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92969B - 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92969B
CN105892969B CN201610192936.8A CN201610192936A CN105892969B CN 105892969 B CN105892969 B CN 105892969B CN 201610192936 A CN201610192936 A CN 201610192936A CN 105892969 B CN105892969 B CN 1058929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onsumption
display device
consumption state
electronic equipment
input op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929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92969A (zh
Inventor
朱小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9293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929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92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929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92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929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7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using display pa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装置,能用于输出对应显示内容的显示光线;传感装置,用于感测输入操作;处理装置,用于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满足作为所述预定条件的第一条件,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并且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满足作为所述预定条件的第二条件,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的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诸如手机、智能手表等的包括显示装置的各种电子设备中,通常显示装置存在禁用状态和激活状态。例如,在禁用状态下,所述显示装置处于一功耗级别,并且不显示任何显示内容。另一方面,在激活状态下,所述显示装置处于另一功耗级别,并且显示某些显示内容,以由用户观看所述显示装置上显示的内容。所述显示装置的作用相对较为单一,且所述显示装置的功耗仅有两种功耗级别。另一方面,虽然在某些手机中出现了所谓的手电筒功能,但其仅利用所述手机中的额外设置的LED灯来进行照明,照明范围有限,照明的颜色、亮度等的各种参数也非常有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其能够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所包含的显示装置以多种功耗级别提供相应多种功能,从而丰富了电子设备的使用方式,改进了用户的体验。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装置,能用于输出对应显示内容的显示光线;传感装置,用于感测输入操作;处理装置,用于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满足作为所述预定条件的第一条件,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并且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满足作为所述预定条件的第二条件,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所述第三功耗状态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状态的功耗;通过所述第一光线集合呈现的信息量小于通过所述第二光线集合呈现的信息量。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显示处理方法,包括:感测输入操作;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如果所述电子设备所包含的显示装置处于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满足作为所述预定条件的第一条件,则进行第一控制使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并且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满足作为所述预定条件的第二条件,则进行第二控制使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所述第三功耗状态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状态的功耗;通过所述第一光线集合呈现的信息量小于通过所述第二光线集合呈现的信息量。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了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计算机运行时执行以下步骤:感测输入操作;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如果所述电子设备所包含的显示装置处于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满足作为所述预定条件的第一条件,则进行第一控制使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并且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满足作为所述预定条件的第二条件,则进行第二控制使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所述第三功耗状态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状态的功耗;通过所述第一光线集合呈现的信息量小于通过所述第二光线集合呈现的信息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中,在所感测的输入操作满足不同条件的情况下,使得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进入不同功耗状态并发出不同光线集合,从而能够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所包含的显示装置以多种功耗级别提供相应多种功能,从而丰富了电子设备的使用方式,改进了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主要配置的框图;
图2是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处理方法的主要步骤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柔性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二;以及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柔性形变的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装置110、传感装置120和处理装置130。
