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21053A - 一种极限信号计算机内部模块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限信号计算机内部模块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21053A
CN106021053A CN201610486034.5A CN201610486034A CN106021053A CN 106021053 A CN106021053 A CN 106021053A CN 201610486034 A CN201610486034 A CN 201610486034A CN 106021053 A CN106021053 A CN 106021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t
module
foot
chip
mai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860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21053B (zh
Inventor
彭虎
周勇军
吴传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Run Wuhu Machinery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Run Wuhu Machinery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Run Wuhu Machinery Factory filed Critical State Run Wuhu Machinery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161048603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210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21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1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21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10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2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 G06F11/2247Verification or detection of system hardware configu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限信号计算机内部模块测试系统,包括控制模块、电源模块、串口通信模块、开关量控制模块、429总线控制模块、A/D、D/A转换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串口通信模块、开关量控制模块、429总线控制模块、A/D、D/A转换控制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本发明实现了逐个检测功能,搭建一套给各功能电路板提供各种电源和激励的基础平台。模拟了产品在飞机上的工作状态,有效验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确定了产品的故障点。本发明能够实现对限信号计算机配套板件的测试能力,提高修理效率和质量,节省大量的成本,能够将这种更符合产品实际工作方式的电路板并发测试进行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极限信号计算机内部模块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极限信号计算机的测试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极限信号计算机内部模块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极限信号计算机是飞机综合航电系统大气数据分系统的配套产品,用于实时解算飞机飞行时的极限参数,为飞控、显示、告警信号系统及其它设备提供多种形式的极限信号。极限信号计算机作为飞机机载设备的重要组成部件,故障率高,且故障多由电路板故障引起。目前,电路板维修仍停留在手工测试层面。即对电路板单独加电或信号,使用三用表、示波器等对独立器件进行检查。该维修方法困难,故障定位不准确,无法全面诊断出电路板的故障状态。
为有效排除产品各板件上故障,需研究模拟各板件实时工作状态的测试电路及测试软件,实现对电路板上各功能模块进行全信号测试,判断故障板件的故障位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极限信号计算机内部模块测试系统。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极限信号计算机内部模块测试系统,包括控制模块、电源模块、串口通信模块、开关量控制模块、429总线控制模块、A/D、D/A转换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串口通信模块、开关量控制模块、429总线控制模块、A/D、D/A转换控制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本发明实现对一次性指令信号,A/D、D/A信号以及429信号的发送、转换和采集功能。同时,上位机采用RS232通讯协议与测试电路进行交互,将被测板件的实时状态发送至上位机进行分析和故障判断。本发明从产品的角度对电路板的功能进行全面的测试,形成极限信号计算机配套电路板的测试维修能力,提升生产工段的排故效率。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主控芯片、第二主控芯片、第三主控芯片、第四主控芯片、第五主控芯片、第六主控芯片、第七主控芯片、第八主控芯片、第九主控芯片、第十主控芯片、第十一主控芯片、第十二主控芯片、第十三主控芯片、第四电感线圈、第十六电容、第十七电容、第十八电容、第十九电容。所述第二主控芯片的32脚、33脚分别与串口通信模块相连;所述第三主控芯片的44脚、46脚、49脚、50脚、51脚、52脚、53脚分别与A/D、D/A转换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四主控芯片的54脚、55脚、58脚、64脚、65脚、66脚、67脚、与A/D、D/A转换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五主控芯片的77脚、79脚、80脚、83脚、84脚分别与A/D、D/A转换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五主控芯片U1E的86脚、87脚分别与开关量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六主控芯片的98脚、99脚、100脚、101脚、103脚、104脚、105脚、106脚分别与开关量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七主控芯片的110脚、111脚、112脚、113脚、114脚分别与开关量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七主控芯片的124脚、125脚、126脚、127脚分别与429总线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八主控芯片的128脚、129脚、132脚、135脚、136脚、138脚、141脚分别与429总线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八主控芯片的143脚、144脚分别与开关量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九主控芯片的17脚、26脚、40脚、47脚、56脚、62脚、81脚、93脚、117脚、122脚、130脚、139脚并接后与电源模块相连,所述第九主控芯片的5脚、29脚、45脚、61脚、78脚、102脚、116脚、134脚并接后形成VCCINT接口;所述第十一主控芯片的94脚与97脚并接后接地,所述第十一主控芯片的96脚形成VCCA接口,所述第十一主控芯片的21脚串接有第五电阻后接地,所述第十一主控芯片的92脚、14脚、9脚分别对应串接有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后接入到VCCINT接口上;所述第十二主控芯片的19脚、27脚、41脚、48脚、57脚、63脚、82脚、95脚、118脚、123脚、131脚、140脚、145脚均接地;所述第十三主控芯片的35脚、107脚并接后接入到VCCA接口上,所述第十三主控芯片的36脚、108脚分别对应串接有第二电感线圈、第三电感线圈后接地,所述第十三主控芯片的37脚形成VCCD_PLL1接口;所述第十六电容的正极接入到VCCINT接口上,第十六电容C16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十七电容、第十八电容、第十九电容并接后的一端接地,第十七电容、第十八电容、第十九电容并接后的另一端与第四电感线圈L4串接后接入到VCCINT接口上。