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91939A - 图像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91939A
CN105991939A CN201510345309.9A CN201510345309A CN105991939A CN 105991939 A CN105991939 A CN 105991939A CN 201510345309 A CN201510345309 A CN 201510345309A CN 105991939 A CN105991939 A CN 1059919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sub regions
exposure
line number
bright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453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华
李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TV Mobile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TV Mobile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TV Mobile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TV Mobile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4530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91939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79277 priority patent/WO201620207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991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19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64Circuits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64Circuits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 H04N9/73Colour balance circuits, e.g. white balance circuits or colour temperatur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分别确定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其中,所述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包括: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亮度值、曝光行数和感光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确定的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确定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根据确定的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进行多次曝光,得到与所述景物场景层次相匹配的多张预处理图片;按照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对所述多张预处理图片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片。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整张目标图片的清晰度、分辨率,使得整张目标图片更加生动,更具欣赏价值。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图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拍照功能已成为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智能穿戴设备等的一项基本配置,不再局限于在相机、摄像机中使用。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使用终端设备进行拍照,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和方便。
为了满足用户夜间拍摄的需求,通常在终端设备上设置LED闪光灯,通过LED闪光灯打出亮光,照射物体,从而拍摄出亮度足够的照片。然而,在夜晚拍摄时,当景物的场景层次比较复杂时,即使使用了LED闪光灯,被拍摄物体的后方的景物也仍然较黑(暗)、不清楚,景物无法得到最好的呈现。
可见,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夜间拍摄时的图像质量,使得景物完美的呈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和装置,以解决夜间拍摄时图像质量差,景物无法得到最好的呈现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包括:
根据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分别确定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其中,所述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包括: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亮度值、曝光行数和感光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确定的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确定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
根据确定的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进行多次曝光,得到与 所述景物场景层次相匹配的多张预处理图片;
按照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对所述多张预处理图片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的装置,包括:
层次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分别确定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其中,所述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包括: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亮度值、曝光行数和感光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曝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确定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
预处理图片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进行多次曝光,得到与所述景物场景层次相匹配的多张预处理图片;
