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1499A -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1499A
CN106131499A CN201610612877.5A CN201610612877A CN106131499A CN 106131499 A CN106131499 A CN 106131499A CN 201610612877 A CN201610612877 A CN 201610612877A CN 106131499 A CN106131499 A CN 106131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infrared imager
thermal infrared
image
monito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128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宇
刘海军
周宇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Zich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Zich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Zich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Zich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1287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314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31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14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1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for receiving images from a plurality of remote sourc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18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 G08B13/189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G08B13/194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omparing systems
    • G08B13/196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omparing systems using television cameras
    • G08B13/19602Image analysis to detect motion of the intruder, e.g. by frame subtra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该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接收用户在红外热像仪拍摄的图像上进行的区域划分操作,并将划分得到的至少二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的一种报警规则以及红外热像仪当前的拍摄角度形成关联关系;步骤2、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将红外热像仪拍摄角度相同的当前帧的图像与上一帧或前几帧的图像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满足某一个和/或多个区域对应的报警规则的预设阈值,则向服务端发送报警信息。本发明能够解决误报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频监控侦测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监测设备,在监测场景方面基本分为两种监测模式,一种是固定在一个角度,监测一个固定的场景;另一种是一次性地连续转动扫描设备周围360度的场景;第一种设备监测场景过于单一,如需监测多个画面则需要多台设备,白白增加成本;第二种是单纯地扫描获取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模拟的方式来实现监测告警的目的。
而且同类的智能监测设备在同一个视场角的版面内,几乎很少运用到多框分区处理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单纯地对整个版面进行处理和分析。这种处理方法很难避免许多正常的已知热源(例如仓库里正常工作的插车、街边烧烤等)所触发的不必要的告警,给用户造成困扰。同时这种处理方法不够人性化,不能充分满足客户对同一个扫描位置的不同的监测需求。
综上所述,目前常见的智能监测装置的各种处理方法,有的是基于高清摄像机的图像处理来实现热点与热源的探测或物体的闯入与移动侦测功能,大都存在受环境变化影响从而产生误报的情况,且监测的场景固定,不能满足客户随意设置监测位置的需求;或者是用激光或微波实现,存在布防距离和范围限制,适用场景少的问题。并且系统都比较复杂,实施困难,并且方法很容易处理产生误报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其能解决误报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装置,其能解决误报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系统,其能解决误报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接收用户在红外热像仪拍摄的图像上进行的区域划分操作,并将划分得到的至少二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的一种报警规则以及红外热像仪当前的拍摄角度形成关联关系;
步骤2、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将红外热像仪拍摄角度相同的当前帧的图像与上一帧或前几帧的图像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满足某一个和/或多个区域对应的报警规则的预设阈值,则向服务端发送报警信息。
