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7317B - 背光模块及其卡合机构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块及其卡合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7317B
CN105987317B CN201510044688.8A CN201510044688A CN105987317B CN 105987317 B CN105987317 B CN 105987317B CN 201510044688 A CN201510044688 A CN 201510044688A CN 105987317 B CN105987317 B CN 1059873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portion
head
snap fastener
aforementioned
suppor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446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87317A (zh
Inventor
寺岛利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filed Critical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4468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873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87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7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87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73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一种背光模块及其卡合机构,背光模块包括板状构件,框体以及复数个卡合机构。该板状构件形成有复数个孔。该些卡合机构设置于该框体上,并分别卡合于该些孔内,其中每一该卡合机构包括基板、第一杆部以及第二杆部。该第一杆部,自该基板朝该板状构件方向延伸。该第二杆部自该基板朝该板状构件方向延伸,且该第一杆部与该第二杆部相对于该卡合机构的中心轴错置排列,其中该中心轴平行于该基板。当该卡合机构穿过于对应的该孔时,该第一、第二杆部沿该中心轴方向互相朝彼此弯曲变形且互相交错。

Description

背光模块及其卡合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背光模块,特别关于一种具有卡合机构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在一般背光模块中,通常设有反射片、导光板或扩散片等构件,为了支撑并固定该些构件,在背光模块中更对应设置有复数个卡合机构。有鉴于背光模块有逐渐朝薄型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卡合机构也必须对应组件尺寸的小型化而缩小其尺寸,然而,若仅只是将卡合机构等比例地缩小,恐会有着强度不足且易损坏的问题。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对应小型化且具有足够强度的卡合机构始成为相关技术领域中的一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卡合机构无法兼顾小型化与足够的强度的缺陷,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小型化且具有足够强度。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板状构件,框体以及至少一卡合机构。前述板状构件形成有至少一孔。前述卡合机构设置于前述框体上,并分别卡合于前述孔内,其中每一前述卡合机构包括基板、第一杆部以及第二杆部。前述第一杆部自前述基板朝前述板状构件方向延伸。前述第二杆部自前述基板朝前述板状构件方向延伸,且前述第一、第二杆部相对于前述卡合机构的中心轴错置排列,其中前述中心轴平行于前述基板。当前述卡合机构穿过前述孔时,前述第一、第二杆部沿前述中心轴方向朝彼此弯曲变形且相互交错。
于一实施例中,每一前述卡合机构更包括第一头部以及第二头部。前述第一头部连接前述第一杆部,并形成有第一抵接面,其中前述第一头部的尺寸大于前述第一杆部的尺寸。前述第二头部连接前述第二杆部,并形成有第二抵接面,其中前述第二头部的尺寸大于前述第二杆部的尺寸,且当前述卡合机构穿过前述孔时,前述第一抵接面与前述第二抵接面相互抵接。
于一实施例中,在前述卡合机构中,前述第一杆部与前述第二杆部沿前述中心轴方向上具有第一间距,且前述第一头部与前述第二头部沿前述中心轴方向上具有第二间距,前述第二间距大于前述第一间距。
于一实施例中,其中前述卡合机构更包括第一支承部与第二支承部,前述第一支承部形成于前述第一杆部与前述第一头部之间,第二支承部形成于前述第二杆部与前述第二头部之间,前述板状构件被支撑于前述第一前述支承部与前述第一头部之间,且前述板状构件被支撑于第二支承部与前述第二头部之间,其中前述第一、第二支承部于前述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分别大于前述第一、第二头部于前述基板上的投影面积。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第二头部的宽度朝前述板状构件方向渐缩。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抵接面与前述第二抵接面分别具有Z字形结构。
本发明更提供了一种卡合机构,用以与板状构件上的孔进行卡合,包括基板、第一杆部以及第二杆部。前述第一杆部自前述基板朝前述板状构件方向延伸。前述第二杆部自前述基板朝前述板状构件方向延伸,且前述第一、第二杆部相对于前述卡合机构的中心轴错置排列,其中前述中心轴平行于前述基板。当前述卡合机构穿过前述孔时,前述第一、第二杆部沿前述中心轴方向朝彼此弯曲变形且相互交错。
于一实施例中,更包括第一头部以及第二头部。前述第一头部连接前述第一杆部,并形成有第一抵接面,其中前述第一头部的尺寸大于前述第一杆部的尺寸。前述第二头部连接前述第二杆部,并形成有第二抵接面,其中前述第二头部的尺寸大于前述第二杆部的尺寸,且当前述卡合机构穿过前述孔时,前述第一抵接面与前述第二抵接面相互抵接。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杆部与前述第二杆部沿前述中心轴方向上具有第一间距,且前述第一头部与前述第二头部沿前述中心轴方向上具有第二间距,前述第二间距大于前述第一间距。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第二头部的宽度朝前述板状构件方向渐缩。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抵接面与前述第二抵接面分别具有Z字形结构。
