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20037B - 一种芽苗机检测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芽苗机检测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20037B
CN106020037B CN201610493210.8A CN201610493210A CN106020037B CN 106020037 B CN106020037 B CN 106020037B CN 201610493210 A CN201610493210 A CN 201610493210A CN 106020037 B CN106020037 B CN 1060200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resistance
foot
power supply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932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20037A (zh
Inventor
黄琦
章强
王国华
郝诚心
王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 Zhi Zhi Che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i Zhi Zhi Che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i Zhi Zhi Che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i Zhi Zhi Che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9321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200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20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0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20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00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8Safety, monitoring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4Pc safety
    • G05B2219/24024Safety, surveillan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芽苗机检测控制电路。本发明包括MCU主控模块、电源模块、加热控制模块、补光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水泵驱动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光检测模块、报警电路、无线wifi模块;MCU主控模块与其他模块连接,实现与各个模块的通讯和控制;电源模块与其他模块连接,为各个模块供电。本发明利用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转换成MCU能识别的电信号,并采取相应的动作。通过本发明可以进行芽苗的制动化生长控制,大大减少了人力时间和成本,机器操作简单方便,且种出的植物为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的天然绿色植物。

Description

一种芽苗机检测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检测和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芽苗机检测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生活基础和物质完善的今天,人们对吃、穿、住、行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小型智能家用产品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安全;在目前市场上,豆芽机已经比较成熟,但还是没有比较智能的芽苗机,本产品主要解决芽苗自动化种植,使得人们能吃到更加安全放心的芽苗,同时这款芽苗机器操作简单,无需花费太大人力和时间成本,简单操作即可种出优质的芽苗菜,整个种植过程采用自动化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芽苗机检测控制电路。
本发明包括MCU主控模块、电源模块、加热控制模块、补光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水泵驱动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光检测模块、报警电路、无线wifi模块;MCU主控模块与其他模块连接,实现与各个模块的通讯和控制;电源模块与其他模块连接,为各个模块供电。
MCU主控模块包括一个主控芯片U1,采用STM32F10XX系列芯片,该芯片提供了丰富的外射接口,能够满足该电路对软硬件的资源需求,芯片为工业级芯片,性能稳定可靠。MCU通过接受各个模块的信息,处理并进行判断是否需要做出相应的反馈动作。主控芯片U1的备用电源引脚通过电阻R1接电池B正极输出端,电池B负极接地,主控芯片U1的接地脚接地、电源脚接V3.3输出电源电路的V3.3输出端;主控芯片U1的VREF-脚和VSSA脚接电阻R2的一端、VREF+脚和VDDA脚接电阻R3的一端,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并联后一端与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并联后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并接V3.3输出电源电路的V3.3输出端;晶振Y的一端接电容C4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一个外部晶振引脚,晶振Y的另一端接电容C5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另一个外部晶振引脚,电容C4和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开关K的一端接主控芯片U1的复位引脚,电阻R4的另一端接V3.3输出电源电路的V3.3输出端,电容C6的另一端和开关K的另一端接地。
