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0747A - 一种会议控制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会议控制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0747A
CN106130747A CN201610561214.5A CN201610561214A CN106130747A CN 106130747 A CN106130747 A CN 106130747A CN 201610561214 A CN201610561214 A CN 201610561214A CN 106130747 A CN106130747 A CN 106130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eting
mobile terminal
cloud
conference
api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612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志锋
张菊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TE CLOUD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TE CLOUD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TE CLOUD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TE CLOUD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6121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3074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30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074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04L12/1822Conducting the conference, e.g. admission, detection, selection or grouping of participants, correlating users to one or more conference sessions, prioritis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04L12/1818Conference organisation arrangements, e.g. handling schedules, setting up parameters needed by nodes to attend a conference, booking network resources, notifying involved pa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5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for remote control of applia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会议控制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属于会议控制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会议控制的方法,包括: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封装包括会议及会控相关的API接口;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上述API接口经认证后与云会议端建立级联;移动终端APP会议调用上述API接口对云会议进行会控操作。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会议控制的系统及移动终端。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会议控制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终端APP会议端来控制传统视频会议,以实现对视频会议的简单方便的灵活控制,以适应视频会议中的不同需要,满足视频会议的移动控制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会议控制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会议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会议控制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传统的视频会议控制,不仅需要通过电脑登录会议服务器WEB页面来实现,而且还需要拥有相关权限的管理员才能进行操作。采用这样的操作模式降低了会议的便捷性。
随着移动终端及移动应用的越来越普及,移动办公需求越来越广泛。传统通过电脑端来控制多媒体会议电视系统由于缺乏灵活的控制,已不能满足目前日益普及的移动办公的需要。
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会议控制方法,以实现对视频会议的灵活控制,以适应视频会议中的不同需要,满足视频会议的移动控制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会议控制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终端APP会议端来控制传统视频会议,以实现对视频会议的简单方便的灵活控制,以适应视频会议中的不同需要,满足视频会议的移动控制需求。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会议控制的方法,包括:
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封装包括会议及会控相关的API接口;
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上述API接口经认证后与云会议端建立级联;
移动终端APP会议调用上述API接口对云会议进行会控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封装包括会议及会控相关的API接口,是基于云会议端提供的API接口,经重新封装后包括会议及会控相关的API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上述API接口经认证后与云会议端建立级联,包括:
配置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的呼叫方式,呼叫方式为呼叫号码,其中,呼叫号码为所述云会议端的会议号码。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上述API接口经认证后与云会议端建立级联,包括:
在视频会议端系统中配置云会议端的级联口,所述级联口呼叫方式为呼叫号码+IP,其中,呼叫号码为所述云会议端的会议号码,IP为云会议端的服务器IP地址;
所述级联口根据配置的云会议端的IP地址和会议号码,调用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API接口向云会议端提交参加会议的呼叫请求。
