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19781B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19781B
CN106019781B CN201610353114.3A CN201610353114A CN106019781B CN 106019781 B CN106019781 B CN 106019781B CN 201610353114 A CN201610353114 A CN 201610353114A CN 106019781 B CN106019781 B CN 1060197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fan
lens cap
electronic device
camera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531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19781A (zh
Inventor
郭泰佑
赖彦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sda Optronics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Qisda Optronics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sda Optronics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filed Critical Qisda Op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5311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197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19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97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197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97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镜头、壳体、导流板、镜头盖和风扇,该镜头、该导流板和该风扇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该镜头可经由该第一开口处投射光线至成像区域,当该镜头盖这边该第一开口时,该风扇可于该第二开口及该风扇之间形成风流,该风流可借由该导流板流经该镜头盖,以对该镜头盖进行有效散热,避免了在电子装置使用时因该镜头盖遮盖该镜头导致温度升高而发生危险,且无需降低投影亮度或者重启电子装置,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可靠性更高。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对镜头该进行有效散热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投影装置的镜头盖常见的可分为可拆卸式镜头盖和滑动式镜头盖,滑动式镜头盖内建在机身上简便易用且不易遗失。然而,这种形式的镜头盖存在一个问题,当投影装置在使用中(即投影画面),如果镜头盖覆盖在镜头上,那么原本该投出去的大量强光会被该镜头盖吸收而产生高热,当使用者触碰吸收了热量的该镜头盖时会导致烫伤,并且严重时会导致镜头盖熔化变形,甚至会因此损坏投影镜头。
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各种感测器来侦测该镜头盖,当侦测到镜头盖遮挡镜头时,会自动降低投影亮度或者关闭投影机,以此对镜头盖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切换亮度或者关闭后重新开启需要反应时间同时还会影响用户使用,降低用户体验。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子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可对镜头盖进行散热,避免发生危险,且不影响用户使用,具有较高的用户体验,可靠性更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壳体,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
镜头,设置于该壳体内,该镜头可经由该第一开口处投射光线至成像区域;
镜头盖,选择性地遮蔽或者未遮蔽该第一开口以阻挡该光线或者使该光线通过;
风扇,设置于该壳体内;以及
导流板,对应该第二开口设置于该壳体内;
其中,当该镜头盖遮蔽该第一开口时,该风扇可于该第二开口及该风扇之间形成风流,该风流可借由该导流板流经该镜头盖。
较佳的,当该镜头盖遮蔽该第一开口时,该风扇于第一平面的投影和该第二开口于该第一平面的投影分别位于该镜头盖于该第一平面的投影的相对的两侧,该第一平面垂直于该镜头的光轴。
较佳的,该镜头盖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朝向该镜头,该第二表面朝向该第一开口,当该镜头盖遮挡该第一开口时,该风流流经该第一表面,或者该风流流经该第二表面,或者该风流流经该第一表面和该第二表面。
较佳的,该导流板设置于该镜头和该壳体之间,且该导流板上对应该镜头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开口。
较佳的,当该镜头盖遮挡该第一开口时,该镜头盖位于该壳体和该导流板之间,且该导流板于第二平面的投影与该镜头盖于该第二平面的投影之间具有第一间隙,该风流流经该第一间隙和该镜头盖,该第二平面平行于该镜头的光轴。
较佳的,当该镜头盖未遮挡该第一开口时,该镜头盖对应第二开口,该风扇可于该第一开口及该风扇之间形成风流;或者,该风扇于该第一开口和该风扇之间形成风流,以及该风扇于该风扇和该第二开口之间形成风流。
较佳的,该镜头盖可相对该壳体和该导流板沿第一方向滑动,以选择性地遮挡或未遮挡该第一开口,其中该第一方向垂直于该镜头的光轴。
较佳的,该第二开口于该第一平面的投影位于该导流板于该第一平面的投影内,该第一平面垂直于该镜头的光轴。
较佳的,该壳体上设置有第四开口,该风扇具有相对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该进风口朝向该镜头和该镜头盖,该出风口朝向该第四开口,该风流藉由该第四开口流出该壳体外。
较佳的,该壳体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该第一开口设置于该第一侧壁,该第四开口设置于该第四侧壁,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相邻或者相对设置。
较佳的,该风扇的中心轴垂直于该镜头的光轴。
