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34998B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934998B CN105934998B CN201480037429.6A CN201480037429A CN105934998B CN 105934998 B CN105934998 B CN 105934998B CN 201480037429 A CN201480037429 A CN 201480037429A CN 105934998 B CN105934998 B CN 10593499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carrying
- request
- layer protocol
- attribute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用于节省带宽资源。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包括:分组数据网网关P‑GW接收建立承载的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有属性信息;所述P‑GW根据所述请求建立承载,并确定所述属性信息中的属性值对应的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所述P‑GW接收到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后,将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所述承载上;所述P‑GW封装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并在所述承载上传输所述封装好的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节省带宽资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接口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无线网络在各行各业的广泛扩展,作为无线宽带接入技术,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应用中涉及到二层组网,比如二层以太网组网,但是LTE作为三层互联网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不支持二层组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存在一种解决方案,通过在IP网络上建立二层隧道的方式来支持二层组网,具体为在LTE网络的终端设备(UE,User Equipment)和分组数据网网关(P-GW,Packet Data Network-Gateway)之间建立二层隧道。这样,无论是上行方向还是下行方向,当客户二层分组数据到达LTE网络的UE或PDN时,将被直接封装到二层隧道,并且在LTE网络中转发传输,这样,二层分组数据得以保留,从而达到了LTE网络承载二层组网的目的。
然而,建立二层隧道会带来额外的开销,目前的二层隧道技术是第二层隧道协议(L2TP,Layer Two Tunnel Protocol)二层隧道以及通用路由封装(GRE,General RouteEncapsulation)隧道,这两种隧道技术造成的额外开销经过本领域技术人员计算分别高达62.5%和44%,浪费了大量的带宽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能够节省带宽资源。
有鉴于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方法,可包括:
分组数据网网关P-GW接收建立承载的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有属性信息;
所述P-GW根据所述请求建立承载,并确定所述属性信息中的属性值对应的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所述P-GW接收到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后,将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所述承载上;
所述P-GW封装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并在所述承载上传输所述封装好的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结合本发明第一方面,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可包括:
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标识ID、属性值和属性值的字节。
结合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可包括:
所述请求由网络侧触发,所述请求为创建承载请求CBR消息,并由所述CBR消息中的协议结构选项PCO信元携带所述属性信息;
或,
所述请求由终端侧触发,所述请求为承载资源分配请求BRAR消息,并由所述BRAR消息中的所述PCO信元携带所述属性信息。
结合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可包括:
所述P-GW确定所述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属性值对应的IPv4协议类型数据,所述P-GW确定所述属性信息中的第二属性值对应的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所述第一属性值和所述第二属性值为预定的属性值的取值范围中的任意一个。
结合本发明第一方面,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三实施方式,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可包括:
所述P-GW通过业务流模板TFT将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所述承载上。
结合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四实施方式,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五实施方式中,可包括:
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为二层以太网数据,所述P-GW将所述二层以太网数据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DCP或隧道协议用户面GTP-U封装到所述承载上。
有鉴于此,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可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建立承载的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有属性信息;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的请求建立承载;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请求中的所述属性信息中的属性值对应的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映射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后,将所诉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所述建立模块建立的所述承载上;
封装模块,用于封装所述映射模块映射到所述承载上的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承载上传输所述封装模块封装好的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结合本发明第二方面,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可包括:
组成模块,用于将标识ID、属性值和属性值的字节组成所述属性信息。
结合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可包括:
第一携带模块,用于当所述请求由网络侧触发时,由创建承载请求CBR消息中的协议结构选项PCO信元携带所述属性信息。
第二携带模块,用于当所述请求由终端侧触发时,由承载资源分配请求BRAR消息中的所述PCO信元携带所述属性信息。