所述显示装置110例如包括发光组件和显示组件等,其能够用于输出对应显示内容的显示光线。也就是说,所述显示装置110能够显示所述显示内容,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观看所述显示装置110而获取电子信息。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110还能够输出不对应显示内容的显示光线。这里,所述“不对应显示内容的显示光线”的含义为,所述显示装置110输出显示光线的目的不在于使得用户通过观看所述显示装置110而获取电子信息,而是在于使得用户能够单纯凭借所述显示光线而进行一定处理,例如获取用户所处的环境的信息、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在其所处环境中变得明显,等等。示例性地,所述显示装置所输出的不对应显示内容的显示光线可以使得用户用作例如照明的用途。
此外,所述显示装置110可以具有至少三种功耗状态,以分别对应所述显示装置110的不同工作模式。示例性地,当所述显示装置110被禁用时,其功耗状态可以为第一功耗状态。当所述显示装置110输出不对应显示内容的显示光线时,其功耗状态可以为第二功耗状态。此外,当所述显示装置110输出对应显示内容的显示光线时,其功耗状态可以为第三功耗状态。所述第一功耗状态、第二功耗状态和所述第三功耗状态下的功耗各不相同。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并且所述第三功耗状态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状态的功耗。此外,示例性地,所述第二功耗状态可以低于所述第三功耗状态。
所述传感装置120用于感测输入操作。具体地,所述传感装置120可以为例如触摸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形变传感器、亮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以用于感测相应形式的输入操作。稍后还将结合各种具体示例来描述所述传感装置的操作。
所述处理装置130用于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满足预定条件。所述预定条件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任意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地,所述预定条件可以包括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地,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如上所述的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满足作为所述预定条件的第一条件,则所述处理装置130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满足作为所述预定条件的第二条件,则所述处理装置130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如上所述,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所述第三功耗状态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状态的功耗。稍后还将结合各种具体示例来描述所述处理装置的操作。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通过所述第一光线集合呈现的信息量小于通过所述第二光线集合呈现的信息量。换言之,所述第一光线集合可以不对应所述显示内容,而所述第二光线集合可以对应所述显示内容。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所述显示装置输出所述第二光线集合的意图在于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观看所述第二光线集合而获取电子信息,而所述显示装置输出所述第一光线集合的意图不在于使得用户通过观看所述第一光线集合而获取电子信息,而是在于使得用户能够单纯地利用所述第一光线集合,例如示例性地通过借助所述第一光线集合而获取用户所处环境的信息、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在其所处环境中变得明显,等等。
从又一个角度而言,所述显示装置所输出的所述第一光线集合对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影响大于所述显示装置所输出的所述第二光线集合对所述环境的影响。示例性地,所述显示装置所输出的所述第一光线集合对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亮度的影响大于所述显示装置所输出的所述第二光线集合对所述环境的亮度的影响。例如,所述第一光线集合可以为光强很高的白光,而所述第二光线集合可以为较低光强的彩色光;等等。
下面,将结合几个示例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在第一示例中,所述显示装置为例如可形变显示装置。例如,所述显示装置可以通过柔性屏构成。在此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例如可以呈现为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的形式。在此示例中,所述传感装置用于感测所述可形变显示装置的形变程度作为所述输入操作。此外,假设所述显示装置初始可以处于第一功耗状态下。此时,所述显示装置例如被禁用,从而没有光线发出。上述假设对于以下的示例也同样适用。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可包括用于弯曲检测的传感器,其例如设置在所述显示装置中。例如,所述传感器可以是一个角度传感器,其感测所述显示装置的当前弯曲角度。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判断所述形变程度是否大于形变阈值,作为所述第一条件。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形变程度大于形变阈值,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另一方面,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判断所述形变程度是否小于等于形变阈值,作为所述第二条件。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形变程度小于等于形变阈值,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
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可包括感光单元。所述感光单元由与所述显示装置的发光单元阵列对应设置的光线检测阵列构成。由此,依据所述光线检测阵列中满足预定亮度阈值的区域,而确定所述显示装置的弯折度。具体地,假设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点光源的环境中。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直板状或近似直板状时,所述光线检测阵列中各个点所检测的亮度是一致的。与此相对,当所述显示装置弯曲以形成环状或近似环状时,所述光线检测阵列中各个点所检测到的亮度并不一定一致。具体地,面对光源处的点的亮度有可能一致,并且显著大于没有面对光源处的点的亮度。而且,所述显示装置弯曲的幅度越大,面向所述光源的区域越小,从而亮度大的区域也就越小。考虑到上述情况,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光线检测阵列中各个点处的亮度不一致或各个点处的亮度之间的差值大于阈值,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另一方面,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所述光线检测阵列中各个点处的亮度一致或各个点处的亮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阈值,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
