要直接根据所述到达角控制所述光敏元件的形变的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可包括:
S130’.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到达所述光敏元件的到达角。
如结合图2(a)至图2(c)所讨论的,所述到达角可根据所述位置关系来确定,在这种情况下,S130’可进一步包括:
S132’.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与所述光敏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S134’.至少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到达角。
还可通过其他方式确定所述到达角。例如但不限制的:可通过所述光敏元件将光信号所转换成的电信号来呈像可见光光源,根据可见光光源的像的位置来确定光源发射的光信号的到达角。
除了根据生成控制参数来控制所述光敏元件发生形变之外。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在响应于接收状态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使所述光敏元件发生任意形变,然后,持续、周期性地执行步骤S120,或每产生一次形变就执行一次步骤S120,并根据接收状态的变化再执行步骤S140,直至所述接收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
S160.响应于所述接收状态满足一预设条件,停止所述光敏元件的形变。
以图2(d)为例,在初始状态下(上图),光敏元件20的曲率为零,光敏元件20接收到的来自两个可见光光源LED 1、LED 2的光信号的信干噪比的和为第一值,低于预设值;增加调整光敏元件20的曲率至第一曲率(中间图),此时,光敏元件20接收到的来自两个可见光光源LED 1、LED 2的光信号的信干噪比的和为第二值,大于第一值但仍低于所述预设值;继续增加光敏元件20的曲率至第二曲率(下图),此时,所述信干噪比的和超过所述预设值,停止调整光敏元件20的曲率。
如上所述的,步骤S140中的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可包括:使所述光敏元件弯折成为包括不同朝向的至少两个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通过弯折形成的接收区域的数量可与可见光光源的数量对应。步骤S140中的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还可包括:调整所述光敏元件的曲率。还可通过二者结合或其他方式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
此外,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根据光敏元件接收到的可见光信号来确定所述接收状态。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120可包括:
S122.解调所述光敏元件接收到的可见光信号。
S124.至少根据解调的结果确定所述接收状态。
具言之,可见光光源发送的信号中通常包括光源的标识信息,可根据解调出的标识的数量判断可见光光源发射的信号之间是否存在干扰,例如,解调出的标识的数量少于可见光光源的数量,或者无法解调出光源的标识信息,则可确定接收状态为存在干扰。或者,可根据解调出的可见光信号中调制的有效载荷信息来计算相应的信干噪比,进而确定所述接收状态。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直接根据所述光敏元件接收到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的可见光信号的接收强度来确定所述接收状态。所述接收强度可为各可见光光源分别向所述光敏元件发射可见光信号时所确定,根据该接收强度,能够预见到接收强度接近时,对应的光源之间将会出现干扰。也即,步骤S120可包括:
S122’.确定所述光敏元件接收到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的可见光信号的接收强度。
S124’.至少基于所述接收强度,预测所述接收状态。
综上,本实施例的方法基于对可控形变的光敏元件的控制,能够提高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见光光源时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中,各步骤的序号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步骤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在被执行时进行以下操作的计算机可读指令:执行上述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的方法的各步骤的操作。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装置。如图3(a)所示,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装置300的示例的结构框图。装置300属于包括可形变的光敏元件的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也可独立于包括可形变的光敏元件的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如图3(a)所示,本实施例的正在300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320,用于确定光敏元件对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的接收状态。
在本实施例的装置中,光敏元件将接收到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同时或不同时。所述接收状态指能够表示所述光敏元件对可见光信号的接收情况的各种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所述光敏元件接收到的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的光信号的接收强度、所述光敏元件接收到的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信噪比/信干噪比(SNR/SINR)的和、所述光敏元件接收到的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的光信号的干扰程度,等等。在本实施例的装置独立于包括所述光敏元件的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确定模块320可通过与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通信直接获取所述接收状态或能够确定所述接收状态的各种接收参数。
控制模块340,用于响应于所述接收状态不满足一预设条件,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
在本实施例的装置中,所述预设条件可为根据通信需要设置的,包括但不限于:根据系统吞吐量的要求,将所述预设条件设置为所述光敏元件接收到的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的光信号的信干噪比的和在一预设范围内;或者设置为来自第一可见光光源的光信号的信干噪比在第二范围内,来自第二可见光光源的光信号的信干噪比在第三范围内;或者设置为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的光信号之间不存在干扰,等等。响应于第一确定模块320所确定的接收状态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控制模块340控制使所述光敏元件朝向能够使所述接收状态接近或满足该预设条件的趋势/结果发生形变,进而满足系统吞吐量的要求。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基于接收状态控制光敏元件的形变,有助于实现可见光通信系统较高的系统吞吐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敏元件的形变是可控的,控制模块340可根据给定的形变结果或形变趋势来执行对光敏元件的形变的控制,该给定的形变结果或形变趋势为根据通信需求确定的,例如,给定的形变结果或形变趋势为使得所述接收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b)所示,控制模块340可进一步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342,用于至少根据所述预设条件及所述至少可见光光源与所述光敏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的控制参数。
所述控制参数用于控制所述光敏元件产生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形变结果。第一确定单元342可根据所述预设条件以及所述至少可见光光源与所述光敏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生成所述控制参数。以图2(a)所示的两个LED光源为例,若所述预设条件为光敏元件20接收到的光源LED 1、LED 2发射的光信号之间不存在任何干扰。可根据LED1、LED 2与光敏元件2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LED 1到光敏元件20的LED1侧的角度α1,以及LED 1到光敏元件20的LED 2侧的角度α2,为了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形变后的光敏元件20应如图2(b)所示的弯折成包括不同朝向的两个接收区域21,22,且两个接收区域21,22从光敏元件20到LED 1和LED 2的光敏元件20侧的角度分别为β1,β2,其中,α1+β1=90°,α2+β2=90°,这样,区域21仅能够接收到LED 2发射的光信号,区域22能够接收到LED 1发射的光信号,从而使得光敏元件20接收到的来自这两个光源的可见光信号之间不会存在任何干扰。因此,第一确定单元342应生成使得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弯折成上述角度的控制参数,或生成使得所述光敏元件朝向上述角度发生弯折的控制参数。
