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18208A - 一种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18208A
CN106018208A CN201610652047.5A CN201610652047A CN106018208A CN 106018208 A CN106018208 A CN 106018208A CN 201610652047 A CN201610652047 A CN 201610652047A CN 106018208 A CN106018208 A CN 1060182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leaf
leaf blade
substrate
faced tapes
particulate ma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520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18208B (zh
Inventor
席本野
刘欢欢
曹治国
贾黎明
张少伟
刘金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inda Forestry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65204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182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18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82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182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82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2Investigating particle size or size distribution
    • G01N15/0205Investigating particle size or size distribution by optical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QSCANNING-PROBE TECHNIQUES OR APPARATUS; APPLICATIONS OF SCANNING-PROBE TECHNIQUES, e.g.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SPM]
    • G01Q30/00Auxiliary means serving to assist or improve the scanning probe techniques or apparatus, e.g. display or data processing devices
    • G01Q30/02Non-SPM analysing devices, e.g. 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pectrometer or optical microscop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QSCANNING-PROBE TECHNIQUES OR APPARATUS; APPLICATIONS OF SCANNING-PROBE TECHNIQUES, e.g.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SPM]
    • G01Q30/00Auxiliary means serving to assist or improve the scanning probe techniques or apparatus, e.g. display or data processing devices
    • G01Q30/20Sample handling devices or methods

