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39499A - 一种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39499A
CN105939499A CN201610231614.XA CN201610231614A CN105939499A CN 105939499 A CN105939499 A CN 105939499A CN 201610231614 A CN201610231614 A CN 201610231614A CN 105939499 A CN105939499 A CN 105939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ed
configuration
circuit
node
odu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316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39499B (zh
Inventor
李琪
白泽刚
刘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3161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394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39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94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39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94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67Provisions for optical acces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e.g. 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GE-PON), ATM-bas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PON), PON-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by minimising distances, e.g. by selecting a route with minimum of number of ho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05Switch and router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7Labelling aspects,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G-MPLS, MP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9Topology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及系统,涉及移动POTN中业务配置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用户指定的源、宿节点,节点内、间的光纤连接情况,以及资源占用情况的分析,自动寻找出最优的一条数据通道和一组光通道,完成光传送网的路径配置;配置隧道的电路基本属性,通过对服务层数据通道上承载情况的分析,完成分组传输网业务的绑定;将隧道上已配置好的节点信息下载到设备上,完成POTN传输网隧道的配置和业务的互通。本发明能够快捷、智能、灵活地配置服务层的光通道、数据通道,以及客户层隧道,大大提升了业务配置的效率,用户体验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POTN(Packet enhanced Optical TransportNetwork,分组增强型光传送网)中业务配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业务的不断蓬勃发展,4G、IPTV、宽带接入等新兴业务得到大规模商用部署,数据流量呈现爆炸性增长的势态,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光传送网)设备所采用的基于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时分复用)的数据通道(ODUk)交叉已经不能够经济高效地胜任数据分组业务的传送需求,OTN设备分组化能力的演进不可避免。分组增强型光传送网(POTN)作为下一代多业务承载OTN网络的主要技术,正在逐渐走向商用。
现阶段,针对基于光传送网(OTN)来配置分组传送网(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隧道的应用场景,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快速配置方法。目前,现有的配置方法中,需要人为参与配置光通道(OCh);需要显示建立数据通道(ODUk)与光通道(OCh)的关联关系,显示指定中继电交叉的信息;需要基于网元手动建立分组传送网(PTN)与光传送网(OTN)业务互通的PVE(PTN Virtual-Ethernet,PTN虚拟以太网)接口等。现有的配置方法操作繁琐,体验较差,很难满足现网工程中网络拓扑节点多,数据通道(ODUk)经过多个光通道(OCh)层,隧道(Tunnel)经过多个数据通道(ODUk)层等场合。
因此,如何快捷、智能、灵活地完成POTN传输网中隧道(Tunnel)的配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及系统,能够快捷、智能、灵活地配置服务层的光通道(OCh)、数据通道(ODUk),以及客户层的隧道(Tunnel),大大提升了业务配置的效率,用户体验更好。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根据用户指定的源、宿节点,节点内、间的光纤连接情况,以及资源占用情况的分析,自动寻找出最优的一条数据通道和一组光通道,完成光传送网的路径配置,转入步骤B;
步骤B、配置隧道的电路基本属性;通过对服务层数据通道上承载情况的分析,完成分组传输网业务的绑定,转入步骤C;
