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1308A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1308A
CN106101308A CN201610496075.2A CN201610496075A CN106101308A CN 106101308 A CN106101308 A CN 106101308A CN 201610496075 A CN201610496075 A CN 201610496075A CN 106101308 A CN106101308 A CN 1061013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unit
secondary display
mobile terminal
jack
sn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960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9607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0130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01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13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及显示屏;显示屏包括主显示单元及与主显示单元一体成型的副显示单元;主显示单元固定安装于终端主体的前表面;副显示单元可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折叠状态时,副显示单元贴合于终端主体的左侧面、右侧面、上顶面、下底面以及后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并与终端主体卡合连接;展开状态时,副显示单元与主显示单元组成一显示屏面整体。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显示屏设置为主显示单元及可折叠的副显示单元,可以实现根据实际需要改变显示屏的大小,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且通过卡扣的方式实现副显示单元折叠后的固定,结构简单,且方便操作,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度。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移动终端通常都只集中在一个屏幕面上进行内容显示,不能根据用户需求对显示屏的大小进行调节,不能满足用户对大屏显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旨在实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大小可调,满足用户对大屏显示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及显示屏;所述终端主体具有前表面、后表面、左侧面、右侧面、上顶面以及下底面;所述显示屏包括主显示单元及与所述主显示单元一体成型的副显示单元;所述主显示单元固定安装于所述终端主体的前表面;所述副显示单元可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折叠状态时,所述副显示单元贴合于所述终端主体的左侧面、右侧面、上顶面、下底面以及后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并与所述终端主体卡合连接;展开状态时,所述副显示单元与所述主显示单元组成一显示屏面整体。
可选的,所述副显示单元与所述终端主体通过卡扣实现卡合连接;所述卡扣包括设于所述副显示单元的第一卡合结构,以及设于所述终端主体的第二卡合结构。
可选的,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于所述终端主体内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的卡合状态,并根据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的卡合状态判断所述副显示单元的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为插头;所述第二卡合结构为插孔;所述插孔内设有两个连接端,且两所述连接端均与所述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插头上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在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孔内时,将两个所述连接端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端为由所述插孔的孔壁延伸于所述插孔内,且相对设置的导电端子;所述连接部为环设于所述插头外表面的导电环;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孔内时,两所述导电端子均与所述导电环电连接,进而使得两所述导电端子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端为分别设于所述插孔底部与顶部的第一导电层;所述连接部为设于所述插头外表面的第二导电层;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孔内时,两所述第一导电层均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进而使得两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为插头;所述第二卡合结构为插孔;所述插孔内设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于所述检测装置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孔内时,向所述检测装置发送感应信号。
可选的,所述感应装置为设于所述插孔底部的磁感应装置;所述插头的端部设有磁铁;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孔内时,所述磁感应装置感应到所述磁铁,向所述检测装置发送感应信号。
可选的,所述卡扣为多个,且阵列排布。
可选的,所述检测装置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卡扣均扣合在一起时,判定所述副显示单元处于折叠状态;在检测到所述卡扣均未扣合在一起时,判定所述副显示单元处于展开状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显示屏设置为主显示单元及可折叠的副显示单元,可以实现根据实际需要改变显示屏的大小,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且通过卡扣的方式实现副显示单元折叠后的固定,结构简单,且方便操作,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的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的左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0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第五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另一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第六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3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又一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第七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5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再一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第八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7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再一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第九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移动终端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移动终端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移动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移动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100及显示屏200;所述终端主体100具有前表面、后表面、左侧面、右侧面、上顶面以及下底面。所述显示屏200包括主显示单元220及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一体成型的副显示单元240;所述主显示单元220固定安装于所述终端主体100的前表面;所述副显示单元240可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折叠状态时,所述副显示单元240贴合于所述终端主体100的左侧面、右侧面、上顶面、下底面以及后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并与所述终端主体100卡合连接;展开状态时,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组成一显示屏面整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200为柔性屏,比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其具有可弯曲的特征,从而可将显示屏200折叠以贴合于所述终端主体100的多个外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200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终端主体100前表面的主显示单元220(相当于现有的单屏显示的移动终端的显示屏200),以及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一体成型,且可折弯贴合于所述终端主体100的其他外表面(左侧面、右侧面、上顶面、下底面以及后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的副显示单元240。