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二十六芯片模块、第二十二电阻、第六十六电阻、第三发光二极管、第二十九发光二极管、第七十二电容、第七十四电容、第二十九芯片模块、第七十三电容、第七十五电容、按钮开关四、第二十七芯片模块、第五十七芯片模块。所述第二十六芯片模块的1脚、4脚接地,第二十六芯片模块的2脚形成VCC接口,所述第二十六芯片模块的3脚、5脚对应连接有15V电源的正极、负极上,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十二电阻串接后接地,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接入到VCC接口上,所述第二十九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六十六电阻串接后接入到15V电源的负极上,第二十九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七十二电容的正极接入到第二十九芯片模块的3脚上,所述第七十二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十九芯片模块的3脚与第七十四电容串接后接地,所述第二十九芯片模块的1脚接地,第二十九芯片模块的3脚接入到VCC接口上,所述第二十九芯片模块的2脚、4脚并接再与第七十五电容串接后接地,所述第二十九芯片模块的2脚、4脚并接再与第七十三电容的正极相连,第七十三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十九芯片模块的2脚、4脚并接再与按钮开关四串接后形成VCCIO接口,VCCIO接口与第九主控芯片的17脚、26脚、40脚、47脚、56脚、62脚、81脚、93脚、117脚、122脚、130脚、139脚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现了逐个检测功能,搭建一套给各功能电路板提供各种电源和激励的基础平台。模拟了产品在飞机上的工作状态,有效验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确定了产品的故障点。本发明能够实现对限信号计算机配套板件的测试能力,提高修理效率和质量,节省大量的成本,能够将这种更符合产品实际工作方式的电路板并发测试进行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测试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控制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的控制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的控制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发明的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串口通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A/D、D/A转换控制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的A/D、D/A转换控制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的A/D、D/A转换控制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
图10为本发明的429总线控制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发明的429总线控制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发明的429总线控制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
图13为本发明的开关量控制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14为本发明的开关量控制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15为本发明的开关量控制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
图16为本发明的开关量控制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至图16所示,一种极限信号计算机内部模块测试系统,包括控制模块、电源模块、串口通信模块、开关量控制模块、429总线控制模块、A/D、D/A转换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串口通信模块、开关量控制模块、429总线控制模块、A/D、D/A转换控制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实现数据、地址的交互。本发明实现对一次性指令信号,A/D、D/A信号以及429信号的发送、转换和采集功能。同时,上位机采用RS232通讯协议与测试电路进行交互,将被测板件的实时状态发送至上位机进行分析和故障判断。本发明从产品的角度对电路板的功能进行全面的测试,形成极限信号计算机配套电路板的测试维修能力,提升生产工段的排故效率。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主控芯片U1A、第二主控芯片U1B、第三主控芯片U1C、第四主控芯片U1D、第五主控芯片U1E、第六主控芯片U1F、第七主控芯片U1G、第八主控芯片U1H、第九主控芯片U1K、第十主控芯片U1I、第十一主控芯片U1J、第十二主控芯片U1L、第十三主控芯片U1M、第四电感线圈L4、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九电容C19。本发明的控制模块作为测试调理模块的核心,控制着整个测试模块的工作,控制输出测试激励信号和输入信号采集。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1B的32脚、33脚分别与串口通信模块相连;所述第三主控芯片U1C44脚、46脚、49脚、50脚、51脚、52脚、53脚分别与A/D、D/A转换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四主控芯片U1D54脚、55脚、58脚、64脚、65脚、66脚、67脚、与A/D、D/A转换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五主控芯片U1E的77脚、79脚、80脚、83脚、84脚分别与A/D、D/A转换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五主控芯片U1E的86脚、87脚分别与开关量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六主控芯片U1F的98脚、99脚、100脚、101脚、103脚、104脚、105脚、106脚分别与开关量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七主控芯片U1G的110脚、111脚、112脚、113脚、114脚分别与开关量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七主控芯片U1G的124脚、125脚、126脚、127脚分别与429总线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八主控芯片U1H的128脚、129脚、132脚、135脚、136脚、138脚、141脚分别与429总线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八主控芯片U1H的143脚、144脚分别与开关量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九主控芯片U1K的17脚、26脚、40脚、47脚、56脚、62脚、81脚、93脚、117脚、122脚、130脚、139脚并接后与电源模块相连,所述第九主控芯片U1K的5脚、29脚、45脚、61脚、78脚、102脚、116脚、134脚并接后形成VCCINT接口;所述第十一主控芯片U1J的94脚与97脚并接后接地,所述第十一主控芯片U1J的96脚形成VCCA接口,所述第十一主控芯片U1J的21脚串接有第五电阻R5后接地,所述第十一主控芯片U1J的92脚、14脚、9脚分别对应串接有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后接入到VCCINT接口上;所述第十二主控芯片U1L的19脚、27脚、41脚、48脚、57脚、63脚、82脚、95脚、118脚、123脚、131脚、140脚、145脚均接地;所述第十三主控芯片U1M的35脚、107脚并接后接入到VCCA接口上,所述第十三主控芯片U1M的36脚、108脚分别对应串接有第二电感线圈L2、第三电感线圈L3后接地,所述第十三主控芯片U1M的37脚形成VCCD_PLL1接口;所述第十六电容C16的正极接入到VCCINT接口上,第十六电容C16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九电容C19并接后的一端接地,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九电容C19并接后的另一端与第四电感线圈L4串接后接入到VCCINT接口上。