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5196A - 一种循环水养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环水养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5196A
CN106035196A CN201610604670.3A CN201610604670A CN106035196A CN 106035196 A CN106035196 A CN 106035196A CN 201610604670 A CN201610604670 A CN 201610604670A CN 106035196 A CN106035196 A CN 1060351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ilter chamber
pipe
ultraviolet
plant ab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046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华坤
王亚军
杜丽红
胡佳宝
郑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ingb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60467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351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35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51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5Filters for aquaria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水养殖装置,包括养殖系统、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紫外杀菌室和植物吸收管,从养殖池起,在水体循环路径中,当养殖池中的自取式控水阀拿掉后养殖水体流到第一过滤室,然后经水泵a抽到植物吸收管,经过植物充分的吸收,水流到第二过滤室,再被水泵b抽到紫外杀菌室,然后打开紫外杀菌室的总阀门和养殖池上方进水管a的阀门,清洁的水流到养殖池,完成水体循环。本发明装置在减小养殖鱼体患病几率的前提下,解决现有的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循环缓慢、需要经常更换养殖水体、不能更新养殖车间空气和鱼体易得病等问题,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形成水中、水面立体循环养殖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循环水养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水养殖装置,属于水产品养殖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大大小小的养殖场越来越多。然而,由于投喂以及鱼自身排泄,使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升高,水质迅速恶化,使得养殖风险增大。目前大的养殖场一般都装有循环水养殖系统,但是绝大部分小养殖场和部分大的养殖场还是没有装循环水养殖系统,所用养殖池需要定期的换水,清除鱼的排泄废物,这样才能保证水体中氮磷的平衡。经常换水不但浪费水资源,而且水质的频繁变化会对鱼体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养殖场装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缺乏植物处理环节,导致循环水周期缩短,而且一般在养殖车间内容易滋生霉菌等,增大了养殖风险;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更加有效处理水质,维护养殖水体生态平衡的循环水养殖装置,通过水、鱼、植、微生物、光照等组成有机的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使养殖装置真正做到循环、生态,本身又可以更新养殖车间内的空气的循环水养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循环水养殖装置,在减小养殖鱼体患病几率的前提下,解决现有的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循环缓慢、需要经常更换养殖水体、不能更新养殖车间空气和鱼体易得病等问题,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形成水中、水面立体循环养殖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水养殖装置,包括养殖系统、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紫外杀菌室和植物吸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系统为两排相互平行设置的开放型的养殖池,每排养殖池的上方设立有一条进水管a;每排养殖池的底部通过排水管b连接形成通路,通路的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排水管a与第一过滤室侧壁下部的孔洞相连接,从而将养殖池内的污水导入第一过滤室中进行过滤;所述的第一过滤室内部设有水泵a,水泵通过进水管与植物吸收管的进水口相连通,从而将第一过滤室内的水体导入植物吸收管中进行吸收;所述的植物吸收管的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出水口位于第二过滤室的上方,从而将植物吸收管内的水体导入第二过滤室中进行二次过滤;所述的第二过滤室内部设有水泵b,水泵b通过水管与紫外杀菌室侧壁上部的孔洞相连接,从而将第二过滤室内部的水体导入紫外杀菌室中进行紫外线杀毒灭菌;所述的紫外杀菌室底部开设有孔洞且连接有总水管,总水管配设有总阀门且连接有两路分水管,两路分水管分别与位于两排养殖池的上方的进水管a相连接,从而将紫外杀菌室内经过处理后的干净的水体导入养殖池中从而循环利用。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为开放型,二者高度相同;所述的紫外杀菌室为封闭性,高度高于第一过滤室和第二过滤室;所述的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紫外杀菌室位于同一条横向的水平线上,且第二过滤室位于第一过滤室的右侧,紫外杀菌室位于第二过滤室的右侧;所述的两排养殖池均纵向设置、且分别位于第一过滤室、紫外杀菌室的外侧;所述的植物吸收管位于养殖系统、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内底铺设有过滤棉,可投放有益菌,于过滤饵料残渣和粪便;所述的植物吸收管内部种植有水培植物,管体上均匀开设有养殖孔,水培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微生物;所述的紫外杀菌室内部设置有两个紫外灯,可以对水体进行紫外线杀毒灭菌。