步骤C、将隧道上已通过步骤A、B配置好的节点信息下载到设备上,完成POTN传输网隧道的配置和业务的互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光通道是指源、宿节点上OTN线路盘面板口间的一段光层路径;所述数据通道是指源、宿节点间,除服务层光通道路径外的OTN线路盘面板逻辑口间的一段电层路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A具体包括以下操作:步骤A1、配置数据通道的电路属性、保护信息、用户属性;指定源、宿节点和端口信息,转入步骤A2;步骤A2、根据指定的或自动生成的路由策略,寻找出从源节点到宿节点的一条最优的数据通道路径,转入步骤A3;步骤A3、判断是否寻找出了一条最优路径,且满足用户的要求,若是,转入步骤A4;否则,返回步骤A2,进行再次寻路;步骤A4、对寻找出的最优路径进行分析,完成数据通道需要承载的一组光通道的配置,转入步骤A5;步骤A5、判断服务层光通道的条目数是否大于1,若是,转入步骤A6;若否,转入步骤A8;步骤A6、根据指定的或缺省的电中继节点上的交叉信息,生成电中继节点上的交叉路径,转入步骤A7;步骤A7、判断该交叉路径是否满足用户的要求,若是,转入步骤A8;若否,返回步骤A6,重新生成交叉路径;步骤A8、自动将光通道添加到数据通道路径中;完成数据通道的配置,在POTN电路数据列表中将数据通道的激活状态标记为“待激活”。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A2具体操作如下:判断是否需要指定路由策略,若需要指定路由策略,则先通过路由策略选择界面,修改基本路由策略并指定包含、排斥的节点信息,再分析网络拓扑结构,通过Dijkstra算法,在满足指定路由策略的前提下寻找出从源节点到宿节点的一条最优数据通道路径;若不需要指定路由策略,则根据缺省值自动生成路由策略,再分析网络拓扑结构,通过Dijkstra算法,在满足生成的路由策略的前提下寻找出从源节点到宿节点的一条最优数据通道路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A4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A401、对寻找出的最优路径,从源节点到宿节点进行遍历,分析路由上经过的每一个节点内的光纤连接情况;通过对数据通道源端口上连接的光纤情况分析,获取下一块单盘,转入步骤A402;
步骤A402、根据单盘内信号的走向,获取单盘的出口,判断该出口是电口还是光口,若是电口,表示光通道路由搜索成功,转入步骤A404;若是光口,转入步骤A403;
步骤A403、判断该出口上是否连接了光纤,若是,分析该光纤的连接情况,获取下一块单盘,并返回步骤A402;若否,表示光通道路由搜索失败,返回错误,结束;
步骤A404、锁定波长资源,生成一条光通道路径,转入步骤A405;
步骤A405、判断当前分析的节点是否为数据通道的宿节点,若是,转入步骤A406;若否,转入步骤A407;
步骤A406、完成所有光通道的配置,在POTN电路数据列表中将光通道的激活状态标记为“待激活”;
步骤A407、分析该节点上的空闲资源,自动选择一块OTN线路盘上连了光纤的端口,分析该光纤的连接情况,获取下一块单盘,并返回步骤A402。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A6具体操作如下:判断是否需要指定电中继节点上的交叉信息,若是,分析并获取相邻光通道上的相交节点和OTN线路盘,提供界面给用户指定电交叉的时隙和业务类型,锁定时隙资源,生成电中继节点上的交叉路径;否则,由缺省的电中继节点上的交叉信息自动生成电中继节点上的交叉路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B具体包括以下操作:
步骤B1、配置隧道的电路基本属性;指定源、宿节点相关信息,转入步骤B2;
步骤B2、判断是否需要指定路由的寻路条件,若是,转入步骤B3;否则,转入步骤B4;
步骤B3、通过路由策略选择界面,修改基本路由策略并指定包含、排斥的节点信息,转入步骤B4;
步骤B4、判断当前节点是否为POTN网元类型,若是,转入步骤B5;若否,分析网络拓扑结构,获取下一跳节点信息后,返回步骤B4;
步骤B5、获取以该节点为起点的一条ODUk电路,转入步骤B6;
步骤B6、判断当前ODUk电路的宿节点是否为寻路的下一跳节点,若是,则跳转至步骤B7;若否,表示该条ODUk电路不符合要求,过滤掉,分析下一条ODUk电路,返回步骤B6;
步骤B7、分析该条ODUk电路上的带宽占用情况,计算其上已承载的所有隧道的CIR(Committed Information Rate,承诺信息速率)之和,并加上当前隧道的CIR,判断其是否小于ODUk的颗粒,若是,转入步骤B8;若否,表示该条ODUk电路不符合要求,过滤掉,分析下一条ODUk电路,返回步骤B6;
步骤B8、分析该条ODUk电路经过的每个节点信息,判断其是否满足路由的限制条件,若是,转入步骤B9;若否,表示该条ODUk电路不符合要求,过滤掉,分析下一条ODUk电路,返回步骤B6;
步骤B9、判断可用的ODUk电路列表是否为空,若是,返回步骤B3;否则,自动配置服务层数据通道的源、宿节点的PVE接口,转入步骤B10;
步骤B10、锁定标签资源,自动将服务层数据通道添加到隧道路径中;完成隧道的配置,在POTN电路数据列表中将隧道的激活状态标记为“待激活”。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B9中所述自动配置服务层数据通道的源、宿节点的PVE接口,具体操作如下:步骤B901、获取可用服务层列表中的首条ODUk电路,转入步骤B902;步骤B902、判断当前ODUk电路上是否承载有隧道,若是,转入步骤B907;若否,转入步骤B903;步骤B903、判断是否存在没有绑定到该条ODUk电路上的PVE接口,若是,转入步骤B904;若否,转入步骤B905;步骤B904、获取标识最小和次小的PVE接口,转入步骤B906;步骤B905、获取已配置PVE接口的最大标识,在其基础上依次加1、加2,自动生成两个新的PVE接口,转入步骤B906;步骤B906、将两个PVE接口依次绑定到该条ODUk电路的源、宿端口上,转入步骤B907;步骤B907、判断是否存在下一条ODUk电路,若是,则获取下一条ODUk电路,并返回步骤B902;若否,转入步骤B908;步骤B908、判断是否需要修改PVE接口上的属性信息,若是,转入步骤B909;若否,转入步骤B910;步骤B909、获取刚绑定到ODUk电路上的PVE接口,提供界面给用户修改其属性信息,转入步骤B910;步骤B910、完成服务层数据通道上PVE接口的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C具体包括以下操作:选择一条或者多条隧道;对所选隧道涉及到的网元进行统计,统计出需要进行配置下载的网元;根据步骤A、B配置好的节点信息,对相应网元进行下载设备操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系统,包括顺次相连的OTN路径配置模块、分组业务配置模块和节点信息下载模块;