当所述副显示单元240折叠后,与所述终端主体100的其他外表面通过卡合连接,以实现对所述副显示单元240折叠后的固定,这时,所述移动终端的体积相对较小,以便于用户携带。而当用户使用所述移动终端时,可将所述副显示单元240展开,使得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组成一显示屏面整体(该显示屏面整体可以为平面或曲面),以实现大屏显示。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显示屏200设置为主显示单元220及可折叠的副显示单元240,可以实现根据实际需要改变显示屏200的大小,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具体如,折叠携带与大屏显示);且通过卡扣300的方式实现副显示单元240折叠后的固定,结构简单,且方便操作,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度。
进一步的,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与所述终端主体100除前表面以外的其他外表面的具体配合方式如下:
一、当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为一个时,所述副显示单元240可位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的左侧、右侧、上方或下方。当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位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的左侧时,所述副显示单元240可折叠于所述终端主体100的左侧面或左侧面与后表面。当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位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的右侧时,所述副显示单元240可折叠于所述终端主体100的右侧面或右侧面与后表面。当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位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的上方时,所述副显示单元240可折叠于所述终端主体100的上顶面或上顶面与后表面。当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位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的下方时,所述副显示单元240可折叠于所述终端主体100的下底面或下底面与后表面。
由于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位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的左侧、右侧、上方或下方的结构相类似,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根据其中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想到其他实现方式。所以本发明只以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位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的右侧这一实现方式为例,并结合附图2至6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参照图2至图4,图2为本发明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为一个,位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的右侧,且所述副显示单元240的宽度等于所述终端主体100的厚度(也即终端主体100的右侧面的宽度)。所述副显示单元240折叠后,只贴合于所述终端主体100的右侧面。
进一步的,参照图5与图6,并同时参考图2及图3,图5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副显示单元240同样为一个,同样位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的右侧,但所述副显示单元240的宽度等于所述终端主体100的厚度(也即终端主体100的右侧面的宽度)与所述终端主体100后表面的宽度。所述副显示单元240折叠后,贴合于所述终端主体100的右侧面与后表面。
二、当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为两个时,所述副显示单元240可位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的左侧与右侧或上方与下方。当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位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的左侧与右侧时,所述副显示单元240可折叠于所述终端主体100的左侧面与右侧面,或左侧面、右侧面与后表面。而位于后表面的副显示单元240可由位于主显示单元220的左侧和/或右侧的副显示单元240进一步折叠而成,且于后表面的副显示单元240可覆盖于所示终端主体100的后表面的部分或全部。当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位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的上方与下方时,所述副显示单元240可折叠于所述终端主体100的上顶面与下底面,或上顶面、下底面与后表面。而位于后表面的副显示单元240可由位于主显示单元220的上方和/或下方的副显示单元240进一步折叠而成,且于后表面的副显示单元240可覆盖于所示终端主体100的后表面的部分或全部。
同样的,由于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位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的左侧与右侧或上方与下方的结构相类似,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根据其中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想到其他实现方式。所以本发明只以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位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的左侧与右侧这一实现方式为例,并结合附图7至18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7及图8所示,同时参考图2及图3,图7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的左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的左侧和右侧,且两个所述副显示单元240的宽度相等,均等于所述终端主体100的厚度。两所述所述副显示单元240折叠后,分别贴合于所述终端主体100的右侧面与右侧面。
如图9及图10所示,同时参考图2、图3、图5及图7,图9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0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第五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副显示单元240同样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的左侧和右侧。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两个所述副显示单元240的宽度不等,且一所述副显示单元240的宽度等于另一所述副显示单元240的宽度与所述终端主体100后表面的宽度之合。比如,位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右侧的副显示单元240的宽度等于位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左侧的副显示单元240的宽度与所述终端主体100后表面的宽度之合(如图9所示),或位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左侧的副显示单元240的宽度等于位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右侧的副显示单元240的宽度与所述终端主体100后表面的宽度之合(如图10所示)。
如图11及图12所示,同时参考图2、图3及图7,图11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另一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第六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副显示单元240同样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的左侧和右侧,且两个所述副显示单元240的宽度相等。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副显示单元240的宽度等于所述终端主体100的厚度与二分之一所述终端主体100后表面的宽度之合。