仍如图2(a)所示的,若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光敏元件接收到的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的光信号的信干噪比的和在一预设范围内,且在图2(a)所示的相对位置关系下,所述光敏元件20接收到的来自两个可见光光源LED 1、LED 2的光信号的信干噪比的和低于所述预设范围的下限。这种情况下,来自两个可见光光源LED 1、LED 2的光信号之间的干扰情况严重,通过使所述光敏元件20朝向两个光源方向弯曲能够提高所述信干噪比的和,且信干噪比的和最大时应为图2(b)所示状态,因此,第一确定单元342可生成这样的控制参数:增加光敏元件20的曲率,使得所述光敏元件20朝向具有接近角度β1,β2的趋势弯曲,或者生成使光敏元件20具有图2(c)所示的曲率的控制参数。
第一确定单元342可用于至少根据所述预设条件及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到达所述光敏元件的到达角,确定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的控制参数。
仍如图2(a)所示的,光源LED 1和LED 2发射的可见光信号到达光敏元件20的到达度即为β1,β2,若能获知该角度,则可如上所述的,第一确定单元342可根据所述预设条件及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到达所述光敏元件的到达角,确定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的控制参数。
控制单元344,用于至少根据步骤S142或步骤S142’所生成的控制参数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光敏元件由可控形变材料形成或具有可控形变的结构,如何使所述光敏元件发生形变为已成熟的技术,在此不作为对本实施例方法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的装置需要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与所述光敏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生成所述控制参数,根据所述控制参数控制所述光敏元件的形变,或者需要直接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控制所述光敏元件的形变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c)所示,所述装置300还可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330,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与所述光敏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第二确定模块330可通过与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通信的方式确定所述两个可见光光源的位置信息,结合光敏元件的位置信息,即可确定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即,第二确定模块330可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光敏元件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相对位置关系。
控制模块340需要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到达所述光敏元件的到达角生成所述控制参数,根据所述控制参数控制所述光敏元件的形变,或者需要直接根据所述到达角控制所述光敏元件的形变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d)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300还可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330’,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到达所述光敏元件的到达角。
如结合图2(a)至图2(c)所讨论的,所述到达角可根据所述位置关系来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e)所示,第三确定模块330’可进一步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332’,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与所述光敏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第三确定单元334’,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到达角。
第三确定模块330’还可通过其他方式确定所述到达角。例如但不限制的:可通过所述光敏元件将光信号所转换成的电信号来呈像可见光光源,根据可见光光源的像的位置来确定光源发射的光信号的到达角。
除了根据生成控制参数来控制所述光敏元件发生形变之外。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在响应于接收状态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使所述光敏元件发生任意形变,然后,第一确定模块320持续、周期性地确定所述接收状态,或每产生一次形变就确定一次所述接收状态,控制模块340根据接收状态的变化再控制所述形变,直至所述接收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340还用于响应于所述接收状态满足一预设条件,停止所述光敏元件的形变。
以图2(d)为例,在初始状态下(上图),光敏元件20的曲率为零,第一确定模块320确定光敏元件20接收到的来自两个可见光光源LED 1、LED 2的光信号的信干噪比的和为第一值,低于预设值;控制模块340控制增加光敏元件20的曲率至第一曲率(中间图),此时,第一确定模块320确定光敏元件20接收到的来自两个可见光光源LED 1、LED 2的光信号的信干噪比的和为第二值,大于第一值但仍低于所述预设值;控制模块340控制继续增加光敏元件20的曲率至第二曲率(下图),此时,第一确定模块320确定所述信干噪比的和超过所述预设值,由控制模块340控制停止调整光敏元件20的曲率。
如上所述的,控制模块340可控制使所述光敏元件弯折成为包括不同朝向的至少两个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通过弯折形成的接收区域的数量可与可见光光源的数量对应。控制模块340还可控制调整所述光敏元件的曲率。还可通过二者结合或其他方式控制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
此外,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确定模块320可根据光敏元件接收到的可见光信号来确定所述接收状态。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f)所示,第一确定模块320可进一步包括:
解调单元322,用于解调所述光敏元件接收到的可见光信号。
第四确定单元324,用于至少根据解调的结果确定所述接收状态。
具言之,可见光光源发送的信号中通常包括光源的标识信息,第四确定单元324可根据解调单元322解调出的标识的数量判断可见光光源发射的信号之间是否存在干扰,例如,解调单元322解调出的标识的数量少于可见光光源的数量,或者无法解调出光源的标识信息,则第四确定单元324可确定接收状态为存在干扰。或者,第四确定单元324可根据解调单元322解调出的可见光信号中调制的有效载荷信息来计算相应的信干噪比,进而确定所述接收状态。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确定模块320可直接根据所述光敏元件接收到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的可见光信号的接收强度来确定所述接收状态。所述接收强度可为各可见光光源分别向所述光敏元件发射可见光信号时所确定,根据该接收强度,能够预见到接收强度接近或差距较大时,对应的光源之间将会出现干扰。也即,如图3(g)所示,第一确定模块320可进一步包括:
第五确定单元322’,用于确定所述光敏元件接收到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的可见光信号的接收强度。
预测单元324’,用于至少基于所述接收强度,预测所述接收状态。