在此第一示例中,在感测到可形变显示装置处于弯曲状态的情况下,使得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信息量较小的第一光线集合,以使得用户能够借助所述第一光线集合获取用户所处的环境的信息。在感测到可形变显示装置处于直板或近似直板状态的情况下,使得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信息量较大的第二光线集合,以使得用户能够直接观看所述第二光线集合从而获取由所述第二光线集合传递的电子信息。从而,在所述电子设备为例如手表或手环等的电子设备的情况下,使得显示装置能够用作具有不同功耗的不同用途。具体地,在所述第二功耗状态下,使得显示装置能够用于照明、装饰、在黑暗中标识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个人等。与传统地利用显示装置以外的LED灯进行照明的情况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无需布置额外的LED灯。而且,所述显示装置所发出的光线集合的强度和范围远远超出单个LED等所发出的光线集合的强度和范围,从而使得照明效果更好。此外,所述显示装置所发出的光线集合的亮度、颜色等参数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置,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丰富用户选择,改进用户体验。
在第二示例中,所述传感装置为例如重力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等的能够感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的传感器。由此,所述传感装置感测表示所述空间运动的参数作为所述输入操作。
所述处理装置用于通过所述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满足第一条件,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
另一方面,所述处理装置用于通过所述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是否满足第二条件。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满足第二条件,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
具体地,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装置可以通过所述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是否大于预定运动值阈值,作为所述第一条件。当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大于预定运动量阈值时,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此外,所述处理装置可以通过所述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是否小于等于预定运动值阈值,作为所述第二条件。当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小于等于预定运动量阈值时,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仅为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设置其他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例如,所述处理装置可以通过所述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是否小于等于预定运动值阈值,作为所述第一条件。所述处理装置可以通过所述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是否大于预定运动值阈值,作为所述第二条件。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处理装置可以通过所述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是否满足第一运动轨迹,作为所述第一条件。当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满足第一运动轨迹时,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此外,所述处理装置可以通过所述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是否满足第二运动轨迹,作为所述第二条件。当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满足第二运动轨迹时,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示例性地,所述第一运动轨迹例如为所述电子设备在预定较短时间间隔内在相反方向上往复运动预定次数。当例如手表或手环形式的所述电子设备被用户佩戴时,其例如对应于用户的快速甩手动作。所述第二运动轨迹例如为所述电子设备在预定较长时间间隔内在同一方向上运动一次,其例如对应于用户的抬腕动作。当然,以上所述的第一运动轨迹和第二运动轨迹仅为示例,其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设计需要任意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此第二示例中,在感测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满足不同条件的情况下,使得显示装置进入不同功耗状态并输出相应信息量的光线集合。从而,在所述电子设备为例如手表或手环等的电子设备的情况下,使得显示装置能够用作具有不同功耗的不同用途。具体地,在所述第二功耗状态下,使得显示装置能够用于照明等,从而丰富用户选择,改进用户体验。
在第三示例中,所述传感装置能够感测第一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和第二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所述第一操作模式和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不同。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是第一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作为所述第一条件。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是第一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另一方面,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是第二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作为所述第二条件。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是第二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
也就是说,在此第三示例中,同一个或同一类型的传感装置能够感测不同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在输入操作为不同操作模式时使得显示装置进入相应功耗状态并输入相应信息量的集合。
例如,在如上所述的用于感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的传感装置的情况下,所述处理装置可以判断所述传感装置所感测的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是所述电子设备在预定较短时间间隔内在相反方向上往复运动预定次数的操作,作为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此外,所述处理装置可以判断所述传感装置所感测的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是在预定较长时间间隔内在同一方向上运动一次的操作,作为所述第二操作模式。