结合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可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属性值对应的IPv4协议类型数据和第二属性值对应的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所述第一属性值和所述第二属性值为预定的属性值的取值范围中的任意一个,并且所述第一属性值和所述第二属性值不相同。
结合本发明第二方面,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三实施方式,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可包括:
映射单元,用于通过业务流模板TFT将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所述承载上。
结合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四实施方式,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五实施方式中,可包括:
封装单元,用于当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为二层以太网数据时,将所述二层以太网数据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或隧道协议用户面GTP-U封装到所述承载上。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通过在承载建立过程中将属性信息保存在分组数据网网关中,继而确定属性信息中的属性值对应的二层协议类型数据,通过业务流模板将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该承载上,封装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然后进行传输,达到了承载二层组网的目的。由于本发明只是增加了承载属性信息,没有给传输负荷带来其他的额外开销,所以节省了带宽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结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用于节省带宽资源。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一个实施例包括:
101、分组数据网网关P-GW接收建立承载的请求,该请求中携带有属性信息;
本实施例中,当网络侧或终端侧触发建立承载的请求后,分组数据网网关P-GW接收该请求,其中该请求中携带有属性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该属性信息包括:标识(ID,Identifier)、属性值和属性值的字节;还可以包括其他字段,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102、P-GW根据该请求建立承载,并确定该属性信息中的属性值对应的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当P-GW接收到该请求后,P-GW根据该请求建立承载,并确定该属性信息中的属性值进而确定该属性值对应的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103、P-GW接收到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后,将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该承载上;
当二层协议类型数据传输到P-GW上,P-GW将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该承载上。
104、P-GW封装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并在该承载上传输封装好的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当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该承载上时,由于该承载原承载的是三层报文,为了承载二层报文,P-GW对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进行封装,并在该承载上传输封装好的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承载建立过程中将属性信息保存在分组数据网网关中,继而确定属性信息中的属性值对应的二层协议类型数据,通过业务流模板将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该承载上,封装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然后进行传输,达到了承载二层组网的目的。由于本发明只是增加了承载属性信息,没有给传输负荷带来其他的额外开销,所以节省了带宽资源。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201、分组数据网网关P-GW接收建立承载的请求,该请求由网络侧触发,该请求为创建承载请求(CBR,Create Bear Request)消息,并由该CBR消息中的协议结构选项(PCO,Protocol Configuration Options)信元携带该属性信息;
本实施例中,当网络侧触发建立承载的请求后,该请求为创建承载请求CBR消息,该消息中有协议结构选项PCO信元,该PCO信元用来携带该属性信息,还可以通过其他信元携带,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该属性信息包括:标识ID、属性值和属性值的字节;还可以包括其他字段,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该请求还可以由终端侧触发,此时该请求为承载资源分配请求(BRAR,Bearer Resource Allocation Request)消息,并由该BRAR消息中的该PCO信元携带该属性信息。
202、P-GW根据该请求建立承载,并确定该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属性值对应的互联网协议第四版(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协议类型数据,确定该属性信息中的第二属性值对应的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
P-GW根据承载建立流程建立承载并保存该属性信息,同时确定该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属性值对应的IPv4协议类型数据,确定该属性信息中的第二属性值对应的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属性值和该第二属性值为预定的属性值的取值范围中的任意一个,并且该第一属性值和该第二属性值不相同,该取值范围可以为0x0000-0xFFFF,还可以是其他十六进制区间或其他进制数区间,具体此处不做限定,可选的,当第一属性值为0x0000时,对应IPv4协议类型数据,当第二属性值为0x0001时,对应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还可以为其他十六进制数值,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203、P-GW接收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后,P-GW通过业务流模板(TFT,TrafficFilter Template)将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该承载上;
P-GW接收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后,由于P-GW关联了一个业务流模板TFT,业务流模板TFT具有过滤和映射功能,P-GW通过业务流模板TFT将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该承载上。
204、P-GW封装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并在该承载上传输封装好的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当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该承载上时,由于该承载原承载的是三层报文,为了承载二层报文,P-GW对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进行封装,并在该承载上传输封装好的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承载建立过程中将属性信息保存在分组数据网网关中,继而确定属性信息中的属性值对应的二层协议类型数据,通过业务流模板将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该承载上,封装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然后进行传输,达到了承载二层组网的目的。由于本发明只是增加了承载属性信息,没有给传输负荷带来其他的额外开销,所以节省了带宽资源。
