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4325A - 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4325A
CN106034325A CN201510102681.7A CN201510102681A CN106034325A CN 106034325 A CN106034325 A CN 106034325A CN 201510102681 A CN201510102681 A CN 201510102681A CN 106034325 A CN106034325 A CN 1060343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band
interference
prb
strong jamming
position candid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26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34325B (zh
Inventor
任斌
李向宁
李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51010268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3432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75472 priority patent/WO201614184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6034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4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34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43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5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用以降低频域发送位置固定在全带宽固定位置的下行公共信道受到的干扰。该方法为:网络侧根据网络侧干扰测量值和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判断该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是否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若是,对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进行分组,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否则,在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所述N个候选位置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这样,解决了相同频带上其它通信系统的干扰问题和人为恶意干扰问题,有效地降低针对频域的资源映射位置固定在全带宽的固定位置的信道所受到的干扰。

Description

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Time Division-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的调制技术采用了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下行多址技术采用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下行公共信道包括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ed Signal,PSS)信道/辅同步信号(Second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信道/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其中,PSS/SSS信号主要完成小区初搜和小区选择的下行时间同步、下行频率同步和小区ID检测等功能。小区初搜是UE开机之后搜索驻留小区并实现同步的基本过程,是UE接入网络,为用户提供各种业务的基础。PBCH承载了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信息,包括系统带宽等重要的系统信息,是进行后续业务信道正常接收处理的基础。在700MHz的公共安全通信应用、其它行业应用和军用通信领域应用中,典型的干扰方式为宽带噪声干扰、部分带噪声干扰、单音干扰和多音干扰,干扰信号特征见图1。
LTE系统是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当前在全球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在诸如700MHz的公共安全通信应用和其它行业应用(例如军用通信领域)中,一个显著缺点是比较容易受到相同频带上其它通信系统的干扰和人为的恶意干扰。根据LTE系统的定义PSS/SSS/PBCH等下行公共信道是终端接入网络并且为用户提供各种业务的基础功能,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PDSCH)和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承载用户业务。PDSCH和PUSCH能够采用灵活的上下行调度技术有效地躲避干扰;PSS/SSS/PBCH等下行公共信道的频域资源映射位置是固定的,无法通过调度避开干扰;一旦其受到干扰,将导致系统彻底瘫痪,无法进行正常工作。LTE系统包括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和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两种双工模式,以TDD模式为例进行说明PSS/SSS/PBCH的时频域信号特征。在TD-LTE系统中,PSS/SSS/PBCH都只占用带宽中间的6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Block,PRB),PSS每个半帧(5ms)发射一次,总是位于下行导频时隙(DownlinkPilot Time Slot,DwPTS)的第三个OFDM符号上;SSS位于时隙1和时隙11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上。PBCH信道位于子帧0时隙1的前4个OFDM符号上。
综上所述,对于PSS/SSS/PBCH等公共信号/信道,由于频域的资源映射位置固定在中心频点的6个PRB上,针对中心频点的其它通信系统的干扰和人为恶意干扰,目前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用以降低针对频域的资源映射位置固定在全带宽的固定位置的信道受到的干扰。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发送方法,包括:
网络侧根据自身测量得到的网络侧干扰测量值和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
网络侧判断所述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是否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
若是,网络侧对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进行分组,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
否则,网络侧基于自身测量得到的网络侧干扰测量值在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所述N个候选位置上都发送下行公共信道。
这样,通过采用多个备用频点对下行公共信道进行发送,解决了相同频带上其它通信系统的干扰问题和人为恶意干扰问题,有效地降低针对频域的资源映射位置固定在全带宽的固定位置的信道所受到的干扰。
可选的,进一步包括:
在预处理阶段,网络侧根据系统可用带宽在接入频率范围内映射P个频域候选位置;
所述网络侧将整个系统可用带宽分成P个子带,其中每一个子带宽以一个频域候选位置为中心并且包含6个PRB,P为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根据系统可用带宽在接入频率范围内映射P个频域候选位置,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侧根据系统可用带宽,以下行公共信道的默认频域发送位置为基准点,在接入频率范围内按照设定频域间隔逐一确定P个频域候选位置。
可选的,网络侧根据自身测量得到的网络侧干扰测量值和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具体包括:
针对每一个子带,所述网络侧根据所述子带的强干扰判断参数,获取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其中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为所述子带上全部PRB的平均干扰测量值;
若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所述网络侧根据每个子带上是否存在强干扰,得到网络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获取当前系统接入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基于所有用户设备上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和所述网络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
可选的,若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具体包括: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所述网络侧将所述子带的PRB上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上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道质量指示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所述网络侧将所述子带的PRB上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上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所述网络侧将所述子带的PRB上行信干比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上行信干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比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所述网络侧将所述子带的PRB上行干噪比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上行干噪比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所述网络侧将所述子带的PRB上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上行干扰功率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扰功率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获取当前系统接入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基于所有用户设备上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和所述网络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具体包括:
针对每一个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所述网络侧基于所述网络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干扰水平指示信息与网络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不同的子带个数,并将确定的子带个数除以所有子带个数,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干扰水平差异值;
判断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干扰水平差异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判定所述用户设备与网络侧的干扰水平不相同,否则,判定所述用户设备与网络侧的干扰水平相同;
确定当前系统接入的与网络侧的干扰水平不相同的用户设备个数,并将确定的用户设备个数除以当前系统接入的用户设备的总个数,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
可选的,网络侧对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进行分组,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侧确定频域候选位置分组并从0至N1-1进行编号,N1为频域候选位置分组数目,以及将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按照距离中心频点的频率偏移量的大小,以频率偏移量最小值作为基准从0至P-1进行编号,针对预设的每一个频域候选位置Xi,计算Xi除以N1得到的余数Y1,将对应的频域候选位置放入编号为Y1的分组中,其中,Xi为任意一个频域候选位置的编号,Xi,N1均为正整数;
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其中,所述下行公共信道包括主同步信道PSS、辅同步信道SSS和物理广播信道PBCH,其中PBCH中携带指示中心频点号的字段。
可选的,网络侧基于自身测量得到的网络侧干扰测量值在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所述N个候选位置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具体包括:
网络侧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筛选出有效干扰值最小的N个子带,从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出对应的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所述N个候选位置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其中,所述下行公共信道包括PSS、SSS和PBCH,其中PBCH中携带指示中心频点号的字段。
可选的,网络侧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具体包括: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网络侧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网络侧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网络侧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信干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网络侧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干噪比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网络侧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确定网络侧映射的P个频域候选位置以及P个频域候选位置对应的P个子带;
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基于所述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上报给网络侧之后,基于自身的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在所述P个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M个候选位置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处理,其中M和P均为正整数,且M小于P。
这样,通过采用针对多个备用频点对下行公共信道进行接收,解决了相同频带上其它通信系统的干扰问题和人为恶意干扰问题,有效地降低针对频域的资源映射位置固定在全带宽的固定位置的信道的受到的干扰。
可选的,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基于所述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上报给网络侧,具体包括:
针对每一个子带,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子带的强干扰判断参数,获取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其中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为所述子带上全部PRB的平均干扰测量值;
若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每个子带上是否存在强干扰,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上报给网络侧。
可选的,若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具体包括: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子带的PRB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下行CQI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CQI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子带的PRB下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下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子带的PRB下行信干比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下行信干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比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子带的PRB下行干噪比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下行干噪比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子带的PRB下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下行干扰功率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扰功率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可选的,基于自身的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在所述P个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M个候选位置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处理,具体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筛选出有效干扰值最小的M个子带,从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出对应的M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所述M个候选位置上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处理,其中,所述下行公共信道包括PSS、SSS和PBCH,其中PBCH中携带指示中心频点号的字段。
