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56256A - 一种用户信息分类透传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户信息分类透传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56256A
CN106156256A CN201510208708.0A CN201510208708A CN106156256A CN 106156256 A CN106156256 A CN 106156256A CN 201510208708 A CN201510208708 A CN 201510208708A CN 106156256 A CN106156256 A CN 1061562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nformation
group
transparent transmission
interes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087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玉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VM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VM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VM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VM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0870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5625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56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62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信息分类透传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提取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将所述用户分为若干小组;根据所述小组向小组内的用户发送兴趣信息,并将所述兴趣信息透传给相应的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能够通过对用户的分组以及对用户分组的信息和相应的应用信息的对应和透传,直接在用户和应用之间分类对应相关信息,使得用户和应用直接关联,极大的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Description

一种用户信息分类透传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户信息分类透传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交互变的越来越重要。在线的交互,已经成为日益重要的沟通模式。为了满足广大用户信息交互的需要,各种交互软件或者沟通软件应运而生。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等服务插件。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作为时下最热门的社交信息平台,也是移动端的一大入口,正在演变成为一大商业交易平台,其对营销行业带来的颠覆性变化开始显现。微信商城的开发也随之兴起,微信商城是基于微信而研发的一款社会化电子商务系统,消费者只要通过微信平台,就可以实现商品查询、选购、体验、互动、订购与支付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
微信公众账号是开发者或商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申请的应用账号,该帐号与QQ账号互通,通过公众账号,商家可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正如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的代表微部落,率先提出标准的行业通用模板和深定制的微信平台开发理念相结合。形成了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的开放应用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自身设备与公众账号进行互动。通过手机向公众账号发送消息,一般需要如下步骤:
首先用你的手机微信关注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然后登陆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点击公众账号助手。在公众账号助手设置的第二步选择输入你要绑定的微信号码。然后点击发送微信验证码。你的手机微信会收到一条信息,然后将数字输入到验证码输入框完成验证就完成了绑定了。然后进入通讯录,搜索公众账号助手。然后找到公众账号助手这个联系人这个号码是腾讯官方的账号mphelper(腾讯公众平台的助手账号需要通过它进行消息群发)。关注该账号就可以通过向它发送群发消息了。点击进入聊天界面,然后向其发送消息,然后看你的公众账号的关注用户是否会接受到这条消息。
透传即是透明传送,即传送网络无论传输业务如何,只负责将需要传送的业务传送到目的节点,同时保证传输的质量即可,而不对传输的业务进行处理。
现有技术中,对于用户信息的处理,通常是通过对用户信息分类,然后将用户兴趣信息分类发送。但是,对于用户信息与应用信息的对应或者用户与应用的直接对应联系,目前尚未有现有的方案解决。因而,亟需要一种新的可以满足用户与应用直接对应的方案,以提高用户体验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信息分类透传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信息和应用之间信息透传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信息分类透传方法,包括:
提取用户的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将所述用户分为若干小组;
根据所述小组向小组内的用户发送兴趣信息,并将所述兴趣信息透传给相应的应用。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兴趣信息的关键字,将所述兴趣信息分类;