交际的,该电子装置为投影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镜头、壳体、导流板、镜头盖和风扇,该镜头、该导流板和该风扇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该镜头可经由该第一开口处投射光线至成像区域,当该镜头盖遮挡该第一开口时,该风扇可于该第二开口及该风扇之间形成风流,该风流可借由该导流板流经该镜头盖,以对该镜头盖进行有效散热,避免了在电子装置使用时因该镜头盖遮盖该镜头导致温度升高而发生危险,且无需降低投影亮度或者重启机器,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电子装置100的镜头盖处于遮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100于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电子装置100的局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100的镜头盖处于未遮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电子装置100于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电子装置100的局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至图6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电子装置100的镜头盖处于遮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100于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电子装置100的局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100的镜头盖处于未遮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电子装置100于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电子装置100的局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本发明电子装置包括镜头11、壳体12、导流板13、镜头盖14和风扇15。例如,本发明电子装置为投影装置,但不依次为限,亦可以是具有镜头的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终端、车载系统。下面对电子装置100的各组件的具体功能进行描述。另外,为便于说明,特定义具有两两彼此垂直的X轴、Y轴以及Z轴,其中X轴、Z轴共同限定第一平面,X轴、Y轴共同限定第二平面,该X轴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该Y轴方向为镜头11的光轴方向。
镜头11设置于壳体12内,镜头11用于投影画面至成像区域。
壳体12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22和第二开口123,第一开口122与镜头11相对应,镜头11藉由第一开口122投射光线至成像区域。
导流板13设置于壳体12内且与第二开口123对应设置。
镜头盖14用于选择性地遮挡或未遮挡第一开口122,以阻挡该光线或者使该光线通过。
风扇15设置于壳体12内。
如图1至图3所示,当镜头盖14遮蔽第一开口122时,风扇15可于第一二开口123和风扇15之间形成风流,该风流(图1、图2、图4和图5中以箭头表示)可藉由导流板13流经镜头盖14,以对镜头盖14进行有效散热,避免了在电子装置使用时因镜头盖14遮盖镜头11导致温度升高而发生危险,且无需降低投影亮度或者重启,可以提高用户体验。本实施例中,该风流自该第二开口123流经镜头盖14后流至风扇15,但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该风流可自风扇15流至镜头盖14后再流至第二开口,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3所示,当镜头盖14遮挡第一开口122时,风扇15于该第一平面的投影和第二开口123于该第一平面的投影分别位于镜头盖14于该第一平面的投影的相对的两侧,以形成强制对流来帮助镜头盖14有效散热,提高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镜头盖14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42和第二表面143,第一表面142朝向镜头11,第二表面143朝向第一开口122,当镜头盖14遮挡第一开口122时,该风流流经第一表面142,或者该风流流经第二表面143,或者该风流流经第一表面142和第二表面143,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进一步的,导流板13设置于镜头11和壳体12之间,且导流板13上对应镜头11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开口132,以使该光线藉由第三开口132和第一开口122投射至成像区域,如此,当镜头盖14遮蔽第一开口122时,导流板13与镜头盖14相对应,导流板13可更好的将风流导引至镜头盖14,从而更好的为镜头盖14散热。进一步的,该风流可流经第三开口132,但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的,当镜头盖14遮挡第一开口122时,镜头盖14位于壳体12和导流板13之间,导流板13于该第二平面的投影与镜头盖14于该第二平面的投影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41,该风流流经第一间隙141和镜头盖14的第一表面142,以使该风流对镜头盖14进行良好散热。具体而言,该风流自第二开口123流经镜头盖14和第一间隙141后流入风扇15;或者该风流自第二开口123流经镜头盖14的第一表面142、第一间隙141和第二开口132后流入风扇15;或者部分该风流自第二开口123流经镜头盖14和第一间隙141后流入风扇15,且部分该风流自第二开口123流经镜头盖14的第一表面142、第一间隙141和第三开口132后流入风扇15。进一步的,壳体12于该第二平面的投影与镜头盖14于该第二平面的投影之间亦具有第二间隙,如此,该风流可同时流经镜头盖14的第一间隙141和该第二间隙,亦即同时流经第一表面142和第二表面143,以优化风流对镜头盖14的散热效果。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当镜头盖14遮挡第一开口122时,镜头盖14位于壳体12和导流板13之间,镜头盖14与导流板13相接触,且壳体12于该第二平面的投影与镜头盖14于该第二平面的投影之间亦具有第二间隙,如此,该风流只流经该第二间隙,即该风流只流经第二表面143而不流经第一表面142,且该风流不流经第三开口132;或者,当镜头盖14遮挡第一开口122时,镜头盖14同时与导流板13和壳体12接触,既不具有第一间隙141和该第二间隙,如此,该风流既不流经第一表面142,也不流经第二表面143,而流经镜头盖14的侧壁(镜头盖14上除第一表面142和第二表面143以外的部分),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的,镜头11可部分突出第三开口132,即伸至第一间隙141,以当镜头盖14遮挡第一开口122时,该风流流经镜头盖14的同时流经镜头11,以为镜头盖14散热的同时可为镜头14散热。进一步的,镜头11与第三开口132之间具有第四间隙,以使该风流在流经第三开口132,即该第四间隙时增大镜头11与该风流的接触面积,以更好的为镜头11散热。