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56433A - 一种添加业务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添加业务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56433A
CN106056433A CN201610378051.7A CN201610378051A CN106056433A CN 106056433 A CN106056433 A CN 106056433A CN 201610378051 A CN201610378051 A CN 201610378051A CN 106056433 A CN106056433 A CN 1060564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page
business
modul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780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智卿
顾鑫
耿敬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TV Holding Beijing Co Ltd
LeTV eCommerce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TV Holding Beijing Co Ltd
LeTV eCommerc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TV Holding Beijing Co Ltd, LeTV eCommerce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TV Holding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7805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564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56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64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G06Q30/0633Lists, e.g. purchase orders, compilation or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G06Q30/0609Buyer or seller confidence or verifica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添加业务信息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当接收到用户将第一页面的业务信息添加至第二页面的指定位置的请求时,检测所述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通过检测到的所述业务场景对应的交易接口将所述业务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二页面上所述用户名下的所述指定位置。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使用户将不同业务场景的业务信息添加至同一指定位置,实现跨业务场景的业务信息添加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添加业务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业务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添加业务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现有的电商平台中,一般的购物系统都提供将商品添加至购物车这一功能。然而,由于能够进行购物的电商平台有很多且每个电商平台贩卖的商品各有特色,用户需要购买多种商品时,往往需要切换多个电商平台进行筛选,才能找到最合适的商品。但是,由于各个电商平台都有自己的购物车系统,当用户需要在不同的电商平台购买商品时,用户需要登录多个账号,并分别使用各个电商平台独有的购物车系统进行选择、支付等操作后才能完成购物。这种购物方法使得用户的操作繁琐且重复,浪费用户时间,严重降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添加业务信息的方法及装置,能够使用户将不同业务场景的业务信息添加至同一指定位置,实现跨业务场景的业务信息添加操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添加业务信息的方法,应用于第二页面的服务端,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将第一页面的业务信息添加至第二页面的指定位置的请求时,检测所述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
通过检测到的所述业务场景对应的交易接口将所述业务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二页面上所述用户名下的所述指定位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添加业务信息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将第一页面的业务信息添加至第二页面的指定位置的请求;
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用户将所述第一页面的业务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二页面的指定位置的请求时,检测所述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
添加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所述业务场景对应的交易接口将所述业务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二页面上所述用户名下的所述指定位置。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该服务端通过不同的交易接口关联了多个不同的业务场景,因此服务端在接收到用户发来的添加业务信息至指定位置的请求并识别该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之后,就可以通过该业务场景对应的交易接口达到将业务信息添加至用户名下的指定位置的目的,从而实现用户可以将不同业务场景上的业务信息添加至同一指定位置,简化用户操作,实现跨业务场景的业务信息添加。即是说,用户在添加来自不同业务场景的多个业务信息时,无需在多个业务场景下的指定位置之间进行切换,降低了用户操作的繁琐程度,节省了用户的时间。
另外,在检测所述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之后,通过检测到的所述业务场景对应的交易接口将所述业务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二页面上所述用户名下的所述指定位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首次登录所述第二页面的用户;若判断所述用户为非首次登录第二页面的用户,则执行所述通过检测到的所述业务场景对应的交易接口将所述业务信息添加至第二页面上所述用户名下的指定位置的操作;若判断所述用户为首次登录第二页面的用户,则创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存储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执行所述通过检测到的所述业务场景对应的交易接口将所述业务信息添加至第二页面上所述用户名下的指定位置的操作。这样在将业务信息添加至指定位置之前,通过对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解析与识别,使得同一用户名下的指定位置的业务信息不会加入到其他用户的指定位置内,保证该用户名下的指定位置的信息不会被非法的调用。