根据所述分类,将所述兴趣信息透传给相应的应用。
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小组内的用户信息透传给相应的应用。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特征信息包括用户使用所述应用的行为信息和用户自定义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特征信息,采用聚类分析,将所述用户分为若干小组。
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个所述小组对应若干用户;同一所述用户能够属于若干个所述小组。
一种用户信息分类透传系统,包括:
特征信息提取单元,用于提取用户的特征信息;
分组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将所述用户分为若干小组;
透传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小组向小组内的用户发送兴趣信息,并将所述兴趣信息透传给相应的应用。
所述透传单元,还包括:
分类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兴趣信息的关键字,将所述兴趣信息分类;
透传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类,将所述兴趣信息透传给相应的应用。
所述透传单元,还包括:
用户信息透传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小组内的用户信息透传给相应的应用。
所述分组单元,还包括:
聚类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特征信息,采用聚类分析获取用户的分组信息;
分组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分组信息,将所述用户分为若干小组。
本发明实施例提取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将所述用户分为若干小组;根据所述小组向小组内的用户发送兴趣信息,并将所述兴趣信息透传给相应的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能够通过对用户的分组以及对用户分组的信息和相应的应用信息的对应和透传,直接在用户和应用之间分类对应相关信息,使得用户和应用直接关联,极大的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用户信息分类透传方法原理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用户信息分类透传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透传单元23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分组单元22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用户信息分类透传方法原理流程图,其中,
步骤11,提取用户的特征信息。
用户特征信息包括用户行为特征信息和用户自定义信息等,也就是包括了用户自身的信息、用户使用应用的行为信息、用户自行定义的自定义信息等。首先需要获取这些信息。通常,获取用户信息的方法包括了要求用户自行上传、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提取特征信息等方式,或者,在用户使用应用的日志信息中,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获取用户特征信息。
特征提取是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中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使用计算机提取图像信息,决定每个图像的点是否属于一个图像特征。特征提取的结果是把图像上的点分为不同的子集,这些子集往往属于孤立的点、连续的曲线或者连续的区域。
如果基于用户行为的日志数据进行文本提取的话,就要用到文本特征提取。文本挖掘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涉及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统计学、计算机语言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学等多个领域。文本挖掘就是从大量的文档中发现隐含知识和模式的一种方法和工具,它从数据挖掘发展而来,但与传统的数据挖掘又有许多不同。文本挖掘的对象是海量、异构、分布的文档(web);文档内容是人类所使用的自然语言,缺乏计算机可理解的语义。传统数据挖掘所处理的数据是结构化的,而文档(web)都是半结构或无结构的。所以,文本挖掘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计算机中合理地表示文本,使之既要包含足够的信息以反映文本的特征,又不至于过于复杂使学习算法无法处理。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80%的信息是以文本的形式存放的,WEB文本挖掘是WEB内容挖掘的一种重要形式。
文本的表示及其特征项的选取是文本挖掘、信息检索的一个基本问题,它把从文本中抽取出的特征词进行量化来表示文本信息。将它们从一个无结构的原始文本转化为结构化的计算机可以识别处理的信息,即对文本进行科学的抽象,建立它的数学模型,用以描述和代替文本。使计算机能够通过对这种模型的计算和操作来实现对文本的识别。由于文本是非结构化的数据,要想从大量的文本中挖掘有用的信息就必须首先将文本转化为可处理的结构化形式。目前人们通常采用向量空间模型来描述文本向量,但是如果直接用分词算法和词频统计方法得到的特征项来表示文本向量中的各个维,那么这个向量的维度将是非常的大。这种未经处理的文本矢量不仅给后续工作带来巨大的计算开销,使整个处理过程的效率非常低下,而且会损害分类、聚类算法的精确性,从而使所得到的结果很难令人满意。因此,必须对文本向量做进一步净化处理,在保证原文含义的基础上,找出对文本特征类别最具代表性的文本特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特征选择来降维。
