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55107A - 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遥操作技术地面验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遥操作技术地面验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55107A
CN106055107A CN201610396740.0A CN201610396740A CN106055107A CN 106055107 A CN106055107 A CN 106055107A CN 201610396740 A CN201610396740 A CN 201610396740A CN 106055107 A CN106055107 A CN 106055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or
behavior
star
subsystem
perce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967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55107B (zh
Inventor
李东旭
范才智
刘望
孟云鹤
李思侃
郝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039674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551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55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5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55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51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5Input arrangements based on nervous system activity detection, e.g. brain waves [EEG] detection, electromyograms [EMG] detection, electrodermal response de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3/00Controls for manipulators
    • B25J13/006Controls for manipulators by means of a wireless system for controlling one or several manipula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obo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eur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遥操作技术地面验证系统,包括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人机交互子系统和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用于采集操作者的操作行为信息,将该操作行为映射为空间机器人的操作行为,并通过模拟天地通信链路将该操作行为传递给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由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中的模拟服务星复现操作者行为,对模拟目标星实施相应操作行为;空间操作模拟子系统通过天地通信链路将空间状态信息通过模拟天地通信链路传递到空间状态显示器,空间状态显示器将该空间状态信息转换为三维立体图形,实时渲染后将该图形信息传递给操作者。本发明可以较为完整、真实地验证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操作技术。

Description

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遥操作技术地面验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天器在轨服务技术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遥操作技术地面验证系统。
背景技术
航天器在轨服务是指在空间通过人、机器人或者两者协同完成涉及延长各种航天器寿命、提升执行任务能力的一类空间操作。
为降低在轨服务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风险和成本,在地面建立一套技术验证系统从而验证在轨服务技术的可行性,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针对各自的技术路线,约翰逊航天中心JSC(Johnson Space Center)建立了一套基于全尺寸动力学实物模型的地面验证系统开展遥操作试验,戈达德航天中心GSFC(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设计了在轨服务遥操作测试系统,支持在轨服务空间操作的软硬件测试。麻省理工大学和海军研究生院建立了基于气浮系统的地面试验平台,马里兰大学则采用了水浮试验系统来模拟空间的微重力环境。德国宇航中心DLR通过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ARTEMIS的数据转发服务,设立了一套基于天地通信链路的在轨服务遥操作地面验证系统,其中空间操作机器人和被操作目标分别通过一个七自由度的机械臂进行仿真,操作员通过提供视觉临场感的浸入式虚拟现实头盔和提供触觉临场感的力觉反馈装置感受远端环境进行操作。
发明内容
与传统的直接控制和双边控制遥操作不同,本发明针对力觉前馈式的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操作技术路线,提供一种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遥操作技术地面验证系统。通过该试验系统,可以实现操作员行为特征提取、临场感获取、天地通信链路时延模拟以及微重力环境下空间操作仿真等功能,为下一步的在轨操作实验提供全方位的地面验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遥操作技术地面验证系统,包括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人机交互子系统和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人机交互子系统包括模拟天地通信链路和空间状态显示器;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包括模拟服务星、模拟目标星以及气浮装置;
