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58228A - 一种密封接线座的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密封接线座的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58228A
CN105958228A CN201610516671.2A CN201610516671A CN105958228A CN 105958228 A CN105958228 A CN 105958228A CN 201610516671 A CN201610516671 A CN 201610516671A CN 105958228 A CN105958228 A CN 1059582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length
glass dust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166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58228B (zh
Inventor
刘四兵
陈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uaji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uaji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uaji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uaji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1667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582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58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58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582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582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6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aling material, e.g. gels or res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bases or cases for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Sealing Material Com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封接线座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可伐合金进行裁料,经连续模冲压,壳体成型;步骤二:将玻璃粉、石蜡、氧化钙均匀混合,分别经融合、模具成型、排蜡、冷却凝固,形成玻璃珠;步骤三:向步骤一中获得的壳体置入导柱和步骤二制得的玻璃珠,烧结固定,获得样品;步骤四:对步骤三中获得的样品进行电镀处理;步骤五:焊接电阻于步骤四中的样品;步骤六:对步骤五中的样品进行硅油处理,获得成品;所述步骤二中玻璃粉的粒径为50-110目,所述玻璃粉:石蜡:氧化钙为15-20:2:1。将导柱、玻璃珠和壳体固定在模具中烧结固定,通过控制温度变化使玻璃珠与导柱和壳体之间形成紧密结合,使本申请具有良好的整体密封性,并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密封接线座的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零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密封接线座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密封接线座是用于给冰箱或空调压缩机提供供电电源,需要有良好的气密性。为更好地增加密封接线座的气密性,采用玻璃柱对安装在密封接线座内的接线端子进行密封固定,因此,对玻璃柱的质量具有较高要求。
申请公布号为CN103441346A、申请公布日为2013年12月11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密封接线座,包括接线底座和三个接线柱,接线底座中部设有三个呈等边三角形分布的接线柱安装孔,接线柱均贯穿接线底座,并通过玻璃柱固定在接线柱安装孔内。其中,玻璃柱采用玻璃粉冲压而成。
现有技术中的玻璃柱采用玻璃粉在高温下熔化并冲压获得,并将接线柱密封固定在设有玻璃柱的接线柱安装孔内,以达到良好的气密性。然而,直接将玻璃粉在高温下熔化,由于玻璃粉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复盐,其主要化学组成为Na2SiO3、CaSiO3、SiO2或Na2O·CaO.6SiO2等。因此,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熔点,从而导致内部的组成可能未同时达到熔化状态。在经冲压形成所需的形状,但由于其内部中未同时达到熔化状态,导致玻璃粉与玻璃粉之间形成气泡或间隙,致其相互连接得不够紧密,甚至在降温后玻璃粉之间因连接不够牢固而出现相互分散的现象,最终导致获得的玻璃柱难以将接线柱稳固固定,影响整个密封接线座的精密度、使用寿命及其密封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接线座的制备工艺,其解决了玻璃粉熔化时玻璃粉之间的连接难以达到良好的紧密程度的问题,具有提高密封接线座的精密度和密封性,延长使用寿命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密封接线座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可伐合金进行裁料,经连续模冲压,壳体成型;
