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8510B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8510B
CN105988510B CN201510057859.0A CN201510057859A CN105988510B CN 105988510 B CN105988510 B CN 105988510B CN 201510057859 A CN201510057859 A CN 201510057859A CN 105988510 B CN105988510 B CN 1059885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recess
connection component
electronic device
faste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578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88510A (zh
Inventor
陈弘基
王建翔
叶怡昌
赖季宏
李武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CN20151005785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885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88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8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88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8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一连接组件、第二机体以及第二连接组件。第一机体具有凹口。第一连接组件配置在第一机体且隐藏在凹口内。第二连接组件突出地配置在第二机体上。第二连接组件适配在凹口内以电性连接第一连接组件,并使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彼此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该电子装置具有隐藏式连接器而能使机体的外观简洁并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子装置与传统的台式电脑最大的差别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讲求轻薄短小,让电脑的使用者能够易于携带,并且提供使用者在各种环境下进行电脑操作的便利性。然而,便携式电子装置也受限于其轻薄短小的设计要求,其功能与扩充性也不能与具有较大的运用空间的台式电脑相提并论。
有鉴于此,现有便携式电子装置多会附带提供扩充基座,藉以让扩充基座作为提供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承载平台,同时也能提供额外的使用方式与功能,例如作为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源供应、键盘输入或相关人机操控接口、连接端口或音箱的扩充等,以使便携式电子装置未处于携行状态时能达到现有台式电脑的完整功能。
惟,欲达到上述功能,便携式电子装置与扩充基座之间需同时完成结构上与电性上的连接。在现有技术中,大部分是通过各在扩充基座上与便携式电子装置上设置外部连接器,以利于两者进行直接插拔。但,所述外露的连接器却容易因频繁地接触而产生磨耗甚至损坏。
因此,如何达到上述连接要求并同时提高相关构件的耐受度与使用寿命,便成为相关人员所需思考解决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具有隐藏式连接器而能使机体的外观简洁并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一连接组件、第二机体以及第二连接组件。第一机体具有凹口。第一连接组件配置在第一机体且隐藏在凹口内。第二连接组件突出地配置在第二机体上,其中第二连接组件适配在凹口内以电性连接第一连接组件,并使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彼此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电子装置通过分别将第一连接组件设置在第一机体且隐藏在凹口内,以让第二连接组件在结构上嵌入凹口而完成结合的同时,也让两者能达到电性连接的目的,此举让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在结构与电性能同时完成连接,而有效地降低分开行的所可能造成的风险,即以机体结构辅助电性连接装置进行结合,而能避免外部连接器重复使用时所造成的磨损或对位不易的情形,同时也让机体的外观能更加地简洁。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电子装置经放大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局部爆炸图;
图4与图5分别是图3电子装置的结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子装置;
110、210:第一机体;
112:凹口;
120、220:第二机体;
122:第一部件;
124:第二部件;
124a:枢接部;
124b:承载部;
130、230:第一连接组件;
132:第一扣件;
134、231:第一端子;
140:第二连接组件;
142、242:第二扣件;
144、244:第二端子;
211:第一卡勾;
214:第一开口;
216:第二开口;
218:凸肋;
232:第一移动件;
232a:凸柱;
232b:凸部;
232c:第二卡勾;
232d:开口;
234:第二移动件;
234a:轨道;
238:弹性件;
C1:旋转轴;
E1:第一连接端;
E2、E4:第二连接端;
L1:第一轴;
L2:第二轴;
P1:第一部分;
P2:第二部分;
P2a:底板;
P2b:侧板;
P3:第三部分;
P4:第四部分;
S1:显示面;
S2、S7:底面;
S3、S5:顶面;
S4:承载面;
S6:侧面;
W1:内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例如是平板装置与其扩充基座的结合,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电子装置也可为手机与充电基座。换句话说,任何包含可拆卸的两部件的相关装置,均能适用于本发明。以下将以平板装置与扩充基座为例进行描述。