优选的,红外热像仪安装在电控云台上;所述电控云台用于根据设定的至少一个拍摄位置信号,带动红外热像仪运动,以调整所述红外热像仪的拍摄角度。
优选的,步骤1中,用户采用画线形、三角形、矩形和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于图像上完成所述区域划分操作。
优选的,步骤1中,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中也划分有至少一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也设置有对应的一种报警规则;以及子区域与其所在的区域均设置有比对级别;所述比对级别也保存在所述关联关系中;并且步骤2中“若比对结果满足某一个和/或多个区域对应的报警规则的预设阈值”替换为“若比对结果满足某一个和/或多个区域和/或子区域对应的报警规则的预设阈值”。
优选的,报警规则包括如下种类:
反向屏蔽区:去除区域以外的所有图像数据,仅对区域内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静态屏蔽区:去除区域内的静态的热源数据;
动态屏蔽区:去除区域内的运动的热源数据;
监测区:对区域内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超过预设阈值。所述监测区包括温度监测区和闯入监测区。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2的比对过程如下:将红外热像仪的当前帧的图像的区域和/或子区域中每一个像素点的亮度值或灰度值与其上一帧的图像的区域和/或子区域中对应坐标值的像素点的亮度值或灰度值进行比对,若预设数量的像素点的亮度值或灰度值的差值超过对应的预设阈值,则向服务端发送报警信息。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2的比对过程如下:将红外热像仪的当前帧的图像的区域和/或子区域中所有像素点的亮度值或灰度值的平均值与其上一帧的图像的区域和/或子区域中对应坐标值的所有像素点的亮度值或灰度值的平均值进行比对得到一差值,若所述差值超过区域和/或子区域中所有像素点的预设阈值的平均值,则向服务端发送报警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之二,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装置,其包括以下模块:
划分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在红外热像仪拍摄的图像上进行的区域划分操作,并将划分得到的至少二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的一种报警规则以及红外热像仪当前的拍摄角度形成关联关系;
比对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将红外热像仪拍摄角度相同的当前帧的图像与上一帧或前几帧的图像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满足某一个和/或多个区域对应的报警规则的预设阈值,则向服务端发送报警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之三,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系统,其包括多个红外热像仪、多个电控云台、多个应用了本发明所述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的前端数据处理模块、路由器或交换机、服务端;每一红外热像仪安装在对应的一个电控云台上,每一红外热像仪与对应的一个前端数据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所有前端数据处理模块均通过路由器或交换机与服务端通信。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用户可以在一个监测位置的图像上,根据环境因素和自身需求划分各个区域(反向屏蔽区、静态屏蔽区、动态屏蔽区、不同告警温度的温度监测区和闯入监测区),每个区域都可以都进行独立的运算,实现不同的功能,从而达到零误报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像的像素点坐标系示意图;
图5为绘制线形的示意图;
图6为绘制矩形的示意图;
图7为绘制多边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首先,对裸数据及本发明所依赖的技术原理进行阐述。
本实施例是基于红外热像仪的裸数据实现多区域监控技术,采用的是像素点分割的区域划分方法,红外热像仪的每一帧的图像上有十几万多的像素点,即通常所说的像素,就是CCD/CMOS上光电感应元件的数量,一个感光元件经过感光,光电信号转换,A/D转换等步骤以后,在输出的照片上就形成一个点,如果把影像放大数倍,会发现这些连续色调其实是由许多色彩相近的小方点所组成,这些小方点就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单位“像素”(Pixel),版面像素点的放大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像处理的方法有很多,本实施例采用的是JPG图像格式处理,根据热像仪生成图片的格式特性,图片横纵像素为384*288,这种格式图像每个像素点用16bit来表示,显示出来的图像是黑白效果,每一个像素点都有一个亮度值(或灰度值),该亮度值即为裸数据,最黑的像素裸数据(也叫作亮度)为0,最白的像素裸数据为55296。整个图像各个像素点的裸数据的值都分布在0到55296的区间中,越黑的像素,其裸数据的值越接近于0,越白(既越亮)的像素点,其裸数据的值越接近于55296;
分别以图像的上边缘和左边缘为X轴和Y轴,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如图4,白色可以看成未超限的像素点,黑色看成超限的像素点,这样每一个像素点的位置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坐标(如图4的像素点P),当划分区域的时候,系统就会记下所划分的区域位置的关键坐标,根据这些坐标,系统可以筛选出那些在闯入或移动侦测的报警区域内的像素点,将这些像素点的裸数据传给ARM处理器,再根据ARM处理器内的算法对这些像素点的裸数据值做相应的分析处理,最终确定是否有闯入报警触发。综上所述,可以知道,每一个像素点都有四个元素,可以创建像素点的结构体:
typedef pixel
{
int pixel_x;//像素点的X坐标
int pixel_y;//像素点的Y坐标
int value;//像素点的亮度值(灰度值)