进一步地,在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创建会议,并在该会议中至少添加一种以下参会终端:移动终端、固定电话、视频会议端。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上述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API接口,向云会议端提交创建云会议的呼叫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接收到呼叫请求后,转交认证控制模块对呼叫请求进行认证。
进一步地,认证控制模块对呼叫请求认证,如果认证通过,则云会议端根据呼叫的会议号码同步召开会议,并呼叫会议中的终端参加会议,级联成功;如果认证不通过,则云会议端不召开会议,级联失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调用上述API接口对云会议进行会控操作,包括:
移动终端APP会议端监听HTTP请求;
移动终端APP会议端收到HTTP请求后,根据请求消息的内容,调用上述API接口执行会控相关操作。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会议控制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移动终端APP会议端,会议服务端业务控制模块,认证控制模块,云会议端模块;其中:
所述会议服务端业务控制模块,用于封装基于所述云会议端模块提供的API接口,封装后API接口包括会议及会控相关的API接口;
所述认证控制模块,用于对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上述API接口建立与所述云会议端模块级联的呼叫请求进行认证,认证通过,级联成功;认证不通过,级联失败;
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用于通过调用所述会议服务端业务控制模块20提供API接口对云会议进行会控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认证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配置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的呼叫方式,呼叫方式为呼叫号码,其中,呼叫号码为所述云会议端的会议号码。
进一步地,所述认证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在视频会议端系统中配置云会议端模块的级联口,所述级联口呼叫方式为呼叫号码+IP,其中,呼叫号码为所述云会议端的会议号码,IP为云会议端的服务器IP地址;
所述级联口根据配置的云会议端模块的IP地址和会议号码,调用所述会议服务端业务控制模块提供API接口向会议端模块提交参加会议的呼叫请求。
进一步地,在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创建会议,并在该会议中至少添加一种以下参会终端:移动终端、固定电话、视频会议端。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所述会议服务端业务控制模块提供API接口,向云会议端模块提交创建云会议的呼叫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会议服务端业务控制模块接收到呼叫请求后,转交认证控制模块对呼叫请求进行认证。
进一步地,所述认证控制模块对呼叫请求认证,如果认证通过,则云会议端模块根据呼叫的会议号码同步召开会议,并呼叫会议中的终端参加会议,级联成功;如果认证不通过,则云会议端模块不召开会议,级联失败。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移动终端APP会议端,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用于调用API接口与云会议端建立级联,并调用上述API接口对云会议进行会控操作;其中,所述API接口是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基于云会议端提供的API接口,经重新封装后包括会议及会控相关的API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用于调用API接口与云会议端建立级联,包括:
配置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的呼叫方式,呼叫方式为呼叫号码,其中,呼叫号码为所述云会议端的会议号码。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用于调用API接口与云会议端建立级联,包括:
在视频会议端系统中配置云会议端的级联口,所述级联口呼叫方式为呼叫号码+IP,其中,呼叫号码为所述云会议端的会议号码,IP为云会议端的服务器IP地址;
所述级联口根据配置的云会议端的IP地址和会议号码,调用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API接口向云会议端提交参加会议的呼叫请求。
进一步地,在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创建会议,并在该会议中至少添加一种以下参会终端:移动终端、固定电话、视频会议端。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上述API接口,向云会议端提交创建云会议的呼叫请求。
进一步地,呼叫请求认证通过,云会议端根据呼叫的会议号码同步召开会议,并呼叫会议中的终端参加会议,级联成功;如果认证不通过,则云会议端不召开会议,级联失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调用上述API接口对云会议进行会控操作,包括:
移动终端APP会议端监听HTTP请求;
移动终端APP会议端收到HTTP请求后,根据请求消息的内容,调用上述API接口执行会控相关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会议控制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移动终端APP会议通过调用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封装的云会议端提供的API接口与云会议端建立级联,将现有视频会议预订系统及会议控制系统进行整合,并且通过调用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提供的API接口实现移动终端APP端对云会议进行会控操作,实现移动终端APP端的视频会议与云会议端的音视频互通、互控,在移动终端APP上对视频会议进行快捷控制,包括组建视频终端和电话会议,添加删除会场或电话,禁言某方会场或电话,从而实现对视频会议的简单方便的灵活控制,以适应视频会议中的不同需要,满足视频会议的移动控制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移动终端APP应用进行会议控制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APP会议端与云会议端建立级联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APP会议端、传统视频会议端与云会议端建立级联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移动终端APP应用进行会议控制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移动终端APP会议端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移动终端APP应用进行会议控制的方法,移动终端APP会议通过调用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封装的云会议端提供的API接口与云会议端建立级联,在移动终端APP会议端上同步召开一个会议,并把移动终端APP上召开的会议虚拟成一个普通终端,从而实现移动终端APP端的视频会议与云会议端的音视频互通、互控,并通过调用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提供的API接口实现移动终端APP端对云会议执行开会、会控等相关操作,包括移动终端APP会议端在会议进行时可以通过会议控制功能将移动终端、固定电话等添加到会议中。