Landscapes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方法,用于通过环境扫描电镜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所述方法首先将植物叶片粘贴到一个第一基板上,然而通过单面胶带将植物叶片上的滞留颗粒物位置不变的粘下来与植物叶片相互脱离,之后将单面胶带粘贴到一个第二基板上,最后利用环境扫描电镜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可以通过单面胶带使滞留颗粒物与植物叶片分离,避免了植物叶片本身的微形态结构与滞留颗粒物难以区分造成干扰导致测量不准的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气污染物监测领域,例如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物的监测领域,尤其涉及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不同粒径等级颗粒物的精准测定,特别涉及一种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大气污染,尤其是颗粒物污染已成为城市环境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十几年来,随着城市周边国内生产总值持续的增长,生态环境也随之遭受严重破坏,大气污染物排放超标,空气质量与环保标准仍存在一定差距。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由于其粒径小,可直接进入支气管、肺部深处,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另外,还可以携带有害重金属通过支气管和肺泡溶解在血液中,进而引起癌症的产生,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容易引起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
众多研究表明,植被尤其是木本植物,可通过覆盖地表减少颗粒物来源、吸滞大气颗粒物、影响气象因子间接作用于大气颗粒物等方式,对大气颗粒物产生一定的调控和消除作用。因此,借助城市树木的颗粒物吸滞机制来减轻大气颗粒物污染成为近年来科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精确、定量测定城市树木叶片大气颗粒物滞纳量可帮助在不同尺度上(叶片、单木、林分)对城市森林的大气颗粒物吸滞能力进行准确评估,进而帮助筛选高颗粒物滞纳树种和构建合理的城市森林来调控和缓解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
叶面颗粒物粒径分布作为评估树木空气修复能力的重要参数,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研究,俞学如在2008年(参见: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南京市主要绿化树种叶面滞尘特征及其与叶面结构的关系)就指出颗粒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均与颗粒物粒径有密切关系,其不仅可提供叶片对某一粒径颗粒物的精确吸滞量信息,而且还可帮助了解叶片对不同类型有毒污染物的去除能力,从而更能综合表征树木的空气质量提升能力。
目前,关于叶片表面颗粒物吸滞量的定量评估研究较多,其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质量减差法,即通过对采集的叶片进行清洗或擦拭、烘干、过滤等过程对叶片表面的滞尘量进行估算,该方法简单易行,能够对叶片上所有颗粒物的总量进行测定,目前在国内被广泛的使用;2)滤膜法:即将采集叶片进行清洗等步骤后,将颗粒物洗脱液用不同孔径的滤膜进行过滤来获取不同径级的颗粒物,然后烘干称重得到各径级颗粒物的质量;3)电镜扫描法,即利用扫描电镜扫描植物叶片,然后采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扫描区域颗粒物的数量、面积等进行统计,实现对叶片表面多个粒径范围内的颗粒物吸滞量进行评估;4)气室模拟法,即通过采用不同物质作为燃料生成PM2.5,并将其按一定的流量通入含植物材料的吸收室中,然后利用粉尘检测仪检测吸收室进出气口的PM2.5浓度变化,并测定植物材料的表面积,从而得到植物单位面积吸附的PM2.5总量;5)气溶胶再发生器法,即将待测植物的叶片放入气溶胶发生器的料盒中,通过风蚀原理,将叶片上吸滞的颗粒物吹起、摇匀,再次形成稳定的、密度均匀的气溶胶,利用连接在气溶胶发生器上的颗粒物检测仪测定不同颗粒物的粒径浓度,然后基于气溶胶体积和叶面积,测算出叶片单位面积滞纳颗粒物的质量。
综上不难看出,现有植物叶片表面大气颗粒物的定量评估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颗粒物粒径分布的局限性,如质量减差法只能对叶片表面颗粒物的总滞纳量进行测定,无法获取叶片表面颗粒物粒径的分布情况,而滤膜法也只是对几个特定颗粒物的径级进行测定;2)随机性,如采用电镜扫描对颗粒物进行统计时,选取的区域不同,测定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测定结果的不准确性;3)间接性,如气室模拟法和气溶胶再发生器法都是通过测定容器中大气颗粒物的浓度或其他变量来间接估算叶片表面颗粒物的吸滞量;4)颗粒物收集不完整性,质量减差法以及滤膜法都需要在获取叶片颗粒物洗脱液的情况下进行叶面颗粒物洗脱液的估算,但有学者通过电镜扫描发现,简单的清洗并不能将叶片表面颗粒物完全洗脱下来,且在利用气溶胶再发生气法时,风蚀原理也不可能将叶片表面颗粒物完全吹起。
