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1991A - 一种与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与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1991A
CN106101991A CN201610621104.3A CN201610621104A CN106101991A CN 106101991 A CN106101991 A CN 106101991A CN 201610621104 A CN201610621104 A CN 201610621104A CN 106101991 A CN106101991 A CN 106101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terminal
bluetooth
signal
preset str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211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2110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01991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97146 priority patent/WO201802384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6101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19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耳机。所述方法包括:当检测到耳机开启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当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自动切换模式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信号强度;当所述蓝牙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通过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且无线保真信号的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连接,通过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从而可知,通过实施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耳机与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切换到另一种更优的连接方式,从而确保耳机接收音频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与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耳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与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耳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发展与普及,终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终端中的音乐、视频等功能都是较为常用的功能,但是在一些公开场合往往需要佩戴耳机进行音视频收听以防止影响他人。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往的有线耳机逐步被无线耳机所替代,由于现在的无线耳机为蓝牙耳机,可以在预设范围内接收终端传输的音视频。
但是,蓝牙耳机的接收质量与终端的距离强相关,也就是说,当终端固定在某个位置,而用户佩戴蓝牙耳机进行移动,当该用户离终端距离越来越远时,接收到的音视频信号就越弱,从而会影响用户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与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耳机,能够根据耳机与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切换到另一种更优的连接方式,从而确保耳机接收音频的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与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耳机开启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
当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自动切换模式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信号强度;
当所述蓝牙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通过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且无线保真信号的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连接,通过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无线保真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强度且通信射频信号的强度大于第三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无线保真连接,通过射频信号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射频信号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射频信号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射频信号通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射频信号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所述蓝牙信号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射频信号通信,通过所述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射频信号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且所述无线保真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射频信号通信,通过所述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无线保真连接,通过所述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当检测到耳机开启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当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自动切换模式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信号强度;
蓝牙连接单元,用于当所述蓝牙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通过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中断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且无线保真信号的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连接;
无线保真连接单元,还用于通过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耳机还包括射频连接单元;
所述中断单元,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无线保真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强度且通信射频信号的强度大于第三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无线保真连接;
所述射频连接单元,用于通过射频信号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中断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射频信号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射频信号通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中断单元,用于当检测所述蓝牙信号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射频信号通信;
所述蓝牙连接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断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且所述无线保真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射频信号通信;
所述无线保真连接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中断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无线保真连接;
所述蓝牙连接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当检测到耳机开启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当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自动切换模式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信号强度;当所述蓝牙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通过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且无线保真信号的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连接,通过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从而可知,通过实施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耳机与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切换到另一种更优的连接方式,从而确保耳机接收音频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与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与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切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实体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与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耳机,能够根据耳机与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切换到另一种更优的连接方式,从而确保耳机接收音频的质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出现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并非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清理内存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检测终端中可用内存的大小;若所述可用内存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将处于运行状态的应用程序与白名单进行匹配;确定匹配失败的目标应用程序;终止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运行。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与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与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S101、当检测到耳机开启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耳机与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用户选定的某种连接方式,也可以耳机根据具体场景进行选择的自动切换模式。
