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29457B - 一种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频谱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频谱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29457B
CN105929457B CN201610235250.2A CN201610235250A CN105929457B CN 105929457 B CN105929457 B CN 105929457B CN 201610235250 A CN201610235250 A CN 201610235250A CN 105929457 B CN105929457 B CN 1059294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ctral line
frequency
information
amplitude
multidat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352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29457A (zh
Inventor
黄采伦
陈超洋
王靖
吴亮红
赵延明
何斌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023525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294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29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294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294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294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38Processing data, e.g. for analysis, for interpretation, for cor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频谱识别方法,通过探测仪器接收天然电场信号并细化得到分析带宽f 1f 2的分辨率为∆f的256条谱线,经最大谱线离散判据、频谱能量集中判据、极点谱线搜索判据、动态信息识别判据后得出有无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结论并相应给出主频信息、动态信息的幅值、频率。本发明从研究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形成机理出发,运用信号调制原理与边频特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细化频谱内自动识别地下径流动态信息,并充分考虑了干扰因素的影响,可使地下径流动态信息识别准确率达到90%以上,解决了现有物探方法中难以识别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频谱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探成果分析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地下径流动态信息分析的频谱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径流又称地下水径流、地下径流水,是重力作用下地下水在自然界陆地水循环过程中的流动。地下径流是岩石介质中由水头高处向水头低处流动的地下水流,它主要通过断裂带等连通的空隙流动。流动带走空隙中的物质,淘空断裂带,影响断裂带上建筑物的稳定、矿山的安全。掌握地下径流通道的类型、特征和快速、有效探测其位置是矿山防治水和地下水勘探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地下水资源探测作为一个世界性的科技难题,就目前来说,仍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国内外地面物探方法找水首推电法,其次有放射性探测法及测量地层磁分量的甚低频法。采用甚低频仪测地下磁场随空间变化的方法,由于受现代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强电波干扰,很难在城市及郊区开展探测工作。放射性找水是利用天然放射性元素氟在岩石裂隙中富集造成放射性异常,仪器可测到异常带,但这个异常带可以是充填的、张开的,是否有水流动仍然不知,所以与地质目测断层找水差不多。自二十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用电法找矿,同时也用电法来找水;到目前为止,单就找水方面就有许多方法,如电法就有直流电法、音频电法等,其中直流电法又可分为电测深与电剖面法,分别用于测量纵深方向的地质变化和某一深度沿剖面方向的地质变化。上述方法的共同点是在人工场作用下进行测量,把寻找固体矿产的物探方法应用在找地下径流水上。地面仪器测量值反映的是地质体物性综合值,属于静态信息;这个物理量所显示的是地下的那种固体矿产或地下径流水全凭解释者的主观经验。所以上述方法的找水成功率只有40~50%,其根源在物探曲线的多解性。为解决了以往勘探中主要依据静态信息探测断裂带等地质问题精度较低的不足,发展了天然电场选频、地下磁流体探测等方法,从分析天然电场信号的时域、频域特征的角度出发来解决地下各种地质体探测的问题,特别是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发现,为地下径流水探测找到了一种准确、经济、快速的方法。
