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3172B - 用于针对具有半双工中继器的marc系统的方法和中继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针对具有半双工中继器的marc系统的方法和中继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3172B
CN106063172B CN201480075663.8A CN201480075663A CN106063172B CN 106063172 B CN106063172 B CN 106063172B CN 201480075663 A CN201480075663 A CN 201480075663A CN 106063172 B CN106063172 B CN 1060631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peater
code
message
source
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56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63172A (zh
Inventor
A.穆罕默德
R.维索兹
A.伯塞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range SA
Original Assignee
Orange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range SA filed Critical Orange SA
Publication of CN106063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31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631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31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1Ground-based stations combining by calculations packets received from different stations before transmitting the combined packets as part of network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7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 H04L1/005Iterative decoding, including iteration between signal detection and decoding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6Distributed coding, e.g. network coding, involving channel coding
    • H04L1/0077Cooperative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6Half-duplex systems; Simplex/duplex switching; Transmission of break signals non-automatically inverting the direction of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4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data link layer [OSI layer 2], e.g. HDL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半双工中继器针对包括多个源、该中继器以及目的装置的电信系统执行的中继方法(1),该方法包括:接收由这些源在传输信道的N次使用过程中发射的多个码字的接收阶段(2),由源发射的连续码字对应于B个块,其中的第一个块能够独立于其他块被解码,此阶段包括基于接收的码字估计来自每个源的消息的解码步骤,该消息与由该源发射的这些码字相关联;由该中继器对无错解码的多条消息执行的检错和决策步骤(3);以及对信号进行编码并将其传输至该目的装置的阶段(4),该信号仅代表已经被无错解码的那些消息;从而使得该中继器在接收B1个块之后从非选择性接收转到选择性接收,并且在该检错和决策步骤的控制下从该接收阶段切换至该编码和传输阶段,1<B1<B。

Description

用于针对具有半双工中继器的MARC系统的方法和中继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领域是在多址访问中继信道(MARC)网络中传输经编码的数据的领域。MARC网络是具有至少四个节点的电信系统,该至少四个节点具有至少两个源(发射器)、中继器和目的装置(接收器)。更确切地,本发明涉及网络编码,并且其寻求提高数据传输的质量,并且具体地寻求提高接收器中的纠错解码性能。
本发明特别地但非排他地涉及例如针对实时应用经由移动网络传输数据。
背景技术
网络(并且具体为移动网络)正寻找在容量、可靠性、消耗量等方面中的显著改进。移动网络的传输信道具有困难的名声,并且导致相对较差的可靠性的传输。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在编码和调制方面(具体关于消耗量和能量)实现了可观的进步。确切地,在多个发射器/接收器共享相同的资源(时间、频率和空间)的移动网络中,有必要尽可能地降低发射功率。
这种降低与覆盖范围相悖,并因此与系统的容量相悖,并且更一般地与其性能相悖。
为了扩大覆盖范围,使通信更可靠,并且更一般地改善性能,一种方法在于依赖中继器来提高频谱效率并因此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如图1所示,MARC系统的拓扑为使得源、节点S1和S2广播其经编码的信息序列,以吸引中继器R和目的装置D的注意。中继器对从源S1和S2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并且其在添加其自身的冗余时对这些信号进行联合重新编码,以创建空间分布的网络码。在目的装置D处,这三个空间分布的编码序列(包括直接从源S1和S2接收的两个编码序列以及来自中继器的编码序列)的解码依赖于联合信道/网络解码算法。
网络编码是合作形式,其中,网络的节点不仅共享它们自身的资源(功率、带宽等),而且还共享它们的计算能力,以便创建随着信息传播通过节点而变得越来越强大的分布式代码。这在多样性和编码方面并因此在传输可靠性方面产生显著的改进。
针对MARC系统,考虑源和中继器的单位为比特每秒(bits/s)的数据速率为1/Ts,并且总可用传输时长被设置为T。因此,可以在源与中继器之间共享的可用信道使用的次数为N=DT。如果考虑使用奈奎斯特数据速率并且传输正弦(基本正弦)波形的脉冲,那么N是可用复维数的总数,而D是系统的总可用带宽。
针对中继器,在两种类型的操作之间作出区分:半双工模式和全双工模式。
在已知的半双工模式中,在对应于不同传输信道使用的两个传输阶段之间作出区分,因为中继器不能够同时进行接收和发射。源和中继器因此将传输信道使用的总数拆分成两部分,对应于两个阶段。在包括第一传输信道使用(时隙)的第一阶段过程中,两个源而非中继器进行发射。中继器执行联合解码/重新编码,以便推断信号以在后续传输信道使用过程中进行传输。在包括第二传输信道使用的第二阶段过程中,中继器发射在第一传输信道使用过程中确定的信号,并且源发射与在第一传输信道使用过程中传输的信息相同的信息有关的第二奇偶校验序列。中继器因此遵守由第二阶段的时长设置的特定定时。半双工类型中继器是吸引人的,因为它们呈现简单的通信方案,并且因为它们易于实现并因此具有低成本。
