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20607A -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20607A
CN106020607A CN201610341248.3A CN201610341248A CN106020607A CN 106020607 A CN106020607 A CN 106020607A CN 201610341248 A CN201610341248 A CN 201610341248A CN 106020607 A CN106020607 A CN 1060206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display effect
drafting
image
demand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412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20607B (zh
Inventor
张文彦
白宗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4124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206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20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0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20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06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图像显示方法以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包括:确定各应用程序的待绘制的第一图像,根据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对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效果进行更改,对所有所述第一图像进行图像叠加以生成第二图像,显示所述第二图像。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图像显示方法以及电子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根据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对显示区块的显示效果进行更改,以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如节省电量以避免资源浪费的需求,如提升显示屏所显示的图像的清晰度的需求等,而且能够提升显示屏所显示的图像效果的多样,避免显示效果单一。

Description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是一种能够便于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进行图像显示效果的更改的图像显示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计算设备中,例如基于美国Google公司的Android系统的移动智能终端,在进行图形界面绘制时,应用程序会将待绘制的图形界面的属性信息提交给终端的叠加系统,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可为待绘制的图形界面的大小、区域、位置等信息,终端的所述叠加系统会根据所述属性信息为所述应用程序申请绘制区块,所述待绘制的图形界面即可在所述绘制区块内进行绘制,在所有待绘制的图形界面完成绘制后,所述叠加系统即可将所有绘制区块进行叠加以形成最终用户可见的输出图像。
采用现有技术所示的在生成所述输出图像的过程中,所述新增图像的显示效果是由各应用程序进行控制的,而由所述新增图像叠加而成的所述输出图像不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情景进行调整,从而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的使用需求对电子设备所显示图像的显示效果进行更改的图像显示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其中,包括:
确定各应用程序的待绘制的第一图像;
根据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对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效果进行更改,以使显示效果更改后的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效果与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所指示的显示效果一致;
对所有所述第一图像进行图像叠加以生成第二图像;
显示所述第二图像。
可选的,所述确定各应用程序的待绘制的第一图像包括:
接收所述各应用程序的绘制区块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绘制区块属性信息为所述各应用程序申请绘制区块,以在与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所述绘制区块上进行图像绘制以生成所述第一图像。
可选的,所述根据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对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效果进行更改包括:
确定与各所述绘制区块对应的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
对与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对应的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显示效果套用,以使显示效果套用后的所述绘制区块所绘制的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效果与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所指示的显示效果一致。
可选的,所述绘制区块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绘制区块的大小,和/或所述绘制区块的透明度,和/或所述绘制区块位于显示屏的位置;
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缩小,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放大,和/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模糊处理,和/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水印处理。
可选的,所述确定与所述各绘制区块对应的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包括:
进入省电模式;
确定与所述省电模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其中,与所述省电模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缩小,和/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模糊处理。
可选的,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包括绘制区块间投射信息,所述绘制区块间投射信息用于指示将与第一绘制区块对应的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套用至第二绘制区块上,和/或所述绘制区块间投射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目标处理后映射到所述第二绘制区块上,所述目标处理为以下所示处理方式的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旋转,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缩小,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放大,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模糊处理,以及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水印处理;
所述第一绘制区块和所述第二绘制区块为与不同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绘制区块。
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各应用程序的待绘制的第一图像;
更改单元,用于根据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对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效果进行更改,以使显示效果更改后的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效果与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所指示的显示效果一致;
叠加单元,用于对所有所述第一图像进行图像叠加以生成第二图像;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第二图像。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各应用程序的绘制区块属性信息;
申请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绘制区块属性信息为所述各应用程序申请绘制区块,以在与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所述绘制区块上进行图像绘制以生成所述第一图像。