图2为图1的电子装置经放大后的局部剖视图,在此将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分开示出且省略部分构件,同时以虚线示出内部结构,而能清楚地辨识机体内的相关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包括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第一连接组件130以及第二连接组件140。第一机体110例如是前述的平板装置,其具有显示面S1与邻接的底面S2,且第一机体110还具有位于底面S2的一对凹口112。由于本实施例的相关构件(如凹口112、第一连接组件130与第二连接组件140)在图1中均呈左、右对称的状态,因此后续的说明及图2仅示出其中一侧的结构作为代表。
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第一连接组件130配置在第一机体110内且隐藏在凹口112,进一步地说,第一连接组件130包括第一扣件132与多个第一端子134,第一扣件132设置在凹口112的内壁,而第一端子134嵌设于第一扣件132且电性连接第一机体110,其中各第一端子134的第一连接端E1暴露出第一扣件132而位于凹口112内。
对应地,第二机体120包括第一部件122与第二部件124,其中第一部件122例如是具有如图示的触控板、键盘等输入装置的扩充基座,而第二部件124枢设在第一部件122的一侧以相对于第一部件122旋转,第二连接组件140突出地设置在第二部件124上。
详细而言,第二部件124具有枢接部124a与承载部124b,枢接部124a枢接于第一部件122而使第二部件124能据此相对于第一部件122以旋转轴C1旋转。第二连接组件140包括第二扣件142与多个第二端子144,其中第二扣件142设置在第二部件124的承载部124b上,且第二扣件142具有背对第二部件124(承载部124b)的顶面S3。第二端子144设置在第二扣件142内且电性连接第二机体120,且各第二端子144的第二连接端E2暴露于顶面S3。
据此,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便能通过第一连接组件130与第二连接组件140的相互搭配而组装在一起,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140的第二扣件142适配于第一机体110的凹口112,且第二扣件142移入凹口112后能被第一扣件132夹持而固定,以让第一机体110能以其底面S2抵靠在承载部124b的承载面S4上,最终达到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相互结合并固定的效果。
在此需说明的是,设置在凹口112内壁的第一扣件132,其具有卡榫等已知的夹持结构(未示出),因此当第二扣件142进入凹口112时,第一扣件132便能据以夹持住第二扣件142。在此并未限定第一扣件132的详细结构,举凡能达到让第二扣件142固定于凹口112内的相关机构,均能适用于本实施例。
更重要的是,在第二扣件142移入凹口112并被第一扣件132固定时,也会使第一连接端E1与第二连接端E2相互抵接,而让第一端子134与第二端子144同时也完成电性连接的动作。据此,本实施例通过让第二端子144与第二扣件142、以及第一端子134与第一机体110的凹口112分别成为一体式结构,而让使用者在结合电子装置100的同时也完成其电性连接。此举除能有效地简化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的结合动作之外,也让电子装置100通过上述相关机构而相互结合的同时,使用者无须担心其连接器因对位或其他结构因素而影响其电性连接的状态。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结构特征(第二扣件142与凹口112)能辅助且有利于第一端子134与第二端子144之间的电性连接动作。
再者,本实施例通过将连接端子配置在相关机构内而使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的外观更加简洁,如图1所示,第一端子134隐藏在第一机体110的凹口112内,而第二端子144实质上隐藏在第二扣件142内,因此对于电子装置100而言,除上述结合机构(第二扣件142与凹口)外,第一机体110的底面S2与第二机体120的顶面(即承载部124b的承载面S4)之间再无任何突兀的轮廓,且对第二机体120而言,第二部件124的承载部124b在该对第二扣件142之间的区域是不存在突出或凹入轮廓的平滑表面,同样地,第一机体110的底面S2在该对凹口112之间的区域也是不存在突出或凹入轮廓的平滑表面,因此两者所述平滑表面能彼此适配而顺利地接触。
图3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局部爆炸图,同时以局部虚线示出第一机体210内的透视状态,其中第一机体210与第一连接组件230相关的部分仍以实线示出。图4与图5分别为图3电子装置的结合示意图,以说明机体在结合前、后相关构件的对应关系。需先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类似于前述实施例,因此部分相同的结构已能由前述实施例得知,在此便不再赘述。
请同时参考图3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230包括第一移动件232、第二移动件234与多个第一端子231。第一移动件232沿第一轴L1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机体210内,第二移动件234沿第二轴L2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机体210内且耦接于第一移动件232,其中第一轴L1垂直于第二轴L2。
详细而言,第一机体210的凹口212的内侧壁W1上具有第一开口214,而第一移动件232穿设于第一开口214,并进而分隔为第一部分P1与第二部分P2,其中第一部分P1位于凹口212内,第二部分P2位于凹口212外,即以内侧壁W1上的第一开口214作为第一部分P1与第二部分P2的分界。再者,第一机体210的同一内侧壁W1上还存在第二开口216,而第二移动件234具有滑动地穿设于第二开口216的第三部分P3与位于凹口212外的第四部分P4,即通过第二开口216沿第一轴L1干涉第三部分P3,因而能限位第二移动件234仅能沿第二轴L2移动。第一连接组件230的多个第一端子231配置在第三部分P3。
