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37947A - 一种智能型双精度称重电子秤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型双精度称重电子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37947A
CN105937947A CN201610096953.1A CN201610096953A CN105937947A CN 105937947 A CN105937947 A CN 105937947A CN 201610096953 A CN201610096953 A CN 201610096953A CN 105937947 A CN105937947 A CN 1059379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cells
precision
precision load
mounting seat
suppor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969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09695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3794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37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794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44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weighing pers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62Over or under weighing apparatu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21/00Details of weighing apparatus
    • G01G21/23Support or suspension of weighing platfor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3/00Weigh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astically-deformable members, e.g. spring balances
    • G01G3/12Weigh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astically-deformable members, e.g. spring balances wherein the weighing element is in the form of a solid body stressed by pressure or tension during weighing
    • G01G3/14Weigh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astically-deformable members, e.g. spring balances wherein the weighing element is in the form of a solid body stressed by pressure or tension during weighing measuring variations of electrical resistance
    • G01G3/1402Special supports with preselected places to mount the resistance strain gauges; Mounting of suppor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Forc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型双精度称重电子秤,包括用于置放待称物体的载物板、设置在载物板下方的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中的用于支承载物板的双精度称重传感器;各双精度称重传感器包括依次压接设置的第一安装座、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第二安装座、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和弹性支承件;弹性支承件包括上支承件、弹簧和下支承件,弹簧的顶端抵接在上支承件上,弹性支承件的底端抵接在下支承件上;第二安装座设有导力压接部,下支承件设有导力支承部;自由状态下,导力压接部高出导力支承部;第二安装座承压受力时通过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压缩弹簧,进而带动导力压接部下移,当第二安装座承压受力至预设程度时,导力压接部下移至压接在导力支承部上。本发明具有双阶连续量程,且在各阶量程内具有不同精度值。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型双精度称重电子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衡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型双精度称重电子秤。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体重电子秤,其结构主要包括载物板、显示屏、调节按钮、电源模块和用于支承载物板的称重传感器组成,其功能主要用于称重人体,且一般是当承载物体重量超过预设值后,显示屏才开始显示数值,该预设值一般是5公斤;另外,该种体重电子秤的最大量程一般是180公斤,精度值只有100克,误差较大,所以这种传统的体重电子秤平日除了称量体重外,基本上不能作为它用,尤其是不能用于作为厨房电子秤用。