其次,本实施例增加了通过信令消息中的PCO信元来携带属性信息的一种途径,以及对确定属性信息中的属性值对应的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和将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该承载上作了详细说明,增加了方案的可操作性。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301、分组数据网网关P-GW接收建立承载的请求,该请求由网络侧触发,该请求为创建承载请求CBR消息,并由该CBR消息中的协议结构选项PCO信元携带该属性信息;
本实施例中,当网络侧触发建立承载的请求后,该请求为创建承载请求CBR消息,该消息中有协议结构选项PCO信元,该PCO信元用来携带该属性信息,还可以通过其他信元携带,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该属性信息包括:标识ID、属性值和属性值的字节;还可以包括其他字段,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该请求还可以由终端侧触发,此时该请求为承载资源分配请求BRAR消息,并由该BRAR消息中的该PCO信元携带该属性信息。
302、P-GW根据该请求建立承载,并确定该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属性值对应的IPv4协议类型数据,确定该属性信息中的第二属性值对应的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
P-GW根据承载建立流程建立承载并保存该属性信息,同时确定该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属性值对应的IPv4协议类型数据,确定该属性信息中的第二属性值对应的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属性值和该第二属性值为预定的属性值的取值范围中的任意一个,并且该第一属性值和该第二属性值不相同,该取值范围可以为0x0000-0xFFFF,还可以是其他十六进制区间或其他进制数区间,具体此处不做限定,可选的,当第一属性值为0x0000时,对应IPv4协议类型数据,当第二属性值为0x0001时,对应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还可以为其他十六进制数值,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303、P-GW接收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后,P-GW通过业务流模板TFT将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该承载上;
P-GW接收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后,由于P-GW关联了一个业务流模板TFT,业务流模板TFT具有过滤和映射功能,P-GW通过业务流模板TFT将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该承载上。
304、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为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该P-GW将该二层以太网数据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或隧道协议用户面(GTP-U,GPRS Tunnel Protocol-User plane)封装到该承载上,并在该承载上传输封装好的该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
当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为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时,若该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位于上行业务数据流中,则P-GW将该二层以太网数据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DCP封装到该承载上,以使得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在该承载上进行传输;若该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位于下行业务数据流中,则P-GW将该二层以太网数据通过隧道协议用户面GTP-U封装到该承载上,并在该承载上传输封装好的该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承载建立过程中将属性信息保存在分组数据网网关中,继而确定属性信息中的属性值对应的二层协议类型数据,通过业务流模板将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该承载上,封装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然后进行传输,达到了承载二层组网的目的。由于本发明只是增加了承载属性信息,没有给传输负荷带来其他的额外开销,所以节省了带宽资源。
其次,本实施例增加了通过信令消息中的PCO信元来携带属性信息的一种途径,以及对确定属性信息中的属性值对应的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和将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该承载上作了详细说明,增加了方案的可操作性。
再次,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当二层协议类型数据为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时的一种封装方法,增加了方案的选择性。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一实际的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描述:
分组数据网网关P-GW接收建立承载的请求,其中该请求由网络侧触发,由创建承载请求CBR消息中的协议结构选项PCO信元携带该属性信息,该属性信息包括属性值,属性值为0x0001,表示该承载用来承载传输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P-GW建立该承载后,当P-GW接收到业务数据流后,由于P-GW关联了一个业务流模板TFT,业务流模板TFT具有过滤和映射功能,P-GW通过业务流模板TFT将业务数据流中的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该承载上,由于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在三层网络中传输需要先进行封装,所以P-GW将该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通过隧道协议用户面GTP-U封装到该承载上,并在该承载上传输封装好的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请参阅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建立承载的请求,该请求中携带有属性信息;
建立模块402,用于根据该第一接收模块401接收到的请求建立承载;
确定模块403,用于确定该第一接收模块401接收到的该请求中的属性信息中的属性值对应的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第二接收模块404,用于接收该确定模块403确定的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映射模块405,用于当该第二接收模块404接收到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后,将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该建立模块402建立的所述承载上;
封装模块406,用于封装该映射模块405映射到该承载上的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传输模块407,用于在该承载上传输该封装模块406封装好的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承载建立过程中将属性信息保存在分组数据网网关中,继而确定模块403确定属性信息中的属性值对应的二层协议类型数据,通过业务流模板将二层协议类型数据通过映射模块405映射到该承载上,封装模块406封装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然后进行传输,达到了承载二层组网的目的。由于本发明只是增加了承载属性信息,没有给传输负荷带来其他的额外开销,所以节省了带宽资源。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进行详细的描述,请参阅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建立承载的请求,该请求中携带有属性信息;