以相同申请人的名义的PCT专利申请WO2012/022905A1描述了针对具有非正交链路的MARC系统使用以上两阶段定时进行操作的半双工中继器。该中继器执行一种中继方法:其中,在被称为选择性解码和转发(SDF)的技术应用中不发射错误解码的字。在该项技术中,中继器尝试解码来自源的消息并且仅发射无错解码的那些消息的确定性函数的结果。检错是使用包含在源消息中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执行的。
尽管选择性中继技术通过避免由中继器传播错误而呈现不可否认的优点,其借助于半双工中继器的使用具有需要中继器和源确定并了解两个传输阶段的对应时长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具有至少四个节点的网络中继数字信号的方法,这四个节点包括通过链路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源(发射器)、一个中继器和一个目的装置(接收器)。该中继方法由半双工中继器针对包括多个源、该半双工中继器以及目的装置的电信系统执行。该方法包括:
-接收由这些源在信道的N次使用过程中发射的多个码字的接收阶段,由源发射的连续码字对应于B个块,其中的第一个块能够独立于其他块被解码,此阶段包括基于接收的码字估计来自每个源的消息的解码步骤,该消息与由该源发射的这些码字相关联;
-由该中继器对无错解码的多条消息执行的检错和决策步骤;并且
-对信号进行编码并将其传输至该目的装置的阶段,该信号仅代表已经被无错解码的那些消息;
从而使得该中继器在接收B1个块之后从非选择性接收转到选择性接收,并且在检错和决策步骤的控制下从该接收阶段切换至该编码和传输阶段,其中,1≤B1<B-1,B>2。
本发明还针对包括多个源、该中继器以及目的装置的电信系统提供了一种半双工中继器,用于执行一种中继方法。该半双工中继器包括:
-解码装置,该解码装置用于基于所接收的对应于由这些源在N次信道使用过程中发射的多个码字的多个字估计来自每个源的消息,由源发射的连续码字对应于B个块,其中的第一个块能够独立于其他块被解码,该消息与由该源发射的这些码字相关联;
-编码和传输装置;以及
-决策装置,该决策装置用于决定哪些消息已经被无错地解码以便致使该中继器在接收B1个块之后从非选择性接收转到选择性接收;以及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用于将已经被无错解码的多条消息切换至该编码和传输装置,其中,1≤B1<B-1,B>2。
本发明的半双工中继器以动态且非恒定的方式操作,能够在对从多个源中接收的消息进行解码的过程中根据错误来适配其操作。
在已经发生的传输信道的使用的次数的阈值B1以下,中继器保持在非选择性监听模式中。在这种模式下,中继器尝试检测并无错地解码来自所有源的消息。一旦已经发生的信道使用的次数超过阈值B1,中继器就进入选择性监听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一旦消息被无错地解码,中继器就从在其中中继器尝试检测并无错地解码来自源的消息的监听阶段切换至对消息进行编码并将其传输至目的装置的阶段。因此,如果经过的时间超过阈值B1(其构成系统的参数),那么中继器从非选择性监听转到选择性监听。阈值B1因此使得有可能避免对相比具有显著优于其他源的源-中继器链路的源-中继器链路的源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解码的源进行惩罚。设置阈值B1,从而使得其有可能将操作灵活性引入到MARC系统中,该操作灵活性使得中继器能够被适配成用于源之间的不同环境。B1可以是例如针对每个B块码字或根据一定数量的码字而可变的。不像利用MARC系统中的半双工中继器的现有技术,中继器的监听时间不是恒定的。这种灵活性使得有可能首先适配于源-中继器链路的质量的瞬时变化,这在使用现有技术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此外,在这些源之一与中继器之间的链路非常差的情况下,加长非选择性监听时间可以最终使得中继器有可能对源进行解码并将代表来自所有源的消息的信号传输至目的装置。同样,即使此源无法被无错地解码,中继器仍然可以在进入选择性监听模式之后通过传输代表来自其他源的已经被无错地解码的消息的信号来辅助目的装置。此外,此操作对源而言是完全透明的;仅中继器适配其监听模式。
因此,本发明具体依赖于中继器的两种监听模式(完全监听模式和选择性监听模式)之间的差异。在完全监听模式过程中,在对已经被无错地解码的消息进行编码和传输之前,中继器针对任何一个源等待基于由那个源发射的已接收的码字的所有或部分码字无错地解码来自所有源的消息。在从完全监听模式转到选择性监听模式之后,中继器在编码之后起到传输无错解码的第一消息的作用。如在现有技术选择性中继方法中,从监听阶段到编码和传输阶段的切换因此动态地并且不再在固定的时刻发生。这种切换灵活性使得能够将中继器的操作适配于源与中继器之间的信道质量,这在中继器的监听时间相对于来自源的传输时长是恒定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不像现有技术的选择性中继方法,本发明在增加了即使当源-中继器链路中的一个链路具有比其他链路好得多的质量时能够无错地解码多个源的可能性的两种监听模式之间作出区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源在相同的无线电资源上同时进行发射,并且解码步骤是迭代的且包括联合检测和联合解码。
由这些源在相同的无线电资源(时间和频率)上同时进行发射,这使得有可能最大化使用公共频谱资源;这些源-中继器链路不是正交的。因此,由于源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首先在源与中继器之间并且其次在源与目的装置之间叠加,使得由中继器与由目的装置接收的信号之间存在干扰。当源同时但在不同的频谱资源上发射时,中继器不需要迭代的联合检测和解码步骤。在这种情形下,中继器可以基于在源之间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接收到的序列解码来自源的消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由源相继发射的B个块中,从1到b的块的积累是具有随着b减小的编码速率的码的码字,1≤b≤B。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编码和传输阶段包括网络编码,该网络编码是应用于被无错解码的消息的非双射满射函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非双射满射函数是无错解码的这些消息的异或。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递增冗余码是具有可变编码速率的删余turbo码。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递增冗余码是具有可变编码速率的删余卷积码。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递增冗余码是具有可变编码速率的LDPC码。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与无错解码的消息有关的决策发生在传输信道的第T次使用之后,那么中继器确定满足以下等式的由编码和传输步骤使用的调制阶数qr和信道编码长度nr其中,Ni是来自这N次连续的传输信道使用中的前T次信道使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决定已经被无错地解码的消息的步骤是借助于CRC类型码执行的。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编码和传输阶段包括信道编码,从而使得经信道编码的码字被每块地交错,该码字的每个块由这些块中不同的交错器交错,并且该编码和传输阶段进一步包括在交错之后从这些码字块中选择多个块以便将该码字的用于传输的长度适配成在中继器已经从接收阶段切换至编码和传输阶段之后保留的信道使用的次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编码和传输装置包括调制器装置和信道编码装置,并且其中,当决策装置决定在信道的第T次使用之后进行变换时,中继器确定满足以下等式的调制装置的调制阶数qr和信道编码装置的信道编码长度nr其中,Ni是来自这N次连续的信道使用中的前T次信道使用。