所述OTN路径配置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指定的源、宿节点,节点内、间的光纤连接情况,以及资源占用情况的分析,自动寻找出最优的一条数据通道和一组光通道,完成光传送网的路径配置;
所述分组业务配置模块用于:配置隧道的电路基本属性;通过对服务层数据通道上承载情况的分析,完成分组传输网业务的绑定;
所述节点信息下载模块用于:将隧道上已通过OTN路径配置模块、分组业务配置模块配置好的节点信息下载到设备上,完成POTN传输网隧道的配置和业务的互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配置方法中,先根据用户指定的源、宿节点,节点内、间的光纤连接情况,以及资源占用情况的分析,自动寻找出最优的一条数据通道(ODUk)和一组光通道(OCh),完成光传送网(OTN)的路径配置;然后,通过对服务层数据通道(ODUk)上承载情况的分析,自动完成分组传输网(PTN)业务的绑定;最后,将隧道(Tunnel)上已配置好的节点信息下载到设备上,完成POTN传输网隧道的配置和业务的互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无需太多的人工参与,能将繁琐的配置任务自动化,提高配置效率,缩短配置时间,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2)本发明步骤A的详细步骤中,将光通道(OCh)的配置融入到了数据通道(ODUk)的配置中,根据路由约束条件,自动寻找出最优的光通道(OCh),提供了一次性完成光通道(OCh)和数据通道(ODUk)的快速配置的方式,大大减少了用户操作的步骤,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同时大大提高了配置业务的效率。
(3)本发明步骤B的详细步骤中,通过在数据通道(ODUk)上配置隧道(Tunnel),可以在保证大容量业务传送能力的情况下,支持其灵活调度的需求,迎合了新的业务形态的要求。
(4)本发明步骤B9的详细步骤中,将传统的基于网元手动配置PVE的功能,改进为在子网配置端到端业务时自动生成,大大减少了用户手动操作的麻烦,提升了业务配置的效率,用户感知更好。
(5)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创建ODUk电路时就指定了PVE接口,即:指定了其上承载的业务只能为PTN业务;而本发明中,是在创建隧道(Tunnel)时才配置PVE接口(参见步骤B的详细步骤)。这一改进,可实现在保留服务层ODUk通道资源的基础上,随意切换其上承载的PTN业务和OTN业务,大大增加了业务配置的灵活性,用户体验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POTN业务单节点内信号处理的示意图;
图2为POTN业务端到端的模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步骤A的具体流程图;
图5为步骤B的具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随着数据业务的不断蓬勃发展,新的业务形态要求的不仅仅是支持大容量数据业务的传送,还必须能够支持其灵活调度的需求。解决的思路是在PTN分组交换平面基础上,增加数据通道(ODUk)交换平面,来降低大容量业务通过分组交换平面调度带来的过高的成本和功耗;在业务流量无需落地处,通过数据通道(ODUk)进行调度;在业务流量需要落地处,进行分组与数据通道(ODUk)之间的汇聚或者分流。小颗粒业务由分组功能来处理,大颗粒业务直接由数据通道(ODUk)或者光通道(OCh)来处理。
参见图1所示,给出了POTN业务单节点内信号处理的示意图。通过分组化技术处理客户业务时,业务从PDH、以太网等接口接入,经过分组线卡处理,进入分组交叉调度到混合线卡,再经过混合线卡的分组适配处理,将分组业务适配到数据通道(ODUk)上,最后从OTN线路接口发送到光层处理。
参见图2所示,给出了POTN业务端到端的模型。在该模型下,源、宿节点之间存在多个OTN类型的设备(例如图中POTN),首先进行OTN设备之间的寻路,再进行PTN设备之间的寻路。如果两个节点之间(网元7、网元8)既存在OTN链路,又存在PTN链路,则在隧道(Tunnel)寻路过程中,优先使用源、宿节点之间的数据通道(ODUk)走OTN链路,如果不存在可用的数据通道(ODUk)服务层,再考虑PTN寻路走PTN链路。可以理解的是,每个网元就是一个节点,都是指的网络中的一个单元点。节点上可以放置OTN设备,也可以放置PTN设备,还可以放置POTN设备。
参见图2所示,如果要建立网元1到9之间的隧道(Tunnel),则需要先建立网元3到5、网元7到8混合线卡之间的光通道(OCh)和数据通道(ODUk),然后在网元3、7进行标签交换后上ODUk服务层,从网元5、8下ODUk服务层后再进行标签交换。PTN与OTN业务是否可以对通,是由ODUk电路系统口的性质决定的,即:当该系统口上生成了PTN虚拟以太网口(PVE)时,业务才可以对通。
参见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是提供一种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根据用户指定的源、宿节点,节点内、间的光纤连接情况,以及资源占用情况的分析,自动寻找出最优的一条数据通道(ODUk)和一组光通道(OCh),完成光传送网(OTN)的路径配置,转入步骤B。可以理解的是,步骤A主要是对隧道(Tunnel)需要承载的光传送网的路径进行配置,包括一条数据通道(ODUk)的配置和一组光通道(OCh)的配置。其中,光通道(OCh)是指源、宿节点上OTN线路盘面板口间的一段光层路径;数据通道(ODUk)是指源、宿节点间,除服务层光通道(OCh)路径外的OTN线路盘面板逻辑口间的一段电层路径。
步骤B、配置隧道(Tunnel)的电路基本属性;通过对服务层数据通道(ODUk)上承载情况的分析,完成分组传输网(PTN)业务的绑定,转入步骤C。可以理解的是,步骤B主要是对基于光传送网的分组业务进行配置,使得隧道(Tunnel)可以承载到一条或者一组服务层数据通道(ODUk)上,且数据通道(ODUk)间进行的是标签交换。
步骤C、将隧道(Tunnel)上已通过步骤A、B配置好的节点信息下载到设备上,完成POTN传输网隧道的配置和业务的互通。具体操作如下:选择一条或者多条隧道;对所选隧道涉及到的网元进行统计,统计出需要进行配置下载的网元;根据步骤A、B配置好的节点信息,对相应网元进行下载设备操作。
进一步地,参见图4所示,实际操作时,步骤A具体包括以下操作:
步骤A1、配置数据通道(ODUk)的电路属性、保护信息、用户属性,其中,电路属性包括ODUk级别、电路名称,保护信息包括保护类型,用户属性包括客户名称等;指定源、宿节点和端口信息,其中,端口信息包括:OTN线路盘、面板口、端口类型、面板到背板的映射路径,转入步骤A2。