当然,于其它实施例中,镜头14可邻近第三开口132设置但不伸出第三开口132,即镜头11于该第二平面的投影与导流板12于该第二平面的投影相邻近但不突出导流板12于该第二平面的投影,亦能实现对镜头12的良好散热,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第二开口123于该第一平面的投影位于导流板13于该第一平面的投影内,以使从第二开口123进入壳体12内的外界气流由导流板13导引至镜头盖14,以对镜头盖14散热。较佳的,壳体12上具有多个第二开口123,以让更多外界气流藉由该多个第二开口123流入壳体11内,提高该气流的强度,以更好的对镜头盖14散热,但不以此为限。较佳的,风扇15于该第一平面的投影和多个第二开口123于该第一平面的投影分别位于第一开口122于该第一平面的投影的相对的两侧,具有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镜头盖14可相对壳体12和导流板13沿该第一方向滑动,以选择性地遮挡(图1和图2所示)或未遮挡(图2和图3所示)第一开口122。较佳的,电子装置还具有滑轨,镜头盖14于该滑轨内滑动,以选择性地遮挡(图1和图2所示)或未遮挡(图2和图3所示)第一开口122。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当镜头盖14遮挡第一开口122时,镜头盖14位于第一面121和导流板13之间。较佳的,镜头盖14上设置有门把手,以方便使用者操作镜头盖14,但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的,第一开口122具有相对的第一侧1221和第二侧1222,第一侧1221较第二侧1222远离第二开口123,当镜头盖14未遮挡第一开口122时,镜头盖14可以位于第一侧1221或者第二侧1222,当镜头盖14位于第二侧1222时,镜头盖14与第二开口123相对应。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3所示,当镜头盖14未遮挡第一开口122时,镜头盖14与壳体12相贴合,且遮挡第二开口123,风扇15可于第一开口122及风扇15之间形成风流。且通常情况下,镜头11靠近第一开口122设置,如此该风流可流经镜头11,以对镜头散热。本实施例中,该风流自第二开口123流经镜头11后流至风扇15。即,本发明在镜头盖14未遮挡第一开口122时,该风流可流经镜头11以对镜头11散热,有利于镜头11的良好运行。于其它实施例中,当镜头盖14未遮挡第一开口122时,镜头盖14与壳体12相对应且镜头盖14与壳体12之间具有第五间隙,风扇15可于风扇15和第一开口122之间形成风流的同时,亦可于风扇15和第二开口123之间形成风流,流经镜头盖14以继续对镜头盖14散热,但不以此为限,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的,当镜头盖14未遮挡第一开口122时,镜头盖14与壳体12相对应,镜头盖14既可以与导流板13相贴合,也可以与导流板之间具有第六间隙,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进一步的,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壳体12上设置有第四开口124,风扇15具有相对的进风口151和出风口152,进风口151朝向镜头11和镜头盖14,出风口152朝向第四开口124,该风流依次流经进风口151、出风口152和第四开口124,以排出壳体12外。较佳的,本发明电子装置具有两个风扇15,该两个风扇15并排贴合设置,对应的壳体12上具有两个第四开口124,两个第四开口124分别与该两个风扇15相对应的,但不以此为限。进一步的,风扇15的中心轴垂直于镜头11的光轴,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进一步的,壳体12具有第一侧边125和第二侧壁126,第一开口122设置于第一侧边125,第四开口124设置于第二侧壁126,第一侧壁125与第二侧壁126相邻且相互垂直,但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25和第二侧壁125可相对设置,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进一步的,电子装置还包括其他发热元件,该发热元件可设置于该风流流经的路径上,如此,该风流可同时对该发热单元散热,有利于电子装置的正常运行。较佳的,该发热单元设置于风扇15和镜头11之间,或者风扇15和镜头盖14之间,如此,无论是镜头盖14遮挡第一开口122或者未遮盖第一开口122,该风流都会流经该发热单元,以对该发热单元散热,但不以此为限,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该发热单元例如为光机、电路板。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以镜头盖14设置于壳体12内部为例进行说,但于实际应用中,镜头盖14也可以设置于壳体12的外侧,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镜头、壳体、导流板、镜头盖和风扇,该镜头、该导流板和该风扇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该镜头可经由该第一开口处投射光线至成像区域,当该镜头盖这边该第一开口时,该风扇可于该第二开口及该风扇之间形成风流,该风流可借由该导流板流经该镜头盖,以对该镜头盖进行有效散热,避免了在电子装置使用时因该镜头盖遮盖该镜头导致温度升高而发生危险,且无需降低投影亮度或者重启,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可靠性更高。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
镜头,设置于该壳体内,该镜头可经由该第一开口处投射光线至成像区域;
镜头盖,选择性地遮蔽或者未遮蔽该第一开口以阻挡该光线或者使该光线通过;
风扇,设置于该壳体内;以及
导流板,对应该第二开口设置于该壳体内;
其中,当该镜头盖遮蔽该第一开口时,该风扇可于该第二开口及该风扇之间形成风流,该风流可借由该导流板流经该镜头盖;
该风流自该第二开口流经该镜头盖后流至该风扇;或者,该风流自该风扇流至该镜头盖后再流至该第二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镜头盖遮蔽该第一开口时,该风扇于第一平面的投影和该第二开口于该第一平面的投影分别位于该镜头盖于该第一平面的投影的相对的两侧,该第一平面垂直于该镜头的光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镜头盖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朝向该镜头,该第二表面朝向该第一开口,当该镜头盖遮挡该第一开口时,该风流流经该第一表面,或者该风流流经该第二表面,或者该风流流经该第一表面和该第二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流板设置于该镜头和该壳体之间,且该导流板上对应该镜头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镜头盖遮挡该第一开口时,该镜头盖位于该壳体和该导流板之间,且该导流板于第二平面的投影与该镜头盖于该第二平面的投影之间具有第一间隙,该风流流经该第一间隙和该镜头盖,该第二平面平行于该镜头的光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镜头盖未遮挡该第一开口时,该镜头盖对应第二开口,该风扇可于该第一开口及该风扇之间形成风流;或者