地下径流是一个动态系统,是指在有关因素影响下,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等随时间的变化状况。地下水动态提供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系列信息。在验证所作出的水文地质结论或所采取的水文地质措施是否正确时,地下水动态是十分重要的。地下水动态受气候、水文、地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受气候、水文、地质等因素影响的,称“天然因素影响的地下水动态”,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称“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研究地下水动态有助于解决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分析地下水动态可以帮助查明补给来源,查明含水层之间或含水层与地表水体之间的联系情况。确定供水井的深度时,需要了解最低水位,以保证干旱季节和干旱年份的水量供应。计算地下水资源,必须具备一定年限的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监测人为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可以及早发现不利变化(如咸水入侵淡含水层,地下水污染),不失时机地采取措施。地震前地应力的变化会引起地下水位乃至水质异常变化。因此,观测地下水动态可作为预报地震的一种辅助手段。现有物探方法中,虽然发现了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存在,但对其识别和判断的方法研究较少,目前主要依靠人工看图识别,存在效率低、受人为因素影响大等不足。能否发明一种将地下径流与地下固体矿产资源区分开来的分析方法,目前国内外科技界一直没有解决,尚无相关的研究成果和产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物探方法在地下径流动态信息识别方面存在的不足,本发明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一种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频谱识别方法。
本发明的术方案是:一种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频谱识别方法,它是通过探测仪器接收天然电场信号并细化得到分析带宽f 1f 2的分辨率为∆f的256条谱线,经最大谱线离散判据、频谱能量集中判据、极点谱线搜索判据、动态信息识别判据后得出有无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结论并相应给出表征地下某深度岩层电性值的主频谱线f c信息、表征表示地下水瞬时流量大小的边频谱线f b幅值、表征表示地下水瞬时流动速度快慢的边频谱线f b频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大谱线离散判据是在256条谱线中找到最大幅值谱线的幅值FMAX0并计算其及前后各3条谱线一起的平均幅值FJ0,若FMAX0≥3FJ0则离散,反之不离散;所述的频谱能量集中判据是计算256条谱线的平均幅值FJ,若FJ0≥10FJ则频谱能量集中,否则频谱能量发散;所述的极点谱线搜索判据是缓存256条谱线到一指定存储区,在其中按从前往后两两谱线比较幅值低者置0、从后往前两两谱线比较幅值低者置0的原则找出频谱中的所有极值点,结合原频谱计算第二大极值点谱线幅值FMAX1、第三大极值点谱线幅值FMAX2及其前后各3条谱线一起的平均幅值FJ1、FJ2,若FMAX1≥3FJ1、FMAX2≥3FJ2则FMAX1、FMAX2离散,然后再将幅值小于FMAX0/30的极值点置0;所述的动态信息识别判据是经最大谱线离散判据、频谱能量集中判据、极点谱线搜索判据判定后的频谱,若满足频谱能量集中且3≤极值点个数≤30,若最大幅值谱线离散且极值点分布于其左右两边、存在关于最大幅值谱线对称的边频极值谱线、则主频信息为最大幅值谱线的信息、动态信息为一阶边频的信息,不存在关于最大幅值谱线对称的边频极值谱线、但存在关于第二或第三大极值点谱线对称的边频极值谱线且相应的第二或第三大极值点谱线离散、则主频信息为第二或第三大极值点谱线的信息、动态信息为其一阶边频的信息,否则主频信息为最大幅值谱线的信息、动态信息为0且退出识别;若最大幅值谱线离散但主要极值点分布在其一边、第二或第三大极值点谱线离散且存在关于其对称的边频极值谱线,则主频信息为第二或第三大极值点谱线的信息、动态信息为其一阶边频的信息,否则主频信息为最大幅值谱线的信息、动态信息为0且退出识别;若最大幅值谱线不离散、第二或第三大极值点谱线离散且存在关于其对称的边频极值谱线、则主频信息为第二或第三大极值点谱线的信息、动态信息为其一阶边频的信息,第二和第三大极值点谱线均不离散但存在包括最大幅值谱线、第二大极值点谱线、第三大极值点谱线中2个在内的4个以上的点距误差在±2条谱线内的极值谱线,则主频信息的频率为最大幅值谱线频率、幅值为最大幅值谱线与第二大极值点谱线的均值,动态信息的频率为一阶边频频率、幅值为第二与第三大极值点谱线的均值,否则主频信息为最大幅值谱线的信息、动态信息为0且退出识别