又例如,在所述传感装置是触摸传感装置的情况下,所述触摸传感装置可以感测用户的触摸输入,并且所述处理装置可以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是从操作体接触所述触摸传感装置起至所述操作体离开所述触摸传感装置为止的累积触摸面积超过预定面积的输入操作,作为所述第一条件。示例性地,所述处理装置可以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是在从操作体接触所述触摸传感装置起至所述操作体离开所述触摸传感装置为止,在所述触摸传感装置表面上的相反方向上以较小接触面积往复运动较多次数(预定次数以上),其例如对应于用户用一根或几根手指快速的摩擦动作。此外,示例性地,所述处理装置可以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是在从操作体接触所述触摸传感装置起至所述操作体离开所述触摸传感装置为止,在所述触摸传感装置表面上的同一方向上以较大接触面积运动一次,其例如对应于用户用手掌或多根手指一次性的摩擦(即,单向滑动)动作。此外,所述处理装置可以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是例如常规的点击或滑动的输入操作,作为所述第二条件。
当然,以上所述的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仅为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所采用的传感装置的不同而设计相应的操作模式。
由此,在本发明此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能够在传感装置感测到用户不同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的情况下,使得显示装置进入不同功耗状态并输出相应信息量的光线集合。这些操作模式简单而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示例性地,通过所谓的摩擦动作使得所述显示装置发出第一光线集合的处理符合擦亮物体的用户认知习惯,从而简化用户操作,便于用户记忆操作模式,改进用户体验。
在第四示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例如,在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具有作为第一工作模式的佩戴模式和作为第二工作模式的非佩戴模式。也就是说,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形成环状或近似环状以固定在柱状物外侧。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形成直板状或近似直板状。
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是第一工作模式下的输入操作,作为所述第一条件。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是第一工作模式下的输入操作,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另一方面,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是第二工作模式下的输入操作,作为所述第二条件;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是第二工作模式下的输入操作,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
例如,在所述传感装置为触摸传感装置的情况下,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时,所述处理装置可以响应于所述传感装置所感测到的例如滑动输入的预定输入操作,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另一方面,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时,所述处理装置可以响应于同样的所述滑动输入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当然,以上所述的传感装置和输入操作仅为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设置。
在本发明此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在电子设备工作于不同工作模式的情况下,即便同一个输入操作也会使得显示装置进入不同功耗状态并输入相应信息量的集合。由此,用户无需记忆繁多的操作模式,减轻用户负担,改进用户体验。
以上,参照图1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下面,将参照图2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处理方法。
如图2所示,首先,在步骤S210,感测输入操作。接下来,在步骤S220,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然后,在步骤S230,如果所述电子设备所包含的显示装置处于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满足作为所述预定条件的第一条件,则进行第一控制使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并且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满足作为所述预定条件的第二条件,则进行第二控制使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所述第三功耗状态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状态的功耗。通过所述第一光线集合呈现的信息量小于通过所述第二光线集合呈现的信息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为可形变显示装置;所述感测输入操作的步骤包括:感测所述可形变显示装置的形变程度作为所述输入操作;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的步骤包括:判断所述形变程度是否大于形变阈值,作为所述第一条件;判断所述形变程度是否小于等于形变阈值,作为所述第二条件;所述进行第一控制的步骤包括: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形变程度大于形变阈值,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并且所述进行第二控制的步骤包括: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形变程度小于等于形变阈值,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感测输入操作的步骤包括:感测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的参数作为所述输入操作;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的步骤包括:通过所述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是否满足第一条件;通过所述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是否满足第二条件;所述进行第一控制的步骤包括: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满足第一条件,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并且所述进行第二控制的步骤包括: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满足第二条件,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感测输入操作的步骤包括:感测第一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和第二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的步骤包括: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是第一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作为所述第一条件;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是第二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作为所述第二条件;所述进行第一控制的步骤包括: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是第一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并且所述进行第二控制的步骤包括: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是第二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的步骤包括: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是第一工作模式下的输入操作,作为所述第一条件;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是第二工作模式下的输入操作,作为所述第二条件;所述进行第一控制的步骤包括: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是第一工作模式下的输入操作,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并且所述进行第二控制的步骤包括: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是第二工作模式下的输入操作,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