合成模块,用于按照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对所述多张预处理图片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和装置,可以根据亮度统计信息分别确定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然后根据确定的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确定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根据确定的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进行多次曝光,得到与所述景物场景层次相匹配的多张预处理图片,最后按照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对所述多张预处理图片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片。可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整个取景区域中的各个子区域中的景物的场景层次进行多次曝光拍摄,使整个取景区域中的各个子区域都得到其所需要的曝光值,达到合适的亮度,最后从每次曝光拍摄得到的预处理图片中提取出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最佳亮度值的图片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片,保证了拍摄得到的目标图片中的各个部分的图像都是清楚的,提高了整张目标图片的清晰度、分辨率,使得整张目标图片更加生动,更具欣赏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一种拍摄过程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一种取景区域划分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一种图像处理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一种图像处理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图像处理的方法包括:
步骤102,根据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分别确定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镜头(摄像头)视野范围内的景物的边界情况确定所述取景区域,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所述取景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了的是,可以采用任意一种适当的方式对所述取景区域进行划分。例如,按照等分原则,将取景区域等分为3x3个子区域、或4x4个子区域、或9x9个子区域等等。又例如,可以以预置的多个横纵坐标值(Xi,Yj)为原点做正交线,将所述取景区域分割为多个子区域;其中,i≥1,j≥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亮度值(luma)、曝光行数(linecnt)和感光度值(gain)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般地,照片的亮度信息可以通过亮度值来体现,如,亮度值越大,照片越亮,反之,则照片越暗。而亮度值是可以通过曝光行数和/或感光度来进行调节的,一般地,亮度值与曝光行数和感光度值呈正比关系,也即,曝光 行数和/或感光度值增加,则亮度值增加。进一步地,亮度值与曝光行数和/或感光度值之间的变化曲线(趋势、幅度)可以间接地反映出景物场景层次,例如:
1、若在当前子区域,亮度值随感光度值的改变而立即发生改变(如,感光度值增加1倍,亮度值也随之增加1倍),也即,亮度值随感光度值的变化幅度较大(变化剧烈、亮度与感光度的曲线斜率大),则可以确定当前子区域为可以被闪光灯照射到的地方,也即为近景。
2、若在当前子区域,感光度值改变时,亮度值基本不发生变化(亮度与感光度的曲线斜率基本为0),则可以确定当前子区域为闪光灯照射不到的地方,也即为远景。
3、若在当前子区域,亮度值随感光度值的改变而缓慢变化(如,感光度值增加1倍,亮度值随之仅增加0.2倍),也即,亮度值随感光度值的变化幅度较小(变化平缓、亮度与感光度的曲线斜率小),则可以确定当前子区域为可以被闪光灯照射到但是照射不强烈(亮度较小、较暗的地方),也即为介于近景和远景之间的中景。
同样地,亮度值与曝光行数之间的变化曲线(趋势、幅度)也可以间接地反映出景物场景层次,如,若当前子区域的亮度值随曝光行数的改变而大幅度改变,则当前子区域为近景;若当前子区域的亮度值不随曝光行数的改变而改变(或,改变较小),则当前子区域为远景;若当前子区域的亮度值随曝光行数的改变而缓慢变化,则当前子区域为中景。
由上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可以分别确定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了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景物场景层次并不仅限于上述的远、中、近三个层次的场景。可以根据预置景物场景层次判断规则,结合各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确定任意适当数量的景物场景层次。
步骤104,根据确定的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确定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各个景物场景层次的亮度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电流值进行曝光。例如,若确定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分别对应三个景 物场景层次(远、中、近),则可以进行至少三次曝光过程,且:第一次曝光时对应选择的电流值可以是与远景层次相适应的第一电流值;第二次曝光时对应选择的电流值可以是与中景层次相适应的第二电流值;第三次曝光时对应选择的电流值可以是与近景层次相适应的第三电流值。
步骤106,根据确定的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进行多次曝光,得到与所述景物场景层次相匹配的多张预处理图片。
步骤108,按照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对所述多张预处理图片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片。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可以根据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分别确定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然后根据确定的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确定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根据确定的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进行多次曝光,得到与所述景物场景层次相匹配的多张预处理图片,最后按照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对所述多张预处理图片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片。可见,在发明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整个取景区域中的各个子区域中的景物的场景层次进行多次曝光拍摄,使整个取景区域中的各个子区域都得到其所需要的曝光值,达到合适的亮度,最后从每次曝光拍摄得到的预处理图片中提取出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最佳亮度值的图片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片,保证了拍摄得到的目标图片中的各个部分的图像都是清楚的,提高了整张目标图片的清晰度、分辨率,使得整张目标图片更加生动,更具欣赏价值。
实施例二
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图像处理的方法可以但不仅限于由移动终端来实现,例如还可以通过设置在移动终端中的设定模块/组件来实现,或者由设置在移动终端中的设定应用来实现,又或者,还可以由相机等拍照/摄像装置来实现。
