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90832A - 一种用于电网互联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电网互联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90832A
CN105990832A CN201510061918.1A CN201510061918A CN105990832A CN 105990832 A CN105990832 A CN 105990832A CN 201510061918 A CN201510061918 A CN 201510061918A CN 105990832 A CN105990832 A CN 105990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ect current
current network
conversion station
vsc
b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619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辉
安婷
吴亚楠
贺之渊
曹均正
杨杰
韩丛达
李云丰
杨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mart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GCC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mart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G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mart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GCC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51006191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90832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90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08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网互联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包括通过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相连的陆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和直流电网DCS-B;与陆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连接的交流系统A和与直流电网DCS-B连接的交流系统B通过所述直流电网测试模型进行双向电力传输,实现异步或同步互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用于研究直流电网在跨区域新能源发电并网、异步电网互联或同步大电网构建中的应用,模型规模适当,具备良好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电网互联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输电网络的模型,具体讲涉及一种用于电网互联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
背景技术
直流电网是由大量直流端以直流形式互联组成的能量传输系统,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组织对直流电网的定义是:由多个网状和辐射状联接的变换器组成的直流网络,是实施新的能源战略和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其涵盖了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利用先进的直流输电技术,可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入技术及大容量长距离输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安全、可靠、优质的电力供应。直流电网不存在交流电网固有的同步稳定问题,传输距离基本不受限制,能够实现大范围的潮流调节和控制,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显著支撑作用,并具有网络损耗小、对通信干扰小等众多优点。随着电压源型换流器、直流断路器、直流变换器、直流电缆等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直流电网技术的发展成为可能,并且在大规模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接入、海洋群岛供电、海上风电场群集中送出、新型城市电网构建等方面,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技术方案,已成为未来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方向。
采用直流输电网络技术将其中的风电、水电、火电等电源进行互联,然后再通过大容量、远距离的多条特高压混合/柔性直流输电线路输送。一方面,通过这些电源侧的互联,可在大范围内平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间歇性等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对电网产生的冲击,并可有效的降低目前大量存在的弃风、弃光等问题,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另一方面,通过直流输电网络来实现多受端供电、多落点供电的直流电力传输新格局,可有效降低换相失败等问题的出现,提升现有直流输电工程运行可靠性,从而提高整个交直流混合大电网的安全性。另外,直流电网具有将不同频率的异步电网进行互联的优势,以实现国与国之间、洲际之间的具有不同频率电网的互联。因此,建成以清洁化(具备接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能力)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下一代电网,将成为未来我国电网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直流电网的建模仿真、运行控制、应用规划等技术,是发展直流电网的基础,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都需要基于不同应用场合下的直流电网模型开展。