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二十六芯片模块U26、第二十二电阻R22、第六十六电阻R66、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二十九发光二极管D29、第七十二电容C72、第七十四电容C74、第二十九芯片模块U29、第七十三电容C73、第七十五电容C75、按钮开关四J4、第二十七芯片模块U27、第五十七芯片模块U57。本发明含有两种电压输入,分别为5V和27V,第二十七芯片模块U27的1脚、4脚接地,第二十七芯片模块U27的2脚接入到VCC接口上,第二十七芯片模块U27的3脚、5脚对应接入到15V电源的正极、负极上,第五十七芯片模块U57的1脚、4脚接地,第五十七芯片模块U57的2脚接入到VCC接口上,第五十七芯片模块U57的3脚串接有第六十二电阻R62后再连接有12.6V电源的正极,第五十七芯片模块U57的5脚串接有第六十一电阻R61后再连接到12.6V电源的负极本发明将5V输入电源转换为±15V为测试板中的A/D、D/A转换控制模块和开关量控制模块供电。考虑到需求的功率较大,分别使用了3块WD5-05D15A电源模块为3个不同的功能模块供电。所述第二十六芯片模块U26的1脚、4脚接地,第二十六芯片模块U26的2脚形成VCC接口,所述第二十六芯片模块U26的3脚、5脚对应连接有15V电源的正极、负极上,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与第二十二电阻R22串接后接地,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接入到VCC接口上,所述第二十九发光二极管D29的负极与第六十六电阻R66串接后接入到15V电源的负极上,第二十九发光二极管D29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七十二电容C72的正极接入到第二十九芯片模块U29的3脚上,所述第七十二电容C72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十九芯片模块U29的3脚与第七十四电容C74串接后接地,所述第二十九芯片模块U29的1脚接地,第二十九芯片模块U29的3脚接入到VCC接口上,所述第二十九芯片模块U29的2脚、4脚并接再与第七十五电容C75串接后接地,所述第二十九芯片模块U29的2脚、4脚并接再与第七十三电容C73的正极相连,第七十三电容C73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十九芯片模块U29的2脚、4脚并接再与按钮开关四J4串接后形成VCCIO接口,VCCIO接口与第九主控芯片U1K17脚、26脚、40脚、47脚、56脚、62脚、81脚、93脚、117脚、122脚、130脚、139脚相连。
所述串口通信模块包括第五十一芯片模块U51、第八十五电容C85、第八十六电容C86、第八十七电容C87、第八十八电容C88、第八十九电容C89、连接模块七J7、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所述第八十五电容C85的正极、负极分别对应接入到第五十一芯片模块U51的1脚、3脚,所述第八十八电容C88的正极、负极分别对应接入到第五十一芯片模块U51的2脚、16脚,第八十六电容C86的正极、负极分别接入到第五十一芯片模块U51的4脚、5脚上,第八十七电容C87的正极接地,第八十七电容C87的负极接入到第五十一芯片模块U51的6脚上,所述第八十九电容C89的正极接入到第五十一芯片模块U51的16脚上,所述第八十九电容C89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五十一芯片模块U51的15脚接地,所述第五十一芯片模块U51的16脚形成VDD接口,所述第五十一芯片模块U51的12脚、11脚对应接入到第二主控芯片U1B的32脚、33脚上,第五十一芯片模块U51的14脚、13脚对应接入到连接模块七J7的2脚、3脚上,所述连接模块七J7的5脚接地,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九电阻R9串接后接入到第五十一芯片模块U51的12脚上,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接入到VCC接口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十电阻R10串接后接入到第五十一芯片模块U51的11脚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接入到VCC接口上。本发明采用RS232串行通讯协议与上位机进行交互,SP3232EEN作为协议芯片,将计算机与控制模块之间实现数据通讯。
所述A/D、D/A转换控制模块包括第三十二芯片模块U32、第三十三芯片模块U33、第三十四芯片模块U34、第三十五芯片模块U35、第三十六芯片模块U36、第三十七芯片模块U37、第三十八芯片模块U38、第三十九芯片模块U39、第六十电阻R60、第五十九电阻R59、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九十电容C90、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十电阻R30、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连接模块八J8、连接模块J9、第二十八发光二极管D28、第二十七发光二极管D27、第八十四电容C84、第五十八芯片模块U58、一号连接模块十一J11A、二号连接模块十一J11B、三号连接模块十一J11C。D/A转换控制的部分由AD688AQ模块提供±10V基准电压,该+10V电压作为D/A转换模块DAC0832的基准电压,并由控制模块发送数据量至DAC0832模块,DAC0832模块将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送至一号连接模块十一J11A、二号连接模块十一J11B、三号连接模块十一J11C上。一号连接模块十一J11A、二号连接模块十一J11B、三号连接模块十一J11C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送至总线,由控制模块对数据进行采集、对比,判断产品A/D模块好坏。
A/D转换控制的部分直接由控制模块发送数字量至一号连接模块十一J11A、二号连接模块十一J11B、三号连接模块十一J11C,一号连接模块十一J11A、二号连接模块十一J11B、三号连接模块十一J11C将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并经八通道多路复用器DG508模块即第三十三芯片模块U33将模拟量切换送至运算放大器ADOP77即第三十四芯片模块U34后,由A/D转换模块AD1674即第三十二芯片模块U32将模拟量转换位数字量返回给控制模块进行采集、对比,判断产品D/A模块好坏。所述第二十八发光二极管D28的负极与第六十电阻R60串接后形成GOOD接口,所述第二十八发光二极管D28的正极接入到VCC接口上,所述第二十七发光二极管D27的负极与第五十九电阻R59串接后形成ERR接口,所述第二十七发光二极管D27的正极接入到VCC接口上,所述第二十三电阻R23的两端对应接入到第三十二芯片模块U32的10脚、8脚上,所述第二十四电阻R24的两端对应接入到第三十二芯片模块U32的12脚、8脚上,第三十二芯片模块U32的1脚接入到VCC接口上。第三十二芯片模块U32的7脚、11脚对应接入到15V电源的正极、负极上,第三十二芯片模块U32的2脚、3脚、9脚、15脚均接地,第九十电容C90的正极接入到第三十二芯片模块U32的14脚上,第九十电容C90的负极接地,第三十二芯片模块U32的14脚与第三十四芯片模块U34的6脚相连,第三十二芯片模块U32的4脚、6脚对应与第四主控芯片U1D的58脚、55脚相连,第三十二芯片模块U32的5脚与所述第五主控芯片U1E的84脚相连,第三十二芯片模块U32的28脚与第七主控芯片U1G的121脚相连,第三十二芯片模块U32的20脚、21脚、22脚、23脚对应与第四主控芯片U1D的54脚、第三主控芯片U1C的53脚、52脚、51脚相连,第三十二芯片模块U32的16脚与24脚并接后接入到第三主控芯片U1C的50脚上,第三十二芯片模块U32的17脚与25脚并接后接入到第三主控芯片U1C的49脚上,第三十二芯片模块U32的18脚与26脚并接后接入到第三主控芯片U1C的46脚上,第三十二芯片模块U32的19脚与27脚并接后接入到第三主控芯片U1C的44脚上。所述第三十三芯片模块U33的13脚、3脚对应接入到15V电源的正极、负极上,第三十三芯片模块U33的14脚接地,第三十三芯片模块U33的8脚接入到第三十四芯片模块U34的2脚上,第三十三芯片模块U33的1脚、16脚、15脚、2脚对应与第五主控芯片U1E的83脚、80脚、79脚、77脚相连。第三十四芯片模块U34的V+脚、V-脚对应接入到15V电源的正极、负极上,第三十四芯片模块U34的3脚与6脚相连,所述第三十五芯片模块U35的11脚形成DAOUT1接口。