另外,在所述判断所述用户为首次登录第二页面的用户之后,创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发送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对应的登录授权码;当接收到与发送的所述登录授权码相同的授权码时,响应所述用户的登录请求。这样,只有用户在第二页面输入的授权码与服务端发送给用户的授权码的内容一致时,服务端才可确保是用户本人登录,进而响应用户的登录请求,保证用户登录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添加业务信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添加业务信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添加业务信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步骤S203的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添加业务信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添加业务信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添加业务信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判断模块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添加业务信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添加业务信息的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添加业务信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添加业务信息的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添加业务信息的方法,应用于第二页面的服务端。该服务端例如可以包括: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该添加业务信息至指定位置的方法,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S11,当接收到用户将第一页面的业务信息添加至指定位置的请求时,检测该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
S12,通过检测到的该业务场景对应的交易接口将业务信息添加至第二页面上该用户名下的指定位置。
S11中,当用户需要将某第一页面上的业务信息添加至第二页面的指定位置时,该用户可通过客户端的第一页面发起将业务信息添加至指定位置的请求。第二页面的服务端接收到用户通过客户端发来的将业务信息添加至指定位置的请求之后,需要检测该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在检测该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时,可通过检测该业务信息的种类进而确定该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由于每个业务场景对应的业务信息各有特色,因此当服务端接收到添加业务信息至指定位置的请求之后,可通过该业务信息的种类对其所属的业务场景进行区分。可以理解的是,在检测该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时,服务端还可以通过接收到该添加业务信息至指定位置请求的交易接口来进行区分。即是说,服务端可安装不同的交易接口,每个交易接口对应不同的业务场景。不同业务场景通过不同的交易接口与服务端进行网络交互。因此,服务端通过检测接收到该业务信息至指定位置请求的交易接口进而可以确定该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通过交易接口来区分不同业务场景的好处是,即使存在相同业务信息的不同业务场景,服务端也可以轻易进行区分。
可以理解的是,在S11之前,即在接收到用户将第一页面的业务信息添加至第二页面的指定位置的请求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S10,预设业务场景对应的交易接口。
通过S10,服务端可以预设多个不同业务场景对应同一服务端的不同交易接口,这样服务端即通过不同的交易接口将不同业务场景关联至同一服务系统。
在执行S11之后,还执行S12,即通过S11中检测到的该业务场景对应的交易接口将业务信息添加至第二页面上该用户名下的指定位置。由于该服务端通过不同的交易接口关联了多个不同的业务场景,因此服务端在接收到用户发来的添加业务信息至指定位置的请求并识别该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之后,就可以通过该业务场景对应的交易接口达到将业务信息添加至用户名下的指定位置的目的,从而实现用户可以将不同业务场景上的业务信息添加至同一指定位置,简化用户操作,实现跨业务场景的业务信息添加。即是说,用户在添加来自不同业务场景的多个业务信息时,无需在多个业务场景下的指定位置之间进行切换,降低了用户操作的繁琐程度,节省了用户的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图10所示的添加业务信息至指定位置的方法,可应用现有的电商业务中,如网购过程中。鉴于现有技术中用户在购买多种商品时,往往需要使用多个电商平台的购物车进行选择、支付操作从而给用户造成繁琐操作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将上述添加业务信息至指定位置的方法应用于网购过程的思路。其中,第一页面可以为前台的购物页面,第二页面可以为后台的购物车页面,业务信息可以为购物页面中的商品,业务场景则可以为不同的电商平台,第二页面的指定位置则可以为购物车页面中的购物车。将上述添加业务信息至指定位置的方法具体应用到网购过程中时,该方法可应用于购物车页面的服务端。具体地,购物车页面的服务端在接收到用户通过客户端发出的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请求之后,能够对该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进行识别,即可以检测该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请求是通过哪个电商平台发出的,然后通过检测到的电商平台对应的接口将商品添加至购物车页面上的该用户的购物车中,从而实现将不同电商平台上的商品添加至服务端的同一购物车系统中,进而使得用户在进行跨电商平台购物时,能够实现统一的支付与结算,而无需在多个电商平台的购物车系统之间进行切换,简化了用户的支付操作,提升了用户的网购体验。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添加业务信息至指定位置的方法应用到网购中的实施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时添加业务信息至指定位置的方法则具体为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添加业务信息的方法,本实施方式的添加业务信息的方法具体为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方法,应用于购物车页面的服务端。该服务端例如可以包括: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该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方法,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方法提供的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方法,包括:
S101,当接收到用户将购物页面的商品添加至购物车的请求时,检测该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
S102,通过检测到的该电商平台对应的接口将商品添加至购物车页面上该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
S101中,当用户需要将某电商平台购物页面上的商品添加至购物车时,该用户可通过客户端的购物页面发起将商品添加至购物车的请求。购物车页面的服务端接收到用户通过客户端发来的将商品添加至购物车的请求之后,需要检测该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在检测该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时,可通过检测该商品种类进而确定该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正如前文背景技术中所描述,每个电商平台销售的商品各有特色,因此当服务端接收到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请求之后,可通过该商品的种类对其所属的电商平台进行区分。可以理解的是,在检测该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时,服务端还可以通过接收到该添加商品至购物车请求的交易接口来进行区分。即是说,服务端可安装不同的交易接口,每个交易接口对应不同的电商平台或者说对应不同的业务场景。不同电商平台通过不同的交易接口与服务端进行网络交互。因此,服务端通过检测接收到该添加商品至购物车请求的交易接口进而可以确定该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通过交易接口来区分不同电商平台的好处是,即使存在销售相同商品的不同电商平台,服务端也可以轻易进行区分。