目前有关文本表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本表示模型的选择和特征词选择算法的选取上。用于表示文本的基本单位通常称为文本的特征或特征项。特征项必须具备一定的特性:1)特征项要能够确实标识文本内容;2)特征项具有将目标文本与其他文本相区分的能力;3)特征项的个数不能太多;4)特征项分离要比较容易实现。在中文文本中可以采用字、词或短语作为表示文本的特征项。相比较而言,词比字具有更强的表达能力,而词和短语相比,词的切分难度比短语的切分难度小得多。因此,目前大多数中文文本分类系统都采用词作为特征项,称作特征词。这些特征词作为文档的中间表示形式,用来实现文档与文档、文档与用户目标之间的相似度计算。如果把所有的词都作为特征项,那么特征向量的维数将过于巨大,从而导致计算量太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完成文本分类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征抽取的主要功能是在不损伤文本核心信息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要处理的单词数,以此来降低向量空间维数,从而简化计算,提高文本处理的速度和效率。文本特征选择对文本内容的过滤和分类、聚类处理、自动摘要以及用户兴趣模式发现、知识发现等有关方面的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常根据某个特征评估函数计算各个特征的评分值,然后按评分值对这些特征进行排序,选取若干个评分值最高的作为特征词,这就是特征抽取(FeatureSelection)。
特征选取的方式有4种:(I)用映射或变换的方法把原始特征变换为较少的新特征;(2)从原始特征中挑选出一些最具代表性的特征;(3)根据专家的知识挑选最有影响的特征;(4)用数学的方法进行选取,找出最具分类信息的特征,这种方法是一种比较精确的方法,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少,尤其适合于文本自动分类挖掘系统的应用。
实际上,在提取用户特征的过程中,需要对用户信息以及行为信息全面分析,并设定合理的提取特征数量和具体内容,以更全面的反应用户实际的行为特征,从而为后续的分类处理奠定基础。
步骤12,根据特征信息将所述用户分为若干小组。
在提取用户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特征之间的联系,将用户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对应一个或多个用户特征信息,这样就将用户根据自身的特征信息分配到不同的小组。同一小组对应多个用户,同一用户根据自身的特征信息可以对应多个小组。
通常来说,根据用户特征将用户分组的方案,需要用到聚类算法。聚类分析属于探索性的数据分析方法。通常,我们利用聚类分析将看似无序的对象进行分组、归类,以达到更好地理解研究对象的目的。聚类结果要求组内对象相似性较高,组间对象相似性较低。在用户研究中,很多问题可以借助聚类分析来解决,比如,网站的信息分类问题、网页的点击行为关联性问题以及用户分类问题等等。其中,用户分类是最常见的情况。
聚类分析计算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划分方法(partitioning methods)
给定一个有N个元组或者纪录的数据集,分裂法将构造K个分组,每一个分组就代表一个聚类,K<N。而且这K个分组满足下列条件:(1)每一个分组至少包含一个数据纪录;(2)每一个数据纪录属于且仅属于一个分组(注意:这个要求在某些模糊聚类算法中可以放宽);对于给定的K,算法首先给出一个初始的分组方法,以后通过反复迭代的方法改变分组,使得每一次改进之后的分组方案都较前一次好,而所谓好的标准就是:同一分组中的记录越近越好,而不同分组中的纪录越远越好。使用这个基本思想的算法有:K-MEANS算法、K-MEDOIDS算法、CLARANS算法;
大部分划分方法是基于距离的。给定要构建的分区数k,划分方法首先创建一个初始化划分。然后,它采用一种迭代的重定位技术,通过把对象从一个组移动到另一个组来进行划分。一个好的划分的一般准备是:同一个簇中的对象尽可能相互接近或相关,而不同的簇中的对象尽可能远离或不同。还有许多评判划分质量的其他准则。传统的划分方法可以扩展到子空间聚类,而不是搜索整个数据空间。当存在很多属性并且数据稀疏时,这是有用的。为了达到全局最优,基于划分的聚类可能需要穷举所有可能的划分,计算量极大。实际上,大多数应用都采用了流行的启发式方法,如k-均值和k-中心算法,渐近的提高聚类质量,逼近局部最优解。这些启发式聚类方法很适合发现中小规模的数据库中小规模的数据库中的球状簇。为了发现具有复杂形状的簇和对超大型数据集进行聚类,需要进一步扩展基于划分的方法。
2、层次方法(hierarchical methods)
这种方法对给定的数据集进行层次似的分解,直到某种条件满足为止。具体又可分为“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两种方案。例如在“自底向上”方案中,初始时每一个数据纪录都组成一个单独的组,在接下来的迭代中,它把那些相互邻近的组合并成一个组,直到所有的记录组成一个分组或者某个条件满足为止。代表算法有:BIRCH算法、CURE算法、CHAMELEON算法等。
层次聚类方法可以是基于距离的或基于密度或连通性的。层次聚类方法的一些扩展也考虑了子空间聚类。层次方法的缺陷在于,一旦一个步骤(合并或分裂)完成,它就不能被撤销。这个严格规定是有用的,因为不用担心不同选择的组合数目,它将产生较小的计算开销。然而这种技术不能更正错误的决定。已经提出了一些提高层次聚类质量的方法。
3、基于密度的方法(density-based methods)
基于密度的方法与其它方法的一个根本区别是:它不是基于各种各样的距离的,而是基于密度的。这样就能克服基于距离的算法只能发现“类圆形”的聚类的缺点。这个方法的指导思想就是,只要一个区域中的点的密度大过某个阀值,就把它加到与之相近的聚类中去。代表算法有:DBSCAN算法、OPTICS算法、DENCLUE算法等。
4、基于网格的方法(grid-based methods)
这种方法首先将数据空间划分成为有限个单元(cell)的网格结构,所有的处理都是以单个的单元为对象的。这么处理的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处理速度很快,通常这是与目标数据库中记录的个数无关的,它只与把数据空间分为多少个单元有关。代表算法有:STING算法、CLIQUE算法、WAVE-CLUSTER算法。
很多空间数据挖掘问题,使用网格通常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此,基于网格的方法可以和其他聚类方法集成。
5、基于模型的方法(model-based methods)
基于模型的方法给每一个聚类假定一个模型,然后去寻找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个模型的数据集。这样一个模型可能是数据点在空间中的密度分布函数或者其它。它的一个潜在的假定就是:目标数据集是由一系列的概率分布所决定的。通常有两种尝试方向:统计的方案和神经网络的方案。
当然聚类方法还有:传递闭包法,布尔矩阵法,直接聚类法,相关性分析聚类,基于统计的聚类方法等。
现有的聚类已经比较成功的解决了低维数据的聚类问题。但是由于实际应用中数据的复杂性,在处理许多问题时,现有的算法经常失效,特别是对于高维数据和大型数据的情况。因为传统聚类方法在高维数据集中进行聚类时,主要遇到两个问题。一个是高维数据集中存在大量无关的属性使得在所有维中存在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另一个是高维空间中数据较低维空间中数据分布要稀疏,其中数据间距离几乎相等是普遍现象,而传统聚类方法是基于距离进行聚类的,因此在高维空间中无法基于距离来构建簇。