第三十五芯片模块U35的9脚形成DAOUT0接口,第三十五芯片模块U35的8脚连接有10V电源的正极,第三十五芯片模块U35的19脚、2脚对应与第四主控芯片U1D的67脚、65脚相连,第三十五芯片模块U35的7脚、6脚、5脚、4脚、16脚、15脚、14脚、13脚对应与第三十二芯片模块U32的20脚、21脚、22脚、23脚、24脚、25脚、26脚、27脚相连,第三十五芯片模块U35的1脚与第四主控芯片U1D的64脚相连,第三十五芯片模块U35的18脚与连接模块八J8的2脚相连,第三十五芯片模块U35的17脚与连接模块J9的2脚相连。第三十六芯片模块U36的3脚接地,第三十六芯片模块U36的2脚接入到DAOUT1接口上,第三十六芯片模块U36的7脚、4脚对应连接到15V电源的正极、负极上,第三十六芯片模块U36的6脚接入到DAOUT0接口上。第三十七芯片模块U37的7脚、4脚对应连接到15V电源的正极、负极上,第三十七芯片模块U37的2脚与6脚相连,第三十七芯片模块U37的5脚与第三十六芯片模块U36的5脚相连,第三十七芯片模块U37的3脚接入到DAOUT1接口上,连接模块八J8的1脚接地,连接模块八J8的3脚形成5V-DAWR2接口,连接模块J9的1脚接地,连接模块J9的3脚形成5V-DAXFER接口。第三十八芯片模块U38的3脚与第二十五电阻R25串接后接地,第三十八芯片模块U38的7脚、4脚对应连接到15V电源的正极、负极上,第三十八芯片模块U38的2脚与第二十六电阻R26串接后接入到DAOUT0接口上,第三十八芯片模块U38的2脚与第二十七电阻R27串接后接入到第三十八芯片模块U38的6脚上,第三十八芯片模块U38的6脚接入到DAOUT1接口上,第三十八芯片模块U38的5脚与第三十七芯片模块U37的5脚相连。第三十九芯片模块U39的6脚、4脚并接再与第二十九电阻R29串接后接入到15V电源的正极上,第三十九芯片模块U39的8脚与第二十八电阻R28串接后对应接入到第三十九芯片模块U39的5脚、6脚上,第三十九芯片模块U39的8脚与第三十二电阻R32串接后对应接入到第三十九芯片模块U39的12脚、6脚上,第三十九芯片模块U39的2脚、16脚对应连接到15V电源的正极、负极上,第三十九芯片模块U39的9脚接地,第三十九芯片模块U39的8脚与13脚相连,第八十四电容C84的正极与第三十九芯片模块U39的7脚相连,第八十四电容C84的负极接地,第三十电阻R30的两端对应接入到第三十九芯片模块U39的1脚、3脚上,第三十一电阻R31的两端对应接入到第三十九芯片模块U39的14脚、15脚上,第三十九芯片模块U39的3脚、14脚对应与10V电源的正极、负极相连,第五十八芯片模块U58的1脚、16脚、15脚、2脚对应与第三十三芯片模块U33的1脚、16脚、15脚、2脚相连,第五十八芯片模块U58的8脚与第三十七芯片模块U37的6脚相连,第五十八芯片模块U58的14脚接地,第五十八芯片模块U58的13脚、3脚对应接入到15V电源的正极、负极上。
所述429总线控制模块包括第十九芯片模块U19、第二十芯片模块U20、第二十一芯片模块U21、第二十二芯片模块U22、一号第二十三芯片模块U23A、二号第二十三芯片模块U23B、一号第二十四芯片模块U24A、二号第二十四芯片模块U24B、第二十五芯片模块U25、第五十六芯片模块U56、欧姆龙继电器一、欧姆龙继电器二、欧姆龙继电器三、欧姆龙继电器四、欧姆龙继电器五、二极管十D10、二极管十一D11、二极管十二D12、二极管十三D13、二极管十四D14、一号连接模块十二J12A、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429总线控制模块控制的接收部分,由控制模块发送16位并行数据,经NLSX4373模块即第十九芯片模块U19、第二十芯片模块U20进行电平转换后,送至ARINC429总线接口差分线驱动器HS-3182模块即第二十一芯片模块U21。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将转换后的429信号发送至一号连接模块十二J12A、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经一号连接模块十二J12A、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解调,将解调后的32位串行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由控制模块对数据进行采集、对比,判断产品429接收模块好坏。429总线控制模块控制的发送部分,由控制模块发送32位串行数据至一号连接模块十二J12A、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经一号连接模块十二J12A、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解调后,发送16位并行数据,由多路复用器模块即第二十二芯片模块U22分别将信号送至电平调理处理后,将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由控制模块对数据进行采集、对比,判断产品429发送模块好坏。
所述第二十一芯片模块U21的1脚、4脚、25脚、28脚并接后接入到VCC接口上,第二十一芯片模块U21的6脚、23脚对应与第十九芯片模块U19的7脚、6脚相连,第二十一芯片模块U21的9脚串接有第六十二电容C62后接地,第二十一芯片模块U21的13脚分别对应与欧姆龙继电器一的4脚、欧姆龙继电器二的4脚、欧姆龙继电器三的4脚、欧姆龙继电器四的4脚、欧姆龙继电器五的4脚相连,第二十一芯片模块U21的14脚串接有第六十六电容C66和第六十四电容C64,第六十六电容C66的正极与第六十四电容C64的一端并接后接地,第六十六电容C66的负极与第六十四电容C64的另一端并接后接入到第二十一芯片模块U21的14脚上,第二十一芯片模块U21的14脚与15V电源的负极相连,第二十一芯片模块U21的15脚接地,第二十一芯片模块U21的16脚串接有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六十五电容C65、第六十七电容C67,所述第六十七电容C67的负极接地,第六十七电容C67的正极与15V电源的正极相连,第六十七电容C67的正极与第二十一芯片模块U21的16脚相连,第二十一芯片模块U21的17脚分别对应与欧姆龙继电器一的13脚、欧姆龙继电器二的13脚、欧姆龙继电器三的13脚、欧姆龙继电器四的13脚、欧姆龙继电器五的13脚相连,第二十一芯片模块U21的22脚串接有第六十三电容C63后接地,第十九芯片模块U19的1脚串接有第六十电容C60后接地,第十九芯片模块U19的2脚、3脚对应与第八主控芯片U1H的141脚、138脚相连,第十九芯片模块U19的4脚接地,第十九芯片模块U19的1脚、5脚、8脚接入到VDD接口,第十九芯片模块U19的8脚串接有第六十一电容C61后接地。第二十芯片模块U20的1脚、5脚接入到VDD接口,第二十芯片模块U20的8脚接入到VCC接口,第二十芯片模块U20的2脚、3脚对应接入到136脚、135脚,第二十芯片模块U20的4脚接地,第二十芯片模块U20的6脚、7脚对应连接到一号第二十四芯片模块U24A的2脚、二号第二十四芯片模块U24B的4脚上,第二十二芯片模块U22的6脚接地,第二十二芯片模块U22的10脚、9脚对应连接到第五十六芯片模块U56的21脚、20脚上。第二十二芯片模块U22的7脚接入到10V电源的负极上,第二十二芯片模块U22的13脚串接有第十八电阻R18后接入到一号第二十三芯片模块U23A的5脚上,第二十二芯片模块U22的3脚串接有第十九电阻R19后接入到二号第二十三芯片模块U23B的7脚上,一号第二十三芯片模块U23A的12脚接地,一号第二十三芯片模块U23A的4脚串接有第二十电阻R20后形成VCC1.2接口,一号第二十三芯片模块U23A的3脚接入到VCC接口上,一号第二十三芯片模块U23A的3脚串接有第六十三电阻R63后接入到一号第二十四芯片模块U24A的1脚上,一号第二十三芯片模块U23A的2脚接入到一号第二十四芯片模块U24A的1脚上,二号第二十三芯片模块U23B的6脚串接有第二十一电阻R21后接入到VCC1.2接口上,二号第二十三芯片模块U23B的1脚串接有第六十四电阻R64后接入到VCC接口上,二号第二十三芯片模块U23B的1脚与二号第二十四芯片模块U24B的3脚相连,欧姆龙继电器一的8脚、9脚对应连接到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15脚、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15脚上,欧姆龙继电器而的8脚、9脚对应连接到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16脚、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16脚上,欧姆龙继电器三的8脚、9脚对应连接到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17脚、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17脚上,欧姆龙继电器四的8脚、9脚对应连接到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18脚、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18脚上,欧姆龙继电器五的8脚、9脚对应连接到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19脚、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19脚上,欧姆龙继电器一的16脚、欧姆龙继电器二的16脚、欧姆龙继电器三的16脚、欧姆龙继电器四的16脚、欧姆龙继电器五的16脚分别对应与第二十五芯片模块U25的18脚、17脚、16脚、15脚、14脚相连,欧姆龙继电器一的1脚、欧姆龙继电器二的1脚、欧姆龙继电器三的1脚、欧姆龙继电器四的1脚、欧姆龙继电器五的1脚分别对应接入到VCC接口上,二极管十D10的负极、二极管十一D11的负极、二极管十二D12的负极、二极管十三D13的负极、二极管十四D14的负极对应与欧姆龙继电器一的1脚、欧姆龙继电器二的1脚、欧姆龙继电器三的1脚、欧姆龙继电器四的1脚、欧姆龙继电器五的1脚相连,二极管十D10的正极、二极管十一D11的正极、二极管十二D12的正极、二极管十三D13的正极、二极管十四D14的正极对应与欧姆龙继电器一的16脚、欧姆龙继电器二的16脚、欧姆龙继电器三的16脚、欧姆龙继电器四的16脚、欧姆龙继电器五的16脚相连。