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49622A - 一种适用于楼宇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楼宇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49622A CN106049622A CN201610594042.1A CN201610594042A CN106049622A CN 106049622 A CN106049622 A CN 106049622A CN 201610594042 A CN201610594042 A CN 201610594042A CN 106049622 A CN106049622 A CN 1060496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cistern
- wastewater recycling
- recycling system
- t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9000010797 grey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06010016807 Fluid reten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287 bat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73 irr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2 irri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11 vegetab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1/00—Methods or layout of installations for water supply
- E03B1/04—Methods or layout of installations for water supply for domestic or like local supply
- E03B1/041—Greywater supply system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1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waste water; Basins or fountains connected thereto; Sinks
- E03C1/122—Pipe-line systems for waste water in building
- E03C1/1222—Arrangements of devices in domestic waste water pipe-line system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1/00—Methods or layout of installations for water supply
- E03B1/04—Methods or layout of installations for water supply for domestic or like local supply
- E03B1/041—Greywater supply systems
- E03B2001/045—Greywater supply systems using household wate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楼宇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该楼宇为多层结构,该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用于收集用户的可利用废水的回收管道系统,回收管道系统的入口端用于连接用户的排水系统;用于储存来自用户的可利用废水的多个蓄水池,回收管道系统的出水端与蓄水池连接;多个蓄水池包括设置于楼宇底层的总蓄水池、设置于楼顶层或者中间层的分蓄水池;总蓄水池通过高压水管与设置于顶层的分蓄水池连接,高压水管上安装有用于将总蓄水池的水输送至顶层蓄水池的增压泵;用于将向用户供给来自所述蓄水池的水的供给管道系统。该废水回收利用系统有效减小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使用过程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楼宇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极其缺水的国家,水资源浪费情况在我国较为严重,在国家的大力号召下市面上也出现了大量的节水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然而由于较多节水产品使用麻烦、购买成本较高而且节水效果不明显使得大部分居民难以接受,寻找一种使居民使用方便,节水效果好的废水回收再利用设计成为了新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楼宇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旨在改善居民区水资源浪费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适用于楼宇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该楼宇为多层结构,该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用于收集用户的可利用废水的回收管道系统,回收管道系统的入口端用于连接用户的排水系统;用于储存来自用户的可利用废水的多个蓄水池,回收管道系统的出水端与蓄水池连接;多个蓄水池包括设置于楼宇底层的总蓄水池、设置于楼顶层或者中间层的分蓄水池;总蓄水池通过高压水管与设置于顶层的分蓄水池连接,高压水管上安装有用于将总蓄水池的水输送至顶层蓄水池的增压泵;用于将向用户供给来自所述蓄水池的水的供给管道系统,供给管道系统的入口端与蓄水池连接,供给管道系统的出水端用于连接用户的供水系统或者连接位于其下方且与其相邻的蓄水池。