步骤二:将玻璃粉、石蜡、氧化钙均匀混合,分别经融合、模具成型、排蜡、冷却凝固,形成玻璃珠;
步骤三:向步骤一中获得的壳体置入导柱和步骤二制得的玻璃珠,烧结固定,获得样品;
步骤四:对步骤三中获得的样品进行电镀处理;
步骤五:焊接电阻于步骤四中的样品;
步骤六:对步骤五中的样品进行硅油处理,获得成品;
所述步骤二中玻璃粉的粒径为50-110目,所述玻璃粉:石蜡:氧化钙为15-20∶2∶1。
本申请采用连续模冲压的方式,将可伐合金在连续模中连续进行若干步操作,操作完成后从连续模中取出初步成型的壳体,使壳体在成型过程中具有更好的连续性,不易产生偏差,快速成型,且使成型的壳体具有较好精密程度。通过电镀和硅油处理,使获得的成品不易被氧化,且耐潮湿环境,不易生锈,延长使用寿命,同时还增加安全性,防止出现事故。
石蜡受热易熔化变成石蜡液体,具有可切削、可压缩的功效,在较高的温度下使玻璃粉与石蜡相互融合,且石蜡液体中含有大量直链烷烃,缠绕于玻璃粉外部,使玻璃粉与氧化钙外部被石蜡液体充分包覆,并随着石蜡液体获得良好的流动性,不易成团;且石蜡液体具有优异的保温性能,玻璃粉的粒径为50-110目,被包覆的玻璃粉不易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的玻璃粉,使其自身获得的热量不易散失,在氧化钙的共同作用下,促使玻璃粉内部的空气排出,使空隙消失,并促使玻璃粉在该温度下更易使其内部组分同时达到熔化状态;排蜡过程中,玻璃粉、氧化钙与石蜡液体的混合物在模具中成型,相互间不易产生气泡和缝隙,紧密结合于一体。而包覆在玻璃粉外部的石蜡液体受一定温度影响而挥发,与玻璃粉脱离。此时,玻璃粉已充分熔融,石蜡挥发后,玻璃粉相互交织形成网状结构,不易出现缝隙和气泡,经冷却凝固后得到表面光滑且具有良好紧固性和硬度的玻璃珠。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一中的连续模冲压包括打字、打孔、拉伸和挤压。
在连续模冲压过程中,出模时已打字、打孔、拉伸、和挤压成型,同时使裙边的厚度和角度、孔的高度已经形成,本申请采用该方法,使生产出的产品在裙边、拉伸孔及其内孔、字的边缘处更加光滑,增加产品的精密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二中融合和模具成型升至温度为80-180℃;所述排蜡升至温度为550-700℃,排蜡时长为100-130min;所述冷却凝固后温度降至30-80℃,冷却凝固时长为5-18min。
本申请中,随着温度不断升高,石蜡较玻璃粉先熔化形成流体,使玻璃粉充分分散于石蜡液体中,从而使玻璃粉外部被石蜡包覆,使玻璃粉与玻璃粉之间相互隔绝;随着温度不断升高,石蜡将获得的热量传递给玻璃粉,并且将玻璃粉获得的热量保留,使玻璃粉进行充分熔融;当温度继续升高,石蜡挥发,与玻璃粉脱离。排蜡时间较长,使石蜡液体得到充分挥发,使玻璃粉之间产生紧密的网状结构,并形成玻璃珠。冷却凝固过程中,温度骤降至30-80℃,玻璃珠中的玻璃粉之间受冷收缩,使玻璃粉之间的网状结构更为紧密,但玻璃珠未凝固成坚硬的固体,便于后续操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排蜡和冷却凝固之间还设置有第一保温阶段,所述第一保温阶段的保温时长为5-30min。
本申请中,在排蜡和冷却凝固之间还设置时长为5-30min的第一保温阶段,使石蜡充分挥发;同时,第一保温阶段使玻璃粉之间具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相互结合,形成范围更大的网状结构,从而增加紧密程度。同时,在第一保温阶段中,使玻璃粉之间形成一定应力,达到具有支撑其形状的效果,从而使其具有稳定保持网状结构的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三中烧结固定包括升温阶段、第二保温阶段、降温阶段,所述升温阶段升至温度为800-900℃,所述第二保温阶段的保温时长为10-25min,所述降温阶段的温度降至20-30℃,时长为65-105min。
将导柱通过为完全变成固体的玻璃珠与壳体连接,玻璃珠中含有二氧化硅,导柱和壳体中含有碳元素,较高的温度使相互接触的二氧化硅与碳元素相互反应,充分形成SiC,增大玻璃珠、导柱和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使三者形成更加稳固的整体。SiC为六方晶体,具有更高的熔点,使本申请在使用过程中更具稳定和可靠性,并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升温阶段包括第一升温阶段和第二升温阶段,所述第一升温阶段升至温度为550-650℃,升温时长为5-15min;所述第二升温阶段的温度为650-900℃,升温时长为25-40min。
在升温过程中,在较短时间内将温度快速升高,使成型的玻璃珠快速重新软化熔融,使玻璃珠中的二氧化硅以及与其接触的钢铁中的碳元素开始反应,温度继续升高,相接触的二氧化硅与碳元素之间的反应更为彻底,最终充分形成SiC,并形成较为致密的结构。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降温阶段包括第一降温阶段、第二降温阶段、第三降温阶段,所述第一降温阶段的温度降至455-560℃,时长为7-15min;所述第二降温阶段的温度降至200-300℃,时长为55-75min;所述第三降温阶段的时长为3-15min。