于一实施例中,其中前述卡合机构更包括第一支承部与第二支承部,前述第一支承部形成于前述第一杆部与前述第一头部之间,第二支承部形成于前述第二杆部与前述第二头部之间,前述板状构件被支撑于前述第一前述支承部与前述第一头部之间,且前述板状构件被支撑于第二支承部与前述第二头部之间,其中前述第一、第二支承部于前述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分别大于前述第一、第二头部于前述基板上的投影面积。
实施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对应背光模块的薄型化与组件小型化以提供强度足够的卡合固定,此外,由于本发明的卡合机构的构造简单且容易加工或射出成型,因此不会造成额外的模具设计成本增加,而可得到低成本的卡合机构。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爆炸图。
图2是表示图1中区域A的放大图。
图3A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卡合机构立体图。
图3B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卡合机构侧视图。
图3C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卡合机构俯视图。
图4A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板与第一、第二杆部俯视图。
图4B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板与第一、第二杆部侧视图。
图4C是表示图4A中的第一、第二杆部朝彼此弯曲的俯视图。
图4D是表示图4B中的第一、第二杆部朝彼此弯曲的侧视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卡合机构弯曲时的前视图。
图5B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卡合机构弯曲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卡合机构、板状构件以及反光片结合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主要包括有至少一卡合机构1、板状构件2、扩散片3、反射片4、框体5以及复数个发光二极管(LED)6,其中板状构件2可为光学组件(例如为滤光片或棱镜片)。前述卡合机构1、复数个发光二极管6以及反射片4皆设置于框体5上,且板状构件2上形成有至少一矩形孔7。如图2所示,相邻的孔7之间具有固定间距,并且以矩阵方式排列于板状构件2上,其位置则对应于前述卡合机构1。
接着请一并参照图1以及图3A至3C,本实施例中的卡合机构1主要由基板8、第一卡合件L1、第二卡合件R1及底固定部30所组成,其中第一卡合件L1包括第一杆部10、第一头部11、第一颈部12以及第一支承部15,第二卡合件包括第二杆部20、第二头部21、第二颈部22以及第二支承部25。第一杆部10以及第二杆部20由基板8朝着如图1中所示的板状构件2方向延伸,且相对于卡合机构1的中心轴C上错置排列,其中前述中心轴C平行于X轴方向(图3A),且第一、第二头部11、21的尺寸分别大于第一、第二杆部10、20的尺寸。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卡合件L1与第二卡合件R1可为塑料材质,并且和基板8以及底固定部30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
如图3C所示,第一头部11与第二头部21分别具有第一抵接面13以及第二抵接面23,其中第一抵接面13与第二抵接面23分别具有Z字形结构,当卡合机构1欲穿过对应的孔7时,第一抵接面13与第二抵接面23相互抵接,使第一、第二头部11、21可同时穿过对应的孔7。
再请一并参阅图3A至3C,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杆部10与第二杆部20在X方向上具有最大间距的第一间距D1;第一头部11的第一尖端14与第二头部21的第二尖端24同样相对于中心轴C错置排列,且第一抵接面13与第二抵接面23之间于X方向上具有最大间距的第二间距D2,其中第二间距D2大于第一间距D1(图3C)。
又,由图3A至3C中可看出,第一支承部15藉由第一颈部12连接第一头部11,第二支承部25藉由第二颈部22连接第二头部21。其中,如图3C所示,第一支承部15与第二支承部25在基板8上的投影面积分别大于第一头部11与第二头部21在基板8上的投影面积。
接着请参阅图4A至4D,其中图4A至4D省略了第一、第二头部11、21、第一、第二颈部12、22、第一、第二支承部15、25。当卡合机构1进行组装时,第一杆部10与第二杆部20可受外力作用而分别如图4A、4B所示般沿形变方向B1、B2(平行于X轴及中心轴C)互相朝彼此弯曲(图4C、4D)。其中,由于第一杆部10与第二杆部20在形变方向B1、B2上错位排列,因此当第一杆部10与第二杆部20分别沿形变方向B1、B2朝彼此弯曲时,第一杆部10与第二杆部20于XZ平面上的投影会互相重迭(请见图4C、4D中的重迭区域E所示)。
接着请一并参阅图5A、5B,当进行卡合机构1与板状构件2中对应的孔7的组合时,卡合机构1的第一卡合件L1与第二卡合件R1会分别沿形变方向B1、B2互相朝彼此弯曲,此时第一杆部10与第二杆部20分别沿形变方向B1、B2朝彼此弯曲,且第一抵接面13与第二抵接面23相互抵接,藉此使第一、第二头部11、21穿过对应的孔7。如图6所示,当第一头部11与第二头部21穿过对应的孔7后,板状构件2被夹持于第一支承部15与第一头部11之间,且被夹持于第二支承部25与第二头部2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第二颈部12、22的高度大致与板状构件2的厚度相同,因此板状构件2被稳定限位夹持于第一、第二头部11、21与第一、第二支承部15、25之间。此外,因为在基板8的底侧设有具有弹性的底固定部30,藉由令底固定部30变形并通过形成于反射片4上的孔41,使反射片4被夹持于基板8的另一侧与底固定部30之间。
需特别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杆部10与第二杆部20在中心轴C方向上错置排列,且卡合机构1在穿过孔7时可沿形变方向B1、B2互相朝彼此弯曲,此时,藉由第一杆部10与第二杆部20在XZ平面上的局部重迭(如图4D的重迭区域E),可是第一头部11与第二头部21顺利穿过孔7。如此,当背光模块小型化时,即使孔7也随之小型化,卡合机构1仍可通过孔7并与之卡合,而不必减少卡合机构1的尺寸宽度,以维持其足够的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以及卡合机构,藉此能够对应背光模块的薄型化与组件小型化以提供强度足够的卡合固定,此外,由于本发明的卡合机构的构造简单且容易加工或射出成型,因此不会造成额外的模具设计成本增加,而可得到低成本的卡合机构。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状构件,形成有至少一孔;