其中,本发明所述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视频终端或其它具有通讯功能的手持终端。
基于上述通过移动终端APP应用进行会议控制的方法,提出本发明方法的各个实施例。
请参考照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移动终端APP应用进行会议控制的方法,包括:
1、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封装基于云会议端提供的API接口,封装后API接口包括会议及会控相关的API接口,提供给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
2、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上述API接口经认证后与云会议端建立级联,如图2所示;包括:
2.1、配置移动终端APP会议端的呼叫方式,会议端的呼叫方式为:呼叫号码,其中,呼叫号码为云会议端的会议号码。
2.2、在移动终端APP会议端创建会议,并为该会议配置会议号码,该会议号码为上述云会议端的呼叫号码,并在该会议中添加参会的移动终端、固定电话或其它参会的视频终端;此时,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被虚拟成一个普通移动终端。
2.3、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API接口,向云会议端提交创建云会议的呼叫请求。
2.4、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接收到呼叫请求后,转交认证控制模块ATC对呼叫请求进行认证。
2.5、认证控制模块ATC对呼叫请求认证,如果认证通过,则转入2.6调用云会议端,级联成功;如果认证不通过,则转入2.7云会议不召开会议,级联失败。
2.6、云会议端根据呼叫的会议号码同步召开会议,并主动呼叫会议中的终端参加会议。终端收到呼叫后,摘机加入会议。此时,移动终端APP会议端和云会议端级联成功,音视频实现互通。
2.7、云会议不召开会议,级联失败。
进一步,如果召开的会议中包括传统视频会议端、移动终端APP会议端和云会议端,那么,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上述API接口经认证后与云会议端建立级联,如图3所示;包括:
2.1’、在传统视频会议端系统中配置云会议端的级联口,该级联口呼叫方式为呼叫号码+IP,其中,呼叫号码为云会议端的会议号码,IP为安装云会议端软MCU的服务器IP地址及端口。
2.2’、在移动终端APP会议端创建会议,并为该会议分配会议号码,该会议号码为上述传统视频会议端系统的级联口的呼叫号码,并在该会议中添加参会的移动终端;此时,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被虚拟成一个普通移动终端。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API接口,向云会议端提交创建云会议请求。
2.3’、所述级联口根据配置的云会议端软MCU的IP地址和会议号码,调用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API接口向云会议端提交参加会议的呼叫请求。
2.4’、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接收到呼叫请求后,转交认证控制模块ATC对呼叫请求进行认证。
2.5’、认证控制模块ATC对呼叫请求认证,如果认证通过,则转入2.6’调用云会议端,级联成功;如果认证不通过,则转入2.7’云会议不召开会议,级联失败。
2.6’、云会议端根据呼叫的会议号码同步召开会议,并主动呼叫会议中的终端参加会议。终端收到呼叫后,摘机加入会议。此时,传统视频会议端、移动终端APP会议端和云会议端级联成功,音视频实现互通。
2.7’、云会议不召开会议,级联失败。
3、级联成功后,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上述API接口对云会议进行会控操作。
级联成功后,移动终端APP会议端使用HTTP、URI、XML以及HTML等协议和标准在固定端口监听HTTP请求;其中,主要使用GET、POST和DELETE方法,其中:GET用于获取资源,不对资源进行修改;POST用于新增和修改资源;DELETE用于删除资源。
当移动终端APP会议端收到http请求后,根据请求消息的内容,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上述API接口来进行执行开会、会控等相关操作,包括移动终端APP会议端在会议进行时可以通过会议控制功能将移动终端、固定电话等添加到会议中。
例如:
http://ip:8080/api/1.0/conference/$(ConfUUID)/broadcaster
进行视频广播员切换。
http://ip:8080/api/1.0/conference/$(ConfUUID)/mix
进行允许发言和禁止发言。
http://ip:8080/api/1.0/conference/$(ConfUUID)/lock
锁定会议。
http://ip:8080/api/1.0/conference/$(ConfUUID)
结束会议。等等。
请参考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移动终端APP应用进行会议控制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移动终端APP会议端10,会议服务端业务控制模块20,认证控制模块30,云会议端模块40。其中:
该会议服务端业务控制模块20,用于封装基于云会议端模块40提供的API接口,封装后API接口包括会议及会控相关的API接口,提供给移动终端APP会议端10调用;
该认证控制模块30,用于对移动终端APP会议端10调用上述API接口建立与云会议端模块40级联的呼叫请求进行认证,认证通过,级联成功;认证不通过,级联失败;
该移动终端APP会议端10,用于通过调用所述会议服务端业务控制模块20提供API接口对云会议进行会控操作。
其中:
该认证控制模块30,用于对移动终端APP会议端10调用上述API接口建立与云会议端模块40级联的呼叫请求进行认证,认证通过,级联成功;认证不通过,级联失败。具体包括:
配置移动终端APP会议端的呼叫方式,会议端的呼叫方式为:呼叫号码,其中,呼叫号码为云会议端模块40的会议号码。
在移动终端APP会议端创建会议,并为该会议配置会议号码,该会议号码为上述云会议端模块40的呼叫号码,并在该会议中添加参会的移动终端;此时,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被虚拟成一个普通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所述会议服务端业务控制模块20提供API接口,向云会议端模块40提交创建云会议的呼叫请求。
该会议服务端业务控制模块20接收到呼叫请求后,转交认证控制模块30对呼叫请求进行认证。
该认证控制模块30对呼叫请求认证,如果认证通过,则云会议端模块40根据呼叫的会议号码同步召开会议,并呼叫会议中的终端参加会议,级联成功;如果认证不通过,则云会议端模块40不召开会议,级联失败。