电源模块包括V5输出电源电路、备用V3.3电源电路、V3.3输出电源电路、V24输出电源电路。
V5输出电源电路和备用V3.3电源电路结构相同,包括电源芯片U2,电源芯片U2采用六脚电源芯片;电阻R5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接电源芯片U2的EN脚;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C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接电源芯片U2的IN脚,并接V12输入电源;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接电源芯片U2的GND脚,并接地;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接电源芯片U2的SW脚,电容C10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7接电源芯片U2的BST脚,电容C11的另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通过电阻R8接电源芯片U2的FB脚;电感L1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f1的正极、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连接,作为V5输出电源电路和备用V3.3电源电路的V5输出端、V3.3输出端;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f1的负极、电容C12的另一端、电容C13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电阻R12的另一端通过发光二极管LED1接地。
V3.3输出电源电路包括电源芯片U3,电源芯片U3采用四脚电源芯片;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8的一端接电源芯片U3的IN脚,并接V5输出电源电路的V5输出端;电源芯片U3的OUT1脚、电源芯片U3的OUT2脚、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相连,作为V3.3输出电源电路的V3.3输出端;电容C17的另一端、电容C18的另一端、电源芯片U3的GND脚、电容C19的另一端、电容C20的另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电阻R13的另一端通过发光二极管LED2接地。
V24输出电源电路包括升压芯片U4,升压芯片U4采用五脚升压芯片;电容C22的一端、电容C23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和升压芯片U4的VIN脚连接后通过MOS管开关接V12输入电源;电容C22的另一端、电容C23的另一端、电容C24的一端和升压芯片U4的GND脚连接后接地;电容C24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4接升压芯片U4的COMP脚;电感L2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接升压芯片U4的SW脚;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接升压芯片U4的FB脚;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15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f2的正极、电容C25的一端、电容C26的一端、电容C27的一端、电阻R17的一端相连,作为V24输出电源电路的V24输出端接雾化器;电阻R16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f2的负极、电容C25的另一端、电容C26的另一端、电容C27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电阻R17的另一端通过发光二极管LED3接地。
加热控制模块和补光控制模块的结构相同,包括接插件J1和MOS管Q1,接插件J1采用四脚接插件,MOS管Q1为N型MOS管。接插件J1的1脚、2脚接V12输入电源;接插件J1的3脚、4脚接MOS管Q1的S极;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9的一端接MOS管Q1的G极;电阻R19的另一端和MOS管Q1的D极连接后接地;电阻R18的另一端接主控芯片U1的IO脚。
电机驱动模块和水泵驱动模块的都采用H桥驱动模块U5,H桥驱动模块U5的VCC脚接V12输入电源,H桥驱动模块U5的GND脚接地,H桥驱动模块U5的INA脚、INB脚分别接主控芯片U1的IO脚;电机驱动模块的OUTA和OUTB脚接转动电机的两极,水泵驱动模块的OUTA和OUTB脚接水泵电机的两极。
温度检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U6,温度传感器U6的4脚接V3.3输出电源电路的V3.3输出端,温度传感器U6的3脚接地,温度传感器U6的2脚接主控芯片U1的带AD功能的IO脚。
光检测模块包括比较器U7,电阻R20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L的一端接V3.3输出电源电路的V3.3输出端;滑动变阻器RL的另一端接地,滑动变阻器RL的滑动端接比较器U7的INA-脚,电阻R21的另一端和比较器U7的OUTA脚连接后接主控芯片U1的IO脚;电阻R20的另一端、光敏电阻R22的一端、电容C28的一端接比较器U7的INA+脚;光敏电阻R22的另一端、电容C28的另一端、比较器U7的GND脚接地;比较器U7的VCC脚接V3.3输出电源电路的V3.3输出端。