本申请在烧结固定的降温过程中,先采用骤降的方法,使形成的SiC与玻璃珠中的二氧化硅之间迅速结合,随着后期温度缓慢降低,使玻璃珠中各成分之间形成的网状结构重新变得紧密,最终通过短暂的骤降过程,使玻璃珠表面光滑,并使整个样品降至20-30℃,达到固定作用,使导柱、玻璃珠和壳体之间形成紧密连接,增强整体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二和步骤三中的反应均在充斥保护气体中进行,所述保护气体包括氩气、氮气、氦气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在反应前先将整个体系充满保护气体,防止在融合、排蜡、烧结等过程中,为整个反应体系增加一层保护膜,使反应体系保持处于良好的保温状态,防止热量散失。且低流速的保护气体使混合玻璃粉相互融合形成玻璃珠时不易产生气泡;烧结固定过程中,保护气体使玻璃珠中玻璃粉与玻璃粉之间,以及玻璃粉与导柱、壳体之间形成充分的结合,防止气泡产生,且使整个反应体系保持平稳。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连续模冲压,使壳体快速成型,不易产生偏差,并使壳体及各边缘具有良好的光洁度,且提高整体的精密度。
2、采用玻璃粉与石蜡融合制备玻璃珠,通过控制温度变化进行排蜡和冷却凝固,将内部的气泡和缝隙充分排出,形成质地密实、表面光滑且具有良好紧固性和硬度的玻璃珠。
3、将导柱、玻璃珠和壳体固定在模具中烧结固定,通过控制温度变化使玻璃珠与导柱和壳体之间形成紧密结合,使本申请具有良好的整体密封性,并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14中各参数情况如表1所示。
实施例1:一种密封接线座的制备工艺
步骤一:将可伐合金进行裁料,经连续模冲压,进行打字、打孔、拉伸和挤压,壳体成型;
步骤二:采用相应粒径的玻璃粉,并按照相应比例,将玻璃粉、石蜡、氧化钙均匀混合,分别经融合、模具成型、排蜡、冷却凝固,形成玻璃珠;
步骤三:向步骤一中获得的壳体置入导柱和步骤二制得的玻璃珠,经第一升温阶段、第二升温阶段、第二保温阶段、第一降温阶段、第二降温阶段、第三降温阶段,烧结固定,获得样品;
步骤四:对步骤三中获得的样品进行电镀处理;
步骤五:焊接电阻于步骤四中的样品;
步骤六:对步骤五中的样品进行硅油处理,获得成品。
实施例2:一种密封接线座的制备工艺
步骤一:将可伐合金进行裁料,经连续模冲压,进行打字、打孔、拉伸和挤压,壳体成型;
步骤二:采用相应粒径的玻璃粉,并按照相应比例,将玻璃粉、石蜡、氧化钙均匀混合,分别经融合、模具成型、排蜡、第一保温阶段、冷却凝固,形成玻璃珠;
步骤三:向步骤一中获得的壳体置入导柱和步骤二制得的玻璃珠,经第一升温阶段、第二升温阶段、第二保温阶段、第一降温阶段、第二降温阶段、第三降温阶段,烧结固定,获得样品;
步骤四:对步骤三中获得的样品进行电镀处理;
步骤五:焊接电阻于步骤四中的样品;
步骤六:对步骤五中的样品进行硅油处理,获得成品。
实施例2-14的制备工艺参照实施例2的制备工艺。
表1实施例1-14中各参数情况
对比试验1密封性能测试
测试样品:以实施例2、4、6和8制备出的样品为试验样1-4;以对照例1-7制备出的样品为对照样1-7,对照例1-7采用如下制备工艺。
对照例1
步骤一:将可伐合金进行裁料,经普通模具打字、打孔、拉伸和挤压,壳体成型;
步骤二:将玻璃粉融合,180℃下模具成型,40℃下冷却凝固,形成玻璃珠;
步骤三:向步骤一中获得的壳体置入导柱和步骤二制得的玻璃珠,升至880℃烧结固定,冷却至20℃获得样品;
步骤四:对步骤三中获得的样品进行电镀处理;
步骤五:焊接电阻于步骤四中的样品;
步骤六:对步骤五中的样品进行硅油处理,获得成品。
对照例2
步骤一中,将可伐合金进行裁料,经连续模冲压,进行打字、打孔、拉伸和挤压,壳体成型;其他步骤参照对照例1。
对照例3-7
步骤一:将可伐合金进行裁料,经连续模冲压,进行打字、打孔、拉伸和挤压,壳体成型;
步骤二:将玻璃粉与石蜡按照相应比例混合融合,230℃下模具成型,20℃下冷却凝固,形成玻璃珠;
步骤三:向步骤一中获得的壳体置入导柱和步骤二制得的玻璃珠,烧结固定,冷却获得样品;
步骤四:对步骤三中获得的样品进行电镀处理;
步骤五:焊接电阻于步骤四中的样品;
步骤六:对步骤五中的样品进行硅油处理,获得成品。
其中,对照例3-7的各参数情况如表2所示。
测试方法:将试验样1-4和对照样1-7的一端分别固定于出气管的端口,再将各样品于出气管连接处缠上密封胶带。出气管连接于气泵上,将样品浸没于水中,打开气泵,观察并记录样品产生气泡的现象。
测试结果:产生气泡的现象如表3所示。且试验样1-6的整体光洁程度远高于对照样1-7的表面光洁程度。由表3可知,试验样1-4气密性较好,均为出现气泡的现象;而照样1-7中产生不同数量的气泡,尤其是对照样1和对照样2,在水中产生大量气泡,由此表明,对照样1-7的气密性差。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对照样1-7中玻璃珠的生产过程中未使用石蜡,使玻璃珠中产生气泡或空隙,在通气过程中无法实现良好的气密效果;2、在玻璃珠的生产过程中未按照温度变化对玻璃珠和石蜡进行处理,从而使导柱与壳体之间的接触连接较差,从而影响整体的密封性能;3、在烧结固定过程中,为按照要求控制温度变化使导柱、玻璃珠和壳体形成紧密结合。
表2对照例3-7中各参数情况
表3试验样1-4和对照样1-7产生气泡的现象
对比试验2使用寿命测试
测试样品:采用实施例1、3、5、7、9和11制得的制备出的样品为试验样1-6;以对比试验1中的对照例1-7制备出的样品为对照样1-7。
测试方法:将试验样1-6以及对照样1-7分别应用于Haier KFRd-125LW/50BAC13空调上,使空调一直处于开启状态,至样品损坏,记录样品使用寿命。