如图1a所示,该图1a描述一种具体的耳机结构。该耳机包括通信模块、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模块和音频模块。
其中,通信模块包括蓝牙(Bluetooth,BT),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以及射频(Radio Frequency,RF)。具体的,BT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WIFI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ad、手机)等终端已无线互相连接的技术;RF是一种通信射频,是基于2G/3G/4G的通信。
GNSS定位模块支持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和中国的BDS。
音频模块包括喇叭和麦克,该耳机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1)与终端共享位置信息,GNSS定位模块可以实时接收位置信息,并通过通信模块将位置信息与终端共享;
(2)耳机与终端语言数据的传输,音频模块可以接收和发射音频的信号,通过通信模块与终端之间建立数据传输;
(3)耳机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方式可以根据用户自定义来选择,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来进行自动选择和切换。
S102、当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自动切换模式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信号强度。
举例来说,BT信号强度可以定义为强、中、弱,BT信号强度的定义分别如下:
RSSI_bt:BT的信号强度,RSSI_bt值的大小会随环境而变化;
UL_bt:BT的信号强度的上限,该上限值为理论计算值,是定值;
DL_bt:BT的信号强度的下限,该下限值为理论计算值,是定值,且这个值需要大于BT的灵敏度;
MUL_bt:BT的信号强度为中时,信号强度的上限,该值是BT信号强度强和中的边界条件,为理论计算值,是定值;
MDL_bt:BT的信号强度为中时,信号强度的下限,该值是BT信号强度中和弱的边界条件,为理论计算值,是定值。
MUL_bt<RSSI_bt<=UL_bt时,BT的信号强度为强;
MDL_bt<RSSI_bt<=MUL_bt时,BT的信号强度为中;
DL_bt<RSSI_bt<=MDL_bt时,BT的信号强度为弱。
BT的信号强度为弱时,需要保证DL_bt大于BT的灵敏度,否则导致耳机通过BT传输的数据误码率高,通话质量差,甚至断线。
S103、当所述蓝牙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通过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第一预设强度可以是DL_bt、MUL_bt、MDL_bt中的任何一个值。本实施例在此对第一预设强度不做限制。
S104、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且无线保真信号的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连接,通过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举例来说,WIFI信号强度可以定义为强、中、弱,WIFI信号强度的定义分别如下:
RSSI_WIFI:WIFI的信号强度,RSSI_WIFI值的大小会随环境而变化;
UL_WIFI:WIFI的信号强度的上限,该上限值为理论计算值,是定值;
DL_WIFI:WIFI的信号强度的下限,该下限值为理论计算值,是定值,且这个值需要大于WIFI的灵敏度;
MUL_WIFI:WIFI的信号强度为中时,信号强度的上限,该值是WIFI信号强度强和中的边界条件,为理论计算值,是定值;
MDL_WIFI:WIFI的信号强度为中时,信号强度的下限,该值是WIFI信号强度中和弱的边界条件,为理论计算值,是定值。
MUL_WIFI<RSSI_WIFI<=UL_WIFI时,WIFI的信号强度为强;
MDL_WIFI<RSSI_WIFI<=MUL_WIFI时,WIFI的信号强度为中;
DL_WIFI<RSSI_WIFI<=MDL_WIFI时,WIFI的信号强度为弱。
WIFI的信号强度为弱时,需要保证DL_WIFI大于WIFI的灵敏度,否则导致耳机通过WIFI传输的数据误码率高,通话质量差,甚至断线。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第二预设强度可以是DL_WIFI、MUL_WIFI、MDL_WIFI中的任何一个值。本实施例在此对第二预设强度不做限制。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当检测到耳机开启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当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自动切换模式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信号强度;当所述蓝牙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通过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且无线保真信号的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连接,通过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从而可知,通过实施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耳机与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切换到另一种更优的连接方式,从而确保耳机接收音频的质量。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与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与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S201、当检测到耳机开启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
S202、当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自动切换模式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信号强度。
S203、当所述蓝牙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通过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S204、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且无线保真信号的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连接,通过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通过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还要考虑所述蓝牙信号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的情况,请见S205;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通过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还需要考虑无线保真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强度的情况,请见S206。
S205、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无线保真连接,通过所述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S206、当检测到所述无线保真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强度且通信射频信号的强度大于第三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无线保真连接,通过射频信号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其中,举例来说,RF信号强度可以定义为强、中、弱,RF信号强度的定义分别如下:
RSSI_rf:RF的信号强度,RSSI_rf值的大小会随环境而变化;
UL_rf:RF的信号强度的上限,该上限值为理论计算值,是定值;
DL_rf:RF的信号强度的下限,该下限值为理论计算值,是定值,且这个值需要大于RF的灵敏度;
MUL_rf:RF的信号强度为中时,信号强度的上限,该值是RF信号强度强和中的边界条件,为理论计算值,是定值;
MDL_rf:RF的信号强度为中时,信号强度的下限,该值是RF信号强度中和弱的边界条件,为理论计算值,是定值。
MUL_rf<RSSI_rf<=UL_rf时,RF的信号强度为强;
MDL_rf<RSSI_rf<=MUL_rf时,RF的信号强度为中;
DL_rf<RSSI_rf<=MDL_rf时,RF的信号强度为弱。
RF的信号强度为弱时,需要保证DL_rf大于RF的灵敏度,否则导致耳机通过RF传输的数据误码率高,通话质量差,甚至断线。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第三预设强度可以是DL_rf、MUL_rf、MDL_rf中的任何一个值。本实施例在此对第三预设强度不做限制。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通过射频信号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还需要考虑所述射频信号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强度的情况,请见S207。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通过射频信号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还需要考虑所述蓝牙信号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的情况,请见S208。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通过射频信号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还需要考虑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且所述无线保真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的情况,请见S209。
S207、当检测到所述射频信号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射频信号通讯。