直流电网通用模型可用于直流电网的稳态及暂态运行特性、直流电网的控制与保护策略等一系列研究,建立直流电网通用模型可为直流电网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统一的研究平台,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研究机构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完全共享、互做参照且具有可比性,从而推进直流电网系统设计、设备选型的标准化,为直流电网的系统研究提供指导,促进直流电网运行准则的制订。此外,直流电网在不同应用场合下的拓扑结构、电压等级、运行特性均存在较大差异,而目前尚无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合应用研究的直流电网通用模型,研究人员基于各自不同的直流电网模型开展相同的研究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使得不同的研究结果缺乏对比依据,难于比较且无法共享,这对直流电网相关技术成果的形成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建立一个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直流电网通用模型作为统一的研究和测试平台,对于直流电网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标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现有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仅针对海上风电并网这一应用背景设计,并未涉及在同步或异步电网互联领域的应用研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网互联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可用于研究直流电网在跨区域新能源发电并网、异步电网互联或同步大电网构建中的应用,模型规模适当,具备良好的通用性。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网互联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包括通过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相连的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和直流电网DCS-B;与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连接的交流系统A和与直流电网DCS-B连接的交流系统B通过所述直流电网测试模型进行双向电力传输,实现异步或同步互联。
进一步地,当所述交流系统A和交流系统B的频率相同时,为同步电网间的互联;当所述交流系统A和交流系统B的频率不相同时,为异步电网间的互联。
进一步地,当交流系统A向交流系统B供电时,交流系统A经陆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将新能源发电直流集群系统以大容量远距离(容量1000MW以上,远距离:架空线路时超过600-800km,电缆线路超过40-60km)的方式,通过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和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将电能输送到输电和与之相连的交流系统B;所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通过Bb-A6s至Bb-B4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和Bb-A4s至Bb-B3s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向直流电网DCS-B输电,或通过Ba-B4至Ba-B0之间的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将电能直接送至交流系统B;
当交流系统B向交流系统A供电时,所述直流电网DCS-B通过Bb-B4至Bb-A6s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和Bb-B3s至Bb-A4s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向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输电,或通过Ba-B4至Ba-B0之间的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和Bb-B4至Bb-A6s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将电能送至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
进一步地,所述电网互联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包括三个直流电压等级±400kV、±800kV和±1000kV,用于研究直流电网在跨区域新能源发电并网、异步电网互联或同步大电网构建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包括VSC换流站Cb-A1、Cb-A2、Cb-A3、Cb-A4、Cb-A5和Cb-A6、DC/DC变换器Cd-A1和Cd-A2、光伏发电系统、带储能风机和风机,所述陆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的直流电压等级为±400kV;
所述VSC换流站Cb-A6以及VSC换流站Cb-A1、Cb-A2、Cb-A3依次连接;所述VSC换流站Cb-A4分别与VSC换流站Cb-A2和Cb-A3连接;所述VSC换流站Cb-A1配置有带储能风机;所述VSC换流站Cb-A2、Cb-A4和Cb-A6均配置有风机;所述光伏发电系统与VSC换流站Cb-A1连接;
所述DC/DC变换器Cd-A1与VSC换流站Cd-A6连接;所述DC/DC变换器Cd-A2与VSC换流站Cd-A4连接;
通过所述DC/DC变换器Cd-A1降压,实现直流母线Bb-C6与直流母线Bb-B4的电压匹配;通过所述DC/DC变换器Cd-A2降压,实现直流母线Bb-A4与直流母线Bb-A4s和Bb-B3s的电压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直流电网DCS-B包括VSC换流站Cb-B1、Cb-B2、Cb-B3和Cb-BA4、DC/DC变换器Cd-B1和Cd-B2、带储能风机和风机,所述VSC换流站Cb-B1通过DC/DC变换器Cd-B2与VSC换流站Cb-B4连接;所述VSC换流站Cb-B2和Cb-B3连接;所述VSC换流站Cb-B1通过DC/DC变换器Cd-B1与VSC换流站Cb-B3连接;所述VSC换流站Cb-B4配置有风机;所述VSC换流站Cb-B3配置有带储能风机;
通过DC/DC变换器Cd-B2升压,实现直流母线Bb-B4与直流母线Bb-B1、Bb-B2、Bb-B2和Bb-A6s的电压匹配;通过DC/DC变换器Cd-B1升压,实现直流母线Bb-B3s与直流母线Bb-B1、Bb-B2、Bb-B2和Bb-A6s的电压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电网互联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用于连接陆地交流系统A和陆地交流系统B;所述陆地交流系统A由交流母线Ba-A、Ba-A1、Ba-A2、Ba-A3、Ba-B4及其之间的交流线路组成,所述交流母线Ba-A是陆地交流系统A等值网络的等效母线;陆地交流系统B由交流母线Ba-B,Ba-B0,Ba-B1,Ba-B2,Ba-B3及其之间的交流线路组成,交流母线Ba-B是交流系统B等值网络的等效母线,交流母线Ba-B0代表变压站;未与陆地交流系统A和陆地交流系统B相连的独立交流系统Ba-A5和Ba-A6与风电场相连。
进一步地,VSC换流站包括基于可关断器件的电压源型换流器;所述VSC换流站的主接线形式为单极或双极形式。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的优异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跨区域电网互联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可用于研究直流电网在跨区域新能源发电并网、异步电网互联或同步大电网构建中的应用;
2、所述电网互联直流电网测试模型中电能可双向传输,运行方式可灵活组合、规模适当;