其中,所述图像处理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2,移动终端根据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分别确定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各个 子区域所对应的亮度值、曝光行数和感光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优选地,所述步骤202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2022,移动终端根据各个子区域下的亮度值、曝光行数和感光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确定各个子区域下的亮度值与曝光行数和/或感光度值的比值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一种可行的方式可以将亮度值、曝光行数和感光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示为如下关系:luma=k1·linecnt+k2·gain,其中,k1和k2可以为任意适当的取值,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子区域对应的k1和/或k2的值是不完全同的,如,子区域1对应的k1和k2可以均为10,子区域2对应的k1可以为0.5,k2可以为0.3。其中,k1可以用于表示亮度值与曝光行数之间的比值结果;k2可以用于表示亮度值与感光度值之间的比值结果。所述亮度值与曝光行数之间的比值结果、和/或所述亮度值与感光度值之间的比值结果可以用于确定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具体地可以参照下述子步骤:
子步骤2024,移动终端将所述比值结果与预置的景物场景层次划分标准进行比对,确定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
例如,以亮度值与感光度值之间的比值为例进行说明,当亮度值与感光度值之间的比值(k2)为10时,可以确定当前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为中景,当亮度值与感光度值之间的比值(k2)为1时,可以确定当前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为中景,当亮度值与感光度值之间的比值(k2)为0.1时,可以确定当前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为远景。当然,上述比值与景物场景层次的对应关系仅为示例性说明,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了的是,根据亮度值与曝光行数之间的比值也可以确定景物场景层次,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04,移动终端根据确定的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确定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
例如,以十个子区域为例进行说明,如前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方案,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取景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如,将取景区域划分为十个子区域;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十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可以确定所述十 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如下:编号为01-03的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为近景,编号为04-08的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为中景,编号为09-10的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为远景。根据确定的三个景物场景层次(远、中、近景),可以选择进行三次曝光(也即,确定曝光次数为3次)。其中,第一次曝光选择的曝光电流可以是与近景相匹配的第一电流,第二次曝光选择的曝光电流可以是与中景相匹配的第二电流,第三次曝光选择的曝光电流可以是远景相匹配的第三电流。
步骤206,移动终端根据确定的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进行多次曝光,得到与所述景物场景层次相匹配的多张预处理图片。
如前所述,可以分别使用第一电流、第二电流和第三电流进行三次曝光,依次得到使用第一电流进行曝光拍摄的与近景相匹配的预处理图片1、使用第二电流进行曝光拍摄的与中景相匹配的预处理图片2、和使用第三电流进行曝光拍摄的与远景相匹配的预处理图片3。
步骤208,移动终端按照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对所述多张预处理图片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片。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上述步骤208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2802,移动终端根据各个子区域对应的场景层次选择相匹配的预处理图片,并从相匹配的预处理图片中提取出各个子区域各自对应的子图片。
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匹配的预处理图片中提取出各个子区域各自对应的子图片时,以01子区域为例进行说明,一种可行的方式可以如下:首先,选择01子区域(近景)所对应的预处理图片1(使用第一电流进行曝光拍摄的与近景相匹配的预处理图片);然后,确定01子区域在预处理图片1中所对应的位置(预处理图片中的01'子区域);最后,截取预处理图片1中的01'子区域的图片作为所述01子区域对应的子图片。可以采用上述方式依次(或异步处理)得到各个子区域各自对应的子图片。
在本实施例中,01-03子区域需要从对应的预处理图片1中提取得到对应的子图片、04-08子区域需要从对应的预处理图片2中提取得到对应的子图片、09-10子区域需要从对应的预处理图片3中提取得到对应的子图片。
子步骤2084,移动终端将提取得到的各个子区域各自对应的子图片进行合成,得到所述目标图片。
如前所述,可以从预处理图片1中依次提取出01-03子区域各自对应的子图片01-03,从预处理图片2中依次提取出04-08子区域各自对应的子图片04-08,从预处理图片3中依次提取出09-10子区域各自对应的子图片09-10;然后,将子图片01-10按照上述十个子区域的排列顺序进行组合,得到所述目标图片。
在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中,可以通过如下步骤确定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
第一步,移动终端按照第一设定规则对感光度值和/或曝光行数进行一次调节。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任意一种适当的规则来对感光度值和/或曝光行数进行调节。
例如,一较佳地,可以通过如下一种可行的方式来进行感光度值和/或曝光行数的调节:
移动终端在感光度值小于等于最大阈值时,按照第一设定步长依次增加感光度值的大小;和,在感光度值等于最大阈值时,按照第二设定步长依次增加曝光行数的大小;
和/或,
移动终端在感光度值大于等于最小阈值时,按照第三设定步长依次减小感光度值的大小;和,在感光度值等于最小阈值时,按照第四设定步长依次减小曝光行数的大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设定步长、第二设定步长、第三设定步长和第四设定步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任意适当的值,且,所述第一设定步长、第二设定步长、第三设定步长和第四设定步长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以第一设定步长为例进行说明,可以以0.1倍基准值(预置的感光度值或在预闪时对应的感光度值)作为所述第一设定步长进行感光度值的调节。
进一步优选地,以基准值进行调节的方式可以如下:
移动终端将预先处理得到的第一感光度值和/或确定的第一曝光行数作为调节初始值,对感光度值和/或曝光行数进行至少一次调节。
其中,第一感光度值可以是gain对应的调节初始值(基准值),第一曝光行数可以是linecnt对应的调节初始值(基准值)。以所述第一感光度值和/或第一曝光行数为调节初始值进行感光度值和/或曝光行数的调节。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可行的得到第一感光度值和/或第一曝光行数的方式可以如下:移动终端在闪光灯预闪时,记录当预闪亮度值满足预置标准亮度值时对应的感光度值和/或曝光行数;并,将记录的在预闪亮度值满足预置标准亮度值时对应的感光度值和/或曝光行数确定为所述第一感光度值和/或第一曝光行数。