bool_limit;//像素点是否超限
}
基于上述原理的解释说明,下面对本实施例一种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进行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一种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其应用于如图3所示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系统的每一个前端数据处理模块中。所述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系统包括多个红外热像仪、多个电控云台、多个前端数据处理模块、路由器或交换机、服务端;每一红外热像仪安装在对应的一个电控云台上,每一红外热像仪与对应的一个前端数据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所有前端数据处理模块均通过路由器或交换机与服务端通信。
其中,前端数据处理模块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设置控制电控云台的转动,从而设置每一个红外热像仪对不同的预设位置进行视频拍摄。也就是说,电控云台用于根据设定的至少一个拍摄位置信号,带动红外热像仪运动,以调整所述红外热像仪的拍摄角度,拍摄位置信号即为与调整后的拍摄角度对应。
具体的,根据用户的设置,电控云台的工作模式包括预置位扫描模式和全景扫描模式。
若用户选择预置位扫描模式,用户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设置多个预置位,系统按照设置的预置位不断地变换电控云台角度,从而实现对每一个预置位,不间断地扫描监测。系统通过扫描可以获得设置的各个预置位的图像,并在客户端(移动终端、台式电脑或监控显示器)将这些图片显示出来组成预置位全景图,用户拿到该全景图后,可以在每一个预置位的图像(即预置位全景图里的每一张图片)上都划分出各自不同的区域,实质上就是把红外热像仪的裸数据划分为了各个区域,这些区域数据都相互独立进行运算,互不影响。
若用户选择全景扫描模式,此时系统会对周围进行从上到下、从左至右的所有场景进行“苹果皮”式的螺旋扫描监测,此时系统可以获得周围所有场景的全景图。用户拿到该全景图后,可以在每一个扫描位置的图像(即全景图里的每一张图片)上都划分出各种不同的区域,与上面的相同,这些区域数据都相互独立运算,互不影响。
另外,用户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台式电脑、监控中心的监控显示器查看监控视频。本实施例的前端数据处理模块可以是ARM处理器。
下面,以其中一个前端数据处理模块的处理过程,描述本实施例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该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接收用户在红外热像仪拍摄的图像上进行的区域划分操作,并将划分得到的至少二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的一种报警规则以及红外热像仪当前的拍摄角度形成关联关系。拍摄角度由电控云台接收到的拍摄位置信号转换得到。
具体的,用户采用画线形、三角形、矩形和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于图像上完成所述区域划分操作。而且,还可以在区域中再嵌套区域。即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中也划分有至少一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也设置有对应的一种报警规则;以及子区域与其所在的区域均设置有比对级别;所述比对级别也保存在所述关联关系中。也就是说,比对的顺序根据比对级别进行,可以是按照比对级别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进行比对。
报警规则具体包括如下种类:
反向屏蔽区:去除区域以外的所有图像数据,仅对区域内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静态屏蔽区:去除区域内的静态的热源数据;
动态屏蔽区:去除区域内的运动的热源数据;
监测区:对区域内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超过预设阈值。所述监测区包括温度监测区和闯入监测区。也就是说,对于温度监测区而言,可以设置多个,而且报警的温度阈值可以不一样。而闯入监测区,则是根据设定的阈值去判断报警即可。
步骤S2、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将红外热像仪拍摄角度相同的当前帧的图像与上一帧或前几帧的图像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满足某一个和/或多个区域和/或子区域对应的报警规则的预设阈值,则向服务端发送报警信息。
其中,比对过程有逐个比对法和均值比对法。
逐个比对法:将红外热像仪的当前帧的图像的区域和/或子区域中每一个像素点的亮度值或灰度值与其上一帧的图像的区域和/或子区域中对应坐标值的像素点的亮度值或灰度值进行比对,若预设数量(例如两个)的像素点的亮度值或灰度值的差值超过对应的预设阈值,则向服务端发送报警信息。也就是说,前后帧中在预设区域内的各个相同位置的像素点都分别进行比对,当超阈值的像素点达到一定数量,就会报警。
均值比对法:将红外热像仪的当前帧的图像的区域和/或子区域中所有像素点的亮度值或灰度值的平均值与其上一帧的图像的区域和/或子区域中对应坐标值的所有像素点的亮度值或灰度值的平均值进行比对得到一差值,若所述差值超过区域和/或子区域中所有像素点的预设阈值的平均值,则向服务端发送报警信息。
步骤S3、通过显示界面对超过预设阈值的像素点进行标记。所述显示界面可以是移动终端的显示界面、台式电脑的显示界面、监控显示器的显示界面。所述标记可以采用红框标出的方式实现。
对应的,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装置,其包括以下模块:
划分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在红外热像仪拍摄的图像上进行的区域划分操作,并将划分得到的至少二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的一种报警规则以及红外热像仪当前的拍摄角度形成关联关系;
比对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将红外热像仪拍摄角度相同的当前帧的图像与上一帧或前几帧的图像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满足某一个和/或多个区域对应的报警规则的预设阈值,则向服务端发送报警信息;