可以理解的是,在S101之前,即在接收用户发来的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请求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S100,预设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
通过S100,服务端可以预设多个不同电商平台对应同一服务端的不同交易接口,这样服务端即通过不同的交易接口将不同电商平台关联至同一购物车系统。
在执行S101之后,还执行S102,即通过S101中检测到的该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将商品添加至购物车页面上该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由于该服务端通过不同的交易接口关联了多个不同的电商平台,因此服务端在接收到用户发来的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请求并识别该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之后,就可以通过该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达到将商品添加至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的目的,从而实现用户可以将不同电商平台上的商品添加至同一购物车中,进而实现统一支付,简化用户操作,实现跨电商平台购物。即是说,用户在购买来自不同电商平台的多个商品时,无需在多个购物车间进行切换,无需进行多次支付、填写地址等操作,降低了用户操作的繁琐程度,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提高了用户的网购体验。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添加业务信息的方法,应用于购物车页面的服务端。该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方法,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方法的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方法,包括:
S200,预设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
S201,当接收到用户将购物页面的商品添加至购物车的请求时,检测该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
S202,通过检测到的该电商平台对应的接口将商品添加至购物车页面上该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
本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在执行S201之后,执行S202之前,还包括:
S203,判断用户是否为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
针对用户是否为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服务端的操作也对应不同。因此需要执行S203中,以判断用户是否为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在发起将购物页面的商品添加至购物车的请求之后,用户往往需要先输入其身份信息,以进行登录与发起请求的操作。因此在具体执行S203时,可通过图4所示的方法进行判断。
图4是执行S203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判断用户是否为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具体可以包括:
S301,通过购物车页面接收用户的身份信息。
S302,判断是否存储有接收到的该用户的身份信息。
S303,确定用户为非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
S304,确定用户为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
S301中,购物车页面的服务端通过购物车页面接收用户的身份信息,该身份信息具体可以包括标识该用户的ID信息。当通过S301接收到该用户的身份信息之后,服务端即解析用户的身份信息,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同时,服务端执行S302,即判断自身是否存储有S301中接收到的用户的身份信息。具体实现中,服务端可通过查找自身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S301中接收到的用户的身份信息的方式,来确定自身是否存储有该用户的身份信息。若有,则进入S303,判断该用户为非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若无,则进入S304,判断该用户为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
在通过S301至S304的步骤判断该用户是否为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之后,会根据判断结果,进入不同的流程。
具体地,若判断结果为否,即该用户为非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此时由于该用户信息已经存储在服务端的数据库中,因此进入S202,通过S201中检测到的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将商品添加至购物车页面上该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之后结束流程。
具体地,若判断结果为是,即该用户为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此时由于该用户信息未存储在服务端的数据库中,因此,则先进入流程S204至S205,然后进入S202,之后结束流程。
S204,创建该用户的身份信息。
S205,存储该用户的身份信息。
S204至S205中,在识别到该用户为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时,服务端会自动创建该用户的身份信息、购买信息,并将用户的这些购买、身份等数据信息都统一保存在服务端的数据库中。
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为非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时,服务端在通过S201中检测到的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将用户购买的商品添加至购物车页面上该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之后,服务端还检测该用户之前登录购物车页面的过程中是否有将商品添加至购物车中,若有则购物车页面在显示该用户购物车中的商品时,还显示之前登录过程中添加的商品。当用户为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时,由于该用户为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所以该用户之前在购物车内并没有添加任何商品,因此服务端在通过S201中检测到的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将用户购买的商品添加至购物车页面上该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之后,购物车页面在显示该用户购物车中的商品时,仅显示此时此次登录过程中用户购买的商品。
借助于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购物车页面的服务端在接收到用户发来的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请求时,检测该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并在判断该用户为非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之后,直接通过服务端中与该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将商品添加至该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或在判断该用户为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之后,先创建并存储该用户的身份信息,然后再通过服务端中与该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将商品添加至该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即是说,本实施方式在将商品添加至用户购物车之前,通过对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解析与识别,使得同一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的商品不会加入到其他用户的购物车内,保证该用户名下的购物车内的信息不会被非法的调用。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添加业务信息的方法,应用于购物车页面的服务端。该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方法,具体流程如图5所示。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方法的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方法,包括:
S400,预设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
S401,当接收到用户将购物页面的商品添加至购物车的请求时,检测该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
S402,通过检测到的该电商平台对应的接口将商品添加至购物车页面上该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
S403,判断用户是否为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
S404,创建该用户的身份信息。
S405,存储该用户的身份信息。
本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在执行S403之后,执行S404之前,还包括:
S406,发送用户的身份信息对应的登录授权码。
S407,当接收到与发送的登录授权码相同的授权码时,允许用户登录。
S406至S407中,服务端还设有用户身份认证和购物车登录授权的加密技术,如果判断该用户为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则认为是新用户的登录,服务端会向用户发送用户的身份信息对应的登录授权码,此时,用户注册时绑定的手机或邮箱会收到登录授权码,只有用户在购物车页面输入的授权码与服务端发送给用户的授权码的内容一致时,服务端才可确保是用户本人登录,进而响应用户的登录请求,这样可保证用户登录时的安全性。在允许用户登录之后,服务端才执行S404至S405,即创建该用户的身份信息,并将该身份信息预存在服务端的数据库中。
借助于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购物车页面的服务端在接收到用户发来的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请求时,检测该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并在判断该用户为非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之后,直接通过服务端中与该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将商品添加至该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或在判断该用户为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之后,则认为是新用户的登录,服务端会向用户发送用户的身份信息对应的登录授权码,只有用户在购物车页面输入的授权码与服务端发送给用户的授权码的内容一致时,服务端才可确保是用户本人登录,然后服务端创建并存储该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通过服务端中与该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将商品添加至该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即是说,本实施方式在将商品添加至用户购物车之前,通过对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解析与识别,可保证用户登录时的安全性,使得同一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的商品不会加入到其他用户的购物车内,保证该用户名下的购物车内的信息不会被非法的调用。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添加业务信息的装置,如图11所示,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111、检测模块112、以及添加模块113。该装置例如可以为第二页面的服务端。下面,以该装置为服务端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接收模块51,用于接收用户将第一页面的业务信息添加第二页面的指定位置的请求。
当用户需要将某第一页面上的业务信息添加至第二页面的指定位置时,该用户可通过客户端的第一页面发起将业务信息添加至指定位置的请求。接收模块51接收到用户通过客户端发来的将业务信息添加至指定位置的请求之后,需要检测该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
检测模块52,用于当接收模块51接收到用户将第一页面的业务信息添加至指定位置的请求时,检测该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
其中,检测模块52在检测该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时,可通过检测该业务信息的种类进而确定该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由于每个业务场景对应的业务信息各有特色,因此当接收模块51接收到添加业务信息至指定位置的请求之后,检测模块52可通过该业务信息的种类对其所属的业务场景进行区分。可以理解的是,检测模块52在检测该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时,还可以通过接收到该添加业务信息至指定位置请求的交易接口来进行区分。即是说,服务端可安装不同的交易接口,每个交易接口对应不同的业务场景。不同业务场景通过不同的交易接口与服务端进行网络交互。因此,检测模块52通过检测接收到该业务信息至指定位置请求的交易接口进而可以确定该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通过交易接口来区分不同业务场景的好处是,即使存在相同业务信息的不同业务场景,检测模块52也可以轻易进行区分。
可以理解的是,该服务端还可以包括:
预设模块54,预设业务场景对应的交易接口。预设模块54可以预设多个不同业务场景对应同一服务端的不同交易接口,这样服务端即通过不同的交易接口将不同业务场景关联至同一服务系统。
该服务端的添加模块53,用于通过检测模块52检测到该预设模块54预设的业务场景对应的交易接口,将业务信息添加至第二页面上用户名下的指定位置。由于该装置通过不同的交易接口关联了多个不同的业务场景,因此在接收到用户发来的添加业务信息至指定位置的请求并识别该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之后,就可以通过该业务场景对应的交易接口达到将业务信息添加至用户名下的指定位置的目的,从而实现用户可以将不同业务场景上的业务信息添加至同一指定位置,简化用户操作,实现跨业务场景的业务信息添加。即是说,用户在添加来自不同业务场景的多个业务信息时,无需在多个业务场景下的指定位置之间进行切换,降低了用户操作的繁琐程度,节省了用户的时间。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系统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可以理解的是,图11所示的添加业务信息至指定位置的装置,可应用现有的电商业务中,如网购过程中。具体应用到网购过程中时,第一页面可以为前台的购物页面,第二页面可以为后台的购物车页面,业务信息可以为购物页面中的商品,业务场景则可以为不同的电商平台,第二页面的指定位置则可以为购物车页面中的购物车。将上述添加业务信息至指定位置的装置具体应用到网购过程中时,该装置可应用于购物车页面的服务端,或者说该装置就可以是购物车页面的服务端。此时,该添加业务信息至指定位置的装置也具体是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装置。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添加业务信息的装置。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51、检测模块52、以及添加模块53。该装置例如可以为购物车页面的服务端。下面,以该装置为服务端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接收模块51,用于接收用户发来的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请求。
当用户需要将某电商平台购物页面上的商品添加至购物车时,该用户可通过客户端的购物页面发起将商品添加至购物车的请求。接收模块51接收到用户通过客户端发来的将商品添加至购物车的请求之后,需要通知检测模块52检测该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