S208、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射频信号通信,通过所述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S209、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且所述无线保真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射频信号通信,通过所述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扩充了根据具体场景实现WIFI、BT与RF之间切换的步骤,通过实施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信号强度进行连接方式的切换,从而保证耳机接收到的音频的质量。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耳机开启后,用户没有进行自定义耳机与移动终端的连接方式,则默认为自动选择模式,自动选择模式遵循下面的规则:
(1)优先使用BT作为连接方式;
(2)若BT信号强度为弱时,且RSSI_bt<=DL_bt时,优先使用WIFI作为连接方式;
(3)若WIFI信号强度为弱时,且RSSI_WIFI<=DL_WIFI时,使用RF作为连接方式;
(4)使用RF作为连接方式时,耳机可以监测WIFI/BT的信号,WIFI/BT的信号强度大于弱信号的下限时,可以切换到WIFI或者BT作为连接方式,优先选择BT作为连接方式;
(5)使用WIFI作为连接方式时,耳机可以检测BT的信号,BT的信号强度大于弱信号的下限时,可以切换到BT作为连接方式。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耳机开后,用户可以自定义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用户自定义可以分为全自定义和半自定义两种:
(1)全自定义,用户指定BT/WIFI/RF其中一种作为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且不可切换;
(2)半自定义,用户指定BT/WIFI/RF其中一种作为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耳机可以根据应用场景来切换连接方式。
耳机自动选择、切换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的算法流程图如下:
(1)耳机置于Auto状态,耳机自动选择、切换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
(2)耳机优先判断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BT的信号状态,
RSSI_bt>DL_bt,选择BT作为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
RSSI_bt<=DL_bt,不选择BT作为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
(3)若BT不能作为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优先判断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WIFI的信号状态,
RSSI_WIFI>DL_WIFI,选择WIFI作为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
RSSI_WIFI<=DL_WIFI,不选择WIFI作为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
若WIFI不能作为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则选择RF作为连接方式,即
RSSI_WIFI<=DL_WIFI&&RSSI_rf>DL_rf,选择RF作为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
(4)若RSSI_rf<=DL_rf,则耳机不可用;
(5)若选择了WIFI作为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此时耳机可以间歇式地去搜索判断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BT的信号状态,
RSSI_bt>DL_bt,切换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BT,
RSSI_bt<=DL_bt,仍然保持WIFI作为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
(6)若选择了RF作为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此时耳机可以间歇式地区搜索判断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BT/WIFI的信号状态,
RSSI_WIFI>DL_WIFI,切换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WIFI,
RSSI_WIFI<=DL_WIFI,保持RF作为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
RSSI_bt>DL_bt,切换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BT,
RSSI_bt<=DL_bt,仍然保持RF作为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
如图2a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图2a中半圆形ABE是BT的信号覆盖区,在此区域里,BT的信号强度如下:
DL_bt<RSSI_bt<=UL_bt
在这个区域可以使用BT作为耳机与移动终端的连接方式,可以保证通信质量;
矩形BCDE区域,BT信号的强度和WIFI的信号强度如下:
RSSI_bt<=DL_bt
DL_WIFI<RSSI_WIFI<=UL_WIFI
将BCDE区域定义为WIFI信号区,在这个区域可以使用WIFI作为耳机与移动终端的连接方式,可以保证通信质量;
剩下的区域里,BT/WIFI/RF的信号强度如下:
RSSI_bt<=DL_bt
RSSI_WIFI<=DL_WIFI
DL_rf<RSSI_rf<=UL_rf
将该区域定义为RF信号去,在这个区域内只能使用RF作为耳机与移动终端的连接方式,若使用BT或者WIFI作为连接方式,则无法保证通信质量。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300。该终端300包括确定单元301、蓝牙连接单元302、中断单元303以及无线保真连接单元304。
确定单元301,用于当检测到耳机开启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
确定单元301,还用于当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自动切换模式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信号强度;
蓝牙连接单元302,用于当所述蓝牙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通过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中断单元303,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且无线保真信号的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连接;
无线保真连接单元304,还用于通过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其中,确定单元301、蓝牙连接单元302、中断单元303以及无线保真连接单元304可以用于执行实施例1中步骤S101至S104所述的方法,具体描述详见实施例1对所述方法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400,其中,该耳机400包括确定单元401、蓝牙连接单元402、中断单元403、无线保真连接单元404以及射频连接单元405。
确定单元401,用于当检测到耳机开启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
确定单元401,还用于当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自动切换模式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信号强度;
蓝牙连接单元402,用于当所述蓝牙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通过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中断单元403,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且无线保真信号的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连接;
无线保真连接单元404,还用于通过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中断单元403,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无线保真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强度且通信射频信号的强度大于第三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无线保真连接;
射频连接单元405,用于通过射频信号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中断单元403,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射频信号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射频信号通讯。
可选的,中断单元403,用于当检测所述蓝牙信号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射频信号通信;
蓝牙连接单元402,用于通过所述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可选的,中断单元403,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且所述无线保真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射频信号通信;
无线保真连接单元404,用于通过所述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可选的,中断单元403,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无线保真连接;蓝牙连接单元402,用于通过所述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其中,确定单元401、蓝牙连接单元402、中断单元403、无线保真连接单元404以及射频连接单元405可以用于执行实施例2中步骤S201至S209所述的方法,具体描述详见实施例2对所述方法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5,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耳机500。所述耳机500包括CPU501、存储器502、总线503,显示屏504等硬件。其中,CPU501执行预先存储在存储器502中的程序,该执行过程具体包括:
当检测到耳机开启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
当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自动切换模式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信号强度;