报警电路包括蜂鸣器BEEP,蜂鸣器BEEP正极和V5输出电源电路的V5输出端连接后通过电容C29接地;蜂鸣器BEEP负极、电容C30的一端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23的一端和电阻R24的一端接三极管Q2的基极;电阻R24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容C30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3的另一端接主控芯片U1的IO脚。
无线wifi模块的电源脚接V3.3输出电源电路的V3.3输出端、接地脚接地、wifi模块接收端接主控芯片U1的具有发射功能的IO脚、wifi模块发射端接主控芯片U1的具有接收功能的IO脚。
本发明电路中MCU核心模块采用STM32F10XX系列芯片,系统采用采用8M晶振,SWD调试口,备用电池;各传感器模块将信号送到MCU,MCU接收信号并对这些信号进行相应的判断,给出反馈信号;反馈信号进过各控制模块反应相应的动作。
电源模块包括一个DC-DC升压芯片、两个DC-DC降压芯片和一个LDO稳压芯片。其中,DC-DC升压提供用于驱动雾化器模块的电源;DC-DC降压芯片提供的5V和3.3V电压,LDO为MCU提供稳定的3.3V电压。
加热控制模块、补光控制模块,采用MOS管(预留继电器控制方案),通过MCU的IO口输出电平来控制MOS管的开断,从而起到控制电源通断的效果。
电机驱动模块,采用H桥方案,MCU输出PWM波形,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喷水电机采用PWM控制MOS管半桥的方案来控制喷水,喷水的大小根据改变PWM占空比来调节喷水的大小。
温度检测模块采用温度传感器,通过检测环境温度,来判断是否需要加热模块PTC加热,从而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光检测模块采用光敏电阻,通过光敏电阻对光线感应电阻发生改变的原理,搭建相关外围电路模块,从而感知光的强度。
采用干簧管和磁钢进行无水检测,当磁钢靠近时,干簧管吸合电路导通,当干磁钢远离,干簧管断开的原理,将带有浮力的磁钢放在水箱中,当没有水时,磁钢下降,干簧管吸合,MCU采取相应动作。
无线wifi模块采用现有的wifi模块,通过与MCU通信将数据传输给app端,使用户可时时知道芽苗的生长状态。
本发明利用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从而转换成能给MCU识别的电信号,MCU采取相应的动作;利用MCU进行芽苗的制动化生长控制,大大减少了人力时间和成本,机器操作简单方便,且种出的植物为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的天然绿色植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路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为图1中MCU主控模块的电路图;
图3-1为图1中V5输出电源电路和备用V3.3电源电路的电路图;
图3-2为图1中电源模块的V3.3输出电源电路的电路图;
图3-3为图1中电源模块的V24输出电源电路的电路图;
图4为图1中加热控制模块和补光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图5为图1中电机驱动模块和水泵驱动模块的电路图;
图6为图1中温度检测模块的电路图;
图7为图1中光检测模块的电路图;
图8为图1中报警电路的电路图;
图9为图1中无线wifi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现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芽苗机检测控制电路包括MCU主控模块1、电源模块2、加热控制模块3、补光控制模块4、电机驱动模块5、水泵驱动模块6、温度检测模块7、光检测模块8、报警电路9、无线wifi模块10;MCU主控模块1与其他模块连接,实现与各个模块的通讯和控制;电源模块2与其他模块连接,为各个模块供电。
如图2所示,MCU主控模块1包括一个主控芯片U1,采用STM32F10XX系列芯片,该芯片提供了丰富的外射接口,能够满足该电路对软硬件的资源需求,芯片为工业级芯片,性能稳定可靠。MCU通过接受各个模块的信息,处理并进行判断是否需要做出相应的反馈动作。主控芯片U1的备用电源引脚通过电阻R1接电池B正极输出端,电池B负极接地,主控芯片U1的接地脚接地、电源脚接V3.3输出电源电路的V3.3输出端;主控芯片U1的VREF-脚和VSSA脚接电阻R2的一端、VREF+脚和VDDA脚接电阻R3的一端,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并联后一端与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并联后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并接V3.3输出电源电路的V3.3输出端;晶振Y的一端接电容C4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一个外部晶振引脚,晶振Y的另一端接电容C5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另一个外部晶振引脚,电容C4和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开关K的一端接主控芯片U1的复位引脚,电阻R4的另一端接V3.3输出电源电路的V3.3输出端,电容C6的另一端和开关K的另一端接地。
电源模块2包括V5输出电源电路、备用V3.3电源电路、V3.3输出电源电路、V24输出电源电路。
