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92356B - 基于机器型通信的通信系统中分配子带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机器型通信的通信系统中分配子带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992356B CN105992356B CN201510060829.5A CN201510060829A CN105992356B CN 105992356 B CN105992356 B CN 105992356B CN 201510060829 A CN201510060829 A CN 201510060829A CN 105992356 B CN105992356 B CN 10599235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verlap
- subband
- max
- prb
- overlapping reg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04L5/0041—Frequency-non-contiguo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在基于机器型通信的通信系统中用于分配子带的方法和装置。包括:通过公式PR=NPRB MOD NSubband,确定系统带宽中剩余PRB的个数PR;其中,NPRB表示系统带宽中子带的总数,NSubband表示一个子带中PRB的个数,MOD表示取余运算;通过公式NTOTAL_OVERLAP=NSubband–PR,确定需要重叠的PRB总数NTOTAL_OVERLAP;通过公式SMAX_OVERLAP=FLOOR(NTOTAL_OVERLAP/max(NOVERLAP)),确定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其中,max(NOVERLAP)表示确保每个子带中直流分量的个数不超过一个的最大重叠PRB个数,FLOOR表示向下取整运算;通过公式NREMAIN_OVERLAP=(NTOTAL_OVERLAP–SMAX_OVERLAP*max(NOVERLAP)),确定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基于所确定的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以及所确定的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并且根据预定限制条件和预定规则,确定所述系统带宽中的子带排列方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机器型通信的通信系统,尤其涉及基于机器型通信的通信系统中确定子带排列方式以及分配子带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机器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设备是由机器使用的用于特定应用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在3GPP Rel-12中,关于低复杂度MTC UE的工作立项已得出结论,其中MTC UE的复杂度(成本)减少了50%。在3GPP Rel-13中,另一工作立项已决定进一步降低MTC UE的复杂度,从而增加覆盖范围及改善MTC UE的功耗。
降低MTC UE复杂度的主要技术在于将低复杂度MTC UE的射频(Radio Frequency,RF)带宽减少到1.4MHz(以6个物理资源块(PRB)运行,其中一个PRB是频域中的资源分配单元)。低复杂度MTC UE被期望能够运行于任何系统带宽上并且应当能够与现有UE(legacyUE)共存。此外,低复杂度MTC UE被期望能够重新调节其频率以运行于更大的系统带宽中的不同子带上,从而允许低复杂度MTC UE间的频率复用以及与现有UE间的频率复用。
目前,LTE被定义为可以运行于{1.4,3,5,10,15,20}MHz信道带宽上,其分别包括{6,15,25,50,75100}PRBs。除了1.4MHz系统带宽外,所有其他系统带宽中的全部PRB总数都不能够被6PRBs(也即,一个子带的大小)整除,因此,会存在一些剩余的PRBs(<6PRBs)。图1示出了具有15PRBs的3MHz系统带宽的一个示例,其具有2个完全不重叠的子带和3个剩余PRBs。这些剩余PRBs不构成一个子带,因此可能被浪费。
发明内容
在RAN1#79中,提出了子带之间能够相互重叠。图2中示出了这样的一个示例,其中,子带1与子带2重叠。然而,这种方案会存在以下问题:
1)如果子带之间可以无任何限制的重叠,那么将需要更多的比特来指示子带位置。例如,在100PRBs的系统带宽中,非重叠的子带分配需要4比特(16个可能位置)来指示子带位置,而重叠的子带分配将需要7比特(96个可能位置)来指示子带位置。如果子带被动态地分配,那么将增加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的大小。
2)在下行中,为了避免接收机中的失真效应,用户接收带宽的直流(DC)子载波不被使用。如果两个子带之间的重叠部分较多,则很可能在6PRBs的空间中出现多个直流子载波,也即,对于某个UE来说不是中心子载波的那个子载波可能不能被使用,因为该子载波可能会是另一个UE的中心子载波。图3中示出了这样的一个示例,其中子带2的某些子载波(箭头所指示部分)不能被使用,因为它们对于调度在子带1中的UE来说是中心子载波,即使调度在子带1中的UE仅被分配最上面2个PRBs。
本发明的发明人意识到,如果允许子带之间可以无任何限制的重叠,则会需要较多的比特来指示子带位置。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更为有利的子带排列方式,其基本思想在于:排列系统带宽中各子带的位置,使得两个子带间的重叠大小不超过子带大小的一半,这样一个子带的中心子载波将不会被包括在另一子带中,此外,也能够减少需要用于指示子带位置的比特的数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在基于机器型通信的通信系统的基站中用于为用户设备分配子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下式,确定系统带宽中剩余PRB的个数PR;
PR=NPRB MOD NSubband
其中,NPRB表示系统带宽中子带的总数,NSubband表示一个子带中PRB的个数,MOD表示取余运算;
-通过下式,确定需要重叠的PRB总数NTOTAL_OVERLAP;
NTOTAL_OVERLAP=NSubband–PR
-通过下式,确定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
SMAX_OVERLAP=FLOOR(NTOTAL_OVERLAP/max(NOVERLAP))
其中,max(NOVERLAP)表示确保每个子带中直流分量的个数不超过一个的最大重叠PRB个数,FLOOR表示向下取整运算;
-通过下式,确定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
NREMAIN_OVERLAP=(NTOTAL_OVERLAP–SMAX_OVERLAP*max(NOVERLAP))
-基于所确定的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以及所确定的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并且根据预定限制条件和预定规则,确定所述系统带宽中的子带排列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所确定的子带排列方式,为各个用户设备分配与之对应的子带;
-传输EPDCCH,所述E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对应于各个用户设备的子带指示信息。
所述预定限制条件可以包括例如最小化一个子带中重叠区域的个数。
所述预定规则可以包括例如以下任一种:
-从位于边缘的子带开始,依次确定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
-基于所产生的随机序列,分别确定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
-从特定编号的子带开始,向上或向下依次确定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将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的相关信息提供给各个用户设备,所述相关信息包括:哪个子带与下一个子带重叠以及所重叠的PRB个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所确定的系统带宽中剩余PRB的个数PR是否大于一阈值;