步骤A2、根据指定的或自动生成的路由策略,寻找出从源节点到宿节点的一条最优的数据通道(ODUk)路径,转入步骤A3;
步骤A2具体操作如下:判断是否需要指定路由策略,若需要指定路由策略,则先通过路由策略选择界面,修改基本路由策略(默认为最少节点),指定包含、排斥的节点信息(默认无),再分析网络拓扑结构,通过Dijkstra算法,在满足指定路由策略的前提下寻找出从源节点到宿节点的一条最优数据通道(ODUk)路径;若不需要指定路由策略,则根据缺省值自动生成路由策略,再分析网络拓扑结构,通过Dijkstra算法,在满足生成的路由策略的前提下寻找出从源节点到宿节点的一条最优数据通道(ODUk)路径。
步骤A3、判断是否寻找出了一条最优路径,且满足用户的要求,若是,转入步骤A4;否则,返回步骤A2,进行再次寻路。
步骤A4、对寻找出的最优路径进行分析,完成数据通道(ODUk)需要承载的一组光通道(OCh)的配置,转入步骤A5;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A401、对寻找出的最优路径,从源节点到宿节点进行遍历,分析路由上经过的每一个节点内的光纤连接情况;通过对数据通道(ODUk)源端口上连接的光纤情况分析,获取下一块单盘,转入步骤A402;
步骤A402、根据单盘内信号的走向,获取单盘的出口,判断该出口是电口还是光口,若是电口,表示光通道(OCh)路由搜索成功,转入步骤A404;若是光口,转入步骤A403;
步骤A403、判断该出口上是否连接了光纤,若是,分析该光纤的连接情况,获取下一块单盘,并返回步骤A402;若否,表示光通道(OCh)路由搜索失败,返回错误,结束;
步骤A404、锁定波长资源,生成一条光通道(OCh)路径,转入步骤A405;
步骤A405、判断当前分析的节点是否为数据通道(ODUk)的宿节点,若是,转入步骤A406;若否,转入步骤A407;
步骤A406、完成所有光通道(OCh)的配置,在POTN电路数据列表中将光通道(OCh)的激活状态标记为“待激活”;可以理解的是,“待激活”表示仅在网管上进行了配置,但是还没有下发到设备上,是一种电路状态信息;
步骤A407、分析该节点上的空闲资源,自动选择一块OTN线路盘上连了光纤的端口,分析该光纤的连接情况,获取下一块单盘,并返回步骤A402。
步骤A5、判断服务层光通道(OCh)的条目数是否大于1,若是,转入步骤A6;若否,转入步骤A8;
步骤A6、根据指定的或缺省的电中继节点上的交叉信息,生成电中继节点上的交叉路径,转入步骤A7;可以理解的是,数据通道(ODUk)承载到多条光通道(OCh)上时,相邻两条光通道(OCh)之间需要通过电交叉连通,即:前面一条光通道(OCh)的宿节点与后面一条光通道(OCh)的源节点要相同,在该节点上进行电交叉,此类节点则属于电中继节点。
步骤A6具体操作如下:判断是否需要指定电中继节点上的交叉信息,若是,分析并获取相邻光通道(OCh)上的相交节点和OTN线路盘,提供界面给用户指定电交叉的时隙和业务类型,锁定时隙资源,生成电中继节点上的交叉路径;否则,由缺省的电中继节点上的交叉信息自动生成电中继节点上的交叉路径。
步骤A7、判断该交叉路径是否满足用户的要求,若是,转入步骤A8;若否,返回步骤A6,重新生成交叉路径。
步骤A8、自动将光通道(OCh)添加到数据通道(ODUk)路径中;完成数据通道(ODUk)的配置,在POTN电路数据列表中将数据通道(ODUk)的激活状态标记为“待激活”。
更进一步地,参见图5所示,由于PTN与OTN业务是否可以对通,是由ODUk电路系统口的性质决定的,即:当该系统口上生成了PTN虚拟以太网口(PVE)时,业务才可以对通。并且,隧道(Tunnel)的入、出接口均为PVE口,其是在添加服务层数据通道(ODUk)时自动生成的。因此,实际操作时,步骤B具体包括以下操作:
步骤B1、配置隧道(Tunnel)的电路基本属性,包括电路名称、隧道类型、CIR(Committed Information Rate,承诺信息速率)等;指定源、宿节点相关信息,包括:正/反向标签、使能主动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操作、管理、维护)、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属性设置等,转入步骤B2。
步骤B2、判断是否需要指定路由的寻路条件,若是,转入步骤B3;否则,转入步骤B4。
步骤B3、通过路由策略选择界面,修改基本路由策略(默认为最少节点),指定包含、排斥的节点信息(默认无),转入步骤B4。
步骤B4、判断当前节点是否为POTN网元类型,若是,转入步骤B5;若否,分析网络拓扑结构,获取下一跳节点信息后,返回步骤B4。
步骤B5、获取以该节点为起点的一条ODUk电路,转入步骤B6。
步骤B6、判断当前ODUk电路的宿节点是否为寻路的下一跳节点,若是,则跳转至步骤B7;若否,表示该条ODUk电路不符合要求,过滤掉,分析下一条ODUk电路,返回步骤B6。
步骤B7、分析该条ODUk电路上的带宽占用情况,计算其上已承载的所有隧道(Tunnel)的CIR之和,并加上当前隧道(Tunnel)的CIR,判断其是否小于ODUk的颗粒(ODU0对应GE、ODU2对应10GE、ODU3对应40GE、ODU4对应100GE),若是,转入步骤B8;若否,表示该条ODUk电路不符合要求,过滤掉,分析下一条ODUk电路,返回步骤B6。
步骤B8、分析该条ODUk电路经过的每个节点信息,判断其是否满足路由的限制条件,若是,转入步骤B9;若否,表示该条ODUk电路不符合要求,过滤掉,分析下一条ODUk电路,返回步骤B6。
步骤B9、判断可用的ODUk电路列表是否为空,若是,返回步骤B3;否则,自动配置服务层数据通道(ODUk)的源、宿节点的PVE接口,转入步骤B10。
其中,步骤B9中所述自动配置服务层数据通道(ODUk)的源、宿节点的PVE接口,具体包括以下操作:
步骤B901、获取可用服务层列表中的首条ODUk电路,转入步骤B902;
步骤B902、判断当前ODUk电路上是否承载有隧道(Tunnel),若是,转入步骤B907;若否,转入步骤B903;
步骤B903、判断是否存在没有绑定到该条ODUk电路上的PVE接口,若是,转入步骤B904;若否,转入步骤B905;
步骤B904、获取标识最小和次小的PVE接口,转入步骤B906;
步骤B905、获取已配置PVE接口的最大标识,在其基础上依次加1、加2,自动生成两个新的PVE接口,转入步骤B906;
步骤B906、将两个PVE接口依次绑定到该条ODUk电路的源、宿端口上,转入步骤B907;
步骤B907、判断是否存在下一条ODUk电路,若是,则获取下一条ODUk电路,并返回步骤B902;若否,转入步骤B908;
步骤B908、判断是否需要修改PVE接口上的属性信息,若是,转入步骤B909;若否,转入步骤B910;
步骤B909、获取刚绑定到ODUk电路上的PVE接口,提供界面给用户修改其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最大传输单元)、PIR(Peak Information Rate,峰值流量速率)、CIR等,转入步骤B910;
