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1233B - 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1233B
CN106131233B CN201610448786.2A CN201610448786A CN106131233B CN 106131233 B CN106131233 B CN 106131233B CN 201610448786 A CN201610448786 A CN 201610448786A CN 106131233 B CN106131233 B CN 1061312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network address
database
port
clo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487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31233A (zh
Inventor
易固武
杨繁
王珏
胥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Tencent Cloud Computing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4878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312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31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12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312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12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17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using port nu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的系统可包括:管理服务器接收实例申请请求后,向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的数据库服务器发送实例创建通知;数据库服务器分配数据库数据存储空间并创建一具有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的数据库实例;第一云网络的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创建第二网络地址与第二端口,并将第二网络地址与第二端口映射到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上,以形成第一访问路径;第二云网络的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创建第三网络地址与第三端口,并将第三网络地址与第三端口映射到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上,以形成第二访问路径。上述系统可创建多条访问同一数据库的路径,从而实现不同云网络之间数据库的互访。

Description

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数据库服务器通过网络地址(IP)与端口(Port)的方式提供数据库服务,运营商给用户分配的单个数据库服务称为数据库实例,一个数据库实例具有一个确定的网络地址与端口,用户通过访问一个确定的网络地址和端口连接一个数据库实例,称为单条数据库访问路径。然而,这种通过单条路径访问数据库的方式,使得数据库服务器提供的数据库服务被限制在同一个可访问的网络中,如私有云网络或公有云网络中,也就是说,一个数据库不能同时被不同的网络访问,当彼此间相互隔离的不同云网络(例如混合云中的私有云网络与公有云网络)之间需要进行数据库互访时,单条数据库访问路径无法满足数据库互访的要求,给用户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以解决一个数据库不能同时被不同云网络访问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系统,包括:
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的管理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位于第一云网络的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以及位于第二云网络的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其中,所述云服务环境网络为构建所述第一云网络与所述第二云网络的基础网络;
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实例申请请求后,向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发送实例创建通知;
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分配数据库数据存储空间并创建对应的数据库实例,所述数据库实例具有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
所述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根据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一网络地址转换通知创建第二网络地址与第二端口,并将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二端口映射到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上,以形成第一访问路径;
所述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根据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二网络地址转换通知创建第三网络地址与第三端口,并将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三端口映射到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上,以形成第二访问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包括:
管理服务器接收实例申请请求后,向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的数据库服务器发送实例创建通知,以使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分配数据库数据存储空间并创建对应的数据库实例,所述数据库实例具有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
管理服务器向位于第一云网络的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发送第一网络地址转换通知,以使所述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创建第二网络地址与第二端口,并将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二端口映射到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上,从而形成第一访问路径;
管理服务器向位于第二云网络的第二地址转换服务器发送第二网络地址转换通知,以使所述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创建第三网络地址与第三端口,并将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三端口映射到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上,从而形成第二访问路径;其中,
所述云服务环境网络为构建所述第一云网络与所述第二云网络的基础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装置,包括:
实例创建通知模块,用于在接收实例申请请求后,向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的数据库服务器发送实例创建通知,以使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分配数据库数据存储空间并创建对应的数据库实例,所述数据库实例具有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
第一地址转换通知模块,用于向位于第一云网络的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发送第一网络地址转换通知,以使所述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创建第二网络地址与第二端口,并将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二端口映射到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上,从而形成第一访问路径;