而现有的厨房电子秤,其精度值可达到1克甚至更小,但是其量程一般不超过10千克,所以不能作为体重秤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阶连续量程、且在各阶量程内具有不同精度值的智能型双精度称重电子秤。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型双精度称重电子秤,包括用于置放待称物体的载物板、设置在载物板下方的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中的用于支承载物板的双精度称重传感器;各双精度称重传感器包括依次压接设置的第一安装座、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第二安装座、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和弹性支承件;弹性支承件包括上支承件、弹簧和下支承件,弹簧的顶端抵接在上支承件上,弹性支承件的底端抵接在下支承件上;第二安装座设有导力压接部,下支承件设有导力支承部;导力支承部上设有静触头,导力压接部上设有动触头;自由状态下,导力压接部高出导力支承部;第二安装座承压受力时通过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压缩弹簧,进而带动导力压接部下移,当第二安装座承压受力至预设程度时,导力压接部下移至压接在导力支承部上,动触头随之压接设置在静触头上。
上述方案中,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的量程大于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的量程。
上述方案中,各双阶称重传感器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安装自身整体的卡接安装部,底座设有卡接槽,各双阶称重传感器通过卡接安装部卡接固定在相应一个卡接槽中。
本发明在第一阶量程内称量时,也即导力压接部尚未下移至压接在导力支承部上时,虽然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和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同时受力,但可以利用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单独测重,也即外接显示屏仅显示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测到的数据,其精度值 是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的精度值,一般采用较高的精度,例如精度值是1克或者更小;在第二量程内称量时,也即导力压接部下移至压接在导力支承部上时,虽然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和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同时受力,但可以利用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单独测重,也即外接显示屏仅显示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测到的数据,其精度值是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的精度值,一般采用较低的精度,例如精度值是100克或者更大;另外,本发明在第二阶量程范围内称量时,此时导力压接部下移至压接在导力支承部上,弹簧形变不再增加,也即施加在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上的压力不再增加,从而有效保护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使其不会因承力超重而损坏;此外,本发明通过选用弹簧作为弹性支承件的核心,可以通过选用适当的弹簧使得导力压接部与导力支承部之间具有适当的间隙距离,既能降低对第二安装座及弹性支承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又能保证使用时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秤的一种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电子秤中双精度称重传感器处于第一阶量程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双精度称重传感器处于第二阶量程称重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双精度称重传感器中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和第一螺钉的一种爆炸图;
图6为图5所示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和第一螺钉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爆炸图;
图7为图3所示双精度称重传感器中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和上支承件的一种爆炸图;
图8为图7所示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和上支承件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爆炸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种结构处于第一阶量程称重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双精度称重传感器处于第二阶量程称重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双精度称重传感器中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和封盖一种爆炸图;