步骤B910、完成服务层数据通道(ODUk)上PVE接口的配置。
步骤B10、锁定标签资源,自动将服务层数据通道(ODUk)添加到隧道(Tunnel)路径中;完成隧道(Tunnel)的配置,在POTN电路数据列表中将隧道(ODUk)的激活状态标记为“待激活”。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系统,包括顺次相连的OTN路径配置模块、分组业务配置模块和节点信息下载模块;
其中,OTN路径配置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指定的源、宿节点,节点内、间的光纤连接情况,以及资源占用情况的分析,自动寻找出最优的一条数据通道(ODUk)和一组光通道(OCh),完成光传送网(OTN)的路径配置;
分组业务配置模块用于:配置隧道(Tunnel)的电路基本属性;通过对服务层数据通道(ODUk)上承载情况的分析,完成分组传输网(PTN)业务的绑定;
节点信息下载模块用于:将隧道(Tunnel)上已通过OTN路径配置模块、分组业务配置模块配置好的节点信息下载到设备上,完成POTN传输网隧道的配置和业务的互通。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根据用户指定的源、宿节点,节点内、间的光纤连接情况,以及资源占用情况的分析,自动寻找出最优的一条数据通道和一组光通道,完成光传送网的路径配置,转入步骤B;
步骤B、配置隧道的电路基本属性;通过对服务层数据通道上承载情况的分析,完成分组传输网业务的绑定,转入步骤C;
步骤C、将隧道上已通过步骤A、B配置好的节点信息下载到设备上,完成POTN传输网隧道的配置和业务的互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通道是指源、宿节点上OTN线路盘面板口间的一段光层路径;所述数据通道是指源、宿节点间,除服务层光通道路径外的OTN线路盘面板逻辑口间的一段电层路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具体包括以下操作:
步骤A1、配置数据通道的电路属性、保护信息、用户属性;指定源、宿节点和端口信息,转入步骤A2;
步骤A2、根据指定的或自动生成的路由策略,寻找出从源节点到宿节点的一条最优的数据通道路径,转入步骤A3;
步骤A3、判断是否寻找出了一条最优路径,且满足用户的要求,若是,转入步骤A4;否则,返回步骤A2,进行再次寻路;
步骤A4、对寻找出的最优路径进行分析,完成数据通道需要承载的一组光通道的配置,转入步骤A5;
步骤A5、判断服务层光通道的条目数是否大于1,若是,转入步骤A6;若否,转入步骤A8;
步骤A6、根据指定的或缺省的电中继节点上的交叉信息,生成电中继节点上的交叉路径,转入步骤A7;
步骤A7、判断该交叉路径是否满足用户的要求,若是,转入步骤A8;若否,返回步骤A6,重新生成交叉路径;
步骤A8、自动将光通道添加到数据通道路径中;完成数据通道的配置,在POTN电路数据列表中将数据通道的激活状态标记为“待激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2具体操作如下:判断是否需要指定路由策略,若需要指定路由策略,则先通过路由策略选择界面,修改基本路由策略并指定包含、排斥的节点信息,再分析网络拓扑结构,通过Dijkstra算法,在满足指定路由策略的前提下寻找出从源节点到宿节点的一条最优数据通道路径;
若不需要指定路由策略,则根据缺省值自动生成路由策略,再分析网络拓扑结构,通过Dijkstra算法,在满足生成的路由策略的前提下寻找出从源节点到宿节点的一条最优数据通道路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4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A401、对寻找出的最优路径,从源节点到宿节点进行遍历,分析路由上经过的每一个节点内的光纤连接情况;通过对数据通道源端口上连接的光纤情况分析,获取下一块单盘,转入步骤A402;
步骤A402、根据单盘内信号的走向,获取单盘的出口,判断该出口是电口还是光口,若是电口,表示光通道路由搜索成功,转入步骤A404;若是光口,转入步骤A403;
步骤A403、判断该出口上是否连接了光纤,若是,分析该光纤的连接情况,获取下一块单盘,并返回步骤A402;若否,表示光通道路由搜索失败,返回错误,结束;
步骤A404、锁定波长资源,生成一条光通道路径,转入步骤A405;
步骤A405、判断当前分析的节点是否为数据通道的宿节点,若是,转入步骤A406;若否,转入步骤A407;
步骤A406、完成所有光通道的配置,在POTN电路数据列表中将光通道的激活状态标记为“待激活”;
步骤A407、分析该节点上的空闲资源,自动选择一块OTN线路盘上连了光纤的端口,分析该光纤的连接情况,获取下一块单盘,并返回步骤A402。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6具体操作如下:判断是否需要指定电中继节点上的交叉信息,若是,分析并获取相邻光通道上的相交节点和OTN线路盘,提供界面给用户指定电交叉的时隙和业务类型,锁定时隙资源,生成电中继节点上的交叉路径;否则,由缺省的电中继节点上的交叉信息自动生成电中继节点上的交叉路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具体包括以下操作:
步骤B1、配置隧道的电路基本属性;指定源、宿节点相关信息,转入步骤B2;
步骤B2、判断是否需要指定路由的寻路条件,若是,转入步骤B3;否则,转入步骤B4;
步骤B3、通过路由策略选择界面,修改基本路由策略并指定包含、排斥的节点信息,转入步骤B4;
步骤B4、判断当前节点是否为POTN网元类型,若是,转入步骤B5;若否,分析网络拓扑结构,获取下一跳节点信息后,返回步骤B4;
步骤B5、获取以该节点为起点的一条ODUk电路,转入步骤B6;
步骤B6、判断当前ODUk电路的宿节点是否为寻路的下一跳节点,若是,则跳转至步骤B7;若否,表示该条ODUk电路不符合要求,过滤掉,分析下一条ODUk电路,返回步骤B6;
步骤B7、分析该条ODUk电路上的带宽占用情况,计算其上已承载的所有隧道的CIR之和,并加上当前隧道的CIR,判断其是否小于ODUk的颗粒,若是,转入步骤B8;若否,表示该条ODUk电路不符合要求,过滤掉,分析下一条ODUk电路,返回步骤B6;
步骤B8、分析该条ODUk电路经过的每个节点信息,判断其是否满足路由的限制条件,若是,转入步骤B9;若否,表示该条ODUk电路不符合要求,过滤掉,分析下一条ODUk电路,返回步骤B6;
步骤B9、判断可用的ODUk电路列表是否为空,若是,返回步骤B3;否则,自动配置服务层数据通道的源、宿节点的PVE接口,转入步骤B10;