有鉴于此,第一移动件232与第二移动件234的可移动轴向是彼此垂直,故而欲使两者能存在相互连动的效果,需对两者的连接(耦接)关系予以限定。据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件232具有凸柱232a,位于第二部分P2,而第二移动件234具有轨道234a,位于第四部分P4,凸柱232a可滑动地耦接于轨道234a。在此,轨道234a能被视为位于第一轴L1与第二轴L2所形成的虚拟平面上,凸柱232a的延伸方向为所述虚拟平面的法线方向,且更重要的是,轨道234a的延伸方向分别与第一轴L1及第二轴L2夹一锐角。换句话说,轨道234a的延伸方向分别不垂直也不平行于与第一移动件232的移动轴向与第二移动件234的移动轴向。如此一来,第一移动件232沿第一轴L1的移动便能因轨道234a而转换成驱使第二移动件234沿第二轴L2的移动。
另一方面,第二连接组件240包括第二扣件242与多个第二端子244,其中第二扣件242与前述实施例的第二扣件142类似,其设置在第二机体220上且具有顶面S5与侧面S6。不同的是,本实施例设置在第二扣件242内的第二端子244,其第二连接端E4是从第二扣件242的侧面S6暴露出来。对应地,第一移动件232的第一部分P1具有朝向第二扣件242的凸部232b,当第二扣件242移入凹口212内时,第二扣件242会以其顶面S5抵接于凸部232b,因此带动第一移动件232沿第一轴L1移动。加上如前述第一移动件232与第二移动件234的耦接关系,因此能得知第一移动件232将顺利地驱动第二移动件234沿第二轴L2移动,进而使第三部分P3内的第一端子231以其第一连接端(在此因视角关系而未示出,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端E1)移入凹口212内而与位于第二扣件242侧面的第二连接端E4相互抵接,达到让第一连接组件230与第二连接组件240相互电性连接的效果。
此外,第一连接组件230还包括弹性件238,例如是弹簧,连接第一机体210与第一移动件232之间。详细而言,第一机体210还具有底面S7与设置其上且沿第一轴L1延伸的多个凸肋218,而前述第一移动件232的第二部分P2,其外型实质上是呈类L形的板件,且具有底板P2a与侧板P2b,其中底板P2a可滑动地承载于所述多个凸肋218上,即通过凸肋218的结构特征而降低第一移动件232沿第一轴L1滑动时的摩擦力。
再者,第一机体210还具有立设在底面S7上的第一卡勾211,当第一移动件232以其底板P2a承载在凸肋218上时,第一卡勾211会穿过底板P2a的开口232d,而第一移动件232还具有位于侧板P2b上的第二卡勾232c,且弹性件238的相对两端分别卡扣于第一卡勾211与第二卡勾232c。据此,当第二连接组件240的第二扣件242移入凹口212而驱动第一移动件232时,第一移动件232会变形弹性件238;当第二连接组件240的第二扣件242移出凹口212而未驱动第一移动件232时(即第一移动件232未受第二扣件242施力时),弹性件238便以其弹力驱动第一移动件232复位。换句话说,当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分离时,弹性件238能让第一连接组件210复位,以利于后续再次进行结合的动作。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包括可拆装的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且作为两者间电性连接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均设置在机体的结构件之内,即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是隐藏在第一机体的凹口内,而第二连接组件则是包括突出于第二机体的第二扣件与其内的第二端子,因而在通过第二扣件移入凹口而与第一扣件扣持时,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得以同时相互抵接而达到电性导通的效果。换句话说,本发明电子装置将用以进行电性连接的构件设置在机构连接的构件之内,故能通过机构件的结合而同时达到电性连接的目的,即使用者无须在进行机构结合时也烦恼机体间的电性连接的问题。再者,所述隐藏式的电性连接构件也让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的外观得以更加地简洁,而能提升电子装置的美观程度。
另外,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使上述隐藏式端子可移动的特性,因而能提供更进一步地保护作用,即所述第一端子通过第一移动件与第二移动件的搭配,而在第二端子随着第二扣件移入时方移入凹口与第二端子连接,一旦第二端子移离凹口(即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分离时),第一端子便能再次复位,因此有效避免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在机体结合时发生碰撞的可能,进而增强端子的耐用程度与增加电子装置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机体,具有凹口;
第一连接组件,配置在该第一机体且隐藏在该凹口内;
第二机体;以及
第二连接组件,突出地配置在该第二机体上,其中该第二连接组件适配在该凹口内以电性连接该第一连接组件,并使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彼此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其中该第二连接组件具有多个第二端子,电性连接该第二机体,而该第一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扣件,设置在该凹口的内壁;
第一移动件,沿第一轴可移动地设置在该第一机体内;
第二移动件,沿第二轴可移动地设置在该第一机体内且耦接于该第一移动件,该第一轴垂直该第二轴;以及
多个第一端子,电性连接于该第一机体且设置在该第二移动件上,在该第二连接组件移入该凹口的过程中,该第二连接组件驱动该第一移动件沿该第一轴移动,以使该第一移动件驱动该第二移动件沿该第二轴并移近该第二连接组件,以让该些第一端子电性连接至该些第二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移动件具有凸柱,而该第二移动件具有轨道,该凸柱可滑动地耦接于该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凹口的侧壁具有第一开口,而该第一移动件可移动地穿设于该第一开口,且该第一移动件被该第一开口分隔出位于该凹口内的第一部分与位于该凹口外的第二部分,其中该第一部分位于该第二连接组件移入该凹口的移动路径上,而该凸柱位于该第二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凹口的侧壁具有第二开口,而第二移动件具有移动地穿设于该第二开口的第三部分与位于该凹口外的第四部分,该些第一端子配置在该第三部分,以使该些第一端子的多个第一连接端随该第三部分移入或移出该凹口,该轨道位于该第四部分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开口限位该第三部分,以使该第二移动件仅能沿该第二轴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