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回收管道系统包括回收总管和多个与回收总管连通的回收支管,回收总管和与其相邻且位于其下方的蓄水池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个回收支管均设置有水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供给管道系统包括供水总管和多个与供水总管连通的供水支管,供水总管和与其相邻且位于其上方的分蓄水池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供水支管设置有第一阀门和水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废水回收利用系统通过雨水进水管与居民区的雨水管网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总蓄水池包括储水池和设置有水质净化机构的净水池,雨水进水管和回收管道系统均与储水池连通,储水池与净水池连通,储水池内的水通入净水池,净水池与顶层蓄水池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废水回收利用系统还包括清洁用水管,清洁用水管与净水池连通,清洁用水管设置有第三阀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废水回收利用系统还包括设置有排水阀的排水管,排水管与储水池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储水池设置有根据储水池的水位高度控制排水阀打开和关闭的水位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适用于楼宇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使用时,将用户排出的可利用废水统一收集后再通过供水管道系统,将可利用废水输送至用户,用以冲厕所等,这样不仅有效减小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有其专用的管道,使用户节水和用水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适用于楼宇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总蓄水池110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分别为:废水回收利用系统100,楼宇200,最底层210,最顶层220,总蓄水池110,第一分蓄水池121,第二分蓄水池122,供给管道系统130,第一供给管道系统130a,第二供给管道系统130b,供水支管131,供水总管132,第一阀门133,第二阀门134,第三阀门135,回收管道系统140,第一回收管道系统140a,第二回收管道系统140b,回收支管141,回收总管142,高压水管150,增压泵151,储水池160,低水位线161,高水位线162,雨水进水管163,排水管164,水位控制装置165,排水阀166,净水池170,水质净化机构171,清洁用水管172,水表18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所提及的废水或者可利用废水均是指厨房洗菜水、浴室洗澡水等一些可以作为中水使用的水。
如图1所示,废水回收利用系统100包括蓄水池(图中未标注)、供给管道系统130、回收管道系统140、高压水管150,蓄水池包括:总蓄水池110、分蓄水池(图中未标注)。
在本实施例中分蓄水池的数量为2,分别为第一分蓄水池121和第二分蓄水池122。
供给管道系统130的数量为2,分别为第一供给管道系统130a,第二供给管道系统130b。
回收管道系统140的数量为2,分别为第一回收管道系统140a和第二回收管道系统140b。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供给管道系统130和回收管道系统1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及以上。分蓄水池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者两个及以上。分蓄水池的数量与供给管道系统130和回收管道系统140的数量相同。
废水回收利用系统100设置于楼宇200上,楼宇200为多层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楼宇200共有19层,其包括最顶层220和最底层210以及多个中间层。
第一分蓄水池121设置于最顶层220,总蓄水池110设置于最底层210,第二分蓄水池122设置于第10层。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针对不同的层数不同住户的楼宇,也可以是每两层用户共用一个分蓄水池,较优的设计方案是每间隔8-10层设置一个分蓄水池,换句话说就是,8-10层用户共用一个分蓄水池,或者说这个8-10层用户的废水均收集到一个分蓄水池里。需要说明的是,分蓄水池均是设置于相应地被收集废水的用户的下方。
第二分蓄水池122与第二供给管道系统130b连通,第二供给管道系统130b将第二分蓄水池122内的可利用废水输送到第一分蓄水池121和位于第二分蓄水池122与第一分蓄水池121之间的每层楼的用户。
第二回收管道系统140b与第一分蓄水池121连通,其将第一分蓄水池121与第二分蓄水池122之间的每层楼的用户排出的可利用废水统一收集于第一分蓄水池121。
第一分蓄水池121通过第一供给管道系统130a,将可利用废水输送到总蓄水池110和位于其与总蓄水池110之间楼层的用户。
第一回收管道系统140a与总蓄水池110连通,其将第一分蓄水池121与总蓄水池110之间楼层的每户排出的可利用废水统一收集于总蓄水池110,总蓄水池110通过高压水管150与第二分蓄水池122连通。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如果与第二分蓄水池122同层的楼内有用户,那么第二分蓄水池122除了将可利用废水供给第一分蓄水池121和其与第一分蓄水池121之间的每层楼的用户以外,还同时供给同楼层用户;若第二分蓄水池122上端还设置有分蓄水池,那么与其同层的用户所需要的可利用废水,也可以由其上端的分蓄水池提供。而与第二分蓄水池122同层楼的用户收集的可利用废水也可直接汇入第二分蓄水池122内,或者通过回收管道系统140汇入第一分蓄水池内。
供给管道系统130由供水总管132和多个供水支管131组成,多个供水支管131与供水总管132连通,每个供水支管131与每户的供水系统连通,可利用废水流入供水总管132,再分流入各个供水支管131,最终进入用户的供水系统内,同时供水总管132还与第一分蓄水池121连通。第二分蓄水池122通过第二供给管道系统130b将可利用废水输送给第一分蓄水池121或者位于其与第一分蓄水池121所在楼层之间的用户。
每个供水支管131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33,供水总管132与第一分蓄水池12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阀门134,第二阀门134可设置在供水总管132上,也可设置在与其相连的蓄水池上,第一阀门133用于控制水流进入用户的供水系统,第二阀门134用于控制水流从第二分蓄水池122进入第一分蓄水池121;在供水支管131上还设置有水表180,该水表180用于监控每户居民使用可利用废水的情况。
将第二分蓄水池122与第一分蓄水池121连通是为了平衡两个蓄水池内的水量,当第一分蓄水池121水量不够时可以通过控制第二阀门134将第二分蓄水池122内的可利用废水放入第一分蓄水池121用以供给第一分蓄水池121与总蓄水池110之间楼层的用户使用。