所述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用于采集操作者的操作行为信息,然后通过模拟天地通信链路将该操作行为信息传递给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由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中的模拟服务星复现操作者行为,对模拟目标星实施相应操作行为;空间操作模拟子系统通过天地通信链路将空间状态信息通过模拟天地通信链路传递到空间状态显示器,空间状态显示器将该空间状态信息转换为三维立体图形,实时渲染后将该图形信息传递给操作者。
本发明中,所述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包括行为感知计算机、操作者手部行为感知模块和操作者臂部行为感知模块;
操作者手部行为感知模块通过表面肌电信号传感器采集操作者手腕位置的肌电信号获取操作信息,行为感知计算机通过预装的操作者手势识别算法对操作手势进行实时的判读,从而得到操作员的操作手势信息;
操作者臂部行为感知模块包括操作员臂部运动感知单元和操作员操作力感知单元,所述操作员臂部运动感知单元实时采集操作员臂部的位置信息获取手臂的实时位姿;所述操作员操作力感知单元实时采集操作员臂部的表面肌电信号后通过操作力提取算法获得操作者的操作力信息;
操作者手部行为感知模块输出的操作手势信息、操作者臂部行为感知模块输出的手臂实时位姿信息以及操作力信息通过模拟天地通信链路传递给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
本发明中,所述操作员臂部运动感知单元包括电磁跟踪传感器、天线以及信号处理器,若干个电磁跟踪传感器固定在操作者手臂的不同的位置,电磁跟踪传感器接收由天线发出的电磁信号,由信号处理器获取两者的相位差得到电磁跟踪传感器相对于天线的笛卡尔空间下的位姿,电磁跟踪传感器的位姿传递给行为感知计算机,由行为感知计算机通过预装的臂部运动感知算法解算出操作者的手臂位姿;
操作员操作力感知单元包括若干个布置在操作者手臂上的操作力感知肌电腕表,操作力感知肌电腕表采集操作员臂部的表面肌电信号并将该信号船体给行为感知计算机,行为感知计算机通过预装的操作力感知算法获得操作者的操作力信息。
本发明中,所述模拟天地通信链路由两条互为备份的通信链路组成,一路通过光纤连接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和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一路通过无线方式连接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和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两者可切换。
本发明中,所述的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包括空间操作监控计算机、模拟服务星、模拟目标星、大理石气浮平台;空间操作监控计算机接收所述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输出的操作行为信息,并将该信息无线传输给模拟服务星,控制模拟服务星其空间机械臂实施对模拟目标星的故障帆板模拟装置的故障解除操作;所述模拟服务星包括模拟服务星本体以及模拟服务星气浮装置,模拟服务星气浮装置产生浮力使模拟服务星本体悬浮在大理石气浮平台上;所述模拟目标星包括模拟目标星本体以及模拟目标星气浮装置,模拟目标星气浮装置产生浮力使模拟目标星本体悬浮在大理石气浮平台,以此来模拟空间微重力环境。
模拟服务星用于模拟具有在轨操作和服务能力的航天器,所述模拟服务星上设置有空间机械臂,其通过测量模拟目标星之间的相对位姿,实现模拟服务星向模拟目标星的自主逼近和交会对接,交会对接完成后,模拟服务星接收来自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的操作行为信息,空间机械臂模拟操作者的操作行为进行模拟目标星的在轨故障解除操作。
所述模拟目标星用于模拟具有在轨故障的航天器,所述模拟目标星上设置有故障帆板模拟装置,其作用是模拟帆板由于连接铰链卡住而无法展开的故障,从而给模拟服务星实施在轨故障解除操作提供对象。帆板在发射时处于收拢状态,发射入轨后再打开。所以,本发明故障帆板模拟装置模拟的故障是,帆板入轨后无法展开的故障。一般故障的发生原因的是,帆板之间的连接铰链卡住了。
本发明中,模拟服务星气浮装置包括储存有压缩气体的气瓶,所述气瓶通过输气管路连接气足,气足将气瓶内的压缩空气喷出产生推力进而将模拟服务星悬浮在大理石气浮平台上,模拟微重力环境。
模拟目标星气浮装置包括储存有压缩气体的气瓶,所述气瓶通过输气管路连接气足,气足将气瓶内的压缩气体喷出产生推力进而将模拟目标星悬浮在大理石气浮平台上,模拟微重力环境。
本发明中,在模拟服务星气浮装置以及模拟目标星气浮装置中的气瓶与气足之间的输气管路上设置有缓冲集气模块、截止阀、减压阀、进气阀以及放气阀,贮存于气瓶中的高压气体,经过截止阀、减压阀,通过输气管路到达缓冲集气模块后,经气足排出,产生浮力从而抵消模拟卫星所受重力。
通过以上发明设计,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操作地面演示验证系统可以较为完整、真实地验证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操作技术,为下一步空间在轨技术实验奠定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遥操作技术地面验证系统示意图。
图2是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示意图。
图3是人机交互子系统示意图。
图4是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示意图。
图中:
1、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2、模拟天地通信链路;3、空间状态显示器;4、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5、电磁跟踪传感器;6、感知肌电腕表;7、天线;8、信号处理器;9、行为感知计算机;10、操作者;11、1#监控摄像头;12、2#监控摄像头;13、1#交换机;14、1#光纤转发器;15、2#交换机;16、2#光纤转发器;17、1#无线网桥;18、1#天线;19、2#天线;20、2#无线网桥;21、大理石气浮平台;22、模拟目标星本体;23、模拟服务星本体;24、气浮装置;25、空间机械臂;26、故障帆板模拟装置;27、视觉导航相机;28、光学靶标;29、无线通信模块;30、空间操作监控计算机;31、模拟服务星;32、模拟目标星;33、手势识别腕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遥操作技术地面验证系统,由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1、人机交互子系统和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4组成。其中人机交互子系统由模拟天地通信链路2和空间状态显示器3组成。全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1提取操作者行为特征后,将该操作行为映射为空间机器人的操作行为,通过模拟天地通信链路2将该行为传递给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4,由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4中的模拟服务星复现操作者行为,对模拟目标星实施操作,解除故障帆板模拟装置的故障。空间操作模拟子系统通过天地通信链路将空间状态信息包括模拟服务星和模拟目标星的位姿信息、图像信息以及力信息等通过模拟天地通信链路2传递到空间状态显示器2,空间状态显示器2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等将该状态信息转换为三维立体图形,实时渲染后将该图形信息传递给操作者。操作者沉浸在临场感视觉中进行操作。