可选的,所述用户设备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具体包括: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CQI,所述用户设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CQI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所述用户设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所述用户设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信干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所述用户设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干噪比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所述用户设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发送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自身测量得到的网络侧干扰测量值和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是否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对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进行分组,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基于自身测量得到的网络侧干扰测量值在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所述N个候选位置上都发送下行公共信道。
这样,通过采用多个备用频点对下行公共信道进行发送,解决了相同频带上其它通信系统的干扰问题和人为恶意干扰问题,有效地降低针对频域的资源映射位置固定在全带宽的固定位置的信道的受到的干扰。
可选的,进一步包括:
映射单元,用于在预处理阶段,根据系统可用带宽在接入频率范围内映射P个频域候选位置;
将整个系统可用带宽分成P个子带,其中每一个子带宽以一个频域候选位置为中心并且包含6个PRB,P为正整数。
可选的,根据系统可用带宽在接入频率范围内映射P个频域候选位置时,映射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系统可用带宽,以下行公共信道的默认频域发送位置为基准点,在接入频率范围内按照设定频域间隔逐一确定P个频域候选位置。
可选的,根据自身测量得到的干扰测量值和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时,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子带,根据所述子带的强干扰判断参数,获取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其中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为所述子带上全部PRB的平均干扰测量值;
若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根据每个子带上是否存在强干扰,得到干扰水平指示信息,获取当前系统接入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基于所有用户设备上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和所述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
可选的,若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时,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将所述子带的PRB上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上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道质量指示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将所述子带的PRB上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上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将所述子带的PRB上行信干比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上行信干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比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将所述子带的PRB上行干噪比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上行干噪比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将所述子带的PRB上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上行干扰功率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扰功率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可选的,获取当前系统接入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基于所有用户设备上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和所述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时,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基于所述干扰水平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干扰水平指示信息与干扰水平指示信息不同的子带个数,并将确定的子带个数除以所有子带个数,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干扰水平差异值;
判断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干扰水平差异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判定所述用户设备与的干扰水平不相同,否则,判定所述用户设备与的干扰水平相同;
确定当前系统接入的与的干扰水平不相同的用户设备个数,并将确定的用户设备个数除以当前系统接入的用户设备的总个数,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
可选的,对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进行分组,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频域候选位置分组并从0至N1-1进行编号,N1为频域候选位置分组数目,以及将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按照距离中心频点的频率偏移量的大小,以频率偏移量最小值作为基准从0至P-1进行编号,针对预设的每一个频域候选位置Xi,计算Xi除以N1得到的余数Y1,将对应的频域候选位置放入编号为Y1的分组中,其中,Xi为任意一个频域候选位置的编号,Xi,N1均为正整数;
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其中,所述下行公共信道包括主同步信道PSS、辅同步信道SSS和物理广播信道PBCH,其中PBCH中携带指示中心频点号的字段。
可选的,基于自身测量得到的干扰测量值在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所述N个候选位置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时,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筛选出有效干扰值最小的N个子带,从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出对应的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所述N个候选位置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其中,所述下行公共信道包括PSS、SSS和PBCH,其中PBCH中携带指示中心频点号的字段。
可选的,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时,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信干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干噪比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映射的P个频域候选位置以及P个频域候选位置对应的P个子带;
接收单元,用于获取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基于所述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上报给网络侧之后,基于自身的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在所述P个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M个候选位置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处理,其中M和P均为正整数,且M小于P。
这样,通过采用针对多个备用频点对下行公共信道进行接收,解决了相同频带上其它通信系统的干扰问题和人为恶意干扰问题,有效地降低针对频域的资源映射位置固定在全带宽的固定位置的信道的受到的干扰。
可选的,获取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基于所述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上报给网络侧时,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子带,根据所述子带的强干扰判断参数,获取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其中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为所述子带上全部PRB的平均干扰测量值;
若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根据每个子带上是否存在强干扰,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上报给。
可选的,若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时,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将所述子带的PRB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下行CQI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CQI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将所述子带的PRB下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下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将所述子带的PRB下行信干比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下行信干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比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将所述子带的PRB下行干噪比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下行干噪比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将所述子带的PRB下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下行干扰功率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扰功率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可选的,基于自身的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在所述P个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M个候选位置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处理时,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筛选出有效干扰值最小的M个子带,从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出对应的M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所述M个候选位置上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处理,其中,所述下行公共信道包括PSS、SSS和PBCH,其中PBCH中携带指示中心频点号的字段。
可选的,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时,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CQI,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CQI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信干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干噪比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自身测量得到的网络侧干扰测量值和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判断所述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是否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若是,则对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进行分组,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通过收发机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否则,基于自身测量得到的网络侧干扰测量值在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N个候选位置上都通过收发机发送下行公共信道。
收发机,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这样,通过采用多个备用频点对下行公共信道进行发送,解决了相同频带上其它通信系统的干扰问题和人为恶意干扰问题,有效地降低针对频域的资源映射位置固定在全带宽的固定位置的信道的受到的干扰。
可选的,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在预处理阶段,根据系统可用带宽在接入频率范围内映射P个频域候选位置;
将整个系统可用带宽分成P个子带,其中每一个子带宽以一个频域候选位置为中心并且包含6个PRB,P为正整数。
可选的,根据系统可用带宽在接入频率范围内映射P个频域候选位置时,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系统可用带宽,以下行公共信道的默认频域发送位置为基准点,在接入频率范围内按照设定频域间隔逐一确定P个频域候选位置。
可选的,根据自身测量得到的干扰测量值和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时,处理器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子带,根据子带的强干扰判断参数,获取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其中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为该子带上全部PRB的平均干扰测量值;
若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根据每个子带上是否存在强干扰,得到干扰水平指示信息,获取当前系统接入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基于所有用户设备上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和该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
可选的,若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时,处理器具体用于: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将该子带的PRB上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上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道质量指示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将该子带的PRB上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上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将该子带的PRB上行信干比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上行信干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比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将该子带的PRB上行干噪比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上行干噪比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将该子带的PRB上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上行干扰功率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扰功率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可选的,获取当前系统接入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基于所有用户设备上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和该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时,处理器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该基于该干扰水平指示信息,确定该用户设备干扰水平指示信息与干扰水平指示信息不同的子带个数,并将确定的子带个数除以所有子带个数,得到该用户设备的干扰水平差异值;