进一步,如果召开的会议中包括传统视频会议端、移动终端APP会议端和云会议端,那么,传统视频会议端系统经认证后与云会议端建立级联,包括:
在传统视频会议端系统中配置云会议端模块40的级联口,该级联口呼叫方式为呼叫号码+IP,其中,呼叫号码为云会议端模块40的会议号码,IP为安装云会议端模块40软MCU的服务器IP地址及端口。
所述级联口根据配置的云会议端模块40的IP地址和会议号码,调用所述会议服务端业务控制模块20提供API接口向会议端模块40提交参加会议的呼叫请求。
该会议服务端业务控制模块20接收到呼叫请求后,转交认证控制模块30对呼叫请求进行认证。
认证控制模块30对呼叫请求认证,如果认证通过,则云会议端模块40根据呼叫的会议号码呼叫传统视频会议端参加会议,级联成功;如果认证不通过,则云会议端模块40不呼叫传统视频会议端参加会议,级联失败。
该移动终端APP会议端10,用于通过调用上述API接口对云会议进行会控操作,具体包括:
级联成功后,移动终端APP会议端使用HTTP、URI、XML以及HTML等协议和标准在固定端口监听HTTP请求;
当移动终端APP会议端收到http请求后,根据请求消息的内容,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所述会议服务端业务控制模块20提供API接口来进行执行开会、会控等相关操作,包括移动终端APP会议端在会议进行时可以通过会议控制功能将移动终端、固定电话等添加到会议中。
请参考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100包括移动终端APP会议端10,该移动终端APP会议端10的功能与上述描述的该移动终端APP会议端10是一样的,即该移动终端APP会议端10调用API接口与云会议端建立级联,并调用上述API接口对云会议进行会控操作;所述API接口是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封装基于云会议端提供的API接口,封装后API接口包括会议及会控相关的API接口。
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用于调用API接口与云会议端建立级联,包括:配置移动终端APP会议端的呼叫方式,会议端的呼叫方式为:呼叫号码,其中,呼叫号码为云会议端模块40的会议号码。
在移动终端APP会议端创建会议,并为该会议配置会议号码,该会议号码为上述云会议端模块40的呼叫号码,并在该会议中添加参会的移动终端;此时,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被虚拟成一个普通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所述API接口,向云会议端提交创建云会议的呼叫请求。
呼叫请求获认证通过后,云会议端根据呼叫的会议号码同步召开会议,并呼叫会议中的终端参加会议,级联成功;如果认证不通过,则云会议端不召开会议,级联失败。
进一步,如果召开的会议中包括传统视频会议端、移动终端APP会议端和云会议端,那么,传统视频会议端系统经认证后与云会议端建立级联,包括:
在传统视频会议端系统中配置云会议端的级联口,该级联口呼叫方式为呼叫号码+IP,其中,呼叫号码为云会议端的会议号码,IP为安装云会议端软MCU的服务器IP地址及端口。
所述级联口根据配置的云会议端的IP地址和会议号码,调用所述API接口向会议端提交参加会议的呼叫请求。
呼叫请求获认证通过后,云会议端根据呼叫的会议号码呼叫传统视频会议端参加会议,级联成功;如果认证不通过,则云会议端不呼叫传统视频会议端参加会议,级联失败。
该移动终端APP会议端10级联成功后,移动终端APP会议端10使用HTTP、URI、XML以及HTML等协议和标准在固定端口监听HTTP请求;
当移动终端APP会议端10收到http请求后,根据请求消息的内容,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所述API接口来进行执行开会、会控等相关操作,包括移动终端APP会议端在会议进行时可以通过会议控制功能将移动终端、固定电话等添加到会议中。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会议控制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移动终端APP会议通过调用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封装的云会议端提供的API接口与云会议端建立级联,将现有视频会议预订系统及会议控制系统进行整合,并且通过调用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提供的API接口实现移动终端APP端对云会议进行会控操作,实现移动终端APP端的视频会议与云会议端的音视频互通、互控,在移动终端APP上对视频会议进行快捷控制,包括组建视频终端和电话会议,添加删除会场或电话,禁言某方会场或电话,从而实现对视频会议的简单方便的灵活控制,以适应视频会议中的不同需要,满足视频会议的移动控制需求。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会议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封装包括会议及会控相关的API接口;
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上述API接口经认证后与云会议端建立级联;
移动终端APP会议调用上述API接口对云会议进行会控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封装包括会议及会控相关的API接口,是基于云会议端提供的API接口,经重新封装后包括会议及会控相关的API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上述API接口经认证后与云会议端建立级联,包括:
配置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的呼叫方式,呼叫方式为呼叫号码,其中,呼叫号码为所述云会议端的会议号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上述API接口经认证后与云会议端建立级联,包括:
在视频会议端系统中配置云会议端的级联口,所述级联口呼叫方式为呼叫号码+IP,其中,呼叫号码为所述云会议端的会议号码,IP为云会议端的服务器IP地址;
所述级联口根据配置的云会议端的IP地址和会议号码,调用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API接口向云会议端提交参加会议的呼叫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创建会议,并在该会议中至少添加一种以下参会终端:移动终端、固定电话、视频会议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上述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API接口,向云会议端提交创建云会议的呼叫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接收到呼叫请求后,转交认证控制模块对呼叫请求进行认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认证控制模块对呼叫请求认证,如果认证通过,则云会议端根据呼叫的会议号码同步召开会议,并呼叫会议中的终端参加会议,级联成功;如果认证不通过,则云会议端不召开会议,级联失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调用上述API接口对云会议进行会控操作,包括:
移动终端APP会议端监听HTTP请求;
移动终端APP会议端收到HTTP请求后,根据请求消息的内容,调用上述API接口执行会控相关操作。