图12为图11所示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和封盖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爆炸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三种结构处于第一阶量程称重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双精度称重传感器在移除调节螺钉和弹簧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所示双精度称重传感器中调节螺钉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3所示双精度称重传感器处于第二阶量程称重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第四种结构处于第一阶量程称重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所示双精度称重传感器处于第二阶量程称重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第五种结构处于第一阶量程称重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所示双精度称重传感器处于第二阶量程称重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一种智能型双精度称重电子秤,见图1至图8所示,包括用于置放待称物体的载物板91、设置在载物板下方的底座92和设置在底座中的四个用于支承载物板的双精度称重传感器93。
各双精度称重传感器包括依次压接设置的第一安装座1、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2、第二安装座3、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4和弹性支承件5;弹性支承件包括上支承件51、螺纹弹簧52和下支承件53。弹簧的顶端抵接在上支承件上,弹性支承件的底端抵接在下支承件;下支承件设有导力支承部531。
第一安装座的底壁上设有第一卡座11,第一安装座的顶壁具有一个平面,用于粘结固定在外接载物板的底壁上;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设有第一固定部21、第一承力形变部22和设置在第一承力形变部上的第一电阻应变片23,第一电阻应变片能够把第一承力形变部承压受力时产生的形变转化为电信号;第一固定部卡接设置在第一卡座中,这种卡接设置可以简化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的组装操作;第二安装座设有导力压接部31和安装板部32,安装板部水平设置,导力压接部是从安装板部向下突出形成的环形凸台,安装板部底壁的中心处设有第二卡座33;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设有第二固定部41、第二承力形变部42和设置在第二承力形变部上的第二电阻应变片43,第二电阻片用于把第二承力形变部的形变转化为电信号;第二固定部卡接设置在第二卡座中;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的第一承力形变部压接设置在第二安装座的安装板部上,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的第二承力形变部压接设置在上支承件上。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的存在可以使得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和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的安装操作较为快速便捷。
本实施例中,第二精度测力传感器是厨房用称重传感器,其量程是0至5千克,精度值可达到1克;具体来说,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形状是由四条边组合形成的矩形框状,第二承力形变部的形状是由二条底边以及与该底边垂直设置的三条直边组合形成的“山”字形,第二承力形变部设置在第二固定部的矩形框内,所述第二承力形变部的三条直边中的中心直边的末端与第二固定部的一条边框中端的内侧边壁相连。该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的结构形状较为合理,易于通过冲压方式加工制造,且成本较低。
本实施例中,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是人体称重传感器,其量程是0千克至50千克,精度值是100克。
本实施例由于采用四个双精度称重传感器,第一阶量程的称重范围是0至20千克,可以满足日常小物件称重的需求,第二阶量程的称重范围是20至200千克,可以满足人体称重的需求。
本实施例中,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在结构上与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相似,但是在尺寸及所用板材的厚度上比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大。具体来说,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形状是由四条边组合形成的矩形框状,第一承力形变部的形状是由一条底边以及与该底边垂直设置的三条直边组合形成的“山”字形,第一承力形变部设置在第一固定部的框内,所述第一承力形变部的三条直边中的中心直边的末端与第一固定部的一条边框中端的内侧边壁相连。