所述显示处理方法的各个步骤的具体操作已经在参照图1所述的电子设备中详细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处理方法中,在所感测的输入操作满足不同条件的情况下,使得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进入不同功耗状态并发出不同光线集合,从而能够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所包含的显示装置以多种功耗级别提供相应多种功能,从而丰富了电子设备的使用方式,改进了用户的体验。
以上,参照图1和图2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及其显示处理方法。
下面,将参照图3-图8描述在如上所述通过可形变显示装置(下文也适当地称为柔性显示装置)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的几种示例性的构造方式。需要指出的是,图3-图8关注于如何以柔性方式构成所述电子设备,因此在图中适当地省略了上述的传感装置和处理装置。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壳体310、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柔性电路板330。示例性地,所述传感装置和所述处理装置可以形成于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上。当然,根据需要,所述传感装置或所述处理装置也可以形成于所述柔性壳体310或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上。
所述柔性壳体310形成有容置腔;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330均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柔性壳体310还开设有显示开口;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包括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通过所述显示开口显露,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部分外表面;
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位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与所述柔性壳体之间;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与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之间电连接;
其中,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柔性壳体310、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一起发生柔性形变。
所述电子设备按实现的功能可为手机、平板电脑或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可移动设备。
所述柔性壳体310可为塑料壳体或具有形变功能的金属壳体或合金壳体或各种柔性材质混合形成的壳体,具体如聚氨酯PU塑料形成的壳体。所述壳体能够发生形变为所述电子设备能够整体发生形变或发生大面积形变提供了可能性。
所述柔性壳体310内部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安装有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和所述柔性电路板330。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和所述柔性电路板330固定或活动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此处,所述活动安装为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和所述柔性电路板330在所述容置腔内可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从而能使所述电子设备的柔性形变空间更大。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可包括柔性液晶显示单元、柔性电子墨水显示单元、柔性投影显示单元或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单元。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包括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可为显示屏的显示面所在的区域,具体如,如柔性液晶显示单元的液晶屏的显示面,所述柔性电子墨水显示单元的显示屏的显示屏等结构。所述柔性液晶显示单元、柔性电子墨水显示单元和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单元均包括显示支撑结构,当所述显示支撑结果为柔性或可形变的结构时,则上述结构具有了柔性和形变的功能。具体如,通常液晶屏包括上玻璃、下玻璃以及位于所述上玻璃和下玻璃之间的液晶分子层;液晶分子本身是具有流动性的,从而具有柔性。所述上玻璃和下玻璃为支撑液晶分子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具有柔性形变的透明塑料等材料取代所述上玻璃和下玻璃,就能使所述液晶屏具有柔性。
所述柔性壳体上形成有显示开口,这样能方便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的显示区域的显露,从而方便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的显示和用户的观看。
所述柔性电路板330可为柔性印刷电路板单元。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板材以及安装在所述板材上的电子元件。当所述板材为可弯曲和形变的结构且安装在所述板材上的电子元件不会因板材弯曲和形变脱离或导致电子元件之间电连接断开即可时,这种电路板单元即可为上述柔性电路板。
在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上可安装有所述电子设备的中央处理器CPU、应用处理器AP或微处理器MCU等具有信息处理结构的信息处理模组。所述信息处理模组中可包括图像处理模组;所述图像处理模组可用于控制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的显示。
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之间形成有电连接,这样方便所述柔性电路板330对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进行显示控制。
所述柔性壳体310、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330在外力的作用下将可能共同发生形变,且保持对应的形变,这样就能满足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对不同形态电子设备的需求。
