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7571A - 双温区搁物板、制冷设备及制冷制热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温区搁物板、制冷设备及制冷制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7571A
CN105987571A CN201510078967.6A CN201510078967A CN105987571A CN 105987571 A CN105987571 A CN 105987571A CN 201510078967 A CN201510078967 A CN 201510078967A CN 105987571 A CN105987571 A CN 1059875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insulation
insulation board
dual temperature
board
putting th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789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代民
窦晓宁
潘自杰
高秀森
张天宇
刘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7896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8757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87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75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温区搁物板、制冷设备及制冷制热方法。包括主隔热板、辅助隔热板和制热模块,所述辅助隔热板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主隔热板的前边缘,所述制热模块固定在所述主隔热板并位于所述主隔热板的第一表面上。当需要同时制冷制热时,主隔热板和辅助隔热板齐平,双温区搁物板的制热模块将对制热腔体进行制热,而制冷腔体利用制冷回路保持制冷状态;当无需制热时,则可以关闭制热模块,翻折辅助隔热板,实现制冷设备能够利用一个保温箱体根据需要实现制热功能,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双温区搁物板、制冷设备及制冷制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双温区搁物板、制冷设备及制冷制热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制冷设备(冰箱、保鲜柜)的箱体中配置有冷藏箱体用于冷藏饮料、蔬菜和水果等物品,而为了充分利用其冷藏空间,冷藏箱体中通常设置有搁架将冷藏箱体分隔开。通常情况下,制冷设备在夏天常用于制冷饮料,而对于在冬天使用时,无法提供加热的功能。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能够制冷和制热的设备,通常是设置两个相互独立的箱体,并在每个箱体中设置制冷或制热模块,整体成本高,且制热箱体只能制热,利用率较低。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根据需要实现制热功能且成本低的制冷设备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温区搁物板、制冷设备及制冷制热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双温区搁物板的密封性能较低,导致洁净工作台的可靠性较低的缺陷,实现提高双温区搁物板的密封性能,以提高洁净工作台的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温区搁物板,包括主隔热板、辅助隔热板和制热模块,所述辅助隔热板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主隔热板的前边缘,所述制热模块固定在所述主隔热板并位于所述主隔热板的第一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制热模块为电热丝或电热盘。
进一步的,所述制热模块为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面连接有冷端散热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面连接有热端散热器,所述冷端散热器位于所述主隔热板的第二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主隔热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主隔热板的上表面;所述冷端散热器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的外侧,所述热端散热器固定在所述第二表面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主隔热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主隔热板的下表面;所述冷端散热器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的内侧,所述热端散热器固定在所述第二表面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主隔热板和所述辅助隔热板的四周均设置有密封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制冷回路、保温箱体和门体,所述制冷回路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所述门体连接在所述保温箱体上,所述保温箱体中设置有两条平行的滑槽,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上述双温区搁物板,所述双温区搁物板的主隔热板插在所述滑槽中;当所述制冷设备处于制冷制热状态时,所述双温区搁物板的主隔热板和辅助隔热板齐平,所述辅助隔热板的边沿抵靠在所述门体,所述双温区搁物板将所述保温箱体分隔为制冷腔体和制热腔体;当所述制冷设备处于单制冷状态时,所述辅助隔热板处于翻折状态,所述辅助隔热板与所述门体之间形成风道。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箱体的背板上还设置有隔温凹槽,所述主隔热板插在所述隔温凹槽中;所述隔温凹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槽连接,所述隔温凹槽和所述滑槽形成一整体凹槽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设备为直冷式制冷设备,所述蒸发器分布在所述制冷腔体中;或者,所述制冷设备为风冷式制冷设备,所述保温箱体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制冷腔体中。
本发明还提供的一种制冷制热方法,采用上述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具有单制冷模式和制冷制热模式,具体为:
单制冷模式,制冷设备中双温区搁物板的辅助隔热板处于翻转状态,双温区搁物板的制热模块处于断电状态;或者,将制冷设备中双温区搁物板从保温箱体中取出;
制冷制热模式,制冷设备中双温区搁物板的主隔热板和辅助隔热板齐平,双温区搁物板的制热模块处于通电状态。
本发明提供的双温区搁物板、制冷设备及制冷制热方法,通过采用主隔热板和辅助隔热板作为搁物板,辅助隔热板能够翻转,当需要同时制冷制热时,主隔热板和辅助隔热板齐平,辅助隔热板将抵靠在门体上,将保温箱体分隔成独立的制冷腔体和制热腔体,并通过双温区搁物板实现制冷腔体和制热腔体之间隔热,双温区搁物板的制热模块将对制热腔体进行制热,而制冷腔体利用制冷回路保持制冷状态;当无需制热时,则可以关闭制热模块,翻折辅助隔热板,辅助隔热板与门体之间形成风道,使得冷气能够循环整个保温箱体,实现制冷设备能够利用一个保温箱体根据需要实现制热功能,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双温区搁物板实施例处于单制冷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双温区搁物板实施例处于制冷制热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双温区搁物板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一;