3、所述电网互联直流电网测试模型的交直流电压等级、线路长度、换流器容量、传输容量均可根据需要调整,使得模型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为了上述以及相关的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并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某些示例性方面,并且其指示的仅仅是各个实施例的原则可以利用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其它的益处和新颖性特征将随着下面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考虑而变得明显,所公开的实施例是要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电网互联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基本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组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本发明的这些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发明”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发明,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发明或发明构思。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网互联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电网互联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基本结构图,是由两个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和DCS-B组成的10端VSC-HVDC直流电网,DCS-A和DCS-B通过远距离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相连,包含三个直流电压等级(±400kV、±800kV和±1000kV)、VSC换流站和DC/DC变换器,两端交流系统A和交流系统B通过该直流电网进行双向电力传输,实现异步或同步互联。交流系统A和交流系统B的电压等级、频率可不相同,交流系统A和交流系统B的频率相同时,为同步电网间的互联;交流系统A和交流系统B的频率不相同时,为异步电网间的互联。
所述电网互联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实现交流系统A与B互联的连接方式如下:
当交流系统A向交流系统B供电时,交流系统A经陆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将新能源发电直流集群系统以大容量远距离的方式,通过高压直流线路和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将电能输送到直流电网DCS-B和与之相连的交流系统B。陆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可通过一条Bb-A6s至Bb-B4的直流输电通道和一条Bb-A4s至Bb-B3s的直流输电通道向直流电网DCS-B输电,亦可通过Ba-B4至Ba-B0之间的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将电能直接送至交流系统B。
当交流系统B向交流系统A供电时,直流电网DCS-B可通过一条Bb-B4至Bb-A6s的直流输电通道和一条Bb-B3s至Bb-A4s的直流输电通道向DCS-A输电,亦可通过Ba-B4至Ba-B0之间的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和Bb-B4至Bb-A6s的直流输电通道将电能送至陆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
所述直流电网DCS-A包括VSC换流站Cb-A1、Cb-A2、Cb-A3、Cb-A4、Cb-A5和Cb-A6、DC/DC变换器Cd-A1和Cd-A2、光伏发电系统、带储能风机和风机,所述陆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的直流电压等级为±400kV;
所述VSC换流站Cb-A6以及VSC换流站Cb-A1、Cb-A2、Cb-A3依次连接;所述VSC换流站Cb-A4分别与VSC换流站Cb-A2和Cb-A3连接;所述VSC换流站Cb-A1配置有带储能风机;所述VSC换流站Cb-A2、Cb-A4和Cb-A6均配置有风机;所述光伏发电系统与VSC换流站Cb-A1连接;所述DC/DC变换器Cd-A1与VSC换流站Cd-A6连接;所述DC/DC变换器Cd-A2与VSC换流站Cd-A4连接;通过所述DC/DC变换器Cd-A1降压,实现直流母线Bb-C6与直流母线Bb-B4的电压匹配;通过所述DC/DC变换器Cd-A2降压,实现直流母线Bb-A4与直流母线Bb-A4s和Bb-B3s的电压匹配。
所述直流电网DCS-B包括VSC换流站Cb-B1、Cb-B2、Cb-B3和Cb-BA4、DC/DC变换器Cd-B1和Cd-B2、带储能风机和风机,所述VSC换流站Cb-B1通过DC/DC变换器Cd-B2与VSC换流站Cb-B4连接;所述VSC换流站Cb-B2和Cb-B3连接;所述VSC换流站Cb-B1通过DC/DC变换器Cd-B1与VSC换流站Cb-B3连接;所述VSC换流站Cb-B4配置有风机;所述VSC换流站Cb-B3配置有带储能风机;通过DC/DC变换器Cd-B2升压,实现直流母线Bb-B4与直流母线Bb-B1、Bb-B2、Bb-B2和Bb-A6s的电压匹配;通过DC/DC变换器Cd-B1升压,实现直流母线Bb-B3s与直流母线Bb-B1、Bb-B2、Bb-B2和Bb-A6s的电压匹配。
所述电网互联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可用于连接两个大型陆地交流系统:即位于模型左侧交流系统A和位于模型右侧的交流系统B。交流系统A由5条母线(Ba-A、Ba-A1、Ba-A2、Ba-A3、Ba-B4)及其之间的交流线路组成,母线Ba-A是交流系统A其余等值网络的等效母线;交流系统B由5条母线(Ba-B,Ba-B0,Ba-B1,Ba-B2,Ba-B3)及其之间的交流线路组成,母线Ba-B是交流系统B其余等值网络(Grid equivalents)的等效母线,母线Ba-B0代表变压站。模型中未与交流系统A和交流系统B相连的独立交流系统Ba-A5、Ba-A6与风电场相连。
所述电网互联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其换流器拓扑结构为基于可关断器件的电压源型换流器(VSC),换流站主接线形式可为单极或双极。
所述电网互联直流电网测试模型的另外一种有利特点是,其互联交流系统的容量、频率、电压等级和直流系统的线路长度、电压等级、换流站容量等参数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可实现能量双向传输。
应该明白,公开的过程中的步骤的特定顺序或层次是示例性方法的实例。基于设计偏好,应该理解,过程中的步骤的特定顺序或层次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得到重新安排。所附的方法权利要求以示例性的顺序给出了各种步骤的要素,并且不是要限于所述的特定顺序或层次。
在上述的详细描述中,各种特征一起组合在单个的实施方案中,以简化本公开。不应该将这种公开方法解释为反映了这样的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实施方案需要清楚地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陈述的特征更多的特征。相反,如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本发明处于比所公开的单个实施方案的全部特征少的状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特此清楚地被并入详细描述中,其中每项权利要求独自作为本发明单独的优选实施方案。
