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1050B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nfc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nfc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1050B
CN106031050B CN201480075753.7A CN201480075753A CN106031050B CN 106031050 B CN106031050 B CN 106031050B CN 201480075753 A CN201480075753 A CN 201480075753A CN 106031050 B CN106031050 B CN 1060310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d
order
nonvolatile storage
value
sa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57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31050A (zh
Inventor
李国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31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1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31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10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loop type
    • H04B5/72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30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 H04W12/35Protecting application or service provisioning, e.g. securing SIM application provis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50Service provisioning or reconfig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60Subscription-based services using application servers or record carriers, e.g. SIM application toolk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7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06Q20/3278RFID or NFC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04W12/45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using multiple identity modul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NFC终端,所述方法包括:监测近场通信NFC终端内的至少一个安全单元SE通过所述NFC终端的传输控制协议TCP端口与服务器建立的TCP连接的状态;当监测到所述TCP连接的状态为断开时,从所述至少一个SE中确定第一SE,所述第一SE为断开TCP连接的TCP端口对应的SE;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NFC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NFC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及近场通信(英文: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支持对安全级别要求较高的支付业务,这样的移动终端被称为NFC终端。通常NFC终端包含近场通信控制器(英文:Near Field CommunicationController;简称:NFCC)、NFC天线及至少一个安全单元(英文:Secure Element;简称:SE)。
随着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一个NFC终端能够包含多个SE,每个SE内都可安装多个非接触应用。为了便于区分多个非接触应用,通常每个非接触应用都有一个应用标识符(英文:Application Identification;简称:AID)。当NFC终端进入NFC读卡器的射频场时,NFC天线会产生感应电流,与NFC天线相连的NFCC会接收到NFC读卡器发送的非接触应用选择命令。为了将该命令转发到正确的SE中,需要由NFC终端的设备主机(英文:Device Host;简称:DH)向NFCC配置路由信息,即将AID和SE的对应关系,和其他路由信息都配置到NFCC中。这样,NFCC就可以把该命令转发到正确的SE,进而选中正确的非接触应用。
现有技术中,DH向NFCC配置路由信息的方法是:利用非接触应用的伴侣应用及向NFC终端写入的配置文件,提供一种静态地报告非接触应用的AID的方法。具体来说,向SE内安装非接触应用,同时向NFC终端安装该非接触应用的伴侣应用,该伴侣应用中包含配置文件,该配置文件指明了该非接触应用的AID,当刷新应用管理器时,会发现该伴侣应用,然后获得该伴侣应用中的配置文件中的AID,并配置到NFCC中。但是,该方法不够灵活,对于没有伴侣应用的非接触应用,即使安装到SE,终端也无法获得AID。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是:NFC终端无法实时获得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AID。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NFC终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NFC终端无法实时获得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AID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NFC终端实时获得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AID的技术方案,使得NFC终端实时获得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AID,进而使得NFC终端的DH对NFCC路由表的配置更加合理有效。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监测近场通信NFC终端内的至少一个安全单元SE通过所述NFC终端的传输控制协议TCP端口与服务器建立的TCP连接的状态;
当监测到所述TCP连接的状态为断开时,从所述至少一个SE中确定第一SE,所述第一SE为断开TCP连接的TCP端口对应的SE;
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具体包括:
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一命令,所述第一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一全局更新计数器GUC值,所述第一GUC值为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当所述第一GUC值与第二GUC值不同时,获得第一AID,所述第一AID为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所述第二GUC值为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获得第一AID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第一AID和所述SE ID的数据记录。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二命令,所述第二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具体包括:
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三命令,所述第三命令用于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的AID,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三AID,所述第三AID为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获得第三AID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三AID与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三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第三AID和所述SE ID的数据记录。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将所述第三AID与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三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将第一更新计数器UC值与第二UC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一UC值为具有所述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所述第二UC值为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具有所述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若所述第一UC值与所述第二UC值不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四命令,所述第四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和UC值。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应用变更通知信息;
获得第一安全单元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所述第一SE为近场通信NFC终端内的与所述服务器通信的SE。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得第一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AID,具体包括:
对所述应用变更通知信息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应用变更通知信息中的AID。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得第一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AID,具体包括:
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一命令,所述第一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一全局更新计数器GUC值,所述第一GUC值为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当所述第一GUC值与第二GUC值不同时,获得第一AID,所述第一AID为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所述第二GUC值为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得第一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AID,具体包括:
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三命令,所述第三命令用于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的AID,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三AID,所述第三AID为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获得所述应用变更通知信息中的AID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第一AID和所述SE ID的数据记录。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二命令,所述第二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获得第一AID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第一AID和所述SE ID的数据记录。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二命令,所述第二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获得第三AID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三AID与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三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参与比较的一个AID和所述SEID的数据记录。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将所述第三AID与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三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将第一更新计数器UC值与第二UC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一UC值为具有所述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所述第二UC值为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具有所述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若所述第一UC值与所述第二UC值不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四命令,所述第四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和UC值。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近场通信NFC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全单元SE接口,用于连接SE与所述NFC终端;