优选的,所述的养殖系统,每排设置有6个养殖池,养殖池均为圆锥状,底部设有通水孔;通水孔上方套有自取式控水阀,通水孔下方通过水管与所述的排水管b相连,每排养殖池配设的排水管b彼此之间相通形成通路。
优选的,所述的自取式控水阀为一个内径与通水孔的孔径相同、高度略低于养殖池高度的水管;所述的自取式控水阀自上而下钻有6排孔洞;如此即使没人管也不会造成养殖水溢出事故。
优选的,所述的每排养殖池的上方设立的进水管a,其上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的位置与养殖池相对应,排水口处分别安装有水管,水管上安装有阀门,阀门可控制每个养殖池的进水量。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过滤室侧壁开设有三个孔洞,三个孔洞可以位于同一面侧壁也可位于不同面的侧壁上;其中两个孔洞分别通过排水管a、与排水管b连接,从而分别与两排养殖池相连通;最后一个孔洞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排水阀。
优选的,所述的植物吸收管分成左右两排安装在墙柱上,每排均成“S”型且并联设置,第一过滤室内的水体从进水管导入后分成两路分别进入两排植物吸收管中,进过植物吸收后的水体回合成一路由出水口导向第二过滤室。
优选的,所述的植物吸收管是PVC管材料制成,易装,符合养殖场的需要。
本发明装置的使用方法为:
(1)取出养殖池中的自取式控水阀,养殖池内的养殖污水经排水管a、排水管b导向第一过滤室中,第一过滤室内部的过滤棉对水体进行一次过滤;
(2)步骤(1)结束后,打开第一过滤室内的水泵a,水体由第一过滤室导向两排“S”型植物吸收管中,植物吸收管中的植物对水体中的微生物进行吸收;吸收后的水体由出水管导向第二过滤室;
(3)步骤(2)结束后,打开第一过滤室内的水泵b,水体由第二过滤室导向紫外杀菌室,紫外杀菌室内的紫外灯对内部的水体进行紫外杀菌;
(4)步骤(3)结束后,打开紫外杀菌室总水管的总阀门和养殖池上方进水管a的阀门,清洁的水流到养殖池,完成水体循环。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循环养殖系统,以循环养殖装置的造型和规格为衍生原型,从养殖池起,在水体循环路径中,当养殖池中的自取式控水阀拿掉后养殖水体流到第一过滤室,然后经水泵a抽到植物吸收管,经过植物充分的吸收,水流到第二过滤室,再被水泵b抽到紫外杀菌室,然后打开紫外杀菌室的总阀门和养殖池上方进水管a的阀门,清洁的水流到养殖池,完成水体循环。本发明的循环水养殖装置,利用养殖池和水处理系统组成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结合微生物菌群、高效物理净化、建造一个生态循环系统,使鱼、植物通过水循环和微生物处理系统进行“净化交流”,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微生物降解产物形成一个高效的生态循环系统;达到鱼健康成长、植物生长良好、水质清新的养殖效果;相比普通养殖装置更加环保节约,科学,将鱼、水、植物更好的融为一体,使这一新型的循环水养殖装置更具生态养殖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循环水养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循环水养殖装置的俯视图;
图3:本发明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紫外杀菌室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本发明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紫外杀菌室、植物吸收管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本发明植物吸收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养殖池及进水管a、阀门的示意图;
其中:1-第一过滤室 2-第二过滤室 3-植物吸收管 4-进水管 5-出水管 6-紫外杀菌室 7-进水管a 8-阀门 9-墙柱 10-自取式孔水阀 11-排水阀 12-排水管a 13-排水管14-排水管b 15-孔 16-养殖池 17紫外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描述内容:
一种循环水养殖装置,包括养殖系统、第一过滤室1、第二过滤室2、紫外杀菌室6和植物吸收管3,如图1-6所示:
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为开放型,二者高度相同;紫外杀菌室为封闭性,高度高于第一过滤室和第二过滤室;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紫外杀菌室位于同一条横向的水平线上,且第二过滤室位于第一过滤室的右侧,紫外杀菌室位于第二过滤室的右侧;所述的两排养殖池均纵向设置、且分别位于第一过滤室、紫外杀菌室的外侧;所述的植物吸收管位于养殖系统、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的上方;
养殖系统为两排相互平行设置的开放型的养殖池16,每排设置有6个养殖池16,养殖池均为圆锥状,底部设有通水孔;通水孔上方套有自取式控水阀10,通水孔下方通过水管与所述的排水管b 14相连,每排养殖池配设的排水管b彼此之间相通形成通路;自取式控水阀10为一个内径与通水孔的孔径相同、高度略低于养殖池高度的水管,自取式控水阀自上而下钻有6排孔洞;
每排养殖池的上方设立有一条进水管a 7;进水管a上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的位置与养殖池相对应,排水口处分别安装有水管,水管上安装有阀门8,阀门可控制每个养殖池的进水量;
每排养殖池的底部通过排水管b 14连接形成通路,通路的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排水管a 12与第一过滤室侧壁下部的孔洞相连接,从而将养殖池内的污水导入第一过滤室中进行过滤;