显示模块,用于通过显示界面对超过预设阈值的像素点进行标记。
下面,进一步对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进行必要的详细说明。
一、关于多预置位的实现:
多预置位的分析处理方法是基于多预置位的云台来实现的,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编写了云台控制类CptzCameraControl,对红外热象仪电源和电控云台进行控制,它通过串口通信将控制命令写入串口,代码如下:
Class CptzCameraControl
{
Public:
`Bool DevicesIsOpen();//判断串口是否打开成功
Void Decoder_Up(BYTE btAddr);//电控云台向上移动
Void Decoder_Down(BYTE btAddr);//电控云台向下移动
Void Decoder_Left(BYTE btAddr);//电控云台向左移动
Void Decoder_Right(BYTE btAddr);//电控云台向右移动
Void Decoder_Set_Prepos(BYTE btAddr,BYTE btPos);//设置预置位
Void Decoder_Call_Prepos(BYTE btAddr,BYTE btPos);//调用预置位
Void Decoder_Stop(BYTE btAddr);//停止命令
Void Decoder_Infrared_On(BYTE btAddr);//打开红外热像仪
Void Decoder_Infrared_Off(BYTE btAddr);//关闭红外热像仪
Void UnInitialize();//释放串口
Bool Initialize(BYTE btCtrlType,
DWORD dwBaudRate=CBR_2400,
BYTE btDatabit=8,
BYTE btStopBit=0NESTOPBIT,
BYTE btParity=NOPARITY);
CptzCameraControl();
Virtual~CptzCameraControl();
Private:
Bool CheckAddr(BYTE btAddr);//判断仪器逻辑地址是否存在
CComProcess serial_Comm;
}
当用户选择全景模式扫描时,该方法以红外热像仪的镜头的版面为基础设置电控云台每次需要转动的角度,从而来实现对周围的“苹果皮式”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360度球形空间的无死角监测;
当用户选择预置位扫描模式时,系统会提示用户自己手动(通过客户端发送控制信号)转动电控云台到每个需要监测的位置,把这些位置设置为预置位,当设置预置位时,该处理方法会保存此时电控云台的角度坐标,并记录下该预置位的序号,直至用户设置好所有的预置位为止,开始扫描后,算法会取到这些保存的位置坐标和序号,按顺序传给电控云台控制的函数,从而实现预置位扫描监测。
二、关于区域划分和报警规则的种类:
1.静态屏蔽区域的实现:
电控云台在一个预置位停下后,可以拿到该预置位的图像,用户可以在该图像中把已知的正常热源(如烙铁)用静态屏蔽的方形框框定,当静态屏蔽区域在一个预置位的版面(即某一帧图像)框定后,系统会记录下来框定区域的关键位置的坐标,如方形框的四个顶点坐标,从而确定框定区域的范围(18<=X<=95,86<=Y<=194),系统拿到该版面一帧的红外图像时,同时可以获取到该帧的红外裸数据,当系统分析这些裸数据时,像素点坐标在框定范围内的数据将被丢弃掉,即把在该区域内的热源的裸数据舍弃,不会进行下一步的分析,所以该区域内的热源是不会触发告警信号的产生,从而达到了静态屏蔽的目的。
2.动态屏蔽区域实现方法:
与静态屏蔽一样,动态屏蔽区域在一个预置位的版面框定后,也可以确定框定区域的范围,设备拿到该版面的图像和裸数据时,会将在动态屏蔽框定区域范围内的像素点数据值与前面的几帧图像里的处在该范围的像素点裸数据值进行对比,如果某些像素点的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且在框定区域内所有像素点的均值变化未超过设定范围,则判定热源在动态屏蔽的区域内移动,不触发告警信号,从而达到动态屏蔽的目的。
例如,蓝色区域为动态屏蔽区域区域,处在该区域内的点燃的烟头,在人手里有些微的抖动就不会触发告警,但将烟头静止地放在地上时,烟头就会触发告警信号。
3.反向屏蔽区域的实现方法:
与上面的相同原理,当转动到一个扫描位置时,拿到该扫描位置的图像,同时取到用户在该扫描位上设置的反向屏蔽区域的重要位置的坐标,然后判断版面内的所有像素点的坐标,是否在该反向屏蔽区域内,如果在该区域内,则舍弃掉该像素点的裸数据值;如果坐标不在该区域内,则让该像素点的裸数据参与运算。
4.不同告警温度的温度监测区的实现方法:
当转动到一个扫描位置时,拿到该扫描位置的图像,同时取到用户在该扫描位上设置的各个不同告警温度的温度监测区的重要位置的坐标,以及各个区域对应的告警坐标值,然后根据测温均值算法对应的测温曲线函数,分析计算出各个测温区域内是否有热源和对应热源的温度值,最后再拿这些温度值与该测温区设定的超限告警温度进行对比,若大于该告警温度值,则判定该区域内有热源超过了设定告警温度值出发了超温告警。
5.闯入监测区域的实现方法:采用逐个比对法和均值比对法。
6.多区域的融合实现方法:
多区域融合即框中框,例如在闯入监测区的大框里,可以再框一个静态屏蔽区的小框和一个动态屏蔽区的小框。这种多区域融合的处理,只是按顺序进行单框的处理,即确定三个框的优先级,先单框逐级处理框内的裸数据,然后再根据优先级处理融合部分。
因为反向屏蔽划分的区域是需要监测的区域,区域以外的数据部分全部丢弃,则反向屏蔽区域应该包括下面所有的区域,要不然就会被舍弃,所以反向屏蔽区域的处理优先级是最高的;而静态屏蔽区会丢弃全框的所有数据,所以静态屏蔽区域一般较小,优先级次之,这样可以减少数据的运算量;动态屏蔽区是要处理误报现象,所以优先级应该在测温前面,而测温对应的热点与热源告警又往往比闯入监测区更加紧急,所以综合考虑,那么当系统拿到一个版面的数据时,最先确定反向屏蔽区,只计算反向屏蔽区内的数据,然后丢弃掉处在反向屏蔽区域内的静态屏蔽区里的数据,然后再处理动态屏蔽区内的数据,然后再处理各个不同告警温度的温度监测区里的数据,最后处理闯入监测区域内的数据。
三、各种划分区域的不同形状:
①线形(只针对闯入监测区的划分):用户可以在一个扫描位的图像上,任意画出一条线段,然后选择闯入的方位(从上方闯入、从下方闯入、从左方闯入或从右方闯入)
②矩形:用户可以在一个扫描位的图像上,任意划出一个矩形区域,若为闯入区域,则需要选择闯入告警或脱离告警(闯入告警为有物体进入该矩形区域触发告警;脱离告警为矩形区域内的物体脱离到该矩形区域外触发告警);若为动态屏蔽区、静态屏蔽区、反向屏蔽区或温度监测区,则该分析方法会根据上面的不同的区域种类的实现方法分别做相应的数据处理。
③多边形:与矩形区域类似,用户可以在一个扫描位的图像上,任意划出一个多边形区域,若为闯入监测区,然后选择闯入或脱离告警(闯入告警为有物体进入该多边形区域触发告警;脱离告警为矩形区域内的物体移动到该多边形区域外触发告警);若为动态屏蔽区、静态屏蔽区、反向屏蔽区或温度监测区,则该分析方法会根据上面的不同的区域种类的实现方法分别做相应的数据处理。