在本发明中,所述动态信息识别判据中对称的边频极值谱线是指两条极值谱线中间存在另一条极值谱线使两条极值谱线与其点距之差在±2条谱线范围内,称该对称极值谱线为边频,其频率为一阶边频频率f b、幅值为两条谱线的幅值均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从研究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形成机理出发,运用信号调制原理与边频特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细化频谱内自动识别地下径流动态信息,并充分考虑了干扰因素的影响,可使地下径流动态信息识别准确率达到90%以上,解决了现有物探方法中难以识别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动态信息识别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动态信息形成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细化谱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细化谱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细化谱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细化谱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五细化谱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六细化谱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七细化谱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八细化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附图2,一种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频谱识别方法,探测仪器接收天然电场信号并细化得到分析带宽f 1f 2的分辨率为∆f的256条谱线,经最大谱线离散判据、频谱能量集中判据、极点谱线搜索判据、动态信息识别判据后得出有无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结论并相应给出主频信息、动态信息的幅值、频率。由附图2可知:岩溶、裂隙中脉状流的地下水,按水文学规律流动在地底下会切割地磁场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f b,但该感应电动势较微弱,无法穿透地层传送到地面;但它会对经过该处的天然电磁波f c产生持续不断的干扰,最终附加在该电磁波信号上传输到地表,把这种附加有地下水流动信息的信号定义为地下径流动态信息。探测仪器通过在地表接收该天然电磁波的分布电场信号,并据此分析地下径流的赋存及状态。天然电磁波在穿透地层的过程中与不同结构的地质体发生折射、反射等耦合,以及与流动的地下径流的相互作用,都会产生天然的电磁耦合效应;其穿透到地面的电磁信号,是包含上述不同作用的信号,且不同的地质构造表现出的特征都不完全相同。目前物探找水方法主要是电法,它是通过探测地下低阻区域来区分地下水与矿物质;该方法从逻辑上看较合理,实际上这种方法由于其结果的多解性,成功率不高;因为低值异常可以由各种原因造成,所有金属矿物、煤、页岩、断层泥、软硬岩互层等都会反映低值异常;怎样才能使物探结果由多解上升到单一解、确定解,这是本发明方法要解决的问题。只要细心观察一下上述地质体与地下径流的共性和差异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以上金属矿等地质体都是固体,在地下处于静态;而地下径流与它们的共同点是低阻,但地下水是流动的,它不仅传递静态信息,而且还能传递天然动态信息;地下水具有低阻、良导体、流动、流量随时间变化等特性。地下水、天然气、石油,都是地下存在的流体,其中只有地下水是良导体,在地磁场中地下水在岩石裂缝、溶洞中运动就要切割磁力线,按法拉第定律,水流产生电流、环绕水流产生磁场,地下水与地磁场进行反复复杂的电磁感应,结果在地下形成不断发出瞬变电磁波的场源;这样在地磁场中,地下有地下水流动系统(流场)地面就可以测到一个相匹配的瞬变电磁平面波,二者是正投影关系。探测仪器的任务就是探测出瞬变电磁波场在地表的分布形状,在这个场内确定地下水源的位置及深度。地磁北极为S,南极为N,它与地理南北极有一个夹角,在我国大概偏西5度左右,我国的断裂方向以北东向为主导方向,使断裂带中的地下水流与磁力线成较大的交角,地下水是良导体,它在裂隙溶洞中按水文学方式运动就会切割磁力线,按法拉第原理,水流中产生电流,而电流周围又产生感应磁场,这个作用连续不断地进行地磁场干扰,结果就从地下水所处的深度向地面发射出瞬变电磁波,按照麦克斯韦定律,这种波的振动方向与前进方向垂直,属平面波,可直达地面。