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54775A - 水龙头智能缓冲增强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水龙头智能缓冲增强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54775A
CN106054775A CN201610548203.3A CN201610548203A CN106054775A CN 106054775 A CN106054775 A CN 106054775A CN 201610548203 A CN201610548203 A CN 201610548203A CN 106054775 A CN106054775 A CN 1060547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audion
resistance
electric capacity
operational ampl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482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Chuantong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Chuantong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Chuantong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Chuantong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4820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54775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54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47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8Monitoring; Safe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龙头智能缓冲增强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供水管路上的电磁阀M,电磁阀M相连接的控制芯片U1,正极同时与控制芯片U1的THRES管脚和TRIG管脚相连接、负极与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5,正极与控制芯片U1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控制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6,分别与控制芯片U1相连接的开关驱动电路和信号判断电路,与信号判断电路相连接的信号输入电路,与信号输入电路相连接的信号增强电路,以及与信号判断电路相连接的信号缓冲电路。本发明提供一种水龙头智能缓冲增强控制系统,大大提高家庭用水的智能性,降低了家庭耗水量,从而节约了水资源,更好的降低了用户的经济成本。

Description

水龙头智能缓冲增强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庭节能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水龙头智能缓冲增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水是当今社会一个不可或缺的资源,在人们的生活中,无论是洗漱还是蒸煮都离不开水。现如今,家庭中均是采用水龙头来放水,而在使用时,经常会因为某些原因导致使用者忘记关闭水龙头,从而使得水龙头保持出水,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还加重了用户的负担。为了节约水资源,大多数的公共场所均采用按压式或者感应式的水龙头,但是按压式和感应式的水龙头却不适合在家庭中进行使用。
所以,现如今需要一款智能性的水龙头,以避免用户忘记关水导致的水资源的持续浪费的情况,达到节省水资源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龙头智能缓冲增强控制系统,大大提高家庭用水的智能性,降低了家庭耗水量,从而节约了水资源,更好的降低了用户的经济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水龙头智能缓冲增强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供水管路上的电磁阀M,电磁阀M相连接的控制芯片U1,正极同时与控制芯片U1的THRES管脚和TRIG管脚相连接、负极与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5,正极与控制芯片U1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控制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6,分别与控制芯片U1相连接的开关驱动电路和信号判断电路,与信号判断电路相连接的信号输入电路,与信号输入电路相连接的信号增强电路,以及与信号判断电路相连接的信号缓冲电路;其中,控制芯片U1的型号为NE555。
作为优选,所述信号输入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P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1,负极接地、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1,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3,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2,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4,以及负极接地、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2组成;其中,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作为该信号输入电路的信号输入端Vin。
作为优选,所述信号判断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一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5,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5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3,正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一端同时与控制芯片U1的VCC管脚和RESE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6,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7组成;其中,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开关驱动电路由三极管VT3,三极管VT4,开关S,P极经电阻R9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1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一端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OUT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8,与二极管D2并联设置的电阻R10,正极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7,P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控制芯片U1的RESET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3,以及N极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P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组成;其中,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二极管D2的N极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电磁阀M与二极管D3并联设置,开关S的一端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4的N极相连接,二极管D4的N极与P极组成该开关驱动电路的电源输入端。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增强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P极与运算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经电阻R12后与运算放大器P3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5,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3的负输入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4后与运算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8,N极经电阻R13后与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7后与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6,正极与二极管D6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9,一端与二极管D5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9的正极相连接、滑动端与运算放大器P4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一端与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4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5,以及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4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6组成;其中,电容C8的正极接地,运算放大器P3的正输入端作为该信号增强电路的输入端,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作为该信号增强电路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P3的正输入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相连接,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信号缓冲电路由三极管VT5,三极管VT6,MOS管Q1,正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1,负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24后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10,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9后与电容C10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18,一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18和电阻R19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阻R20,正极与电容C1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3后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23,正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接的电容C13,一端与电容C13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的电阻R21,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22组成;其中,三极管VT5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电容C12的正极接地,电容C12的负极接地,电阻R18和电阻R19的连接点与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三极管VT5的基极作为该信号缓冲电路的输入端,MOS管Q1的漏极作为该信号缓冲电路的输出端,三极管VT5的基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MOS管Q1的漏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能根据信号判断是否有人在使用水龙头,在判断无人使用水龙头时,系统将自动控制电磁阀截断,从而达到控制水龙头停止出水的目的,其节水效果相较于现有的水龙头能够提升50%-70%,同时还能避免水溢出而对居住环境造成的影响,更好的保护了用户的生活环境与人身安全。