第二步,移动终端分别对每次调节后各个子区域的调节结果进行统计记录,得到多个统计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子区域的各个统计结果中包括:每次调节结束后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感光度值、曝光行数和亮度值。
第三步,移动终端根据各个子区域各自对应的多个统计结果的平均值,分别确定各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进行了多次感光度值和/或曝光行数的调节,而每次调节,每个子区域均对应有一个统计结果。如,进行三次调节,则01-10子区域均各自对应有三次统计结果。为了提高判断的准确性,针对各个子区域,可以将各个子区域各自对应的多个统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各个子区域对应的亮度统计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210。其中,所述步骤210可以但不仅限于在上述步骤202之前执行。
步骤210,移动终端按照预置划分标准,将通过镜头选取确定的取景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可以根据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分别确定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然后根据确定的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确定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根据确定的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进行多次曝光, 得到与所述景物场景层次相匹配的多张预处理图片,最后按照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对所述多张预处理图片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片。可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整个取景区域中的各个子区域中的景物的场景层次进行多次曝光拍摄,使整个取景区域中的各个子区域都得到其所需要的曝光值,达到合适的亮度,最后从每次曝光拍摄得到的预处理图片中提取出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最佳亮度值的图片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片,保证了拍摄得到的目标图片中的各个部分的图像都是清楚的,提高了整张目标图片的清晰度、分辨率,使得整张目标图片更加生动,更具欣赏价值。
实施例三
结合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以一次拍摄过程的具体处理流程为例对所述图像处理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中一种拍摄过程的步骤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拍摄过程的步骤可以如下:
步骤302,将镜头内的取景区域划分为4x4个子区域。
参照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中一种取景区域划分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可以但不仅限于将取景区域划分为4x4个子区域:子区域001~016。
步骤304,调用LED闪光灯进行预闪,进行曝光测算,确定在预闪过程中,预闪亮度值满足预置标准亮度值时对应的感光度值和曝光行数。
在本实施例中,预置标准亮度值可以是一个提前设置的预置标准亮度值(如,luma1),可以通过修改感光度值(gain)和曝光行数(linecnt)使当前亮度值达到所述预置标准亮度值(luma1)。例如,当当前亮度值满足luma1时,对应的感光度值和曝光行数可以分别记作gain1和linecnt1。将luma1、gain1和gain1的对应关系记录下来。如,luma1=k1·gain1+k2·linecnt1。
优选地,可以通过如下一种可行的方式来进行感光度值和曝光行数的修改: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一个预置的标准table索引表中记录的感光度值和曝光行数来进行亮度值和曝光行数的调节。如表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中一种预置的标准table索引表:
表1
优选地,可以优先选择如表1中所示的数值进行组合(表1中记录的gain与linecnt),以使亮度稳定下来(也即,当前亮度值且满足预置标准亮度值)。例如,标准亮度值为100,记录在当前亮度值达到100时,对应选择的感光度值和曝光行数,如,对应的感光度值为50、曝光行数为1000,也即,可以有如下对应关系{100,50,1000}。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的数值以及标准亮度值的大小(100)和确定的对应关系{100,50,1000}仅为示例性说明。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了的是,采用table索引表中给定的数值进行感光度值和曝光行数的修改,可以提高效率,快速将亮度值调整到预置标准亮度值。但是感光度值和曝光行数的修改并不仅限于参照table索引表中给定的数值,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任意适当数值进行感光度值和曝光行数的调整。
步骤306,根据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分别确定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
如前所述,记录了在预闪过程中,在当前亮度值满足预置标准亮度值时,亮度值与感光度值和曝光行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00,50,1000}。优选地,可以以所述对应关系{100,50,1000}中记录的感光度值50和曝光行数1000为初始值进行感光度值和曝光行数的调节。
例如,可以以0.1倍初始值(50)作为调节步长对感光度值进行调节,换而言之,可以按如下递增/递减规律进行调节:···0.8x50←0.9x50←50→1.1x50→1.2x50···。记录下在每次调节过程中,感光度值与亮度值的对应关系(对应数值)。需要说明的是,在感光度值调节过程中,在感光度值达到最大值(如上述表1中所述的最大值max=65)或达到最小值(如上述表1中所述的最小值min=35)之前,曝光行数可以保持不变。然而,若感光度值的调节已经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时仍不能满足亮度要求,则可以进一步调节曝光行数的大小,并记录每次调节过程中,亮度值与感光度值和曝光行数 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应数值)。当然,感光度值和曝光行数也可以同时进行调节,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下面以一个子区域001的亮度统计信息的确定流程,以及根据所述确定亮度统计信息确定子区域001的景物场景层次的流程为例进行说明,在感光度值和/或曝光行数的多次调节过程中,分别记录下了每次调节后子区域001处的亮度变化情况,如,每次调节后的亮度变化情况可以如下:
1 u m a g a i n 1 i n e c n t 500 50 1000 540 60 1000 770 70 1000 800 80 1000
根据上述统计情况可见,在调节过程中,曝光行数(linecnt)是没有变化的,也即,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对感光度值的调节来使亮度值发生变化的,因此,在此可以暂时忽略曝光行数(linecnt)的变化。根据上述统计请求,可以确定在四次调节过程中,亮度值与感光度值之间的比值结果依次为:10倍、9倍、11倍和10倍;优选地,可以取四个比值结果(10倍、9倍、11倍和10倍)的平均值(10倍),将所述平均值确定为子区域001的亮度统计信息。进而可以确定的子区域001的亮度统计信息与预置的景物场景层次划分标准进行比对,确定子区域001的景物场景层次确定为中景(仅是实例性说明,可以根据实际的物场景层次划分标准确定子区域001的景物场景层次)。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了的是,其他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的确定流程可以参照上述子区域001的景物场景层次的确定流程,不再一一说明。例如,最终确定的景物场景层次可以如下:近景:子区域005~008;中景:子区域001~004;远景:子区域009~012;超远景:子区域013~016。