上文的描述包括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举例。当然,为了描述上述实施例而描述部件或方法的所有可能的结合是不可能的,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各个实施例可以做进一步的组合和排列。因此,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改变、修改和变型。此外,就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包含”,该词的涵盖方式类似于术语“包括”,就如同“包括,”在权利要求中用作衔接词所解释的那样。此外,使用在权利要求书的说明书中的任何一个术语“或者”是要表示“非排它性的或者”。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电网互联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包括通过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相连的陆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和直流电网DCS-B;与陆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连接的交流系统A和与直流电网DCS-B连接的交流系统B通过所述直流电网测试模型进行双向电力传输,实现异步或同步互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交流系统A和交流系统B的频率相同时,为同步电网间的互联;当所述交流系统A和交流系统B的频率不相同时,为异步电网间的互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其特征在于,当交流系统A向交流系统B供电时,交流系统A经陆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将新能源发电直流集群系统以大容量远距离的方式,通过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和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将电能输送到输电和与之相连的交流系统B;所述陆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通过Bb-A6s至Bb-B4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和Bb-A4s至Bb-B3s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向直流电网DCS-B输电,或通过Ba-B4至Ba-B0之间的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将电能直接送至交流系统B;
当交流系统B向交流系统A供电时,所述直流电网DCS-B通过Bb-B4至Bb-A6s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和Bb-B3s至Bb-A4s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向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输电,或通过Ba-B4至Ba-B0之间的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和Bb-B4至Bb-A6s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将电能送至陆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互联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包括三个直流电压等级±400kV、±800kV和±1000kV,用于研究直流电网在跨区域新能源发电、异步电网互联或同步大电网构建中的应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包括VSC换流站Cb-A1、Cb-A2、Cb-A3、Cb-A4、Cb-A5和Cb-A6、DC/DC变换器Cd-A1和Cd-A2、光伏发电系统、带储能风机和风机,所述陆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的直流电压等级为±400kV;
所述VSC换流站Cb-A6以及VSC换流站Cb-A1、Cb-A2、Cb-A3依次连接;所述VSC换流站Cb-A4分别与VSC换流站Cb-A2和Cb-A3连接;所述VSC换流站Cb-A1配置有带储能风机;所述VSC换流站Cb-A2、Cb-A4和Cb-A6均配置有风机;所述光伏发电系统与VSC换流站Cb-A1连接;
所述DC/DC变换器Cd-A1与VSC换流站Cd-A6连接;所述DC/DC变换器Cd-A2与VSC换流站Cd-A4连接;
通过所述DC/DC变换器Cd-A1降压,实现直流母线Bb-C6与直流母线Bb-B4的电压匹配;通过所述DC/DC变换器Cd-A2降压,实现直流母线Bb-A4与直流母线Bb-A4s和Bb-B3s的电压匹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网DCS-B包括VSC换流站Cb-B1、Cb-B2、Cb-B3和Cb-BA4、DC/DC变换器Cd-B1和Cd-B2、带储能风机和风机,所述VSC换流站Cb-B1通过DC/DC变换器Cd-B2与VSC换流站Cb-B4连接;所述VSC换流站Cb-B2和Cb-B3连接;所述VSC换流站Cb-B1通过DC/DC变换器Cd-B1与VSC换流站Cb-B3连接;所述VSC换流站Cb-B4配置有风机;所述VSC换流站Cb-B3配置有带储能风机;
通过DC/DC变换器Cd-B2升压,实现直流母线Bb-B4与直流母线Bb-B1、Bb-B2、Bb-B2和Bb-A6s的电压匹配;通过DC/DC变换器Cd-B1升压,实现直流母线Bb-B3s与直流母线Bb-B1、Bb-B2、Bb-B2和Bb-A6s的电压匹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互联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用于连接陆地交流系统A和陆地交流系统B;所述陆地交流系统A由交流母线Ba-A、Ba-A1、Ba-A2、Ba-A3、Ba-B4及其之间的交流线路组成,所述交流母线Ba-A是陆地交流系统A等值网络的等效母线;陆地交流系统B由交流母线Ba-B,Ba-B0,Ba-B1,Ba-B2,Ba-B3及其之间的交流线路组成,交流母线Ba-B是交流系统B等值网络的等效母线,交流母线Ba-B0代表变压站;未与陆地交流系统A和陆地交流系统B相连的独立交流系统Ba-A5和Ba-A6与风电场相连。
8.如权利要求5-6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其特征在于,VSC换流站包括基于可关断器件的电压源型换流器;所述VSC换流站的主接线形式为单极或双极形式。
CN201510061918.1A 2015-02-05 2015-02-05 一种用于电网互联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 Pending CN1059908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61918.1A CN105990832A (zh) 2015-02-05 2015-02-05 一种用于电网互联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61918.1A CN105990832A (zh) 2015-02-05 2015-02-05 一种用于电网互联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90832A true CN105990832A (zh) 2016-10-05