非易失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
传输控制协议TCP端口;
处理器,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所述SE接口及所述TCP端口通过总线连接,用于:
监测近场通信NFC终端内的至少一个安全单元SE通过所述NFC终端的传输控制协议TCP端口与服务器建立的TCP连接的状态;
当监测到所述TCP连接的状态为断开时,从所述至少一个SE中确定第一SE,所述第一SE为断开TCP连接的TCP端口对应的SE;
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一命令,所述第一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一全局更新计数器GUC值,所述第一GUC值为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当所述第一GUC值与第二GUC值不同时,获得第一AID,所述第一AID为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所述第二GUC值为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获得所述第一AID之后,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第一AID和所述SE ID的数据记录。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之后,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二命令,所述第二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三命令,所述第三命令用于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的AID,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三AID,所述第三AID为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获得所述第三AID之后,将所述第三AID与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三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第三AID和所述SE ID的数据记录。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将所述第三AID与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之后,若所述第三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将第一更新计数器UC值与第二UC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一UC值为具有所述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所述第二UC值为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具有所述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若所述第一UC值与所述第二UC值不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四命令,所述第四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和UC值。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应用变更通知信息;
获得第一安全单元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所述第一SE为近场通信NFC终端内的与所述服务器通信的SE。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对所述应用变更通知信息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应用变更通知信息中的AID。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一命令,所述第一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一全局更新计数器GUC值,所述第一GUC值为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当所述第一GUC值与第二GUC值不同时,获得第一AID,所述第一AID为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所述第二GUC值为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三命令,所述第三命令用于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的AID,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三AID,所述第三AID为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获得所述应用变更通知信息中的AID之后,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第一AID和所述SE ID的数据记录。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之后,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二命令,所述第二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获得所述第一AID之后,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第一AID和所述SE ID的数据记录。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之后,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二命令,所述第二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获得所述第三AID之后,将所述第三AID与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三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参与比较的一个AID和所述SEID的数据记录。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将所述第三AID与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之后,若所述第三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将第一更新计数器UC值与第二UC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一UC值为具有所述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所述第二UC值为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具有所述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若所述第一UC值与所述第二UC值不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四命令,所述第四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和UC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监测近场通信NFC终端内的至少一个安全单元SE通过NFC终端的传输控制协议TCP端口与服务器建立的TCP连接的状态;当监测到TCP连接的状态为断开时,从所述至少一个SE中确定断开TCP连接的TCP端口对应的SE;获得断开TCP连接的TCP端口对应的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或者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应用变更通知信息;获得NFC终端内的与服务器通信的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以NFC终端与服务器的TCP连接的状态变为断开状态或者以NFC终端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应用变更通知消息为触发条件,触发NFC终端的DH根据触发条件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获得断开TCP连接的TCP端口对应的SE内的AID或者获得与服务器通信的SE内的AID。实现了DH实时获得SE内的AID,进而使得NFC终端的DH对NFCC路由表的配置更加合理有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适用于发明本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一种可能的通信系统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获得第一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的一个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获得第一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的另一个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采用第一种方式的信息处理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采用第一种方式的信息处理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NFC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NFC终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NFC终端无法实时获得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AID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NFC终端实时获得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AID的技术方案,使得NFC终端实时获得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AID,进而使得NFC终端的DH对NFCC路由表的配置更加合理有效。
本发明实施例中,监测近场通信NFC终端内的至少一个安全单元SE通过NFC终端的传输控制协议TCP端口与服务器建立的TCP连接的状态;当监测到TCP连接的状态为断开时,从所述至少一个SE中确定断开TCP连接的TCP端口对应的SE;获得断开TCP连接的TCP端口对应的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或者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应用变更通知信息;获得NFC终端内的与服务器通信的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以NFC终端与服务器的TCP连接的状态变为断开状态或者以NFC终端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应用变更通知消息为触发条件,触发NFC终端的DH根据触发条件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获得断开TCP连接的TCP端口对应的SE内的AID或者获得与服务器通信的SE内的AID。实现了DH实时获得SE内的AID,进而使得NFC终端的DH对NFCC路由表的配置更加合理有效。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请参考图1,图1为适用于发明本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一种可能的通信系统架构图,包括:NFC(英文:Near FieldCommunication;简称:NFC)终端10和NFC读卡器11。
其中,NFC终端10包括:
设备主机101(英文:Device Host;简称:DH),一般认为NFC终端的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gress Unit;简称:CPU)即为DH,根据NFC论坛相关标准定义,DH是一种负责管理NFC论坛认证设备及其所有外围电路的运行环境,用于管理包括近场通信控制器在内的所有外围电路与器件的初始化、配置和电源等的实体,DH内通常运行常见的操作系统,如BlackBerry操作系统(加拿大BlackBerry公司的黑莓手机使用的操作系统),windowsphone操作系统(微软针对移动设备而开发的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移动设备),iOS操作系统(由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等;
安全单元(英文:Secure Element;简称:SE)接口102,设置在NFC终端内,最常见的SE集成在用户身份识别(英文: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简称:SIM)卡上,SIM卡通过SE接口插入到NFC终端内,SE是SIM卡的一部分,SE通过SIM卡的一个引脚与NFCC相连,SE可通过NFCC与DH通信。需要说明的是,SE不局限于集成在SIM卡上。SE内运行一个轻量级且与DH不同的操作系统,例如:甲骨文(Oracle)公司的Java Card平台(包含Java Card平台,Java Card运行时环境即JCRE和Java Card API),因此,SE与DH间的通信是跨操作系统的通信,使用应用协议数据单元(英文:Application Protocol Data Unit,简称:ADPU)承载信息。ADPU是指一种具有固定格式的数据单元,用于SE内应用或安全域与SE外实体的通信。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APDU命令由Global Platform Card Specification V2.2.1规范及相关修正案(即修正案C:Contactless Services,非接触服务)定义。
SE是一种具有防内容篡改功能的微控制器,为安装在SE上的非接触应用提供安全的存储和运行环境。SE作为移动支付的安全载体,除负责对交易关键数据进行安全存储和运算,确保进行的敏感交易具有安全认证和不可抵赖性外,还需支持多应用动态管理及运行安全。在NFC终端领域,常见的SE包括:UICC SE(英文: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Card with Secure Element;中文:集成了安全单元的通用集成电路)、μSD SE(英文:microSD Secure Element;中文:微SD卡型SE)和eSE(英文:embedded Secure Element;中文:嵌入在终端主板上的SE)。