具体实现方法:
若划分的区域为线形:
用户在一个扫描位的图像上,任意画出一条线段,此时算法会保存划出的线段的两个端点,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出线段的斜率,然后将线段向的两侧延长,延长线会与版面的边缘有两个交点,并记录下两个点的坐标,此时该版面就被分为了左右两部分,系统还会提示用户选择闯入的方位(从上方闯入、从下方闯入、从左方闯入或从右方闯入),若选择从左方闯入,用几何知识可以确定移动的物体处于版面的左侧或者右侧,当算法发现物体坐标从版面左侧部分进入版面右侧部分就会触发闯入告警。如图5所示。
若划分的区域为矩形:
用户在一个扫描位的图像上,任意画出一个矩形,此时算法会保存所画矩形的端点坐标,P1、P2、P3和P4。若用户划分的为闯入监测区,如图6所示,此时该版面就被分为了矩形内和矩形外两部分,系统还会提示用户选择闯入告警的方式(闯入告警或脱离告警),当选择从闯入告警,用几何知识可以确定移动的物体处于矩形区域的里面或者外面,当算法发现物体坐标从矩形区域的外面进入矩形区域的里面就会触发闯入告警;若为动态屏蔽区、静态屏蔽区、反向屏蔽区或温度监测区,则该分析方法会根据上面的不同的区域种类的实现方法分别做相应的数据处理。
若划分的区域为多边形:
用户在一个扫描位的图像上,任意画出一个矩形,此时算法会保存所画多边形的端点坐标,P1、P2、P3、P4、P5。若用户划分的为闯入区域,如图7所示,此时该版面就被分为了多边形内部和多边形外部两部分,系统还会提示用户选择闯入告警的方式(闯入告警或脱离告警),若选择从脱离告警,用几何知识可以确定移动的物体处于多边形内部还是多边形外部,当算法发现物体坐标从多边形形区域的里面进入多边形区域的外面就会触发闯入告警;若为动态屏蔽区、静态屏蔽区、反向屏蔽区或温度监测,则该分析方法会根据上面的不同的区域种类的实现方法分别做相应的数据处理。
总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方法是利用各种不同型号的网络型红外热像仪,通过连接其API接口,独立获取红外热像仪的14或16位的原始裸数据,然后通过RJ45接口传给前端ARM处理模块,该前端ARM处理模块内部的分析软件对获得的该像素点(即热点或热源)的原始裸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阈值的对比,最终确定是否有告警产生,若有告警,则把告警时间、告警位置、云台角度、告警距离以及告警图片等告警信息发送给服务端,服务端把这些数据存入数据库,并且推送给连接上该服务端的客户端,使用户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告警信息,并及时对告警的热点或热源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同时用户可以在一个监测位置的图像上,根据环境因素和自身需求划分各个区域(反向屏蔽区、静态屏蔽区、动态屏蔽区、不同告警温度的温度监测区和闯入监测区),每个区域都可以都进行独立的运算,实现不同的功能,从而达到零误报的目的。
本发明方法主要的三大核心特点:
特点一:通过两种扫描模式(全景扫描模式或预置位扫描模式)可以满足用户对设备周围的360度球形空间的无死角监测的需求,并且在每一个扫描位置的图像版面内都可以独立地划分多个不同的区域,各个扫描位置的告警区域均不会相互影响。
特点二:可以在同一个扫描位置的红外热像仪的每个版面内,划分出多个不同类型的区域(反向屏蔽区、静态屏蔽区、动态屏蔽区、不同告警温度的温度监测区和闯入监测区),分别对每一个区域的红外原始裸数据进行独立的分析和处理,从而使不同的区域实现不同的功能,更加地贴近用户的需求。
特点三:在图像上划分上述各个区域的形状有多种情况,分别可以使用线形、矩形、多边形,来满足版面场景内区域的复杂多变性。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接收用户在红外热像仪拍摄的图像上进行的区域划分操作,并将划分得到的至少二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的一种报警规则以及红外热像仪当前的拍摄角度形成关联关系;
步骤2、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将红外热像仪拍摄角度相同的当前帧的图像与上一帧或前几帧的图像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满足某一个和/或多个区域对应的报警规则的预设阈值,则向服务端发送报警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红外热像仪安装在电控云台上;所述电控云台用于根据设定的至少一个拍摄位置信号,带动红外热像仪运动,以调整所述红外热像仪的拍摄角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用户采用画线形、三角形、矩形和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于图像上完成所述区域划分操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中也划分有至少一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也设置有对应的一种报警规则;以及子区域与其所在的区域均设置有比对级别;所述比对级别也保存在所述关联关系中;并且步骤2中“若比对结果满足某一个和/或多个区域对应的报警规则的预设阈值”替换为“若比对结果满足某一个和/或多个区域和/或子区域对应的报警规则的预设阈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报警规则包括如下种类:
反向屏蔽区:去除区域以外的所有图像数据,仅对区域内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静态屏蔽区:去除区域内的静态的热源数据;
动态屏蔽区:去除区域内的运动的热源数据;
监测区:对区域内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区包括温度监测区和闯入监测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比对过程如下:将红外热像仪的当前帧的图像的区域和/或子区域中每一个像素点的亮度值或灰度值与其上一帧的图像的区域和/或子区域中对应坐标值的像素点的亮度值或灰度值进行比对,若预设数量的像素点的亮度值或灰度值的差值超过对应的预设阈值,则向服务端发送报警信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比对过程如下:将红外热像仪的当前帧的图像的区域和/或子区域中所有像素点的亮度值或灰度值的平均值与其上一帧的图像的区域和/或子区域中对应坐标值的所有像素点的亮度值或灰度值的平均值进行比对得到一差值,若所述差值超过区域和/或子区域中所有像素点的预设阈值的平均值,则向服务端发送报警信息。