第二地址转换通知模块,用于向位于第二云网络的第二地址转换服务器发送第二网络地址转换通知,以使所述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创建第三网络地址与第三端口,并将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三端口映射到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上,从而形成第二访问路径;其中,
所述云服务环境网络为构建所述第一云网络与所述第二云网络的基础网络。
在上述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中,通过在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的数据库服务器创建数据库实例,并在位于不同云网络的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进行指向该数据库实例的网络地址与端口映射,构建了从不同云网络指向同一数据库实例的多条访问路径,使得一个数据库可同时被多个不同云网络访问,从而实现不同云网络之间数据库的互访,使云服务使用者能更好的构建和使用自身网络。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的网络环境示意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通过图2所示系统实现的第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4为通过图2所示系统实现的第二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5为通过图2所示系统实现的第三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服务器的结构框图。
图7为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实现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各实施例所提供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装置与系统,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网络环境中,以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如图1所示,云服务环境100,云服务环境网络100为构建其他云网络(如私有云网络、公有云网络)的基础网络。公有云网络110,公有云网络110为云服务提供方提供的对外云网络,公有云网络110构建在云服务环境网络100之上,并对不同的公有云服务使用者的公有云网络之间做网络隔离,使公有云网络111、112、113之间网络不互通。私有云网络120,为云服务提供方提供的一种自定义云网络,提供给云服务使用者自定义网络环境的能力,云服务使用者在公有云网络110的网络基础之上创建私有云网络120,私有云网络120之间相互隔离。
第一实施例
图2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系统的架构示意图。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系统,可包括管理服务器210、数据库服务器220、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30及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40。
管理服务器210与数据库服务器220位于图1所示的云服务环境网络110,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30位于第一云网络250,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40位于第二云网络260。其中,第一云网络250可以为公有云网络与私有云网络的其中之一,第二云网络260可以为公有云网络与私有云网络的其中另一,或者第一云网络250与第二云网络260可以为两个不同的公有云网络,或者第一云网络250与第二云网络260可以为两个不同的私有云网络。本实施例中,所述公有云网络是指图1所示的公有云网络111、112、113,私有云网络是指图1所示的私有云网络120。可以理解,第一云网络250与第二云网络260仅用于表示彼此之间相互隔离的网络,并不以上述所举例子为限。
管理服务器210,用于在接收实例申请请求后,向数据库服务器220发送实例创建通知。
上述实例申请请求是指用户向运营商申请一个数据库服务的请求,该实例申请请求包含用户所在云网络的网络标识,该网络标识例如为网络地址,子网掩码等。上述实例创建通知用于通知数据库服务器220开始实例创建操作,该实例创建通知包含所述网络标识,以使数据库服务器220创建实例后记录该实例与用户所在云网络的对应关系。
数据库服务器220,用于分配数据库数据存储空间并创建对应的数据库实例,所述数据库实例具有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
具体的,数据库服务器220由运行在局域网中的一台/多台计算机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共同构成,其具有数据库管理功能、数据库的查询和操纵功能、数据库维护功能等。数据库服务器220收到实例创建通知后,分配数据库数据存储空间并创建与该数据库数据存储空间对应的数据库实例,该数据库实例具有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用户通过访问该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可访问到该数据库实例,该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即数据库服务器220自身的网络地址与端口。数据库服务器220在完成实例创建操作后返回创建完成通知至管理服务器210,该创建完成通知包含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端口。
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30,用于根据管理服务器210发送的第一网络地址转换通知创建第二网络地址与第二端口,并将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二端口映射到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上,以形成第一访问路径。
具体地,借助于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私有地址的“内部”网络通过路由器发送数据包时,私有地址被转换成合法的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地址,一个局域网只需使用少量IP地址即可实现私有地址网络内所有计算机与互联网的通信需求。
上述第一网络地址转换通知为管理服务器210在收到所述创建完成通知后生成的,该第一网络地址转换通知包含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端口,以使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30进行正确的网络地址与端口映射。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30收到所述第一网络地址转换通知后,创建第二网络地址与第二端口,并将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二端口映射到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上,从而形成第一访问路径。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30在形成第一访问路径后,记录第一网络地址和第一端口与第二网络地址和第二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二端口为用户实际可访问的云网络服务地址,用户通过访问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第二端口可访问到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100中的数据库实例,也即访问到对应的数据库。
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30在形成所述第一访问路径后,返回地址转换完成通知至管理服务器210,所述地址转换完成通知包含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二端口。
进一步的,管理服务器210还用于,根据所述地址转换完成通知生成并展示实例申请结果,所述实例申请结果包含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二端口。
上述实例申请结果是在完成实例创建与网络地址端口映射后生成的,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二端口为对用户可访问的网络地址与端口,用户通过访问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第二端口可访问到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100中的数据库实例,也即访问到对应的数据库。