步骤B10、锁定标签资源,自动将服务层数据通道添加到隧道路径中;完成隧道的配置,在POTN电路数据列表中将隧道的激活状态标记为“待激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9中所述自动配置服务层数据通道的源、宿节点的PVE接口,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B901、获取可用服务层列表中的首条ODUk电路,转入步骤B902;
步骤B902、判断当前ODUk电路上是否承载有隧道,若是,转入步骤B907;若否,转入步骤B903;
步骤B903、判断是否存在没有绑定到该条ODUk电路上的PVE接口,若是,转入步骤B904;若否,转入步骤B905;
步骤B904、获取标识最小和次小的PVE接口,转入步骤B906;
步骤B905、获取已配置PVE接口的最大标识,在其基础上依次加1、加2,自动生成两个新的PVE接口,转入步骤B906;
步骤B906、将两个PVE接口依次绑定到该条ODUk电路的源、宿端口上,转入步骤B907;
步骤B907、判断是否存在下一条ODUk电路,若是,则获取下一条ODUk电路,并返回步骤B902;若否,转入步骤B908;
步骤B908、判断是否需要修改PVE接口上的属性信息,若是,转入步骤B909;若否,转入步骤B910;
步骤B909、获取刚绑定到ODUk电路上的PVE接口,提供界面给用户修改其属性信息,转入步骤B910;
步骤B910、完成服务层数据通道上PVE接口的配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具体包括以下操作:选择一条或者多条隧道;对所选隧道涉及到的网元进行统计,统计出需要进行配置下载的网元;根据步骤A、B配置好的节点信息,对相应网元进行下载设备操作。
10.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顺次相连的OTN路径配置模块、分组业务配置模块和节点信息下载模块;
所述OTN路径配置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指定的源、宿节点,节点内、间的光纤连接情况,以及资源占用情况的分析,自动寻找出最优的一条数据通道和一组光通道,完成光传送网的路径配置;
所述分组业务配置模块用于:配置隧道的电路基本属性;通过对服务层数据通道上承载情况的分析,完成分组传输网业务的绑定;
所述节点信息下载模块用于:将隧道上已通过OTN路径配置模块、分组业务配置模块配置好的节点信息下载到设备上,完成POTN传输网隧道的配置和业务的互通。
CN201610231614.XA 2016-04-14 2016-04-14 一种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59394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1614.XA CN105939499B (zh) 2016-04-14 2016-04-14 一种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1614.XA CN105939499B (zh) 2016-04-14 2016-04-14 一种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9499A true CN105939499A (zh) 2016-09-14
CN105939499B CN105939499B (zh) 2019-01-15

Family

ID=57152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31614.XA Active CN105939499B (zh) 2016-04-14 2016-04-14 一种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39499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0572A (zh) * 2016-10-08 2017-01-1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节点组相关拓扑的静态隧道快速配置方法及系统
WO2018054209A1 (zh) * 2016-09-23 2018-03-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多协议分组段层tms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199893A (zh) * 2018-01-12 2018-06-2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tn传输网络光电混合保护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8307254A (zh) * 2017-01-13 2018-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otn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933971A (zh) * 2018-04-13 2018-12-04 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有限公司 多设备交叉交换控制方法
CN108989177A (zh) * 2018-08-20 2018-12-1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otn设备的分组业务配置的方法
CN109088748A (zh) * 2018-07-16 2018-12-2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化potn设备以太网业务通用网管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9361605A (zh) * 2018-11-26 2019-02-19 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网系统的双ip部署的业务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10011844A (zh) * 2019-03-29 2019-07-1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管otn业务快速创建的方法及系统