因此,在地面探测出瞬变电磁波的分布场,就知道地下是否存在地下水流动系统,通过改变测试频率可知瞬变电磁波场源的深度,这样就可以确定地下水流动系统实际分布情况。在图2中,假设地下径流动态信息为单一频率f b的正弦波、天然电场信号为单一频率f c的正弦波,地面探测仪器接收到的是f bf c的耦合信号,即是经过f b调制后的f c信号;根据信号调制原理:在该信号的频域波形中,中间最高的谱线称为主频谱线f c,分布于主频谱线两边并关于主频对称的谱线称为边频谱线f b。主频谱线f c表征地下某深度岩层的电性值,边频谱线f b表征地下水的活动情况,边频谱线幅值表示地下水瞬时流量的大小,边频谱线距离主频谱线的远近称边频频率,边频频率表示地下水瞬时流动速度的快慢。地下径流动态信息即为附图2中所示的边频,边频具有以下特性:(1)边频关于主频对称,(2)边频幅值较主频幅值小,(3)边频、主频均是一定频谱范围的相对极值点,(4)边频存在1、2、…、n阶。
附图2所示为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理想状态,附图3所示是较为规则的地下径流动态信息。通常,地下径流在岩溶裂隙中流动的流速、流量都是随时间变化的,其产生的地下径流动态信息也是不规则的;作为地下径流动态信息载体的天然电磁波受场源、传输途径、天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是变化的、不规则的;另探测仪器在现场采集数据的过程中,会受周边电力、通讯设施和厂矿大型设备运行产生的电磁干扰影响,导致探测数据的不稳定;这就给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准确识别带来很大的难度。本发明为克服以上问题,通过对大量的实施例分析,总结了以下的识别方法。
附图3~附图10均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细化谱图,图中上半部分为天然瞬变电磁波的时域波形,下半部分为天然瞬变电磁波中指定分析带宽f 1f 2的细化频谱图。频谱图中间的f c谱线称为主频谱线,分布于主频谱线两边并关于主频对称的谱线f b称为边频谱线。根据电磁场理论,天然瞬变电磁波在地层中的传导电流远远大于位移电流,则其穿透深度为
h=1/(πf c μ/ρ)0.5 (单位:m)
式中,ρ为探测点的地表电阻率,一般地表大都是松散的土层,取其平均电阻率ρ≈10(Ω.m);假设天然瞬变电磁波穿透的地层为无磁性介质,则磁导率取 μ=4π×10-7 H/m;据此得到地下水径流的埋藏深度与主频频率的关系如下
h=1/(πf c μ/ρ)0.5=1591.58(1/f c)0.5 (单位:m)
流动的地下水会切割地磁场的磁力线而产生感应电动势e,根据电磁流量原理,感应电动势e(单位:mV)与流量Q的方程式为
e=(4BK/L)Q
式中,B为探测地点的大地电磁场感应强度(单位:mV/m 2 )、K为常数,对于一个已知的探测区域来说它们都是常数,但需要在探测区域附近找已知的水量的参考测试点进行整定;L为地下水流通道截面的周长(单位:m)。实际探测工作表明,地下水在岩溶裂隙中流动的流速、流量都是随时间变化的,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是时间t的函数,计为e (t)=0.5〔e 1(t)+e 2(t)〕。e (t)与地下水储量Sw之间的关系为
Sw=∫0 T[L.e (t)/4BK]dt=( L/4BK)∫0 T e (t) dt (单位:m 3/h)
式中,T为地下水径流的变化周期,探测仪器能探测出地下水径流的变化周期T(边频频率f b的倒数)和周期T内感应电动势e (t)的综合值,由上式可简单地估算出地下水储量Sw。但由于地下水径流的变化周期T受地质构造、补给情况、开采量等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且该周期也是随时间变化的,这给准确评估地下水储量或开采量带来一定困难。通常采用离散化方法来计算上式,具体做法是:由探测仪器对该固定深度连续重复探测1小时,得到M组探测数据,而这其中只有N组探测数据具有地下水径流特征信息,即边频综合幅值e (t 0)、e (t 1)、e (t 2)……e (t N-1),边频频率f b0f b1f b2……f bN-1;因此,上式的离散化计算公式为: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有效识别主频f c的频率与幅值、边频f b的频率与幅值,其具体做法及步骤参见附图1:探测仪器接收天然电场信号并细化得到分析带宽f 1f 2的分辨率为∆f的256条谱线,经最大谱线离散判据、频谱能量集中判据、极点谱线搜索判据、动态信息识别判据后得出有无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结论并相应给出主频信息、动态信息的幅值、频率。
最大谱线离散判据的理论依据是信号调制原理,在调制信号频谱中基频f c的幅值是最大且离散的,据此判断探测信号中是否存在调制现象。本发明的具体做法是在探测仪器接收天然电场信号并细化得到的256条谱线中,首先找到最大幅值谱线FMAX0并缓存其频率及幅值,然后计算其及前后各3条谱线一起的7条谱线的平均幅值FJ0,若幅值FMAX0≥3FJ0则最大幅值谱线FMAX0离散,反之则最大幅值谱线FMAX0不离散。