判断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干扰水平差异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判定该用户设备与的干扰水平不相同,否则,判定该用户设备与的干扰水平相同;
确定当前系统接入的与的干扰水平不相同的用户设备个数,并将确定的用户设备个数除以当前系统接入的用户设备的总个数,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
可选的,对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进行分组,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通过收发机发送下行公共信道时,处理器具体用于:
确定频域候选位置分组并从0至N1-1进行编号,N1为频域候选位置分组数目,以及将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按照距离中心频点的频率偏移量的大小,以频率偏移量最小值作为基准从0至P-1进行编号,针对预设的每一个频域候选位置Xi,计算Xi除以N1得到的余数Y1,将对应的频域候选位置放入编号为Y1的分组中,其中,Xi为任意一个频域候选位置的编号,Xi,N1均为正整数;
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通过收发机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其中,该下行公共信道包括主同步信道PSS、辅同步信道SSS和物理广播信道PBCH,其中PBCH中携带指示中心频点号的字段。
可选的,基于自身测量得到的干扰测量值在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通过收发机在该N个候选位置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时,处理器具体用于:
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筛选出有效干扰值最小的N个子带,从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出对应的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通过收发机在该N个候选位置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其中,该下行公共信道包括PSS、SSS和PBCH,其中PBCH中携带指示中心频点号的字段。
可选的,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时,处理器具体用于:
该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信干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干噪比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确定映射的P个频域候选位置以及P个频域候选位置对应的P个子带;获取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基于该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上报给网络侧之后,基于自身的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在该P个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M个候选位置通过收发机1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处理,其中M和P均为正整数,且M小于P。
这样,通过采用针对多个备用频点对下行公共信道进行接收,解决了相同频带上其它通信系统的干扰问题和人为恶意干扰问题,有效地降低针对频域的资源映射位置固定在全带宽的固定位置的信道的受到的干扰。
可选的,获取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基于该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上报给网络侧时,处理器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子带,根据该子带的强干扰判断参数,获取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其中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为该子带上全部PRB的平均干扰测量值;
若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根据每个子带上是否存在强干扰,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上报给。
可选的,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时,处理器具体用于: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将该子带的PRB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下行CQI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CQI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将该子带的PRB下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下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将该子带的PRB下行信干比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下行信干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比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将该子带的PRB下行干噪比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下行干噪比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将该子带的PRB下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下行干扰功率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扰功率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可选的,基于自身的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在该P个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M个候选位置通过收发机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处理时,处理器具体用于:
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筛选出有效干扰值最小的M个子带,从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出对应的M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该M个候选位置上通过收发机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处理,其中,该下行公共信道包括PSS、SSS和PBCH,其中PBCH中携带指示中心频点号的字段。
可选的,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时,处理器具体用于: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CQI,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CQI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信干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干噪比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收发机,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处理器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可以存储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干扰信号特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下行公共信道发送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下行公共信道接收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候选位置划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候选位置的分组划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PSS/SSS/PBCH发送示意图;
图7和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8和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本思想是eNB根据自身测量得到的eNB侧干扰信息和UE上报的UE侧干扰信息,进行选择判断,并且自适应的选择下行公共信道的频域位置,以抵抗下行公共信道受到的部分频带干扰。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PSS/SSS/PBCH下行公共信道为例,针对频域的资源映射位置固定在全带宽的固定位置的信道抵抗干扰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PSS/SSS/PBCH信道频域的资源映射位置固定在全带宽的固定位置,一般固定在中心频点的6个PRB上。
LTE系统具有6中系统带宽,对应的PRB个数参见表1。
表1——LTE系统带宽和对应的PRB个数
针对不同的系统带宽,中心频点位于工作频段的中心位置,全带宽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PRB和子载波,这些PRB和子载波一般是以180KHz和15Khz为间隔进行划分的,1个PRB包含12个子载波,需要说明的是下行公共信道的发送指的是将下行公共信道映射到相应的资源位置上进行信号的发送。
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下行公共信道发送的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200:网络侧根据自身测量得到的网络侧干扰测量值和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
步骤201:网络侧判断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是否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若是,执行步骤202;否则,执行步骤203。
步骤202:网络侧对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进行分组,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
步骤203:网络侧基于自身测量得到的网络侧干扰测量值在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所述N个候选位置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
其中,步骤200之前,即系统预处理阶段,还包括:
网络侧根据系统可用带宽在接入频率范围内映射P个频域候选位置;
网络侧将整个系统可用带宽分成P个子带,其中每一个子带宽以一个频域候选位置为中心包含6个PRB,P为正整数。
具体的,网络侧根据系统可用带宽在接入频率范围内映射P个频域候选位置,具体过程为:网络侧根据系统可用带宽,以下行公共信道的默认频域发送位置为基准点,在接入频率范围内按照设定频域间隔逐一确定P个频域候选位置。
N个频域候选位置包括PSS/SSS/PBCH默认的发送位置,即其中一个频域候选位置保持与36.211协议一致,在中心频点处。并且,将PSS/SSS信号和PBCH信号的频域发送位置设置在相同的位置。
除中心频点之外的其他几个频域候选位置的确定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基于中心频点按照设定的步长进行频率搬移,也就是,以中心频点为基准点,按照一定的间隔取多个不同的频点作为频域候选位置。
其中,由于PSS、SSS、PBCH公共信号的发送需要6个PRB,因此在设定步长时,要求每两个候选频域发送位置之间的间隔大于6个PRB。具体步长的选择则可以根据高层通知或人工配置或自行需要进行设定,较佳的,在每个LTE载波频率中心频点的相对位置上,以M*delta_BW为间隔设置PSS/SSS/PBCH频域候选位置,其中,M是正整数,delta_BW=900KHz表示最小的候选位置频率间隔,原因是考虑单个PRB的频域带宽是180KHz,而中心频点是以100KHz的整数倍。由于同一个无线帧内PBCH的频率位置保持与PSS/SSS一致,即出现PBCH的频率位置必然出现PSS/SSS,其中,在PBCH中增加指示中心频点号的相关字段指示当前的中心频点,用于UE获取当前的中心频点进行后续业务接收处理。
网络侧通过在PBCH中增加指示中心频点号的相关字段,告知UE实际的中心频点位置,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其中,centerFreqNo表示中心频点的编号,在LTE可接入频率范围内从低频率向高频率统一编号。
具体的,网络侧根据自身测量得到的网络侧干扰测量值和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具体过程为:针对每一个子带,所述网络侧根据该子带的强干扰判断参数,获取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其中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为该子带上全部PRB的平均干扰测量值;若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网络侧根据每个子带上是否存在强干扰,得到网络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获取当前系统接入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基于所有用户设备上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和网络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
其中,网络侧获取当前系统接入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基于所有用户设备上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和所述网络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具体过程为:
Step0:针对每一个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网络侧基于网络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确定该用户设备干扰水平指示信息与网络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不同的子带个数,并将确定的子带个数除以所有子带个数,得到该用户设备的干扰水平差异值;
Step1:判断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干扰水平差异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判定该用户设备与网络侧的干扰水平不相同,否则,判定该用户设备与网络侧的干扰水平相同;
Step2:确定当前系统接入的与网络侧的干扰水平不相同的用户设备个数,并将确定的用户设备个数除以当前系统接入的用户设备的总个数,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
其中,针对强干扰的判断准则包括但不限于: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Quality Indicator,CQI)准则,信干噪比(Signal-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准则、干噪比(Interference over Thermal noise,IoT)准则、信干比(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SIR)准则和干扰功率(Interference Power,IP)准则。也就是说,如果强干扰的判断准则为信道质量指示准则,则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如果强干扰的判断准则为信干噪比准则,则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如果强干扰的判断准则为干噪比准则,则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如果强干扰的判断准则为信干噪比准则,则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如果强干扰的判断准则为干扰功率准则,则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
下面针对子带的强干扰判断准则进行说明。
1、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网络侧将子带的PRB上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上行CQI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CQI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2、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网络侧将该子带的PRB上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上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3、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网络侧将该子带的PRB上行信干比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上行信干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4、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网络侧将该子带的PRB上行干噪比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上行干噪比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5、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网络侧将该子带的PRB上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上行干扰功率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扰功率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其中,步骤202中网络侧对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进行分组,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具体过程为:
Step0:网络侧确定频域候选位置分组并从0至N1进行编号,N1为频域候选位置分组数目,以及将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按照距离中心频点的频率偏移量的大小,以频率偏移量最小值作为基准从0至P-1进行编号,针对预设的每一个频域候选位置Xi,计算Xi除以N1的余数Y1,将对应的频域候选位置放入编号为Y1的分组中,其中,Xi为任意一个频域候选位置的编号,Xi,N1均为正整数。
Step1: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其中,所述下行公共信道包括主同步信道PSS、辅同步信道SSS和物理广播信道PBCH,其中PBCH中携带指示中心频点号的字段。
其中,步骤203中网络侧基于自身测量得到的网络侧干扰测量值在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所述N个候选位置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具体过程为:网络侧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筛选出有效干扰值最小的N个子带,从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出对应的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所述N个候选位置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其中,下行公共信道包括PSS、SSS和PBCH,其中PBCH中携带指示中心频点号的字段。
具体的,网络侧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1、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网络侧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2、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网络侧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3、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网络侧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信干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4、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网络侧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干噪比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5、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网络侧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可以是基站(比如宏基站、家庭基站等),也可以是RN(中继)设备,还可以是其它网络侧设备。
参阅图3所示,下面针对终端侧对应的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300:用户设备确定网络侧映射的P个频域候选位置以及P个频域候选位置对应的P个子带。
步骤301:用户设备获取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基于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上报给网络侧之后,基于自身的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在所述P个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M个候选位置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处理,其中M和P均为正整数,且M小于P。
具体的,用户设备获取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基于所述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上报给网络侧,具体过程为:
Step0:针对每一个子带,用户设备根据子带的强干扰判断参数,获取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其中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为该子带上全部PRB的平均干扰测量值。
Step1:若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Step2:用户设备根据每个子带上是否存在强干扰,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上报给网络侧。
其中,针对强干扰的判断准则包括但不限于:信道质量指示准则,信干噪比准则、干噪比准则、信干比准则和干扰功率准则。也就是说,如果强干扰的判断准则为信道质量指示准则,则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如果强干扰的判断准则为信干噪比准则,则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如果强干扰的判断准则为干噪比准则,则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如果强干扰的判断准则为信干噪比准则,则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如果强干扰的判断准则为干扰功率准则,则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
下面针对子带的强干扰判断准则进行说明。
1、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用户设备将该子带的PRB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下行CQI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CQI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2、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用户设备将该子带的PRB下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下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3、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用户设备将该子带的PRB下行信干比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下行信干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4、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该用户设备将该子带的PRB下行干噪比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下行干噪比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5、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用户设备将该子带的PRB下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下行干扰功率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扰功率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其中,步骤301中,基于自身的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在所述P个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M个候选位置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处理,具体过程为:用户设备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筛选出有效干扰值最小的M个子带,从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出对应的M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所述M个候选位置上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处理,其中,下行公共信道包括PSS、SSS和PBCH,其中PBCH中携带指示中心频点号的字段。
具体的,用户设备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1、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用户设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CQI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2、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用户设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3、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用户设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信干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4、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用户设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干噪比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5、上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用户设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下面以网络侧设备为演进基站(eNB)进行说明。
eNB侧处理步骤:
Step0:eNB在LTE接入频率范围内映射P个频域候选位置,并把整个系统带宽划分成P个子带,定义每个子带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PRB,优选地,推荐子带对应于以备用频域位置为中心的左右共6个PRB。
Step1:eNB基于自身干扰测量值采用干扰判断准则分别判断每个子带宽上是否存在强干扰,并根据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子带重排序。
其中,eNB的干扰测量值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五种:上行CQI、上行信干噪比SINR、上行信干比SIR、上行干噪比IoT、上行干扰功率IP,其中用于干扰测量的上行信道/信号包括但不限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探测用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和空闲子帧。
其中,eNB的五种干扰测量值对应的干扰判断准则如下所示:
确定干扰测量值为CQI测量值时,判断某个子带上的上行CQI测量值是否小于预先定义的CQI门限值,如果是,判定该子带上存在强干扰,否则,不存在强干扰。
确定干扰测量值为SINR测量值时,判断某个子带上的上行SINR测量值是否小于预先定义的SINR门限值,如果是,判定该子带上存在强干扰,否则,不存在强干扰。
确定干扰测量值为SIR测量值时,判断某个子带上的上行SIR测量值是否小于预先定义的SIR门限值,如果是,判断该子带上存在强干扰,否则,不存在强干扰。
确定干扰测量值为IoT测量值时,判断某个子带上的上行IoT测量值是否大于预先定义的IoT门限值,如果是,判断该子带上存在强干扰,否则,不存在强干扰。
确定干扰测量值为IP测量值时,判断某个子带上的上行IP测量值是否大于预先定义的IP门限值,如果是,判断该子带上存在强干扰,否则,不存在强干扰。
较佳的,eNB根据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子带重排序时,根据上行CQI、上行信干噪比SINR、上行信干比SIR、上行干噪比IoT、上行干扰功率IP五种干扰测量值分别进行排序:
确定干扰测量值为CQI测量值时,把所有的子带按照上行CQI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如果有相同的值,则按照子带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
确定干扰测量值为SINR测量值时,把所有的子带按照上行SINR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如果有相同的值,则按照子带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
确定干扰测量值为SIR测量值时,把所有的子带按照上行SIR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如果有相同的值,则按照子带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
确定干扰测量值为IoT测量值时,把所有的子带按照上行IoT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如果有相同的值,则按照子带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
确定干扰测量值为IP测量值时,把所有的子带按照上行IP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如果有相同的值,则按照子带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
Step2:eNB确定网络侧的干扰指示信息,较佳的,以子带为单位采用比特位(Bitmap)的方式指示,其中比特0表示该子带上不存在强干扰,比特1表示该子带上存在强干扰。
Step3:eNB确定当前小区内接入的所有UE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其中,小区内UE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定义为小区内与eNB的干扰水平不相同的UE个数与小区内接入的所有UE个数的比例。
具体的,eNB确定某个UE与eNB的干扰水平的具体过程为:确定某个UE与eNB在所有子带的干扰指示的差异;判断某个UE与eNB在所有子带的干扰指示的差异比例是否超过M1%(M2为设定的正数),如果超过,认为该UE与eNB的干扰水平不相同,否则,认为该UE与eNB侧的干扰水平相同。其中,差异比例定义为干扰指示比特不同的子带个数与所有子带个数的比例。
Step4:eNB判断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是否超过M2%(M2为设定的正数),如果超过,认为eNB与本小区内UE的平均干扰水平不相同,进入Step5;否则,认为eNB与本小区内UE的平均干扰水平相同,进入Step6。
Step5:执行第一种发送方案,即eNB把所有的频域位置划分为若干候选分组,采用顺序跳频的发送方式依次遍历所有的候选分组,把下行公共信道PSS/SSS/PBCH同时映射到当前候选分组对应的频域候选位置,进入Step7。
Step6:执行第二种发送方案,即eNB基于Step1排序后的子带挑选出最前面的N_min1个子带频域位置,并且在挑选出的N_min1个频域位置上同时映射PSS/SSS/PBCH,进入Step7,其中N_min1为设定的正整数。
Step7:按照LTE下行信号处理流程进行发送信号处理,网络侧设备操作结束。
针对用户终端(即UE)侧,不管是基站以哪种发送方案对PSS/SSS/PCBH进行发送,都执行以下操作:
Step1:确定网络侧映射的P个频域候选位置以及P个频域候选位置对应的P个子带。
Step2:UE基于自身干扰测量值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将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上报给网络侧,以及根据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子带重排序。
其中,UE的干扰测量值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五种:即下行CQI、下行信干噪比SINR、下行信干比SIR、下行干噪比IoT、下行干扰功率IP。
其中,UE的五种干扰测量值对应的上报方法为:下行CQI利用PUSCH/PUCCH上报,新定义的干扰测量值(下行SINR、下行SIR、下行IoT、下行IP)利用PUSCH上报。
其中,UE的五种干扰测量值对应的干扰判断准则,与上述网络侧这五种干扰测量值的干扰判断准则是相同的。
其中,UE的五种干扰测量值对应的干扰判断准则如下所示:
确定干扰测量值为CQI测量值时,判断某个子带上的下行CQI测量值是否小于预先定义的CQI门限值,如果是,判断该子带上存在强干扰,否则,不存在强干扰。
确定干扰测量值为SINR测量值时,判断某个子带上的下行SINR测量值是否小于预先定义的SINR门限值,如果是,判断该子带上存在强干扰,否则,不存在强干扰。
确定干扰测量值为SIR测量值时,判断某个子带上的下行SIR测量值是否小于预先定义的SIR门限值,如果是,判断该子带上存在强干扰,否则,不存在强干扰。
确定干扰测量值为IoT测量值时,判断某个子带上的下行IoT测量值是否大于预先定义的IoT门限值,如果是,判断该子带上存在强干扰,否则,不存在强干扰。
确定干扰测量值为IP测量值时,判断某个子带上的下行IP测量值是否大于预先定义的IP门限值,如果是,判断该子带上存在强干扰,否则,不存在强干扰。
其中,UE的干扰指示信息采用以子带为单位采用Bitmap的方式指示,比特0表示该子带上不存在强干扰,比特1表示该子带上存在强干扰。
较佳的,UE根据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子带重排序时,根据下行CQI、下行SINR、下行SIR、下行IoT、下行IP五种干扰测量值分别进行排序:
确定干扰测量值为CQI测量值时,把所有的子带按照下行CQI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如果有相同的值,则按照子带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
确定干扰测量值为SINR测量值时,把所有的子带按照下行SINR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如果有相同的值,则按照子带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
确定干扰测量值为SIR测量值时,把所有的子带按照下行SIR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如果有相同的值,则按照子带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