10.一种会议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移动终端APP会议端,会议服务端业务控制模块,认证控制模块,云会议端模块;其中:
所述会议服务端业务控制模块,用于封装基于所述云会议端模块提供的API接口,封装后API接口包括会议及会控相关的API接口;
所述认证控制模块,用于对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上述API接口建立与所述云会议端模块级联的呼叫请求进行认证,认证通过,级联成功;认证不通过,级联失败;
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用于通过调用所述会议服务端业务控制模块提供API接口对云会议进行会控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配置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的呼叫方式,呼叫方式为呼叫号码,其中,呼叫号码为所述云会议端的会议号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在视频会议端系统中配置云会议端模块的级联口,所述级联口呼叫方式为呼叫号码+IP,其中,呼叫号码为所述云会议端的会议号码,IP为云会议端的服务器IP地址;
所述级联口根据配置的云会议端模块的IP地址和会议号码,调用所述会议服务端业务控制模块提供API接口向会议端模块提交参加会议的呼叫请求。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创建会议,并在该会议中至少添加一种以下参会终端:移动终端、固定电话、视频会议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所述会议服务端业务控制模块提供API接口,向云会议端模块提交创建云会议的呼叫请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议服务端业务控制模块接收到呼叫请求后,转交认证控制模块对呼叫请求进行认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控制模块对呼叫请求认证,如果认证通过,则云会议端模块根据呼叫的会议号码同步召开会议,并呼叫会议中的终端参加会议,级联成功;如果认证不通过,则云会议端模块不召开会议,级联失败。
1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移动终端APP会议端,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用于调用API接口与云会议端建立级联,并调用上述API接口对云会议进行会控操作;其中,所述API接口是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基于云会议端提供的API接口,经重新封装后包括会议及会控相关的API接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用于调用API接口与云会议端建立级联,包括:
配置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的呼叫方式,呼叫方式为呼叫号码,其中,呼叫号码为所述云会议端的会议号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用于调用API接口与云会议端建立级联,包括:
在视频会议端系统中配置云会议端的级联口,所述级联口呼叫方式为呼叫号码+IP,其中,呼叫号码为所述云会议端的会议号码,IP为云会议端的服务器IP地址;
所述级联口根据配置的云会议端的IP地址和会议号码,调用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API接口向云会议端提交参加会议的呼叫请求。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创建会议,并在该会议中至少添加一种以下参会终端:移动终端、固定电话、视频会议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端调用上述API接口,向云会议端提交创建云会议的呼叫请求。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呼叫请求认证通过,云会议端根据呼叫的会议号码同步召开会议,并呼叫会议中的终端参加会议,级联成功;如果认证不通过,则云会议端不召开会议,级联失败。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APP会议调用上述API接口对云会议进行会控操作,包括:
移动终端APP会议端监听HTTP请求;
移动终端APP会议端收到HTTP请求后,根据请求消息的内容,调用上述API接口执行会控相关操作。
CN201610561214.5A 2016-07-15 2016-07-15 一种会议控制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Withdrawn CN1061307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61214.5A CN106130747A (zh) 2016-07-15 2016-07-15 一种会议控制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61214.5A CN106130747A (zh) 2016-07-15 2016-07-15 一种会议控制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0747A true CN106130747A (zh) 2016-11-16

Family

ID=57284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61214.5A Withdrawn CN106130747A (zh) 2016-07-15 2016-07-15 一种会议控制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30747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20004A1 (zh) * 2016-06-23 2017-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会话方法及装置
CN108462853A (zh) * 2017-02-22 2018-08-2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视频会议终端的控制方法、智能终端以及视频会议终端
CN110730154A (zh) * 2018-07-17 2020-01-24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联网的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188146A (zh) * 2020-09-25 2021-01-05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网络电话与视频会议互联的方法
WO2021121425A1 (zh) * 2019-12-19 2021-06-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会议的创建方法、模板生成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5190A (zh) * 2004-08-13 2006-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视讯运营平台上集中管理级联会议的方法