进一步的,管理服务器210还用于,在形成所述第一访问路径后,接收实例指定请求并根据所述实例指定请求生成所述第二网络地址转换通知,所述第二网络地址转换通知包含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端口。
上述实例指定请求是指在第一云网络250申请并获取一个数据库实例后,用户在第二云网络260申请指定该数据库实例的请求,因此,该实例指定请求包含所述数据库实例的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以使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40进行正确的网络地址与端口映射。
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40,用于根据管理服务器210发送的第二网络地址转换通知创建第三网络地址与第三端口,并将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三端口映射到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上,以形成第二访问路径。
与形成第一访问路径的过程类似,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40收到所述第二网络地址转换通知后,创建第三网络地址与第三端口,并将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三端口映射到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上,从而形成第二访问路径。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40在形成第二访问路径后,记录第一网络地址和第一端口与第三网络地址和第三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三端口为用户实际可访问的云网络服务地址,用户通过访问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第三端口可访问到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100中的数据库实例,也即访问到对应的数据库。
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40在形成所述第二访问路径后,返回地址转换完成通知至管理服务器210,所述地址转换完成通知包含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三端口。
进一步的,管理服务器210还用于,根据所述地址转换完成通知生成并展示实例指定结果,所述实例指定结果包含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三端口。
上述实例指定结果是在完成网络地址端口映射后生成的,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三端口为对用户可访问的网络地址与端口,用户通过访问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第三端口可访问到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100中的数据库实例,也即访问到对应的数据库。
通过构建上述的第一访问路径与第二访问路径,将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100中的数据库实例的网络地址与端口分别映射到第一云网络250与第二云网络260,实现了一个数据库实例(相当于单个数据库服务与数据库)的多路径访问,使数据库服务不再受限于网络隔离。
接下来,从用户侧对上述系统的具体应用进行说明。
(1)公有云网络之间的数据库互访。
通过上述系统,用户在其中一个公有云网络进行数据库实例申请,获得一个数据库实例以及访问该数据库实例的网络地址与端口,记为IP1:Port1,此时,用户选择另一个公有云网络并进行实例指定申请以指定刚才获取的数据库实例,获得另一个访问上述数据库实例的网络地址与端口,记为IP2:Port2。如此,在一个公有云网络中,用户通过访问IP1:Port1访问上述数据库实例,在另一个公有云网络中,用户通过访问IP2:Port2访问上述数据库实例,此时,IP1:Port1和IP2:Port2指向的数据库实例是同一个,从而实现了公有云网络之间的数据库互访。以此类推,可实现多个公有云网络之间的数据库互访。
通过上述操作实现的网络架构如图3所示。具体地,上述数据库实例的网络地址与端口即数据库服务器320自身的网络地址与端口,记为PIP:PPort。在第一公有云网络350中,对用户可访问的网络地址与端口即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330的网络地址与端口IP1:Port1,在第二公有云网络360中,对用户可访问的网络地址与端口即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340的网络地址与端口IP2:Port2,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330与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340分别将IP1:Port1与IP2:Port2映射到PIP:PPort。同时,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330用于隔离第一公有云网络350与云服务环境网络100,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340用于隔离第二公有云网络360与云服务环境网络100,也即,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330与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340还作为网关路由服务器。如此,第一公有云网络应用351与第二公有云网络应用361之间通过访问对应的IP1:Port1、IP2:Port2从对应的路径访问数据库服务器320实现互访。
(2)私有云网络之间的数据库互访。
通过上述系统,用户创建或指定一个私有云网络,在该私有云网络进行数据库实例申请,获得一个数据库实例以及访问该数据库实例的网络地址与端口,记为IP1:Port1,此时,创建或指定另一个私有云网络并进行实例指定申请以指定刚才获取的数据库实例,获得另一个访问上述数据库实例的网络地址与端口,记为IP2:Port2。如此,在一个私有云网络中,用户通过访问IP1:Port1访问上述数据库实例,在另一个私有云网络中,用户通过访问IP2:Port2访问上述数据库实例,此时,IP1:Port1和IP2:Port2指向的数据库实例是同一个,从而实现了私有云网络之间的数据库互访。以此类推,可实现多个私有云网络之间的数据库互访。
通过上述操作实现的网络架构如图4所示。具体地,上述数据库实例的网络地址与端口即数据库服务器420自身的网络地址与端口,记为PIP:PPort。在第一私有云网络450中,对用户可访问的网络地址与端口即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430的网络地址与端口IP1:Port1,在第二私有云网络460中,对用户可访问的网络地址与端口即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440的网络地址与端口IP2:Port2,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330与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340分别将IP1:Port1与IP2:Port2映射到PIP:PPort。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430与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440为配置网络地址转换服务的虚拟专用网络网关路由服务器。如此,第一私有云网络应用451与第二私有云网络应用461之间通过访问对应的IP1:Port1、IP2:Port2从对应的路径访问数据库服务器420实现互访。
(3)公有云网络与私有云网络之间的数据库互访。
通过上述系统,用户在公有云网络进行数据库实例申请,获得一个数据库实例以及访问该数据库实例的网络地址与端口,记为IP1:Port1,此时,用户创建或指定另一个私有云网络并进行实例指定申请以指定刚才获取的数据库实例,获得另一个访问上述数据库实例的网络地址与端口,记为IP2:Port2。如此,在公有云网络中,用户通过访问IP1:Port1访问上述数据库实例,在私有云网络中,用户通过访问IP2:Port2访问上述数据库实例,此时,IP1:Port1和IP2:Port2指向的数据库实例是同一个,从而实现了公有云网络与私有云网络之间的数据库互访。以此类推,可实现多个公有云网络与多个私有云网络之间的数据库互访。