近场通信控制器103(英文: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Controller;简称:NFCC),与DH通过NCI(英文:NFC Controller Interface;中文:近场通信控制器接口)通信,与SE一般通过单线协议(英文:Single Wire Protocol,简称SWP)接口连接和通信,根据NFC论坛相关标准定义,NFCC是负责通过NFC射频接口收发数据的逻辑实体;
NFC天线104,NFCC可以通过天线收发数据,当NFC终端进入NFC读卡器11的射频场时,NFC天线中产生感应电流,激活SWP接口,使得NFC读卡器可以与SE内的非接触应用通信,其中,非接触应用(英文:Contactless Application;简称:CA)是指安装到SE或NFC终端上的要通过非接触接口(NFC接口)与外界通信的应用。通常SE内会安装多个CA,为了区分不同的CA,使用应用标识符(英文:Application Identification;简称:AID)标识不同的CA。在一个SE环境内AID是唯一的不重复的。本发明使用的AID是指GP(Global Platform)规范中定义和引用的AID,其长度为5-16个字节,AID遵循ISO(英文:International StandardOrganization;中文:国际标准化组织)/IEC(英文: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中文:国际电工委员会)7816-5 2004和ETSI(英文:European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中文:欧洲电信标准化组织)TS 101 220V3.0.0(2000-05)规范,包含5字节的RID(英文:Registered application providerIdentifier;中文:应用提供商注册标识符)和最长11字节的PIX(英文:Proprietaryapplication Identifier eXtension;中文:商业应用标识符扩展)两部分组成,其中RID必选字段,而PIX为可选字段。
下面从NFC终端侧来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中,NFC终端使用一组固定的TCP端口与服务器建立TCP连接,具体的,NFC终端内的每个SE使用一个预设的TCP端口与服务器建立TCP连接,例如:安全的超文本传输协议(英文: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简称:HTTPS)端口号443,或者WAP-push-http(基于HTTP的wap push)端口号4035,或者wap-push-https(基于HTTPS的wap push)端口号4036,或者其他厂商自定义端口号。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监测近场通信NFC终端内的至少一个安全单元SE通过所述NFC终端的传输控制协议TCP端口与服务器建立的TCP连接的状态;
步骤22:当监测到所述TCP连接的状态为断开时,从所述至少一个SE中确定第一SE,所述第一SE为断开TCP连接的TCP端口对应的SE;
步骤23: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
具体来讲,NFC终端内安装有至少一个SE,每个SE都通过NFC终端内的一个TCP端口与一个服务器建立TCP连接,多个SE可以先后使用相同的TCP端口与服务器建立TCP连接,不同的SE与不同的服务器建立TCP连接,SE与服务器之间通过TCP连接通信。远端服务器通过TCP连接发送内容管理命令,如安装一个非接触应用的命令或更新一个应用的配置参数的命令到SE,之后SE执行接收到的命令,在特定配置下还会向远端服务器发送命令执行成功的确认信息,之后断开与服务器的连接,客观上,连接的建立与断开,尤其是断开,与SE内有新应用安装或应用状态发生变化是有关系的,所以NFC终端的DH可以监测TCP连接的状态,当TCP连接的状态为断开时,即表明断开TCP连接的TCP端口对应的SE内新安装了非接触应用,或者表明断开TCP连接的TCP端口对应的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生命周期状态发生了变化。为方便描述,将断开TCP连接的TCP端口对应的SE称为第一SE。
当DH监测到TCP连接的状态为断开时,由于SE使用预设的TCP端口号与服务器建立TCP连接,所以可以根据预设的TCP端口号与SE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SE ID是指NFCC分配给每个SE的ID,这里的SE ID等同于NFC Forum规范中的NFC执行环境NFCEE ID。
当NFC终端上不同的SE使用相同的TCP端口连接远端服务器时,还可以根据预设的TCP端口号、远端服务器的互联网协议(英文: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地址与SE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其中,服务器的IP地址是在NFC终端第一次激活SE的时候执行的一个初始化过程中,获取并保存的。
同理,当终端内某个程序而非SE使用被监控的端口号时,监控程序可以检查使用此端口号建立连接的远端服务器IP地址是否与SE初始化时解析出的远端服务器IP地址一致,进而可以排除干扰,此时并没有SE与远端服务器通信。
在确定了第一SE后,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获得第一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
第一种方式: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获得第一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的一个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一命令,所述第一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
步骤32:解析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一全局更新计数器GUC值,所述第一GUC值为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步骤33:当所述第一GUC值与第二GUC值不同时,获得第一AID,所述第一AID为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所述第二GUC值为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第二种方式: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获得第一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的另一个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三命令,所述第三命令用于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的AID,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
步骤42:解析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三AID,所述第三AID为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
下面首先对上述第一种方式做详细说明。
在确定了第一SE后,首先要向第一SE发送SELECT CRS APP命令,其中,CRS(英文:Contactless Registry Service;中文:非接触注册表服务)APP是SE内的一个管理应用,Global Platform定义CRS应用的AID为′A00000015143525300′,因此,向断开TCP连接的TCP端口对应的SE发送SELECT′A00000015143525300′命令,SELECT CRS APP命令的格式如表1所示。
更具体的,CRS是指SE内软件提供的一种功能,用于管理非接触应用相关的安装、更新、删除、激活、去激活和优先级修改等动作以及应用相关的非接触通信协议,CRS还包括向授权实体提供的与上述功能相关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英文:Application ProgrammingInterface;中文:API)。SE外部实体通过CRS应用(CRS APP)来访问CRS功能。
表1 SELECT CRS APP命令
第一SE会发送SELECT CRS APP命令的应答消息给DH,DH会判断收到的SELECT CRSAPP命令的应答消息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确认选中CRS应用。SELECT CRS APP命令的应答消息的格式如表2所示。
表2 SELECT CRS APP命令的应答消息
其中,状态字SW1、SW2必须是“9000”才认为是正确的应答,否则状态字若取其他值,即非“9000”的其他值,则表示命令响应异常,进行异常处理。
在选中CRS应用后,可以执行步骤31: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一命令,所述第一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即DH向第一SE发送第一命令,第一命令用于查询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表3 GET DATA命令
表4 GET DATA命令的应答消息
第一命令可以是GET DATA命令,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可以是GET DATA命令的应答消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命令不局限于GET DATA命令,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也不局限于GET DATA命令的应答消息。
以第一命令是GET DATA命令为例,则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是GET DATA命令的应答消息。具体来讲,第一SE内部的操作系统会把GET DATA命令分发给第一SE内的CRS应用,由CRS应用生成GET DATA命令的应答消息,并发给DH。其中,GET DATA命令的格式如表3所示,GET DATA命令的应答消息的格式如表4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现有技术中的GET DATA命令的应答消息进行了扩展,现有技术中的GET DATA命令的应答消息的格式如表5所示。
表5 现有技术中的GET DATA命令的应答消息
与表5相比可知,表4中,至少增加了一个AID个数TLV(Tag:‘xx’,Length:Var,Value Description:The number of APPs installed after SE responding to thelast GET DATA command and APPs whose state have been changed),用于向发送GETDATA命令的DH告知第一SE在接收GET DATA命令之前新安装了多少个非接触应用和有多少个非接触应用的应用状态发生了状态变化。如果新增的和应用状态发生变化的非接触应用多于0个,那么AID个数TLV后面要跟随至少一个AID TLV。具体来讲,在AID个数TLV后面依次列举了新安装的或应用状态发生变化的第1个SE的AID、第2个SE的AID、……、第n个SE的AID。
其中,TLV(英文:Type-Length-Value;中文:类型/长度/数据三元组)是使用APDU进行信息传输时使用的一种结构,由固定长度的Tag/Type字段、固定长度的Length字段和可变长度的Value字段组成,TLV格式遵循ISO/IEC 8825-1:2002标准。
SE内还有非接触注册表事件侦听器(英文:Contactless Registry EventListener;简称:CREL),CREL是指SE内部的一种软件,用于侦听关联的非接触应用的状态变化,所谓状态变化包括应用的更新、删除、激活和去激活等。每一个安装到SE的非接触应用,安装时都要设置一个CREL应用,CREL应用的作用就是用于监控该非接触应用的状态变化,以便服务器对非接触应用进行管理导致应用状态变化时,触发CREL应用调用,在CREL内记录非接触应用的AID及应用状态的变化,构造GET DATA命令的应答消息时读取CREL记录的数据,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只读取AID,当然也可以读取AID和针对每个AID的操作类型,比如应用安装、删除或配置修改等。
在DH接收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后,可以执行步骤32:解析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一全局更新计数器GUC值,所述第一GUC值为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继续以第一命令是GET DATA命令为例,则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是GET DATA命令的应答消息。具体来讲,由于表4中有全局更新计数器(英文:Global Update Counter;简称:GUC)值,所以解析GET DATA命令的应答消息,即可获得第一SE的全局更新计数器GUC值,为方便描述,将第一SE的GUC值称为第一GUC值。其中,GUC用来标识SE内部所有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任何非接触应用的应用状态发生变化(应用安装、删除,配置修改等),或者非接触应用更新都会对该计数器执行增1操作。
然后将第一GUC值与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第一SE的GUC值相比较,为方便描述,将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第一SE的GUC值称为第二GUC值,其中,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GUC值在SE首次激活时初始化,并且在每次调用GET DATA命令时根据GETDATA命令的应答消息更新。
接着,执行步骤33:当所述第一GUC值与第二GUC值不同时,获得第一AID,所述第一AID为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所述第二GUC值为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即如果获得的GUC值与保存的GUC值不同,则获得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