建立模块502,用于根据该第一接收模块501接收到的请求建立承载;
确定模块503,用于确定该第一接收模块501接收到的该请求中的属性信息中的属性值对应的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第二接收模块504,用于接收该确定模块503确定的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映射模块505,用于当该第二接收模块504接收到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后,将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该建立模块502建立的所述承载上;
封装模块506,用于封装该映射模块505映射到该承载上的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传输模块507,用于在该承载上传输该封装模块506封装好的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组成模块508,用于将标识ID、属性值和属性值的字节组成该属性信息;
第一携带模块509,用于当该请求由网络侧触发时,由创建承载请求CBR消息中的协议结构选项PCO信元携带该属性信息;
第二携带模块510,用于当该请求由终端侧触发时,由承载资源分配请求BRAR消息中的该PCO信元携带该属性信息。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确定模块503包括:
确定单元5031,用于确定该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属性值对应的IPv4协议类型数据和第二属性值对应的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该第一属性值和该第二属性值为预定的属性值的取值范围中的任意一个,并且该第一属性值和所述第二属性值不相同。
映射模块505包括:
映射单元5051,用于通过业务流模板TFT将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该承载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承载建立过程中将属性信息保存在分组数据网网关中,继而确定模块503确定属性信息中的属性值对应的二层协议类型数据,通过业务流模板将二层协议类型数据通过映射模块505映射到该承载上,封装模块506封装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然后进行传输,达到了承载二层组网的目的。由于本发明只是增加了承载属性信息,没有给传输负荷带来其他的额外开销,所以节省了带宽资源。
其次,本实施例增加了通过信令消息中的PCO信元通过第一携带模块508或第二携带模块509携带属性信息的一种途径,以及对确定单元5031确定属性信息中的属性值对应的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和将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通过映射单元5051映射到该承载上作了详细说明,增加了方案的可操作性。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进行详细的描述,请参阅图6,本发明实施例中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建立承载的请求,该请求中携带有属性信息;
建立模块602,用于根据该第一接收模块601接收到的请求建立承载;
确定模块603,用于确定该第一接收模块601接收到的该请求中的属性信息中的属性值对应的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第二接收模块604,用于接收该确定模块603确定的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映射模块605,用于当该第二接收模块604接收到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后,将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该建立模块602建立的所述承载上;
封装模块606,用于封装该映射模块605映射到该承载上的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传输模块607,用于在该承载上传输该封装模块606封装好的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组成模块608,用于将标识ID、属性值和属性值的字节组成该属性信息;
第一携带模块609,用于当该请求由网络侧触发时,由创建承载请求CBR消息中的协议结构选项PCO信元携带该属性信息;
第二携带模块610,用于当该请求由终端侧触发时,由承载资源分配请求BRAR消息中的该PCO信元携带该属性信息。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确定模块603包括:
确定单元6031,用于确定该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属性值对应的IPv4协议类型数据和第二属性值对应的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该第一属性值和该第二属性值为预定的属性值的取值范围中的任意一个,并且该第一属性值和所述第二属性值不相同。
映射模块605包括:
映射单元6051,用于通过业务流模板TFT将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该承载上。
封装模块606包括:
封装单元6061,用于当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为二层以太网数据,将该二层以太网数据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或隧道协议用户面GTP-U封装到该承载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承载建立过程中将属性信息保存在分组数据网网关中,继而确定模块603确定属性信息中的属性值对应的二层协议类型数据,通过业务流模板将二层协议类型数据通过映射模块605映射到该承载上,封装模块606封装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然后进行传输,达到了承载二层组网的目的。由于本发明只是增加了承载属性信息,没有给传输负荷带来其他的额外开销,所以节省了带宽资源。
其次,本实施例增加了通过信令消息中的PCO信元通过第一携带模块608或第二携带模块609携带属性信息的一种途径,以及对确定单元6031确定属性信息中的属性值对应的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和将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通过映射单元6051映射到该承载上作了详细说明,增加了方案的可操作性。
再次,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当二层协议类型数据为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时通过封装单元6061进行封装的一种方法,增加了方案的选择性。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一实际的应用场景对本实施例中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各模块间的交互进行描述:
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通过第一接收模块601接收建立承载的请求,该请求中携带有属性信息,由组成模块607将标识ID、属性值和属性值的字节组成该属性信息,当该请求由网络侧触发时,第一携带模块608中的创建承载请求CBR消息中的协议结构选项PCO信元携带该属性信息,当该请求由终端侧触发时,第二携带模块609中的承载资源分配请求BRAR消息中的该PCO信元携带该属性信息,建立模块602根据该第一接收模块601接收到的请求建立承载,确定模块603中的确定单元6031确定该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属性值对应的IPv4协议类型数据和第二属性值对应的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该第一属性值和该第二属性值为预定的属性值的取值范围中的任意一个,并且该第一属性值和所述第二属性值不相同,第二接收模块604接收该确定模块603确定的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模块605中的映射单元6051通过业务流模板TFT将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该承载上,当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为二层以太网数据,封装模块606中的封装单元6061将该二层以太网数据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或隧道协议用户面GTP-U封装到该承载上,传输模块607在该承载上传输该封装模块606封装好的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请参阅图7,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结构一个实施例包括: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结构示意图,该服务器7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s,CPU)701(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和存储器702,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703或数据704的存储介质705(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其中,存储器702和存储介质705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介质705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没标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服务器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中央处理器701可以设置为与存储介质705通信,在服务器700上执行存储介质702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
服务器7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706,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707,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708,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709,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 OS 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等等。
上述实施例中由服务器所执行的步骤可以基于该图7所示的服务器结构。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中央处理器701通过在承载建立过程中将属性信息保存在分组数据网网关中,继而中央处理器701确定属性信息中的属性值对应的二层协议类型数据,通过业务流模板将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该承载上,中央处理器701封装该二层协议类型数据然后进行传输,达到了承载二层组网的目的。由于本发明只是增加了承载属性信息,没有带来传输负载其他的额外开销,所以节省了带宽资源。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组数据网网关P-GW接收建立承载的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有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标识ID、属性值和属性值的字节;
所述P-GW根据所述请求建立承载,并确定所述属性信息中的属性值对应的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所述P-GW接收到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后,将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所述承载上;
所述P-GW封装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并在所述承载上传输所述封装好的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中携带有属性信息包括:
所述请求由网络侧触发,所述请求为创建承载请求CBR消息,并由所述CBR消息中的协议结构选项PCO信元携带所述属性信息;
或,
所述请求由终端侧触发,所述请求为承载资源分配请求BRAR消息,并由所述BRAR消息中的所述PCO信元携带所述属性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GW确定所述属性信息中的属性值对应的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包括:
所述P-GW确定所述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属性值对应的IPv4协议类型数据,所述P-GW确定所述属性信息中的第二属性值对应的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所述第一属性值和所述第二属性值为预定的属性值的取值范围中的任意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GW将所述 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所述承载上包括:
所述P-GW通过业务流模板TFT将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所述承载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GW封装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包括:
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为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所述P-GW将所述二层以太网数据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DCP或隧道协议用户面GTP-U封装到所述承载上。
6.一种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建立承载的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有属性信息;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的请求建立承载;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请求中的所述属性信息中的属性值对应的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映射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后,将所诉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所述建立模块建立的所述承载上;
封装模块,用于封装所述映射模块映射到所述承载上的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
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承载上传输所述封装模块封装好的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所述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还包括:
组成模块,用于将标识ID、属性值和属性值的字节组成所述属性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还包括:
第一携带模块,用于当所述请求由网络侧触发时,由创建承载请求CBR消息中的协议结构选项PCO信元携带所述属性信息;
第二携带模块,用于当所述请求由终端侧触发时,由承载资源分配请求BRAR消息中的所述PCO信元携带所述属性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属性值对应的IPv4协议类型数据和第二属性值对应的二层以太网协议类型数据,所述第一属性值和所述第二属性值为预定的属性值的取值范围中的任意一个,并且所述第一属性值和所述第二属性值不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模块包括:
映射单元,用于通过业务流模板TFT将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映射到所述承载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模块包括:
封装单元,用于当所述二层协议类型数据为二层以太网数据时,将所述二层以太网数据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或隧道协议用户面GTP-U封装到所述承载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4/095256 WO2016106479A1 (zh) | 2014-12-29 | 2014-12-29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34998A CN105934998A (zh) | 2016-09-07 |
CN105934998B true CN105934998B (zh) | 2019-11-01 |
Family
ID=56283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37429.6A Active CN105934998B (zh) | 2014-12-29 | 2014-12-29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934998B (zh) |
WO (1) | WO2016106479A1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37037A (zh) * | 2008-12-23 | 2009-05-20 | 迈普(四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二层协议报文的隧道透传方法 |
CN102026398A (zh) * | 2009-09-15 | 2011-04-20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Lte中继系统中分组汇聚协议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
CN102572962A (zh) * | 2011-05-26 | 2012-07-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模基站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2647768A (zh) * | 2011-02-18 | 2012-08-2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基于lte-lan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
-
2014
- 2014-12-29 WO PCT/CN2014/095256 patent/WO201610647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12-29 CN CN201480037429.6A patent/CN10593499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37037A (zh) * | 2008-12-23 | 2009-05-20 | 迈普(四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二层协议报文的隧道透传方法 |
CN102026398A (zh) * | 2009-09-15 | 2011-04-20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Lte中继系统中分组汇聚协议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
CN102647768A (zh) * | 2011-02-18 | 2012-08-2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基于lte-lan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
CN102572962A (zh) * | 2011-05-26 | 2012-07-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模基站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34998A (zh) | 2016-09-07 |
WO2016106479A1 (zh) | 2016-07-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423472B1 (ko) | 규칙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 |
US11196677B2 (en) | Heterogeneous multi-protocol stack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US20220124043A1 (en) | Multi-access management service enhancements for quality of service and time sensitive applications | |
CN105981431B (zh) | 具有集成无线局域网的基于无线电接入网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网络中的承载移动性和分割 | |
US20190132251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qos flows for unstructured pdu sessions | |
EP4195776A2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6488508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8271227B (zh) | 一种跨rat的终端状态确定方法及终端 | |
EP3668266A1 (en) |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relay | |
CN110225550A (zh) | 实现反射式eps承载的系统和方法 | |
US10289448B2 (en) | Background traffic management | |
BR112021012433A2 (pt) | Método e dispositivo de comunicação, e meio de armazenamento | |
CN107734546A (zh) | 用户面数据的映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7040942A (zh) | 业务流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0062060B (zh) | 一种ip地址分配的系统和方法 | |
CN111918331A (zh) | 拥塞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5426320A (zh) | 一种安全资源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5934998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分组数据网网关设备 | |
CN108471633B (zh) | 一种通信方法与通信系统 | |
CN114980359B (zh) | 数据转发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
Gonzalez et al.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virtual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solutions for uav networks | |
CN108574964B (zh) | 一种控制面数据的拥塞控制方法和装置 | |
US20240236756A9 (en) | Adaptive forwarding handling of data packets | |
EP3737204B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 |
WO2021088018A1 (zh) | 一种业务流的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