高维聚类分析已成为聚类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同时高维数据聚类也是聚类技术的难点。随着技术的进步使得数据收集变得越来越容易,导致数据库规模越来越大、复杂性越来越高,如各种类型的贸易交易数据、Web文档、基因表达数据等,它们的维度(属性)通常可以达到成百上千维,甚至更高。但是,受“维度效应”的影响,许多在低维数据空间表现良好的聚类方法运用在高维空间上往往无法获得好的聚类效果。高维数据聚类分析是聚类分析中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同时它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高维数据聚类分析在市场分析、信息安全、金融、娱乐、反恐等方面都有很广泛的应用。
本实施例中,对于聚类方法没有具体的限定,只要可以将用户特征信息根据必要的条件分类,并根据分类的结果对用户进行分组即可。
步骤13,向小组内的用户发送兴趣信息,并将兴趣信息透传给相应的应用。
完成用户的分组后,需要向小组内的用户发送兴趣信息。这里的兴趣信息是与用户特征信息相关联的。原则上只将小组内用户感兴趣的兴趣信息发送给小组内的用户。
兴趣信息需要根据兴趣信息的关键字进行分类,根据分类将对应的兴趣信息发送给相应的小组内的用户。例如,小组内用户特征信息包括足球,则可以提取兴趣信息的关键字,如果有足球这个关键字,则将这个兴趣信息发送给这个小组内的用户。
进一步的,仅将兴趣信息在小组内发送是不够的,还需要将用户信息和具体的应用信息关联。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将小组内的用户的信息透传给相应的应用。也就是说,获取所有应用的特征信息,然后根据这个特征信息和用户小组对应起来,将相应的小组内的用户信息透传给应用,实现用户与应用的关联。例如,小组内用户特征包括足球,则筛选所有跟足球相关的应用的信息,将这个小组内的用户信息透传给这些应用。进一步的,也可以将这些相关的应用的信息作为兴趣信息在小组内发送,发送给小组内的用户。
透传即是透明传送,即传送网络无论传输业务如何,只负责将需要传送的业务传送到目的节点,同时保证传输的质量即可,而不对传输的业务进行处理。通常的透传指的是交换机的信息透传,本实施例中指的是对信息的透明传送,即不改变信息的任何实际内容,直接发送。
交换机中,“透传”有两种理解:
1、直接透传
就是某个数据包在两个直连链路的两个端口间传输,数据包的VLAN标记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如两个直连的Trunk口,两个端口的PVID都是vlan 1,VLAN 2的数据包从Trunk口A发送出来,被另一端的Trunk口B接收,收发之间,VLAN 2的数据包无任何改变。
2、间接透传
就是数据包在两个直连端口链路间传输时,在两个端口收发时,数据包的VLAN标签会发生改变,但是最终数据包的VLAN还是没变。
如两个直连的Trunk口,两个端口的PVID都是vlan 1,VLAN 1的数据包从Trunk口A发送出来,此时被剥除VLAN 1的信息,被另一端的Trunk口B接收,此时又被添加VLAN 1的信息。收发之间,VLAN 1的数据包先是被剥离VLAN信息,然后在接收端又被打上原先的VLAN1信息。
不管是哪种方式透传,透传的结果都是数据包的最终VLAN信息在经历端口收发后,都不改变。
本实施例提取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将所述用户分为若干小组;根据所述小组向小组内的用户发送兴趣信息,并将所述兴趣信息透传给相应的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能够通过对用户的分组以及对用户分组的信息和相应的应用信息的对应和透传,直接在用户和应用之间分类对应相关信息,使得用户和应用直接关联,极大的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用户信息分类透传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
特征信息提取单元21,用于提取用户的特征信息;
分组单元22,用于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将所述用户分为若干小组;
透传单元23,用于根据所述小组向小组内的用户发送兴趣信息,并将所述兴趣信息透传给相应的应用。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上述透传单元23,还包括:
分类子单元231,用于根据所述兴趣信息的关键字,将所述兴趣信息分类;
透传子单元232,用于根据所述分类,将所述兴趣信息透传给相应的应用。
进一步的,上述透传单元23,还包括:
用户信息透传子单元233,用于将所述小组内的用户信息透传给相应的应用。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上述分组单元22,还包括:
聚类子单元221,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特征信息,采用聚类分析获取用户的分组信息;
分组子单元222,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分组信息,将所述用户分为若干小组。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取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将所述用户分为若干小组;根据所述小组向小组内的用户发送兴趣信息,并将所述兴趣信息透传给相应的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能够通过对用户的分组以及对用户分组的信息和相应的应用信息的对应和透传,直接在用户和应用之间分类对应相关信息,使得用户和应用直接关联,极大的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用户信息分类透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取用户的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将所述用户分为若干小组;
根据所述小组向小组内的用户发送兴趣信息,并将所述兴趣信息透传给相应的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兴趣信息的关键字,将所述兴趣信息分类;