确定干扰测量值为IoT测量值时,把所有的子带按照下行IoT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如果有相同的值,则按照子带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
确定干扰测量值为IP测量值时,把所有的子带按照下行IP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如果有相同的值,则按照子带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
Step3:UE基于Step2排序后的子带挑选出最前面的N_min2个子带频域位置,同时在这N_min2个频域位置上进行PSS/SSS/PBCH的接收处理,包括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解映射、信道均衡、解调和译码等处理操作。其中,N_min2是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UE根据自身能力等级自行调整。
Step4:收端操作结束。
实施例一以实际应用场景为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假设系统带宽BW=20MHz,候选位置个数=19,M=1,分为四个候选分组。M1%=50%,M2%=50%,,N_min1=1,N_min2=2。
Step0:在预处理阶段,网络侧和用户设备针对频域候选位置进行协商及确定。
如图4所示,在LTE接入频率范围内在每个LTE载波频率中心频点的相对位置上,以1*delta_BW为间隔设置PSS/SSS/PBCH候选位置,并将系统可用带宽划分为19个子带。(其中,M=1,delta_BW=900KHz表示最小的候选位置频率间隔)。
在PBCH中增加指示中心频点号的相关字段指示当前的中心频点,用于UE获取当前的中心频点进行后续业务接收处理,具体如下所示:
其中,centerFreqNo表示中心频点的编号,在LTE可接入频率范围内从低频率向高频率统一编号。如图3所示,在最大20MHz范围内一共有19个可用的中心频率位置,采用5个bits表示频点编号。centerFreqNo取值和频率偏移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Step1:eNB基于自身的上行IoT测量值采用干噪比最小化准则分别判断每个子带宽上是否存在强干扰,并根据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子带重排序。
本实施例中eNB的干扰测量值采用上行干噪比,用于干扰测量的上行信道采用LTE上行没有进行业务传输的空闲子帧。
针对某个子带进行强干扰判断时,需要判断某个子带上的上行IoT测量值是否大于预先定义的IoT门限值,如果是,判断该子带上存在强干扰,否则,不存在强干扰。
进一步的,根据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子带重排序时,根据上行IoT测量值进行排序,即把所有的子带按照上行干噪比IoT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如果有相同的值,则按照子带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
Step2:eNB确定网络侧的干扰指示信息,较佳的,以子带为单位采用比特位(Bitmap)的方式指示,其中比特0表示该子带上不存在强干扰,比特1表示该子带上存在强干扰,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子带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干扰指示Bit 1 1 0 0 0 0 0 0 0 0
子带编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干扰指示Bit 0 0 0 0 0 0 0 0 0
表3可知,eNB在子带1和子带2上都存在强干扰。
Step3:eNB确定当前小区内接入的所有UE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是否超过M2%(M2%取50%),若是,进入Step4;否则,进入Step5。具体过程如下:
Step3.1:判断某个UE与eNB在所有子带的干扰位置测量结果的差异比例是否超过M1%(M1%=50%)。
以表4为例,由表4可知UE1在子带1到12上都存在强干扰。通过表3和表4的对比可知,UE1在子带3到子带14与eNB的干扰水平不相同,占比为12/19>50%,因此,UE1与eNB的干扰水平不相同。
表4(UE1的干扰指示表格)
子带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干扰指示Bit 1 1 1 1 1 1 1 1 1 1
子带编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干扰指示Bit 1 1 1 1 0 0 0 0 0
Step3.2:判断当前小区内接入的所有UE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是否超过M2%(M2%取50%)。
Step4:执行第一种发送方案,即eNB把所有的频域位置划分为若干候选分组,采用顺序跳频的发送方式依次遍历所有的候选分组,把下行公共信道PSS/SSS/PBCH同时映射到当前候选分组对应的频域候选位置,进入Step6。
例如,若在本实施例中,假设eNB内接入了20个UE,有16个UE的干扰水平与eNB的干扰水平不相同,因此,所有UE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16/20=80%。判断当前小区内接入的所有UE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80%)是否超过M2%(M2%取50%),由于80%>50%,即超过了门限值,判断eNB与本小区内UE的平均干扰水平不相同,采用第一种发送方案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发送。
第一种发送方案为:
eNB把全部19个备用候选位置分成四组,每组分别包含5个候选位置,在每个发送时刻eNB只发送其中1组候选位置对应的PSS/SSS/PBCH。eNB采用跳频的发送方式遍历图5所示的全部19个位置(相应的跳频图样),eNB在每个图样发送PSS、SSS和PBCH的时间点根据系统帧号(System FrameNumber,SFN)整除20求余的具体数值来确定:
若0<=SFN mod 20<=4则在第一图样位置发送对应的PSS、SSS和PBCH,
若5<=SFN mod 20<=9则在第二图样位置发送对应的PSS、SSS和PBCH;
若10<=SFN mod 20<=14则在第三图样位置发送对应的PSS、SSS和PBCH;
若15<=SFN mod 20<=19则在第四图样位置发送对应的PSS、SSS和PBCH,其中,SFN表示系统帧号。
Step5:执行第二种发送方案,即eNB基于Step1排序后的子带挑选出最前面的N_min1个子带频域位置,并且在挑选出的N_min1个频域位置上同时映射PSS/SSS/PBCH,进入Step6,其中N_min1为设定的正整数。
例如,若在本实施例中,假设eNB内接入了20个UE,有1个UE的干扰水平与eNB的干扰水平不相同,因此,所有UE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1/20=5%。判断当前小区内接入的所有UE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5%)是否超过M2%(50%),由于5%<50%,即未超过门限值,判断eNB与本小区内UE的平均干扰水平相同,采用第二种发送方案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发送。
第二种发送方案为:eNB基于Step1排序后的子带挑选出最前面的N_min1=1个子带频域位置,并且在挑选出的N_min1个频域位置上同时映射PSS/SSS/PBCH。
参阅图6所示,eNB从19个频域候选位置中挑选出频率偏移为-7.2MHz的候选位置,在该频域位置上发送PSS、SSS、PBCH。
Step6:按照LTE下行信号处理流程进行发送信号处理,网络侧设备操作结束。
UE侧处理步骤:
Step7:UE基于自身干扰测量值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将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上报给网络侧之后,根据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子带重排序。
针对某个子带进行强干扰判断时,需要判断某个子带上的下行IoT测量值是否大于预先定义的IoT门限值,如果是,判断该子带上存在强干扰,否则,不存在强干扰。这里以子带为单位采用Bitmap的方式指示。比特0表示该子带上不存在强干扰,比特1表示该子带上存在强干扰。
进一步的,根据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子带重排序时,根据下行IoT测量值进行排序,即把所有的子带按照下行干噪比IoT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如果有相同的值,则按照子带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
Step8:UE基于Step2排序后的子带挑选出最前面的N_min2(N_min2取2)个子带频域位置,同时在这2个频域位置上进行PSS、SSS、PBCH的接收处理。
本实施例中这2个频域位置分别是频率偏移-7.2MHz和频率偏移7.2MHz,UE在这2个频域位置上依次进行PSS、SSS、PBCH的接收处理。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还设计了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发送装置,包括:获取单元70、判断单元71、第一处理单元72、第二处理单元73和映射单元74,其中:
获取单元70,用于根据自身测量得到的网络侧干扰测量值和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
判断单元71,用于判断所述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是否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
第一处理单元72,用于对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进行分组,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
第二处理单元73,用于基于自身测量得到的网络侧干扰测量值在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N个候选位置上都发送下行公共信道。
这样,通过采用多个备用频点对下行公共信道进行发送,解决了相同频带上其它通信系统的干扰问题和人为恶意干扰问题,有效地降低针对频域的资源映射位置固定在全带宽的固定位置的信道的受到的干扰。
可选的,进一步包括:
映射单元74,用于在预处理阶段,根据系统可用带宽在接入频率范围内映射P个频域候选位置;
将整个系统可用带宽分成P个子带,其中每一个子带宽以一个频域候选位置为中心并且包含6个PRB,P为正整数。
可选的,根据系统可用带宽在接入频率范围内映射P个频域候选位置时,映射单元74具体用于:
根据系统可用带宽,以下行公共信道的默认频域发送位置为基准点,在接入频率范围内按照设定频域间隔逐一确定P个频域候选位置。
可选的,根据自身测量得到的干扰测量值和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时,获取单元70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子带,根据子带的强干扰判断参数,获取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其中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为该子带上全部PRB的平均干扰测量值;
若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根据每个子带上是否存在强干扰,得到干扰水平指示信息,获取当前系统接入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基于所有用户设备上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和该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
可选的,若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时,获取单元70具体用于: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将该子带的PRB上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上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道质量指示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将该子带的PRB上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上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将该子带的PRB上行信干比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上行信干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比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将该子带的PRB上行干噪比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上行干噪比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将该子带的PRB上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上行干扰功率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扰功率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可选的,获取当前系统接入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基于所有用户设备上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和该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时,获取单元70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该基于该干扰水平指示信息,确定该用户设备干扰水平指示信息与干扰水平指示信息不同的子带个数,并将确定的子带个数除以所有子带个数,得到该用户设备的干扰水平差异值;
判断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干扰水平差异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判定该用户设备与的干扰水平不相同,否则,判定该用户设备与的干扰水平相同;
确定当前系统接入的与的干扰水平不相同的用户设备个数,并将确定的用户设备个数除以当前系统接入的用户设备的总个数,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
可选的,对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进行分组,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时,第一处理单元72具体用于:
确定频域候选位置分组并从0至N1-1进行编号,N1为频域候选位置分组数目,以及将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按照距离中心频点的频率偏移量的大小,以频率偏移量最小值作为基准从0至P-1进行编号,针对预设的每一个频域候选位置Xi,计算Xi除以N1得到的余数Y1,将对应的频域候选位置放入编号为Y1的分组中,其中,Xi为任意一个频域候选位置的编号,Xi,N1均为正整数;
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其中,该下行公共信道包括主同步信道PSS、辅同步信道SSS和物理广播信道PBCH,其中PBCH中携带指示中心频点号的字段。
可选的,基于自身测量得到的干扰测量值在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该N个候选位置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时,第二处理单元73具体用于:
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筛选出有效干扰值最小的N个子带,从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出对应的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该N个候选位置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其中,该下行公共信道包括PSS、SSS和PBCH,其中PBCH中携带指示中心频点号的字段。
可选的,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时,第二处理单元73具体用于:
该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信干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干噪比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还设计了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装置,包括:确定单元80和接收单元81,其中:
确定单元80,用于确定映射的P个频域候选位置以及P个频域候选位置对应的P个子带;
接收单元81,用于获取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基于该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上报给网络侧之后,基于自身的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在该P个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M个候选位置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处理,其中M和P均为正整数,且M小于P。
这样,通过采用针对多个备用频点对下行公共信道进行接收,解决了相同频带上其它通信系统的干扰问题和人为恶意干扰问题,有效地降低针对频域的资源映射位置固定在全带宽的固定位置的信道的受到的干扰。
可选的,获取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基于该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上报给网络侧时,接收单元81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子带,根据该子带的强干扰判断参数,获取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其中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为该子带上全部PRB的平均干扰测量值;
若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根据每个子带上是否存在强干扰,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上报给。