图4为本发明双温区搁物板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二;
图5为本发明制冷设备实施例处于单制冷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制冷设备实施例处于制冷制热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制冷设备实施例中保温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双温区搁物板,包括主隔热板1、辅助隔热板2和制热模块3,所述辅助隔热板2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主隔热板1的前边缘,所述制热模块3固定在所述主隔热板1上并位于所述主隔热板1的第一表面上。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双温区搁物板可以插入到制冷设备的保温箱体中将保温箱体分隔开,主隔热板1和辅助隔热板2能够起到隔温的功能,而主隔热板1还起到承载物品的功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用户需要制冷设备同时制冷和制热时,翻转辅助隔热板2使之与主隔热板1齐平,辅助隔热板2将同时与制冷设备的门体配合实现将保温箱体分割为相对隔温独立的储物空间,而制热模块3所在的空间将实现制热的功能;而当用户仅需要单制冷时,则将辅助隔热板2翻转开,辅助隔热板2与门体之间将形成供冷却循环的通道,制热模块3断电,实现单制冷。
其中,对于制热模块3而言具有多种结构形式,如图3所示,制热模块3可以为电加热丝或电加热盘等仅具有加热功能的部件。如图4所示,制热模块3包括半导体制冷片31、冷端散热器32和热端散热器33,在制冷制热模式下,冷端散热器31还用于对制冷的腔体进行辅助制冷,以有效的提高制冷性能。另外,第一表面为所述主隔热板1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主隔热板1的上表面;所述冷端散热器32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的外侧,所述热端散热器33固定在所述第二表面的内侧;或者,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主隔热板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主隔热板1的下表面;所述冷端散热器32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的内侧,所述热端散热器33固定在所述第二表面的外侧。优选的,为了提高密封隔热性能,主隔热板1和所述辅助隔热板2的四周均设置有密封圈(未图示)。
本实施例双温区搁物板,通过采用主隔热板和辅助隔热板作为搁物板,辅助隔热板能够翻转,当需要同时制冷制热时,主隔热板和辅助隔热板齐平,辅助隔热板将抵靠在门体上,将保温箱体分隔成独立的制冷腔体和制热腔体,并通过双温区搁物板实现制冷腔体和制热腔体之间隔热,双温区搁物板的制热模块将对制热腔体进行制热,而制冷腔体利用制冷回路保持制冷状态;当无需制热时,则可以关闭制热模块,翻折辅助隔热板,辅助隔热板与门体之间形成风道,使得冷气能够循环整个保温箱体,实现制冷设备能够利用一个保温箱体根据需要实现制热功能,降低了成本。
如图4-图6所示,本实施例制冷设备,包括制冷回路(未图示)、保温箱体100和门体(未图示),所述制冷回路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所述门体连接在所述保温箱体100上,所述保温箱体100中设置有两条平行的滑槽101,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上述双温区搁物板,所述双温区搁物板的主隔热板201插在所述滑槽101中;当所述制冷设备处于制冷制热状态时,如图4所示,所述双温区搁物板的主隔热板201和辅助隔热板202齐平,所述辅助隔热板202的边沿抵靠在所述门体,所述双温区搁物板将所述保温箱体100分隔为制冷腔体和制热腔体;当所述制冷设备处于单制冷状态时,如图5所示,所述辅助隔热板202处于翻折状态,所述辅助隔热板202与所述门体之间形成风道。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箱体100的背板上还设置有隔温凹槽102,所述主隔热板201插在所述隔温凹槽102中;所述隔温凹槽1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槽101连接,所述隔温凹槽102和所述滑槽101形成一整体凹槽结构。主隔热板201插在入到半包结构的整体凹槽结构中,能够更好的起到隔温的功能。其中,本实施例制冷设备可以为直冷式制冷设备,所述蒸发器分布在所述制冷腔体中;或者,本实施例制冷设备为风冷式制冷设备,所述保温箱体100具有出风口(未图示),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制冷腔体中。
本发明还提供的一种制冷制热方法,采用上述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具有单制冷模式和制冷制热模式,具体为:
单制冷模式,制冷设备中双温区搁物板的辅助隔热板处于翻转状态,双温区搁物板的制热模块处于断电状态;或者,将制冷设备中双温区搁物板从保温箱体中取出;
制冷制热模式,制冷设备中双温区搁物板的主隔热板和辅助隔热板齐平,双温区搁物板的制热模块处于通电状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温区搁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隔热板、辅助隔热板和制热模块,所述辅助隔热板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主隔热板的前边缘,所述制热模块固定在所述主隔热板并位于所述主隔热板的第一表面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温区搁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模块为电热丝或电热盘。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温区搁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模块为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面连接有冷端散热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面连接有热端散热器,所述冷端散热器位于所述主隔热板的第二表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温区搁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主隔热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主隔热板的上表面;所述冷端散热器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的外侧,所述热端散热器固定在所述第二表面的内侧。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温区搁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主隔热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主隔热板的下表面;所述冷端散热器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的内侧,所述热端散热器固定在所述第二表面的外侧。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温区搁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隔热板和所述辅助隔热板的四周均设置有密封圈。