图2是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示意图。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由操作者手部行为感知模块和操作者臂部行为感知模块两部分组成。操作者手部行为感知模块主要是由操作者手势识别腕表33和安装在行为感知计算机9内的手势识别算法组成。操作者手势识别腕表33具体是指一种基于肌电信号的操作者手势识别腕表,该腕表通过表面肌电信号(sEMG)传感器采集操作者的肌电信号获取操作信息,通过操作者手势识别算法对操作手势进行实时的判读,从而得到操作员的操作手势。
手势识别腕表33提取操作者的肌电信号并进行预处理,传递给行为感知计算机9,通过手势识别算法给出当前的操作手势。
操作者臂部运动感知模块由电磁跟踪传感器5、天线7以及信号处理器8构成。一定数目的电磁跟踪传感器5根据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固连在人的手臂上,该传感器接收由天线7发出的电磁信号,由信号处理器8取两者的相位差得到传感器5相对于天线7的笛卡尔空间下的位姿,传感器的位姿传递给行为感知计算机9,由行为感知计算机9通过预装的臂部运动感知算法解算出操作者10的手臂位姿。操作者臂部操作力感知模块是由若干个以布置在操作者10手臂上的操作力感知肌电腕表6以及预装在行为感知计算机9内的操作力感知算法软件组成,其工作原理与操作者手部行为感知装置类似,但由于操作力感知肌电腕表6的布置位置以及感知算法的不同,这里提取的是操作者10臂部的操作力信息,从而实现了操作力的前馈,避免了由于力信息反馈导致的遥操作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以上信息均通过人机交互子系统2传递到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4中。
图3是人机交互子系统示意图,是对图1中模拟天地通信链路2的展开。所述的人机交互子系统主要由模拟天地通信链路和空间状态显示器组成。模拟天地通信链路由两条互为备份的通信链路组成,一路通过光纤连接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和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一路通过无线方式连接,两者可切换。空间状态显示器作为网络中的一个组件,通过一个图形工作站连接在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端的交换机上。所述的人机交互子系统为系统提供信息传递和视觉临场感服务。本实施例中,分别布置在空间操作模拟子系统端的1#交换机13和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端的2#交换机15通过1#光纤转发器14和2#光纤转发器16分别经两路通信链路进行连接。一路通过两芯单模光纤直接连接;另一路通过两芯单模光纤连接室外的1#无线网桥17和2#无线网桥20,经过天线馈线,通过两路天线(1#天线18和2#天线19)进行连接。空间操作模拟子系统端和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端均布置有1#监控摄像头11和2#监控摄像头12,有1#监控摄像头11和2#监控摄像头12分别与1#交换机13和2#交换机15相连。
图4所示的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由空间操作监控计算机30、模拟服务星31、模拟目标星32和大理石气浮平台21等组成。所述模拟服务星31包括模拟服务星本体23以及气浮装置24,模拟服务星气浮装置24产生浮力使模拟服务星本体23悬浮在大理石气浮平台21上。所述模拟目标星32包括模拟目标星本体22以及气浮装置24,气浮装置24产生浮力使模拟目标星本体22悬浮在大理石气浮平台21,以此来模拟空间微重力环境。所述的模拟服务星以及服务星卫星本体由结构电池一体化分系统、推进分系统、姿态与轨道控制分系统以及测控分系统等组成,其中模拟服务星的有效载荷为空间机械臂25,模拟服务星的有效载荷为故障帆板模拟装置26。所述的模拟目标星和服务星可通过推进分系统和姿态与轨道控制分系统完成自主交会对接模拟实验。所述的模拟服务星的空间机械臂通过对所述的模拟目标星的故障帆板模拟装置展开操作,打开故障帆板,完成在轨服务技术演示验证任务。
气浮装置24由气瓶、缓冲集气模块、截止阀、减压阀、进气阀、放气阀、气足、气路管线等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贮存于气浮装置气瓶中的高压气体,经过截止阀、减压阀,通过气路管线到达缓冲集气模块后,经气足排出,产生浮力从而抵消模拟卫星所受重力。
模拟服务星的卫星本体23中的有效载荷空间机械臂如图4中的25所示,模拟目标星卫星本体23中的有效载荷故障帆板模拟装置如图4中的26所示。空间操作任务开始后,模拟服务星通过视觉导航相机27观测模拟目标星的光学靶标28实时获取模拟服务星31相对于模拟目标星32的相对位姿,通过姿态与轨道控制分系统完成与目标星的自主交会对接。交会对接完成后,接收经由空间操作监控计算机30和无线通信模块29转发的操作行为信息,开展帆板故障解除实验。实验开始后,空间机械臂25对故障帆板模拟装置26实施操作,完成故障帆板的展开操作,利用该操作任务,可以验证空间遥操作技术的可行性,为实际的空间在轨操作任务奠定基础。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提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遥操作技术地面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人机交互子系统和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人机交互子系统包括模拟天地通信链路和空间状态显示器;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包括模拟服务星、模拟目标星以及气浮装置;
