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98980A - 电池盖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盖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98980A
CN106098980A CN201610282308.9A CN201610282308A CN106098980A CN 106098980 A CN106098980 A CN 106098980A CN 201610282308 A CN201610282308 A CN 201610282308A CN 106098980 A CN106098980 A CN 1060989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ver
magnetic pole
mounting structure
terminal unit
apparatus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823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振南
常云波
代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8230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9898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98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89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2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battery compart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电池盖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其中,该安装结构包括:第一磁极,以及与所述第一磁极对应设置的第二磁极;其中,所述第一磁极设置在终端设备的设备本体上,所述第二磁极设置在所述终端设备的电池盖上,所述设备本体和所述电池盖通过所述第一磁极和所述第二磁极磁力连接。降低了电池盖的拆卸难度,避免了由于卡扣不到位,而造成的设备本体与电池盖之间间隙过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池盖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盖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盖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现行手机终端等设备所使用的电池盖基本上为卡扣式电池盖,通过电池盖上的卡扣结构和终端本体上的锁扣结构实现终端本体与电池盖之间的固定连接。这样很可能因为卡扣不到位,而造成终端本体与电池盖之间间隙过大;或者因为卡扣很紧,而造成电池盖难以拆卸,用户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盖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用以降低电池盖的拆卸难度,避免由于卡扣不到位,而造成的设备本体与电池盖之间间隙过大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盖安装结构,包括:
第一磁极,以及与所述第一磁极对应设置的第二磁极;
其中,所述第一磁极设置在终端设备的设备本体上,所述第二磁极设置在所述终端设备的电池盖上,所述设备本体和所述电池盖通过所述第一磁极和所述第二磁极磁力连接。
该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终端设备的设备本体上设置第一磁极,在电池盖上对应设置第二磁极,将设备本体与电池盖通过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实现磁力连接,从而降低了终端设备上电池盖的拆卸难度,避免了现有安装结构中,由于卡扣不到位,而造成的设备本体与电池盖之间间隙过大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磁极包括:电磁体,以及套设在所述电磁体外部的壳体。
所述电磁体,包括:磁钢,以及缠绕在所述磁钢上的导电线圈。
该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对电磁体的磁性进行控制,能够方便的实现电池盖与设备本体之间的安装和拆卸。避免现有安装结构中,由于卡扣不到位,而造成的设备本体与电池盖之间间隙过大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磁体和所述壳体之间填充有环氧树脂。
所述磁钢为镍钴磁钢。
该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壳体和电磁体之间填充环氧树脂,能够增强壳体和电磁体之间安装的稳定性,同时,通过环氧树脂还能够对电磁体的磁场起到阻碍作用,避免电磁体对设备元件造成磁干扰。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述第二磁极包括永磁体和/或磁极块。
所述永磁体为铷铁硼永磁体。
该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电池盖上设置包含永磁体和/或磁极块的第二磁极与第一磁极形成电永磁,实现电池盖与设备本体间的安装和拆卸,降低了终端设备上电池盖的拆卸难度,避免了现有安装结构中,由于卡扣不到位,而造成的设备本体与电池盖之间间隙过大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磁极和所述第二磁极磁力连接后,所述设备本体和所述电池盖的距离小于0.5mm。
该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设备本体与电池盖连接后的间距设置为小于0.5mm,能够将连接间隙对磁力的影响降到最低。增强电池盖安装的可靠性。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盖安装结构。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盖安装结构在设备本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盖安装结构在电池盖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盖安装结构中第一磁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盖安装结构中第二磁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框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 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盖安装结构在设备本体上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盖安装结构在电池盖上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安装结构包括:
第一磁极11,以及与所述第一磁极对应设置的第二磁极21;
其中,所述第一磁极11设置在终端设备的设备本体10上,所述第二磁极21设置在所述终端设备的电池盖20上,所述设备本体10和所述电池盖20通过所述第一磁极11和所述第二磁极21磁力连接。
第一磁极11可以是本身具有磁性的永磁体或是可以通过间接手段获得磁性的电磁体。第一磁极11通过焊接或螺接等方式固定设置在设备本体10上,第一磁极11在设备本体10上的个数和位置分布情况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具体设定的,在这里不做限定。
与第一磁极11类似的,第二磁极21也可以是本身具有磁性的永磁体,或是可以通过间接手段获得磁性的电磁体。第二磁极21通过焊接或螺接等方式固定设置在电池盖20上。第二磁极21的个数,以及在电池盖20上的位置分布与第一磁极11的个数和位置对应,即当设备本体10与电池盖20进行磁力连接时,设备本体10上的每个第一磁极11与电池盖20上对应位置的第二磁极21磁力连接。
当第一磁极11和第二磁极21均为本身具有磁性的永磁体时,电池盖20和设备本体10在进行连接时,只要将电池盖20对准并靠近设备本体10即可。而当第一磁极11和第二磁极21中至少存在一个为电磁体时,则需要通过设备本体10控制其上配套设置的接电接口为相应的电磁体充电后,才能实现电池盖20和设备本体10的连接。
举例来说,假设,第一磁极11为本身具有磁性的永磁体,第二磁极21为电磁体,则可以通过在第一磁极11上设置导电片的方式为第二磁极21充电。当第二磁极21与第一磁极11接触时,终端设备控制导电片为第二磁极21充电使得第二磁极21产生与第一磁极11相吸引的磁力,使得第二磁极21与第一磁极11配合完成电池盖20和设备本体10 间的连接。类似的,当从设备本体10上拆卸电池盖20时,则可以通过终端设备控制导电片改变第二磁极21的磁场方向,使得第二磁极21产生与第一磁极11相斥的磁力,从而使得电池盖20与设备本体10自动分离。