如图13至图14所示,同时参考图2、图3及图7,图13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又一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第七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副显示单元240同样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的左侧和右侧。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两个所述副显示单元240的宽度不等,且两所述副显示单元240的宽度之合等于两个所述终端主体100的厚度与所述终端主体100后表面的宽度之合。
如图15至图16所示,同时参考图2、图3及图7,图15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再一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第八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副显示单元240同样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的左侧和右侧,且两个所述副显示单元240的宽度相等。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两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且两所述副显示单元240的宽度之合小于两个所述终端主体100的厚度与所述终端主体100后表面的宽度之合。
如图17至图18所示,同时参考图2、图3及图7,图17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再一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第九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副显示单元240同样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的左侧和右侧。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副显示单元240的宽度不等,且两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且两所述副显示单元240的宽度之合小于两个所述终端主体100的厚度与所述终端主体100后表面的宽度之合。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与所述终端主体100通过卡扣300实现卡合连接;所述卡扣300包括设于所述副显示单元240的第一卡合结构,以及设于所述终端主体100的第二卡合结构。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于所述终端主体100内的检测装置(未图示);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的卡合状态,并根据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的卡合状态判断所述副显示单元240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检测装置检测第一卡合结构与第二卡合结构的卡合状态,以实现对所述副显示单元240的状态的判断,进而实现对主显示单元220与副显示单元240的控制,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实际使用状态使得主显示单元220与副显示单元240可以同时控制或分别控制,以满足用户的不同操作需求,比如,当所述检测装置监测到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未卡合时,判断所述副显示单元240处于展开状态,因为这时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组成一显示屏面整体,那么就需要将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作为一个显示屏面整体进行同时控制。而当所述检测装置监测到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卡合时,判断所述副显示单元240处于折叠状态,这时就可以对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与所述主显示单元220分别进行控制,比如,将所述主显示单元220作为主显示屏200面,而将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作为触控屏面等,使得移动终端的操作更为智能化与人性化。
进一步的,如图19所示,图19为本发明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副显示单元240上的插头320;所述第二卡合结构为设置于所述终端本体100上的插孔340;所述插孔340内设有两个连接端342,且两所述连接端342均与所述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插头320上设有连接部322;所述连接部322用于在所述插头320插入所述插孔340内时,将两个所述连接端342电连接。具体的,所述连接端342为由所述插孔340的孔壁延伸于所述插孔340内,且相对设置的导电端子;所述连接部322为环设于所述插头320外表面的导电环;当所述插头320插入所述插孔340内时,两所述导电端子均与所述导电环电连接,进而使得两所述导电端子电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为金属端子,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而所述导电环为金属环。当所述插头320插入所述插孔340内时,所述导电端子受到挤压发生弹性形变,而当所述插头320完全插入所述插孔340内时,所述导电端子对应所述导电环,并紧紧的抵压在所述导电环的外表面,以实现电连接。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两所述导电端子电连接后,判定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卡合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20所示,图20为本发明移动终端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342为分别设于所述插孔340底部与顶部的第一导电层;所述连接部322为设于所述插头320外表面的第二导电层;当所述插头320插入所述插孔340内时,两所述第一导电层均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进而使得两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均为金属层,当所述插头320插入所述插孔340内时,所述第二导电层将两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两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后,判定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卡合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21所示,图21为本发明移动终端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为插头320;所述第二卡合结构为插孔340;所述插孔340内设有感应装置344,所述感应装置344于所述检测装置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插头320插入所述插孔340内时,向所述检测装置发送感应信号。具体的,所述感应装置344为设于所述插孔340底部的磁感应装置344;所述插头320的端部设有磁铁324;当所述插头320插入所述插孔340内时,所述磁感应装置344感应到所述磁铁324,向所述检测装置发送感应信号。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感应信号后,判定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卡合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所述副显示单元240折叠后能平整的贴合于所述终端主体100的外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卡扣300设置为多个,且优选为阵列排布。具体状态判断方式可以为:所述检测装置在检测到所述卡扣300均扣合在一起时,判定所述副显示单元240处于折叠状态。所述检测装置在检测到所述卡扣300均未扣合在一起时,判定所述副显示单元240处于展开状态。而当所述检测装置在检测到部分卡扣300扣合在一起时,判定所述副显示单元240处于中间状态。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定义该中间状态下的各种操作,比如将未扣合部分的副显示单元240定义为触控单元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及显示屏;所述终端主体具有前表面、后表面、左侧面、右侧面、上顶面以及下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主显示单元及与所述主显示单元一体成型的副显示单元;所述主显示单元固定安装于所述终端主体的前表面;所述副显示单元可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折叠状态时,所述副显示单元贴合于所述终端主体的左侧面、右侧面、上顶面、下底面以及后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并与所述终端主体卡合连接;展开状态时,所述副显示单元与所述主显示单元组成一显示屏面整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显示单元与所述终端主体通过卡扣实现卡合连接;所述卡扣包括设于所述副显示单元的第一卡合结构,以及设于所述终端主体的第二卡合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终端主体内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的卡合状态,并根据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的卡合状