第五十六芯片模块U56的1脚、2脚均接入到VDD接口上,第五十六芯片模块U56的1脚、2脚并接再串接有第九十一电容C91后接地,第五十六芯片模块U56的11脚、12脚、13脚、22脚均接地,第五十六芯片模块U56的15脚、16脚、17脚、18脚、19脚对应接入到第二十五芯片模块U25的5脚、4脚、3脚、2脚、1脚上,第五十六芯片模块U56的23脚、24脚并接后接入到VCC接口上,第五十六芯片模块U56的23脚、24脚并接再串接有第九十二电容C92后接地,第二十五芯片模块U25的9脚接地,一号连接模块十二J12A的A5脚与第五主控芯片U1E的73脚相连,一号连接模块十二J12A的A6脚、A7脚、A8脚对应接入到第四主控芯片U1D的72脚、71脚、70脚上,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1脚接入到VCC接口上,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2脚、B24脚接地,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3脚接入到第四主控芯片U1D的68脚上,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5脚、B6脚、B7脚、B8脚、B9脚、B10脚、B11脚、B12脚对应与开关量控制模块相连,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15脚、B16脚、B17脚、B18脚、B19脚对应与欧姆龙继电器一的9脚、欧姆龙继电器二的9脚、欧姆龙继电器三的9脚、欧姆龙继电器四的9脚、欧姆龙继电器五的9脚相连,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20脚、B21脚对应接入到第二十二芯片模块U22的1脚、5脚上,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23脚、B25脚对应连接有12.6V电源的正极、负极上,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1脚接入到VCC接口上,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2脚、C24脚接地,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3脚、C4脚对应接入到第四主控芯片U1D的69脚、59脚上,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5脚、C6脚、C7脚、C8脚、C9脚、C10脚、C11脚、C12脚对应接入到开关量控制模块上,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15脚、C16脚、C17脚、C18脚、C19脚对应接入到欧姆龙继电器一的8脚、欧姆龙继电器二的8脚、欧姆龙继电器三的8脚、欧姆龙继电器四的8脚、欧姆龙继电器五的8脚上,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20脚、C21脚对应接入到第二十二芯片模块U22的12脚、14脚上,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23脚、C25脚对应接入到15V电源的正极、负极上。
所述开关量控制模块包括第四十芯片模块U40、第四十一芯片模块U41、第四十二芯片模块U42、第四十三芯片模块U43、第四十四芯片模块U44、第四十五芯片模块U45、第四十六芯片模块U46、第四十七芯片模块U47、第四十八芯片模块U48、第四十九芯片模块U49、第五十芯片模块U50、插座一RP1、插座二RP2、插座三RP3、插座四RP4、一号连接模块十J10A、二号连接模块十J10B、三号连接模块J10C、第十五发光二极管D15、第十六发光二极管D16、第十七发光二极管D17、第十八发光二极管D18、第十九发光二极管D19、第二十发光二极管D20、第二十一发光二极管D21、第二十二发光二极管D22、第二十三发光二极管D23、第二十四发光二极管D24、第二十五发光二极管D25、第二十六发光二极管D26。第四十芯片模块U40的1脚串接有第三十三电阻R33后与第二十发光二极管D20的正极相连,第四十芯片模块U40的3脚串接有第三十四电阻R34后与第十九发光二极管D19的正极相连,第四十芯片模块U40的5脚串接有第三十五电阻R35后与第十八发光二极管D18的正极相连,第四十芯片模块U40的7脚串接有第三十六电阻R36后与第十七发光二极管D17的正极相连,第四十芯片模块U40的2脚、4脚、6脚、8脚、9脚、11脚、13脚、15脚均接地,第四十芯片模块U40的10脚、12脚、14脚、16脚对应接入到插座三RP3的4脚、3脚、2脚、1脚上。第四十一芯片模块U41的1脚串接有第三十七电阻R37后接入到第十六发光二极管D16的正极上,第四十一芯片模块U41的3脚串接有第三十八电阻R38后接入到第十五发光二极管D15的正极上,第四十一芯片模块U41的5脚串接有第三十九电阻R39后接入到第二十六发光二极管D26的正极上,第四十一芯片模块U41的7脚串接有第四十电阻R40后接入到第二十五发光二极管D25的正极上,第四十一芯片模块U41的2脚、4脚、6脚、8脚、9脚、11脚、13脚、15脚均接地,第四十一芯片模块U41的10脚、12脚、14脚、16脚对应接入到插座四RP4的2脚、插座四RP4的1脚、插座三RP3的6脚、5脚。第四十二芯片模块U42的1脚串接有第四十一电阻R41后接入到第二十四发光二极管D24的正极上,第四十二芯片模块U42的3脚串接有第四十二电阻R42后接入到第二十三发光二极管D23的正极上,第四十二芯片模块U42的5脚串接有第四十三电阻R43后接入到第二十二发光二极管D22的正极上,第四十二芯片模块U42的7脚串接有第四十四电阻R44后接入到第二十一发光二极管D21的正极上,第四十二芯片模块U42的2脚、4脚、6脚、8脚、9脚、11脚、13脚、15脚均接地,第四十二芯片模块U42的10脚、12脚、14脚、16脚对应接入到插座四RP4的6脚、5脚、4脚、3脚上。第四十三芯片模块U43的2脚、4脚、6脚、8脚、11脚、13脚、15脚、17脚对应接入到插座三RP3的1脚、插座三RP3的2脚、插座三RP3的3脚、插座三RP3的4脚、插座三RP3的5脚、插座三RP3的6脚、插座四RP4的1脚、插座四RP4的2脚上,第四十三芯片模块U43的1脚、19脚并接后接入到第八主控芯片U1H的144脚上,第四十三芯片模块U43的18脚、16脚、14脚、12脚、9脚、7脚、5脚、3脚对应接入到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5脚、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5脚、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6脚、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6脚、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7脚、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7脚、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8脚、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8脚上。第四十四芯片模块U44的2脚、4脚、6脚、8脚对应接入到插座四RP4的3脚、4脚、5脚、6脚上,第四十四芯片模块U44的18脚、16脚、14脚、12脚对应接入到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9脚、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9脚、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10脚、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10脚上,第四十四芯片模块U44的1脚、19脚并接后接入到第八主控芯片U1H的144脚上,第四十五芯片模块U45的3脚、4脚、7脚、8脚、13脚、14脚、17脚、18脚对应接入到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5脚、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5脚、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6脚、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6脚、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7脚、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7脚、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8脚、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8脚上。