本实施例,通过在终端设备的设备本体上设置第一磁极,在电池盖上对应设置第二磁极,将设备本体与电池盖通过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实现磁力连接,从而降低了终端设备上电池盖的拆卸难度,避免了现有安装结构中,由于卡扣不到位,而造成的设备本体与电池盖之间间隙过大的问题。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盖安装结构中第一磁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盖安装结构中第一磁极11包括:电磁体111,以及套设在所述电磁体111外部的壳体112。
所述电磁体111,包括:磁钢1111,以及缠绕在所述磁钢上的导电线圈1112。
本实施例中,电磁体111通过壳体112固定设置在设备本体10上,电磁体111的尺寸,以及导电线圈的匝数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自行设定的,在这里不做限定。
壳体112为半包围结构,优选的,其内部设置有一与第二磁极21尺寸匹配的嵌入空间,第二磁极21嵌入该嵌入空间完成与电磁体111的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磁钢1111可以是例如镍钴磁钢等现有磁钢中的任意一种。
另外,为了实现电磁体111与壳体112之间的稳定连接,降低电磁体111对设备元件的电磁干扰,本实施例中,在电磁体111和壳体112之间还填充有环氧树脂。
当实现电池盖20与设备本体10的连接时,通过终端设备控制导电线圈1112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使得电磁体111产生与第二磁极21磁场方向相同的磁场,通过电磁体111与第二磁极21之间的吸引力完成电池盖20与设备本体10的连接。当从设备本体10上拆卸电池盖20时,通过终端设备控制导电线圈1112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使得电磁体111产生与第二磁极21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场,通过电磁体111与第二磁极21之间的斥力完成电池盖20与设备本体10的自动分离。
本实施例,通过对电磁体的磁性进行控制,能够方便的实现电池盖与设备本体之间的安装和拆卸。避免现有安装结构中,由于卡扣不到位,而造成的设备本体与电池盖之间间隙过大的问题。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盖安装结构中第二磁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磁极21包括:永磁体211和/或磁极块212,其中,永磁体211优选为铷铁硼永磁体。
本实施中,第二磁极21中的永磁体211和/或磁极块212与第一磁极11中的电磁体111构成电永磁体,当实现电池盖20与设备本体10的连接时,通过终端设备控制导电线圈1112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使得电磁体111产生与永磁体211磁场方向相同的磁场,通过电磁体111与永磁体211之间的吸引力完成电池盖20与设备本体10的连接。当从设备本体10上拆卸电池盖20时,通过终端设备控制导电线圈1112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使得电磁体111产生与永磁体211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场,通过电磁体111与永磁体211之间的斥力完成电池盖20与设备本体10的自动分离。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磁场是呈辐射状态的,电磁体距离永磁体距离越远时,电磁体与永磁体之间的磁感应强度越小,因此,为了保证电磁体与永磁体之间的磁力强度,提升电池盖20与设备本体10之间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设备本体10和电池盖20之间连接后的距离应小于0.5mm。
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二磁极21中的永磁体211和/或磁极块212与第一磁极11中的电磁体111构成电永磁体,实现了终端设备中电池盖的便捷拆卸,降低了终端设备上电池盖的拆卸难度,避免了现有安装结构中,由于卡扣不到位,而造成的设备本体与电池盖之间间隙过大的问题。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是具有上述电池盖安装结构的任意一种终端设备。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框图。例如,终端设备8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4,终端设备8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802,存储器804,电力组件806,多媒体组件808,音频组件8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812,传感器组件814,以及通信组件816。
处理组件802通常控制终端设备8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808和处理组件8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8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 包括用于在终端设备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力组件806为终端设备8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终端设备8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808包括在所述终端设备8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800处于操作模式,如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终端设备8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812为处理组件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终端设备8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814可以检测到设备8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终端设备8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检测终端设备800或终端设备8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终端设备8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终端设备8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终端设备8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 该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816被配置为便于终端设备8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终端设备8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设备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804,上述指令可由终端设备800的处理器8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电池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
第一磁极,以及与所述第一磁极对应设置的第二磁极;
其中,所述第一磁极设置在终端设备的设备本体上,所述第二磁极设置在所述终端设备的电池盖上,所述设备本体和所述电池盖通过所述第一磁极和所述第二磁极磁力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极包括:电磁体,以及套设在所述电磁体外部的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体和所述壳体之间填充有环氧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要求2所述的电池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体,包括:磁钢,以及缠绕在所述磁钢上的导电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要求4所述的电池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为镍钴磁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所述的电池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极包括永磁体和/或磁极块。