第一过滤室内部设有水泵a,水泵通过进水管4与植物吸收管3的进水口相连通,从而将第一过滤室内的水体导入植物吸收管中进行吸收;第一过滤室侧壁开设有三个孔洞,三个孔洞可以位于同一面侧壁也可位于不同面的侧壁上;其中两个孔洞分别通过排水管a、与排水管b连接,从而分别与两排养殖池相连通;最后一个孔洞连接有排水管13,排水管上设有排水阀11;
植物吸收管的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5,出水管的出水口位于第二过滤室的上方,从而将植物吸收管内的水体导入第二过滤室中进行二次过滤;植物吸收管分成左右两排安装在墙柱9上,每排均成“S”型且并联设置,第一过滤室内的水体从进水管4导入后分成两路分别进入两排植物吸收管中,进过植物吸收后的水体回合成一路由出水口导向第二过滤室;植物吸收管是PVC管材料制成;
第二过滤室内部设有水泵b,水泵b通过水管与紫外杀菌室侧壁上部的孔洞相连接,从而将第二过滤室内部的水体导入紫外杀菌室中进行紫外线杀毒灭菌;
紫外杀菌室底部开设有孔洞且连接有总水管,总水管配设有总阀门且连接有两路分水管,两路分水管分别与位于两排养殖池的上方的进水管a相连接,从而将紫外杀菌室内经过处理后的干净的水体导入养殖池中从而循环利用。
优选的,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内底铺设有过滤棉,可投放有益菌,于过滤饵料残渣和粪便;所述的植物吸收管内部种植有水培植物,管体上均匀开设有养殖孔15,水培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微生物;所述的紫外杀菌室内部设置有两个紫外灯17,可以对水体进行紫外线杀毒灭菌。
本发明所述的循环水养殖装置,净化室通过错落有致的排布,更加有利于养殖水的循环,有利于养殖车间的空气更新,使得效益多元化;而且,对净化室的高度和排布做了特殊的设计,从而增强了水体循环的效果,更有效的对水体进行了净化。
上述实例只是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以及技术特点,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该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循环水养殖装置,包括养殖系统、第一过滤室(1)、第二过滤室(2)、紫外杀菌室(6)和植物吸收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系统为两排相互平行设置的开放型的养殖池(16),每排养殖池的上方设立有一条进水管a(7);每排养殖池的底部通过排水管b(14)连接形成通路,通路的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排水管a(12)与第一过滤室(1)侧壁下部的孔洞相连接,从而将养殖池内的污水导入第一过滤室中进行过滤;所述的第一过滤室内部设有水泵a,水泵通过进水管(4)与植物吸收管(3)的进水口相连通,从而将第一过滤室内的水体导入植物吸收管中进行吸收;所述的植物吸收管的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5),出水管的出水口位于第二过滤室的上方,从而将植物吸收管内的水体导入第二过滤室中进行二次过滤;所述的第二过滤室内部设有水泵b,水泵b通过水管与紫外杀菌室侧壁上部的孔洞相连接,从而将第二过滤室内部的水体导入紫外杀菌室中进行紫外线杀毒灭菌;所述的紫外杀菌室底部开设有孔洞且连接有总水管,总水管配设有总阀门且连接有两路分水管,两路分水管分别与位于两排养殖池的上方的进水管a相连接,从而将紫外杀菌室内经过处理后的干净的水体导入养殖池中从而循环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过滤室(1)、第二过滤室(2)为开放型,二者高度相同;所述的紫外杀菌室为封闭性,高度高于第一过滤室和第二过滤室;所述的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紫外杀菌室(6)位于同一条横向的水平线上,且第二过滤室位于第一过滤室的右侧,紫外杀菌室位于第二过滤室的右侧;所述的两排养殖池均纵向设置、且分别位于第一过滤室、紫外杀菌室的外侧;所述的植物吸收管(3)位于养殖系统、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内底铺设有过滤棉,可投放有益菌,于过滤饵料残渣和粪便;所述的植物吸收管(3)内部种植有水培植物,管体上均匀开设有养殖孔(15),水培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微生物;所述的紫外杀菌室(6)内部设置有两个紫外灯(17),可以对水体进行紫外线杀毒灭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系统,每排设置有6个养殖池(16),养殖池均为圆锥状,底部设有通水孔;通水孔上方套有自取式控水阀(10),通水孔下方通过水管与所述的排水管b(14)相连,每排养殖池配设的排水管b彼此之间相通形成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取式控水阀(10) 为一个内径与通水孔的孔径相同、高度略低于养殖池高度的水管;所述的自取式控水阀自上而下钻有6排孔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排养殖池(16)的上方设立的进水管a(7),其上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的位置与养殖池相对应,排水口处分别安装有水管,水管上安装有阀门(8),阀门可控制每个养殖池的进水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过滤室(1)侧壁开设有三个孔洞,三个孔洞可以位于同一面侧壁也可位于不同面的侧壁上;其中两个孔洞分别通过排水管a(12)、与排水管b(14)连接,从而分别与两排养殖池相连通;最后一个孔洞连接有排水管(13),排水管上设有排水阀(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吸收管(3)分成左右两排安装在墙柱(9)上,每排均成“S”型且并联设置,第一过滤室内的水体从进水管(4)导入后分成两路分别进入两排植物吸收管中,进过植物吸收后的水体回合成一路由出水口导向第二过滤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吸收管(3)是PVC管材料制成。
CN201610604670.3A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循环水养殖装置 Pending CN1060351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04670.3A CN106035196A (zh)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循环水养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04670.3A CN106035196A (zh)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循环水养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5196A true CN106035196A (zh) 2016-10-26