可选的,所述更改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各所述绘制区块对应的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对与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对应的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显示效果套用,以使显示效果套用后的所述绘制区块所绘制的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效果与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所指示的显示效果一致。
可选的,所述绘制区块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绘制区块的大小,和/或所述绘制区块的透明度,和/或所述绘制区块位于显示屏的位置;
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缩小,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放大,和/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模糊处理,和/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水印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进入省电模式;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省电模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其中,与所述省电模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缩小,和/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模糊处理。
可选的,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包括绘制区块间投射信息,所述绘制区块间投射信息用于指示将与第一绘制区块对应的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套用至第二绘制区块上,和/或所述绘制区块间投射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目标处理后映射到所述第二绘制区块上,所述目标处理为以下所示处理方式的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旋转,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缩小,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放大,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模糊处理,以及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水印处理;
所述第一绘制区块和所述第二绘制区块为与不同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绘制区块。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图像显示方法以及电子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根据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对显示区块的显示效果进行更改,以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如节省电量以避免资源浪费的需求,如提升显示屏所显示的图像的清晰度的需求等,而且能够提升显示屏所显示的图像效果的多样,避免显示效果单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实施例平台化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的一种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显示方法,以下首先对能够实现本实施例所示的图像显示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可为平台化层次结构,这种结构包括硬件驱动(英文全称:kernel)层101、框架(英文全称:application framework)层102以及应用(英文全称:applications)层103以及显示屏输出单元105等。
电子设备分层的好处是使用下层提供的内容为上层提供统一的服务,屏蔽本层及以下层的差异。
以下对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具体是如何进行图像显示的进行说明。
以所述电子设备为智能手机为例。
且以所述智能手机的图像叠加系统104为第一应用程序申请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绘制区块,及为第二应用程序申请与所述第二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绘制区块为例。
本实施例对申请绘制区块的应用程序的数目不作限定。
其中,每个应用程序至少会申请两个绘制区块,一个绘制区块用来提交最新图像数据到图像叠加系统104以绘制当前帧图像内容,另一个绘制区块用来提前绘制下一祯图像内容。其中,所述绘制区块在内存中申请。
每个应用程序还可申请用于备用的绘制区块。
以下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说明:
所述第一应用程序能够将第一图像数据通过所述框架层102发送给图像叠加系统104,其中,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用于管理状态栏(status bar),所述第一图像数据包括智能手机当前时刻的电量、信号强度、运营商信息等,以使所述第一应用程序能够将智能手机当前时刻的电量与信号强度绘制在所述第一绘制区块上。
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为智能手机的浏览器,所述浏览器能够将第二图像数据通过所述框架层102发送给图像叠加系统104,其中,所述第二图像数据为所述浏览器当前时刻所显示的内容,以使所述第二应用程序能够将所述浏览器当前时刻所显示的内容绘制在所述第二绘制区块上。
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能够将第一绘制区块和第二绘制区块进行叠加,即将所述第一绘制区块和所述第二绘制区块映射到最终叠加区块上以形成用于显示的第二图像,所述第二图像为显示在手机屏幕上的图形界面,包括状态栏及其下方的被开启的浏览器。状态栏位于屏幕的顶端,状态栏中展示电量、信号强度、运营商信息等。被开启的浏览器位于状态栏的下方,显示的内容包括网页等。
在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将所述第一绘制区块和第二绘制区块映射到所述最终叠加区块上,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能够根据第一应用程序的需求将所述第一绘制区块映射到所述最终叠加区块的最上面的状态栏,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能够根据第二应用程序的需求将所述第二绘制区块映射到所述最终叠加区块除最上面的显示栏之外的其余位置。
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将所述第二图像递交给所述硬件驱动层101,所述硬件驱动层101通过显示屏输出单元105把所述第二图像显示在显示屏上。
其中,所述显示屏输出单元105可为HDMI(中文全称: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英文全称: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接口控制器或MIPI(中文全称: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英文全称: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Interface)控制器。
可见,智能手机的显示屏所显示的每一帧画面都是与用户交互的应用程序将要显示的第一图像绘制在对应绘制区块上,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再对各所述绘制区块进行图像叠加以形成用于通过所述显示屏显示的画面,即第二图像。
以下结合图1和图2所示对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进行说明。
步骤201、接收各应用程序的绘制区块属性信息。
在进行图形界面绘制时,本实施例所示的位于电子设备应用层103上的各应用程序会生成绘制区块属性信息,并将已生成的所述绘制区块属性信息通过所述框架层102发送给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
各应用程序通过所述绘制区块属性信息向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请求绘制图像。
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能够根据所述绘制区块属性信息确定应用程序要创建新的图像的需求。
本实施例对需要创建新的图像需求的应用程序的数目不作限定。
以图1所示为例,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能够接收第一应用程序所发送的第一绘制区块属性信息、第二应用程序所发送的第二绘制区块属性信息以及第N应用程序所发送的第N绘制区块属性信息,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
步骤202、根据所述绘制区块属性信息为所述各应用程序申请绘制区块。
在电子设备进行图像显示的过程中,每个应用程序都需要通过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申请绘制区块。
其中,所述应用程序所申请到的所述绘制区块用于接收应用程序的绘制图像的操作,即所述绘制区块能够存储与所述绘制区块对应的所述应用程序输入的图像数据,当所述应用程序绘制完成后,所述绘制区块所存储的图像数据即可形成第一图像。
以图1所示为例,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应用程序所发送的所述绘制区块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申请第一绘制区块。