第四十五芯片模块U45的1脚接地,第四十五芯片模块U45的11脚接入到第八主控芯片U1H的143脚上,第四十五芯片模块U45的2脚串接有第四十五电阻R45后接入到第四十七芯片模块U47的1脚上,第四十五芯片模块U45的5脚串接有第四十六电阻R46后接入到第四十七芯片模块U47的3脚上,第四十五芯片模块U45的6脚串接有第四十七电阻R47后接入到第四十七芯片模块U47的5脚上,第四十五芯片模块U45的9脚串接有第四十八电阻R48后接入到第四十七芯片模块U47的7脚上,第四十五芯片模块U45的12脚串接有第四十九电阻R49后接入到第四十八芯片模块U48的1脚上,第四十五芯片模块U45的15脚串接有第五十电阻R50后接入到第四十八芯片模块U48的3脚上,第四十五芯片模块U45的16脚串接有第五十一电阻R51后接入到第四十八芯片模块U48的5脚上,第四十五芯片模块U45的19脚串接有第五十二电阻R52后接入到第四十八芯片模块U48的7脚上。第四十六芯片模块U46的3脚、4脚、7脚、8脚、13脚、14脚、17脚对应接入到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9脚、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9脚、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10脚、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10脚、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11脚、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11脚、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12脚上,第四十六芯片模块U46的1脚接地,第四十六芯片模块U46的11脚第八主控芯片U1H的143脚上,第四十六芯片模块U46的2脚串接有第五十三电阻R53后接入到第四十九芯片模块U49的1脚上,第四十六芯片模块U46的5脚串接有第五十四电阻R54后接入到第四十九芯片模块U49的3脚上,第四十六芯片模块U46的6脚串接有第五十五电阻R55后接入到第四十九芯片模块U49的5脚上,第四十六芯片模块U46的9脚串接有第五十六电阻R56后接入到第四十九芯片模块U49的7脚上,第四十六芯片模块U46的12脚串接有第五十七电阻R57后接入到第五十芯片模块U50的1脚上,第四十六芯片模块U46的15脚串接有第五十八电阻R58后接入到第五十芯片模块U50的3脚上,第四十六芯片模块U46的16脚串接有第六十五电阻R65后接入到第五十芯片模块U50的5脚上,第十五发光二极管D15的负极、第十六发光二极管D16的负极、第十七发光二极管D17的负极、第十八发光二极管D18的负极、第十九发光二极管D19的负极、第二十发光二极管D20的负极对应接入到插座一RP1的1脚、2脚、3脚、4脚、5脚上,第二十一发光二极管D21的负极、第二十二发光二极管D22的负极、第二十三发光二极管D23的负极、第二十四发光二极管D24的负极、第二十五发光二极管D25的负极、第二十六发光二极管D26的负极对应接入到插座二RP2的1脚、2脚、3脚、4脚、5脚上,插座一RP1的9脚、插座二RP2的9脚均接地,插座三RP3的9脚、插座四RP4的9脚均接入到VCC接口上。第四十七芯片模块U47的2脚、4脚、6脚、8脚均接地,第四十七芯片模块U47的16脚、14脚、12脚、10脚均连接有27V电源,第四十七芯片模块U47的15脚、13脚、11脚、9脚对应接入到三号连接模块J10C的C14脚、C15脚、C16脚、C17脚上。第四十八芯片模块U48的2脚、4脚、6脚、8脚均接地,第四十八芯片模块U48的16脚、14脚、12脚、10脚均连接有27V电源,第四十八芯片模块U48的15脚、13脚、11脚、9脚对应接入到三号连接模块J10C的C18脚、C19脚、C20脚、C21脚上。第四十九芯片模块U49的2脚、4脚、6脚、8脚均接地,第四十九芯片模块U49的16脚、14脚、12脚、10脚均连接有27V电源,第四十九芯片模块U49的的15脚、13脚、11脚、9脚对应接入到二号连接模块十J10B的B15脚、B16脚、B17脚、B18脚上。第五十芯片模块U50的2脚、4脚、6脚、8脚均接地,第五十芯片模块U50的16脚、14脚、12脚均连接有27V电源,第五十芯片模块U50的15脚、13脚、11脚对应接入到二号连接模块十J10B的B19脚、B20脚、B21脚上,一号连接模块十J10A的A4脚、A5脚、A6脚、A7脚对应接入到第四十三芯片模块U43的18脚、14脚、9脚、5脚上,一号连接模块十J10A的A18脚、A19脚对应接入到ERR接口、GOOD接口上,一号连接模块十J10A的A22脚、A24脚接地,一号连接模块十J10A的A23脚、A25脚对应接入到15V电源正极、27V电源正极上,二号连接模块十J10B的B2脚、B22脚、B24脚接地,二号连接模块十J10B的B4脚、B5脚、B6脚、B7脚对应与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5脚、B6脚、B7脚、B8脚相连,二号连接模块十J10B的B23脚、B25脚对应接入到15V电源正极、27V电源正极上,二号连接模块十J10B的B1脚接入到VCC接口上,二号连接模块十J10B的B3脚与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3脚相连,三号连接模块J10C的C1脚接入到VCC接口上,三号连接模块J10C的C2脚、C22脚、C24脚均接地,三号连接模块J10C的C3脚与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3脚相连,三号连接模块J10C的C23脚、C25脚对应接入到15V电源正极、27V电源正极上。本发明的开关量控制模块采用74LS373八位锁存器将控制模块写入数据进行锁存,并发至TLP521-4光耦,由TLP521-4控制各路27V电源送至产品开关量板卡,以此对开关量板继电器进行判断控制。同时,使用TLP521-4光耦作为开关,将产品开关量板数据发送至74LS244八位驱动器,由驱动器送至控制模块进行读取。
一号连接模块十一J11A的A1脚接入到VCC接口上,一号连接模块十一J11A的A2脚、A21脚、A24脚均接地,一号连接模块十一J11A的A5脚、A6脚、A7脚、A8脚对应接入到一号连接模块十二J12A的A5脚、A6脚、A7脚、A8脚上,一号连接模块十一J11A的A23脚、25脚对应连接到15V电源的正极、负极上,二号连接模块十一J11B的B1脚接入到VCC接口上,二号连接模块十一J11B的B2脚、B24脚接地,二号连接模块十一J11B的B3脚与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3脚相连,二号连接模块十一J11B的B5脚、B6脚、B7脚、B8脚、B9脚、B10脚对应接入到一号连接模块十二J12A的B5脚、B6脚、B7脚、B8脚、B9脚、B10脚上,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18脚、B20脚对应接入到第三十三芯片模块U33的10脚、9脚上,二号连接模块十二J12B的B23脚、B25脚对应接入到15V电源的正极、负极上,三号连接模块十一J11C的C1脚接入到VCC接口上,三号连接模块十一J11C的C2脚接地,三号连接模块十一J11C的C3脚、C4脚对应接入到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3脚、C4脚,三号连接模块十一J11C的C5脚、C6脚、C7脚、C8脚、C9脚、C10脚对应接入到三号连接模块十二J12C的C5脚、C6脚、C7脚、C8脚、C9脚、C10脚上,三号连接模块十一J11C的C11脚、C12脚、C13脚、C14脚、C15脚、C16脚、C17脚、C18脚对应接入到第五十八芯片模块U58的4脚、5脚、6脚、7脚、12脚、11脚、10脚、9脚上,三号连接模块十一J11C的C20脚、C21脚、C22脚、C23脚、C24脚、C25脚对应接入到第三十三芯片模块U33的4脚、5脚、6脚、7脚、12脚、11脚上。