通过上述操作实现的网络架构如图5所示。具体地,上述数据库实例的网络地址与端口即数据库服务器520自身的网络地址与端口,记为PIP:PPort。在公有云网络550中,对用户可访问的网络地址与端口即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530的网络地址与端口IP1:Port1,在私有云网络560中,对用户可访问的网络地址与端口即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540的网络地址与端口IP2:Port2,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530与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540分别将IP1:Port1与IP2:Port2映射到PIP:PPort。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530还用于隔离公有云网络550与云服务环境网络100,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540为配置网络地址转换服务的虚拟专用网络网关路由服务器。如此,公有云网络应用551与私有云网络应用561之间通过访问对应的IP1:Port1、IP2:Port2从对应的路径访问数据库服务器520实现互访。特别的,该网络架构可使混合云中的一个数据库实例同时被公有云网络和私有云网络的应用访问,实现混合云网络的数据库互访。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服务器的结构框图。该服务器600可以是图2所示的管理服务器210、数据库服务器220、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30或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40。如图6所示,服务器600包括存储器611、处理器612以及网络模块613。
存储器611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61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11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存储器611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611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61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服务器60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网络模块613用于接收以及发送网络信号。上述网络信号可包括无线信号或者有线信号。在一个实例中,上述网络信号为有线网络信号。此时,网络模块613可包括处理器、随机存储器、转换器、晶体振荡器等元件。
上述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包括:操作系统614以及服务模块615。其中操作系统614例如可为LINUX、UNIX、WINDOWS,其可包括各种用于管理系统任务(例如内存管理、存储设备控制、电源管理等)的软件组件和/或驱动,并可与各种硬件或软件组件相互通讯,从而提供其他软件组件的运行环境。服务模块615运行在操作系统614的基础上,并通过操作系统614的网络服务监听来自网络的请求,根据请求完成相应的数据处理,并返回处理结果给系统的前端页面或用户端。也就是说,服务模块615用于向用户提供网络服务。
可以理解,图6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服务器600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服务器600还可包括比图6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6所示不同的配置。图6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系统,通过在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的数据库服务器创建数据库实例,并在位于不同云网络的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进行指向该数据库实例的网络地址与端口映射,构建了从不同云网络指向同一数据库实例的多条访问路径,使得一个数据库可同时被多个不同云网络访问,从而实现不同云网络之间数据库的互访,使云服务使用者能更好的构建和使用自身网络。
第二实施例
图7为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1,管理服务器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实例创建通知,以使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分配数据库数据存储空间并创建对应的数据库实例。
上述实例申请请求是指用户向运营商申请一个数据库服务的请求,该实例申请请求包含用户所在云网络的网络标识,该网络标识例如为网络地址,子网掩码等。上述实例创建通知用于通知数据库服务器220开始实例创建操作,该实例创建通知包含所述网络标识,以使数据库服务器220创建实例后记录该实例与用户所在云网络的对应关系。
数据库服务器220收到实例创建通知后,分配数据库数据存储空间并创建与该数据库数据存储空间对应的数据库实例,该数据库实例具有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用户通过访问该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可访问到该数据库实例,该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即数据库服务器220自身的网络地址与端口。数据库服务器220在完成实例创建操作后返回创建完成通知至管理服务器210,该创建完成通知包含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端口。
步骤S72,管理服务器向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发送第一网络地址转换通知,以使所述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创建指向所述数据库实例的第一访问路径。
借助于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私有地址的“内部”网络通过路由器发送数据包时,私有地址被转换成合法的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地址,一个局域网只需使用少量IP地址即可实现私有地址网络内所有计算机与互联网的通信需求。
上述第一网络地址转换通知为管理服务器210在收到所述创建完成通知后生成的,该第一网络地址转换通知包含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端口,以使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30进行正确的网络地址与端口映射。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30收到所述第一网络地址转换通知后,创建第二网络地址与第二端口,并将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二端口映射到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上,从而形成第一访问路径。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30在形成第一访问路径后,记录第一网络地址和第一端口与第二网络地址和第二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二端口为用户实际可访问的云网络服务地址,用户通过访问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第二端口可访问到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100中的数据库实例,也即访问到对应的数据库。
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30在形成所述第一访问路径后,返回地址转换完成通知至管理服务器210,所述地址转换完成通知包含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二端口。
步骤S73,管理服务器向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发送第二网络地址转换通知,以使所述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创建指向所述数据库实例的第二访问路径。
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40收到所述第二网络地址转换通知后,创建第三网络地址与第三端口,并将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三端口映射到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上,从而形成第二访问路径。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40在形成第二访问路径后,记录第一网络地址和第一端口与第三网络地址和第三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三端口为用户实际可访问的云网络服务地址,用户通过访问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第三端口可访问到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100中的数据库实例,也即访问到对应的数据库。