检测模块52,用于当接收模块51接收到用户发来的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请求时,检测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
其中,检测模块52在检测该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时,可通过检测该商品种类进而确定该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正如前文背景技术中所描述,每个电商平台销售的商品各有特色,因此当服务端接收到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请求之后,可通过该商品的种类对其所属的电商平台进行区分。可以理解的是,检测模块52在检测该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时,还可以检测接收到该添加商品至购物车请求的交易接口来进行区分。即是说,该服务端可安装不同的交易接口,每个交易接口对应不同的电商平台或者说对应不同的业务场景。不同电商平台通过不同的交易接口与该服务端进行网络交互。因此,检测模块52通过检测接收到该添加商品至购物车请求的交易接口进而可以确定该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通过交易接口来区分不同电商平台的好处是,即使存在销售相同商品的不同电商平台,检测模块52也可以轻易进行区分。
可以理解的是,该服务端还可以包括:
预设模块54,预设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可以预设多个不同电商平台对应同一服务端的不同交易接口,这样该服务端即可以通过不同的交易接口将不同电商平台关联至同一购物车系统。
该服务端的添加模块53,用于通过检测模块52检测到的该预设模块54预设的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将商品添加至购物车页面上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由于该服务端通过不同的交易接口关联了多个不同的电商平台,因此服务端在接收到用户发来的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请求并识别该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之后,就可以通过该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达到将商品添加至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的目的,从而实现用户可以将不同电商平台上的商品添加至同一购物车中,进而实现统一支付,简化用户操作,实现跨电商平台购物。即是说,用户在购买来自不同电商平台的多个商品时,无需在多个购物车间进行切换,无需进行多次支付、填写地址等操作,降低了用户操作的繁琐程度,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提高了用户的网购体验。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对应的系统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二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添加业务信息的装置,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与第六实施方式相同的接收模块51、检测模块52、添加模块53、以及预设模块54。
其中,接收模块51,用于接收用户发来的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请求。
检测模块52,用于当接收模块51接收到用户发来的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请求时,检测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
可以理解的是,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预设模块54,预设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可以预设多个不同电商平台对应同一服务端的不同交易接口,这样该服务端即可以通过不同的交易接口将不同电商平台关联至同一购物车系统。
该装置的添加模块53,用于通过检测模块52检测到的该预设模块54预设的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将商品添加至购物车页面上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
本实施方式与第六实施方式相比,其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还包括:
判断模块55、创建模块56、以及存储模块57。相应地,该装置例如可以为购物车页面的服务端。下面,以该装置为服务端为例,进行说明。
针对用户是否为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服务端的操作也对应不同。因此,服务端还包括判断模块55,用于在检测模块52检测到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之后,添加模块53将商品添加至购物车页面上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之前,判断用户是否为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
添加模块53,具体用于在判断模块55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即用户为非首次登陆购物车页面的用户时,此时由于该用户信息已经存储在服务端的数据库中,因此添加模块53可通过检测模块52检测到的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将商品添加至购物车页面上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
创建模块56,用于在判断模块55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即用户为首次登陆购物车页面的用户时,此时由于该用户信息未存储在服务端的数据库中,因此需要通过创建模块56来创建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通过存储模块57存储创建模块56创建的用户的身份信息。添加模块53,还具体用于在存储模块56存储用户的身份信息之后,通过检测模块52检测到的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将所述商品添加至购物车页面上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即是说,在识别到该用户为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时,创建模块56会自动创建该用户的身份信息、购买信息,并将用户的这些购买、身份等数据信息都统一保存在服务端的存储模块57中。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在发起将购物页面的商品添加至购物车的请求之后,用户往往需要先输入其身份信息,以进行登录与发起请求的操作。因此判断模块55在判断时,其具体结构可如图8所示。
图8所示的是判断模块55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判断模块55包括:接收单元551、判断单元552、以及确定单元553。
其中,接收单元551,用于通过购物车页面接收用户的身份信息;
判断单元552,用于判断是否存储有接收单元551接收到的用户的身份信息;
确定单元553,用于当判断单元552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用户为非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以及当判断单元552的判断结果为否时,确定用户为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当判断模块55用户为非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时,添加模块53在通过检测模块52检测到的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将用户购买的商品添加至购物车页面上该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之后,服务端还检测该用户之前登录购物车页面的过程中是否有将商品添加至购物车中,若有则购物车页面在显示该用户购物车中的商品时,还显示之前登录过程中添加的商品。当用户为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时,由于该用户为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所以该用户之前在购物车内并没有添加任何商品,因此添加模块53在通过检测模块52中检测到的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将用户购买的商品添加至购物车页面上该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之后,购物车页面在显示该用户购物车中的商品时,仅显示此时此次登录过程中用户购买的商品。