可选的,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时,接收单元81具体用于: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将该子带的PRB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下行CQI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CQI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将该子带的PRB下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下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将该子带的PRB下行信干比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下行信干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比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将该子带的PRB下行干噪比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下行干噪比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将该子带的PRB下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下行干扰功率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扰功率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可选的,基于自身的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在该P个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M个候选位置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处理时,接收单元81具体用于:
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筛选出有效干扰值最小的M个子带,从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出对应的M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该M个候选位置上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处理,其中,该下行公共信道包括PSS、SSS和PBCH,其中PBCH中携带指示中心频点号的字段。
可选的,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时,接收单元81具体用于: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CQI,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CQI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信干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干噪比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包括:
处理器900,用于读取存储器9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自身测量得到的网络侧干扰测量值和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判断所述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是否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若是,则对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进行分组,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通过收发机910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否则,基于自身测量得到的网络侧干扰测量值在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N个候选位置上都通过收发机910发送下行公共信道。
收发机910,用于在处理器9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这样,通过采用多个备用频点对下行公共信道进行发送,解决了相同频带上其它通信系统的干扰问题和人为恶意干扰问题,有效地降低针对频域的资源映射位置固定在全带宽的固定位置的信道的受到的干扰。
可选的,处理器900进一步用于:
在预处理阶段,根据系统可用带宽在接入频率范围内映射P个频域候选位置;
将整个系统可用带宽分成P个子带,其中每一个子带宽以一个频域候选位置为中心并且包含6个PRB,P为正整数。
可选的,根据系统可用带宽在接入频率范围内映射P个频域候选位置时,处理器900具体用于:
根据系统可用带宽,以下行公共信道的默认频域发送位置为基准点,在接入频率范围内按照设定频域间隔逐一确定P个频域候选位置。
可选的,根据自身测量得到的干扰测量值和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时,处理器900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子带,根据子带的强干扰判断参数,获取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其中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为该子带上全部PRB的平均干扰测量值;
若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根据每个子带上是否存在强干扰,得到干扰水平指示信息,获取当前系统接入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基于所有用户设备上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和该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
可选的,若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时,处理器900具体用于: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将该子带的PRB上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上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道质量指示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将该子带的PRB上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上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将该子带的PRB上行信干比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上行信干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比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将该子带的PRB上行干噪比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上行干噪比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将该子带的PRB上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上行干扰功率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扰功率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可选的,获取当前系统接入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基于所有用户设备上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和该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时,处理器900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该基于该干扰水平指示信息,确定该用户设备干扰水平指示信息与干扰水平指示信息不同的子带个数,并将确定的子带个数除以所有子带个数,得到该用户设备的干扰水平差异值;
判断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干扰水平差异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判定该用户设备与的干扰水平不相同,否则,判定该用户设备与的干扰水平相同;
确定当前系统接入的与的干扰水平不相同的用户设备个数,并将确定的用户设备个数除以当前系统接入的用户设备的总个数,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
可选的,对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进行分组,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通过收发机910发送下行公共信道时,处理器900具体用于:
确定频域候选位置分组并从0至N1-1进行编号,N1为频域候选位置分组数目,以及将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按照距离中心频点的频率偏移量的大小,以频率偏移量最小值作为基准从0至P-1进行编号,针对预设的每一个频域候选位置Xi,计算Xi除以N1得到的余数Y1,将对应的频域候选位置放入编号为Y1的分组中,其中,Xi为任意一个频域候选位置的编号,Xi,N1均为正整数;
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通过收发机910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其中,该下行公共信道包括主同步信道PSS、辅同步信道SSS和物理广播信道PBCH,其中PBCH中携带指示中心频点号的字段。
可选的,基于自身测量得到的干扰测量值在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通过收发机910在该N个候选位置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时,处理器900具体用于:
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筛选出有效干扰值最小的N个子带,从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出对应的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通过收发机910在该N个候选位置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其中,该下行公共信道包括PSS、SSS和PBCH,其中PBCH中携带指示中心频点号的字段。
可选的,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时,处理器900具体用于:
该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信干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干噪比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其中,在图9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9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9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9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9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920可以存储处理器9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100,用于读取存储器1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确定映射的P个频域候选位置以及P个频域候选位置对应的P个子带;获取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基于该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上报给网络侧之后,基于自身的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在该P个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M个候选位置通过收发机110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处理,其中M和P均为正整数,且M小于P。
这样,通过采用针对多个备用频点对下行公共信道进行接收,解决了相同频带上其它通信系统的干扰问题和人为恶意干扰问题,有效地降低针对频域的资源映射位置固定在全带宽的固定位置的信道的受到的干扰。
可选的,获取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基于该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上报给网络侧时,处理器100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子带,根据该子带的强干扰判断参数,获取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其中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为该子带上全部PRB的平均干扰测量值;
若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根据每个子带上是否存在强干扰,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上报给。
可选的,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时,处理器100具体用于: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将该子带的PRB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下行CQI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CQI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将该子带的PRB下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下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将该子带的PRB下行信干比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下行信干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比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将该子带的PRB下行干噪比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下行干噪比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将该子带的PRB下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作为该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该子带的PRB下行干扰功率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扰功率门限值时,则确定该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该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可选的,基于自身的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在该P个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M个候选位置通过收发机110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处理时,处理器100具体用于:
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筛选出有效干扰值最小的M个子带,从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出对应的M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该M个候选位置上通过收发机110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处理,其中,该下行公共信道包括PSS、SSS和PBCH,其中PBCH中携带指示中心频点号的字段。
可选的,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时,处理器100具体用于: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CQI,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CQI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信干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干噪比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收发机110,用于在处理器1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10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1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1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20可以存储处理器1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根据网络侧干扰测量值和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判断该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是否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若是,对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进行分组,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否则,在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所述N个候选位置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这样,解决了相同频带上其它通信系统的干扰问题和人为恶意干扰问题,有效地降低针对频域的资源映射位置固定在全带宽的固定位置的信道所受到的干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8)