以上各种实现方式和实施例可以可选地与一个或多个这些实现方式和实施例进行组合以便定义其他的实现方式和实施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被适配成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方法的MARC系统(可能是MIMO系统)。
因此,本发明的MARC系统包括本发明的中继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中继方法的步骤是由结合在一个或多个电子电路(如芯片)中的中继程序的指令确定的,该一个或多个电子电路自身可以被安排在MARC系统的电子设备中。当将程序加载到计算组件(如处理器)或等效物(其操作然后通过执行程序而受控)中时本发明的中继方法可以同样很好地被执行。
因此,本发明还应用于计算机程序,具体为在数据介质之上或之中并且适用于执行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本程序可以使用任何编程语言并且可以是源代码、目标代码或者是介于源代码与目标代码之间的代码的形式,如是部分编译形式,或是任何其他令人期望的形式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
该数据介质可以是能够存储程序的任何实体或设备。例如,该介质可以包括存储装置,如只读存储器(ROM)(例如高密度磁盘(CD)ROM或微电子电路ROM)、或真正的磁记录装置(例如,硬盘或通用串行总线(USB)棒)。
替代地,数据介质可以是结合了该程序的集成电路,该电路被适配成用于执行所讨论的方法或在该方法执行时使用。
此外,程序可以转换为可经由电缆或光缆、通过无线电或通过其他手段传达的可传输介质形式(如电信号或光信号)。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具体地从互联网类型的网络进行下载。
附图说明
在阅读仅作为说明性和非限制性示例给出的优选实现方式的以下描述时以及从附图中,本发明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具有两个源、一个中继器和一个目的装置的MARC系统的基本拓扑的图解,如在描述现有技术时所描述的;
-图2是本发明的中继器的图解;
-图3是示出了在本发明的中继器处的操作的排序的简化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源的图解;
-图5是在本发明的中继器中DDU单元针对迭代的联合检测解码的图解;
-图6示出了在两个源的背景下当中继器在非选择性监听模式过程中对这些源之一进行解码时以及当中继器仅在进入选择性监听模式之后成功地对另一个源进行解码时在中继器处排序的实现方式;
-图7示出了在两个源的背景下当中继器仅在进入选择性监听模式之后成功地对这些源之一进行解码时在中继器处排序的实现方式;
-图8是本发明的中继器的编码和传输单元ETU的图解;
-图9是用于具有一个中继器的MARC系统的本发明的中继器的编码和传输单元ETU的网络编码函数的图解;
-图10和图11是本发明的目的装置的联合信道-网络解码器的图解;
-图12示出了当中继器R2从由在接收块B1之后已经估计了来自两个源S1和S2的信号的中继器R1发射的信号中受益时本发明方法在具有两个中继器的MARC系统的背景下的实现方式;
-图13是在本发明的中继器中DDU单元针对迭代的联合检测解码的图解;
-图14是本发明的中继器的编码和传输单元ETU的图解;并且
-图15是用于具有多个中继器的MARC系统的本发明的中继器的编码和传输单元ETU的网络编码函数的图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不存在对传输信道的约束;其可能经受快衰落或慢衰落,其可以是频率选择性的,并且其可以是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在以下描述中,假定MARC系统的节点被准确地同步化并且这些源是独立的(在它们之间不存在关联性)。
本发明在于具有M个源S1,S2,...,SM、一个或多个中继器R、以及一个目的装置D的MARC系统的背景中。假定源和中继器配备有对应的单根发射天线以便简化描述。自然应当理解,源和中继器可以配备有对应的多根发射天线。假定中继器和目的装置配备有对应的单根发射天线以便简化描述,但是自然应当理解,它们可以配备有对应的多根天线。
图1中示出了MARC系统的基本拓扑,此系统具有两个源和一个中继器。举例来讲,源是试图将消息发射到公共目的装置(例如,移动接入网络的基站)的用户。这些源由中继器(其可以是精简版基站)或者例如这些源之一(当该源位于这些源与基站之间的路径上时)辅助。
在具体的使用中,这两个源对应于两个移动终端。在另一种使用中,这两个源可以对应于可从单个终端进行访问的两个不同的服务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该终端至少配备有两根天线,这两根天线确定终端与中继器之间的以及终端与目的装置之间的两个不同的传播信道。
每个传输周期是由N次信道使用或传输时隙构成的。周期的持续时间取决于MARC系统的设置,并且具体地取决于七层OSI模型的MAC层。
一个周期对应于源在其期间传输具有k个信息位的消息的时间。在当前描述的示例中,源在N次信道使用过程中同时发射其自身的具有k个信息位的消息。CRC类型信息包含在由源发射的每个k比特消息中,并且其被用于确定接收的消息是否被正确地解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使用MARC系统的中继器的新颖方法以便提高传输的频谱效率。
本发明的中继方法由MARC系统的至少一个半双工中继器执行。图2中示出了本发明的这个中继器R。该中继器包括迭代联合检测和解码单元DDU,接着是决策单元DU以及编码和传输单元ETU。图3中示出了由中继器R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方法1包括接收阶段2、检错和决策步骤3以及编码和传输阶段4。
F2是双元素伽罗瓦域,是实数域,并且C是复数域。
如图4所示,来自MARC系统的M个源{S1,S2,...,SM}中的每个源S具有包括有待传输的k个信息位的消息uS该消息uS包括使得有可能验证消息uS的完整性的CRC类型码。
统计独立的源{S1,S2,...,SM}借助于递增冗余码对消息uS执行编码,并且它们将消息uS转换成nS比特,写成所产生的码字cs被拆分成B个冗余块,写成其中,i=1,2,...,B。每个块包括nS,i个位,其中,递增冗余码可以是系统类型的,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位被包含在第一个块中:不管递增冗余码是否是系统类型的,其为使得来自B个块中的第一个块能够独立于其他块被解码。最高编码速率为k/nS,1,并且其不可以大于一,nS,1≥k。源S的最小编码速率为k/nS。在第一个块之后的每个块包括奇偶校验位,这些奇偶校验位为第一个块添加冗余,这些块中的每个块能够与块1至i-1联合地被解码。举例来讲,递增冗余码属于以下非穷举列表:Raptor码(RC)、速率可兼容的删余turbo码(RCPTC)、速率可兼容的删余卷积码(RCPCC)、速率可兼容的低密度校验码(LDPC)。
每个码字或块由写成的不同的交错器交错,交错后的码字被写成交错器用于对抗可以在经由信道进行的传输过程中发生的衰落,并且用于向每个源给出指纹,该指纹使得这些源更容易由中继器并且由目的装置分开。对码字的每个交错部分进行调制,以便获得复数码字其中其中,指定基数的复数信号并且其中,Ni=nS,i/qS
在M个源{S1,S2,...,SM}中的每个源S可以使用最小的编码速率k/nS和调制阶数qs,该编码速率和调制阶数不同于其他源的那些编码速率和调制阶数,就信道的使用的次数而言,传输的复数码字的每个部分在这些源之间是完全相同的:nS,i/qs=Ni,i=1,2,…,B。