如图3-1所示,V5输出电源电路和备用V3.3电源电路结构相同,包括电源芯片U2,电源芯片U2采用六脚电源芯片;电阻R5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接电源芯片U2的EN脚;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C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接电源芯片U2的IN脚,并接V12输入电源;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接电源芯片U2的GND脚,并接地;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接电源芯片U2的SW脚,电容C10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7接电源芯片U2的BST脚,电容C11的另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通过电阻R8接电源芯片U2的FB脚;电感L1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f1的正极、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连接,作为V5输出电源电路和备用V3.3电源电路的V5输出端、V3.3输出端;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f1的负极、电容C12的另一端、电容C13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电阻R12的另一端通过发光二极管LED1接地。
如图3-2所示,V3.3输出电源电路包括电源芯片U3,电源芯片U3采用四脚电源芯片;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8的一端接电源芯片U3的IN脚,并接V5输出电源电路的V5输出端;电源芯片U3的OUT1脚、电源芯片U3的OUT2脚、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相连,作为V3.3输出电源电路的V3.3输出端;电容C17的另一端、电容C18的另一端、电源芯片U3的GND脚、电容C19的另一端、电容C20的另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电阻R13的另一端通过发光二极管LED2接地。
如图3-3所示,V24输出电源电路包括升压芯片U4,升压芯片U4采用五脚升压芯片;电容C22的一端、电容C23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和升压芯片U4的VIN脚连接后通过MOS管开关接V12输入电源;电容C22的另一端、电容C23的另一端、电容C24的一端和升压芯片U4的GND脚连接后接地;电容C24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4接升压芯片U4的COMP脚;电感L2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接升压芯片U4的SW脚;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接升压芯片U4的FB脚;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15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f2的正极、电容C25的一端、电容C26的一端、电容C27的一端、电阻R17的一端相连,作为V24输出电源电路的V24输出端接雾化器;电阻R16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f2的负极、电容C25的另一端、电容C26的另一端、电容C27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电阻R17的另一端通过发光二极管LED3接地。
如图4所示,加热控制模块3和补光控制模块4的结构相同,包括接插件J1和MOS管Q1,接插件J1采用四脚接插件,MOS管Q1为N型MOS管。接插件J1的1脚、2脚接V12输入电源;接插件J1的3脚、4脚接MOS管Q1的S极;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9的一端接MOS管Q1的G极;电阻R19的另一端和MOS管Q1的D极连接后接地;电阻R18的另一端接主控芯片U1的IO脚。
如图5所示,电机驱动模块5和水泵驱动模块6的都采用H桥驱动模块U5,H桥驱动模块U5的VCC脚接V12输入电源,H桥驱动模块U5的GND脚接地,H桥驱动模块U5的INA脚、INB脚分别接主控芯片U1的IO脚;电机驱动模块的OUTA和OUTB脚接转动电机的两极,水泵驱动模块的OUTA和OUTB脚接水泵电机的两极。
如图6所示,温度检测模块7包括温度传感器U6,温度传感器U6的4脚接V3.3输出电源电路的V3.3输出端,温度传感器U6的3脚接地,温度传感器U6的2脚接主控芯片U1的带AD功能的IO脚。
如图7所示,光检测模块8包括比较器U7,电阻R20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L的一端接V3.3输出电源电路的V3.3输出端;滑动变阻器RL的另一端接地,滑动变阻器RL的滑动端接比较器U7的INA-脚,电阻R21的另一端和比较器U7的OUTA脚连接后接主控芯片U1的IO脚;电阻R20的另一端、光敏电阻R22的一端、电容C28的一端接比较器U7的INA+脚;光敏电阻R22的另一端、电容C28的另一端、比较器U7的GND脚接地;比较器U7的VCC脚接V3.3输出电源电路的V3.3输出端。
如图8所示,报警电路9包括蜂鸣器BEEP,蜂鸣器BEEP正极和V5输出电源电路的V5输出端连接后通过电容C29接地;蜂鸣器BEEP负极、电容C30的一端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23的一端和电阻R24的一端接三极管Q2的基极;电阻R24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容C30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3的另一端接主控芯片U1的IO脚。
如图9所示,无线wifi模块10的电源脚接V3.3输出电源电路的V3.3输出端、接地脚接地、wifi模块接收端接主控芯片U1的具有发射功能的IO脚、wifi模块发射端接主控芯片U1的具有接收功能的IO脚。
系统由外部输入DC-1电压提供,通过电源模块转换成需要的电压分配给系统各个模块。MCU控制模块处理信号采集分析、处理和控制,通过各个传感接口将采集到的电平信号送入MCU的IO管脚,MCU接收接入管脚的电平信号,通过对电平信号的处理,MCU来判断是否需要对该状态做出相应的反馈。例如当接收到光线不足时,IO管脚接收到光检测模块的电平信号,MCU通过对电平的判断得知光线不足,MCU通过IO管脚输出补光灯控制信号,补光灯控制模块接收到MCU的开启补光灯控制电平信号,打开补光灯。