测试结果:试验样1-6和对照样1-7的使用寿命如表4所示。其中,试验样1-6的整体光洁程度远高于对照样1-7的表面光洁程度。试验样1-6的使用寿命较长,可达三年以上;而对照样1和对照样2的使用寿命为一年多,对照样3-7的使用寿命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主要为:1、对照样1-7中玻璃珠的生产过程中未使用石蜡,使玻璃珠中产生气泡或空隙;或者在玻璃珠的生产过程中未按照温度变化对玻璃珠和石蜡进行处理,从而使形成的玻璃珠与导柱、壳体固定后无法达到良好的结合,致使使用寿命降低;2、在烧结固定过程中,未按照要求控制温度变化,难以使导柱、玻璃珠和壳体形成紧密结合,从而影响使用寿命。
表4试验样1-6和对照样1-7的使用寿命

Claims (8)

1.一种密封接线座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可伐合金进行裁料,经连续模冲压,壳体成型;
步骤二:将玻璃粉、石蜡、氧化钙均匀混合,分别经融合、模具成型、排蜡、冷却凝固,形成玻璃珠;
步骤三:向步骤一中获得的壳体置入导柱和步骤二制得的玻璃珠,烧结固定,获得样品;
步骤四:对步骤三中获得的样品进行电镀处理;
步骤五:焊接电阻于步骤四中的样品;
步骤六:对步骤五中的样品进行硅油处理,获得成品;
所述步骤二中玻璃粉的粒径为50-110目,所述玻璃粉:石蜡:氧化钙为15-20: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接线座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连续模冲压包括打字、打孔、拉伸和挤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接线座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融合和模具成型升至温度为80-180℃;所述排蜡升至温度为550-700℃,排蜡时长为100-130min;所述冷却凝固后温度降至30-80℃,冷却凝固时长为5-18mi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密封接线座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蜡和冷却凝固之间还设置有第一保温阶段,所述第一保温阶段的保温时长为5-3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接线座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三中烧结固定包括升温阶段、第二保温阶段、降温阶段,所述升温阶段升至温度为800-900℃,所述第二保温阶段的保温时长为10-25min,所述降温阶段的温度降至20-30℃,时长为65-105mi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密封接线座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阶段包括第一升温阶段和第二升温阶段,所述第一升温阶段升至温度为550-650℃,升温时长为5-15min;所述第二升温阶段的温度为650-900℃,升温时长为25-40mi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密封接线座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阶段包括第一降温阶段、第二降温阶段、第三降温阶段,所述第一降温阶段的温度降至455-560℃,时长为7-15min;所述第二降温阶段的温度降至200-300℃,时长为55-75min;所述第三降温阶段的时长为3-15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接线座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和步骤三中的反应均在充斥保护气体中进行,所述保护气体包括氩气、氮气、氦气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610516671.2A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密封接线座的制备工艺 Active CN1059582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16671.2A CN105958228B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密封接线座的制备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16671.2A CN105958228B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密封接线座的制备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58228A true CN105958228A (zh) 2016-09-21
CN105958228B CN105958228B (zh) 2018-11-23

Family

ID=56903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16671.2A Active CN105958228B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密封接线座的制备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5822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14432A (en) * 1985-12-05 1987-12-22 Automatic Connector, Inc. Hermetic seal for electrical coaxial connector