综上所述,现有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吸滞量或粒径分布的方法,大多数都需要先利用去离子水将植物叶片上的滞留颗粒物清洗下来,然而将去离子水蒸干后对颗粒物进行测量。然而植物叶片上的滞留颗粒物种类繁多,相当一部分颗粒物是易溶于水的,因而清洗蒸干之后颗粒物的总量会有相当大的损失,而且清洗过程中有些颗粒物会经历溶解结晶过程,导致颗粒物的粒径变化很大,检测获得的颗粒物粒径分布结果的准确度很差。
现有的利用环境扫描电镜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方法是一种物理检测方法,其可以不需要对植物叶片进行清洗,可以直接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进行扫描测量。例如,《北京市11种园林植物滞留大气颗粒物能力研究》(王蕾等,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4月)中提及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主要通过叶片上表面滞留大气颗粒物,上表面滞留的大气颗粒物数量约为下表面的5倍,片上表面滞留大气颗粒物能力由高到低的微形态结构依次是沟槽>叶脉+小室>小室>条状突起,并且结构越密集、深浅差别越大,越有利于滞留大气颗粒物。另外,《青岛市城阳区主要园林树种叶片表皮形态与滞尘量的关系》(李海梅等,生态学杂志,2008年,第27卷第10期)中,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青岛市城阳区11种园林植物的叶表面形态结构与滞尘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滞尘能力差异较大,其滞尘量相差达到4倍以上,降雨可显著降低叶面颗粒物附着密度,不同树种所受影响差异明显;不同树种叶表面结构不同,滞尘量较小的白蜡和火棘,其叶表面较平滑,细胞排列整齐;而滞尘量较大的悬铃木、紫荆和紫薇,其叶表面上有密集纤毛或呈现出明显的脊状皱褶,并且结构越密集、凹凸越明显,越有利于粉尘颗粒物的滞留。
然而现有的环境扫描电镜检测方法也存在不准确性的缺陷,具体在于,由于植物叶片存在多种微形态结构,而且结构越密集、凹凸越明显,越有利于粉尘颗粒物的滞留,因而采用电镜扫描直接对植物叶片进行扫描的时候,植物叶片本身的纹理、绒毛、油脂与颗粒物难以准确区分,颗粒物重叠在植物叶片表面时,位于下层的颗粒物无法观察获得其图像,具体成团的颗粒物粒径容易识别成大粒径的颗粒物,从而导致测定结果的不准确性。另外由于受到设备的限制,一次电镜扫描的区域区域有限,对于活体植物叶片难以标记区域进行分片检测,因而只能对叶片进行裁剪或者选取一部分区域进行检测,测定结果随着选取区域的不同差异很大,也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方法,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方法,用于通过环境扫描电镜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采集的植物叶片的背面涂抹胶水,将所述植物叶片的背面朝下粘贴到一个第一基板上;
(B)提供一个无尘的透明的单面胶带,将所述单面胶带具有粘胶的一侧将所述植物叶片整体覆盖住并粘贴在所述第一基板上;
(C)将所述单面胶带从所述第一基板(2)上揭下来,然后将所述单面胶带具有粘胶的一侧平整粘贴在一个第二基板上;
(D)利用所述环境扫描电镜对粘贴有所述单面胶带的所述第二基板进行电镜扫描,获得所述单面胶带从所述植物叶片上粘下来的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
优选地,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重复N次所述步骤B到步骤D,将每次获得的所述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结果加起来作为所述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最终结果。
优选地,所述N次为3-5次。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将粘贴有所述植物叶片的所述第一基板放置于无尘箱中等待所述植物叶片粘牢后将所述第一基板从所述无尘箱中取出。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所述单面胶带粘贴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之后,对所述单面胶带覆盖所述植物叶片的区域进行轻微按压。