频谱能量集中判据的理论依据是电磁波传输特性,在电磁波的传输过程中,高频率的电磁波信号可传输得更远且不易衰减,而低频率的电磁波信号则传输得不远且容易衰减;这样,调制信号频谱中的主要能量是高频率电磁波信号(载波信号或基波)贡献的,据此可评价调制信号频谱受干扰的程度。本发明判据是在最大谱线离散判据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具体做法是首先探测并细化所得的256条谱线的平均幅值FJ,然后与最大谱线及其前后各3条谱线的平均幅值FJ0比较,计算若FJ0≥10FJ则所分析频谱的能量集中,否则分析频谱的能量发散。
极点谱线搜索判据的理论依据是调制信号的频谱分配原则及边频特性,目的是去除分析频谱中的不相关谱线。本发明的具体做法是:(1)将原频谱的256条谱线值复制到一指定存储区缓存;(2)在缓存区中,按从前往后两两比较幅值低者置0(后向积分)、从后往前两两比较幅值低者置0(前向积分)的原则,使缓存区中只保留极值点的谱线值,其余无关的谱线值均被置0;(3)最大幅值谱线FMAX0肯定是极值点,其离散性已在最大谱线离散判据中判断,接着在(2)得到的极值谱线中找到第二大极值点FMAX1、第三大极值点FMAX2(其中,FMAX1幅值> FMAX2幅值),并结合原频谱计算次大极值点谱线FMAX1、FMAX2及其前后各3条谱线一起的平均幅值FJ1、FJ2,若FMAX1≥3FJ1则FMAX1离散、FMAX2≥3FJ2则FMAX2离散,缓存FMAX1、FMAX2的离散性判断结果及其频率、幅值;(4)将幅值小于最大幅值谱线FMAX0幅值的三十分之一的极值谱线置0,进一步减少无关谱线以提高后续识别搜索的效率。
经过最大谱线离散判据、频谱能量集中判据、极点谱线搜索判据后,接下来由动态信息识别判据根据以上三判据的结果做出分析频谱中有无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结论;若存在动态信息,则相应给出主频信息、动态信息的幅值、频率;若不存在动态信息,只给出主频信息的幅值、频率。地下径流动态信息即为分析频谱中关于主频的边频,同样具有边频的特性:①边频关于主频对称,②边频幅值较主频幅值小,③边频、主频均是一定频谱范围的相对极值点,④边频存在1、2、…、n阶;因此,本发明的动态信息识别判据是根据边频特性提出的,其具体做法是:若分析频谱的频谱能量集中,且3≤极值点个数≤30,则通过边频识别规则一、规则二、规则三判断是否存在关于FMAX0、FMAX1及FMAX2的对称极值谱线来确定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存在,否则主频信息为FMAX0、动态信息为0且退出识别;所谓的对称极值谱线是指两条极值谱线中间存在另一条极值谱线使两条极值谱线与其点距之差在±2条谱线范围内,称该对称极值谱线为边频,其频率为一阶边频频率f b、幅值为两条谱线的幅值均值。针对边频在频谱中的分布情况不同,本发明分三种方式进行识别,即边频识别规则一、规则二、规则三。
边频识别规则一:FMAX0离散且极值点分布于其左、右两边,若存在关于FMAX0对称的边频极值谱线,则主频信息为FMAX0,动态信息为一阶边频的信息;若不存在关于FMAX0对称的边频极值谱线、但存在关于FMAX1或FMAX2对称的边频极值谱线且相应的FMAX1或FMAX2离散,则主频信息为FMAX1或FMAX2,动态信息为一阶边频的信息;否则主频信息为FMAX0、动态信息为0且退出识别。在附图3中,最大幅值谱线FMAX0的左边和右边各存在一个关于FMAX0对称的极值点,该极值点对应的谱线即为一阶边频谱线,与附图2中所示的理想情况非常相似;因此,主频(即载波信号)信息为FMAX0谱线所对应的频率f c(=f 1f 1f c的点距×∆f)、幅值(可从频谱中直接读取),动态信息为一阶边频的频率f b(=0.5×两个一阶边频的点距×∆f)、幅值(=0.5×左边频幅值+0.5×右边频幅值)。在附图4中,明显可见最大幅值谱线FMAX0的左边存在二阶边频极值点、右边存在三阶边频极值点,且它们都关于FMAX0谱线对称;因此,主频信息为FMAX0谱线所对应的频率f c(=f 1f 1f c的点距×∆f)、幅值(可从频谱中直接读取),动态信息为一阶边频的频率f b(=0.5×两个一阶边频的点距×∆f)、幅值(=0.5×左一阶边频幅值+0.5×右一阶边频幅值)。在附图5中,虽然在最大幅值谱线FMAX0的左、右两边都存在极值点,但却不关于FMAX0谱线对称,图中明显可见次大幅值谱线FMAX1的左边存在一阶边频极值点、右边存在二阶边频极值点,且关于FMAX1谱线对称,左边的二阶边频极值点重合在最大幅值谱线FMAX0的频带内;因此,最大幅值谱线FMAX0应是干扰或其他频率成分的谐波所致,取主频信息为FMAX1谱线所对应的频率f c(=f 1f 1f c的点距×∆f)、幅值(可从频谱中直接读取),动态信息为一阶边频的频率f b(=0.5×两个一阶边频的点距×∆f)、幅值(=0.5×左一阶边频幅值+0.5×右一阶边频幅值)。
边频识别规则二:FMAX0离散但主要极值点分布在其一边,若FMAX1或FMAX2离散且存在关于FMAX1或FMAX2对称的边频极值谱线,则主频信息为FMAX1或FMAX2,动态信息为一阶边频的信息;否则主频信息为FMAX0、动态信息为0且退出识别。在附图6中,次大幅值谱线FMAX1的左边是最大幅值谱线FMAX0、右边存在一个边频极值点,且它们关于FMAX1对称;因此,最大幅值谱线FMAX0应是干扰或其他频率成分的谐波所致且频带内包含左一阶边频,取主频信息为FMAX1谱线所对应的频率f c(=f 1f 1f c的点距×∆f)、幅值(可从频谱中直接读取),动态信息为一阶边频的频率f b(=0.5×两个一阶边频的点距×∆f)、幅值(=0.25×左一阶边频幅值+0.75×右一阶边频幅值)。在附图7中,次大幅值谱线FMAX1的左、右两边都存在二阶边频极值点,且它们关于FMAX1谱线对称,而最大幅值谱线FMAX0与它们均不相关;因此,最大幅值谱线FMAX0应是干扰或其他频率成分的谐波所致,取主频信息为FMAX1谱线所对应的频率f c(=f 1f 1f c的点距×∆f)、幅值(可从频谱中直接读取),动态信息为一阶边频的频率f b(=0.5×两个一阶边频的点距×∆f)、幅值(==0.5×左一阶边频幅值+0.5×右一阶边频幅值)。