1.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根据自身测量得到的网络侧干扰测量值和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
网络侧判断所述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是否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
若是,网络侧对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进行分组,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
否则,网络侧基于自身测量得到的网络侧干扰测量值在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所述N个候选位置上都发送下行公共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预处理阶段,网络侧根据系统可用带宽在接入频率范围内映射P个频域候选位置;
所述网络侧将整个系统可用带宽分成P个子带,其中每一个子带宽以一个频域候选位置为中心并且包含6个PRB,P为正整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根据系统可用带宽在接入频率范围内映射P个频域候选位置,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侧根据系统可用带宽,以下行公共信道的默认频域发送位置为基准点,在接入频率范围内按照设定频域间隔逐一确定P个频域候选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络侧根据自身测量得到的网络侧干扰测量值和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具体包括:
针对每一个子带,所述网络侧根据所述子带的强干扰判断参数,获取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其中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为所述子带上全部PRB的平均干扰测量值;
若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所述网络侧根据每个子带上是否存在强干扰,得到网络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获取当前系统接入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基于所有用户设备上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和所述网络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具体包括: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所述网络侧将所述子带的PRB上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上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道质量指示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所述网络侧将所述子带的PRB上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上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所述网络侧将所述子带的PRB上行信干比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上行信干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比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所述网络侧将所述子带的PRB上行干噪比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上行干噪比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所述网络侧将所述子带的PRB上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上行干扰功率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扰功率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获取当前系统接入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基于所有用户设备上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和所述网络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具体包括:
针对每一个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所述网络侧基于所述网络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干扰水平指示信息与网络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不同的子带个数,并将确定的子带个数除以所有子带个数,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干扰水平差异值;
判断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干扰水平差异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判定所述用户设备与网络侧的干扰水平不相同,否则,判定所述用户设备与网络侧的干扰水平相同;
确定当前系统接入的与网络侧的干扰水平不相同的用户设备个数,并将确定的用户设备个数除以当前系统接入的用户设备的总个数,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络侧对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进行分组,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侧确定频域候选位置分组并从0至N1-1进行编号,N1为频域候选位置分组数目,以及将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按照距离中心频点的频率偏移量的大小,以频率偏移量最小值作为基准从0至P-1进行编号,针对预设的每一个频域候选位置Xi,计算Xi除以N1得到的余数Y1,将对应的频域候选位置放入编号为Y1的分组中,其中,Xi为任意一个频域候选位置的编号,Xi,N1均为正整数;
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其中,所述下行公共信道包括主同步信道PSS、辅同步信道SSS和物理广播信道PBCH,其中PBCH中携带指示中心频点号的字段。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络侧基于自身测量得到的网络侧干扰测量值在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所述N个候选位置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具体包括:
网络侧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筛选出有效干扰值最小的N个子带,从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出对应的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所述N个候选位置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其中,所述下行公共信道包括PSS、SSS和PBCH,其中PBCH中携带指示中心频点号的字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络侧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具体包括: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网络侧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网络侧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网络侧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信干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网络侧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干噪比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网络侧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10.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确定网络侧映射的P个频域候选位置以及P个频域候选位置对应的P个子带;
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基于所述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上报给网络侧之后,基于自身的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在所述P个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M个候选位置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处理,其中M和P均为正整数,且M小于P。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基于所述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上报给网络侧,具体包括:
针对每一个子带,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子带的强干扰判断参数,获取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其中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为所述子带上全部PRB的平均干扰测量值;
若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每个子带上是否存在强干扰,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上报给网络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具体包括: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子带的PRB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下行CQI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CQI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子带的PRB下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下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子带的PRB下行信干比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下行信干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比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子带的PRB下行干噪比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下行干噪比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子带的PRB下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下行干扰功率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扰功率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自身的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在所述P个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M个候选位置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处理,具体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筛选出有效干扰值最小的M个子带,从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出对应的M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所述M个候选位置上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处理,其中,所述下行公共信道包括PSS、SSS和PBCH,其中PBCH中携带指示中心频点号的字段。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具体包括: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CQI,所述用户设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CQI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所述用户设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所述用户设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信干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所述用户设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干噪比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所述用户设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15.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自身测量得到的网络侧干扰测量值和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是否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对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进行分组,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基于自身测量得到的网络侧干扰测量值在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所述N个候选位置上都发送下行公共信道。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映射单元,用于在预处理阶段,根据系统可用带宽在接入频率范围内映射P个频域候选位置;
将整个系统可用带宽分成P个子带,其中每一个子带宽以一个频域候选位置为中心并且包含6个PRB,P为正整数。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系统可用带宽在接入频率范围内映射P个频域候选位置时,映射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系统可用带宽,以下行公共信道的默认频域发送位置为基准点,在接入频率范围内按照设定频域间隔逐一确定P个频域候选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自身测量得到的干扰测量值和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时,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子带,根据所述子带的强干扰判断参数,获取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其中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为所述子带上全部PRB的平均干扰测量值;
若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根据每个子带上是否存在强干扰,得到干扰水平指示信息,获取当前系统接入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基于所有用户设备上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和所述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时,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将所述子带的PRB上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上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道质量指示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将所述子带的PRB上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上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将所述子带的PRB上行信干比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上行信干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比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将所述子带的PRB上行干噪比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上行干噪比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将所述子带的PRB上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上行干扰功率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扰功率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获取当前系统接入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基于所有用户设备上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和所述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时,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用户设备上报的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基于所述干扰水平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干扰水平指示信息与干扰水平指示信息不同的子带个数,并将确定的子带个数除以所有子带个数,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干扰水平差异值;