优选地,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利用一个海绵辊子对所述单面胶带覆盖所述植物叶片的区域进行按压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海绵辊子包括一个转轴,所述转轴上套有一圈海绵,所述转轴的两端各套有一个相同的轮子,所述轮子的外径小于所述海绵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板为透明玻璃板;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所述单面胶带粘贴在所述基板上之后,在所述单面胶带的外表面涂抹一层彩色UV胶水,然后透过所述第一基板对所述彩色UV胶水进行紫外光照射,待到沿所述植物叶片的边缘的所述彩色UV胶水固化之后,去除覆盖所述植物叶片的区域的所述单面胶带上的所述彩色UV胶水,从而获得由固化的所述彩色UV胶水围绕的所述植物叶片的轮廓线。
优选地,所述第二基板上没有粘贴所述单面胶带的一侧喷涂有5毫米间距的网格线。
优选地,所述第二基板为透明玻璃板。
本发明的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方法,通过单面胶带将植物叶片上的滞留颗粒物位置不变的粘下来与植物叶片相互脱离,从而在利用环境扫描电镜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时候,避免了植物叶片本身的微形态结构与滞留颗粒物难以区分造成干扰导致测量不准的缺陷。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显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方法的操作流程示意图;
图2显示的是用于本发明的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方法的海绵辊子的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基于背景技术部分提及的现有的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定量检测方法所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通过环境扫描电镜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方法,如图1所示,其中显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所述方法的操作流程示意图。
参见图1中箭头方向表示的流程过程,本发明的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首先在采集的植物叶片1的背面涂抹胶水,将植物叶片1的背面朝下粘贴到一个第一基板2上。由于研究表明植物主要通过叶片上表面滞留大气颗粒物,上表面滞留的大气颗粒物数量约为下表面的5倍,因而本发明选择植物叶片1的上表面作业测量对象,将植物叶片1的背面朝下粘贴到第一基板2上。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优选第一基板2为透明玻璃板。粘贴植物叶片1的胶水可以选择与叶片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且粘接力强的透明胶水,胶水固化之后优选呈透明状。图示步骤A中虚线表示的是植物叶片1粘贴到第一基板2上之后的情形。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将粘贴有植物叶片1的第一基板2放置于无尘箱(图中未示出)中等待植物叶片1粘牢后将第一基板2从无尘箱中取出。本步骤的作用是等待植物叶片1粘牢的过程中避免外界环境对植物叶片1的上表面产生影响,例如引入新的灰尘或者被气流吹掉部分颗粒物。
(B)然后提供一个无尘的透明的单面胶带3,将单面胶带3具有粘胶的一侧将植物叶片1整体覆盖住并粘贴在第一基板2上。单面胶带3可以选择任何一种现有的单面胶带,使用时将单面胶带3表面覆盖的离型纸撕掉,将具有粘胶的一侧朝下覆盖住植物叶片1,超出植物叶片1之外的单面胶带3与第一基板2粘贴在一起。粘贴过程需要小心处理,避免单面胶带3出现褶皱或者气泡。图示步骤B中虚线表示的是单面胶带3粘贴到第一基板2上之后的情形。
由于滞留颗粒物不同于植物本身的组织结构,仅仅是附着于叶片表面,因此利用单面胶带3覆盖植物叶片1之后,利用单面胶带3粘胶可以将植物叶片1的上表面的滞留颗粒物粘下来,从而可以在不改变滞留颗粒物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利用单面胶带3将滞留颗粒物整体从叶片表面脱离下来。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单面胶带3粘贴在第一基板2上之后,对单面胶带3覆盖植物叶片1的区域进行轻微按压。这是因为植物叶片表面具有复杂的微形态结构,通过按压,可以使得单面胶带3可以与叶片表面紧密贴合,可以将部分位于叶片沟槽底部的滞留颗粒物粘下来。
进一步优选地,例如如图2所示,其显示的是用于本发明的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方法的海绵辊子5的操作示意图,亦即可以利用一个海绵辊子5对单面胶带3覆盖植物叶片1的区域进行按压。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海绵辊子5包括一个转轴51,转轴51上套有一圈海绵52,转轴51的两端各套有一个相同的轮子53,轮子53的外径小于所述海绵52的外径。操作的时候,可以手握海绵辊子5的把手54,使轮子53与第一基板2表面接触来回滚动,海绵52的外径较大,因而受到挤压变形后可以对单面胶带3覆盖植物叶片1的区域进行按压。采用海绵辊子5这种特别设计的工具,可以确保按压的力度保持恒定,通过实验,可以根据海绵52的外径和轮子53的尺寸以及比例关系,获得最优的按压力。