框体;以及
至少一卡合机构,设置于该框体上,并分别卡合于该些孔内,其中每一该卡合机构包括:
基板;
第一杆部,自该基板朝该板状构件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杆部,自该基板朝该板状构件方向延伸,且该第一、第二杆部相对于该卡合机构的中心轴错置排列,其中该中心轴平行于该基板;
当该卡合机构穿过对应的该孔时,该第一、第二杆部沿该中心轴方向朝彼此弯曲变形且相互交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卡合机构更包括:
第一头部,连接该第一杆部,并形成有第一抵接面,其中该第一头部的尺寸大于该第一杆部的尺寸;以及
第二头部,连接该第二杆部,并形成有第二抵接面,其中该第二头部的尺寸大于该第二杆部的尺寸,且当该卡合机构穿过该孔时,该第一抵接面与该第二抵接面相互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在该卡合机构中,该第一杆部与该第二杆部沿该中心轴方向上具有第一间距,且该第一头部与该第二头部沿该中心轴方向上具有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大于该第一间距。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卡合机构更包括第一支承部与第二支承部,该第一支承部形成于该第一杆部与该第一头部之间,该第二支承部形成于该第二杆部与该第二头部之间,其中该板状构件被夹持于该第一该支承部与该第一头部之间,该板状构件被夹持于第二支承部与该第二头部之间,其中该第一、第二支承部于该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分别大于该第一、第二头部于基板上的投影面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头部的宽度朝该板状构件方向渐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抵接面与该第二抵接面分别具有Z字形结构。
7.一种卡合机构,用以与板状构件上的孔相互卡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第一杆部,自该基板朝该板状构件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杆部,自该基板朝该板状构件方向延伸,且该第一、第二杆部相对于该卡合机构的中心轴错置排列,其中该中心轴平行于该基板;
当该卡合机构穿过对应的该孔时,该第一、第二杆部沿该中心轴方向朝彼此弯曲变形且相互交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合机构更包括:
第一头部,连接该第一杆部,并形成有第一抵接面,其中该第一头部的尺寸大于该第一杆部的尺寸;以及
第二头部,连接该第二杆部,并形成有第二抵接面,其中该第二头部的尺寸大于该第二杆部的尺寸,且当该卡合机构穿过该孔时,该第一抵接面与该第二抵接面相互抵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该卡合机构中,该第一杆部与该第二杆部沿该中心轴方向上具有第一间距,且该第一头部与该第二头部沿该中心轴方向上具有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大于该第一间距。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合机构更包括第一支承部与第二支承部,该第一支承部形成于该第一杆部与该第一头部之间,该第二支承部形成于该第二杆部与该第二头部之间,其中该板状构件被夹持于该第一该支承部与该第一头部之间,该板状构件被夹持于第二支承部与该第二头部之间,其中该第一、第二支承部于该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分别大于该第一、第二头部于基板上的投影面积。
CN201510044688.8A 2015-01-28 2015-01-28 背光模块及其卡合机构 Active CN1059873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4688.8A CN105987317B (zh) 2015-01-28 2015-01-28 背光模块及其卡合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4688.8A CN105987317B (zh) 2015-01-28 2015-01-28 背光模块及其卡合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7317A CN105987317A (zh) 2016-10-05
CN105987317B true CN105987317B (zh) 2018-07-20

Family

ID=57036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44688.8A Active CN105987317B (zh) 2015-01-28 2015-01-28 背光模块及其卡合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8731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02750A (en) * 2004-07-14 2006-01-16 Au Optronics Corp Holding structure of backlight module
CN101676606A (zh) * 2008-09-19 2010-03-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弹性支撑件的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设备
CN101922650A (zh) * 2009-06-15 2010-12-2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2165246A (zh) * 2008-10-14 2011-08-24 夏普株式会社 支撑单元、背光源单元、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472451A (zh) * 2009-07-29 2012-05-23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202432456U (zh) * 2012-02-03 2012-09-12 广州创维平面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扩散板支架及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2661582A (zh) * 2012-05-31 