回收管道系统140由回收总管142和多个回收支管141组成,多个回收支管141与回收总管142连通,每个回收支管141与用户的排水系统连通。可利用废水由用户的排水系统流入回收支管141,再流入回收总管142,最终汇入于与回收管道系统140连通的蓄水池内。
每个回收支管141上设置有水表180,设置水表180的目的是为了监控每户居民可利用废水的收集情况。
第二分蓄水池122与第一分蓄水池121之间楼层的用户收集的可利用废水通过第二回收管道系统140b最终进入第一分蓄水池121内。
第一分蓄水池121通过第一供给管道系统130a,将可利用废水输送至第一分蓄水池121与总蓄水池110之间楼层的用户,或者输送至总蓄水池110以平衡两个蓄水池的用水需求。
第一分蓄水池121与总蓄水池110之间楼层的用户收集的可利用废水通过第一回收管道系统140a最终进入总蓄水池110。
总蓄水池110通过高压水管150与位于最顶层220的第二分蓄水池122连通。
高压水管150设置有增压泵151,可利用废水通过增压泵151加压最终输送至位于最顶层220的第二分蓄水池122内。
总蓄水池110与雨水进水管163连通,雨水通过雨水管网汇入雨水进水管163,最终进入蓄水池110内。
如图2所示,总蓄水池110包括储水池160和净水池170,储水池160与净水池170连通。
储水池160与雨水进水管163和回收总管142连通,雨水进水管163内的雨水和回收总管142内的可利用废水均汇入储水池160内。储水池160底部设置有排水管164,排水管164上设置有排水阀166,排水管164可以与外界的绿化用水管道连通,排水阀166用于控制排水管164的打开与闭合。
储水池160内有高水位线162,、低水位线161和水位控制装置165,当储水池160内水量过高超过高水位线162时水位控制装置165感应到后则控制排水阀166打开,储水池160内的废水则排入下水道。在暴雨来临前,可通过人工控制打开排水阀166将储水池160内的可利用废水排出使水位达到低水位线161位置,提前排出有利于在暴雨来临时减小市政排水管网的压力。
净水池170内设置有水质净化机构171,净水池170底部设置有清洁用水管172,清洁用水管172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35,同时,净水池170与高压水管150连通。
水质净化机构171可以是过滤机构,因为虽然雨水和居民收集的可利用废水内可能含有一些杂质,但是处理后是作为中水使用,对水质要求并不太高。
本实施例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100的工作过程大致如下:第一分蓄水池121与第二分蓄水池122之间楼层的每户居民将其生活中产生的可利用废水排入回收支管141内,经过回收总管142汇入第一分蓄水池121内,然后第一分蓄水池121内的可利用废水再经第一供给管道系统130a通过供水支管131进入总蓄水池110,或者进入总蓄水池110和第一分蓄水池121之间的用户。第一分蓄水池121和总蓄水池110之间楼层的用户通过第一回收管道系统140a经回收支管141汇入回收总管142,最终进入总蓄水池110内,而雨水也经过雨水进水管163进入总蓄水池110内,而总蓄水池110内没有经过处理的可利用废水可直接通过排水管164排出用于绿化灌溉,处理过的水可通过清洁用水管172排出,用于对车辆等公共用具进行清洗。总蓄水池110通过高压水管150与第二分蓄水池122连通,高压水管150将总蓄水池110处理后的水运送至第二分蓄水池122,第二分蓄水池122通过第二供给管道系统130b将水运送至第一分蓄水池121,或者第二分蓄水池122和第一分蓄水池121之间楼层的用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楼宇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所述楼宇为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
用于收集用户的可利用废水的回收管道系统,所述回收管道系统的入口端用于连接用户的排水系统;
用于储存来自用户的可利用废水的多个蓄水池,所述回收管道系统的出水端与所述蓄水池连接;多个所述蓄水池包括设置于所述楼宇底层的总蓄水池、设置于楼顶层或者中间层的分蓄水池;所述总蓄水池通过高压水管与设置于顶层的分蓄水池连接,所述高压水管上安装有用于将所述总蓄水池的水输送至顶层蓄水池的增压泵;
用于将向用户供给来自所述蓄水池的水的供给管道系统,所述供给管道系统的入口端与所述蓄水池连接,所述供给管道系统的出水端用于连接用户的供水系统或者连接位于其下方且与其相邻的所述蓄水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管道系统包括回收总管和多个与所述回收总管连通的回收支管,所述回收总管和与其相邻且位于其下方的所述蓄水池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回收支管均设置有水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管道系统包括供水总管和多个与所述供水总管连通的供水支管,所述供水总管和与其相邻且位于其上方的所述分蓄水池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支管设置有第一阀门和水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回收利用系统通过雨水进水管与居民区的雨水管网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蓄水池包括储水池和设置有水质净化机构的净水池,所述雨水进水管和所述回收管道系统均与所述储水池连通,所述储水池与所述净水池连通,所述储水池内的水通入所述净水池,所述净水池与顶层蓄水池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回收利用系统还包括清洁用水管,所述清洁用水管与所述净水池连通,所述清洁用水管设置有第三阀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回收利用系统还包括设置有排水阀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储水池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设置有根据所述储水池的水位高度控制所述排水阀打开和关闭的水位控制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94042.1A CN106049622A (zh) | 2016-07-26 | 2016-07-26 | 一种适用于楼宇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94042.1A CN106049622A (zh) | 2016-07-26 | 2016-07-26 | 一种适用于楼宇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49622A true CN106049622A (zh) | 2016-10-26 |