第二扣件,设置在该第二机体上,该第二扣件具有背对该第二机体的顶面与侧面,该些第二端子设置在该第二扣件内,且各该第二端子的第二连接端暴露在该侧面,当该第二扣件移入该凹口时,该侧面正对于该侧壁,而该些第一连接端随该第三部分移入该凹口并电性连接该些第二端子的该些第二连接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
弹性件,连接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一移动件之间,当该第二连接组件移入该凹口而驱动该第一移动件时,该第一移动件变形该弹性件,当该第二连接组件移出该凹口而未驱动该第一移动件时,该弹性件以其弹力驱动该第一移动件复位。
CN201510057859.0A 2015-02-04 2015-02-04 电子装置 Active CN105988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7859.0A CN105988510B (zh) 2015-02-04 2015-02-04 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7859.0A CN105988510B (zh) 2015-02-04 2015-02-04 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8510A CN105988510A (zh) 2016-10-05
CN105988510B true CN105988510B (zh) 2019-06-14

Family

ID=57037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57859.0A Active CN105988510B (zh) 2015-02-04 2015-02-04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885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6099B (zh) * 2017-11-01 2019-11-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動機構及電子裝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9427A (en) * 1991-08-02 1994-07-12 Tusk, Incorporated Modular computer system having an improved docking assembly
US7447007B2 (en) * 2004-10-06 2008-11-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compu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0222B (zh) * 2013-07-12 2015-09-11 Ccp Contact Probes Co Ltd 連接器組合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9427A (en) * 1991-08-02 1994-07-12 Tusk, Incorporated Modular computer system having an improved docking assembly
US7447007B2 (en) * 2004-10-06 2008-11-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compu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8510A (zh) 2016-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9884B (zh) 電子裝置
US10209743B1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ith positioning mechanism
US20210011514A1 (en) Bendable mechanism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TWI548967B (zh) 電子組件
CN113586596A (zh) 设置柔性显示面板的内折叠型铰链结构
US8747144B2 (en) Latching mechanism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ing the same
US20170142240A1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9721735B2 (en) Multi-function charger
CN103378625A (zh) 移动电源
KR101722447B1 (ko) 가이드시트가 연동되는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단말기
TWI455391B (zh) 應用於可攜式行動通訊裝置的充電裝置
US11831796B2 (en) In-folding hinge structure having flexible display panel installed thereon
JP2016051309A (ja) ドッキング装置
CN105988510B (zh) 电子装置
US11974407B2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N105320228A (zh) 固定装置及其应用的电脑装置
CN110190454A (zh) 一种多国转换器
KR20200045892A (ko) Usb 단자 어셈블리
CN103137364B (zh) 按键结构
US10429902B2 (en) Connect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879203B (zh) 一种接口及电子设备
JP2012055122A (ja) 充電器
TWM405129U (en) Hidden structure for combination of 3C product and transmission line
CN219555019U (zh) 支撑装置及移动电源
CN103779725A (zh) 导引模块及使用其之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