继续以第一命令是GET DATA命令为例,则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是GET DATA命令的应答消息。具体来讲,由于表4所示的GET DATA命令的应答消息中包含的是第一SE内应用状态发生变化的AID,即修改了配置或者新安装的AID,所以此处获得的GET DATA命令的应答消息中携带的AID并不等于第一SE内的全部AID。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采用第一种方式的信息处理方法的详细流程图。包括步骤21-步骤22及步骤31-步骤38。如图5所示,在执行完步骤33,获得第一AID之后,可以执行步骤34: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继续以第一命令是GET DATA命令为例,则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是GET DATA命令的应答消息。具体来讲,由于GET DATA命令的应答消息中有第一AID,所以将第一AID与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比较,判断第一AID是新增的AID还是已经安装并且状态有更新的AID。对于新增的AID,在NFC终端的AID列表中增加一条记录;对于非新增的AID,即已经安装并且状态有更新的AID,查询生命周期状态。
在执行完步骤34,根据比较结果,可以执行步骤35或步骤36-步骤38。
步骤35: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第一AID和所述SEID的数据记录;
步骤36: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二命令,所述第二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
步骤37:解析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步骤38: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继续以第一命令是GET DATA命令为例,则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是GET DATA命令的应答消息。具体来讲,GET DATA命令的应答消息中可以有M个AID,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依次取m从1至M,将GET DATA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第m个AID当做第一AID,将第一AID与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比较。
在第一AID与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比较的过程中,如果第一AID与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说明第一AID未被保存在非易失存储器中,第一AID是新增的AID。
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对于新增的AID,需要在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一条新增的AID和第一SE的SE ID的数据记录。GET DATA命令的应答消息中有多少个新增的AID,相应的就要保存多少条数据记录。由于第一AID是新增的AID,则在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一条第一AID和第一SE的SE ID的数据记录。
在第一AID与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比较的过程中,如果第一AID与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说明第一AID已经被保存在非易失存储器中,且第一AID是应用状态发生更新的AID。
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对于应用状态发生更新的AID,需要向第一SE发送第二命令,第二命令用于查询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第二命令可以是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可以是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命令不局限于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也不局限于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
以第二命令是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为例,则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是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格式如表6所示,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的格式如表7所示。
表6 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
表7 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
表6中,‘XXXX’代表第一AID。‘##’代表第一AID的长度。表7中,Application AID即为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中所包含的第一AID,Application Lifecycle State即为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中所包含的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由于第一AID是应用状态发生更新的AID,所以向第一SE发送具有第一格式的GETSTATUS命令,在‘XXXX’处填充第一AID,接收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Application AID即为第一AID,Application Lifecycle State即为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其中,生命周期状态包括:installed(已安装),locked(已锁定),selectable(可选中)和app specific(应用自定义),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认为installed和locked为异常状态,selectable和app specific为正常状态。
继续以第二命令是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为例,则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是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在解析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应用状态发生更新的AID中的每一个AID的生命周期状态之后,将应用状态发生更新的AID的生命周期状态与已经被保存在非易失存储器中的应用状态发生更新之前的AID的生命周期状态相比较,如果不同,则将AID的生命周期状态更新为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生命周期状态。
由于第一AID是应用状态发生更新的AID,所以解析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可以获得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然后将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与已经被保存在非易失存储器中的应用状态发生更新之前的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相比较,如果不同,则将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更新为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生命周期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不仅要获得应用状态发生更新的AID中的每一个AID的生命周期状态,还要获得新增的AID中的每一个AID的生命周期状态。也就是说,对于新增的AID中的每一个AID,都要向断开TCP连接的TCP端口对应的SE发送具有第二命令,接收并解析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用于获得生命周期状态。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在获得新增的AID中的每一个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且更新应用状态发生更新的AID的生命周期状态之后,DH仅选择生命周期状态为正常状态的AID来生成路由信息,以便于在适当的时机DH向NFCC配置路由表。
其中,适当的时机可以是用户通过手机的图形用户界面选中和激活一个非接触应用时,例如,用户打开移动钱包应用,点击选中一张虚拟的银行卡,此时需要将此银行卡应用的AID配置到NFCC路由表中,需要重新配置路由表;或者一个SE被移除,若干AID失效,NFCC的路由表需要刷新时,例如:用户手工禁用一个机身上的SE,导致SE内AID暂时不可用,此时有必要刷新路由表,将路由表中,位于被禁用的SE上的AID对应的路由项删除。
下面对上述第二种方式做详细说明。
在确定了第一SE后,首先要首先要向第一SE发送SELECT CRS APP命令,SELECTCRS APP命令的格式如表1所示。第一SE会发送SELECT CRS APP命令的应答消息给DH,DH会判断收到的SELECT CRS APP命令的应答消息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确认选中CRS应用。SELECT CRS APP命令的应答消息的格式如表2所示。其中,状态字SW1、SW2必须是“9000”才认为是正确的应答,否则状态字若取其他值,即非“9000”的其他值,则表示命令响应异常,进行异常处理。
在选中CRS应用后,可以执行步骤41: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三命令,所述第三命令用于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的AID,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即DH向第一SE发送具有第三命令,第三命令用于获得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的AID。
表8 具有第二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
表9 具有第二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
第三命令可以是具有第二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可以是具有第二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命令不局限于具有第二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也不局限于具有第二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
以第三命令是具有第二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为例,则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为具有第二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具体来讲,第一SE内部的操作系统会把具有第二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分发给第一SE内的CRS应用,由CRS应用生成具有第二格式的GET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并发给DH。其中,具有第二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格式如表8所示,具有第二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的格式如表9所示。
表9中,Data Field携带第一SE内全部的AID及每个AID的更新计数器(英文:Update Counter;简称:UC)值,当状态字SW1、SW2为“9000”时表示应答正确,当状态字SW1、SW2不为“9000”时表示有异常发生。
在DH接收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后,可以执行步骤42:解析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三AID,所述第三AID为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
继续以第三命令是具有第二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为例,则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为具有第二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具体来讲,由于表9所示的具有第二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中包含的是第一SE内全部的AID,其中有应用状态发生变化的AID,也有应用状态未发生变化的AID,所以此处获得的具有第二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中携带的AID是第一SE内的全部AID。
请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采用第二种方式的信息处理方法的详细流程图。包括步骤21-步骤22及步骤41-步骤48。如图6所示,为了区分获得的AID中哪些AID是新增的AID,哪些AID是应用状态发生更新的AID,需要执行步骤43:将所述第三AID与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继续以第三命令是具有第二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为例,则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为具有第二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具体来讲,由于具有第二格式的GET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中有第三AID,所以将第三AID与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比较,判断第三AID是新增的AID还是已经安装并且状态有更新的AID。对于新增的AID,在NFC终端的AID列表中增加一条记录;对于非新增的AID,即已经安装并且状态有更新的AID,结合UC值查询生命周期状态以及更新UC值。
在执行完步骤43,根据比较结果,可以执行步骤44或步骤45-步骤48。
步骤44:若所述第三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第三AID和所述SEID的数据记录;