US20060210041A1 (en) * 2005-03-16 2006-09-21 Vongage Holdings, Corp. Third party call control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CN101656746A (zh) * 2009-09-10 2010-0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会议引擎系统及方法
CN101867771A (zh) * 2010-06-04 2010-10-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级联方法及系统
CN103916296A (zh) * 2012-12-31 2014-07-09 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局域网的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5190A (zh) * 2004-08-13 2006-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视讯运营平台上集中管理级联会议的方法
US20060210041A1 (en) * 2005-03-16 2006-09-21 Vongage Holdings, Corp. Third party call control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CN101656746A (zh) * 2009-09-10 2010-0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会议引擎系统及方法
CN101867771A (zh) * 2010-06-04 2010-10-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级联方法及系统
CN103916296A (zh) * 2012-12-31 2014-07-09 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局域网的通信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20004A1 (zh) * 2016-06-23 2017-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会话方法及装置
CN108462853A (zh) * 2017-02-22 2018-08-2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视频会议终端的控制方法、智能终端以及视频会议终端
CN110730154A (zh) * 2018-07-17 2020-01-24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联网的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730154B (zh) * 2018-07-17 2021-08-06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联网的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21121425A1 (zh) * 2019-12-19 2021-06-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会议的创建方法、模板生成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88146A (zh) * 2020-09-25 2021-01-05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网络电话与视频会议互联的方法
CN112188146B (zh) * 2020-09-25 2023-04-18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网络电话与视频会议互联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30747A (zh) 一种会议控制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7707868A (zh) 视频会议加入方法、多接入会议服务器和视频会议系统
CN1889609B (zh) 一种电话会议实现方法
KR100373323B1 (ko) 영상회의 시스템에서의 다자간 영상회의 방법
DE112010005457B4 (de) Übergang zwischen leitungsvermittelnden Gesprächen und Videogesprächen
US20040174830A1 (en) Floor control language
CN101483749B (zh) 基于媒体服务器的视频会议实现方法和系统
EP2807806B1 (en) Multi-modal communication priority over wireless networks
DE112010003354T5 (de) Kamerabasierte gesichtserkennung oder andere einzel-/mehrparteien-anwesenheitserkennung als ein verfahren zumbewirken einer telekom-gerätealarmierung
CN102111603B (zh) 在ims视频会议中实现子会议的方法及其装置和系统
US1049877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multi-media conferences using group segmentation
CN112235238B (zh) 一种基于WebRTC的MCU系统及方法
WO2015131750A1 (zh) 一种基于Web RTC多方通话建立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WO2011147182A1 (zh) 获取远端坐席位置信息的方法及远程呈现系统
WO2008003260A1 (fr) Procédé et appareil de connexion de multiples appels multipartie
TW20030105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audio bridge
CN104135639B (zh) 在2个独立系统之间映射虚拟会议室的方法和系统
CN100493123C (zh) 电话会议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4079419A (zh) 一种会议的发言控制的呈现方法与装置
WO2006081728A1 (fr) Procede et systeme de compte rendu par le conferencier actuel au site de la reunion
CN114095688A (zh) 一种实现全域广播会议的方法和系统
CN103581452A (zh) 一种通过cdma移动终端进行电话会议的方法和系统
CN103067627B (zh) 一种基于VoIP系统的多路通话快速切换方法
Gurbani et al. Terminating telephony services on the internet
CN104253913B (zh) 一种在指挥调度会议中实现可控通播会议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1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