当所述蓝牙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通过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且无线保真信号的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连接,通过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可选的,所述通过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该执行过程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无线保真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强度且通信射频信号的强度大于第三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无线保真连接,通过射频信号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可选的,所述通过射频信号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该执行过程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射频信号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射频信号通讯。
可选的,所述通过射频信号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该执行过程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射频信号通信,通过所述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可选的,所述通过射频信号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该执行过程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且所述无线保真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射频信号通信,通过所述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可选的,所述通过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该执行过程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无线保真连接,通过所述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当检测到耳机开启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当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自动切换模式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信号强度;当所述蓝牙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通过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且无线保真信号的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连接,通过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从而可知,通过实施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耳机与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切换到另一种更优的连接方式,从而确保耳机接收音频的质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与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耳机开启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
当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自动切换模式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信号强度;
当所述蓝牙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通过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且无线保真信号的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连接,通过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无线保真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强度且通信射频信号的强度大于第三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无线保真连接,通过射频信号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射频信号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射频信号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射频信号通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射频信号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射频信号通信,通过所述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射频信号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且所述无线保真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射频信号通信,通过所述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无线保真连接,通过所述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7.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当检测到耳机开启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当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自动切换模式时,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信号强度;
蓝牙连接单元,用于当所述蓝牙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通过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中断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且无线保真信号的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蓝牙连接;
无线保真连接单元,还用于通过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射频连接单元;
所述中断单元,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无线保真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强度且通信射频信号的强度大于第三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无线保真连接;
所述射频连接单元,用于通过射频信号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断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射频信号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射频信号通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断单元,用于当检测所述蓝牙信号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射频信号通信;
所述蓝牙连接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断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且所述无线保真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射频信号通信;
所述无线保真连接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无线保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任一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断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蓝牙信号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时,所述耳机中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无线保真连接;
所述蓝牙连接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蓝牙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CN201610621104.3A 2016-08-01 2016-08-01 一种与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耳机 Pending CN1061019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21104.3A CN106101991A (zh) 2016-08-01 2016-08-01 一种与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耳机
PCT/CN2016/097146 WO2018023846A1 (zh) 2016-08-01 2016-08-29 一种与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21104.3A CN106101991A (zh) 2016-08-01 2016-08-01 一种与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1991A true CN106101991A (zh) 2016-11-09

Family

ID=57479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21104.3A Pending CN106101991A (zh) 2016-08-01 2016-08-01 一种与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耳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01991A (zh)
WO (1) WO2018023846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7240A (zh) * 2018-01-16 2018-07-06 南宁学院 一种多功能考勤系统
CN109257732A (zh) * 2018-09-30 2019-0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0830973A (zh) * 2020-01-09 2020-02-21 易兆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无线耳机传输音频信息的方法
WO2020063762A1 (en) * 2018-09-30 2020-04-0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Bluetooth earphone connect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224693A (zh) * 2019-11-27 2020-06-0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耳机的音频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2732215A (zh) * 2019-10-14 2021-04-30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数据播放系统与方法