,该风扇于该第一开口和该风扇之间形成风流,以及该风扇于该风扇和该第二开口之间形成风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镜头盖可相对该壳体和该导流板沿第一方向滑动,以选择性地遮挡或未遮挡该第一开口,其中该第一方向垂直于该镜头的光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开口于第一平面的投影位于该导流板于该第一平面的投影内,该第一平面垂直于该镜头的光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上设置有第四开口,该风扇具有相对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该进风口朝向该镜头和该镜头盖,该出风口朝向该第四开口,该风流藉由该第四开口流出该壳体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该第一开口设置于该第一侧壁,该第四开口设置于该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相邻或者相对设置。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扇的中心轴垂直于该镜头的光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为投影装置。
CN201610353114.3A 2016-05-25 2016-05-25 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197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53114.3A CN106019781B (zh) 2016-05-25 2016-05-25 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53114.3A CN106019781B (zh) 2016-05-25 2016-05-25 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9781A CN106019781A (zh) 2016-10-12
CN106019781B true CN106019781B (zh) 2018-04-17

Family

ID=57094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5311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19781B (zh) 2016-05-25 2016-05-25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1978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15202A (ja) * 2003-10-10 2005-04-28 Canon Inc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2007041617A (ja) * 2006-10-12 2007-02-15 Hitachi Ltd 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システム
CN202615107U (zh) * 2012-05-03 2012-12-19 海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结构及其电子装置
CN103207505A (zh) * 2013-03-26 2013-07-17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仪
JP2013190617A (ja) * 2012-03-14 2013-09-26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92889U (ja) * 2002-09-19 2003-04-04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プロジェ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15202A (ja) * 2003-10-10 2005-04-28 Canon Inc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2007041617A (ja) * 2006-10-12 2007-02-15 Hitachi Ltd 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システム
JP2013190617A (ja) * 2012-03-14 2013-09-26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の制御方法
CN202615107U (zh) * 2012-05-03 2012-12-19 海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结构及其电子装置
CN103207505A (zh) * 2013-03-26 2013-07-17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9781A (zh)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8887B (zh) 数字光处理投影装置
CN101666964B (zh) 投影机
CN208862955U (zh) 一种防凝露图像采集装置
CN103499909B (zh) 一种投影装置
JP2003337380A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
CN102073204B (zh) 投影装置
KR100593489B1 (ko) 표시장치 및 그 냉각방법
CN101986198B (zh) Lcos投影机液冷散热系统
CN101644881B (zh) 投影机
CN107390464B (zh) 内循环散热式投影机
CN101576706A (zh) 冷却系统及采用该冷却系统的投影装置
CN106019781B (zh) 电子装置
CN102621787A (zh) 投影机的散热结构
CN209657071U (zh) 一种密封散热光机结构
CN103995422A (zh) 投影机灯泡的冷却机构
CN106019786A (zh) 一种具有防尘散热功能的投影仪外壳
CN106444234A (zh) 投影装置
JP4944420B2 (ja) 筐体内発熱源の冷却構造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CN207232609U (zh) 投影仪
CN105527786B (zh) 冷却系统和投影装置
CN105589286B (zh) 投影装置
CN206112690U (zh) 新型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舞台灯灯头主体和防水舞台灯
CN203838466U (zh) 一种投影机
US20090122268A1 (en) Blind for a projector
CN100595668C (zh) 投影机灯泡散热方法及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