所述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用于采集操作者的操作行为信息,然后通过模拟天地通信链路将该操作行为信息传递给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由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中的模拟服务星复现操作者行为,对模拟目标星实施相应操作行为;空间操作模拟子系统通过天地通信链路将空间状态信息通过模拟天地通信链路传递到空间状态显示器,空间状态显示器将该空间状态信息转换为三维立体图形,实时渲染后将该图形信息传递给操作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遥操作技术地面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包括行为感知计算机、操作者手部行为感知模块和操作者臂部行为感知模块;
操作者手部行为感知模块通过表面肌电信号传感器采集操作者手腕位置的肌电信号获取操作信息,行为感知计算机通过预装的操作者手势识别算法对操作手势进行实时的判读,从而得到操作员的操作手势信息;
操作者臂部行为感知模块包括操作员臂部运动感知单元和操作员操作力感知单元,所述操作员臂部运动感知单元实时采集操作员臂部的位置信息获取手臂的实时位姿;所述操作员操作力感知单元实时采集操作员臂部的表面肌电信号后通过操作力提取算法获得操作者的操作力信息;
操作者手部行为感知模块输出的操作手势信息、操作者臂部行为感知模块输出的手臂实时位姿信息以及操作力信息通过模拟天地通信链路传递给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遥操作技术地面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员臂部运动感知单元包括电磁跟踪传感器、天线以及信号处理器,若干个电磁跟踪传感器固定在操作者手臂的不同的位置,电磁跟踪传感器接收由天线发出的电磁信号,由信号处理器获取两者的相位差得到电磁跟踪传感器相对于天线的笛卡尔空间下的位姿,电磁跟踪传感器的位姿传递给行为感知计算机,由行为感知计算机通过预装的臂部运动感知算法解算出操作者的手臂位姿;
操作员操作力感知单元包括若干个布置在操作者手臂上的操作力感知肌电腕表,操作力感知肌电腕表采集操作员臂部的表面肌电信号并将该信号船体给行为感知计算机,行为感知计算机通过预装的操作力感知算法获得操作者的操作力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遥操作技术地面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天地通信链路由两条互为备份的通信链路组成,一路通过光纤连接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和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一路通过无线方式连接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和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两者可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遥操作技术地面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间操作地面模拟子系统包括空间操作监控计算机、模拟服务星、模拟目标星、大理石气浮平台;空间操作监控计算机接收所述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输出的操作行为信息,并将该信息无线传输给模拟服务星,控制模拟服务星其空间机械臂实施对模拟目标星的故障帆板模拟装置的故障解除操作;所述模拟服务星包括模拟服务星本体以及模拟服务星气浮装置,模拟服务星气浮装置产生浮力使模拟服务星本体悬浮在大理石气浮平台上;所述模拟目标星包括模拟目标星本体以及模拟目标星气浮装置,模拟目标星气浮装置产生浮力使模拟目标星本体悬浮在大理石气浮平台,以此来模拟空间微重力环境;
模拟服务星用于模拟具有在轨操作和服务能力的航天器,所述模拟服务星上设置有空间机械臂,其通过测量模拟目标星之间的相对位姿,实现模拟服务星向模拟目标星的自主逼近和交会对接,交会对接完成后,模拟服务星接收来自操作者行为感知子系统的操作行为信息,空间机械臂模拟操作者的操作行为进行模拟目标星的在轨故障解除操作;
所述模拟目标星用于模拟具有在轨故障的航天器,所述模拟目标星上设置有故障帆板模拟装置,其作用是模拟帆板由于连接铰链卡住而无法展开的故障,从而给模拟服务星实施在轨故障解除操作提供对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遥操作技术地面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模拟服务星气浮装置包括储存有压缩气体的气瓶,所述气瓶通过输气管路连接气足,气足将气瓶内的压缩空气喷出产生推力进而将模拟服务星悬浮在大理石气浮平台上,模拟微重力环境;
模拟目标星气浮装置包括储存有压缩气体的气瓶,所述气瓶通过输气管路连接气足,气足将气瓶内的压缩气体喷出产生推力进而将模拟目标星悬浮在大理石气浮平台上,模拟微重力环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遥操作技术地面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模拟服务星气浮装置以及模拟目标星气浮装置中的气瓶与气足之间的输气管路上设置有缓冲集气模块、截止阀、减压阀、进气阀以及放气阀,贮存于气瓶中的高压气体,经过截止阀、减压阀,通过输气管路到达缓冲集气模块后,经气足排出,产生浮力从而抵消模拟卫星所受重力。
CN201610396740.0A 2016-06-07 2016-06-07 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遥操作技术地面验证系统 Active CN1060551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6740.0A CN106055107B (zh) 2016-06-07 2016-06-07 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遥操作技术地面验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6740.0A CN106055107B (zh) 2016-06-07 2016-06-07 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遥操作技术地面验证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55107A true CN106055107A (zh) 2016-10-26
CN106055107B CN106055107B (zh) 2019-04-05

Family

ID=57170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96740.0A Active CN106055107B (zh) 2016-06-07 2016-06-07 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遥操作技术地面验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55107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4861A (zh) * 2016-11-21 2017-02-22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基于三维手势的空间机器人遥操作系统