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40在形成所述第二访问路径后,返回地址转换完成通知至管理服务器210,所述地址转换完成通知包含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三端口。
管理服务器210与数据库服务器220位于图1所示的云服务环境网络110,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30位于第一云网络250,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40位于第二云网络260。其中,第一云网络250可以为公有云网络与私有云网络的其中之一,第二云网络260可以为公有云网络与私有云网络的其中另一,或者第一云网络250与第二云网络260可以为两个不同的公有云网络,或者第一云网络250与第二云网络260可以为两个不同的私有云网络。本实施例中,所述公有云网络是指图1所示的公有云网络111、112、113,私有云网络是指图1所示的私有云网络120。可以理解,第一云网络250与第二云网络260仅用于表示彼此之间相互隔离的网络,并不以上述所举例子为限。通过上述方法实现的网络架构可参见第一实施例中关于图3、图4、图5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构建上述的第一访问路径与第二访问路径,将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100中的数据库实例的网络地址与端口分别映射到第一云网络250与第二云网络260,实现了一个数据库实例(相当于单个数据库服务与数据库)的多路径访问,使数据库服务不再受限于网络隔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通过在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的数据库服务器创建数据库实例,并在位于不同云网络的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进行指向该数据库实例的网络地址与端口映射,构建了从不同云网络指向同一数据库实例的多条访问路径,使得一个数据库可同时被多个不同云网络访问,从而实现不同云网络之间数据库的互访,使云服务使用者能更好的构建和使用自身网络。
第三实施例
图8为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1,管理服务器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实例创建通知,以使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分配数据库数据存储空间并创建对应的数据库实例。
步骤S82,管理服务器向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发送第一网络地址转换通知,以使所述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创建指向所述数据库实例的第一访问路径。
上述步骤S81与步骤S82分别与第二实施例中步骤S71与步骤S7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83,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发送的地址转换完成通知生成并展示实例申请结果。
上述实例申请结果是在完成实例创建与网络地址端口映射后生成的,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二端口为对用户可访问的网络地址与端口,用户通过访问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第二端口可访问到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100中的数据库实例,也即访问到对应的数据库。
步骤S84,管理服务器接收实例指定请求,并根据所述实例指定请求生成第二网络地址转换通知。
上述实例指定请求是指在第一云网络250申请并获取一个数据库实例后,用户在第二云网络260申请指定该数据库实例的请求,因此,该实例指定请求包含所述数据库实例的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以使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40进行正确的网络地址与端口映射。
步骤S85,管理服务器向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发送第二网络地址转换通知,以使所述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创建指向所述数据库实例的第二访问路径。
上述步骤S85与第二实施例中步骤S7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86,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发送的地址转换完成通知生成并展示实例申请结果。
上述实例指定结果是在完成网络地址端口映射后生成的,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三端口为对用户可访问的网络地址与端口,用户通过访问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第三端口可访问到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100中的数据库实例,也即访问到对应的数据库。
管理服务器210与数据库服务器220位于图1所示的云服务环境网络110,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30位于第一云网络250,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40位于第二云网络260。其中,第一云网络250可以为公有云网络与私有云网络的其中之一,第二云网络260可以为公有云网络与私有云网络的其中另一,或者第一云网络250与第二云网络260可以为两个不同的公有云网络,或者第一云网络250与第二云网络260可以为两个不同的私有云网络。本实施例中,所述公有云网络是指图1所示的公有云网络111、112、113,私有云网络是指图1所示的私有云网络120。可以理解,第一云网络250与第二云网络260仅用于表示彼此之间相互隔离的网络,并不以上述所举例子为限。通过上述方法实现的网络架构可参见第一实施例中关于图3、图4、图5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构建上述的第一访问路径与第二访问路径,将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100中的数据库实例的网络地址与端口分别映射到第一云网络250与第二云网络260,实现了一个数据库实例(相当于单个数据库服务与数据库)的多路径访问,使数据库服务不再受限于网络隔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通过在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的数据库服务器创建数据库实例,并在位于不同云网络的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进行指向该数据库实例的网络地址与端口映射,构建了从不同云网络指向同一数据库实例的多条访问路径,使得一个数据库可同时被多个不同云网络访问,从而实现不同云网络之间数据库的互访,使云服务使用者能更好的构建和使用自身网络。
第四实施例
图9为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9与图2,本实施例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装置运行于管理服务器中,包括实例创建通知模块91、第一地址转换通知模块92以及第二地址转换通知模块93。
实例创建通知模块91,用于在接收实例申请请求后,向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100的数据库服务器220发送实例创建通知,以使数据库服务器220分配数据库数据存储空间并创建对应的数据库实例,所述数据库实例具有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
第一地址转换通知模块92,用于向位于第一云网络250的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30发送第一网络地址转换通知,以使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30创建第二网络地址与第二端口,并将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二端口映射到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上,从而形成第一访问路径。
第二地址转换通知模块93,用于向位于第二云网络260的第二地址转换服务器240发送第二网络地址转换通知,以使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40创建第三网络地址与第三端口,并将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三端口映射到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上,从而形成第二访问路径。