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和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均适合通过冲压方式加工制造,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另外,本实施例中所用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和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也可采用市面上广为流通、且价格较为低廉的测力传感器,从而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中,第一承力形变部上设有两个第一紧固孔221,第二安装座的安装板部的顶壁上设有两个与第一紧固孔适配的紧固螺孔,第一承力形变部通过与紧固螺孔适配的两个第一螺钉24螺接固定在安装板部的顶壁上。具体来说,所述第一承力形变部三条直边中的位于中心直边两侧的两条直边,各设有一个第一紧固孔221;两个第一螺钉穿过相应的第一紧固孔后旋固在相应的紧固螺孔中,从而把安装板部的螺接固定在第一承力形变部的底壁上。这种结构在实现第一承力形变部压接安装板部的同时,还利用第一承力形变部直接定位安装板部,其结构较为简化紧凑。在具体实践中,也可通过锚接方式把安装板部的顶端锚接在第一承力形变部的底壁上,例如在安装板部的顶壁上设置两个向上凸出的锚接凸台,在第一承力形变部上设置两个锚孔,各锚接凸台穿过相应一个锚孔后锚接处理,这种锚接方式也是有效可行的。
本实施例中,上支承件的顶壁通过两个第二螺钉44螺接设置在第二承力形变部的底壁上;具体来说,上支承件的顶端设有两个安装螺孔514,第二承力形变部上设有两个第二紧固421;上支承件的顶端通过两个与安装螺孔适配的第二螺钉44直接固定在第二承力形变部的底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承力形变部三条直边中的位于中心直边两侧的两条直边,各设有一个第二紧固孔。当然,所述上支承件也可通过锚接方式固定设置在第二承力形变部的底壁上。例如,在上支承件的顶壁上设置两个向上凸出的锚接凸台,各锚接凸台穿过相应一个第二紧固孔后,再进行锚固处理。这种结构在实现第二承力形变部压接上支承件的同时,还利用第二承力形变部直接定位上支承件,其结构较为简化紧凑。
上支承件上部的外周壁上设有外凸的环形压接部511,上支承件的下部设有限位滑柱部512;下支承件的基本形状是圆板状,其中心处设有向上突出形成的具有滑腔的管状凸台532;弹簧套设在管状凸台上,弹簧的顶端抵接在上支承件的环形压接部上;上支承件的限位滑柱部512可在管状凸台532的滑腔中上下滑动,也即起到导向作用。导力支承部的顶壁上具有与导力压接部适配的环形支承面,管状凸台位于该环形支承面的中心处。
本实施例中,导力压接部和安装板部一体制成,并围合形成一腔体,第二卡座、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和上支承件均位于该腔体中。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可以对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和上支承件进行保护,防止外界因素对其进行干扰。在具体实践中,也可将导力压接部和安装板部各自制成分体件,最后组装在一起,也是可行的。
自由状态下,导力压接部高出导力支承部;当第二安装座承压受力时通过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压缩弹簧,进而带动导力压接部下移,当第二安装座承压受力至预设程度时,导力压接部下移至压接在导力支承部上。
这种结构较为合理,可以较好的对弹簧进行精确定位,防止其偏心移位,另外,这种结构尤其适合快速组装及后期维护更换。此外,这种结构还充分利用了弹簧的性能优势,通过选用适当的弹簧,可以使得自由状态时,第二安装座的导力压接部的底端与下支承件的导力支承部顶端的间隙处于合适的尺寸,一般优选是1毫米至5毫米,较佳的优选尺寸是2毫米至3毫米,过大的间隙会在人体称量时给人明显的坠落感,因为此时的导力压接部必须要下移至压接在导力支承部上,也即下移整个上述间隙尺寸;过小的间隙会要求较高的加工精度,提高工艺难度和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中,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的量程要大于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的量程,也即是说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的最大称重值要大于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的最大称重值,通过选取合适的弹簧,以及选择适当的导力压接部和导力支承部之间的距离,可以将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所受压力限制在其量程范围内,从而防止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因超重而被压损;这种限力保护方式的优点在于:由于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的弹性形变很小,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的整个量程内的形变高度差以微米计算,如果采用刚性支柱代替本实施例中的弹簧,则第二安装座的导力压接部与下支承件的导力支承部之间的间隙也必须以微米衡量,这对加工精度要求实在过高,而且考虑到材料加工成型中的误差以及温差引起的材料膨胀变化,工业上很难实现;但是如果采用弹簧放大形变,就能有效降低加工精度要求和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第二安装座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安装自身整体的卡接安装部34,该卡接安装部是从第二安装座外壁上向外突出形成的楔形卡齿。底座92设有四个卡接孔,各双阶称重传感器通过卡接安装部卡接固定在相应一个卡接孔中;这种安装方式较为简化,且各双阶称重传感器可以独立拆装,便于检修和更换,其组装操作十分便利快捷。