借助于上述所描述的技术方案,购物车页面的服务端在接收到用户发来的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请求时,检测该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并在判断该用户为非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之后,直接通过服务端中与该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将商品添加至该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或在判断该用户为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之后,先创建并存储该用户的身份信息,然后再通过服务端中与该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将商品添加至该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即是说,本实施方式在将商品添加至用户购物车之前,通过对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解析与识别,使得同一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的商品不会加入到其他用户的购物车内,保证该用户名下的购物车内的信息不会被非法的调用。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对应的系统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三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三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三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添加业务信息的装置,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与第七实施方式相同的接收模块51、检测模块52、添加模块53、、预设模块54、判断模块55、创建模块56、以及存储模块57。
本实施方式与第七实施方式相比,其区别在于,还包括:传输模块58、响应模块59。相应地,该装置例如可以为购物车页面的服务端。下面,以该装置为服务端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服务端还设有用户身份认证和购物车登录授权的加密技术,如果判断模块55判断判断结果为是,即该用户为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则认为是新用户的登录,服务端通过传输模块58向用户发送用户的身份信息对应的登录授权码,此时,用户注册时绑定的手机或邮箱会收到登录授权码,同时传输模块58还接收用户在购物车页面输入的授权码。响应模块59,只有用户在购物车页面输入的授权码与发送给用户的授权码的内容一致时,服务端才可确保是用户本人登录,进而响应用户的登录请求,这样可保证用户登录时的安全性。在允许用户登录之后,服务端才执行创建该用户的身份信息,并将该身份信息预存在服务端的存储模块中的操作。
借助于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购物车页面的服务端在接收到用户发来的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请求时,检测该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并在判断该用户为非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之后,直接通过服务端中与该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将商品添加至该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或在判断该用户为首次登录购物车页面的用户之后,则认为是新用户的登录,服务端会向用户发送用户的身份信息对应的登录授权码,只有用户在购物车页面输入的授权码与服务端发送给用户的授权码的内容一致时,服务端才可确保是用户本人登录,然后服务端创建并存储该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通过服务端中与该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将商品添加至该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即是说,本实施方式在将商品添加至用户购物车之前,通过对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解析与识别,可保证用户登录时的安全性,使得同一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的商品不会加入到其他用户的购物车内,保证该用户名下的购物车内的信息不会被非法的调用。
由于第四实施方式与本实施方式相互对应,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第四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四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四实施方式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第五至第八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第五至第八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添加业务信息的装置。如图12所示,该装置包括:消息接收接口121以及处理器122。
其中,消息接收接口121用于接收用户将第一页面的业务信息添加第二页面的指定位置的请求;而处理器122则用于当消息接收接口121接收到用户发来将一页面的业务信息添加第二页面的指定位置的请求,检测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以及通过检测到的业务场景对应的交易接口将业务信息添加至第二页面上用户名下的指定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装置,由于该装置通过不同的交易接口关联了多个不同的业务场景,因此在接收到用户发来的添加业务信息至指定位置的请求并识别该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之后,就可以通过该业务场景对应的交易接口达到将业务信息添加至用户名下的指定位置的目的,从而实现用户可以将不同业务场景上的业务信息添加至同一指定位置,简化用户操作,实现跨业务场景的业务信息添加。即是说,用户在添加来自不同业务场景的多个业务信息时,无需在多个业务场景下的指定位置之间进行切换,降低了用户操作的繁琐程度,节省了用户的时间。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硬件结构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可以理解的是,图12所示的添加业务信息至指定位置的装置,可应用现有的电商业务中,如网购过程中。具体应用到网购过程中时,第一页面可以为前台的购物页面,第二页面可以为后台的购物车页面,业务信息可以为购物页面中的商品,业务场景则可以为不同的电商平台,第二页面的指定位置则可以为购物车页面中的购物车。将上述添加业务信息至指定位置的装置具体应用到网购过程中时,该装置可应用于购物车页面的服务端,或者说该装置就可以是购物车页面的服务端。此时,该添加业务信息至指定位置的装置也具体是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装置。
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添加业务信息的装置。如图10所示,该装置包括:消息接收接口91以及处理器92。
其中,消息接收接口91用于接收用户发来的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请求;而处理器92则用于当消息接收接口91接收到用户发来的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请求时,检测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以及通过检测到的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将商品添加至购物车页面上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