在附图8中,次大幅值谱线FMAX1、FMAX2都分布在最大幅值谱线FMAX0的左边,而次大幅值谱线FMAX1不离散、FMAX2离散,且FMAX2的右边存在一个极值点与左边的FMAX1关于FMAX2谱线对称,如果包含FMAX0、FMAX1在内,则在FMAX2的左、右两边都存在二阶边频极值点,且关于FMAX2谱线对称;因此,最大幅值谱线FMAX0应是干扰或其他频率成分的谐波所致且将FMAX2的右二阶边频包含在其频带内,次大幅值谱线FMAX1也是干扰或其他频率成分的谐波所致且将FMAX2的左一阶边频包含在其频带内,取主频信息为FMAX2谱线所对应的频率f c(=f 1f 1f c的点距×∆f)、幅值(可从频谱中直接读取),动态信息为一阶边频的频率f b(=0.5×两个一阶边频的点距×∆f)、幅值(=0.25×左一阶边频幅值+0.75×右一阶边频幅值)。
边频识别规则三:FMAX0不离散,若FMAX1或FMAX2离散且存在关于FMAX1或FMAX2对称的边频极值谱线,则主频信息为FMAX1或FMAX2,动态信息为一阶边频的信息;若FMAX1和FMAX2均不离散但存在包括FMAX0、FMAX1、FMAX2中至少2个在内的4个以上的点距误差在±2条谱线内的极值谱线,则主频信息的频率为FMAX0谱线频率、幅值为FMAX0与FMAX1的均值,动态信息的频率为一阶边频频率、幅值为FMAX1与FMAX2的均值;否则主频信息为FMAX0、动态信息为0且退出识别。在附图9中,最大幅值谱线FMAX0不离散、但次大幅值谱线FMAX1离散,在FMAX1的左边存在一阶边频极值点、右边存在包含FMAX0在内的二阶以上边频极值点,且关于FMAX1谱线对称;因此,最大幅值谱线FMAX0应是干扰或其他频率成分的谐波所致且将FMAX1的右一阶边频包含在其频带内,取主频信息为FMAX2谱线所对应的频率f c(=f 1f 1f c的点距×∆f)、幅值(可从频谱中直接读取),动态信息为一阶边频的频率f b(=0.5×两个一阶边频的点距×∆f)、幅值(=0.75×左一阶边频幅值+0.25×右一阶边频幅值)。在附图10中,最大幅值谱线FMAX0与次大幅值谱线FMAX1、FMAX2均不离散,但存在包括FMAX0、FMAX1、FMAX2在内的4个以上的点距误差在±2条谱线内的极值谱线,且关于最大幅值谱线FMAX0对称;因此,频谱应是受到较严重的干扰所致,取主频信息的频率为FMAX0谱线所对应的频率f c(=f 1f 1f c的点距×∆f)、幅值(=0.5×FMAX0幅值+0.5×FMAX1幅值),动态信息为一阶边频的频率f b(=0.5×两个一阶边频的点距×∆f)、幅值(=0.5×FMAX1幅值+0.5×FMAX2幅值)。
综上所述,本发明从研究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形成机理出发,运用信号调制原理与边频特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细化频谱内自动识别地下径流动态信息,并充分考虑了干扰因素的影响,可使地下径流动态信息识别准确率达到90%以上,解决了现有物探方法中难以识别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问题。但地下径流是一个完整的地下水流动系统,其变化会因时间、地点的不同而不同;虽然其基本规律、识别原则是一致的,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故还需更多的经验总结来完善本发明的识别方法。

Claims (2)

1.一种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频谱识别方法,它是通过探测仪器接收天然电场信号并细化得到分析带宽f 1f 2的分辨率为∆f的256条谱线,经最大谱线离散判据、频谱能量集中判据、极点谱线搜索判据、动态信息识别判据后得出有无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结论并相应给出表征地下某深度岩层电性值的主频谱线f c信息、表征表示地下水瞬时流量大小的边频谱线f b幅值、表征表示地下水瞬时流动速度快慢的边频谱线f b频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大谱线离散判据是在256条谱线中找到最大幅值谱线的幅值FMAX0并计算其及前后各3条谱线一起的平均幅值FJ0,若FMAX0≥3FJ0则离散,反之不离散;所述的频谱能量集中判据是计算256条谱线的平均幅值FJ,若FJ0≥10FJ则频谱能量集中,否则频谱能量发散;所述的极点谱线搜索判据是缓存256条谱线到一指定存储区,在其中按从前往后两两谱线比较幅值低者置0、从后往前两两谱线比较幅值低者置0的原则找出频谱中的所有极值点,结合原频谱计算第二大极值点谱线幅值FMAX1、第三大极值点谱线幅值FMAX2及其前后各3条谱线一起的平均幅值FJ1、FJ2,若FMAX1≥3FJ1、FMAX2≥3FJ2则FMAX1、FMAX2离散,然后再将幅值小于FMAX0/30的极值点置0;所述的动态信息识别判据是经最大谱线离散判据、频谱能量集中判据、极点谱线搜索判据判定后的频谱,若满足频谱能量集中且3≤极值点个数≤30,若最大幅值谱线离散且极值点分布于其左右两边、存在关于最大幅值谱线对称的边频极值谱线、则主频信息为最大幅值谱线的信息、动态信息为一阶边频的信息,不存在关于最大幅值谱线对称的边频极值谱线、但存在关于第二或第三大极值点谱线对称