以此类推,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能够根据所述第N应用程序所发送的所述绘制区块属性信息为所述第N应用程序申请第N绘制区块。
本实施例中,所述绘制区块属性信息可用于指示所述绘制区块的大小,可见,所述应用程序能够通过所述绘制区块属性信息将所述应用程序所要申请的所述绘制区块的大小通知给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
所述绘制区块属性信息还可用于指示所述绘制区块的透明度,和/或所述绘制区块位于显示屏的位置,可见,所述应用程序能够通过所述绘制区块属性信息将所述应用程序所要申请的所述绘制区块的透明度和/或所述绘制区块位于显示屏的位置通知给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
步骤203、所述各应用程序在对应的绘制区块上进行图像绘制。
本实施例中,以图1所示为例,所述第N应用程序能够在与所述第N应用程序对应的所述第N绘制区块进行图像的绘制以形成第一图像。
本实施例对N的具体数目不作限定,只要当前需要进行图像绘制的所述应用程序均能够申请到对应的绘制区块以进行图像绘制即可。
步骤204、确定与各所述绘制区块对应的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
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可为预先存储在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中的,或者,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可为根据用户当前设定确定。
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可用于指示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缩小,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放大,和/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模糊处理,和/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水印处理。
例如,若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指示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缩小,在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的操作下,使得所述绘制区块缩小,所述绘图区块因为变小,所以需要应用程序在已缩小的所述绘制区块上进行绘图的花费就跟着变小,例如原本需要绘制到1080p分辨率的绘制区块上,透过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缩小为720p,则对应的绘图指令就可以跟着减少许多,达到省电的效果。
上述对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的内容的说明为可选的示例,不作限定,只要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根据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即可确定如何对与各应用程序对应的所述绘制区块进行处理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也可对其他信息进行参考以确定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
例如,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确定各所述绘制区块的使能状态或隐藏状态,只有所述绘制区块为使能状态,该绘制区块才能够进行图像叠加以被电子设备输出。
步骤205、对与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对应的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显示效果套用。
本实施例中,在各所述应用程序在对应的绘制区块上已绘制完成所述第一图像后,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即可将根据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对与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对应的绘制区块进行显示效果套用,以使显示效果套用后的所述绘制区块所绘制的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效果与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所指示的显示效果一致。
本实施例中,显示效果套用后的各所述绘制区块可呈现相同的显示效果,也可呈现不相同的显示效果,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步骤206、对所有所述第一图像进行图像叠加以生成第二图像。
图像叠加的具体过程为: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将所有所述绘制区块映射到最终叠加区块上,以使所述最终叠加区块显示的图像为电子设备能够输出的第二图像。
以下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步骤205至步骤206进行说明。
例如,所述硬件驱动层101的显示驱动,在显示屏上显示操作界面,用户能够根据所述操作界面进行对应的操作进行选定当前所述电子设备所要执行的模式,例如,所述操作界面可提供一个开关,用户通过所述开关能开启和/或关闭省电模式。
本实施例以用户选择开启省电模式为例,则所述硬件驱动层101会通知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即可确定电子设备需要进入省电模式,则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即可确定与所述省电模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其中,与所述省电模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缩小,和/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模糊处理。
所述电子设备也可以周期性的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
所述电子设备可预先设备有预设值,当所述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电子设备的电量处于不足的状态。
本实施例对所述预设值的大小不作限定。
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所述电子设备即可确定与所述省电模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其中,与所述省电模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缩小,和/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模糊处理。
因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模糊处理,则绘制区块的清晰度降低,可以有效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
需明确的是,本实施例对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确定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为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模糊处理的过程为可选的示例,不作限定。
当然,本实施例对与所述省电模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的说明为可选的示例,不作限定,只要所述绘制区块按与所述省电模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进行效果套用后能够有效的节省电子设备的电量即可。
本实施例所示的电子设备还可确定执行其他模式,例如,所述电子设备能够根据用户的操作或者根据所述电子设备所处于的环境(如昏暗)确定执行加亮模式,则确定与所述加亮模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其中,与所述加亮模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加亮。
还例如,所述电子设备能够根据用户的操作或者检测到用户的眼睛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则确定执行放大模式,则确定与所述放大模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其中,与所述放大模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放大。
本实施例中,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在确定与各所述绘制区块对应的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后,无需通知所述应用层103上的各应用程序,即可对与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对应的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显示效果套用。
步骤207、显示所述第二图像。