MCU通过给补光控制模块的管脚高低电平,来控制MOS管的开断,控制补光灯电源开启或断开。MCU通过给加热控制模块的管脚高低电平,来控制MOS管的开断,控制加热模块电源开启或断开。
光检测模块,可调电阻调节参考电压,可调电阻3管脚接比较器INA-端,R47光敏电阻接到INA+端,OUTA输出比较电压,当光敏电阻在黑暗条件下电阻变大,光敏电阻两端电压升高,当高于INA-端时,OUTA端输出光敏电阻两端电压。
温度传感器模块的IO数字输出端口TEMP与MCU的IO管脚连接通信,MCU通过TEMP管脚接口得到温度信息。报警电路与MCU的IO管脚连接,通过MCU的IO高低电平来控制三极管来开断,使蜂鸣器发出报警声响。
无线wifi模块通过与MCU带有TX和RX的管脚与之连接通信,将数据传输给app端,使用户可时时知道芽苗的生长状态。
本发明工作过程如下:接通工作电源:适配器提供12V电源;将需要种植的种子放入育苗盘中,水槽加上水;启动电源按键,机器进入工作状态,选择种植的植物,按下开始按钮,植物自动进行种植。
工作流程和原理介绍:接通工作电源,MCU进入初始话状态,将育苗盘上放入需要种植的种子,水箱加上水,处理完毕后放入机器;界面选择种植的植物,当该植物对应的灯亮起,证明已选择好了植物,选择开始按键,即可进行植物的种植。液晶界面显示当前的状态,还需要多少时间种植结束。当环境光线不足时,系统自动进行补光,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当水量不足时,系统发出警报,提示用户加水。当种植成熟时,计时结束,机器提示用户可以采摘。

Claims (6)

1.一种芽苗机检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CU主控模块、电源模块、加热控制模块、补光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水泵驱动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光检测模块、报警电路、无线wifi模块;MCU主控模块与其他模块连接,实现与各个模块的通讯和控制;所述的电源模块包括V5输出电源电路、备用V3.3电源电路、V3.3输出电源电路、V24输出电源电路;电源模块与其他模块连接,为各个模块供电;
所述的MCU主控模块包括一个主控芯片U1,采用STM32F10XX系列芯片,该芯片提供了丰富的外射接口,能够满足该电路对软硬件的资源需求,芯片为工业级芯片,性能稳定可靠;MCU通过接受各个模块的信息,处理并进行判断是否需要做出相应的反馈动作;主控芯片U1的备用电源引脚通过电阻R1接电池B正极输出端,电池B负极接地,主控芯片U1的接地脚接地、电源脚接V3.3输出电源电路的V3.3输出端;主控芯片U1的VREF-脚和VSSA脚接电阻R2的一端、VREF+脚和VDDA脚接电阻R3的一端,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并联后一端与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并联后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并接电源脚接V3.3输出电源电路的V3.3输出端;晶振Y的一端接电容C4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一个外部晶振引脚,晶振Y的另一端接电容C5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另一个外部晶振引脚,电容C4和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开关K的一端接主控芯片U1的复位引脚,电阻R4的另一端接V3.3输出电源电路的V3.3输出端,电容C6的另一端和开关K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加热控制模块和补光控制模块的结构相同,包括接插件J1和MOS管Q1,接插件J1采用四脚接插件,MOS管Q1为N型MOS管;接插件J1的1脚、2脚接V12输入电源;接插件J1的3脚、4脚接MOS管Q1的S极;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9的一端接MOS管Q1的G极;电阻R19的另一端和MOS管Q1的D极连接后接地;电阻R18的另一端接主控芯片U1的IO脚;
所述的电机驱动模块和水泵驱动模块的都采用H桥驱动模块U5,H桥驱动模块U5的VCC脚接V12输入电源,H桥驱动模块U5的GND脚接地,H桥驱动模块U5的INA脚、INB脚分别接主控芯片U1的IO脚;电机驱动模块的OUTA和OUTB脚接转动电机的两极,水泵驱动模块的OUTA和OUTB脚接水泵电机的两极;
所述的光检测模块包括比较器U7,电阻R20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L的一端接V3.3输出电源电路的V3.3输出端;滑动变阻器RL的另一端接地,滑动变阻器RL的滑动端接比较器U7的INA-脚,电阻R21的另一端和比较器U7的OUTA脚连接后接主控芯片U1的IO脚;电阻R20的另一端、光敏电阻R22的一端、电容C28的一端接比较器U7的INA+脚;光敏电阻R22的另一端、电容C28的另一端、比较器U7的GND脚接地;比较器U7的VCC脚接V3.3输出电源电路的V3.3输出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芽苗机检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V5输出电源电路和备用V3.3电源电路结构相同,包括电源芯片U2,电源芯片U2采用六脚电源芯片;电阻R5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接电源芯片U2的EN脚;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C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接电源芯片U2的IN脚,并接V12输入电源;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接电源芯片U2的