步骤308,根据确定的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确定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共确定了4个景物场景层次,则,优选地,至少可以选择4次曝光:第一次曝光可以对应选择与近景相匹配的0.9I的电 流值(I为标准电流值),第二次曝光可以对应选择与中景相匹配的1.0I的电流值,第三次曝光可以对应选择与远景相匹配的1.5I的电流值,第四次曝光可以对应选择与超远景相匹配的2.0I的电流值。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了的是,上述电流的取值仅是示例性说明,具体地电流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步骤310,根据确定的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进行多次曝光,得到与所述景物场景层次相匹配的多张预处理图片。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进行四次曝光,分别得到四张预处理图片:预处理图片1(近景图片)、预处理图片2(中景图片)、预处理图片3(远景图片)和预处理图片4(超远景图片)。
步骤312,按照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对所述多张预处理图片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片。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从预处理图片1(近景图片)中提取出子区域005~008(近景区域)位置处对应的子图片005~008;从预处理图片2(中景图片)中提取出子区域001~004(中景区域)位置处对应的子图片001~004;从预处理图片3(远景图片)中提取出子区域009~012(远景区域)位置处对应的子图片009~012;从预处理图片4(超远景图片)中提取出子区域013~016(超远景区域)位置处对应的子图片013~016。
将提取得到的子图片001~016进行合成,得到合成图片,将所述合成图片作为最终的目标图片。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可以根据亮度统计信息分别确定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然后根据确定的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确定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根据确定的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进行多次曝光,得到与所述景物场景层次相匹配的多张预处理图片,最后按照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对所述多张预处理图片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片。可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整个取景区域中的各个子区域中的景物的场景层次进行多次曝光拍摄,使整个取景区域中的各个子区域都得到其所需要的曝光值,达到合适的亮度,最后从每次曝光拍摄得到的预处理图片中提取出各个子区域所对应 的最佳亮度值的图片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片,保证了拍摄得到的目标图片中的各个部分的图像都是清楚的,提高了整张目标图片的清晰度、分辨率,使得整张目标图片更加生动,更具欣赏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需的。
实施例四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同一发明构思,参照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中一种图像处理的装置的结构框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图像处理的装置包括:
层次确定模块502,用于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分别确定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
其中,所述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包括: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亮度值、曝光行数和感光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曝光确定模块504,用于根据确定的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确定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
预处理图片获取模块506,用于根据确定的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进行多次曝光,得到与所述景物场景层次相匹配的多张预处理图片。
合成模块508,用于按照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对所述多张预处理图片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片。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可以根据亮度统计信息分别确定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然后根据确定的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确定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根据确定的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进行多次曝光,得到与所述景物场景层次相匹配的多张预处理图片,最后按照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对所述多张预处理图片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片。可见,在发明本实施例中, 可以根据整个取景区域中的各个子区域中的景物的场景层次进行多次曝光拍摄,使整个取景区域中的各个子区域都得到其所需要的曝光值,达到合适的亮度,最后从每次曝光拍摄得到的预处理图片中提取出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最佳亮度值的图片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片,保证了拍摄得到的目标图片中的各个部分的图像都是清楚的,提高了整张目标图片的清晰度、分辨率,使得整张目标图片更加生动,更具欣赏价值。
实施例五
参照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五中一种图像处理的装置的结构框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图像处理的装置可以但不仅限于设置在移动终端中,例如,还可以设置在相机、摄像机等用于拍摄图片的设备中。
其中,所述图像处理的装置可以包括:
层次确定模块602,用于根据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分别确定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包括: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亮度值、曝光行数和感光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优选地,可以通过如下模块确定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调节模块,用于按照第一设定规则对感光度值和/或曝光行数进行至少一次调节。统计结果获取模块,用于分别对每次调节各个子区域的调节结果进行统计记录,得到多个统计结果,其中,各个子区域的各个统计结果中包括:每次调节结束后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感光度值、曝光行数和亮度值。统计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子区域各自对应的多个统计结果的平均值,分别确定各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中,所述调节模块,具体可以包括:第一调节子模块,用于在感光度值小于等于最大阈值时,按照第一设定步长依次增加感光度值的大小;和,在感光度值等于最大阈值时,按照第二设定步长依次增加曝光行数的大小。和/或,第二调节子模块,用于在感光度值大于等于最小阈值时,按照第三设定步长依次减小感光度值的大小;和,在感光度值等于最小阈值时,按照第四设定步长依次减小曝光行数的大小。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调节模块,具体可以用于将预先处 理得到的第一感光度值和/或确定的第一曝光行数作为调节初始值,对感光度值和/或曝光行数进行至少一次调节。优选地,可以通过如下模块得到所述第一感光度值和/或第一曝光行数:记录模块,用于在闪光灯预闪时,记录当预闪亮度值满足预置标准亮度值时对应的感光度值和/或曝光行数。确定模块,用于将记录的在预闪亮度值满足预置标准亮度值时对应的感光度值和/或曝光行数确定为所述第一感光度值和/或第一曝光行数。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层次确定模块602,具体可以包括:
比值确定子模块6022,用于根据各个子区域下的亮度值、曝光行数和感光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确定各个子区域下的亮度值与所述曝光行数和/或感光度值的比值结果。
比对子模块6024,用于将所述比值结果与预置的景物场景层次划分标准进行比对,确定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
曝光确定模块604,用于根据确定的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确定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
预处理图片获取模块606,用于根据确定的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进行多次曝光,得到与所述景物场景层次相匹配的多张预处理图片。
合成模块608,用于按照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对所述多张预处理图片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片。
在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合成模块,具体可以包括:
提取子模块6082,用于根据各个子区域对应的场景层次选择相匹配的预处理图片,并从相匹配的预处理图片中提取出各个子区域各自对应的子图片。
合成子模块6084,用于将提取得到的各个子区域各自对应的子图片进行合成,得到所述目标图片。
在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图像处理的装置还可以包括:子区域划分模块,按照预置划分标准,将通过镜头选取确定的取景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其中,所述子区域划分模块可以但不仅限于在所述层次确定模块602之前执行。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可以根据亮度统计信息分别确定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然后根据确定的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确定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根据确定的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进行多次曝光,得到与所述景物场景层次相匹配的多张预处理图片,最后按照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对所述多张预处理图片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片。可见,在发明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整个取景区域中的各个子区域中的景物的场景层次进行多次曝光拍摄,使整个取景区域中的各个子区域都得到其所需要的曝光值,达到合适的亮度,最后从每次曝光拍摄得到的预处理图片中提取出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最佳亮度值的图片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片,保证了拍摄得到的目标图片中的各个部分的图像都是清楚的,提高了整张目标图片的清晰度、分辨率,使得整张目标图片更加生动,更具欣赏价值。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 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分别确定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其中,所述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包括: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亮度值、曝光行数和感光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确定的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确定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
根据确定的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进行多次曝光,得到与所述景物场景层次相匹配的多张预处理图片;
按照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对所述多张预处理图片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确定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
按照第一设定规则对感光度值和/或曝光行数进行至少一次调节;
分别对每次调节后各个子区域的调节结果进行统计记录,得到多个统计结果;其中,各个子区域的各个统计结果中包括:每次调节结束后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感光度值、曝光行数和亮度值;
根据各个子区域各自对应的多个统计结果的平均值,分别确定各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第一设定规则对感光度值和/或曝光行数进行至少一次调节,包括:
在感光度值小于等于最大阈值时,按照第一设定步长依次增加感光度值的大小;和,在感光度值等于最大阈值时,按照第二设定步长依次增加曝光行数的大小;
和/或,
在感光度值大于等于最小阈值时,按照第三设定步长依次减小感光度值的大小;和,在感光度值等于最小阈值时,按照第四设定步长依次减小曝光行数的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第一设定规则对感光度值和/或曝光行数进行至少一次调节,包括:
将预先处理得到的第一感光度值和/或第一曝光行数作为调节初始值,对感光度值和/或曝光行数进行至少一次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得到所述第一感光度值和/或第一曝光行数:
在闪光灯预闪时,记录当预闪亮度值满足预置标准亮度值时对应的感光度值和/或曝光行数;
将记录的在预闪亮度值满足预置标准亮度值时对应的感光度值和/或曝光行数确定为所述第一感光度值和/或第一曝光行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分别确定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包括:
根据各个子区域下的亮度值、曝光行数和感光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确定各个子区域下的亮度值与所述曝光行数和/或感光度值的比值结果;
将所述比值结果与预置的景物场景层次划分标准进行比对,确定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对所述多张预处理图片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片,包括:
根据各个子区域对应的场景层次选择相匹配的预处理图片,并从相匹配的预处理图片中提取出各个子区域各自对应的子图片;
将提取得到的各个子区域各自对应的子图片进行合成,得到所述目标图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分别确定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置划分标准,将通过镜头选取确定的取景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
9.一种图像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层次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分别确定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其中,所述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包括: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亮度值、曝光行数和感光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曝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确定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
预处理图片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曝光次数和每次曝光所对应的电流值进行多次曝光,得到与所述景物场景层次相匹配的多张预处理图片;
合成模块,用于按照多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对所述多张预处理图片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模块确定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
调节模块,用于按照第一设定规则对感光度值和/或曝光行数进行至少一次调节;
统计结果获取模块,用于分别对每次调节各个子区域的调节结果进行统计记录,得到多个统计结果;其中,各个子区域的各个统计结果中包括:每次调节结束后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感光度值、曝光行数和亮度值;
统计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子区域各自对应的多个统计结果的平均值,分别确定各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包括:
第一调节子模块,用于在感光度值小于等于最大阈值时,按照第一设定步长依次增加感光度值的大小;和,在感光度值等于最大阈值时,按照第二设定步长依次增加曝光行数的大小;
和/或,
第二调节子模块,用于在感光度值大于等于最小阈值时,按照第三设定步长依次减小感光度值的大小;和,在感光度值等于最小阈值时,按照第四设定步长依次减小曝光行数的大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用于将预先处理得到的第一感光度值和/或确定的第一曝光行数作为调节初始值,对感光度值和/或曝光行数进行至少一次调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模块得到所述第一感光度值和/或第一曝光行数:
记录模块,用于在闪光灯预闪时,记录当预闪亮度值满足预置标准亮度值时对应的感光度值和/或曝光行数;
确定模块,用于将记录的在预闪亮度值满足预置标准亮度值时对应的感光度值和/或曝光行数确定为所述第一感光度值和/或第一曝光行数。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次确定模块,包括:
比值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各个子区域下的亮度值、曝光行数和感光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确定各个子区域下的亮度值与所述曝光行数和/或感光度值的比值结果;
比对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比值结果与预置的景物场景层次划分标准进行比对,确定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模块,包括:
提取子模块,用于根据各个子区域对应的场景层次选择相匹配的预处理图片,并从相匹配的预处理图片中提取出各个子区域各自对应的子图片;
合成子模块,用于将提取得到的各个子区域各自对应的子图片进行合成,得到所述目标图片。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子区域划分模块,用于在所述层次确定模块根据取景区域内的多个子区域的亮度统计信息分别确定各个子区域的景物场景层次之前,按照预置划分标准,将通过镜头选取确定的取景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
CN201510345309.9A 2015-06-19 2015-06-19 图像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59919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45309.9A CN105991939A (zh) 2015-06-19 2015-06-19 图像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PCT/CN2016/079277 WO2016202073A1 (zh) 2015-06-19 2016-04-14 图像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45309.9A CN105991939A (zh) 2015-06-19 2015-06-19 图像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91939A true CN105991939A (zh) 2016-10-05

Family

ID=57040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45309.9A Pending CN105991939A (zh) 2015-06-19 2015-06-19 图像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91939A (zh)
WO (1) WO201620207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2625A (zh) * 2017-12-25 2018-04-0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摄像头曝光同步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9525783A (zh) * 2018-12-25 2019-03-2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曝光拍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2001B (zh) * 2019-07-30 2022-08-23 阿波罗智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检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57204A1 (en) * 2004-01-16 2005-07-21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capture device settings through depth information
CN1916749A (zh) * 2005-08-19 2007-02-21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闪光灯预闪辅助对焦的方法
CN102316261A (zh) * 2010-07-02 2012-01-11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相机的感光度的调整方法
CN104092954A (zh) * 2014-07-25 2014-10-08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闪光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图像采集方法及采集装置