本实施例中,导力支承部上设有静触头71,导力压接部上设有动触头72,当该导力压接部压接在导力支承部上时,动触头压接设置在静触头上,两者实现电连接。在具体实践中,动触头和静触头电接触时,产生一个电信号给相连的外接的中央控制电路,中央控制电路接收到该信号时,在显示屏上显示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测到的数据;当中央控制电路未接收到该信号时,在显示屏上显示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测到的数据;也即是说,该动静触头组合起来可以作为显示屏显示数据自动转换的信号转换开关;这种结构,可以简化中央控制电路中CPU单元的编程。在具体实践中,还可采用其它结构, 例如采用干簧管、接近开关等代替该动静触头组合。
各双精度称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
第一安装座把自身承受到的压力通过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全部传递给第二安装座的安装板部;第二安装座在自由状态也即未承受压力时,其导力压接部高出下支承件的导力支承部;
第二安装座承压受力时压缩弹簧从而下移,当第一安装座承压受力小于5千克力时,也即在第一阶量程范围内时,通过选择适当的弹簧以及选择适当的导力压接部和导力支承部的间距,可以使得该阶量程内称量时,导力压接部不会压接到导致支承部上,此时安装板部把自身所受全部压力传递给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该过程中,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和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均承受了全部压力,但外接的显示屏仅显示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测到的数据,其精度值是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具有的精度值,本实施例中,该量程内的精度值是1克;
当第一安装座承压受力小于50千克力且大于等于5千克力时,也即在第二阶量程范围内时,导力压接部会压接在导力支承部上,此时第二安装座承受的压力,仅有一小部分传递给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其余大部分则通过导力压接部直接传递给下支承件的导力支承部上;由于该过程中,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承受了全部压力,所以外接的显示屏仅显示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测到的数据,其精度值是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具有的精度值,本实施例中,该量程内的精度值是100克;该第二阶量程范围内,弹簧的形变不再增大,也即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所承受的压力是在预设范围内,从而使得该过程中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不会因超重而损坏。
本实施例的结构设计较为合理,能够减小加工精度要求,降低制造成本和工艺难度;另外还能有效防止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因超重而压损;此外本实施例第二安装座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安装自身整体的卡接安装部,在组装时,可整体卡装在外接塑料底座上,操作简捷便利。
本实施例还包括用于调节弹性支承件整体高度的调节机构6;下支承件的外周壁上设有外凸的止挡部533,导力压接部的外周壁上设有外螺纹区311;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旋盖61和对顶旋盖62,该调节旋盖下部的内壁上设有内凸的环形防脱压接部611,上部的内壁上设有与导力压接部外螺纹区适配的内螺纹区612;所述防脱压接部套设在下支承件的位于止挡部下方的外周壁上,对顶旋盖也旋接在导力压接部的外螺纹区上,位于调节旋盖的上方,且抵接在调节旋盖上;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止挡部可在导力压接部底端和导力支承部顶端之间做上下滑动。自由状态时,下支承件在弹簧的复位弹力作用下,使其防脱压接部顶接在止挡部上,当第一安装座承压受力时,弹簧将受力缩短,第二安装座的导力压接部将带动调节旋盖和对顶旋盖下移,此时的防脱压接部611也随之 下移,位于止挡部533的下方。
该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在具体实践中,弹簧由于受到其加工工艺的制约,其一致性难以保证,由于人体秤和厨房秤一般会同时采用四个双精度称重传感器,一致性难以保证的弹簧可能会导致四个称重传感器的高度略有区别,影响组装及使用,甚至当使用者拿起电子秤观察时,各下支承件的底端可能不在同一平面上,极不美观;本实施例采用调节机构调整弹性支承件的整体高度,可以使得本实施例即使采用误差稍大的弹簧,也只需要把调节旋盖旋转到位,即可保证整体高度的一致性。另外,这种结构可以使得本实施例处于全部相连状态,不会互相散落导致丢失部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见图9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依然设有第一固定部、第一承力形变部和设置在第一承力形变部上的用于检测第一承力形变部变形量的第一电阻应变片;但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的形状近似于反“G”字形,其第一固定部近似“C”字形,第一承力形变部的形状近似于一个较小的“C”字形,并与第一固定部相连,组合形成反“G”字形。该种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的量程与精度值均与实施例1相同,这种结构也可通过冲压方式制成,其制造工艺更加简单。第一安装座的底部粘结固定有封盖12,封盖和第一安装座围合形成一容置腔13,第一卡座和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位于该容置腔中;封盖包括中心圆孔121、内盖区122、外盖区123、以及连接内盖区和外盖区的多条螺旋弹臂124,中心圆孔设置在内盖区中心处;安装板部的中心处设有向上突出形成的圆柱台321,圆柱台的外周壁粘结固定在中心圆孔中,第一承力形变部压接设置在圆柱台的顶壁上。封盖与容置部配合使用,对位于容置腔中的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进行较好的保护。另外,由于可以把螺旋弹臂做得足够细小,该种结构能够充分减小第一安装座与第二安装座的圆柱台321之间通过封盖传递的力,使其导致的误差影响对第二阶量程内的精度来说,达到忽略不计的程度。