第一云网络250可以为公有云网络与私有云网络的其中之一,第二云网络260可以为公有云网络与私有云网络的其中另一,或者第一云网络250与第二云网络260可以为两个不同的公有云网络,或者第一云网络250与第二云网络260可以为两个不同的私有云网络。本实施例中,所述公有云网络是指图1所示的公有云网络111、112、113,私有云网络是指图1所示的私有云网络120。可以理解,第一云网络250与第二云网络260仅用于表示彼此之间相互隔离的网络,并不以上述所举例子为限。通过上述装置实现的网络架构可参见第一实施例中关于图3、图4、图5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装置的各功能模块实现各自功能的具体过程,请参见第二实施例中关于图7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装置,通过在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的数据库服务器创建数据库实例,并在位于不同云网络的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进行指向该数据库实例的网络地址与端口映射,构建了从不同云网络指向同一数据库实例的多条访问路径,使得一个数据库可同时被多个不同云网络访问,从而实现不同云网络之间数据库的互访,使云服务使用者能更好的构建和使用自身网络。
第五实施例
图10为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0与图2,本实施例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装置运行于管理服务器中,包括实例创建通知模块101、第一地址转换通知模块102、第一结果生成与展示模块103、实例指定请求接收模块104、第二地址转换通知模块105以及第二结果生成与展示模块106。
实例创建通知模块101,用于在接收实例申请请求后,向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100的数据库服务器220发送实例创建通知,以使数据库服务器220分配数据库数据存储空间并创建对应的数据库实例,所述数据库实例具有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
第一地址转换通知模块102,用于向位于第一云网络250的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30发送第一网络地址转换通知,以使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30创建第二网络地址与第二端口,并将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二端口映射到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上,从而形成第一访问路径。
第一结果生成与展示模块103,根据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30发送的地址转换完成通知生成并展示实例申请结果,所述实例申请结果包含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二端口。
实例指定请求接收模块104,用于接收实例指定请求,并根据所述实例指定请求生成第二网络地址转换通知,所述第二网络地址转换通知包含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端口。
第二地址转换通知模块105,用于向位于第二云网络260的第二地址转换服务器240发送第二网络地址转换通知,以使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40创建第三网络地址与第三端口,并将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三端口映射到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上,从而形成第二访问路径。
第二结果生成与展示模块106,用于根据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40发送的地址转换完成通知生成并展示实例指定结果,所述实例指定结果包含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三端口。
第一云网络250可以为公有云网络与私有云网络的其中之一,第二云网络260可以为公有云网络与私有云网络的其中另一,或者第一云网络250与第二云网络260可以为两个不同的公有云网络,或者第一云网络250与第二云网络260可以为两个不同的私有云网络。本实施例中,所述公有云网络是指图1所示的公有云网络111、112、113,私有云网络是指图1所示的私有云网络120。可以理解,第一云网络250与第二云网络260仅用于表示彼此之间相互隔离的网络,并不以上述所举例子为限。通过上述装置实现的网络架构可参见第一实施例中关于图3、图4、图5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装置的各功能模块实现各自功能的具体过程,请参见第三实施例中关于图8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装置,通过在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的数据库服务器创建数据库实例,并在位于不同云网络的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进行指向该数据库实例的网络地址与端口映射,构建了从不同云网络指向同一数据库实例的多条访问路径,使得一个数据库可同时被多个不同云网络访问,从而实现不同云网络之间数据库的互访,使云服务使用者能更好的构建和使用自身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3)

1.一种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的管理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位于第一云网络的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以及位于第二云网络的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其中,所述云服务环境网络为构建所述第一云网络与所述第二云网络的基础网络;
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实例申请请求后,向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发送实例创建通知;
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分配数据库数据存储空间并创建对应的数据库实例,所述数据库实例具有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
所述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根据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一网络地址转换通知创建第二网络地址与第二端口,并将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二端口映射到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上,以形成第一访问路径;
所述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根据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二网络地址转换通知创建第三网络地址与第三端口,并将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三端口映射到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上,以形成第二访问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在形成所述第一访问路径后返回地址转换完成通知至所述管理服务器,所述地址转换完成通知包含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二端口;
所述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地址转换完成通知生成并展示实例申请结果,所述实例申请结果包含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二端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服务器在形成所述第一访问路径后,接收实例指定请求并根据所述实例指定请求生成所述第二网络地址转换通知,所述第二网络地址转换通知包含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端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在形成所述第二访问路径后返回地址转换完成通知至所述管理服务器,所述地址转换完成通知包含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三端口;