CN113242495A (zh) * 2021-06-10 2021-08-10 东莞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真无线立体耳机组件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9387B (zh) * 2021-06-18 2022-09-23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473429A (zh) * 2021-06-29 2021-10-01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介质、程序产品及Wi-Fi耳机
CN115866803B (zh) * 2023-03-03 2023-05-16 深圳市迈斯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无线耳机传输音频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6106A (zh) * 2009-08-05 2010-0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Fm接收机的内置天线和外置天线的切换方法及终端
CN101754300A (zh) * 2008-11-28 2010-06-23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无线信号方法
CN103079246A (zh) * 2011-10-25 2013-05-01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卡及实现最优无线网络路径切换的方法
CN103607780A (zh) * 2013-11-19 2014-02-2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及其网络连接方法
US8712467B2 (en) * 2010-04-28 2014-04-29 Plantronics, Inc. Multiple RF band operation in mobile devices
CN103856993A (zh) * 2012-12-06 2014-06-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4363557A (zh) * 2014-11-12 2015-02-18 北京国承万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设备及其与第二设备通信的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CN104574899A (zh) * 2014-12-15 2015-04-2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控制方法及其终端
CN105188098A (zh) * 2015-09-30 2015-12-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网络切换装置和网络切换方法
CN105491635A (zh) * 2015-11-19 2016-04-13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设备的匹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3253A (zh) * 2014-07-21 2014-09-17 深圳奇沃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可互连之Wi-Fi智能耳机组件及其所架构之互连网络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4300A (zh) * 2008-11-28 2010-06-23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无线信号方法
CN101626106A (zh) * 2009-08-05 2010-0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Fm接收机的内置天线和外置天线的切换方法及终端
US8712467B2 (en) * 2010-04-28 2014-04-29 Plantronics, Inc. Multiple RF band operation in mobile devices
CN103079246A (zh) * 2011-10-25 2013-05-01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卡及实现最优无线网络路径切换的方法
CN103856993A (zh) * 2012-12-06 2014-06-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3607780A (zh) * 2013-11-19 2014-02-2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及其网络连接方法
CN104363557A (zh) * 2014-11-12 2015-02-18 北京国承万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设备及其与第二设备通信的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CN104574899A (zh) * 2014-12-15 2015-04-2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控制方法及其终端
CN105188098A (zh) * 2015-09-30 2015-12-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网络切换装置和网络切换方法
CN105491635A (zh) * 2015-11-19 2016-04-13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设备的匹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7240A (zh) * 2018-01-16 2018-07-06 南宁学院 一种多功能考勤系统
CN109257732A (zh) * 2018-09-30 2019-0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WO2020063762A1 (en) * 2018-09-30 2020-04-0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Bluetooth earphone connect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11102581B2 (en) 2018-09-30 2021-08-2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Bluetooth earphone connect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257732B (zh) * 2018-09-30 2022-04-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2732215A (zh) * 2019-10-14 2021-04-30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数据播放系统与方法
CN111224693A (zh) * 2019-11-27 2020-06-0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耳机的音频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0830973A (zh) * 2020-01-09 2020-02-21 易兆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无线耳机传输音频信息的方法
CN113242495A (zh) * 2021-06-10 2021-08-10 东莞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真无线立体耳机组件及其控制方法
CN113242495B (zh) * 2021-06-10 2022-08-05 东莞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真无线立体耳机组件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23846A1 (zh) 2018-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01991A (zh) 一种与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耳机
EP3484239B1 (en) Radio frequency control circuit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5531941A (zh) 一种蓝牙通信方法及设备
CN205726448U (zh) 一种支持多卡的北斗智能终端
CN108540152B (zh) 射频干扰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JP2002320258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4683540A (zh) 一种改善通讯终端信号质量的方法及终端
CN101626106A (zh) Fm接收机的内置天线和外置天线的切换方法及终端
EP3633880B1 (en)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565078A (zh) 频分双工模式的信道检测方法、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8495349B (zh) 一种运营商网络的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3316206B (zh) 小区重选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088973B (zh)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1371705A (zh) 一种下载任务执行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466387B (zh) 一种检测触摸方式的方法及装置
CN110635822B (zh)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961710A (zh)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终端
CN111050410A (zh)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199246B (zh) 终端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5657655A (zh) 一种信号搜索方法、设备及系统
EP4024990A1 (en) Listen before talk (lbt) subband partitio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medium
CN110708742B (zh) 选取频点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0958352B (zh) 网络信号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1399011A (zh) 一种位置信息的确定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954793A (zh) 定位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