本实施例中,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对所有所述第一图像进行图像叠加以生成第二图像后,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即可通过所述硬件驱动层101提交到所述显示屏输出单元105,所述显示屏输出单元105即可把所述第二图像显示在显示屏上。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图像显示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根据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对显示区块的显示效果进行更改,如能够根据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对所述显示区块进行模糊处理或缩小处理,从而有效的节省了电子设备在绘制图像以及显示图像过程中所耗费的电量,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还如能够根据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对所述显示区块进行放大处理,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显示屏所显示的内容的面积,有利于应用程序所绘制的内容的清楚的显示,提升了显示屏所显示的内容的清晰度,而且,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显示方法,能够提升显示屏所显示的图像的效果的多样,避免显示效果单一。
现有技术所示的显示图像的过程中,各绘制区块之间无法进行显示效果的交互,从而使得电子设备所显示的图像比较僵化,灵活性差,以下本发明所示的实施例能够提升电子设备所显示的图像的灵活性。
以下结合图3所示对本实施例所示的显示方法进行说明。
步骤301、接收各应用程序的绘制区块属性信息。
步骤302、根据所述绘制区块属性信息为所述各应用程序申请绘制区块。
步骤303、各所述应用程序在对应的绘制区块上进行图像绘制。
本实施例所示的步骤301至步骤303的具体过程,请详见图2所示的步骤201至步骤203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作赘述。
步骤304、确定与各所述绘制区块对应的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
步骤305、对与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对应的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显示效果套用。
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包括绘制区块间投射信息,所述绘制区块间投射信息可用于指示将与第一绘制区块对应的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套用至第二绘制区块上。
本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1所示,当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确定与所述第一绘制区块对应的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包括用于指示将与第一绘制区块对应的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套用至第二绘制区块上的所述绘制区块间投射信息,则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即可将与所述第一绘制区块对应的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套用至第二绘制区块上。
其中,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可包括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缩小,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放大,和/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模糊处理,和/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水印处理。
所述第一绘制区块为所述应用层103中与任一应用程序所对应的绘制区块。
本实施例对所述第二绘制区块不作限定,只要所述第二绘制区块与所述第一绘制区块为不同的应用程序所对应的绘制区块即可。
例如,所述第二绘制区块可为所述应用层103中除所述第一绘制区块外的其余所有绘制区块,或者,所述第二绘制区块为与所述第一绘制区块相邻的绘制区块。
以下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说明。
本应用场景以所述第二绘制区块为与所述第一绘制区块相邻的绘制区块为例。
在本应用场景中,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可确定与所述第一绘制区块对应的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为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水印处理,则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可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效果套用,以使效果套用后的所述第一绘制区块呈水印效果。
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可确定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还包括所述绘制区块间投射信息,则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可对与所述第一绘制区块相邻的所述第二绘制区块进行水印处理,以使处理后的所述第二绘制区块呈水印效果。
当然,所述第二绘制区块也可为所述应用层103中除所述第一绘制区块外的其余所有绘制区块,则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根据所述绘制区块间投射信息对所述第二绘制区块进行效果套用,以使效果套用后的所述第二绘制区块呈水印效果,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图像整体上呈现水印效果。
可见,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显示方法,能够实现绘制区块之间显示效果的复用。
可选的,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绘制区块间投射信息还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目标处理后映射到所述第二绘制区块上,所述目标处理为以下所示处理方式的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旋转,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缩小,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放大,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模糊处理,以及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水印处理。
可见,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在确定所述绘制区块间投射信息还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目标处理后映射到所述第二绘制区块上,则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即可首先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目标处理。
若本实施例以所述目标处理为旋转为例,则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即可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旋转,本实施例对旋转所述第一绘制区块的角度不作限定,可由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预先设定的,也可由图像叠加系统104根据用户输入信息确定旋转角度。
所述图像叠加系统104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旋转后,即可将所述第一绘制区块映射到所述第二绘制区块上,以使所述第二绘制区块内嵌所述第一绘制区块。
需明确的是,本实施例对所述目标处理的说明为可选的示例,不作限定。
可见,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显示方法能够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所输出的图像呈现更多的显示效果,例如,多悬浮窗显示效果,在一个窗口内同时拨放多个串流影片、多个应用显示在各个切割画面等等。
步骤306、对所有所述第一图像进行图像叠加以生成第二图像。
步骤307、显示所述第二图像。
本实施例所示的步骤306和步骤307的具体过程,请详见图2所示的步骤206至步骤207所示,具体过程在本实施例中不作赘述。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图像显示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将一个绘制区块上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套用至另一个绘制区块上,从而便于绘制区块之间效果的套用,提升了显示屏所显示的图像的多样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以下结合图4所示对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能够执行图2和图3所示的图像显示方法,具体执行过程请详见图2和图3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作赘述。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401,用于确定各应用程序的待绘制的第一图像。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401包括:
接收模块4011,用于接收所述各应用程序的绘制区块属性信息;
申请模块4012,用于根据所述绘制区块属性信息为所述各应用程序申请绘制区块,以在与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所述绘制区块上进行图像绘制以生成所述第一图像。