在传输信道的N次使用过程中,每个源S发射由B个块构成的码字无论i的值是什么(1≤i≤B),块1至i的连结(或累积)自身是码字,因为其来自于递增冗余编码器。
由中继器的迭代联合检测和解码单元DDU执行接收阶段2。此步骤包括对由来自M个源{S1,S2,...,SM}中的每个源S发射的码字进行迭代联合检测和解码的步骤。此迭代联合检测和解码步骤提供对接收的字的估计。
接收阶段受检测和决策步骤的控制。例如,控制是借助于停止命令CdeStop执行的。当停止命令CdeStop有效时,中继器停止联合检测和解码迭代。
图5中示出了联合检测和解码单元DDU,其具有迭代结构,该由软质单输入单输出(SISO)多用户检测器(MUD)、接着是与存在的源{S1,S2,...,SM}一样多的并联的柔性信道解码器构成。针对接收的块b,b∈{1,2,...,B},所接收的序列表达成以下形式:
其中,代表源Si与中继器R之间的信道增益,并且其中,代表附加高斯噪声。DDU使用当前块b以及所有之前接收的块以便获得对来自源的消息的估计。
在接收第一个块结束时,多用户检测器MUD以对数似然比(LLR)的形式计算来自每个源S的每个交错且编码的位的信息位的后验概率(APP):
LAPPR:
其中,表达式nS,1是由每个源S在第一个块中发射的位数。此LAPPR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其中,表达式是由每个源的信道解码器在前一次迭代处提供的先验概率比(LAPR)的对数,并且是与位相关联的外部信息。
向量被去交错器去交错,并且输出是第一个块的先验概率比的对数。源S的信道解码器使用来提供消息的解码版本,并且提供关于位的外部信息此外部信息由交错器进行交错。来自交错器的输出被环回至SISO多用户检测器(MUD)的输入,并标志一次迭代的结束。
DDU的迭代停止,或者因为它们已经达到最大迭代数量或者是受检错和决策步骤的控制,例如,因为检错和决策步骤下发了停止命令CdeStop。
在接收块b结束时,对应于此块b以及对应于所有之前的块的开关被切换。重复针对第一个块所描述的程序,但是将而不是考虑在内。
在接收块b=B-1结束时,切换DDU的所有开关并且重复针对第一个块所描述的程序,但是将而不是考虑在内。
DDU不使用最后的块b=B,因为即使其将使得中继器能够正确地解码消息,中继器将不再使用信道来将代表性信号发射至目的装置。
由决策单元DU执行检错和决策步骤3。步骤3在每次联合检测和解码迭代之后检测经解码的消息中的错误。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通过使用包含在来自源的B个块的第一个块中的CRC类型信息执行此检错。
超出接收的块的阈值B1,中继器从非选择性监听模式转到选择性监听模式。因此,在接收B1个块之后,中继器从检测并无错地解码所有源的模式转到选择性地检测并无错地解码至少一个源的模式,1≤B1<B-1,其中,B1是可能恒定的或者可能动态变化的参数值。例如,B1的值可以是基于针对来自源的消息的优先权标准以便基于源与中继器之间的传输信道的瞬时质量(如果中继器是移动终端的话基于中继器的电池的电荷水平)来确保QoS。
在选择性监听模式中,一旦DU检测到来自消息中的已经在解码器中被无错地解码的消息,就例如通过下发命令CdeStop以便停止DDU的联合检测解码迭代以及通过下发命令CdeVal将中继器从接收阶段移动至编码和传输阶段。来自消息中被无错检测的消息被传输至ETU。
图6示出了具有两个源S1和S2的MARC系统的情况,其中,中继器在阈值B1之前无错地解码来自源的消息,并且在切换至选择性监听之后解码来自源S2的消息。一旦其无错地检测到来自源S2的消息,中继器就切换至对来自S1和来自S2的消息进行编码和传输的阶段,并且其可以停止联合检测解码迭代以便避免执行无意义的计算。
图7示出了具有两个源S1和S2的MARC系统的情况,其中,中继器并不设法在阈值B1之前无错地解码来自两个源的消息。在这个阈值之后,中继器进入选择性监听模式,并且一旦其无错地检测到来自源S2的消息,其就切换至对来自S2的消息进行编码和传输的阶段,并且其可以停止联合检测解码迭代以便避免执行无意义的计算。
图8中示出了由ETU执行编码并传输至目的装置的阶段4。此编码和传输阶段对已经被无错解码的消息进行编码以便传输信号,该信号仅代表已经被无错解码的这些消息。中继器仅联合地编码已经被无错解码的那些消息,并且其添加自身的冗余以便创建网络码。
此编码和传输阶段受检错和决策步骤的控制,即,该阶段仅在中继器已经从接收/监听阶段切换至由传输跟随的编码阶段后(例如,一旦授权命令CdeVal已经被下发)发生。同时下发授权命令CdeVal和停止命令CdeStop。
中继器在接收第T个块(1≤T≤B-1)结束时从接收/监听阶段切换至编码阶段,或者在缺乏已经被无错解码的任何消息时,中继器不进行切换。
在切换到编码和传输阶段之前,中继器因此具有可从消息已经被正确地解码的每个源获得的k个信息位。
在切换之后,ETU因此具有可从消息已经被正确地解码的每个源获得的k个信息位。
参照中继器R1,已经被无错解码的消息ui最初用交错器交错。然后对交错的消息u′i进行编码。ETU执行编码,该编码包括在已经被无错解码并且已经被交错的消息的有限伽罗瓦域GF(q)中进行线性组合,此组合提供了已经被无错检测的仅那些消息的联合编码,因此添加其自身的添加的冗余,由此创建网络码。
参照中继器Rj,相关联的网络编码是维数为M的向量aj=[a1,j a2,j … aM,j]T。假定针对给定的配置,此中继器仅检测其索引位于集合中的J条消息,那么网络编码的结果uR,j是线性组合其中,u′i代表来自源i的已经被无错地解码并随后被交错的消息,其中,i∈Jj。这相当于将其索引未被包含在集合Jj中的向量aj的系数设置为0。因此,有可能针对每个中继器定义有效的网络编码,该网络编码依赖于来自源的消息使得其还不可能无错地(没有从源到相应的中继器的链路中断)进行检测。在此上下文中,来自中继器的非传输是有效的网络编码,该网络编码在于M维的零向量。向量uR,j可以从矩阵T中获得,使得:
其中,是被解码并且随后被交错的消息,T是与被考虑在内的源到中继器链路的中断的配置相关联的MxL维的编码矩阵,并且L是MARC系统中的中继器数量。当被中断的源到中继器链路的数量Q小于或等于L时,网络编码据说具有全分集,当且仅当矩阵
G=[IM T]
当随机删除L-Q列时从满秩M中留下。如果Q=0(无源到中继器链路被中断),那么此特性针对任何的中断配置为真,矩阵:
G0=[IM T0]
表示最小距离L+1(汉明最小距离)的最大可分离距离(MDS)码。因为Q=0,所以遵循
T0=[a1 a2 … aL]。
一般地,函数ΘR是关于无错检测的消息的满射(映射)函数,但其不是双射(一对一)函数,并且此函数被称为针对|Jj|>1的网络编码函数,其中,|Jj|是集合Jj的基数。确切地,必须存在至少两条无错解码的消息以便能够应用网络编码。
在一个实施例中,MARC系统具有一个中继器和两个源。
在图8中示出的并且在图9中更详细示出的相关联的网络码是在双元素伽罗瓦域中的M维的向量a1=[1,...1]T,即,F2。假定针对给定的配置,此中继器仅无错地检测其索引在集合中的J条消息,然后在选择性接收模式中网络编码的结果是线性组合F2中的加法是XOR。这相当于将其索引未被包含在集合J1中的向量a1的系数设置为零。因此,有可能定义有效的网络编码,该网络编码依赖于来自源的消息使得其还不可能无错地(没有从源到相应的中继器的链路中断)进行检测。在此上下文中,来自中继器的非传输是有效的网络编码,该网络编码在于M维的零向量。向量uR可以是从向量T中获得的,使得:
其中,T是与所考虑的链路到中继器中断的配置相关联的M维编码向量。当被中断的源到中继器链路的数量Q小于或等于1时,网络编码据说具有全分集,当且仅当矩阵
G=[IM T]
当随机删除1-Q列时从满秩M中留下(其中,IM是M维单位矩阵)。如果Q=0(无源到中继器链路被中断),那么此特性针对任何的中断配置为真,矩阵:
代表具有最小距离为二的MDS码。清楚的是,T0=a1
处于非选择性接收模式的网络码相当于非传输。
来自函数中的码是由信道编码器进行编码的。将所获得的位码字写成此码字可以由连续块的形式表示:其中,T是第T个传输时隙,在该传输时隙结束时,中继器具有每条信息k个信息位,该每条信息已经被无错地解码。此码字是由交错器交错的。此交错的码字可以由连续块的形式表示:
当中继器具有每条消息k个信息位时,该每条消息在第T个传输时隙之后已经被无错地解码,然后中继器确定满足以下等式的调制阶数和信道码长度 其中,Ni是来自这N次连续的传输信道使用中的前T次信道使用。调制提供被写成的复数码字,其中,指示基数的复数信号。此复数码字可以由连续块的形式表示: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信道编码器的编码速率是恒定的,并且因此码长度是恒定的。调制阶数然后是针对来自中继器的传输保留的在范围T+1至B中的信道使用的数量的变量和函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调制阶数是恒定的。那么,信道编码器的编码速率以及因此码长度是可变的。可以通过从用固定的编码速率确定的码中选择一个码获得此变化,有可能从以下非穷举性列表中选择该码:卷积码、Turbo码、LDPC码等。在一种替代方案中,可以通过有限递增冗余码获得此变化。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信道编码器的编码速率以及调制阶数是可变的。
目的装置接收由源发射的消息以及可能还有由中继器发射的信号。
因此,考虑在第T个传输时隙后中继器从监听阶段切换至编码和传输阶段,然后由目的装置接收的序列被写成:
其中b∈{1,2,...,T}
在中继器已经切换之后,由目的装置接收的序列被写成:
其中b∈{T+1,...B}
其中,表达式代表源Si与目的装置D之间的信道增益,hR,D∈C代表中继器R与目的装置D之间的信道增益,并且是噪声向量。
在这N次传输信道使用结束时,目的装置尝试从每个源中提取消息。通过将接收的块写成:
直到第T个传输时隙;并且
在第T个传输时隙之后;
然后在图10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目的装置的联合信道网络解码器的操作。
在每次解码迭代:
步骤1,多用户解码器:
-计算来自源的码字的先验概率比(LAPR)的对数并将其传输至信道解码器;
-计算来自中继器的码字的LAPR并将其传输至网络解码器;
步骤2,信道解码器:
-计算来自源的交错的码字的LAPR并将其传输至多用户解码器;
-计算来自源的消息的LAPR并将其传输至网络解码器;
步骤3,网络解码器计算:
来自中继器的交错的码字的LAPR并将其传输至多用户解码器;
来自源的消息的外部LLR,并将其传输至信道解码器;
来自源的(经解码的)消息的LAPPR。
图11是比示出了目的装置的联合信道网络解码器的图10更详细的图解。此图解示出了开关(断路器)。当且仅当中继器在这N次传输信道使用过程中被激活时(即,如果其已经能够无错地解码消息并对传输它的话),该开关闭合。否则,开关打开并且SISO网络解码器不被激活。在这种情形下,解码器不仅仅是联合多用户解码器(MUD)和解码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MARC系统具有多个中继器Rj。不管MARC系统的中继器的数量L是多少,源的操作是相同的,并且这考虑了由源执行的递增冗余编码。
每个中继器可以执行以上描述的中继方法而忽略可能有其他中继器转播的信号。
在中继器Rj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中继器可以考虑已经由一个或多个其他中继器发射的信号,并且中继器将代表无错解码的消息的信号不仅发送至目的装置D而且发送至一个或多个其他中继器。在这种实现方式中,参照图2,中继器包括由决策单元DU并且然后由编码和传输单元ETU跟随的迭代联合检测解码单元DDU。然而,与图2比较,联合检测解码单元DDU和编码和传输单元ETU具有某些特定的特征。
为了简化描述,考虑具有两个中继器R1和R2的MARC系统。出于说明性目的,假定中继器R1和R2分别在块T1和T2结束时开始发射,并且T1≤T2。在图12中示出了这种情况。在所示示例中,中继器R1在切换阈值B1之后并且在中继器R2之前同时解码两个源S1和S2。当中继器R2已经切换至选择性监听阶段时,中继器R1开始传输代表来自源S1和S2的消息的信号。如果中继器R1与中继器R2之间的链路质量很好,那么中继器R2可以从由中继器R1传输的信号中受益。这可以使能够在选择性监听阶段过程中解码两个源,而在缺乏来自中继器R1的信号的情况下,将已经能够仅解码两个源中的一个源(示例中的源S1)。
由中继器R2接收的序列可以被写成:
同时接收块b,其中,b∈{1,2,...,T1}。
在块T1结束时,中继器R1切换至编码和传输阶段。因此,中继器R2开始接收来自中继器R1的信号。由中继器R2接收的序列可以被写成:
同时接收块b,其中,b∈{T1,...,T2};
其中,表达式代表源Si与中继器R2之间的信道增益,hR1,R2∈C代表中继器R1与中继器R2之间的信道增益,并且是噪声向量。
在图13中示出用于中继器R2的迭代联合检测和解码的单元DDU。DDU使用所有之前接收的块直到当前块b:以便从源中提取消息的估计。DDU的结构及其操作类似于如在图11中针对仅具有一个中继器的MARC系统示出的目的装置的迭代联合检测和解码单元的结构和操作。参照图13,如果接收的序列包含来自中继器R1的信号,那么相应的开关闭合。如果在网络解码器R1上游的这些开关中的一个开关闭合,那么网络解码器R1就被激活。
决策单元DU以与以上描述的相同的方式工作,并且其基于来自源的经解码的消息做出决策。决策单元DU输出多条源消息,这些源消息已经被无错地解码并在中继器从监听阶段切换至编码和传输阶段之后被中继器的编码和传输单元ETU所考虑。
在切换之后,在图14中示出的ETU具有来自每个源的k个信息位,针对每个源的消息已经被正确地解码。
已经被无错地解码的消息最初被交错,并且然后ETU利用网络编码继续行进。
考虑中继器Rj,其中,j=1至L,在图15中详细示出的相关联的网络编码是在q元素伽罗瓦域GP(q)中M维的向量aj=[a1,j a2,j … aM,j]T其中,q>2。假定针对给定的配置,此中继器仅检测其索引位于集合中的J条消息,那么在选择性接收模式中网络编码的结果uR,j是线性组合其中,u'i代表来自源i的已经被交错并被无错地解码的消息,其中,i∈Jj。这相当于将其索引未被包含在集合Jj中的向量aj的系数设置为零。因此,有可能针对每个中继器定义有效的网络编码,该网络编码依赖于来自源的消息使得其还不可能无错地(没有从源到相应的中继器的链路中断)进行检测。在此上下文中,来自中继器的非传输是有效的网络编码,该网络编码在于M维的零向量。隐含地,无错检测的消息元素属于GF(q),其可能需要从二进制域F2到域GF(q)的转化器,并且反之亦然,在图15中分别写成F和F-1,转化器使得log2(q)位对应于GF(q)的符号。向量uR,j可以从矩阵T中获得,使得:
其中,T是与所考虑的链路到中继器中断的配置相关联的M×L维的编码矩阵。当被中断的源到中继器链路的数量Q小于或等于L时,网络编码据说具有全分集,当且仅当矩阵
G=[IM T]
当随机删除L-Q列时从满秩M中留下(其中,IM是M维单位矩阵)。如果Q=0(无源到中继器链路被中断),那么此特性针对任何的中断配置为真,矩阵:
G0=[IM T0]
代表具有最小距离为L+1的MDS码。因为Q=0,所以遵循
T0=[a1 a2 … aL]。
处于非选择性接收模式的网络码相当于非传输。
ETU执行类似于源的编码和调制模式的编码和调制方案:递增冗余编码、每个块不同的交错、调制。差异来自于添加一个用于根据保留用于来自中继器的传输的传输信道使用的次数来选择多个块进行传输的单元。此选择单元在交错之前进行干涉,但是其可以同样很好地在交错之后进行干涉。编码模块借助于递增冗余码对消息进行编码并且将消息转换成比特,写成所产生的码字被拆分成B’个冗余块,写成其中,i=1,2,...,?B。每个块包括个位,其中,递增冗余码可以是系统类型的,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位被包含在第一个块中:不管递增冗余码是否是系统类型的,其为使得来自B’个块中的第一个块能够独立于其他块被解码。最高编码速率为并且其不可以大于一,中继器R的最低效率为在第一个块之后的每个块包括奇偶校验位,这些奇偶校验位为第一个块添加冗余,这些块中的每个块能够与块1至i-1联合地被解码。