所述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地址转换完成通知生成并展示实例指定结果,所述实例指定结果包含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三端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云网络为公有云网络与私有云网络的其中之一,所述第二云网络为公有云网络与私有云网络的其中另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云网络为一公有云网络,所述第二云网络为另一公有云网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云网络为一私有云网络,所述第二云网络为另一私有云网络。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公有云网络的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还用于隔离所述公有云网络与所述云服务环境网络。
9.如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私有云网络的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还作为虚拟专用网络网关路由服务器。
10.一种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理服务器接收实例申请请求后,向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的数据库服务器发送实例创建通知,以使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分配数据库数据存储空间并创建对应的数据库实例,所述数据库实例具有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
管理服务器向位于第一云网络的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发送第一网络地址转换通知,以使所述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创建第二网络地址与第二端口,并将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二端口映射到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上,从而形成第一访问路径;
管理服务器向位于第二云网络的第二地址转换服务器发送第二网络地址转换通知,以使所述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创建第三网络地址与第三端口,并将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三端口映射到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上,从而形成第二访问路径;其中,
所述云服务环境网络为构建所述第一云网络与所述第二云网络的基础网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第一访问路径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所述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发送的地址转换完成通知生成并展示实例申请结果,所述实例申请结果包含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二端口。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第一访问路径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实例指定请求,并根据所述实例指定请求生成所述第二网络地址转换通知,所述第二网络地址转换通知包含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端口。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第二访问路径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所述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发送的地址转换完成通知生成并展示实例指定结果,所述实例指定结果包含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三端口。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云网络为公有云网络与私有云网络的其中之一,所述第二云网络为公有云网络与私有云网络的其中另一。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云网络为一公有云网络,所述第二云网络为另一公有云网络。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云网络为一私有云网络,所述第二云网络为另一私有云网络。
17.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公有云网络的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还用于隔离所述公有云网络与所述云服务环境网络。
18.如权利要求14或16所述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私有云网络的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还作为虚拟专用网络网关路由服务器。
19.一种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实例创建通知模块,用于在接收实例申请请求后,向位于云服务环境网络的数据库服务器发送实例创建通知,以使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分配数据库数据存储空间并创建对应的数据库实例,所述数据库实例具有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
第一地址转换通知模块,用于向位于第一云网络的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发送第一网络地址转换通知,以使所述第一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创建第二网络地址与第二端口,并将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二端口映射到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上,从而形成第一访问路径;
第二地址转换通知模块,用于向位于第二云网络的第二地址转换服务器发送第二网络地址转换通知,以使所述第二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创建第三网络地址与第三端口,并将所述第三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三端口映射到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一端口上,从而形成第二访问路径;其中,
所述云服务环境网络为构建所述第一云网络与所述第二云网络的基础网络。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请求接收与通知生成模块,用于在形成所述第一访问路径后接收实例指定请求,并根据所述实例指定请求生成所述第二网络地址转换通知,所述第二网络地址转换通知包含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端口。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云网络为公有云网络与私有云网络的其中之一,所述第二云网络为公有云网络与私有云网络的其中另一。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公有云网络的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还用于隔离所述公有云网络与所述云服务环境网络。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私有云网络的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还作为虚拟专用网络网关路由服务器。
CN201610448786.2A 2016-06-20 2016-06-20 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61312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48786.2A CN106131233B (zh) 2016-06-20 2016-06-20 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48786.2A CN106131233B (zh) 2016-06-20 2016-06-20 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1233A CN106131233A (zh) 2016-11-16
CN106131233B true CN106131233B (zh) 2019-03-15

Family