9.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模块:
划分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在红外热像仪拍摄的图像上进行的区域划分操作,并将划分得到的至少二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的一种报警规则以及红外热像仪当前的拍摄角度形成关联关系;
比对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将红外热像仪拍摄角度相同的当前帧的图像与上一帧或前几帧的图像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满足某一个和/或多个区域对应的报警规则的预设阈值,则向服务端发送报警信息。
10.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红外热像仪、多个电控云台、多个应用了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的前端数据处理模块、路由器或交换机、服务端;每一红外热像仪安装在对应的一个电控云台上,每一红外热像仪与对应的一个前端数据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所有前端数据处理模块均通过路由器或交换机与服务端通信。
CN201610612877.5A 2016-07-28 2016-07-28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061314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2877.5A CN106131499A (zh) 2016-07-28 2016-07-28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2877.5A CN106131499A (zh) 2016-07-28 2016-07-28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1499A true CN106131499A (zh) 2016-11-16

Family

ID=57255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12877.5A Pending CN106131499A (zh) 2016-07-28 2016-07-28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31499A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0628A (zh) * 2016-12-13 2017-04-26 广州紫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红外热像仪的目标物识别的方法与装置
CN106851209A (zh) * 2017-02-28 2017-06-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084707A (zh) * 2017-04-25 2017-08-22 南京三宝弘正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纸张生产异常监测设备和方法
CN107295230A (zh) * 2017-07-14 2017-10-24 广州紫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微型目标物移动侦测装置及方法
CN107707810A (zh) * 2017-08-21 2018-02-16 广州紫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热源追踪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414091A (zh) * 2018-02-09 2018-08-17 广州紫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石油石化设备的非接触式测温报警装置
CN108758963A (zh) * 2018-04-20 2018-11-06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安装位置确定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97814A (zh) * 2017-10-20 2019-04-30 佳能株式会社 设置设备、控制方法和介质
CN109815784A (zh) * 2018-11-29 2019-05-28 广州紫川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红外热像仪的智能分类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841022A (zh) * 2018-11-29 2019-06-04 广州紫川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移动轨迹侦测报警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248089A (zh) * 2019-05-31 2019-09-17 深圳市华讯方舟卫星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传输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0658864A (zh) * 2019-09-03 2020-01-07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设备监控方法及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32357A (zh) * 2019-04-19 2020-10-27 苏州涟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事件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833373A (zh) * 2020-06-01 2020-10-27 浙江双视红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目标环境中移动物体的红外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230585A (zh) * 2020-10-29 2021-01-15 山东康诚医用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手术室洁净动态监测控制系统