步骤45:若所述第三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将第一更新计数器UC值与第二UC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一UC值为具有所述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所述第二UC值为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具有所述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步骤46:若所述第一UC值与所述第二UC值不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四命令,所述第四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
步骤47:解析所述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步骤48: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和UC值。
继续以第三命令是具有第二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为例,则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为具有第二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具体来讲,具有第二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中有M个AID,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依次取m从1至M,将具有第二格式的GET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第m个AID当做第三AID,将第三AID与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比较。
在第三AID与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比较的过程中,如果第三AID与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说明第三AID未被保存在非易失存储器中,第三AID是新增的AID。
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对于新增的AID,需要在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一条新增的AID和第一SE的SE ID的数据记录。由于具有第二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中有每一个AID的UC值,所以在数据记录中还可以保存新增的AID的UC值,以便于监控具有AID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状态的变化。具有第二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中有多少个新增的AID,相应的就要保存多少条数据记录。由于第三AID是新增的AID,则在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一条第三AID和第一SE的SE ID的数据记录。当然,在数据记录中还可以保存第三AID的UC值,以便于监控具有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状态的变化。
在第三AID与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比较的过程中,如果第三AID与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说明第三AID已经被保存在非易失存储器中,且第三AID是应用状态发生更新的AID。
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当第三AID是应用状态发生更新的AID,需要将第三AID的UC值与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第三AID的UC值相比较,如果UC值不同,就向第一SE发送第四命令,第四命令用于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接收并解析第四的应答消息,进而获得应用状态发生更新且UC值不同于非易失存储器中的UC值的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第四命令可以是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可以是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命令不局限于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也不局限于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其中,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格式如表6所示,具有第一格式的GET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的格式如表7所示。
以第四命令是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为例,则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是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具体来讲,由于第三AID是应用状态发生更新且UC值不同于非易失存储器中的UC值的AID,所以向第一SE发送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在‘XXXX’处填充第三AID,接收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Application AID即为第三AID,Application Lifecycle State即为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以第四命令是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为例,则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是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具体来讲,在解析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应用状态发生更新的AID中的每一个AID的生命周期状态之后,将应用状态发生更新的AID的生命周期状态与已经被保存在非易失存储器中的应用状态发生更新之前的AID的生命周期状态相比较,如果不同,则将AID的生命周期状态更新为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生命周期状态,同时将AID的UC值更新为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UC值;如果相同,则只将AID的UC值更新为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UC值。
由于第三AID是应用状态发生更新且UC值不同于非易失存储器中的UC值的的AID,所以解析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可以获得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然后将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与已经被保存在非易失存储器中的应用状态发生更新之前的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相比较,如果不同,则将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更新为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生命周期状态,同时将第三AID的UC值更新为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UC值;如果相同,则只将第三AID的UC值更新为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UC值。
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不仅要获得应用状态发生更新的AID中的每一个AID的生命周期状态,还要获得新增的AID中的每一个AID的生命周期状态,以及UC值与非易失存储器中的UC值不同的AID的生命周期状态。也就是说,对于新增的AID中的每一个AID,以及UC值与非易失存储器中的UC值不同的每一个AID,都要向第一SE发送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接收并解析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用于获得生命周期状态。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格式如表6所示,具有第一格式的GET STATUS命令的应答消息的格式如表7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在获得新增的AID中的每一个AID的生命周期状态,以及UC值与非易失存储器中的UC值不相同的每一个AID的生命周期状态之后,DH仅选择生命周期状态为正常状态的AID来生成路由信息,以便于在适当的时机DH向NFCC配置路由表。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NFC终端上的一个SE完成一个非接触应用的安装或修改配置,如用户使用NFC终端在移动钱包界面上选择一个卡片应用,对该卡片进行安装、更新和删除等操作,SE会相应地执行非接触应用安装、生命周期状态修改、删除等命令后,SE一般需要向服务器上报命令执行成功的消息。服务器收到命令执行成功的消息后,获知某个非接触应用安装成功或者某个非接触应用的应用状态发生更新时,服务器向NFC终端的DH推送应用变更通知消息。
请参考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另一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应用变更通知信息;
步骤52:获得第一安全单元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所述第一SE为近场通信NFC终端内的与所述服务器通信的SE。
本发明实施例中,NFC终端的DH接收到的应用变更通知消息有多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当服务器使用HTTP消息向NFC终端的DH推送应用变更通知消息时,应用变更通知消息中至少包含消息类型、新安装的非接触应用的AID或者应用状态发生更新的非接触应用的AID、新安装的非接触应用或者应用状态发生更新的非接触应用所在的SE的SE ID三个标签,具体格式如下:
<ServiceDescriptor>
<AID>xx..xx</AID>
<SEID>xxx..xxx</SEID>
</ServiceDescriptor>
第二种形式:应用变更通知消息中仅包含发送源,即发送应用变更通知消息的服务器的IP地址,根据服务器的IP地址与SE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哪一个SE内的新安装了非接触应用或者非接触应用的应用状态发生了更新。
在执行完步骤51,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应用变更通知消息后,可以首先确定第一SE,即近场通信NFC终端内与服务器通信的SE。具体来讲,解析应用变更通知消息,或者利用应用变更通知消息以及服务器的IP地址与SE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服务器通信的SE,即向服务器上报命令执行成功的消息的SE,认为与服务器通信的SE内新安装了非接触应用,或者与服务器通信的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状态发生了变化。
在确定了第一SE后,执行步骤52。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根据应用变更通知消息的形式不同,步骤52至少有以下三种具体实现方式:
第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对所述应用变更通知信息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应用变更通知信息中的AID。
第二种具体实现方式: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一命令,所述第一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解析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一全局更新计数器GUC值,所述第一GUC值为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当获得的所述第一GUC值与第二GUC值不同时,获得第一AID,所述第一AID为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所述第二GUC值为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第三种实现方式:
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三命令,所述第三命令用于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的AID,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三AID,所述第三AID为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
下面首先对上述第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做详细说明。
当应用变更通知消息为上述第一种形式时,可以直接对应用变更通知消息进行解析,即可获得第一SE内的AID。由于应用变更通知信息中只会体现应用状态发生变化的AID,所以此处获得的仅是第一SE中的部分AID,即新增的AID和生命周期状态发生更新的AID,并未获得第一SE中的全部AID。
当应用变更通知消息为上述第二种形式或上述第三种形式时,可以将与服务器通信的SE等效为实施例一中断开TCP连接的TCP端口对应的SE,通过发送第一命令,获得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或者发送第三命令,获得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
具体请参考实施例一中的相关说明,在此就不再赘述。