各测试程序模块完成后,将被测产品板卡连接至测试电路,并通电试验。根据所连接产品板卡,由上位机发送数据包,对产品板卡进行控制,实现各模块检测功能。上位机通过发送串行数据,借助控制模块发送一次性指令数据,经74LS373即第四十三芯片模块U43、第四十四芯片模块U44、第四十五芯片模块U45、第四十六芯片模块U46将数据所存后,发送至TLP521-4光电耦合器即第四十七芯片模块U47、第四十八芯片模块U48、第四十九芯片模块U49、第五十芯片模块U50。外部27电源经过TLP521-4光电耦合器闭合导通后,将27V电送至开关量板卡即一号连接模块十J10A、二号连接模块十J10B、三号连接模块J10C,以测试电路板使用对应的LED发光二极管作为导通电路的判断。即上位机一次指令应与对应的LED的亮、灭保持一致。TLP521-4光电耦合器将一次性指令传输至上位机,上位机对比发送和接受后的一次性指令是否一致,判断开光量板是否工作正常。上位机通过发送串行数据,使控制模块发送数字量,NLSX4373DR2G电平转换器即第十九芯片模块U19、第二十芯片模块U20将3.3V数字量电平转换成5V送至DAC0832(D/A转换模块)即第三十五芯片模块U35。AD688AQ基准电压模块即第三十九芯片模块U39为DAC0832(D/A转换模块)提供其必须的±10V电压。DAC0832(D/A转换模块)将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发送至A/D、D/A转换控制模块。A/D、D/A转换控制模块将采集到的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数字量再发送至上位机,由上位机判断发送与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一致,判断A/D功能模块是否正常。上位机通过发送串行数据,使控制模块发送数字量至A/D、D/A转换控制模块,A/D、D/A转换控制模块将数字量经D/A转换为模拟量发送至DG508多路复用器,通过DG508多路复用器后将模拟量送至ADOP77运放即第三十四芯片模块U34进行功率放大,再由AD1674(A/D转换模块)即第三十二芯片模块U32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发送至NLSX4373DR2G电平转换器。最终由控制模块采集数字量信息,并发送至上位机,由上位机判断发送与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一致,判断D/A的功能模块是否正常。上位机通过发送串行数据,使控制模块发送16位并行数据至NLSX4373DR2G电平转换器,将3.3V数字量电平转换成5V送至HS-3182总线接口差分线驱动器即第二十一芯片模块U21。第二十一芯片模块U21将16位串行数据转换为429信号,并发送至429总线控制模块。429总线控制模块将429信号转换为32位串行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接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发送至上位机,由上位机分析对比发送和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一致,判断429总线控制模块是否工作正常。
上位机通过发送串行数据,使控制模块发送32位串行数据至429总线控制模块,429总线控制模块将串行数据转换为429信号并将16位并行数据分别发送至NLSX4373DR2G电平转换器,将5V信号转换为3.3V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采集到的16位并行数据经分析后发送至上位机。上位机将发送和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判断429总线控制模块是否工作正常。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3)

1.一种极限信号计算机内部模块测试系统,包括控制模块、电源模块、串口通信模块、开关量控制模块、429总线控制模块、A/D、D/A转换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串口通信模块、开关量控制模块、429总线控制模块、A/D、D/A转换控制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限信号计算机内部模块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主控芯片(U1A)、第二主控芯片(U1B)、第三主控芯片(U1C)、第四主控芯片(U1D)、第五主控芯片(U1E)、第六主控芯片(U1F)、第七主控芯片(U1G)、第八主控芯片(U1H)、第九主控芯片(U1K)、第十主控芯片(U1I)、第十一主控芯片(U1J)、第十二主控芯片(U1L)、第十三主控芯片(U1M)、第四电感线圈(L4)、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九电容(C19);
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1B)的32脚、33脚分别与串口通信模块相连;
所述第三主控芯片(U1C)的44脚、46脚、49脚、50脚、51脚、52脚、53脚分别与A/D、D/A转换控制模块相连;
所述第四主控芯片(U1D)的54脚、55脚、58脚、64脚、65脚、66脚、67脚、与A/D、D/A转换控制模块相连;
所述第五主控芯片(U1E)的77脚、79脚、80脚、83脚、84脚分别与A/D、D/A转换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五主控芯片(U1E)的86脚、87脚分别与开关量控制模块相连;
所述第六主控芯片(U1F)的98脚、99脚、100脚、101脚、103脚、104脚、105脚、106脚分别与开关量控制模块相连;
所述第七主控芯片(U1G)的110脚、111脚、112脚、113脚、114脚分别与开关量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七主控芯片(U1G)的124脚、125脚、126脚、127脚分别与429总线控制模块相连;
所述第八主控芯片(U1H)的128脚、129脚、132脚、135脚、136脚、138脚、141脚分别与429总线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八主控芯片(U1H)的143脚、144脚分别与开关量控制模块相连;
所述第九主控芯片(U1K)的17脚、26脚、40脚、47脚、56脚、62脚、81脚、93脚、117脚、122脚、130脚、139脚并接后与电源模块相连,所述第九主控芯片(U1K)的5脚、29脚、45脚、61脚、78脚、102脚、116脚、134脚并接后形成VCCINT接口;
所述第十一主控芯片(U1J)的94脚与97脚并接后接地,所述第十一主控芯片(U1J)的96脚形成VCCA接口,所述第十一主控芯片(U1J)的21脚串接有第五电阻(R5)后接地,所述第十一主控芯片(U1J)的92脚、14脚、9脚分别对应串接有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后接入到VCCINT接口上;
所述第十二主控芯片(U1L)的19脚、27脚、41脚、48脚、57脚、63脚、82脚、95脚、118脚、123脚、131脚、140脚、145脚均接地;
所述第十三主控芯片(U1M)的35脚、107脚并接后接入到VCCA接口上,所述第十三主控芯片(U1M)的36脚、108脚分别对应串接有第二电感线圈(L2)、第三电感线圈(L3)后接地,所述第十三主控芯片(U1M)的37脚形成VCCD_PLL1接口;
所述第十六电容(C16)的正极接入到VCCINT接口上,第十六电容(C16)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九电容(C19)并接后的一端接地,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九电容(C19)并接后的另一端与第四电感线圈(L4)串接后接入到VCCINT接口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极限信号计算机内部模块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二十六芯片模块(U26)、第二十二电阻(R22)、第六十六电阻(R66)、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二十九发光二极管(D29)、第七十二电容(C72)、第七十四电容(C74)、第二十九芯片模块(U29)、第七十三电容(C73)、第七十五电容(C75)、按钮开关四(J4)、第二十七芯片模块(U27)、第五十七芯片模块(U57),所述第二十六芯片模块(U26)的1脚、4脚接地,第二十六芯片模块(U26)的2脚形成VCC接口,所述第二十六芯片模块(U26)的3脚、5脚对应连接有15V电源的正极、负极上,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与第二十二电阻(R22)串接后接地,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接入到VCC接口上,所述第二十九发光二极管(D29)的负极与第六十六电阻(R66)串接后接入到15V电源的负极上,第二十九发光二极管(D29)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七十二电容(C72)的正极接入到第二十九芯片模块(U29)的3脚上,所述第七十二电容(C72)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十九芯片模块(U29)的3脚与第七十四电容(C74)串接后接地,所述第二十九芯片模块(U29)的1脚接地,第二十九芯片模块(U29)的3脚接入到VCC接口上,所述第二十九芯片模块(U29)的2脚、4脚并接再与第七十五电容(C75)串接后接地,所述第二十九芯片模块(U29)的2脚、4脚并接再与第七十三电容(C73)的正极相连,第七十三电容(C73)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十九芯片模块(U29)的2脚、4脚并接再与按钮开关四(J4)串接后形成VCCIO接口,VCCIO接口与第九主控芯片(U1K)17脚、26脚、40脚、47脚、56脚、62脚、81脚、93脚、117脚、122脚、130脚、139脚相连,第二十七芯片模块(U27)的1脚、4脚接地,第二十七芯片模块(U27)的2脚接入到VCC接口上,第二十七芯片模块(U27)的3脚、5脚对应接入到15V电源的正极、负极上,第五十七芯片模块(U57)的1脚、4脚接地,第五十七芯片模块(U57)的2脚接入到VCC接口上,第五十七芯片模块(U57)的3脚串接有第六十二电阻(R62)后再连接有12.6V电源的正极,第五十七芯片模块(U57)的5脚串接有第六十一电阻(R61)后再连接到12.6V电源的负极。