Family

ID=57195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04670.3A Pending CN106035196A (zh)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循环水养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35196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23991D0 (da) * 1991-02-12 1991-02-12 Lauritz Nicolai Balsle Klausen Anlaeg til opdraet af fisk
CN1771798A (zh) * 2004-11-10 2006-05-17 长春市水产研究院 全封闭海、淡水鱼类养殖、囤养的净化系统
CN101300965A (zh) * 2008-07-10 2008-11-1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工厂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
CN101785399A (zh) * 2010-04-02 2010-07-28 孟翔麟 双层鱼菜共生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3202260A (zh) * 2013-05-02 2013-07-17 宁波大学 一种生态观赏鱼缸
CN204070175U (zh) * 2014-07-10 2015-01-07 宁波大学 一种羽毛形循环生态养殖系统
CN204377720U (zh) * 2015-01-12 2015-06-10 宁波大学 一种仿古建筑循环生态观赏鱼缸
CN105494225A (zh) * 2016-01-06 2016-04-20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05884414U (zh) * 2016-07-28 2017-01-18 宁波大学 一种循环水养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23991D0 (da) * 1991-02-12 1991-02-12 Lauritz Nicolai Balsle Klausen Anlaeg til opdraet af fisk
CN1771798A (zh) * 2004-11-10 2006-05-17 长春市水产研究院 全封闭海、淡水鱼类养殖、囤养的净化系统
CN101300965A (zh) * 2008-07-10 2008-11-1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工厂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
CN101785399A (zh) * 2010-04-02 2010-07-28 孟翔麟 双层鱼菜共生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3202260A (zh) * 2013-05-02 2013-07-17 宁波大学 一种生态观赏鱼缸
CN204070175U (zh) * 2014-07-10 2015-01-07 宁波大学 一种羽毛形循环生态养殖系统
CN204377720U (zh) * 2015-01-12 2015-06-10 宁波大学 一种仿古建筑循环生态观赏鱼缸
CN105494225A (zh) * 2016-01-06 2016-04-20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05884414U (zh) * 2016-07-28 2017-01-18 宁波大学 一种循环水养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9175B (zh) 一种有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1595855B (zh) 一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排水排污装置
CN203492593U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室内工厂化培育装置
CN103478055A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室内工厂化培育装置
CN206909457U (zh) 一种双循环亲虾培育的水处理系统
CN208016700U (zh) 适于北方地区的双面连体温室鱼菜种养系统
CN203482758U (zh) 一种阶梯式循环生态观赏鱼缸
CN205390023U (zh) 养殖池底排污系统
CN102318578A (zh) 松江鲈鱼工厂化养殖管桶系统
CN203226161U (zh) 一种珍珠室内培育装置
CN103202260A (zh) 一种生态观赏鱼缸
CN102511423B (zh) 一种用海水养殖虾和蟹的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CN109362513A (zh) 单元式稻鱼种养系统
CN104737949B (zh)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双池循环养殖方法
CN205884414U (zh) 一种循环水养殖装置
CN201595081U (zh) 虾蟹单个体养殖系统
CN205648734U (zh) 一种龙虾养殖池
CN205431598U (zh) 水产养殖箱单元以及工厂化水处理的养殖系统
CN103964648A (zh) 使用生活污水的一体化生态景观装置及活水循环方法
CN204377720U (zh) 一种仿古建筑循环生态观赏鱼缸
CN202760012U (zh) 室内观赏鱼养殖、植物种植一体化装置
KR101580435B1 (ko) 트랩을 이용한 바이오플락 시스템 양식수조의 슬러지 제어 장치
CN215957836U (zh) 一种大刺鳅仿生态式水循环养殖池
CN206525364U (zh) 一种多功能生态景观鱼缸
CN203482762U (zh) 一种底层水过滤系统与循环水养殖兼繁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