根据所述分类,将所述兴趣信息透传给相应的应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小组内的用户信息透传给相应的应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特征信息包括用户使用所述应用的行为信息和用户自定义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特征信息,采用聚类分析,将所述用户分为若干小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个所述小组对应若干用户;同一所述用户能够属于若干个所述小组。
7.一种用户信息分类透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特征信息提取单元,用于提取用户的特征信息;
分组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将所述用户分为若干小组;
透传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小组向小组内的用户发送兴趣信息,并将所述兴趣信息透传给相应的应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传单元,还包括:
分类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兴趣信息的关键字,将所述兴趣信息分类;
透传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类,将所述兴趣信息透传给相应的应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传单元,还包括:
用户信息透传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小组内的用户信息透传给相应的应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单元,还包括:
聚类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特征信息,采用聚类分析获取用户的分组信息;
分组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分组信息,将所述用户分为若干小组。
CN201510208708.0A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用户信息分类透传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61562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08708.0A CN106156256A (zh)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用户信息分类透传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08708.0A CN106156256A (zh)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用户信息分类透传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56256A true CN106156256A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47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08708.0A Pending CN106156256A (zh)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用户信息分类透传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5625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6752A (zh) * 2016-12-06 2017-05-10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联系人分组的方法及终端
CN107943943A (zh) * 2017-11-23 2018-04-20 北京小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相似度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68552A (zh) * 2020-02-26 2020-07-03 北京市公安局 一种面向特定领域的网络用户群组划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4885A (zh) * 2007-08-09 2009-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群组个性化广告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483759A (zh) * 2008-01-10 2009-07-15 网进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视频监控平台的无中心架构技术实现方法及控制流程
CN101741812A (zh) * 2008-11-10 201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信息的获取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867665A (zh) * 2009-04-15 2010-10-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资源播放系统、方法、以及业务服务器
CN102930022A (zh) * 2012-10-31 2013-02-13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面向用户的信息搜索引擎系统及方法
CN103150650A (zh) * 2011-12-07 2013-06-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支付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系统
CN103593413A (zh) * 2013-10-27 2014-02-1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Agent的元搜索引擎个性化方法