CN201610486034.5A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极限信号计算机内部模块测试系统 Active CN1060210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86034.5A CN106021053B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极限信号计算机内部模块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86034.5A CN106021053B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极限信号计算机内部模块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1053A true CN106021053A (zh) 2016-10-12
CN106021053B CN106021053B (zh) 2024-01-16

Family

ID=57084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86034.5A Active CN106021053B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极限信号计算机内部模块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2105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6257A (zh) * 2019-11-26 2020-04-17 深圳微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电路及电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45060A1 (fr) * 2007-05-31 2008-12-04 Beijing Transpacific Ip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 Appareil de vérification de développement pour puce universelle
CN101561351A (zh) * 2009-06-04 2009-10-2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飞机发动机动态仿真试验台
CN103057425A (zh) * 2013-01-05 2013-04-2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车用自励式液冷缓速器电子控制装置
CN103268275A (zh) * 2013-05-03 2013-08-2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手持式串口模拟器
CN203561978U (zh) * 2013-10-09 2014-04-23 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改进结构的数据采集器
CN203573482U (zh) * 2013-11-26 2014-04-30 西安普瑞米特科技有限公司 物联网智能燃气表数据采集控制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45060A1 (fr) * 2007-05-31 2008-12-04 Beijing Transpacific Ip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 Appareil de vérification de développement pour puce universelle
CN101561351A (zh) * 2009-06-04 2009-10-2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飞机发动机动态仿真试验台
CN103057425A (zh) * 2013-01-05 2013-04-2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车用自励式液冷缓速器电子控制装置
CN103268275A (zh) * 2013-05-03 2013-08-2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手持式串口模拟器
CN203561978U (zh) * 2013-10-09 2014-04-23 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改进结构的数据采集器
CN203573482U (zh) * 2013-11-26 2014-04-30 西安普瑞米特科技有限公司 物联网智能燃气表数据采集控制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佚名: "EP3C5(10)E144带SDRAM核心板", HTTPS://MR.BAIDU.COM/R/1BOCVIA8NJA?F=CP&U=CCA7312394D20D0D *
佚名: "FPGA实战演练逻辑篇19:FPGA配置电路设计", HTTPS://MBB.EET-CHINA.COM/BLOG/969910-254988.HTML *
屈建兵: "基于CPCI总线的直升机飞参外场便携式测试系统研究", 直升机技术, no. 04, pages 49 - 56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6257A (zh) * 2019-11-26 2020-04-17 深圳微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电路及电子装置
CN111026257B (zh) * 2019-11-26 2021-03-26 深圳微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电路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1053B (zh) 2024-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96553A (zh) 一种基于EtherCAT的液压支架远程控制系统
CN106021053A (zh) 一种极限信号计算机内部模块测试系统
CN113267707B (zh) 一种基于nb-iot的高压电缆低功耗在线监测设备
CN105573207B (zh) 一种用于电动工具的数据采集控制器及数据采集方法
CN203510308U (zh) 一种用于多轴pcb数控钻孔的控制器
CN105810262B (zh) 一种核电站压力容器自动检测设备控制系统
CN103592912B (zh) 一种应用于重型运载火箭的分布式动力测控系统
CN2580497Y (zh) 水源井远程终端控制器
CN1851589A (zh) 基于As-i现场总线的汽车生产线自行小车控制系统
CN2909342Y (zh) 基于As-i现场总线的汽车生产线自行小车控制设备
CN102748314A (zh) 一种节能风机专用智能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7529192U (zh) 微机联锁驱采集控台
CN202661846U (zh) 基于传感器网络井下用气量监控设备
CN201448101U (zh) 钻井船钻井控制装置
CN209184314U (zh) 一种火电机组节能减排监测系统
CN206610124U (zh) 一种dcs系统热电偶输入模块
CN1562688A (zh) 铁路信号基础设备智能无接点控制装置
CN2522906Y (zh) 通用一体化远程测控终端
CN102854835B (zh) 一种基于plc带隔离的数字信号采集板卡
CN205983121U (zh) 开闭所综合智能终端测控板
CN202395934U (zh) 基于epon和无线自组网技术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CN2653441Y (zh) 一种电路板钻铣机床钻头长度与直径检测器
CN209460639U (zh) 一种用于城轨区域控制器测试装置的接口电路
CN101162261A (zh) 数控系统电源抗干扰状况在线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591628Y (zh) 电力设备绝缘性能在线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