CN108177149A (zh) * 2018-02-08 2018-06-19 苏州融萃特种机器人有限公司 基于mr和运动规划技术的可移动机械臂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062398A (zh) * 2018-06-07 2018-12-21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与多模态人机接口的航天器交会对接方法
CN110480657A (zh) * 2019-08-13 2019-11-22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复杂结构环境空间机器人天地遥操作系统
CN110687886A (zh) * 2019-09-16 2020-01-14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摆动式帆板驱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重构方法
CN111113456A (zh) * 2019-12-24 2020-05-08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空间机械臂在轨操作平台及系统
CN111252271A (zh) * 2020-02-20 2020-06-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可长时工作的气浮机器人装置及方法
CN111252270A (zh) * 2020-02-20 2020-06-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气浮机器人位姿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2828916A (zh) * 2021-01-20 2021-05-25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冗余机械臂遥操作组合交互装置及冗余机械臂遥操作系统
CN113742863A (zh) * 2021-08-31 2021-12-03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环火轨道中分全球及局部成像能力地面验证方法
CN115817867A (zh) * 2022-12-30 2023-03-21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一种供空间站有效载荷使用的在线维修操作箱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11904A1 (en) * 2005-05-06 2008-01-17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sa Method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for Capturing, Servicing, and De-Orbiting Earth Satellites Using Robotics
CN202079595U (zh) * 2010-01-08 2011-12-21 哈尔滨理工大学 新型遥操作远端机器人控制平台
CN102729254A (zh) * 2012-07-04 2012-10-1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触觉临场感的遥操作机器人肌电控制方法
CN105416616A (zh) * 2015-11-19 2016-03-2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新型空间站舱外巡检维修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11904A1 (en) * 2005-05-06 2008-01-17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sa Method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for Capturing, Servicing, and De-Orbiting Earth Satellites Using Robotics
CN202079595U (zh) * 2010-01-08 2011-12-21 哈尔滨理工大学 新型遥操作远端机器人控制平台
CN102729254A (zh) * 2012-07-04 2012-10-1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触觉临场感的遥操作机器人肌电控制方法
CN105416616A (zh) * 2015-11-19 2016-03-2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新型空间站舱外巡检维修装置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4861B (zh) * 2016-11-21 2019-05-10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基于三维手势的空间机器人遥操作系统
CN106444861A (zh) * 2016-11-21 2017-02-22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基于三维手势的空间机器人遥操作系统
CN108177149A (zh) * 2018-02-08 2018-06-19 苏州融萃特种机器人有限公司 基于mr和运动规划技术的可移动机械臂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177149B (zh) * 2018-02-08 2023-09-15 苏州融萃特种机器人有限公司 基于mr和运动规划技术的可移动机械臂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062398B (zh) * 2018-06-07 2021-06-29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与多模态人机接口的航天器交会对接方法
CN109062398A (zh) * 2018-06-07 2018-12-21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与多模态人机接口的航天器交会对接方法
CN110480657A (zh) * 2019-08-13 2019-11-22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复杂结构环境空间机器人天地遥操作系统