Family
ID=57418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594042.1A Pending CN106049622A (zh) | 2016-07-26 | 2016-07-26 | 一种适用于楼宇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049622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60618A (zh) * | 2018-04-04 | 2018-08-03 | 深圳市建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楼宇排水系统 |
CN113323079A (zh) * | 2021-05-31 | 2021-08-31 |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 居民小区优质杂排水处理回用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07041A (zh) * | 2004-06-11 | 2005-12-14 | 申双驹 | 联户串联中水利用系统 |
JP2008095355A (ja) * | 2006-10-11 | 2008-04-24 | Inax Corp | 汚物搬送システム |
CN201137174Y (zh) * | 2007-12-12 | 2008-10-22 | 肖宽新 | 楼层节水系统 |
CN202012110U (zh) * | 2011-03-07 | 2011-10-19 | 殷晶晶 | 建筑中水回收利用自控系统 |
CN204001088U (zh) * | 2014-07-18 | 2014-12-10 | 深圳市安星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楼宇雨水及生活废水中水回用系统 |
CN104775481A (zh) * | 2015-02-26 | 2015-07-15 | 天津市职业大学 | 楼宇小区内中水自循环系统 |
CN205839889U (zh) * | 2016-07-26 | 2016-12-28 | 唐家亮 | 一种适用于楼宇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
-
2016
- 2016-07-26 CN CN201610594042.1A patent/CN10604962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07041A (zh) * | 2004-06-11 | 2005-12-14 | 申双驹 | 联户串联中水利用系统 |
JP2008095355A (ja) * | 2006-10-11 | 2008-04-24 | Inax Corp | 汚物搬送システム |
CN201137174Y (zh) * | 2007-12-12 | 2008-10-22 | 肖宽新 | 楼层节水系统 |
CN202012110U (zh) * | 2011-03-07 | 2011-10-19 | 殷晶晶 | 建筑中水回收利用自控系统 |
CN204001088U (zh) * | 2014-07-18 | 2014-12-10 | 深圳市安星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楼宇雨水及生活废水中水回用系统 |
CN104775481A (zh) * | 2015-02-26 | 2015-07-15 | 天津市职业大学 | 楼宇小区内中水自循环系统 |
CN205839889U (zh) * | 2016-07-26 | 2016-12-28 | 唐家亮 | 一种适用于楼宇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60618A (zh) * | 2018-04-04 | 2018-08-03 | 深圳市建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楼宇排水系统 |
CN113323079A (zh) * | 2021-05-31 | 2021-08-31 |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 居民小区优质杂排水处理回用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923834Y (zh) | 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4001088U (zh) | 一种楼宇雨水及生活废水中水回用系统 | |
CN205617497U (zh) | 建筑楼房节水系统 | |
CN102926440A (zh) | 住宅楼水循环利用系统 | |
CN106049622A (zh) | 一种适用于楼宇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3022067U (zh) | 住宅楼水循环利用系统 | |
CN202117123U (zh) | 废水再利用的马桶给水装置以及集中式马桶给水系统 | |
CN205839889U (zh) | 一种适用于楼宇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8267000U (zh) | 基于生活污水的可循环再利用系统 | |
CN201695457U (zh) | 生活用水再利用装置 | |
CN205935071U (zh) | 大小便节水冲洗系统 | |
WO2018171341A1 (zh) | 一种利用多个高层建筑物储能水管发电的系统 | |
CN202214770U (zh) | 家用废水回收利用及循环装置 | |
CN2680741Y (zh) | 一种家用节水装置 | |
CN211774196U (zh) | 一种用于二次供水的旁流过滤系统 | |
CN201649163U (zh) | 住宅楼生活废水及雨水回收利用冲厕系统 | |
CN201406711Y (zh) | 一种中水回收利用装置 | |
CN103866825B (zh) | 一种楼房中水重复利用系统 | |
CN205444295U (zh) | 住宅楼外置式废水利用系统 | |
CN202248119U (zh) | 楼体废水集用器 | |
CN101525891A (zh) | 一种雨水、中水分级式回用系统 | |
CN202730864U (zh) | 一种中水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1250422Y (zh) | 顶置式楼房二次用水系统 | |
CN105672417B (zh) | 建筑楼房节水系统 | |
CN208668541U (zh) | 一种教育建筑屋面绿化节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26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