每个码由不同的交错器交错,被写成交错器用于对抗可以在经由信道进行的传输过程中发生的衰落,并且用于向中继器给出指纹,该指纹使得这些源和中继器更容易由目的装置分开。
用于选择用于传输的块的单元选择多个块,这些块在给定保留的传输信道使用的数量的情况下可以被传输。假定在接收块T之后中继器从监听阶段切换至编码传输阶段,那么针对来自中继器的传输保留着B-T个传输信道使用。在交错之后选择的块被给予索引T+1至B’:相应的码字被写成
每个选择的部分被调制以便获得复数码字其中,其中,指定基数的复数信号并且其中,是调制阶数。
在传输信道的B′≤B-T个使用过程中,中继器发射由B’个块构成的码字每个块自身是码字,因为其来自递增冗余编码器。
参考文献:
[1]C.豪斯尔(C.Hausl)、F.施尔恩肯拜什(F.Schrenckenbach)、I.奥科诺米迪斯(I.Oikonomidis)、G.鲍赫(G.Bauch),“对Tanner图形的迭代网络和信道编码(Iterativenetwork and channel coding on a Tanner graph)”,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关于通信、控制和计算的年度Allerton会议,蒙蒂塞洛,IL,2005。
[2]C.豪斯尔(C.Hausl)、P.杜普拉兹(P.Dupraz),“针对多址访问中继信道的联合网络信道编码(Joint Network-Channel Coding for the Multiple-Access RelayChannel)”,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ieee secon'06,雷斯顿,va,2006年9月。
[3]S.杨(S.Yang)、R.克特尔(R.Koetter),“对有噪声的中继器进行网络编码:一种信念传播方法(Network coding over a noisy relay:A belief propagationapproach)”,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IEEE ISIT’07,尼斯,法国,2007年6月。
[4]L.巴尔(L.Bahl)、J.科克(J.Cocke)、F.杰利内克(F.Jelinek)和J.拉维夫(J.Raviv),“用于使符号出错率最小的线性码的最优译码(Optimal Decoding of LinearCodes for minimizing symbol error rate)”,关于信息论的IEEE会报,IT-20(2)卷,284-287页,1974年3月。
附件:
LLR:“对数似然比”
针对随机二进制变量U,其对数似然比(LLR)由以下关系式定义:
其中,关系式PU(u)指示随机变量U取值u的概率。
LAPPR:“对数A后验概率比”
基于通常对应于接收的信号的观察表示LLR条件句。

Claims (14)

1.一种由半双工中继器针对包括多个源、该中继器以及目的装置的电信系统执行的中继方法(1),该方法包括:
-接收阶段(2),用于接收由这些源在传输信道的N次使用过程中发射的多个码字,由源发射的连续码字对应于B个块,每个源具有包括有待传输的多个信息位的消息,所述每个源借助于递增冗余码对所述消息执行编码,所述多个信息位被包含在B个块的第一个块中,所述第一个块能够独立于其他块被解码,此阶段包括基于接收的码字估计来自每个源的消息的解码步骤,该消息与由该源发射的这些码字(cS)相关联;
-检错和决策步骤(3),用于由该中继器对无错解码的多条消息执行;以及
-编码和传输阶段(4),用于对信号进行编码并将其传输至该目的装置,该信号仅代表已经被无错解码的那些消息;
从而使得该中继器在接收B1个块之后从非选择性接收转到选择性接收,并且在该检错和决策步骤的控制下从该接收阶段切换至该编码和传输阶段,1≤B1<B-1,B>2,
其中,在所述选择性接收中,一旦检测到无错误解码的消息,所述检错和决策步骤就下发命令以停止解码和检错,并且下发命令以将中继器从接收阶段移动至编码和传输阶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1),其中,这些源在相同的无线电资源上同时进行发射,并且该解码步骤是迭代的且包括联合检测和联合解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1),其中,在由源相继发射的B个块中,从1到b的块的积累是具有随着b减小的编码速率的递增冗余码的码字,1≤b≤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1),其中,该编码和传输阶段包括网络编码,该网络编码是应用于被无错解码的这些消息的非双射满射函数。
5.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1),其中,该非双射满射函数是无错解码的这些消息的异或(XOR)。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1),其中,该递增冗余码是具有可变编码速率的删余turbo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1),其中,该递增冗余码是具有可变编码速率的删余卷积码。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1),其中,该递增冗余码是具有可变编码速率的LDPC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1),其中,当与无错解码的多条消息有关的该决策发生在该信道的第T次使用之后时,那么该中继器确定满足以下等式的由该编码和传输阶段使用的调制阶数qr和信道编码长度nr其中,Ni是来自该N次连续的传输信道使用中的前T次信道使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1),其中,检错并决定已经被无错解码的多条消息的该步骤是借助于CRC类型码执行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1),其中,该编码和传输阶段包括信道编码,从而使得该经信道编码的码字被每块地交错,该码字的每个块由在这些块中不同的交错器交错,并且其中,该编码和传输阶段进一步包括在交错之后从这些码字块中选择多个块以便将该码字的用于传输的长度适配成在该中继器已经从该接收阶段切换至该编码和传输阶段之后保留的信道使用的次数。
12.一种半双工中继器(R),该半双工中继器用于包括多个源、该中继器以及目的装置的电信系统,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方法,并且包括:
-解码装置(DDU),该解码装置用于基于所接收的对应于由这些源在N次信道使用过程中发射的多个码字的多个字估计来自每个源的消息,由源发射的连续码字对应于B个块,其中的第一个块能够独立于其他块被解码,该消息与由该源发射的这些码字相关联;
-编码和传输装置(ETU);
-决策装置(DU),该决策装置用于决定哪些消息已经被无错地解码以便致使该中继器在接收B1个块之后从非选择性接收转到选择性接收;以及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用于将已经被无错解码的多条消息切换至该编码和传输装置(ETU),1≤B1<B-1,B>2,
其中,在所述选择性接收中,一旦所述决策装置检测到无错误解码的消息,所述决策装置(DU)就下发命令以停止解码装置(DDU)的检测和解码,并且下发命令以将中继器从接收阶段移动至编码和传输阶段。
13.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中继器(R),该编码和传输装置(ETU)包括调制器装置和信道编码装置,并且其中,当该决策装置决定在该信道的第T次使用之后进行变换时,该中继器然后确定满足以下等式的该调制装置的调制阶数qr和该信道编码装置的信道编码长度nr其中,Ni是来自该N次连续的信道使用中的前T次信道使用。
14.一种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使得计算机被适配成用于当所述程序在用于MARC系统的中继器中被加载并被执行时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数字信号的方法。