CN111935011A (zh) * 2020-08-14 2020-11-13 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ptn网络的动态多策略端到端路由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2910671A (zh) * 2019-12-03 2021-06-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的规划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45078A (zh) * 2021-08-16 2021-11-1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管业务自动延展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0651A (zh) * 2001-11-20 2003-05-28 阿尔卡塔尔公司 传输网中的路由
WO2011017932A1 (zh) * 2009-08-13 2011-0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光电处理装置及约束信息的处理方法
CN102098596A (zh) * 2011-03-11 2011-06-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光网络中路由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2255739A (zh) * 2010-05-17 2011-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分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457663A (zh) * 2012-06-01 2013-1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3731346A (zh) * 2014-01-14 2014-04-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路由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0651A (zh) * 2001-11-20 2003-05-28 阿尔卡塔尔公司 传输网中的路由
WO2011017932A1 (zh) * 2009-08-13 2011-0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光电处理装置及约束信息的处理方法
CN102255739A (zh) * 2010-05-17 2011-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分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098596A (zh) * 2011-03-11 2011-06-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光网络中路由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3457663A (zh) * 2012-06-01 2013-1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3731346A (zh) * 2014-01-14 2014-04-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路由的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54209A1 (zh) * 2016-09-23 2018-03-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多协议分组段层tms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872333A (zh) * 2016-09-23 2018-04-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多协议分组段层tms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872333B (zh) * 2016-09-23 2020-1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多协议分组段层tms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330572B (zh) * 2016-10-08 2019-04-0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节点组相关拓扑的静态隧道快速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6330572A (zh) * 2016-10-08 2017-01-1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节点组相关拓扑的静态隧道快速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8307254A (zh) * 2017-01-13 2018-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otn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199893A (zh) * 2018-01-12 2018-06-2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tn传输网络光电混合保护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8199893B (zh) * 2018-01-12 2020-09-2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tn传输网络光电混合保护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8933971A (zh) * 2018-04-13 2018-12-04 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有限公司 多设备交叉交换控制方法