(C)之后,可以将单面胶带3从第一基板2上揭下来,然后将单面胶带3具有粘胶的一侧平整粘贴在一个第二基板4上。图示步骤C显示的是从第一基板2上揭下来的单面胶带3(其上附着有从植物叶片1上粘下来的滞留颗粒物)将要粘贴到第二基板4上的情形,图中虚线部分显示的矩形是单面胶带3粘贴到第二基板4上之后的情形,虚线部分显示的叶片是粘下来的滞留颗粒物的轮廓。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进行测量,第二基板4也可以选择为透明玻璃板,因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从单面胶带3一侧或者第二基板4的一侧测量单面胶带3和第二基板4之间的滞留颗粒物。优选从透明玻璃板制成的第二基板4的一侧进行测量相对容易一些,因为第二基板4的表面更加平整,而单面胶带3相对较薄且柔软,容易被滞留颗粒物顶起而表面凸凹不平,电镜扫描时调整起来会相对麻烦一些。
(D)最后,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图中未示出)对粘贴有单面胶带3的第二基板4进行电镜扫描,获得单面胶带3从植物叶片1上粘下来的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有关利用环境扫描电镜扫描和测量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为现有技术,不是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本发明的关键是通过单面胶带3将植物叶片1上的滞留颗粒物位置不变的粘下来与植物叶片1相互脱离,从而避免植物叶片1本身的微形态结构与滞留颗粒物难以区分造成干扰导致测量不准的缺陷。另外,背景技术部分两篇现有技术均提供了环境扫描电镜的具体型号,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利用同样或者类似现有的环境扫描电镜获得本发明的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一次粘贴无法将全部滞留颗粒物从植物叶片1上粘下来,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可以重复N次步骤B到步骤D,将每次利用一个新的单面胶带3获得的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结果加起来作为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最终结果。亦即,上述重复多次粘贴的方案不但可以获得更精确的结果,而且由于单面胶带3是从上方覆盖植物叶片1,因此每次粘贴都是将最上方的滞留颗粒物粘下来进行测量,通过多次粘贴,可以依次将位置重叠聚集的滞留颗粒物一层一层剥离下来测量,避免位于下层的颗粒物无法观察获得其图像的缺陷,同时将成团的颗粒物一层一层剥离,使得滞留颗粒物的粒径更容易识别,不会由于聚集成团而错误识别为大粒径的颗粒物,使得最终测定的结果更准确。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优选重复多次粘贴的所述N次为3-5次,经过实验,超过5次之后能够粘下来的滞留颗粒物对于最终测量结果的影响已经十分微小,而且多次粘贴也会对植物叶片造成损伤,导致部分叶片结构被撕下来反倒造成测量误差。
利用上述方法,本发明可以排除植物叶片本身的微形态结构与滞留颗粒物难以区分造成干扰导致测量不准的缺陷,获得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然而,由于本发明采用的第一基板2、单面胶带3、第二基板4优选都是透明的,单面胶带3从植物叶片1上粘下来的滞留颗粒物很难显示植物叶片1的轮廓大小,对于滞留颗粒物的面积,需要通过额外照相获得,增加的测量步骤会带来一定的系统误差。而滞留颗粒物所在的区域却难以与植物叶片1对照起来观察,尤其是对于多次重复粘贴的情形,每次的植物颗粒物的位置都没有参照物加以确定,因而无法对于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区域分布进行精确统计。
鉴于此,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如下步骤加以解决:步骤B中,当单面胶带3粘贴在基板2上之后,在单面胶带3的外表面涂抹一层彩色UV胶水(可以在实施按压步骤之前,也可以在按压之后),然后透过第一基板2(第一基板为透明玻璃板的情况下)对彩色UV胶水进行紫外光照射,待到沿植物叶片1的边缘的彩色UV胶水固化之后,去除覆盖植物叶片1的区域的单面胶带3上的彩色UV胶水,从而获得由固化的彩色UV胶水围绕的植物叶片1的轮廓线。
其中,彩色UV胶水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获得,或者用普通无影UV胶水与单质碘或石蕊(均为普通实验室常用化学物质)混合制备。UV胶水通过紫外光照射固化为公知技术。当紫外光从第一基板2一侧进行照射的时候,位于植物叶片1轮廓区域以外的部分受到紫外光的照射会与单面胶带3固化为一体,而由于植物叶片1的阻隔,位于植物叶片1上方的单面胶带3上涂抹的彩色UV胶水不会固化,因而可以很容易去除,从而位于植物叶片1上方的区域没有颜色,而围绕植物叶片1的外轮廓会形成一圈带颜色的轮廓线。