本实施例进一步降低了对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的结构要求,并简化了组装操作,可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见图13至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不再设置静触头和动触头,上支承件的外周壁上不再设置环形压接部,下部也不再作为滑柱部使用。
本实施例中,上支承件的中心处设有调节孔513,下支承件的管状凸台的中心处,还设有从安装板部向上凸出的圆形联接柱台534,该联接柱台的顶壁中心处设有联接螺孔535;管状凸台与圆形联接柱台围合形成环形限位槽536;弹簧的底端位于该环形限 位槽内,且抵接在下支承件上,弹簧的顶端抵接在上支承件的底壁上。
本实施例中的用于调节弹性支承件高度的调节机构仅包括调节螺钉63,该调节螺钉从上往下依次设有旋拧部631、滑接部632和与调节孔适配的螺接部633,旋拧部的外径大于滑接部的外径,滑接部的形状是外壁光滑的圆柱形;所述上支承件的调节孔是台阶孔,从上往下依次是孔径较大的压接孔区5131和孔径较小的滑孔区5132,压接孔区的底壁作为压接面5133,滑孔区是孔壁光滑的圆孔;所述螺接部螺接固定在联接柱台的联接螺孔中;自由状态时,在弹簧的顶压作用下,旋拧部位于压接孔区中,且旋拧部的底壁压接在压接孔区的底壁上,也即所述压接面上;滑接部则位于滑孔区中;在外力作用下,滑接部可在滑孔区中上下滑动,从而使得上支承件可在调节螺钉滑接部的导向作用下上下移动。这种结构通过采用调节螺钉连接上支承件和下支承件,使得弹性支承件不会因分体而丢失部件;同时通过旋动该调节螺钉,可以直接调整第二安装座的导力压接部与下支承件的导力支承部之间的间隙距离,其结构比较紧凑合理。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见图17至图18所示,由于调节螺钉被第二安装座和下支承件围藏其中,无法在整体组装后再次旋调,所以本实施例中的调节机构还包括调节旋盖61和对顶旋盖62;下支承件的外周壁上设有外凸的止挡部533,导力压接部的外周壁上设有外螺纹区311;调节旋盖下部的内壁上设有内凸的环形防脱压接部611,上部的内壁上设有与导力压接部外螺纹区适配的内螺纹区612;所述防脱压接部套设在下支承件的位于止挡部下方的外周壁上,对顶旋盖也旋接在导力压接部的外螺纹区上,位于调节旋盖的上方,且抵接在调节旋盖上;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止挡部可在导力压接部底端和导力支承部顶端之间做上下滑动。自由状态时,下支承件在弹簧的复位弹力作用下,使其防脱压接部顶接在止挡部上,当第一安装座承压受力时,弹簧将受力缩短,第二安装座的导力压接部将带动调节旋盖和对顶旋盖下移,此时的防脱压接部611也随之下移,位于止挡部533的下方。
该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在具体实践中,弹簧由于受到其加工工艺的制约,其一致性难以保证,由于人体秤和厨房秤一般会同时采用四个双精度称重传感器,一致性难以保证的弹簧可能会导致四个称重传感器的高度略有区别,影响组装及使用,甚至当使用者拿起电子秤观察时,各下支承件的底端可能不在同一平面上,极不美观;本实施例采用调节机构调整弹性支承件的整体高度,可以使得本实施例即使采用误差稍大的弹簧,也只需要把调节旋盖旋转到位,即可保证整体高度的一致性。另外,这种结构可以使得本实施例处于全部相连状态,不会互相散落导致丢失部件。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见图19至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中 的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依然设有第一固定部、第一承力形变部和设置在第一承力形变部上的用于检测第一承力形变部变形量的第一电阻应变片;但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的形状近似于反“G”字形,其第一固定部近似“C”字形,第一承力形变部的形状近似于一个较小的“C”字形,并与第一固定部相连,组合形成反“G”字形。该种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的量程与精度值均与实施例1相同,这种结构也可通过冲压方式制成,其制造工艺更加简单。第一安装座的底部粘结固定有封盖12,封盖和第一安装座围合形成一容置腔13,第一卡座和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位于该容置腔中;封盖包括中心圆孔121、内盖区122、外盖区123、以及连接内盖区和外盖区的多条螺旋弹臂124,中心圆孔设置在内盖区中心处;安装板部的中心处设有向上突出形成的圆柱台321,圆柱台的外周壁粘结固定在中心圆孔中,第一承力形变部压接设置在圆柱台的顶壁上。封盖与容置部配合使用,对位于容置腔中的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进行较好的保护。另外,由于可以把螺旋弹臂做得足够细小,该种结构能够充分减小第一安装座与第二安装座的圆柱台321之间通过封盖传递的力,使其导致的误差影响对第二阶量程内的精度来说,达到忽略不计的程度。