-如果是,则执行所述确定需要重叠的PRB总数NTOTAL_OVERLAP的步骤及后续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在基于机器型通信的通信系统的用户设备中用于确定子带位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下式,确定系统带宽中剩余PRB的个数PR;
PR=NPRB MOD NSubband
其中,NPRB表示系统带宽中子带的总数,NSubband表示一个子带中PRB的个数,MOD表示取余运算;
-通过下式,确定需要重叠的PRB总数NTOTAL_OVERLAP;
NTOTAL_OVERLAP=NSubband–PR
-通过下式,确定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
SMAX_OVERLAP=FLOOR(NTOTAL_OVERLAP/max(NOVERLAP))
其中,max(NOVERLAP)表示确保每个子带中直流分量的个数不超过一个的最大重叠PRB个数,FLOOR表示向下取整运算;
-通过下式,确定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
NREMAIN_OVERLAP=(NTOTAL_OVERLAP–SMAX_OVERLAP*max(NOVERLAP))
-接收EPDCCH并且从所述E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中获取对应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子带指示信息;
-基于所确定的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以及所确定的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并且根据预定限制条件以及所获取的对应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子带指示信息,确定分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子带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从所述基站处接收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包括:哪个子带与下一个子带重叠以及所重叠的PRB个数;
其中,确定分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子带位置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确定的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以及所确定的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并且根据预定限制条件、接收到的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的相关信息以及所获取的对应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子带指示信息,确定分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子带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在基于机器型通信的通信系统的基站中用于为用户设备分配子带的装置,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
通过下式,确定系统带宽中剩余PRB的个数PR;
PR=NPRB MOD NSubband
其中,NPRB表示系统带宽中子带的总数,NSubband表示一个子带中PRB的个数,MOD表示取余运算;
通过下式,确定需要重叠的PRB总数NTOTAL_OVERLAP;
NTOTAL_OVERLAP=NSubband–PR
通过下式,确定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
SMAX_OVERLAP=FLOOR(NTOTAL_OVERLAP/max(NOVERLAP))
其中,max(NOVERLAP)表示确保每个子带中直流分量的个数不超过一个的最大重叠PRB个数,FLOOR表示向下取整运算;
通过下式,确定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
NREMAIN_OVERLAP=(NTOTAL_OVERLAP–SMAX_OVERLAP*max(NOVERLAP))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确定的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以及所确定的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并且根据预定限制条件和预定规则,确定所述系统带宽中的子带排列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在基于机器型通信的通信系统的用户设备中用于确定子带位置的装置,包括: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
通过下式,确定系统带宽中剩余PRB的个数PR;
PR=NPRB MOD NSubband
其中,NPRB表示系统带宽中子带的总数,NSubband表示一个子带中PRB的个数,MOD表示取余运算;
通过下式,确定需要重叠的PRB总数NTOTAL_OVERLAP;
NTOTAL_OVERLAP=NSubband–PR
通过下式,确定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
SMAX_OVERLAP=FLOOR(NTOTAL_OVERLAP/max(NOVERLAP))
其中,max(NOVERLAP)表示确保每个子带中直流分量的个数不超过一个的最大重叠PRB个数,FLOOR表示向下取整运算;
通过下式,确定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
NREMAIN_OVERLAP=(NTOTAL_OVERLAP–SMAX_OVERLAP*max(NOVERLAP))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EPDCCH并且从所述E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中获取对应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子带指示信息;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确定的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以及所确定的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并且根据预定限制条件以及所获取的对应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子带指示信息,确定分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子带的位置。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将通过下文中的具体实施例的说明而更加清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
图1示出了具有15PRBs的3MHz系统带宽中子带的排列方式示意图;
图2示出了系统带宽中的两个子带间重叠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系统带宽中的两个子带间重叠的示意图,其中,子带1的直流子载波包括在子带2中;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确定子带排列方式及分配子带的方法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15PRBs的3MHz系统带宽中子带的排列方式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50PRBs的10MHz系统带宽中子带的排列方式示意图。
在图中,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对应的部件或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分别以具有15PRBs的3MHz系统带宽以及具有50PRBs的10MHz系统带宽为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各实施例进行描述。