WO2021164655A1 (zh) * 2020-02-20 2021-08-26 艾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场域异常高温判断通报系统
WO2021174601A1 (zh) * 2020-03-03 2021-09-10 广州紫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的人体体温异常检测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713296D0 (en) * 1987-06-06 1987-07-08 Hall A Multipl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ircuit
CN101123721A (zh) * 2007-09-30 2008-02-13 湖北东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CN101898567A (zh) * 2010-04-07 2010-12-01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智能视频的铁路异物侵限监控系统
CN103065412A (zh) * 2012-12-06 2013-04-24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应用于林火监测系统的干扰源智能屏蔽方法及装置
CN105336086A (zh) * 2015-09-29 2016-02-17 广州紫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红外热成像仪的智能动态热源屏蔽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713296D0 (en) * 1987-06-06 1987-07-08 Hall A Multipl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ircuit
CN101123721A (zh) * 2007-09-30 2008-02-13 湖北东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CN101898567A (zh) * 2010-04-07 2010-12-01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智能视频的铁路异物侵限监控系统
CN103065412A (zh) * 2012-12-06 2013-04-24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应用于林火监测系统的干扰源智能屏蔽方法及装置
CN105336086A (zh) * 2015-09-29 2016-02-17 广州紫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红外热成像仪的智能动态热源屏蔽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0628B (zh) * 2016-12-13 2020-12-22 广州紫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红外热像仪的目标物识别的方法与装置
CN106600628A (zh) * 2016-12-13 2017-04-26 广州紫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红外热像仪的目标物识别的方法与装置
CN106851209A (zh) * 2017-02-28 2017-06-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084707A (zh) * 2017-04-25 2017-08-22 南京三宝弘正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纸张生产异常监测设备和方法
CN107295230A (zh) * 2017-07-14 2017-10-24 广州紫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微型目标物移动侦测装置及方法
CN107707810A (zh) * 2017-08-21 2018-02-16 广州紫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热源追踪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924657B2 (en) 2017-10-20 2021-02-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et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9697814A (zh) * 2017-10-20 2019-04-30 佳能株式会社 设置设备、控制方法和介质
CN109697814B (zh) * 2017-10-20 2021-01-12 佳能株式会社 设置设备、控制方法和介质
CN108414091A (zh) * 2018-02-09 2018-08-17 广州紫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石油石化设备的非接触式测温报警装置