CN101531473A (zh) * 2009-04-03 2009-09-16 西安华泰有色金属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金属-玻璃封接工艺
CN103441346A (zh) * 2013-07-30 2013-12-11 张家港市格致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密封接线座
CN103880290A (zh) * 2012-12-19 2014-06-25 辽宁省轻工科学研究院 一种高膨胀系数铜封接玻璃粉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680227A (zh) * 2016-03-25 2016-06-15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一种射频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14432A (en) * 1985-12-05 1987-12-22 Automatic Connector, Inc. Hermetic seal for electrical coaxial connector
CN101531473A (zh) * 2009-04-03 2009-09-16 西安华泰有色金属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金属-玻璃封接工艺
CN103880290A (zh) * 2012-12-19 2014-06-25 辽宁省轻工科学研究院 一种高膨胀系数铜封接玻璃粉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441346A (zh) * 2013-07-30 2013-12-11 张家港市格致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密封接线座
CN105680227A (zh) * 2016-03-25 2016-06-15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一种射频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58228B (zh) 2018-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3139A (zh) 玻璃材料的制造方法
US20060141181A1 (en) Glass tube for technical applications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CN106119625A (zh) 一种汽车转向器齿轮箱变速器铝合金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CN205183744U (zh) 稳恒磁场下铝合金低压铸造装置
CN107365925A (zh) 一种氮掺杂钴铬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2893840A (zh) 选区激光熔化成型随型冷却水道模具嫁接制造方法
CN105958228A (zh) 一种密封接线座的制备工艺
CN104602853B (zh) 加压浸渍型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691963B (zh) 一种电镀用阳极铜球的制造装置和方法
CN103740972B (zh) 一种青铜合金棒材的半固态挤压制备方法
CN102228976A (zh) 用于半永久型铸模气缸盖铸件的燃烧室壁冷却室设计
CN102583970A (zh) 在普通实验室条件下熔制样品玻璃的方法
CN108340523A (zh) 中空o型密封圈用熔盐芯模的成型工艺、熔盐芯模及模具
JP2015063436A (ja) ガラス流出装置、ガラス流出方法、ガラス成形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04259393B (zh) 一种无铅黄铜龙头的铸造工艺
CN103740971B (zh) 一种青铜轴承
CN209006685U (zh) 一种大批量低成本生产贵金属标准微小球珠的装置
CN102115838B (zh) 一种铝合金、其制成的用于铝合金铸件成形的芯撑及该芯撑的制备
CN205740725U (zh) 一种简易玻璃杯的浇注装置
CN114321693B (zh) 金属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金属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
US20190221340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ressed powder magnetic core
CN113618988A (zh) 电子蜡烛结构及生产方法、电子蜡烛的蜡筒
US5184664A (en) Mold for lead casting
CN109022949A (zh) 一种节能保温断桥铝合金型材
CN219689585U (zh) 搅拌装置及铂金通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