具有15PRBs的3MHz系统带宽
参照图4,在基站侧,首先,在步骤S401中,通过下式(1),确定系统带宽中剩余PRB的个数PR;
PR=NPRB MOD NSubband (1)
其中,NPRB表示系统带宽中子带的总数,在本实施例中,NPRB=15,NSubband表示一个子带中PRB的个数,通常地,NSubband=6,MOD表示取余运算。因此,在本实施例中,PR=3。
然后,在步骤S402中,为了能够容纳一个额外的子带,通过下式(2),确定需要重叠的PRB总数NTOTAL_OVERLAP;
NTOTAL_OVERLAP=NSubband–PR (2)
在本实施例中,NTOTAL_OVERLAP=3。
接着,在步骤S403中,通过下式(3),确定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
SMAX_OVERLAP=FLOOR(NTOTAL_OVERLAP/max(NOVERLAP)) (3)
其中,max(NOVERLAP)表示确保每个子带中直流分量的个数不超过一个的最大重叠PRB个数,FLOOR表示向下取整运算。重叠区域是指两个子带之间具有共享PRBs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每个子带中直流分量的个数不超过一个,NOVERLAP<NSubband/2=3,于是max(NOVERLAP)=2,SMAX_OVERLAP=1。
然后,在步骤S404中,通过下式(4),确定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
NREMAIN_OVERLAP=(NTOTAL_OVERLAP–SMAX_OVERLAP*max(NOVERLAP)) (4)
在本实施例中,NREMAIN_OVERLAP=1。
根据步骤S403和S404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应当有1个具有2PRBs的重叠区域以及1个具有1PRBs的重叠区域。
接着,在步骤S405中,基于所确定的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以及所确定的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并且根据预定限制条件和预定规则,确定该系统带宽中的子带排列方式,如图5中所示。
该预定限制条件可以是例如最小化一个子带中重叠区域的个数。
该预定规则可以是例如以下任一种:
(1)从位于边缘的子带开始,依次确定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
(2)从特定编号的子带开始,向上或向下依次确定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
(3)基于所产生的随机序列,分别确定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
对于规则(1),可以从位于上边缘的子带开始,向下依次确定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或者从位于下边缘的子带开始,向上依次确定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可以理解的是,对于规则(1),基站和用户设备侧只要事先约定好从上边缘/下边缘的子带开始依次确定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即可,并且可以事先约定例如先确定具有1PRBs的重叠区域,再确定具有2PRBs的重叠区域,反之亦然。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基站无需将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的相关信息提供给用户设备。
对于规则(2),同样地,基站和用户设备侧也只要事先约定好从特定编号的子带开始向上或向下依次确定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即可,因此,基站也无需将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的相关信息提供给用户设备。
对于规则(3),基站是基于所产生的随机序列来分别确定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因此,在确定了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后,基站需要通过例如广播消息将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的相关信息提供给用户设备,该相关信息中可以包括例如哪个子带与下一个子带重叠以及所重叠的PRB个数。
可以理解的是,预定规则并不限于以上罗列的几种,其他任何适当的规则均可以适用于本发明的构思。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只有3个子带,因此,子带2中将同时存在两个重叠区域。
有利地,在步骤S401确定了系统带宽中剩余PRB的个数PR后,基站可以进一步判断该剩余PRB的个数PR是否大于一阈值,如果大于该阈值,则执行步骤S402及后续步骤。
在确定了如图5中所示的子带排列方式后,在步骤S406中,基站为各个用户设备分配与之对应的子带。然后,在步骤S407中,基站传输EPDCCH,该E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对应于各个用户设备的子带指示信息。该子带指示信息中包括例如分配给用户设备的子带编号信息及子带中哪几个PRB可用的指示信息。
在用户设备侧,类似地,其基于上述公式(1)-(4)确定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以及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
然后,用户设备接收EPDCCH并且从该E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中获取对应于本用户设备的子带指示信息。
接着,用户设备基于所确定的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以及所确定的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并且根据预定限制条件以及所获取的对应于本用户设备的子带指示信息,确定分配给本用户设备的子带的位置。
该预定限制条件可以包括例如最小化一个子带中重叠区域的个数。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上文中描述的预定规则为规则(3)的情形,用户设备还将从基站处接收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的相关信息。然后,用户设备基于所确定的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以及所确定的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并且根据预定限制条件、接收到的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的相关信息以及所获取的对应于本用户设备的子带指示信息,确定分配给本用户设备的子带的位置。
具有50PRBs的10MHz系统带宽
类似地,基于公式(1)-(4),确定系统带宽中剩余PRB的个数PR=2;需要重叠的PRB总数NTOTAL_OVERLAP=4;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2;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0。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应当有2个具有2PRBs的重叠区域。