CN201480075663.8A 2013-12-20 2014-12-18 用于针对具有半双工中继器的marc系统的方法和中继器设备 Active CN1060631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363306 2013-12-20
FR1363306A FR3015814A1 (fr) 2013-12-20 2013-12-20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un signal numerique pour un systeme marc a un relais half-duplex dynamique, produit programme et dispositif relais correspondants
PCT/FR2014/053432 WO2015092302A1 (fr) 2013-12-20 2014-12-18 Procédé de transmission d'un signal numérique pour un système marc a un relais half-duplex dynamique, produit programme et dispositif relais correspondant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3172A CN106063172A (zh) 2016-10-26
CN106063172B true CN106063172B (zh) 2019-10-01

Family

ID=50489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5663.8A Active CN106063172B (zh) 2013-12-20 2014-12-18 用于针对具有半双工中继器的marc系统的方法和中继器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27400B2 (zh)
EP (1) EP3084995B1 (zh)
CN (1) CN106063172B (zh)
FR (1) FR3015814A1 (zh)
WO (1) WO20150923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23102A1 (fr) * 2014-06-27 2016-01-01 Orange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ynamique et selectif fd-dsdf d'un signal numerique pour un systeme mamrc avec plusieurs relais full-duplex, produit programme et dispositif relais correspondants
US10200889B2 (en) * 2015-03-18 2019-02-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signal using distribution storage cache retention auxiliary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FR3045249A1 (fr) * 2015-12-11 2017-06-16 Orange Procede, dispositif de relayage et destinataire avec retour dans un systeme omamrc
EP3447943B1 (en) * 2016-05-11 2021-04-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R3053192A1 (fr) 2016-06-23 2017-12-29 Orange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un signal numerique pour un systeme a au moins un relais half-duplex dynamique a logique selective, produit programme et dispositif relais correspondant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2822A (zh) * 2009-09-17 2012-07-25 法国电信公司 用于具有半双工中继的多接入中继信道系统的用于传送数字信号的方法、以及对应的程序产品和中继装置
CN102630374A (zh) * 2009-09-17 2012-08-08 法国电信公司 用于具有全双工中继器的多接入中继器信道系统的用于传送数字信号的方法、以及对应的程序产品和中继器装置
CN103069728A (zh) * 2010-08-19 2013-04-24 法国电信公司 用于在通信网络中进行中继的方法和装置
WO2013093359A1 (fr) * 2011-12-21 2013-06-27 France Telecom Procédé de transmission d'un signal numérique pour un système ms-marc semi-orthogonal, produit programme et dispositif relais corresponda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6006A (en) * 1989-02-28 1991-09-03 Raoul D. Revord Mutual missile control system
US5495580A (en) * 1992-10-20 1996-02-27 Xlnt Designs, Inc. Ring network security system with encoding of data entering a subnetwork and decoding of data leaving a subnetwork
US6263466B1 (en) * 1998-03-05 2001-07-17 Teledesic Llc System and method of separately coding the header and payload of a data packet for use in satellite data communication
JP3694848B2 (ja) * 1998-05-20 2005-09-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システム及び光伝送装置
US20070220403A1 (en) * 2006-02-27 2007-09-20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allocation of forward error encoding
JP5035045B2 (ja) * 2008-03-14 2012-09-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中継装置、通信装置およびデータ中継方法
US20090252146A1 (en) 2008-04-03 2009-10-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ntinuous network coding in wireless relay networks
US8204086B2 (en) 2008-05-19 2012-06-19 Microsoft Corporation Natural network coding for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