的边频极值谱线且相应的第二或第三大极值点谱线离散、则主频信息为第二或第三大极值点谱线的信息、动态信息为其一阶边频的信息,否则主频信息为最大幅值谱线的信息、动态信息为0且退出识别;若最大幅值谱线离散但主要极值点分布在其一边、第二或第三大极值点谱线离散且存在关于其对称的边频极值谱线,则主频信息为第二或第三大极值点谱线的信息、动态信息为其一阶边频的信息,否则主频信息为最大幅值谱线的信息、动态信息为0且退出识别;若最大幅值谱线不离散、第二或第三大极值点谱线离散且存在关于其对称的边频极值谱线、则主频信息为第二或第三大极值点谱线的信息、动态信息为其一阶边频的信息,第二和第三大极值点谱线均不离散但存在包括最大幅值谱线、第二大极值点谱线、第三大极值点谱线中2个在内的4个以上的点距误差在±2条谱线内的极值谱线,则主频信息的频率为最大幅值谱线频率、幅值为最大幅值谱线与第二大极值点谱线的均值,动态信息的频率为一阶边频频率、幅值为第二与第三大极值点谱线的均值,否则主频信息为最大幅值谱线的信息、动态信息为0且退出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频谱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信息识别判据中对称的边频极值谱线是指两条极值谱线中间存在另一条极值谱线使两条极值谱线与其点距之差在±2条谱线范围内,称该对称极值谱线为边频,其频率为一阶边频频率f b、幅值为两条谱线的幅值均值。
CN201610235250.2A 2016-04-18 2016-04-18 一种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频谱识别方法 Active CN1059294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5250.2A CN105929457B (zh) 2016-04-18 2016-04-18 一种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频谱识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5250.2A CN105929457B (zh) 2016-04-18 2016-04-18 一种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频谱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29457A CN105929457A (zh) 2016-09-07
CN105929457B true CN105929457B (zh) 2018-09-14

Family

ID=56839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35250.2A Active CN105929457B (zh) 2016-04-18 2016-04-18 一种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频谱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294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9627B (zh) * 2020-06-12 2021-12-14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
CN113419288B (zh) * 2021-05-29 2023-06-06 湖南科技大学 地下掩体反演的数据探测与预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8778A (en) * 1995-02-28 1998-04-14 P + P Geotechnik Gmbh Ingenieure Fur Boden-Und Grundwassersanierungen Method related to the sterilization of microorganisms and/or to the mineralization of organic substances including microbic metabolites in a ground region and in the ground water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
CN2329015Y (zh) * 1998-05-07 1999-07-14 黄采伦 地下磁流体检测仪
CN1130573C (zh) * 1998-06-30 2003-12-10 黄采伦 找水用地下磁流体检测方法及检测仪
CN1945358B (zh) * 2006-10-19 2011-04-27 张东来 基于天然电场理想化的深部资源高精度测量方法及探测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29457A (zh) 2016-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oldman et al. Mapping of seawater intrusion into the coastal aquifer of Israel by the 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