CN108758963A (zh) * 2018-04-20 2018-11-06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安装位置确定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58963B (zh) * 2018-04-20 2021-05-28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安装位置确定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41022A (zh) * 2018-11-29 2019-06-04 广州紫川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移动轨迹侦测报警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815784A (zh) * 2018-11-29 2019-05-28 广州紫川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红外热像仪的智能分类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832357A (zh) * 2019-04-19 2020-10-27 苏州涟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事件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248089A (zh) * 2019-05-31 2019-09-17 深圳市华讯方舟卫星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传输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0658864A (zh) * 2019-09-03 2020-01-07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设备监控方法及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164655A1 (zh) * 2020-02-20 2021-08-26 艾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场域异常高温判断通报系统
WO2021174601A1 (zh) * 2020-03-03 2021-09-10 广州紫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的人体体温异常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833373A (zh) * 2020-06-01 2020-10-27 浙江双视红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目标环境中移动物体的红外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833373B (zh) * 2020-06-01 2024-01-23 浙江双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目标环境中移动物体的红外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230585A (zh) * 2020-10-29 2021-01-15 山东康诚医用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手术室洁净动态监测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31499A (zh)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同监测位多区域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630899B2 (en) Imaging system for immersive surveillance
CN106254823A (zh)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目标物闯入侦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0403800C (zh) 屏幕显示和私密遮蔽装置和方法
CN103188434B (zh)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和设备
CN108053449A (zh) 双目视觉系统的三维重建方法、装置及双目视觉系统
CN112055158B (zh) 目标跟踪方法、监控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07113415A (zh) 用于多技术深度图获取和融合的方法和设备
CN106534780A (zh) 三维全景视频监控装置及其视频图像处理方法
CN109816745A (zh) 人体热力图展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CN205693769U (zh) 一种运动摄像机对全景目标快速定位捕捉系统
US20210233953A1 (en) Image sensor, method for obtaining image data from image sensor, and camera device
JP3486229B2 (ja) 画像変化検出装置
CN103544696B (zh) 一种用于fpga实现的缝合线实时查找方法
CN114187541A (zh) 一种面向自定义业务场景的智能视频分析的方法和存储设备
US10200572B1 (en) Motion detection
Bakkali et al. A prototype node for wireless vision sensor network applications development
TWI556651B (zh) 具攝影機自動調派功能之3d影像監控系統及其監控方法
CN116760937B (zh) 一种基于多机位的视频拼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841022A (zh) 一种目标移动轨迹侦测报警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105505A (zh) 一种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的云台动态影像快速拼接方法和系统
KR102411612B1 (ko) 다수의 카메라를 이용한 열화상 감시 시스템
Tamaki et al. An automatic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unclear area in 360-degree images using pan-tilt camera
CN115248590A (zh) 应用于天然气电厂的巡检机器人导航方法
CN102959937B (zh) 用于稳健颜色传送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eng Yu

Inventor after: Zhou Yufei

Inventor before: Zeng Yu

Inventor before: Liu Haijun

Inventor before: Zhou Yufei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