通过上述步骤,本发明可以在利用单面胶带粘下滞留颗粒物的同时,还可以在单面胶带3上形成植物叶片1的轮廓线,因而每次测量粒径分布的时候,可以同步获得植物叶片1的面积大小,同时滞留颗粒物相对植物叶片1的粒径分布区域也可以准确定位下来,多次重复粘贴的时候,每次的植物颗粒物的位置都可以相对轮廓线加以确定,因而可以实现对于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区域分布的精确统计。
另外,还可以优选在第二基板4上没有粘贴单面胶带3的一侧喷涂5毫米间距的网格线(图中未示出)。由于滞留颗粒物通过单面胶带3粘下来之后脱离了活体植物叶片,通过第二基板4上的网格线可以获得准确的区域标记。电镜扫描的时候可以每次对一个网格进行分片检测,最后可以将分片检测结果加起来,从而可以避免现有技术选取区域不同结果差异随机性大的问题。尤其是通过第二基板4一侧进行电镜扫描且获得了叶片轮廓线的情况下,网格线的设置可以使得电镜测量更加方便定位和精确统计。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发明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方法,用于通过环境扫描电镜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采集的植物叶片(1)的背面涂抹胶水,将所述植物叶片(1)的背面朝下粘贴到一个第一基板(2)上;
(B)提供一个无尘的透明的单面胶带(3),将所述单面胶带(3)具有粘胶的一侧将所述植物叶片(1)整体覆盖住并粘贴在所述第一基板(2)上;
(C)将所述单面胶带(3)从所述第一基板(2)上揭下来,然后将所述单面胶带(3)具有粘胶的一侧平整粘贴在一个第二基板(4)上;
(D)利用所述环境扫描电镜对粘贴有所述单面胶带(3)的所述第二基板(4)进行电镜扫描,获得所述单面胶带(3)从所述植物叶片(1)上粘下来的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重复N次所述步骤B到步骤D,将每次获得的所述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结果加起来作为所述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最终结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次为3-5次。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将粘贴有所述植物叶片(1)的所述第一基板(2)放置于无尘箱中等待所述植物叶片(1)粘牢后将所述第一基板(2)从所述无尘箱中取出。
5.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所述单面胶带(3)粘贴在所述第一基板(2)上之后,对所述单面胶带(3)覆盖所述植物叶片(1)的区域进行轻微按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利用一个海绵辊子(5)对所述单面胶带(3)覆盖所述植物叶片(1)的区域进行按压的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辊子(5)包括一个转轴(51),所述转轴(51)上套有一圈海绵(52),所述转轴(51)的两端各套有一个相同的轮子(53),所述轮子(53)的外径小于所述海绵(52)的外径。
8.如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2)为透明玻璃板;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所述单面胶带(3)粘贴在所述基板(2)上之后,在所述单面胶带(3)的外表面涂抹一层彩色UV胶水,然后透过所述第一基板(2)对所述彩色UV胶水进行紫外光照射,待到沿所述植物叶片(1)的边缘的所述彩色UV胶水固化之后,去除覆盖所述植物叶片(1)的区域的所述单面胶带(3)上的所述彩色UV胶水,从而获得由固化的所述彩色UV胶水围绕的所述植物叶片(1)的轮廓线。
9.如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4)上没有粘贴所述单面胶带(3)的一侧喷涂有5毫米间距的网格线。
10.如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4)为透明玻璃板。
CN201610652047.5A 2016-08-10 2016-08-10 一种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182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52047.5A CN106018208B (zh) 2016-08-10 2016-08-10 一种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52047.5A CN106018208B (zh) 2016-08-10 2016-08-10 一种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8208A true CN106018208A (zh) 2016-10-12
CN106018208B CN106018208B (zh) 2018-07-17