基于最小化一个子带中重叠区域的个数这一预定限制条件,应当避免在同一个子带中放置2个重叠区域,也即,一个子带中最多只存在1个重叠区域。此外,倘若基于上文中的规则(3)确定子带3和子带8为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那么,所得到的子带排列方式应如图6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仅需要4比特来指示子带位置,而传统的无任何限制的重叠方案中则需要7比特来指示子带位置,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少所需要的比特数。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减少所需要的用于指示子带位置的比特数。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设计中,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本申请所述的功能。如果用软件来实现,则可以将所述功能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来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有助于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任意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可访问的任意可用介质。这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例如但不限于,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设备、磁盘存储设备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可用于以通用或专用计算机或者通用或专用处理器可访问的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来携带或存储希望的程序代码模块的任意其它介质。并且,任意连接也可以被称为是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来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也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
可以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分立硬件组件或用于执行本文所述的功能的任意组合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公开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块、模块和电路。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内核的结合,或者任何其它此种结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应当理解,结合本申请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块、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以实现成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二者的组合。为了清楚地表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这种可互换性,上文对各种示例性的部件、块、模块、电路和步骤均围绕其功能进行了一般性描述。至于这种功能是实现成硬件还是实现成软件,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施加在整个系统上的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种特定应用,以变通的方式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决策不应解释为背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公开的以上描述用于使本领域的任何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的各种修改都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一般性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应用于其它变形。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本文所述的实例和设计,而是与本文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性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Claims (15)
1.一种在基于机器型通信的通信系统的基站中用于为用户设备分配子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下式,确定系统带宽中剩余PRB的个数PR;
PR=NPRB MOD NSubband
其中,NPRB表示系统带宽中子带的总数,NSubband表示一个子带中PRB的个数,MOD表示取余运算;
-通过下式,确定需要重叠的PRB总数NTOTAL_OVERLAP;
NTOTAL_OVERLAP=NSubband–PR
-通过下式,确定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
SMAX_OVERLAP=FLOOR(NTOTAL_OVERLAP/max(NOVERLAP))
其中,max(NOVERLAP)表示确保每个子带中直流分量的个数不超过一个的最大重叠PRB个数,FLOOR表示向下取整运算;
-通过下式,确定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
NREMAIN_OVERLAP=(NTOTAL_OVERLAP–SMAX_OVERLAP*max(NOVERLAP))
-基于所确定的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以及所确定的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并且根据预定限制条件和预定规则,确定所述系统带宽中的子带排列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所确定的子带排列方式,为各个用户设备分配与之对应的子带;
-传输EPDCCH,所述E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对应于各个用户设备的子带指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限制条件包括:最小化一个子带中重叠区域的个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规则包括以下任一种:
-从位于边缘的子带开始,依次确定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
-基于所产生的随机序列,分别确定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
-从特定编号的子带开始,向上或向下依次确定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的相关信息提供给各个用户设备,所述相关信息包括:哪个子带与下一个子带重叠以及所重叠的PRB个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所确定的系统带宽中剩余PRB的个数PR是否大于一阈值;
-如果是,则执行所述确定需要重叠的PRB总数NTOTAL_OVERLAP的步骤及后续步骤。
7.一种在基于机器型通信的通信系统的用户设备中用于确定子带位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下式,确定系统带宽中剩余PRB的个数PR;
PR=NPRB MOD NSubband
其中,NPRB表示系统带宽中子带的总数,NSubband表示一个子带中PRB的个数,MOD表示取余运算;
-通过下式,确定需要重叠的PRB总数NTOTAL_OVERLAP;
NTOTAL_OVERLAP=NSubband–PR
-通过下式,确定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
SMAX_OVERLAP=FLOOR(NTOTAL_OVERLAP/max(NOVERLAP))
其中,max(NOVERLAP)表示确保每个子带中直流分量的个数不超过一个的最大重叠PRB个数,FLOOR表示向下取整运算;
-通过下式,确定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
NREMAIN_OVERLAP=(NTOTAL_OVERLAP–SMAX_OVERLAP*max(NOVERLAP))
-接收EPDCCH并且从所述E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中获取对应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子带指示信息;