本实施例进一步降低了对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的结构要求,并简化了组装操作,可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智能型双精度称重电子秤,包括用于置放待称物体的载物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载物板下方的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中的用于支承载物板的双精度称重传感器;各双精度称重传感器包括依次压接设置的第一安装座、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第二安装座、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和弹性支承件;弹性支承件包括上支承件、弹簧和下支承件,弹簧的顶端抵接在上支承件上,弹性支承件的底端抵接在下支承件上;第二安装座设有导力压接部,下支承件设有导力支承部;导力支承部上设有静触头,导力压接部上设有动触头;自由状态下,导力压接部高出导力支承部;第二安装座承压受力时通过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压缩弹簧,进而带动导力压接部下移,当第二安装座承压受力至预设程度时,导力压接部下移至压接在导力支承部上,动触头随之压接设置在静触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双精度称重电子秤,其特征在于:第一精度称重传感器的量程大于第二精度称重传感器的量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双精度称重电子秤,其特征在于:各双阶称重传感器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安装自身整体的卡接安装部,底座设有卡接槽,各双阶称重传感器通过卡接安装部卡接固定在相应一个卡接槽中。
CN201610096953.1A 2016-01-20 2016-01-20 一种智能型双精度称重电子秤 Withdrawn CN1059379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96953.1A CN105937947A (zh) 2016-01-20 2016-01-20 一种智能型双精度称重电子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96953.1A CN105937947A (zh) 2016-01-20 2016-01-20 一种智能型双精度称重电子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7947A true CN105937947A (zh) 2016-09-14

Family

ID=57153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96953.1A Withdrawn CN105937947A (zh) 2016-01-20 2016-01-20 一种智能型双精度称重电子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3794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66095A1 (en) * 2007-12-27 2009-07-02 Tanita Corporation Weighing machine
CN101629844A (zh) * 2008-07-15 2010-01-20 株式会社百利达 称重秤及其控制方法
CN202002716U (zh) * 2011-01-10 2011-10-05 广州市泰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重量秤
CN102889916A (zh) * 2011-07-22 2013-01-23 深圳市杰曼科技有限公司 休眠时零功耗的无线数字称重传感器
CN104838243A (zh) * 2014-07-23 2015-08-12 王雅苹 一种电子秤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66095A1 (en) * 2007-12-27 2009-07-02 Tanita Corporation Weighing machine
CN101629844A (zh) * 2008-07-15 2010-01-20 株式会社百利达 称重秤及其控制方法
CN202002716U (zh) * 2011-01-10 2011-10-05 广州市泰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重量秤
CN102889916A (zh) * 2011-07-22 2013-01-23 深圳市杰曼科技有限公司 休眠时零功耗的无线数字称重传感器
CN104838243A (zh) * 2014-07-23 2015-08-12 王雅苹 一种电子秤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2824A (zh) 单板双阶称重电子秤
CN106017641A (zh) 具有调节机构的组合式称重电子秤
CN106052823A (zh) 一种智能型称重传感器
CN105973433A (zh) 一种可调节的双精度称重传感器
CN105937947A (zh) 一种智能型双精度称重电子秤
CN105973377A (zh) 一种双阶称重电子秤
CN105973389A (zh) 一种双精度称重电子秤
CN105973390A (zh) 一种可调节的双精度称重电子秤
CN105973361A (zh) 双精度称重电子秤
CN105973372A (zh) 一种具有调节机构的双精度称重电子秤
CN105937945A (zh) 一种智能型组合式称重电子秤
CN105953888A (zh) 一种改进型组合式称重电子秤
CN105937937A (zh) 一种双阶称重电子秤
CN105953890A (zh) 一种组合式称重电子秤
CN105937938A (zh) 双阶称重电子秤
CN105937939A (zh) 一种改进型双阶称重电子秤
CN105953889A (zh) 组合式称重电子秤
CN105953887A (zh) 一种可调节的组合式称重电子秤
CN105937942A (zh) 一种改进型组合式称重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