7. 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制冷回路、保温箱体和门体,所述制冷回路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所述门体连接在所述保温箱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体中设置有两条平行的滑槽,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双温区搁物板,所述双温区搁物板的主隔热板插在所述滑槽中;当所述制冷设备处于制冷制热状态时,所述双温区搁物板的主隔热板和辅助隔热板齐平,所述辅助隔热板的边沿抵靠在所述门体,所述双温区搁物板将所述保温箱体分隔为制冷腔体和制热腔体;当所述制冷设备处于单制冷状态时,所述辅助隔热板处于翻折状态,所述辅助隔热板与所述门体之间形成风道。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体的背板上还设置有隔温凹槽,所述主隔热板插在所述隔温凹槽中;所述隔温凹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槽连接,所述隔温凹槽和所述滑槽形成一整体凹槽结构。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为直冷式制冷设备,所述蒸发器分布在所述制冷腔体中;或者,所述制冷设备为风冷式制冷设备,所述保温箱体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制冷腔体中。
10. 一种制冷制热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具有单制冷模式和制冷制热模式,具体为:
单制冷模式,制冷设备中双温区搁物板的辅助隔热板处于翻转状态,双温区搁物板的制热模块处于断电状态;或者,将制冷设备中双温区搁物板从保温箱体中取出;
制冷制热模式,制冷设备中双温区搁物板的主隔热板和辅助隔热板齐平,双温区搁物板的制热模块处于通电状态。
CN201510078967.6A 2015-02-15 2015-02-15 双温区搁物板、制冷设备及制冷制热方法 Pending CN1059875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8967.6A CN105987571A (zh) 2015-02-15 2015-02-15 双温区搁物板、制冷设备及制冷制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8967.6A CN105987571A (zh) 2015-02-15 2015-02-15 双温区搁物板、制冷设备及制冷制热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7571A true CN105987571A (zh) 2016-10-05

Family

ID=57042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78967.6A Pending CN105987571A (zh) 2015-02-15 2015-02-15 双温区搁物板、制冷设备及制冷制热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8757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66047A (ja) * 1999-08-31 2001-03-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貯蔵庫
CN2760476Y (zh) * 2004-12-30 2006-02-22 柏竹山 可调节冷冻、冷藏室容积的电冰箱
CN1745684A (zh) * 2004-09-07 2006-03-1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陈列柜
CN101720416A (zh) * 2007-06-29 2010-06-02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制冷装置以及用于其冷藏室中恒定预定温度的维持方法
CN103097840A (zh) * 2010-09-13 2013-05-08 鲍里斯弗拉基米罗维奇·波斯托瓦洛夫 冰箱产品线的内胆以及真空形成这种腔室的模具和方法
CN204594077U (zh) * 2015-02-15 2015-08-26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双温区搁物板及制冷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66047A (ja) * 1999-08-31 2001-03-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貯蔵庫
CN1745684A (zh) * 2004-09-07 2006-03-1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陈列柜
CN2760476Y (zh) * 2004-12-30 2006-02-22 柏竹山 可调节冷冻、冷藏室容积的电冰箱
CN101720416A (zh) * 2007-06-29 2010-06-02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制冷装置以及用于其冷藏室中恒定预定温度的维持方法
CN103097840A (zh) * 2010-09-13 2013-05-08 鲍里斯弗拉基米罗维奇·波斯托瓦洛夫 冰箱产品线的内胆以及真空形成这种腔室的模具和方法
CN204594077U (zh) * 2015-02-15 2015-08-26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双温区搁物板及制冷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82158B2 (en) Dual cooling systems to minimize off-cycle migration loss in refrigerators with a vacuum insulated structure
WO2011041392A3 (en) Cascade refrigeration system mounted within a deck
CN204268752U (zh) 半导体制冷/制热装置
CN104329858A (zh) 一种具有冷藏冷冻功能的混合制冷冰箱
CN103175362A (zh) 具有辅助制冷设备的冰箱
CN101865587A (zh) 低温冰箱
CN202562164U (zh) 冰箱
US20180080699A1 (en) Modular cooling and low energy ice
CN105222459A (zh) 冰箱
CN102538283A (zh) 用于制冷设备的制冷装置、制冷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CN204594077U (zh) 双温区搁物板及制冷设备
CN204006895U (zh) 冰箱
JP6023986B2 (ja) 冷蔵庫
CN105987571A (zh) 双温区搁物板、制冷设备及制冷制热方法
CN203274403U (zh) 一种带冰温室的无霜电冰箱
CN102116555A (zh) 冰箱
CN203798059U (zh) 一种单机双温无霜冰箱
CN203964516U (zh) 冰箱急冷装置和设有该冰箱急冷装置的冰箱
CN104713288A (zh) 一种带独立温控室的冰箱
CN201706830U (zh) 一种低温冰箱
CN201992933U (zh) 一种冰箱
CN102155836A (zh) 一种冰箱
RU2011122271A (ru) Холодильный аппарат с несколькими отделениями для хранения
CN105486014B (zh) 门体和制冷设备
TWM572443U (zh) Refrigerator device for cooling fruits and vegetables room by using heat pip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