-基于所确定的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以及所确定的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并且根据预定限制条件以及所获取的对应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子带指示信息,确定分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子带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从基站处接收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包括:哪个子带与下一个子带重叠以及所重叠的PRB个数;
其中,确定分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子带位置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确定的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以及所确定的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并且根据预定限制条件、接收到的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的相关信息以及所获取的对应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子带指示信息,确定分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子带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限制条件包括:最小化一个子带中重叠区域的个数。
10.一种在基于机器型通信的通信系统的基站中用于为用户设备分配子带的装置,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
通过下式,确定系统带宽中剩余PRB的个数PR;
PR=NPRB MOD NSubband
其中,NPRB表示系统带宽中子带的总数,NSubband表示一个子带中PRB的个数,MOD表示取余运算;
通过下式,确定需要重叠的PRB总数NTOTAL_OVERLAP;
NTOTAL_OVERLAP=NSubband–PR
通过下式,确定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
SMAX_OVERLAP=FLOOR(NTOTAL_OVERLAP/max(NOVERLAP))
其中,max(NOVERLAP)表示确保每个子带中直流分量的个数不超过一个的最大重叠PRB个数,FLOOR表示向下取整运算;
通过下式,确定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
NREMAIN_OVERLAP=(NTOTAL_OVERLAP–SMAX_OVERLAP*max(NOVERLAP))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确定的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以及所确定的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并且根据预定限制条件和预定规则,确定所述系统带宽中的子带排列方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分配单元,用于基于所确定的子带排列方式,为各个用户设备分配与之对应的子带;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传输EPDCCH,所述E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对应于各个用户设备的子带指示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限制条件包括:最小化一个子带中重叠区域的个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规则包括以下任一种:
-从位于边缘的子带开始,依次确定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
-基于所产生的随机序列,分别确定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
-从特定编号的子带开始,向上或向下依次确定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具有重叠区域的子带的相关信息提供给各个用户设备,所述相关信息包括:哪个子带与下一个子带重叠以及所重叠的PRB个数。
15.一种在基于机器型通信的通信系统的用户设备中用于确定子带位置的装置,包括: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
通过下式,确定系统带宽中剩余PRB的个数PR;
PR=NPRB MOD NSubband
其中,NPRB表示系统带宽中子带的总数,NSubband表示一个子带中PRB的个数,MOD表示取余运算;
通过下式,确定需要重叠的PRB总数NTOTAL_OVERLAP;
NTOTAL_OVERLAP=NSubband–PR
通过下式,确定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
SMAX_OVERLAP=FLOOR(NTOTAL_OVERLAP/max(NOVERLAP))
其中,max(NOVERLAP)表示确保每个子带中直流分量的个数不超过一个的最大重叠PRB个数,FLOOR表示向下取整运算;
通过下式,确定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
NREMAIN_OVERLAP=(NTOTAL_OVERLAP–SMAX_OVERLAP*max(NOVERLAP))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EPDCCH并且从所述E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中获取对应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子带指示信息;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确定的具有max(NOVERLAP)的重叠区域个数SMAX_OVERLAP以及所确定的剩余需重叠的PRB个数NREMAIN_OVERLAP,并且根据预定限制条件以及所获取的对应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子带指示信息,确定分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子带的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60829.5A CN105992356B (zh) | 2015-02-05 | 2015-02-05 | 基于机器型通信的通信系统中分配子带的方法和装置 |
TW105100291A TW201637471A (zh) | 2015-02-05 | 2016-01-06 | 基於機器型通信的通信系統中分配子帶的方法和裝置 |
PCT/IB2016/000253 WO2016125022A1 (en) | 2015-02-05 | 2016-01-20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sub-band in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60829.5A CN105992356B (zh) | 2015-02-05 | 2015-02-05 | 基于机器型通信的通信系统中分配子带的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92356A CN105992356A (zh) | 2016-10-05 |
CN105992356B true CN105992356B (zh) | 2019-04-09 |
Family
ID=55586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60829.5A Active CN105992356B (zh) | 2015-02-05 | 2015-02-05 | 基于机器型通信的通信系统中分配子带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992356B (zh) |
TW (1) | TW201637471A (zh) |
WO (1) | WO2016125022A1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68629A (zh) * | 2010-02-11 | 2012-09-12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超物理资源块的确定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移位模式的方法和设备 |