更改单元402,用于根据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对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效果进行更改,以使显示效果更改后的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效果与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所指示的显示效果一致。
其中,所述更改单元402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4021,用于确定与各所述绘制区块对应的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4021还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40211,用于确定进入省电模式;
第二确定子模块40212,用于确定与所述省电模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其中,与所述省电模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缩小,和/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模糊处理。
第二确定模块4022,用于对与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对应的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显示效果套用,以使显示效果套用后的所述绘制区块所绘制的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效果与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所指示的显示效果一致。
其中,所述绘制区块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绘制区块的大小,和/或所述绘制区块的透明度,和/或所述绘制区块位于显示屏的位置;
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缩小,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放大,和/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模糊处理,和/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水印处理。
和/或,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还可包括绘制区块间投射信息,所述绘制区块间投射信息用于指示将与第一绘制区块对应的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套用至第二绘制区块上,和/或所述绘制区块间投射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目标处理后映射到所述第二绘制区块上,所述目标处理为以下所示处理方式的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旋转,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缩小,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放大,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模糊处理,以及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水印处理;
所述第一绘制区块和所述第二绘制区块为与不同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绘制区块。
叠加单元403,用于对所有所述第一图像进行图像叠加以生成第二图像;
显示单元404,用于显示所述第二图像。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电子设备执行图像显示方法所取得的有益效果请详见图2至图3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作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各应用程序的待绘制的第一图像;
根据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对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效果进行更改,以使显示效果更改后的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效果与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所指示的显示效果一致;
对所有所述第一图像进行图像叠加以生成第二图像;
显示所述第二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各应用程序的待绘制的第一图像包括:
接收所述各应用程序的绘制区块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绘制区块属性信息为所述各应用程序申请绘制区块,以在与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所述绘制区块上进行图像绘制以生成所述第一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对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效果进行更改包括:
确定与各所述绘制区块对应的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
对与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对应的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显示效果套用,以使显示效果套用后的所述绘制区块所绘制的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效果与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所指示的显示效果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绘制区块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绘制区块的大小,和/或所述绘制区块的透明度,和/或所述绘制区块位于显示屏的位置;
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缩小,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放大,和/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模糊处理,和/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水印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所述各绘制区块对应的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包括:
进入省电模式;
确定与所述省电模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其中,与所述省电模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缩小,和/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模糊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包括绘制区块间投射信息,所述绘制区块间投射信息用于指示将与第一绘制区块对应的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套用至第二绘制区块上,和/或所述绘制区块间投射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目标处理后映射到所述第二绘制区块上,所述目标处理为以下所示处理方式的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旋转,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缩小,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放大,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模糊处理,以及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水印处理;
所述第一绘制区块和所述第二绘制区块为与不同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绘制区块。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各应用程序的待绘制的第一图像;
更改单元,用于根据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对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效果进行更改,以使显示效果更改后的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效果与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所指示的显示效果一致;
叠加单元,用于对所有所述第一图像进行图像叠加以生成第二图像;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第二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各应用程序的绘制区块属性信息;