由于应用变更通知消息中包含的是第一SE内应用状态发生变化的AID,即修改了配置或者新安装的AID,并不等于第一SE内的全部AID。所以在获得所述应用变更通知信息中的的AID后,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第一AID和所述SE ID的数据记录;
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二命令,所述第二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具体的实现方式请参考实施例一中的的相关说明,在此就不再赘述。
同理,由于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中包含的是第一SE内应用状态发生变化的AID,即修改了配置或者新安装的AID,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中携带的AID并不等于第一SE内的全部AID。所以在获得第一AID后,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第一AID和所述SE ID的数据记录;
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二命令,所述第二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具体请参考实施例一中的相关说明,在此就不再赘述。
由于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中包含的是第一SE中的全部AID,其中有应用状态发生变化的AID,也有应用状态未发生变化的AID,所以在获得第三AID之后,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若所述第三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参与比较的一个AID和所述SEID的数据记录;
若所述第三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将第一更新计数器UC值与第二UC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一UC值为具有所述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所述第二UC值为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具有所述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若所述第一UC值与所述第二UC值不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四命令,所述第四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和UC值
具体的实现方式请参考实施例一中的的相关说明,在此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NFC终端,请参考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NFC终端的结构示意图。NFC终端80包括:处理器81、总线82、非易失存储器83、安全单元SE接口102、传输控制协议TCP端口84。
其中,非易失存储器83,用于存储所述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
安全单元SE接口102,用于连接SE与所述NFC终端;
传输控制协议TCP端口84;
处理器81,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83、所述SE接口102及所述TCP端口84通过总线连接,用于:
监测近场通信NFC终端内的至少一个安全单元SE通过所述NFC终端的传榆控制协议TCP端口与服务器建立的TCP连接的状态;
当监测到所述TCP连接的状态为断开时,从所述至少一个SE中确定第一SE,所述第一SE为断开TCP连接的TCP端口对应的SE;
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81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一命令,所述第一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一全局更新计数器GUC值,所述第一GUC值为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当所述第一GUC值与第二GUC值不同时,获得第一AID,所述第一AID为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所述第二GUC值为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81还用于:
在获得所述第一AID之后,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第一AID和所述SE ID的数据记录。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81还用于:
在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之后,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二命令,所述第二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81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三命令,所述第三命令用于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的AID,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三AID,所述第三AID为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81还用于:
在获得所述第三AID之后,将所述第三AID与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三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第三AID和所述SE ID的数据记录。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81还用于:
在将所述第三AID与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之后,若所述第三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将第一更新计数器UC值与第二UC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一UC值为具有所述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所述第二UC值为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具有所述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若所述第一UC值与所述第二UC值不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四命令,所述第四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和UC值。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81还用于: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应用变更通知信息;
获得第一安全单元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所述第一SE为近场通信NFC终端内的与所述服务器通信的SE。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81还用于:
对所述应用变更通知信息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应用变更通知信息中的AID。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81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一命令,所述第一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一全局更新计数器GUC值,所述第一GUC值为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当所述第一GUC值与第二GUC值不同时,获得第一AID,所述第一AID为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所述第二GUC值为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81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三命令,所述第三命令用于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的AID,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三AID,所述第三AID为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81还用于:
在获得所述应用变更通知信息中的AID之后,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第一AID和所述SE ID的数据记录。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81还用于:
在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之后,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二命令,所述第二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81还用于:
在获得所述第一AID之后,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第一AID和所述SE ID的数据记录。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81还用于:
在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之后,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二命令,所述第二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81还用于:
在获得所述第三AID之后,将所述第三AID与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三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参与比较的一个AID和所述SEID的数据记录。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81还用于:
在将所述第三AID与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之后,若所述第三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将第一更新计数器UC值与第二UC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一UC值为具有所述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所述第二UC值为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具有所述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若所述第一UC值与所述第二UC值不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四命令,所述第四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和UC值。
其中,在图8中,总线架构(用总线82来代表),总线82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82将包括由处理器8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非易失存储器83的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总线82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
处理器81负责管理总线82和通常的处理,而非易失存储器83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8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实施例三的NFC终端80可以为图1中的NFC终端,其中NFC终端已在前文做出详细说明,在此就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三的NFC终端可以执行前述图2至图7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中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通过前述对信息处理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三中NFC终端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
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9)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近场通信NFC终端内的至少一个安全单元SE通过所述NFC终端的传输控制协议TCP端口与服务器建立的TCP连接的状态;
当监测到所述TCP连接的状态为断开时,从所述至少一个SE中确定第一SE,所述第一SE为断开TCP连接的TCP端口对应的SE;
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具体包括:
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一命令,所述第一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一全局更新计数器GUC值,所述第一GUC值为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当所述第一GUC值与第二GUC值不同时,获得第一AID,所述第一AID为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所述第二GUC值为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得第一AID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第一AID和所述SE ID的数据记录。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二命令,所述第二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具体包括:
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三命令,所述第三命令用于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的AID,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三AID,所述第三AID为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得第三AID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三AID与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三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第三AID和所述SE ID的数据记录。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第三AID与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三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将第一更新计数器UC值与第二UC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一UC值为具有所述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所述第二UC值为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具有所述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若所述第一UC值与所述第二UC值不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四命令,所述第四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和第二UC值。
8.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应用变更通知信息;
获得第一安全单元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所述第一SE为近场通信NFC终端内的与所述服务器通信的SE,其中,通过向所述第一SE发送命令以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AID。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第一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具体包括:
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一命令,所述第一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一全局更新计数器GUC值,所述第一GUC值为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当所述第一GUC值与第二GUC值不同时,获得第一AID,所述第一AID为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所述第二GUC值为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第一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具体包括:
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三命令,所述第三命令用于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的AID,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三AID,所述第三AID为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得第一AID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第一AID与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第一AID和所述SE ID的数据记录。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二命令,所述第二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得第三AID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三AID与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三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第三AID和所述SE ID的数据记录。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第三AID与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三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将第一更新计数器UC值与第二UC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一UC值为具有所述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所述第二UC值为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具有所述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若所述第一UC值与所述第二UC值不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四命令,所述第四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和第二UC值。
15.一种近场通信NFC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全单元SE接口,用于连接SE与所述NFC终端;
非易失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
传输控制协议TCP端口;
处理器,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所述SE接口及所述TCP端口通过总线连接,用于:
监测近场通信NFC终端内的至少一个安全单元SE通过所述NFC终端的传输控制协议TCP端口与服务器建立的TCP连接的状态;
当监测到所述TCP连接的状态为断开时,从所述至少一个SE中确定第一SE,所述第一SE为断开TCP连接的TCP端口对应的SE;
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NFC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一命令,所述第一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一全局更新计数器GUC值,所述第一GUC值为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当所述第一GUC值与第二GUC值不同时,获得第一AID,所述第一AID为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所述第二GUC值为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NFC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获得所述第一AID之后,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第一AID和所述SE ID的数据记录。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NFC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之后,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二命令,所述第二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NFC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三命令,所述第三命令用于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的AID,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三AID,所述第三AID为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NFC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获得所述第三AID之后,将所述第三AID与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三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第三AID和所述SE ID的数据记录。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NFC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将所述第三AID与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之后,若所述第三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将第一更新计数器UC值与第二UC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一UC值为具有所述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所述第二UC值为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具有所述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若所述第一UC值与所述第二UC值不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四命令,所述第四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和第二UC值。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NFC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应用变更通知信息;
获得第一安全单元SE内的非接触应用的应用标识符AID,所述第一SE为近场通信NFC终端内的与所述服务器通信的SE。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NFC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对所述应用变更通知信息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应用变更通知信息中的AID。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NFC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一命令,所述第一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一全局更新计数器GUC值,所述第一GUC值为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当所述第一GUC值与第二GUC值不同时,获得第一AID,所述第一AID为所述第一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所述第二GUC值为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NFC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三命令,所述第三命令用于获得所述第一SE内的全部非接触应用的AID,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第三AID,所述第三AID为所述第三命令的应答消息中的AID。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NFC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获得所述第一AID之后,将所述第一AID与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第一AID和所述SE ID的数据记录。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NFC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将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之后,若所述第一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二命令,所述第二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二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一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NFC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获得所述第三AID之后,将所述第三AID与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三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都不同,则获得所述第一SE的标识符SE ID,并在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至少包含所述第三AID和所述SE ID的数据记录。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NFC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将所述第三AID与所述NFC终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有AID进行比较之后,若所述第三AID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AID相同,则将第一更新计数器UC值与第二UC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一UC值为具有所述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所述第二UC值为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具有所述第三AID的非接触应用发生更新的次数;