Family

ID=57134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5204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18208B (zh) 2016-08-10 2016-08-10 一种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1820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1198A (zh) * 2016-12-28 2017-06-13 山西师范大学 一种快速显示植物叶片表面结构的方法
CN107179270A (zh) * 2017-06-22 2017-09-19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植株群体冠层孔隙率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07389487A (zh) * 2017-06-28 2017-11-2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定量评估植物叶片滞留不同粒径颗粒物质量及总量的方法
CN109655413A (zh) * 2017-10-11 2019-04-1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获得植物信息的方法
CN110411909A (zh) * 2019-08-02 2019-11-05 河南师范大学 基于胶带法研究人体附着物形态分布和载荷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8433A (zh) * 2013-05-16 2013-09-04 北京林业大学 植物吸附颗粒物能力大小的研究装置及方法
CN103954525A (zh) * 2014-04-16 2014-07-30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测定植物叶片滞留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物质量的方法
CN104155202A (zh) * 2014-08-14 2014-11-19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 一种植物滞留细颗粒物质量的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8433A (zh) * 2013-05-16 2013-09-04 北京林业大学 植物吸附颗粒物能力大小的研究装置及方法
CN103954525A (zh) * 2014-04-16 2014-07-30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测定植物叶片滞留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物质量的方法
CN104155202A (zh) * 2014-08-14 2014-11-19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 一种植物滞留细颗粒物质量的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 YAN 等: "A novel approach for quantifying particulate matter distribution on leaf surface by combining SEM and object-based image analysis",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
王蕾 等: "北京市11种园林植物滞留大气颗粒物能力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
陈佰鸿 等: "一种用透明胶带粘取叶片表皮观察气孔的方法", 《植物生理学通讯》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1198A (zh) * 2016-12-28 2017-06-13 山西师范大学 一种快速显示植物叶片表面结构的方法
CN107179270A (zh) * 2017-06-22 2017-09-19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植株群体冠层孔隙率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07389487A (zh) * 2017-06-28 2017-11-2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定量评估植物叶片滞留不同粒径颗粒物质量及总量的方法
CN109655413A (zh) * 2017-10-11 2019-04-1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获得植物信息的方法
CN110411909A (zh) * 2019-08-02 2019-11-05 河南师范大学 基于胶带法研究人体附着物形态分布和载荷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8208B (zh) 2018-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8208A (zh) 一种测量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方法
Blanusa et al. Leaf trapping and retention of particles by holm oak and other common tree species in Mediterranean urban environments
Parrish et al. Long-term changes in lower tropospheric baseline ozone concentrations at northern mid-latitudes
Giesecke et al. From early pollen trapping experiments to the Pollen Monitoring Programme
Rustad et al. Underestimation of dry deposition by throughfall in mixed northern hardwood forests
Duflot et al.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the FARCE 2015 campaign: multidisciplinary study of the forest–gas–aerosol–cloud system on the tropical island of La Réunion
Wang et al. Size distribution and mixing state of refractory black carbon aerosol from a coastal city in South China
Xu et 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between southern and northern sides of the Himalayas
Watanabe et al. Measurements of atmospheric hydroperoxides over a rural site in central Japan during summers using a helicopter
CN106596362A (zh) 一种激光雷达输送通量计算方法和装置
Peng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key landscape metrics indicating regional temperature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and vegetation transpiration
CN104155202B (zh) 一种植物滞留细颗粒物质量的检测方法
Martinsson 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CARIBIC aerosol samples analysed by accelerator-based methods and optical particle counter measurements
Fox et al. Downwind residue from air spraying of a dwarf apple orchard
Cabrera et al. Correlation of aeolian sediment transport measured by sand traps and fluorescent tracers
Cleugh Field measurements of windbreak effects on airflow, turbulent exchanges and microclimates
CN110108592A (zh) 一种测定植物叶表净沉降大气pm的方法
Sateesh et al. Cluster analysis of aerosol properties retrieved from a sky-radiometer over a coastal site: Thiruvananthapuram, India
You et al. Assessment of fluorescent dye brilliant sulfaflavine deposition on stainless steel screens as spray droplet collectors
Zhang et al. Impact of long-range desert dust transport on coastal East Asia: analysis of urban dust concentration and wet deposition with model simulation
CN109946204A (zh) 一种利用相机快门原理的雾滴采集方法
Barry Methods for sampling and assessing deposits of insecticidal sprays released over forests
Savvakis et al. Small-Scale Diffusion Dryer on an Optical Particle Counter for High-Humidity Aerosol Measurements with an Uncrewed Aircraft System
Pinnschmidt et al. Comparison of aerial concentration, deposition, and infectiousness of conidia of Pyricularia grisea by spore-sampling techniques
Engström et al. Reducing uncertainties associated with filter-based optical measurements of light absorbing carbon particles with chemical infor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i Benye

Inventor after: Liu Huanhuan

Inventor after: Cao Zhiguo

Inventor after: Li Xiuzhong

Inventor after: Hao Lifeng

Inventor after: Zhang Lijuan

Inventor after: Jia Zhongkui

Inventor after: Liu Jinqiang

Inventor before: Xi Benye

Inventor before: Liu Huanhuan

Inventor before: Cao Zhiguo

Inventor before: Jia Lim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Shaowei

Inventor before: Liu Jinqia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019

Address after: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Qinghua East Road, No. 35,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Linda Forestr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Qinghua East Road, No. 35,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7

Termination date: 2019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