(2)本发明设置有开关S,在用户需要暂离却要持续接水时,可以按下开关S使电磁阀保持接通,从而让水龙头能够持续出水,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
(3)本发明通过设置信号增强电路来增强输入端的信号强度,进一步提升了系统使用的精准性,使得系统的判断更加准确,很好的避免了系统误判情况的发生。
(4)本发明通过设置信号缓冲电路能够更好的保护系统的正常使用,防止信号波动较大损坏系统的元器件,能够延长系统3-5年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系统的维护与更换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智能控制系统的电路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信号增强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信号缓冲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水龙头智能缓冲增强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供水管路上的电磁阀M,电磁阀M相连接的控制芯片U1,正极同时与控制芯片U1的THRES管脚和TRIG管脚相连接、负极与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5,正极与控制芯片U1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控制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6,分别与控制芯片U1相连接的开关驱动电路和信号判断电路,与信号判断电路相连接的信号输入电路,与信号输入电路相连接的信号增强电路,以及与信号判断电路相连接的信号缓冲电路;其中,控制芯片U1的型号为NE555。
信号输入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电容C1,电容C2,二极管D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以及电阻R4组成。
连接时,电阻R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二极管D1的P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电容C1的负极接地、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电阻R4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电容C2的负极接地、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
其中,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作为该信号输入电路的信号输入端Vin。
信号判断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3,以及电容C4组成。
连接时,电阻R5的一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电容C3的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5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4的正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6的一端同时与控制芯片U1的VCC管脚和RESE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电阻R7的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
其中,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
开关驱动电路由三极管VT3,三极管VT4,开关S,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容C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以及电阻R11组成。
连接时,二极管D2的P极经电阻R9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1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8的一端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OUT管脚相连接,电阻R10与二极管D2并联设置,电容C7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二极管D3的P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控制芯片U1的RESET管脚相连接,二极管D4的N极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P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
其中,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二极管D2的N极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电磁阀M与二极管D3并联设置,开关S的一端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4的N极相连接,二极管D4的N极与P极组成该开关驱动电路的电源输入端。
如图2所示,信号增强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容C8,电容C9,滑动变阻器RP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以及电阻R17组成。
连接时,二极管D5的P极与运算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经电阻R12后与运算放大器P3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电容C8的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3的负输入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4后与运算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二极管D6的N极经电阻R13后与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7后与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电容C9的正极与二极管D6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滑动变阻器RP1的一端与二极管D5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9的正极相连接、滑动端与运算放大器P4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15的一端与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4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16的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4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
其中,电容C8的正极接地,运算放大器P3的正输入端作为该信号增强电路的输入端,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作为该信号增强电路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P3的正输入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相连接,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
如图3所示,信号缓冲电路由三极管VT5,三极管VT6,MOS管Q1,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以及电阻R24组成。
连接时,电容C11的正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电容C10的负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24后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18的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9后与电容C10的正极相连接,电阻R20的一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18和电阻R19的连接点相连接,电阻R23的正极与电容C1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3后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电容C13的正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接,电阻R21的一端与电容C13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电阻R22的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3的负极相连接。
其中,三极管VT5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电容C12的正极接地,电容C12的负极接地,电阻R18和电阻R19的连接点与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三极管VT5的基极作为该信号缓冲电路的输入端,MOS管Q1的漏极作为该信号缓冲电路的输出端,三极管VT5的基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MOS管Q1的漏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
安装时,将电磁阀安装在水龙头的供水管道上,并将信号输入端Vin与人体感应器相连接,最后将电源输入端与电源相连接。
其中,人体感应器选用人体红外感应器,该人体感应器安装在水龙头上,其感应的角度为水龙头正面120°,最远的感应距离为5米;电源选用家用供电电源或者蓄电池。
使用时,当用户站在人体感应器的感应范围内时,人体感应器发出触发信号,该触发信号导通三极管VT1和三极管VT2,使得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呈低电平,从而触发控制芯片的OUT管脚呈高电平导通三极管VT3和三极管VT4,从而使得电磁阀得电导通,当用户打开水龙头时则水龙头将正常出水;而当人离开人体感应器时,三极管VT1和三极管VT2断开,控制芯片U1的OUT管脚呈低电平,三极管VT3和三极管VT4也断开,电磁阀失电闭合,从而使得供水管道截断,水龙头停止出水;在用户需要暂时离开水龙头且需要其继续出水时,只需将开关S闭合即可。
本发明能根据信号判断是否有人在使用水龙头,在判断无人使用水龙头时,系统将自动控制电磁阀截断,从而达到控制水龙头停止出水的目的,其节水效果相较于现有的水龙头能够提升50%-70%,同时还能避免水溢出而对居住环境造成的影响,更好的保护了用户的生活环境与人身安全。本发明通过设置信号增强电路来增强输入端的信号强度,进一步提升了系统使用的精准性,使得系统的判断更加准确,很好的避免了系统误判情况的发生。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发明。

Claims (7)