JP5566065B2 (ja) 2009-08-31 2014-08-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12039798A2 (en) 2010-06-15 2012-03-29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ate-compatible protograph ldpc codes
EP2710756A1 (en) 2011-05-18 2014-03-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Joint processing in cooperative radio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2822A (zh) * 2009-09-17 2012-07-25 法国电信公司 用于具有半双工中继的多接入中继信道系统的用于传送数字信号的方法、以及对应的程序产品和中继装置
CN102630374A (zh) * 2009-09-17 2012-08-08 法国电信公司 用于具有全双工中继器的多接入中继器信道系统的用于传送数字信号的方法、以及对应的程序产品和中继器装置
CN103069728A (zh) * 2010-08-19 2013-04-24 法国电信公司 用于在通信网络中进行中继的方法和装置
WO2013093359A1 (fr) * 2011-12-21 2013-06-27 France Telecom Procédé de transmission d'un signal numérique pour un système ms-marc semi-orthogonal, produit programme et dispositif relais corresponda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337075A1 (en) 2016-11-17
EP3084995B1 (fr) 2019-06-19
US10027400B2 (en) 2018-07-17
CN106063172A (zh) 2016-10-26
FR3015814A1 (fr) 2015-06-26
WO2015092302A1 (fr) 2015-06-25
EP3084995A1 (fr) 2016-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3172B (zh) 用于针对具有半双工中继器的marc系统的方法和中继器设备
US9634797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 digital signal for a semi-orthogonal MS-marc system, and a corresponding program product and relay device
US10153864B2 (en) Method for dynamic and selective FD-DSDF transmission of a digital signal for a MAMRC system with several full-duplex relays, and corresponding program product and relay device
CN105554865B (zh) 一种基于stbc的mimo-scma系统下行链路设计方法
Hu et al. Practical compress-forward in user cooperation: Wyner-Ziv cooperation
US9319187B2 (en)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relaying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9312986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 digital signal for a marc system with a full-duplex relay, a corresponding program product and relay device
Sanderovich et al. LDPC coded MIMO multiple access with iterative joint decoding
CN106063173B (zh) 中继器、系统、中继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1442394B (zh) 可迭代译码的网络编码协作通信方法
CN109873686B (zh) 一种基于极化码的5g广播信道合并接收方法
CN104660319B (zh)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Stefanov et al. On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cooperative space-time coded systems
CN102612822B (zh) 用于具有半双工中继的多接入中继信道系统的用于传送数字信号的方法、以及对应的程序产品和中继装置
Aktas et al. Practical methods for wireless network coding with multiple unicast transmissions
US10122496B2 (en) Method for dynamic and selective FD-DSDF transmission of a digital signal for a MARC system with a full-duplex relay, and corresponding program product and relay device
US2017033158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lexible, selective ssdf relaying
CN102684815A (zh) 协作通信的传输方法、中继节点及传输系统
CN109565330A (zh) 用于针对具有至少一个动态半双工中继器的系统利用选择性逻辑来发射数字信号的方法、相应的程序产品以及中继器设备
Ding et al. Type-1 hybrid-ARQ using MTCM spatio-temporal vector coding for MIMO systems
Yan et al. Distributed space time coding for bit-interleaved coded modulation in two-way relaying communications
Kurnia Hamming coding for multi-relay cooperative quantize and forward networks
Pursley et al. Adaptive coding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with frequency-hop transmission and soft-decision decoding
Lenkeit et al. Reliability-aware iterative detection scheme (RAID) for distributed IDM space-time codes in relay systems
Lenkeit et al. An improved detection scheme for distributed IDM-STCs in relay-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