态判断所述副显示单元的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为插头;所述第二卡合结构为插孔;所述插孔内设有两个连接端,且两所述连接端均与所述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插头上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在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孔内时,将两个所述连接端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为由所述插孔的孔壁延伸于所述插孔内,且相对设置的导电端子;所述连接部为环设于所述插头外表面的导电环;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孔内时,两所述导电端子均与所述导电环电连接,进而使得两所述导电端子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为分别设于所述插孔底部与顶部的第一导电层;所述连接部为设于所述插头外表面的第二导电层;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孔内时,两所述第一导电层均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进而使得两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为插头;所述第二卡合结构为插孔;所述插孔内设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于所述检测装置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孔内时,向所述检测装置发送感应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装置为设于所述插孔底部的磁感应装置;所述插头的端部设有磁铁;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孔内时,所述磁感应装置感应到所述磁铁,向所述检测装置发送感应信号。
9.如权利要求3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为多个,且阵列排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卡扣均扣合在一起时,判定所述副显示单元处于折叠状态;在检测到所述卡扣均未扣合在一起时,判定所述副显示单元处于展开状态。
CN201610496075.2A 2016-06-30 2016-06-30 移动终端 Pending CN1061013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96075.2A CN106101308A (zh) 2016-06-30 2016-06-30 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96075.2A CN106101308A (zh) 2016-06-30 2016-06-30 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1308A true CN106101308A (zh) 2016-11-09

Family

ID=57213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96075.2A Pending CN106101308A (zh) 2016-06-30 2016-06-30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01308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4285A (zh) * 2001-08-31 2003-03-1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可折叠移动终端它的显示方法以及它的程序
CN1554968A (zh) * 2003-12-23 2004-12-15 冯柯霖 手持式多屏折叠显示器结构
CN201282487Y (zh) * 2008-07-28 2009-07-29 肖丹 带扩展显示屏的折叠式手机
US20100201604A1 (en) * 2009-02-12 2010-08-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foldable mobile display apparatus
CN101887648A (zh) * 2009-05-14 2010-11-17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电子阅读器
CN102035910A (zh) * 2009-09-29 2011-04-2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多屏手机
US20130109438A1 (en) * 2011-10-28 2013-05-02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Mobile terminal with display device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04378467A (zh) * 2014-12-15 2015-02-25 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移动终端
CN105635371A (zh) * 2016-03-14 2016-06-01 李克毅 一种具有多显示屏并能折叠拼接成大显示屏的移动电话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4285A (zh) * 2001-08-31 2003-03-1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可折叠移动终端它的显示方法以及它的程序
CN1554968A (zh) * 2003-12-23 2004-12-15 冯柯霖 手持式多屏折叠显示器结构
CN201282487Y (zh) * 2008-07-28 2009-07-29 肖丹 带扩展显示屏的折叠式手机
US20100201604A1 (en) * 2009-02-12 2010-08-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foldable mobile display apparatus
CN101887648A (zh) * 2009-05-14 2010-11-17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电子阅读器
CN102035910A (zh) * 2009-09-29 2011-04-2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多屏手机
US20130109438A1 (en) * 2011-10-28 2013-05-02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Mobile terminal with display device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04378467A (zh) * 2014-12-15 2015-02-25 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移动终端
CN105635371A (zh) * 2016-03-14 2016-06-01 李克毅 一种具有多显示屏并能折叠拼接成大显示屏的移动电话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4924B (zh) 用于提供数字信号的扩展坞
CN102385463B (zh) 用于驱动触摸传感器屏蔽体的触摸传感器控制器
CN106919292A (zh) 一种手机侧边虚拟按键的人机交互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71741B (zh) 用户设备
CN105808140A (zh) 移动终端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1446871B (zh) 具有电磁干扰屏蔽板的触摸垫
CN204204709U (zh) 防漏光的背光模块
RU2510909C2 (ru)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CN208298157U (zh) 一种复合式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CN105393317A (zh) 用于传送电磁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82827B (zh) 触摸屏和检测触摸屏的按压操作位置的方法
CN108336833B (zh) 一种无线充电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93166A (zh) 触控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101308A (zh) 移动终端
CN106532971A (zh) 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
CN205353988U (zh)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CN109597514A (zh) 柔性电路板、触控模组及触摸屏
CN100460168C (zh) 物体的接触型传感器
CN106790824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3713782B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
CN203324954U (zh) 一种触摸屏设备及其触摸屏体
CN205405008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064549B (zh) 触控通信系统
CN109101126A (zh) 控制可弯曲的电容式触摸显示面板的方法和触摸显示装置
CN204224000U (zh) 智能触摸型电梯外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