CN103678672A (zh) * 2013-12-25 2014-03-26 北京中兴通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推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4885A (zh) * 2007-08-09 2009-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群组个性化广告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483759A (zh) * 2008-01-10 2009-07-15 网进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视频监控平台的无中心架构技术实现方法及控制流程
CN101741812A (zh) * 2008-11-10 201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信息的获取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867665A (zh) * 2009-04-15 2010-10-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资源播放系统、方法、以及业务服务器
CN103150650A (zh) * 2011-12-07 2013-06-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支付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系统
CN102930022A (zh) * 2012-10-31 2013-02-13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面向用户的信息搜索引擎系统及方法
CN103593413A (zh) * 2013-10-27 2014-02-1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Agent的元搜索引擎个性化方法
CN103678672A (zh) * 2013-12-25 2014-03-26 北京中兴通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推荐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6752A (zh) * 2016-12-06 2017-05-10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联系人分组的方法及终端
CN107943943A (zh) * 2017-11-23 2018-04-20 北京小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相似度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943943B (zh) * 2017-11-23 2020-11-03 北京小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相似度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68552A (zh) * 2020-02-26 2020-07-03 北京市公安局 一种面向特定领域的网络用户群组划分方法及装置
CN111368552B (zh) * 2020-02-26 2023-09-26 北京市公安局 一种面向特定领域的网络用户群组划分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nsal et al. Zero-shot object detection
Geman et al. Visual turing test for computer vision systems
Rajawat et al. Suspicious big text data analysis for prediction—on darkweb user activity using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model
CN107368534B (zh) 一种预测社交网络用户属性的方法
Wang et al. DeepDirect: Learning directions of social ties with edge-based network embedding
Díaz-Morales Cross-device tracking: Matching devices and cookies
CN107391542A (zh) 一种基于文件知识图谱的开源软件社区专家推荐方法
CN104077723A (zh) 一种社交网络推荐系统及方法
CN106649380A (zh) 一种基于标签的热点推荐方法及系统
Wang et al. Time-variant graph classification
Huang et al. Learning social image embedding with deep multimodal attention networks
Rani et al. A survey of tools for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CN110245310A (zh) 一种对象的行为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6156256A (zh) 一种用户信息分类透传方法及系统
CN103929499B (zh) 一种物联网异构标识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8537270A (zh) 基于多标签学习的图像标注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04643B (zh) 一种实体对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e et al. Preferential attachment in graphs with affinities
CN116633589A (zh) 社交网络中恶意账户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hoot et al. Efficient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for Big Data Using Clustering Technique
CN116502132A (zh) 账号集合识别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5168609A (zh) 一种文本匹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65276A (zh) 知识图谱中的实体对齐方法及装置
CN110941638A (zh) 应用分类规则库构建方法、应用分类方法及装置
CN106156259A (zh) 一种用户行为信息展示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