Family

ID=57037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61918.1A Pending CN105990832A (zh) 2015-02-05 2015-02-05 一种用于电网互联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9083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3402A (zh) * 2018-01-11 2018-06-29 上海交通大学 适用于煤矿的远距离中压直流输电系统
CN109347134A (zh) * 2018-11-09 2019-02-15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双极柔性直流电网极线电气主接线系统及在线检修方法
CN111382525A (zh) * 2020-03-24 2020-07-07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沧州供电分公司 低频输电闭环测试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2101A (zh) * 2014-03-05 2014-05-2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带dc/dc变换器的多电压等级直流电网系统
EP2773032A1 (en) * 2013-03-01 2014-09-03 GE Energy Power Conversion Technology Ltd Current source converter with gate turn off semiconductor elements and a special commutation mod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73032A1 (en) * 2013-03-01 2014-09-03 GE Energy Power Conversion Technology Ltd Current source converter with gate turn off semiconductor elements and a special commutation mode
CN103812101A (zh) * 2014-03-05 2014-05-2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带dc/dc变换器的多电压等级直流电网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3402A (zh) * 2018-01-11 2018-06-29 上海交通大学 适用于煤矿的远距离中压直流输电系统
CN109347134A (zh) * 2018-11-09 2019-02-15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双极柔性直流电网极线电气主接线系统及在线检修方法
CN109347134B (zh) * 2018-11-09 2021-10-22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双极柔性直流电网极线电气主接线系统及在线检修方法
CN111382525A (zh) * 2020-03-24 2020-07-07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沧州供电分公司 低频输电闭环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1382525B (zh) * 2020-03-24 2024-04-05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沧州供电分公司 低频输电闭环测试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Okba et al.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A review, part I
CN107394819B (zh) 一种变电站低压母线间柔性互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ao et al. Minimization of transmission loss in meshed AC/DC grids with VSC-MTDC networks
Agelidis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high-voltage direct-current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s
Khadem et al. UPQC for power quality improvement in dg integrated smart grid network-a review
CN108134393A (zh) 一种基于电能路由技术的区域能源互联配电网系统
CN107276125A (zh) 一种链式多端口并网接口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2427243A (zh) 一种将风电场和常规电厂联合并网的多端直流输电系统
CN207010253U (zh) 一种链式多端口并网接口装置
Abdelgawad et a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microgrid architectures for distributed generation
CN206076972U (zh) 一种交直流混联电网
CN105990832A (zh) 一种用于电网互联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
CN106356905A (zh) 一种交直流双母线可控输电系统
CN106505902B (zh) Lcc/vsc直流互联变压器
CN105958466A (zh) 基于多端口直流变电站的直流微电网系统
CN107134914A (zh) 一种应用于低压配电终端的自组织电能路由器
CN109671344A (zh) 一种用于直流输配电工程动态模拟实验系统的拓扑结构
CN206117184U (zh) 光伏与电气化铁路相结合的供电结构
Wang et al.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 and the influence on power loss
Oliver et al. High-voltage DC distribution is key to increased system efficiency and renewable-energy opportunities
CN104767227A (zh) 一种新型智能配电网变电装置母线潮流控制器
Chozas et al. Integration of wave and offshore wind energy in a European offshore grid
CN107887934A (zh) 基于公共连接单元的多微网柔性互联结构
CN105990828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并网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
CN105207607A (zh) A~c三相交流串联式光伏方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