CN110687886A (zh) * 2019-09-16 2020-01-14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摆动式帆板驱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重构方法
CN110687886B (zh) * 2019-09-16 2020-11-03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摆动式帆板驱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重构方法
CN111113456A (zh) * 2019-12-24 2020-05-08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空间机械臂在轨操作平台及系统
CN111252270A (zh) * 2020-02-20 2020-06-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气浮机器人位姿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1252271A (zh) * 2020-02-20 2020-06-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可长时工作的气浮机器人装置及方法
CN112828916A (zh) * 2021-01-20 2021-05-25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冗余机械臂遥操作组合交互装置及冗余机械臂遥操作系统
CN112828916B (zh) * 2021-01-20 2022-07-08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冗余机械臂遥操作组合交互装置及冗余机械臂遥操作系统
CN113742863A (zh) * 2021-08-31 2021-12-03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环火轨道中分全球及局部成像能力地面验证方法
CN113742863B (zh) * 2021-08-31 2023-10-27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环火轨道中分全球及局部成像能力地面验证系统
CN115817867A (zh) * 2022-12-30 2023-03-21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一种供空间站有效载荷使用的在线维修操作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55107B (zh) 2019-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5107B (zh) 基于人在回路的空间遥操作技术地面验证系统
CN106081171B (zh) 空间在轨故障解除操作地面模拟实验系统
CN102880193B (zh) 航天器开发试验台系统
CN112435521B (zh) 一种空间遥操作机械臂在轨训练系统及方法
CN106516182A (zh) 双五自由度气浮主从非接触式双超卫星地面原理验证系统
US11708183B2 (en) Ground test system and test method for space-oriented multi-arm spacecraft system
CN105182770A (zh) 一种基于旋翼飞行器的航天器半物理仿真实验系统及方法
Garcia et al. Training astronauts using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s and virtual reality
GB2548109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atellite payload development
McFatter et al. NASA Docking System Block 1: NASA's new direct electric docking system supporting ISS and future human space exploration
CN105966644B (zh) 用于在轨服务技术验证的模拟服务星
Gallardo et al. Six degrees of freedom experimental platform for testing autonomous satellites operations
Xu et al. A space robotic system used for on-orbit servicing in the geostationary orbit
Kelm et al. FREND: pushing the envelope of space robotics
Hirzinger Robots in space-a survey
Parrish The ranger telerobotic shuttle experiment: An on-orbit satellite servicer
Akin et al. Neutral buoyancy simulation of space telerobotics operations
McKinnon et al. 15Multi-axis control in telemanipulation and vehicle guidance
Wang et 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robotic system for servicing Hubble space telescope
Anderson EVA worksite analysis—Use of computer analysis for EVA operations development and execution
Parrish et al. Planning for the ranger telerobotic shuttle experiment on-orbit operations
Pairot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autonomous onboard control system for rendezvous and docking
Dmitriev et al. APPLICATION OF SPACE ROBOTIC SYSTEMS TO SUPPORT COSMONAUTS’ACTIVITY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ISTING AND FUTURE SPACE PROGRAMS
Wang et al. Contact dynamics simulations for robotic servicing of the Hubble Space Telescope
Kagey EVA Operations Design Consider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