7.根据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为铷铁硼永磁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极和所述第二磁极磁力连接后,所述设备本体和所述电池盖的距离小于0.5mm。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盖安装结构。
CN201610282308.9A 2016-04-29 2016-04-29 电池盖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Pending CN1060989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2308.9A CN106098980A (zh) 2016-04-29 2016-04-29 电池盖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2308.9A CN106098980A (zh) 2016-04-29 2016-04-29 电池盖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8980A true CN106098980A (zh) 2016-11-09

Family

ID=58702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82308.9A Pending CN106098980A (zh) 2016-04-29 2016-04-29 电池盖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9898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2671A (zh) * 2018-09-28 2019-03-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终端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08843U (zh) * 2010-06-11 2011-01-1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电池盖开合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2148409A (zh) * 2010-02-05 2011-08-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装置、终端设备及控制终端设备充电的方法
CN203503723U (zh) * 2013-10-17 2014-03-26 齐力制冷系统(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带自动排氢功能的空调
CN204230313U (zh) * 2014-07-21 2015-03-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池盖和电子设备
CN204272191U (zh) * 2014-10-22 2015-04-15 龙启贵 一种充电手机壳
CN105159424A (zh) * 2015-09-11 2015-12-1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散热结构以及散热方法、装置和移动设备
CN204905326U (zh) * 2015-09-21 2015-12-23 深圳市克莱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控电子烟用电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8409A (zh) * 2010-02-05 2011-08-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装置、终端设备及控制终端设备充电的方法
CN201708843U (zh) * 2010-06-11 2011-01-1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电池盖开合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3503723U (zh) * 2013-10-17 2014-03-26 齐力制冷系统(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带自动排氢功能的空调
CN204230313U (zh) * 2014-07-21 2015-03-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池盖和电子设备
CN204272191U (zh) * 2014-10-22 2015-04-15 龙启贵 一种充电手机壳
CN105159424A (zh) * 2015-09-11 2015-12-1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散热结构以及散热方法、装置和移动设备
CN204905326U (zh) * 2015-09-21 2015-12-23 深圳市克莱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控电子烟用电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2671A (zh) * 2018-09-28 2019-03-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终端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58447B2 (en) Functional component,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unctional component, and terminal
CN105373464A (zh) 可穿戴设备的充电提醒方法和装置
CN102386639A (zh) 移动终端及其无线充电方法
CN106488001A (zh) 移动终端以及该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CN105245647A (zh) 卡托自动弹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3955365A (zh) 一种终端跌落时控制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CN104683514A (zh) 卡槽、移动终端、卡托弹出方法及装置
CN104065836A (zh) 监控通话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84498A (zh) 用于提供电池信息的设备和方法以及用户终端
CN104578372A (zh) 控制终端设备充电的方法及装置
CN105530384A (zh) 基于闹钟的电量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5720644A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4735670A (zh) 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4320542A (zh) 发送提醒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6095407A (zh) 图标排布方法、装置和移动设备
CN106231093A (zh) 闹钟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6407079A (zh) 移动终端充电提醒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6230066A (zh) 充电提示方法和装置
CN105068848A (zh) 系统升级方法及装置
CN105653165A (zh) 调整文字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30655B (zh) 一种提示充电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05069605A (zh) 充电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5511307A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163290A (zh) 漫游提示方法和装置
CN103813006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