CN104185197A (zh) * | 2013-05-27 | 2014-12-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传输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方法及其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962245B1 (ko) * | 2011-09-23 | 2019-03-27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광대역 단말과 협대역 단말을 함께 운용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협대역 단말의 시스템 접속 방법 및 장치 |
US9622230B2 (en) * | 2012-05-17 | 2017-04-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arrow band partitioning and efficient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low cost user equipments |
-
2015
- 2015-02-05 CN CN201510060829.5A patent/CN105992356B/zh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1-06 TW TW105100291A patent/TW201637471A/zh unknown
- 2016-01-20 WO PCT/IB2016/000253 patent/WO2016125022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68629A (zh) * | 2010-02-11 | 2012-09-12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超物理资源块的确定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移位模式的方法和设备 |
CN104185197A (zh) * | 2013-05-27 | 2014-12-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传输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方法及其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Alcatel-Lucent, 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Considerations on bandwidth reduced operation for Rel-13 MTC UE.《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9 R1-144696》.2014,全文. |
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TC;Ericsson;《3GPP TSG-RAN WG1 Meeting #79 R1-144559》;2014110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37471A (zh) | 2016-10-16 |
CN105992356A (zh) | 2016-10-05 |
WO2016125022A1 (en) | 2016-08-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43045B2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8633052B (zh) |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设备 | |
US10057901B2 (en) |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device | |
CN105578608A (zh) |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设备 | |
US20170134966A1 (e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 in High-Frequency System | |
US20150063201A1 (en) | Method of forming beam and allocating resource in lte-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9621309B2 (en) | Joint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6375075B (zh) | 一种共享频段上行多子带资源分配方法和基站 | |
CN104521263A (zh) | 传统无线电接入技术的重用 | |
WO2011129598A3 (ko) |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세컨더리 캐리어 정보 갱신 방법 | |
CN101765208A (zh) | 资源分配的方法、网络设备和无线系统 | |
CN109842939B (zh) | 上行链路传输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
GB2548922A (en) | Resource block allocation for uplink communications | |
CN107534996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接入点 | |
CN108781306B (zh) | 接收装置及其plp处理方法 | |
CN105764150B (zh) |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6068667A (zh) | 一种lte集群系统同频组网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 |
EP2999253B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5992356B (zh) | 基于机器型通信的通信系统中分配子带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6416372A (zh) | 方法、设备和系统 | |
CN105515718B (zh) | 一种多业务控制信道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 |
US11463209B2 (en) | Dynamic channel siz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US9907088B2 (en) | Method of shar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formation an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 |
EP3403353B1 (en) |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selecting the size of a control region of a subframe based on data region load | |
WO2019128805A1 (zh) | 相位追踪参考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No. 388 Jinqiao ningqiao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pplicant after: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 Address before: 201206 Pudong New Area Jinqiao Ning Road, Shanghai, No. 388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