综上,本实施例的装置基于可控形变的光敏元件,有助于提高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见光光源时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结合图3(a)至图3(g)任一图描述的可见光信号接收装置300的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400。该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400包括该可形变的光敏元件420。该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可为任意具有光敏元件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电脑、车载设备、智能手表、等等。所述光敏元件420包括柔性OLED显示屏。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各组成部分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可见信号光接收设备400还包括其他实现可见光信号的接收的必要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能对可见光信号实现最佳接收的光学系统、前置放大电路、将电信号转换成可被识别的信号处理和输出电路,等等。
图5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的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装置50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并不对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装置500的具体实现做限定。如图5所示,该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装置500可以包括:
处理器(processor)5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520、存储器(memory)530、以及通信总线570。其中:
处理器510、通信接口520、以及存储器530通过通信总线5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520,用于与比如客户端等的网元通信。
处理器510,用于执行程序532,具体可以实现上述图3(a)所示的装置实施例中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装置的相关功能。
具体地,程序532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处理器510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530,用于存放程序532。存储器530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程序532具体可以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光敏元件对来自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的接收状态;
响应于所述接收状态不满足一预设条件,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
程序532中各步骤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应步骤和单元中对应的描述,在此不赘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设备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尽管此处所述的主题是在结合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在计算机系统上的执行而执行的一般上下文中提供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还可结合其他类型的程序模块来执行其他实现。一般而言,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组件、数据结构和其他类型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此处所述的本主题可以使用其他计算机系统配置来实践,包括手持式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或可编程消费电子产品、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等,也可使用在其中任务由通过通信网络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执行的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器存储设备的两者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原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包括以存储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等信息的任何方式或技术来实现的物理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因东介质。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具体包括,但不限于,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闪存或其他固态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HD-DVD、蓝光(Blue-Ray)或其他光存储设备、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能用于存储所需信息且可以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并非对本申请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申请的范畴,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8)

1.一种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光敏元件对来自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的接收状态;
响应于所述接收状态不满足一预设条件,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
所述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包括:
至少根据所述预设条件及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与所述光敏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的控制参数;
至少根据所述控制参数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
或者,
至少根据所述预设条件及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到达所述光敏元件的到达角,确定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的控制参数;
至少根据所述控制参数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与所述光敏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到达所述光敏元件的到达角。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接收状态满足一预设条件,停止所述光敏元件的形变。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包括:
使所述光敏元件弯折成为包括不同朝向的至少两个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包括:
调整所述光敏元件的曲率。
7.一种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一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光敏元件对来自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的接收状态;
一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接收状态不满足一预设条件,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至少根据所述预设条件及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与所述光敏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的控制参数;或者,至少根据所述预设条件及所述至少两个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可见光信号到达所述光敏元件的到达角,确定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的控制参数;
控制单元,用于至少根据所述控制参数使所述光敏元件产生形变。
8.一种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光敏元件以及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装置。