Chen et al. Application of short-offset TEM (SOTEM) technique in mapping water-enriched zones of coal stratum, an example from East China
Stewart Evalu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methods for rapid mapping of salt‐water interfaces in coastal aquifers
Guoqiang et al. Research study on the short offset time-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 for deep exploration
CN105911603B (zh) 基于天然电场的四维物探方法
CN106547030B (zh) 堤坝渗漏电场三维扫描自动探测装置及方法
Bechtel et al. Geophysical methods
CN105116453A (zh) 一种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的瞬变电磁勘探方法及装置
CN105891896B (zh) 一种地下空区的特征信息识别与分析方法
CN105652329A (zh) 一种评估煤层顶板视涌水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18528B (zh) 幔源油气综合地质分析方法
Manzella Geophysical methods in geothermal exploration
Seaton et al. Aquifer characterization in the Blue Ridge physiographic province using resistivity profiling and borehole geophysics: geologic analysis
Goldman et al. Detection of freshwater/seawater interface by the 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TDEM) method in Israel
CN102182437A (zh) 煤矿井下钻孔水力压裂应力边界确定及消除方法
CN105929457B (zh) 一种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频谱识别方法
CN106772630A (zh) 一种接地导线源瞬变电磁轴向探测方法
Venkateswara Rao et al. Hydro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s in a typical Khondalitic terrain to delineate the kaolinised layer using resistivity imaging
Campaña et al. Inversion of TEM data and analysis of the 2D induced magnetic field applied to the aquifers characterization in the Paraná basin, Brazil
Torrese 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VLF-EM and resistivity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salt paleo-waters contaminations in an alluvial aquifer: the San Re test site (Northern Italy)
Smith et al. A comparison of airborne electromagnetic data with ground resistivity data over the Midwest deposit in the Athabasca basin
Mendoza et al. Geophysical characterisation of geologic features with mining implications from ERT, TDEM and seismic reflection (Mining District of Linares-La Carolina, Spain)
Balch et al. Present and future geophysical methods for Ni-Cu-PGE exploration: Lessons from McFaulds Lake, northern Ontario
Nkoungou et al. Geophysical contribut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quifer properties in Memve Ele, South Cameroon
Hadush Magneto Telluric Methods in Geothermal Exploration at Aluto-Langano, Ethiop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