GND脚,并接地;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接电源芯片U2的SW脚,电容C10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7接电源芯片U2的BST脚,电容C11的另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通过电阻R8接电源芯片U2的FB脚;电感L1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f1的正极、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连接,作为V5输出电源电路和备用V3.3电源电路的V5输出端、V3.3输出端;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f1的负极、电容C12的另一端、电容C13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电阻R12的另一端通过发光二极管LED1接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芽苗机检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V3.3输出电源电路包括电源芯片U3,电源芯片U3采用四脚电源芯片;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8的一端接电源芯片U3的IN脚,并接V5输出电源电路的V5输出端;电源芯片U3的OUT1脚、电源芯片U3的OUT2脚、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相连,作为V3.3输出电源电路的V3.3输出端;电容C17的另一端、电容C18的另一端、电源芯片U3的GND脚、电容C19的另一端、电容C20的另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电阻R13的另一端通过发光二极管LED2接地;
所述的V24输出电源电路包括升压芯片U4,升压芯片U4采用五脚升压芯片;电容C22的一端、电容C23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和升压芯片U4的VIN脚连接后通过MOS管开关接V12输入电源;电容C22的另一端、电容C23的另一端、电容C24的一端和升压芯片U4的GND脚连接后接地;电容C24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4接升压芯片U4的COMP脚;电感L2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接升压芯片U4的SW脚;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接升压芯片U4的FB脚;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15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f2的正极、电容C25的一端、电容C26的一端、电容C27的一端、电阻R17的一端相连,作为V24输出电源电路的V24输出端接雾化器;电阻R16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f2的负极、电容C25的另一端、电容C26的另一端、电容C27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电阻R17的另一端通过发光二极管LED3接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芽苗机检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检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U6,温度传感器U6的4脚接V3.3输出电源电路的V3.3输出端,温度传感器U6的3脚接地,温度传感器U6的2脚接主控芯片U1的带AD功能的IO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芽苗机检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报警电路包括蜂鸣器BEEP,蜂鸣器BEEP正极和V5输出电源电路的V5输出端连接后通过电容C29接地;蜂鸣器BEEP负极、电容C30的一端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23的一端和电阻R24的一端接三极管Q2的基极;电阻R24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容C30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3的另一端接主控芯片U1的IO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芽苗机检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wifi模块的电源脚接V3.3输出电源电路的V3.3输出端、接地脚接地、wifi模块接收端接主控芯片U1的具有发射功能的IO脚、wifi模块发射端接主控芯片U1的具有接收功能的IO脚。
CN201610493210.8A 2016-06-27 2016-06-27 一种芽苗机检测控制电路 Active CN1060200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93210.8A CN106020037B (zh) 2016-06-27 2016-06-27 一种芽苗机检测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93210.8A CN106020037B (zh) 2016-06-27 2016-06-27 一种芽苗机检测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0037A CN106020037A (zh) 2016-10-12
CN106020037B true CN106020037B (zh) 2019-08-06

Family