申请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绘制区块属性信息为所述各应用程序申请绘制区块,以在与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所述绘制区块上进行图像绘制以生成所述第一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改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各所述绘制区块对应的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对与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对应的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显示效果套用,以使显示效果套用后的所述绘制区块所绘制的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效果与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所指示的显示效果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绘制区块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绘制区块的大小,和/或所述绘制区块的透明度,和/或所述绘制区块位于显示屏的位置;
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缩小,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放大,和/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模糊处理,和/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水印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进入省电模式;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省电模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其中,与所述省电模式对应的显示效果需求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缩小,和/或对所述绘制区块进行模糊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包括绘制区块间投射信息,所述绘制区块间投射信息用于指示将与第一绘制区块对应的所述显示效果需求信息套用至第二绘制区块上,和/或所述绘制区块间投射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目标处理后映射到所述第二绘制区块上,所述目标处理为以下所示处理方式的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旋转,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缩小,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放大,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模糊处理,以及对所述第一绘制区块进行水印处理;
所述第一绘制区块和所述第二绘制区块为与不同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绘制区块。
CN201610341248.3A 2016-05-20 2016-05-20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60206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1248.3A CN106020607B (zh) 2016-05-20 2016-05-20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1248.3A CN106020607B (zh) 2016-05-20 2016-05-20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0607A true CN106020607A (zh) 2016-10-12
CN106020607B CN106020607B (zh) 2020-05-08

Family

ID=57096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41248.3A Active CN106020607B (zh) 2016-05-20 2016-05-20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2060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47417A (ja) * 2005-08-09 2007-02-22 Toyota Info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画像生成装置
CN101488333A (zh) * 2009-01-22 2009-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及其显示输出方法
CN103686304A (zh) * 2013-12-09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层合成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5139792A (zh) * 2015-08-18 2015-1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47417A (ja) * 2005-08-09 2007-02-22 Toyota Info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画像生成装置
CN101488333A (zh) * 2009-01-22 2009-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及其显示输出方法
CN103686304A (zh) * 2013-12-09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层合成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5139792A (zh) * 2015-08-18 2015-1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0607B (zh) 2020-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42044B2 (en)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ayout of scene graphs using node bounding areas
US20140210857A1 (en) Realiz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wo-dimensional code augmented reality
EP3525164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9436673B2 (en) Automatic application of templates to content
US1001326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interactive help file for host software user interfaces
CN105094520B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终端
US11551392B2 (en) Graphic draw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1064961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data based on generated glyphs
CN105700766B (zh) 用户界面显示系统及方法
EP3543948A1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e-book ser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therefor
CN113126862B (zh) 截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4765528A (zh) 一种虚拟键盘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4090701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8756494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signing documents with inline scrollable elements
CN107391914B (zh) 一种参数显示方法、装置及设备
US8416237B1 (en) Perspective aware automatic guide generation
CN104991695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8887073B2 (en) Reshaping interfaces using content-preserving warps
CN111553172A (zh) 翻译文案展示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4516696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1861665B2 (e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chine learning system for classifying images and producing a predetermined visual output
CN106020607A (zh)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5421631A (zh) 界面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05446978A (zh) 一种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5117113A (zh) 电子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