CN104104886A (zh) * 2014-07-24 2014-10-15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过曝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04333708A (zh) * 2014-11-28 2015-02-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照方法、拍照装置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7068B2 (ja) * 2009-06-03 2014-01-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制御方法、露出制御装置および露出制御方法
KR101551690B1 (ko) * 2009-06-26 2015-09-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촬영장치, 그 제어방법 및 이를 실행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을 저장한 기록매체
CN102469248B (zh) * 2010-11-12 2016-03-02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拍摄装置及其影像合成方法
CN102917180B (zh) * 2011-08-05 2015-03-25 佳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方法及影像撷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57204A1 (en) * 2004-01-16 2005-07-21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capture device settings through depth information
CN1916749A (zh) * 2005-08-19 2007-02-21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闪光灯预闪辅助对焦的方法
CN102316261A (zh) * 2010-07-02 2012-01-11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相机的感光度的调整方法
CN104104886A (zh) * 2014-07-24 2014-10-15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过曝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04092954A (zh) * 2014-07-25 2014-10-08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闪光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图像采集方法及采集装置
CN104333708A (zh) * 2014-11-28 2015-02-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照方法、拍照装置及终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2625A (zh) * 2017-12-25 2018-04-0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摄像头曝光同步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7872625B (zh) * 2017-12-25 2020-05-22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摄像头曝光同步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9525783A (zh) * 2018-12-25 2019-03-2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曝光拍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202073A1 (zh) 2016-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63045B (zh) 用于数字图像的自动曝光调整的方法、电子系统和介质
US8830357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ncluding a blurring process
CN1926851B (zh) 通过深度信息优化捕获装置设置的方法和设备
US8885091B2 (en) Imaging device and distance information detecting method
US11508038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storage medium,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learned model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CN110536051A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7623819B (zh) 一种拍照的方法及移动终端和相关介质产品
CN104092955A (zh) 闪光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图像采集方法及采集设备
CN109242794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18088B (zh) 具有光照识别与重现功能的智能化拍摄系统及方法
CN109286758A (zh) 一种高动态范围图像的生成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5991939A (zh) 图像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128593A1 (zh) 人脸图像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781370A (zh) 图像的增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191398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EP3363193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set of exposure times for high dynamic range video imaging
KR20130001635A (ko) 깊이 맵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KR100350789B1 (ko) 이미지 검색시스템의 분위기 칼라 자동추출 및 원래 칼라 조정방법
US20130044212A1 (en) Imaging device and distance information detecting method
US20230171508A1 (en) Increasing dynamic range of a virtual production display
CN106878606A (zh) 一种基于电子设备的图像生成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411513B (zh) 基于显示终端的智能灯光调节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040598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0378207B (zh) 人脸认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R102268337B1 (ko) Ar 기반 퍼포먼스 영상 관람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퍼포먼스 영상 제공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