1.水龙头智能缓冲增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供水管路上的电磁阀M,电磁阀M相连接的控制芯片U1,正极同时与控制芯片U1的THRES管脚和TRIG管脚相连接、负极与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5,正极与控制芯片U1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控制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6,分别与控制芯片U1相连接的开关驱动电路和信号判断电路,与信号判断电路相连接的信号输入电路,与信号输入电路相连接的信号增强电路,以及与信号判断电路相连接的信号缓冲电路;其中,控制芯片U1的型号为NE5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智能缓冲增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增强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P极与运算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经电阻R12后与运算放大器P3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5,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3的负输入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4后与运算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8,N极经电阻R13后与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7后与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6,正极与二极管D6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9,一端与二极管D5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9的正极相连接、滑动端与运算放大器P4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一端与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4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5,以及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4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6组成;其中,电容C8的正极接地,运算放大器P3的正输入端作为该信号增强电路的输入端,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作为该信号增强电路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龙头智能缓冲增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缓冲电路由三极管VT5,三极管VT6,MOS管Q1,正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1,负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24后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10,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9后与电容C10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18,一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18和电阻R19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阻R20,正极与电容C1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3后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23,正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接的电容C13,一端与电容C13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的电阻R21,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22组成;其中,三极管VT5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电容C12的正极接地,电容C12的负极接地,电阻R18和电阻R19的连接点与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三极管VT5的基极作为该信号缓冲电路的输入端,MOS管Q1的漏极作为该信号缓冲电路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龙头智能缓冲增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P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1,负极接地、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1,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3,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2,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4,以及负极接地、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2组成;其中,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作为该信号输入电路的信号输入端Vi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龙头智能缓冲增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判断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一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5,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5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3,正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一端同时与控制芯片U1的VCC管脚和RESE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6,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7组成;其中,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龙头智能缓冲增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驱动电路由三极管VT3,三极管VT4,开关S,P极经电阻R9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1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一端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OUT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8,与二极管D2并联设置的电阻R10,正极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7,P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控制芯片U1的RESET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3,以及N极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P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组成;其中,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二极管D2的N极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电磁阀M与二极管D3并联设置,开关S的一端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4的N极相连接,二极管D4的N极与P极组成该开关驱动电路的电源输入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龙头智能缓冲增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算放大器P3的正输入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相连接,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三极管VT5的基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MOS管Q1的漏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
CN201610548203.3A 2016-07-12 2016-07-12 水龙头智能缓冲增强控制系统 Pending CN1060547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48203.3A CN106054775A (zh) 2016-07-12 2016-07-12 水龙头智能缓冲增强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48203.3A CN106054775A (zh) 2016-07-12 2016-07-12 水龙头智能缓冲增强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54775A true CN106054775A (zh) 2016-10-26

Family

ID=57186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48203.3A Pending CN106054775A (zh) 2016-07-12 2016-07-12 水龙头智能缓冲增强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5477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75774A (zh) * 2017-11-13 2019-05-2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净水机和净水机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75774A (zh) * 2017-11-13 2019-05-2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净水机和净水机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0418A (zh) 一种开关电源的控制方法
CN206727643U (zh) 一种欠压及过压保护电路
CN106054775A (zh) 水龙头智能缓冲增强控制系统
CN204145837U (zh) 一种断电自动延时卧室开关
CN106015698A (zh) 设置有信号驱动放大电路的水龙头智能控制系统
CN106020049A (zh) 水龙头智能控制系统
CN205335547U (zh) 电热水器节电插座
CN107702298A (zh) 设置有触发增强电路的空调扇智能供电控制系统
CN106015696A (zh) 水龙头智能增强放大控制系统
CN106015697A (zh) 设置有信号增强电路的水龙头智能控制系统
CN104180545B (zh) 一种水箱及太阳能热水器联合水位控制装置
CN106015695A (zh) 设置有信号缓冲电路的水龙头智能控制系统
CN105357834A (zh) 地下停车场混合型红外感应照明控制系统
CN105307365A (zh) 地下停车场高品质信号型红外感应照明控制系统
CN208419238U (zh) 一种囊泡冷水回收器
CN107631078A (zh) 水龙头双电源智能缓冲增强控制系统
CN110499808A (zh) 一种家用智能供水系统
CN205160495U (zh) 零功耗待机触摸节能开关
CN204202220U (zh) 一种双蓄水太阳能热水器智能控制系统
CN110500432A (zh) 一种多功能出水水龙头
CN207819878U (zh) 应用于插座的微波感应节能装置
CN107701785A (zh) 设置有信号增强电路的水龙头双电源智能控制系统
CN209318956U (zh) 一种低频安全电压电烙铁加热控制电路
CN107658968A (zh) 设置有信号驱动放大电路的水龙头双电源智能控制系统
CN203399080U (zh) 一种用于工业车间电子门的触摸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