CN109088748A (zh) * 2018-07-16 2018-12-2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化potn设备以太网业务通用网管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9088748B (zh) * 2018-07-16 2021-08-0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化potn设备以太网业务通用网管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8989177A (zh) * 2018-08-20 2018-12-1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otn设备的分组业务配置的方法
CN109361605A (zh) * 2018-11-26 2019-02-19 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网系统的双ip部署的业务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09361605B (zh) * 2018-11-26 2021-05-04 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网系统的双ip部署的业务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10011844A (zh) * 2019-03-29 2019-07-1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管otn业务快速创建的方法及系统
CN110011844B (zh) * 2019-03-29 2022-01-1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管otn业务快速创建的方法及系统
CN112910671A (zh) * 2019-12-03 2021-06-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的规划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10671B (zh) * 2019-12-03 2022-11-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的规划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35011A (zh) * 2020-08-14 2020-11-13 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ptn网络的动态多策略端到端路由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1935011B (zh) * 2020-08-14 2022-07-08 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ptn网络的动态多策略端到端路由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3645078A (zh) * 2021-08-16 2021-11-1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管业务自动延展的方法及系统
CN113645078B (zh) * 2021-08-16 2023-10-2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管业务自动延展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9499B (zh) 2019-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39499A (zh) 一种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CN105553849B (zh) 一种传统ip网络与sptn网络互通方法与系统
CN107637031A (zh) 用于网络业务的路径计算单元中央控制器(pcecc)
CN105900363B (zh) 光λ流操纵的系统和方法
CN104521191B (zh) 使用环形拓扑的多层次级别的路由弧的无环路由拓扑中的层次标签分发和路由安装
CN101313528B (zh) 一种多域路由计算方法和系统
CN101505227B (zh) 一种实现点到多点伪线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986663B (zh) 数据中心及其实现数据处理的方法和网络控制器
CN103812930B (zh) 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46979B (zh) 一种spbm网络中的流量分配方法及设备
CN112291147A (zh) 一种5g业务动态智能sr隧道应用方法
CN105516025B (zh) 端到端的路径控制和数据传输方法、OpenFlow控制器和交换机
CN107483338A (zh) 一种确定跨域标签交换路径隧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850435A (zh) 一种跨域端到端标签交换路径建立方法和系统
Das PAC. C: A unified control architecture for packet and circuit network convergence
CN100493022C (zh) 一种在二层虚拟专用网的骨干网中保证业务质量的方法
CN102394804A (zh) 虚拟私有网络系统的构建方法及虚拟私有网络系统
CN100373866C (zh) 跨越多域连接的网络故障恢复的方法
Davie et al. MPLS: next steps
CN104521188A (zh) 一种建立光旁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671644B (zh) 一种基于mpls的sdn业务隔离及选路的方法
CN109587058A (zh) 一种流量工程路径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1599979B (zh) 基于隧道的ip电信网实现方法
CN107483141B (zh) 以太网链路建立方法和控制器
CN105471658A (zh) 一种sdn网络及其组网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