若所述第一UC值与所述第二UC值不同,则向所述第一SE发送第四命令,所述第四命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并接收所述第一SE发送的所述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
解析所述第四命令的应答消息,获得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
更新所述非易失存储器中保存的所述第三AID的生命周期状态和第二UC值。
CN201480075753.7A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nfc终端 Active CN1060310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87945 WO2016049852A1 (zh)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nfc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1050A CN106031050A (zh) 2016-10-12
CN106031050B true CN106031050B (zh) 2019-06-11

Family

ID=55629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5753.7A Active CN106031050B (zh)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nfc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92616B2 (zh)
EP (1) EP3203645B1 (zh)
CN (1) CN106031050B (zh)
WO (1) WO20160498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01682A1 (zh) * 2016-05-25 2017-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非接触应用的路由配置方法和装置
IT201600127809A1 (it) * 2016-12-19 2018-06-19 Dispositivo per le transazioni di pagamento con tecnologia contactless (nfc), avente algoritmo di generazione codice otp univoco integrante stringa di testo template generata dalla scansione biometrica dell’impronta digitale, con funzione di token otp, riconoscimento di identità e funzione di abbonamento per i mezzi pubblici e relativi processi di funzionamento, associazione e utilizzo
CN108347406B (zh) * 2017-01-24 2021-07-2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方通话中切换组织者的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KR102280272B1 (ko) * 2017-09-15 2021-07-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릴레이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EP3671440B1 (en) * 2017-09-18 2022-04-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commend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FR3089382B1 (fr) * 2018-11-30 2020-11-27 St Microelectronics Rousset Traitement nfc rapide
CN112512094A (zh) * 2021-01-29 2021-03-16 北京紫光青藤微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表生成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50035B (zh) * 2021-10-15 2023-10-2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动态更新nfc能力的方法、终端及uicc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5210A (zh) * 2011-05-19 2012-01-18 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兼容多个运营商的通用移动支付终端及其实现方法
US8196131B1 (en) * 2010-12-17 2012-06-05 Google Inc. Payment applic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 in a contactless smart card
CN103208065A (zh) * 2012-01-16 2013-07-17 深圳市家富通汇科技有限公司 在移动装置中个人化安全元件的方法和装置
CN103222291A (zh) * 2010-11-17 2013-07-24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多个nfc执行环境nfcee的nfc控制器的应用路由配置
CN103491589A (zh) * 2012-06-08 2014-01-01 美国博通公司 卡模式中的近场通信应用识别路由
CN104025137A (zh) * 2011-08-30 2014-09-03 道格拉斯·C·耶格尔 用于授权利用不可预期密码的交易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63421B2 (en) * 1998-05-31 2002-03-2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computer internet remote management of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element
US7775442B2 (en) 2006-07-12 2010-08-17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accessing after-operation information of secure element applications
US20120130838A1 (en) * 2006-09-24 2012-05-24 Rfcyber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sonalizing secure elements in mobile devices
US8447699B2 (en) * 2009-10-13 2013-05-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Global secure service provider directory
US8942672B2 (en) * 2009-12-11 2015-01-27 Toro Development Limited Mobile integrated distribution and transa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FC services, and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US10304051B2 (en) * 2010-04-09 2019-05-28 Paypal, Inc. NFC mobile wallet processing systems and methods
JP5657364B2 (ja) 2010-12-08 2015-01-21 フェリカ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20120317628A1 (en) * 2011-06-09 2012-12-13 Yeager C Dougla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horizing a transaction
CN103065107B (zh) 2011-10-21 2015-12-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非接触刷卡应用的实现方法以及装置
US8811895B2 (en) * 2011-10-28 2014-08-19 Sequent Softwar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sentation of multiple NFC credentials during a single NFC transaction
US8923763B2 (en) * 2012-02-28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ducing the nonvolatile memory used to support application identifier routing in an NFC controller
US11120442B2 (en) * 2014-06-20 2021-09-14 Apple Inc. Management of reloadable credentials on an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an online resource
US9934014B2 (en) * 2014-08-22 2018-04-03 Apple Inc. Automatic purposed-application cre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2291A (zh) * 2010-11-17 2013-07-24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多个nfc执行环境nfcee的nfc控制器的应用路由配置
US8196131B1 (en) * 2010-12-17 2012-06-05 Google Inc. Payment applic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 in a contactless smart card
CN102325210A (zh) * 2011-05-19 2012-01-18 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兼容多个运营商的通用移动支付终端及其实现方法
CN104025137A (zh) * 2011-08-30 2014-09-03 道格拉斯·C·耶格尔 用于授权利用不可预期密码的交易的系统和方法
CN103208065A (zh) * 2012-01-16 2013-07-17 深圳市家富通汇科技有限公司 在移动装置中个人化安全元件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91589A (zh) * 2012-06-08 2014-01-01 美国博通公司 卡模式中的近场通信应用识别路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49852A1 (zh) 2016-04-07
CN106031050A (zh) 2016-10-12
EP3203645B1 (en) 2018-11-28
EP3203645A4 (en) 2017-09-27
US20170303077A1 (en) 2017-10-19
US9992616B2 (en) 2018-06-05
EP3203645A1 (en) 2017-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31050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nfc终端
EP2731381B1 (en) Method for changing the mobile network operator in an embedded sim on basis of special privilege
CN104115173B (zh) 用于在仿真非接触式支付卡的移动终端内进行路由的方法
US2015004632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EP2645266B1 (en) Mobile device, transac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mobile device, and method of signal transmission in a mobile device
CN104737177B (zh) 用于提供安全服务的方法
WO2013151643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detecting and managing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mobile wallets
EP3155554B1 (en) Electronic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nfc
US20100261464A1 (en) Mobile terminal, associated storage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KR102099739B1 (ko) 보안 엘리먼트를 관리하는 방법
US9053328B2 (en) Method of analyzing the behavior of a secure electronic token
US20160165382A1 (en) Electronic entity for a mobile terminal
CN105323746A (zh) 一种实现安全管理的方法、终端、平台以及系统
CN107911785A (zh) 一种电子终端中nfc应用的操作方法和装置
JP5280402B2 (ja)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ダウンロード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CN117156429A (zh) 卡应用写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10881A (zh) 一种非官方部件禁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