2012-09-12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Led发光条固定装置、背光源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4296079A (zh) * 2013-07-19 2015-01-2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扩散板支架、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10487A1 (ja) * 2009-07-21 2011-01-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支持ピン、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受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02750A (en) * 2004-07-14 2006-01-16 Au Optronics Corp Holding structure of backlight module
CN101676606A (zh) * 2008-09-19 2010-03-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弹性支撑件的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设备
CN102165246A (zh) * 2008-10-14 2011-08-24 夏普株式会社 支撑单元、背光源单元、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1922650A (zh) * 2009-06-15 2010-12-2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2472451A (zh) * 2009-07-29 2012-05-23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202432456U (zh) * 2012-02-03 2012-09-12 广州创维平面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扩散板支架及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2661582A (zh) * 2012-05-31 2012-09-12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Led发光条固定装置、背光源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4296079A (zh) * 2013-07-19 2015-01-2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扩散板支架、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大尺寸高性能LED背光模组关键技术研究;秦宗;《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20140609;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7317A (zh) 2016-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17605B2 (en) Planar illumination apparatus
US833954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a reflection sheet having a higher degree of freedom of movement in a direction along its surface
JP2011216274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KR102216079B1 (ko) 표시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멀티 표시장치
CN107845332B (zh) 集成显示模块和超薄显示装置
US9383253B2 (en) Optical touch device having a plurality of light guide components each with an acute angle between light emitting surfaces
CN110568662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US10641946B2 (en) Back 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90146263A1 (en) Display device
EP2837963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backlight unit
EP2840307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30135843A1 (en) Light guide plate structur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EP3764154B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05987317B (zh) 背光模块及其卡合机构
US20140198521A1 (en) Display apparatus
EP2821819B1 (en) Reflectors for the corners of a direct backlight in a display device
US10914985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support pin
TW201728981A (zh) 光源模組
US9927569B2 (en) Display device
KR20050031641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모듈
US7922379B2 (en) Backlight module
CN101702062B (zh) 背框、金属背框、其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US20190137827A1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support pin
US2015016050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40232967A1 (en) Display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