本实施方式的装置,在接收到用户发来的添加商品至购物车的请求并识别该商品所属的电商平台之后,就可以通过该电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达到将商品添加至用户名下的购物车中的目的,从而实现用户可以将不同电商平台上的商品添加至同一购物车中,进而实现统一支付,简化用户操作,实现跨电商平台购物。即是说,用户在购买来自不同电商平台的多个商品时,无需在多个购物车间进行切换,无需进行多次支付、填写地址等操作,降低了用户操作的繁琐程度,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提高了用户的网购体验。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对应的硬件结构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二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添加业务信息的方法,应用于第二页面的服务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将第一页面的业务信息添加至第二页面的指定位置的请求时,检测所述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
通过检测到的所述业务场景对应的交易接口将所述业务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二页面上所述用户名下的所述指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所述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之后,通过检测到的所述业务场景对应的交易接口将所述业务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二页面上所述用户名下的指定位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首次登录所述第二页面的用户;
若判断所述用户为非首次登录所述第二页面的用户,则执行所述通过检测到的所述业务场景对应的交易接口将所述业务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二页面上所述用户名下的指定位置的操作;
若判断所述用户为首次登录所述第二页面的用户,则创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存储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执行所述通过检测到的所述业务场景对应的接口将所述业务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二页面上所述用户名下的指定位置的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用户为首次登录所述第二页面的用户之后,创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对应的登录授权码;
当接收到与发送的所述登录授权码相同的授权码时,响应所述用户的登录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首次登录所述第二页面的用户,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页面接收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判断是否存储有接收到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若是,则确定所述用户为非首次登录所述第二页面的用户;
若否,则确定所述用户为首次登录所述第二页面的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用户将第一页面的业务信息添加至第二页面的指定位置的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预设所述业务场景对应的交易接口。
6.一种添加业务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将第一页面的业务信息添加至第二页面的指定位置的请求;
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用户将所述第一页面的业务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二页面的指定位置的请求时,检测所述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
添加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所述业务场景对应的交易接口将所述业务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二页面上所述用户名下的所述指定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业务信息所属的业务场景之后,所述添加模块用于将所述业务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二页面所述用户名下的所述指定位置之前,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首次所述第二页面的用户;
所述添加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否时,通过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所述电业务场景对应的交易接口将所述业务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二页面上所述用户名下的所述指定位置;
所述装置还包括:
创建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创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
存储模块,用于在存储所述创建模块创建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所述添加模块,还具体用于在所述存储模块存储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之后,通过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所述业务场景对应的交易接口将所述业务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二页面上所述用户名下的所述指定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之后,所述创建模块创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之前,发送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对应的登录授权码,以及接收输入的授权码;
响应模块,用于在所述传输模块接收到与发送的所述登录授权码相同的授权码时,响应所述用户的登录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7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页面接收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存储有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所述用户为非首次登录所述第二页面的用户;以及当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确定所述用户为首次登录所述第二页面的用户。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预设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用户将第一页面的业务信息添加至第二页面的指定位置的请求请求之前,预设所述业务场景对应的交易接口;
所述添加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所述预设模块预设的商平台对应的交易接口将所述业务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二页面上所述用户名下的所述指定位置。
CN201610378051.7A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添加业务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60564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78051.7A CN106056433A (zh)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添加业务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78051.7A CN106056433A (zh)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添加业务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56433A true CN106056433A (zh) 2016-10-26