CN201510161837.9A 2015-04-07 2015-04-07 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 Active CN1061608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1837.9A CN106160856B (zh) 2015-04-07 2015-04-07 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1837.9A CN106160856B (zh) 2015-04-07 2015-04-07 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0856A CN106160856A (zh) 2016-11-23
CN106160856B true CN106160856B (zh) 2019-06-18

Family

ID=57338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1837.9A Active CN106160856B (zh) 2015-04-07 2015-04-07 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608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2810B (zh) * 2017-04-12 2021-01-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光线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1551A (zh) * 2003-02-27 2005-11-23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光通信网络系统、波长路由装置、通信节点以及光十字连接装置中的光路径管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01093263A (zh) * 2006-06-19 2007-12-2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光波导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通信模块
WO2010041198A1 (en) * 2008-10-10 2010-04-1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ight directionality sensor
CN101726905A (zh) * 2008-10-29 2010-06-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平板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1551A (zh) * 2003-02-27 2005-11-23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光通信网络系统、波长路由装置、通信节点以及光十字连接装置中的光路径管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01093263A (zh) * 2006-06-19 2007-12-2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光波导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通信模块
WO2010041198A1 (en) * 2008-10-10 2010-04-1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ight directionality sensor
CN101726905A (zh) * 2008-10-29 2010-06-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平板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0856A (zh) 2016-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en et al. A framework for simultaneous message broadcasting using CDMA-based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s
JP2017525207A (ja) 可視光通信を使用する識別子の送信
RU2011105010A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информации управления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для декодирования и подавления помех между ячейками
JP2012526446A (ja) 可視光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送信量に従う可視的な信号を生成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Schmid et al. Linux light bulbs: Enabling internet protocol connectivity for light bulb networks
Haas et al. Visible-light communications and light fidelity
Ismail et al. A review of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VLC) technology
Eroglu et al. Slow beam steering and NOMA for indoor multi-user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s
Wang et al. Intra-frame b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in networks of visible LEDs
US10205348B2 (en) Wireless energy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s and control apparatuses
CN104348557B (zh) 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接收设备
CN105281833A (zh) 可见光信号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CN109478950A (zh) 用于双向网络的电报拆分传输方法
Hasan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optical-CDMA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medical extra-WBANs
CN106160856B (zh) 可见光信号接收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可见光信号接收设备
Lian et al. Distributed power allocation for multiuser MISO indoor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s
Lian et al. Multiuser MISO indoor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s
US11212008B2 (en) Power allocation for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Jha et al. Challenges and potentials for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s: State of the art
Kelnar et al. Realization of prototype of a low-cost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through fibreless optics
Liang et al. Plugo: a vlc systematic perspective of large-scale indoor localization
Chatterjee et al. An approach to ensure joint illumination &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of a forward error corrected indoor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VLC) system in presence of ambient light interference
Dang et al. A PHY/MAC cross-layer analysis for IEEE 802.15. 7 uplink visible local area network
Popoola et al. Indoor localization based on multiple LEDs position estimation
CN104506235B (zh) 光通信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