判断每一个用户设备的干扰水平差异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判定所述用户设备与的干扰水平不相同,否则,判定所述用户设备与的干扰水平相同;
确定当前系统接入的与的干扰水平不相同的用户设备个数,并将确定的用户设备个数除以当前系统接入的用户设备的总个数,得到用户设备的平均干扰水平差异值。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进行分组,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频域候选位置分组并从0至N1-1进行编号,N1为频域候选位置分组数目,以及将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按照距离中心频点的频率偏移量的大小,以频率偏移量最小值作为基准从0至P-1进行编号,针对预设的每一个频域候选位置Xi,计算Xi除以N1得到的余数Y1,将对应的频域候选位置放入编号为Y1的分组中,其中,Xi为任意一个频域候选位置的编号,Xi,N1均为正整数;
在发送时刻采用跳频方式依次在每一个候选位置分组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其中,所述下行公共信道包括主同步信道PSS、辅同步信道SSS和物理广播信道PBCH,其中PBCH中携带指示中心频点号的字段。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自身测量得到的干扰测量值在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所述N个候选位置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时,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筛选出有效干扰值最小的N个子带,从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出对应的N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所述N个候选位置上发送下行公共信道,其中,所述下行公共信道包括PSS、SSS和PBCH,其中PBCH中携带指示中心频点号的字段。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时,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信干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干噪比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上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4.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映射的P个频域候选位置以及P个频域候选位置对应的P个子带;
接收单元,用于获取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基于所述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上报给网络侧之后,基于自身的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在所述P个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M个候选位置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处理,其中M和P均为正整数,且M小于P。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获取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基于所述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上报给网络侧时,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子带,根据所述子带的强干扰判断参数,获取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其中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为所述子带上全部PRB的平均干扰测量值;
若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根据每个子带上是否存在强干扰,得到终端侧干扰水平指示信息并上报给。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符合预设的条件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时,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道质量指示,将所述子带的PRB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下行CQI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CQI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将所述子带的PRB下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下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将所述子带的PRB下行信干比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下行信干比测量值不大于预先设定的信干比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将所述子带的PRB下行干噪比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下行干噪比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噪比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或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将所述子带的PRB下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作为所述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并确定所述子带的PRB下行干扰功率测量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干扰功率门限值时,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存在强干扰;否则,确定所述子带宽上未存在强干扰。
27.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自身的终端侧P个子带的干扰测量值在所述P个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M个候选位置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处理时,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筛选出有效干扰值最小的M个子带,从预设的频域候选位置中选择出对应的M个候选位置,并在发送时刻在所述M个候选位置上进行下行公共信道的接收处理,其中,所述下行公共信道包括PSS、SSS和PBCH,其中PBCH中携带指示中心频点号的字段。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每个子带的PRB干扰测量值,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有效干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时,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CQI,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CQI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噪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信干噪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信干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信干比测量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噪比,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干噪比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所述强干扰判断参数为干扰功率,将所有的子带按照子带的PRB下行干扰功率测量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CN201510102681.7A 2015-03-09 2015-03-09 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0343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2681.7A CN106034325B (zh) 2015-03-09 2015-03-09 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PCT/CN2016/075472 WO2016141845A1 (zh) 2015-03-09 2016-03-03 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2681.7A CN106034325B (zh) 2015-03-09 2015-03-09 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4325A true CN106034325A (zh) 2016-10-19
CN106034325B CN106034325B (zh) 2019-05-28

Family

ID=56879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2681.7A Active CN106034325B (zh) 2015-03-09 2015-03-09 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34325B (zh)
WO (1) WO201614184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2908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部分带宽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8668297A (zh) * 2017-03-29 2018-10-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无线切换定时器的调整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9455A (zh) * 2018-01-31 2019-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26461B (zh) * 2022-05-11 2022-08-23 北京和熵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多维度跳频通信干扰效果测量方法、装置、平台及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35941A1 (ko) * 2011-09-05 2013-03-14 엘지에릭슨 주식회사 이기종 망간에 ec의 pdsch 시작심볼 결정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이동통신 시스템
CN103402251A (zh) * 2013-08-09 2013-11-20 上海瀚讯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同步信息收发方法、信道映射解析方法、控制信息发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6227B (zh) * 2005-10-08 201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载波系统的公共控制信息传输方法
CN101222754A (zh) * 2007-01-10 2008-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公共信道测量方法、系统、设备和终端
CN101267226B (zh) * 2007-03-14 2012-06-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同步信道的信息发送方法和小区搜索方法
CN101621325A (zh) * 2008-07-03 2010-0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的公共导频跳频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35941A1 (ko) * 2011-09-05 2013-03-14 엘지에릭슨 주식회사 이기종 망간에 ec의 pdsch 시작심볼 결정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이동통신 시스템
CN103402251A (zh) * 2013-08-09 2013-11-20 上海瀚讯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同步信息收发方法、信道映射解析方法、控制信息发送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AMSU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mapping for the new carrier type",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8BIS R1-121617》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2908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部分带宽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8632908B (zh) * 2017-03-24 2021-10-26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部分带宽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8668297A (zh) * 2017-03-29 2018-10-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无线切换定时器的调整方法、装置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4325B (zh) 2019-05-28
WO2016141845A1 (zh) 2016-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51791B2 (en) Allocation of uplink reference signal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771444B (zh) 多天线系统中参考信号的设置方法和基站
CN103957555B (zh) 用于ofdma系统中的性能测试的方法和设备
CN109803362A (zh) 功率控制方法、ue、基站、参数配置方法和控制方法
CN103581991B (zh) 测量参数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9196799A (zh) 发送用于控制信道的资源的配置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发送用于上行链路drs的资源的配置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发送指示子帧/时隙类型的指示符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发送下行链路符号的数量的方法和装置
EP3484201B1 (en)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2040497A (zh) 一种测量无线资源管理信息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WO2018184875A1 (en) Signal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4519515A (zh) 上下行配置信息通知、获取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9874412A (zh) 在lte和nr之间的双连接中发送上行链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US20220150012A1 (en) Remot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method, gnb,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220131666A1 (en) Transmitting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CN106034325B (zh) 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2139251A1 (e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power allocation in wireless system
US10779326B2 (en) Carrier aggregation method and de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1009876A1 (ja)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5992260A (zh) 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2026384A (zh) 一种干扰消除的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US11849438B2 (en) Channel oriented tone reservation fo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s
CN114175543B (zh) 跨载波反馈
WO2021009874A1 (ja)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0324852A (zh) 一种上行吞吐量的计算方法和装置
CN110312280A (zh) 一种下行吞吐量的计算方法和装置
US11956110B2 (en) Tone reservation for sets of consecutive subcarri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9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