Family

ID=57172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78051.7A Pending CN106056433A (zh)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添加业务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5643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9785A (zh) * 2016-12-29 2017-05-24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设备
CN108898481A (zh) * 2018-07-09 2018-11-27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柜面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CN110874244A (zh) * 2019-10-16 2020-03-10 贝壳技术有限公司 适用于不同业务场景的过滤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610604A (zh) * 2021-08-09 2021-11-05 上海微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9211A (zh) * 2013-10-10 2014-02-0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网页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和信息处理装置以及浏览器
CN103679516A (zh) * 2012-09-25 2014-03-26 付艳超 基于购物车的比价系统及方法
CN104574107A (zh) * 2014-12-29 2015-04-2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跨商户订单信息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4794647A (zh) * 2015-04-28 2015-07-22 广西智通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购物车的共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9516A (zh) * 2012-09-25 2014-03-26 付艳超 基于购物车的比价系统及方法
CN103559211A (zh) * 2013-10-10 2014-02-0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网页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和信息处理装置以及浏览器
CN104574107A (zh) * 2014-12-29 2015-04-2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跨商户订单信息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4794647A (zh) * 2015-04-28 2015-07-22 广西智通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购物车的共享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9785A (zh) * 2016-12-29 2017-05-24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设备
CN106709785B (zh) * 2016-12-29 2021-05-18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设备
CN108898481A (zh) * 2018-07-09 2018-11-27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柜面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CN108898481B (zh) * 2018-07-09 2022-05-27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柜面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CN110874244A (zh) * 2019-10-16 2020-03-10 贝壳技术有限公司 适用于不同业务场景的过滤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610604A (zh) * 2021-08-09 2021-11-05 上海微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34505B (zh) 账号的登录方法及系统
CN105450583B (zh) 一种信息认证的方法及装置
CN106056433A (zh) 一种添加业务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KR102215943B1 (ko) 결제 정보 처리 방법, 장치 및 사용자 디바이스
KR102315794B1 (ko) 계정에 연결하고 서비스 프로세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CN106296308B (zh) 一种商户营销方法及系统
CN106447308A (zh) 一种app调用第三方支付方法及装置
US10963935B2 (en) User recommend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4753911A (zh) 一种基于社交应用的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06408096A (zh) 一种在线售票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在线售票系统
CN103593794B (zh) 信息交互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5741119A (zh) 一种业务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4036406A (zh) 一种提高订购信息安全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06709785B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设备
CN110875868A (zh)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5871785A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009850B (zh) 一种用户身份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4955005A (zh) 为通讯终端进行充值的方法及装置
US20150248673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token management system for transactions
KR101918749B1 (ko) 2차원 코드를 기초로 개인정보의 자동 입력이 가능한 결제 대행 처리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10266686B (zh) 数据共享方法、装置、设备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40034B (zh) 基于虚拟信息的用户身份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751464A (zh)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217101B2 (en) Link of mobile devices to facilitate mobile commerce transactions
CN106559470B (zh) 一种账号信息的推送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2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