ID=57470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48786.2A Active CN106131233B (zh) 2016-06-20 2016-06-20 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312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5987B (zh) 2016-11-17 2020-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8156005B (zh) * 2016-12-02 2020-12-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686070B (zh) 2016-12-13 2020-10-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库数据迁移方法、装置、终端及系统
CN108197149B (zh) * 2017-12-05 2020-07-14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库云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8093094B (zh) * 2017-12-08 2021-05-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库实例访问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和设备
CN109150978B (zh) * 2018-07-24 2022-05-1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调试微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13147B (zh) * 2019-02-22 2021-09-03 企商在线(北京)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云网络互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09831521B (zh) * 2019-03-11 2021-08-31 深圳市珍爱捷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缓存实例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52592B (zh) * 2021-06-09 2022-02-25 北京奥星贝斯科技有限公司 混合云架构下的跨云数据访问方法及装置
CN113343275B (zh) * 2021-06-30 2024-03-19 招商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访问方法及数据管理服务系统
CN115914389A (zh) * 2021-08-09 2023-04-04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云服务控制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4972A (zh) * 2012-05-11 2012-09-12 中科方德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网络中地址映射方法和装置
CN105119974A (zh) * 2015-07-21 2015-12-02 信阳启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云架构的物联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5376299A (zh) * 2015-09-30 2016-03-02 深圳市先河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通信方法、设备及网络附属存储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07567B2 (en) * 2012-12-24 2016-08-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abling external access to multiple services on a local serv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4972A (zh) * 2012-05-11 2012-09-12 中科方德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网络中地址映射方法和装置
CN105119974A (zh) * 2015-07-21 2015-12-02 信阳启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云架构的物联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5376299A (zh) * 2015-09-30 2016-03-02 深圳市先河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通信方法、设备及网络附属存储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1233A (zh) 2016-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31233B (zh) 实现数据库多路径访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561171B (zh) 虚拟私有云服务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4038401B (zh) 用于分布式覆盖虚拟环境的互操作性的方法和系统
CN109451084A (zh) 一种服务访问方法及装置
ES2836439T3 (es) Método y aparato para la gestión de un dispositivo de campo basado en un servidor en la nube
CN103997414B (zh) 生成配置信息的方法和网络控制单元
CN103563295B (zh) 分布关于一个或多个电气装置的信息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3944768B (zh) 为受管计算机网络提供逻辑联网功能
CN104935488B (zh) 面向服务的架构中的隧道代理及其方法
CN106502335B (zh) 用于配置一或多个伺服器的机架系统与其配置方法
CN103795768B (zh) 远程访问的方法及设备
CN104969515B (zh) 处理dns请求的方法和网关
CN108780410A (zh) 计算系统中的容器的网络虚拟化
WO2017167017A1 (zh) 一种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246465A (zh) 提供对远程服务的本地安全网络访问
CN107071039A (zh) 一种私有数据云存储系统及私有数据云存储方法
KR101701158B1 (ko) 홈 네트워크의 장치에 대한 원격 접속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5450690A (zh) 虚拟机管理程序执行的方法和虚拟机管理系统
CN104869063A (zh) 虚拟子网中的主机路由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9525684A (zh)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9194525A (zh) 一种网络节点配置方法及管理节点
CN108965036A (zh) 配置跨公网设备互访方法、系统、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9120444A (zh) 云资源管理方法、处理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04219336B (zh) 实现数据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763592A (zh) 集群内外数据交互方法、集群网关和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23

Address after: 518057 Tencent Building, No. 1 High-tech Zon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35 floors

Patentee after: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Patentee after: TENCENT CLOUD COMPUTING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 518000, East 403 room, SE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Zhenxing Road, Shenzhen, Guangdong, Fut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