ID=57104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93210.8A Active CN106020037B (zh) 2016-06-27 2016-06-27 一种芽苗机检测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200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2422A (zh) * 2017-03-17 2017-07-07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花盆智能监测装置及系统
CN107860412B (zh) * 2017-12-06 2024-01-16 浙江威星智能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收发管自检电路及自检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6578A (zh) * 2010-05-21 2010-09-22 无锡同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在豆芽机上的调温调湿装置
CN102934605A (zh) * 2012-11-14 2013-02-20 杨柳青 家庭智能豆芽机
CN203538034U (zh) * 2013-09-22 2014-04-16 杭州和声电子有限公司 豆芽机控制电路
CN203616675U (zh) * 2013-12-30 2014-05-28 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豆芽机的智能控制电路
CN204014684U (zh) * 2014-08-21 2014-12-17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智能化豆芽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6578A (zh) * 2010-05-21 2010-09-22 无锡同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在豆芽机上的调温调湿装置
CN102934605A (zh) * 2012-11-14 2013-02-20 杨柳青 家庭智能豆芽机
CN203538034U (zh) * 2013-09-22 2014-04-16 杭州和声电子有限公司 豆芽机控制电路
CN203616675U (zh) * 2013-12-30 2014-05-28 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豆芽机的智能控制电路
CN204014684U (zh) * 2014-08-21 2014-12-17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智能化豆芽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0037A (zh)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71924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植物养护管理控制系统
CN102645927B (zh)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淡水鱼养殖环境监控系统
CN106020037B (zh) 一种芽苗机检测控制电路
CN201830516U (zh) 一种基于电力载波通讯可远程调控的led路灯控制电路
CN204241024U (zh) 基于农业养殖环境的监测终端
CN201393326Y (zh) 带应急照明功能的镇流器
CN106917541B (zh) 一种光励蓝牙id智能安全锁芯
CN102742492A (zh) 智能盆栽控制器
CN209231749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浇花、遮光、补光系统
CN104317274A (zh) 农业养殖环境监测控制系统
CN102411388B (zh) 温室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的精准调控系统及方法
CN201766741U (zh) 基于无线网络的植物组培led光源控制系统
CN206923343U (zh) 一种具有液位指示功能的箱式蔬菜种植控制装置
CN208224512U (zh) 基于stm32的农田小气候自动监测系统
CN204331445U (zh) 一种智能照明及红外家电控制装置
CN209768492U (zh) 一种自动浇花系统
CN206923379U (zh) 一种温湿度可调的箱式蔬菜种植控制装置
CN202680148U (zh) 盆栽自动补水控制器
CN208426395U (zh) 负压养生设备
CN215599537U (zh) 一种城市绿化灌溉智能控制系统
CN110225381A (zh) 一种智能电视机系统
CN208488757U (zh) 基于大数据和机器视觉的水禽健康监测终端
CN109163765A (zh) 一种基于安卓技术的农业物联网远程监控装置
CN205266529U (zh) 一种自动节水灌溉的无线网络终端节点
CN205430676U (zh) 种植物环境的光照强度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18

Address after: 310000 D3012, 368 Liu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Applicant after: Hangzhou Ji Zhi Zhi Che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12 East Building 306, 673 ancient Pier Road, three pier Town, Xihu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Applicant before: Hangzhou Zeto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