如图8所示,在第一时刻(如T1时刻)所述电子设备侧面呈矩形状的板状电子设备,在第二时刻(如T2时刻)向所述电子设备施加外力,从而形成侧面为圆弧状的弧形电子设备。在所述电子设备为板状电子设备时,方便用户进行握持。在所述电子设备为弧形电子设备,方便用户佩戴在手腕等处。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壳体310、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柔性电路板330;
所述柔性壳体310形成有容置腔;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330均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柔性壳体310还开设有显示开口;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包括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通过所述显示开口显露,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部分外表面;
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位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与所述柔性壳体之间;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与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之间电连接;
其中,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柔性壳体310、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一起发生柔性形变。
所述电子设备按实现的功能可为手机、平板电脑或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优选为可移动设备。
所述柔性壳体310可为塑料壳体或具有形变功能的金属壳体或合金壳体。所述壳体能够发生形变为所述电子设备能够整体发生形变或发生大面积形变提供了可能性。
如图4或图5所示,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柔性壳体310内的柔性电源装置340;
所述柔性电源装置340位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与所述柔性壳体310之间;
所述柔性电源装置340分别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之间电连接;
其中,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柔性电池单元与所述柔性壳体、所述柔性显示装置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一起发生柔性形变。
所述柔性电源装置340为本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的供电单元,所述柔性电源装置340可包括柔性电池;所述柔性电池可包括线缆电池等。所述线缆电池具有可弯曲、可折叠的柔性形变功能。
所述柔性电源装置340分别与柔性显示装置320和柔性电路板330形成有电连接,即分别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和柔性电路板330之间形成导电路径,这样能够方便所述柔性电源装置340向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和所述柔性电路板330进行电能供应。
所述柔性电源装置340可包括柔性蓄电池;所述柔性蓄电池可以从所述电子设备的供电接口从外设接收并存储电能。所述柔性电源装置340还可包括放电接口;所述放电接口分别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和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之间形成了所述电连接,从而通过所述放电接口对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和所述柔性电路板330进行供电。
所述柔性电源装置340还可包括光伏电池;所述光伏电池能够接收光能并转换成电能。当所述柔性电源装置340包括的光伏电池时,所述柔性壳体对应设置有所述光伏电池处为透明的,以便所述光伏电池接收环境光。
同样的所述柔性电源装置340可以与所述柔性壳体310、柔性显示装置320及柔性电路板330一起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柔性形变。
在具体实现时,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源单元也可以为非柔性的结构。当所述非柔性电源单元可以安装在所述容置腔的边角位置等所述电子设备发生形变几率较小的位置,这样依然能够保持所述电子设备的柔性形变度。在具体实现时,所述非柔性电池单元可包括若干个体积较小的电源模组;这些电源模组位于所述容置腔的边角位置,为邻近耗能单元提供电能。所述耗能单元即为消耗电能的单元,具体如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和所述柔性电路板330等结构。
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壳体310、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柔性电路板330;
所述柔性壳体310形成有容置腔;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330均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柔性壳体310还开设有显示开口;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包括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通过所述显示开口显露,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部分外表面;
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位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与所述柔性壳体之间;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与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之间电连接;
其中,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柔性壳体310、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一起发生柔性形变。
所述电子设备按实现的功能可为手机、平板电脑或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优选为可移动设备。
所述柔性壳体310可为塑料壳体或具有形变功能的金属壳体或合金壳体。所述壳体能够发生形变为所述电子设备能够整体发生形变或发生大面积形变提供了可能性。
如图4或图5所示,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柔性壳体310内的柔性电源装置340;
所述柔性电源装置340位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与所述柔性壳体310之间;
所述柔性电源装置340分别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之间电连接;
其中,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柔性电池单元与所述柔性壳体、所述柔性显示装置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一起发生柔性形变。
所述柔性电源装置340的柔性大于所述柔性电路板330;
所述柔性电源装置340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中间位置;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位于所述容置腔的边缘位置。
所述柔性电源装置340通常可以为柔性非常好的线缆电池或可弯折的板状电池等供能结构,这些结构的柔性都非常好,将所述柔性电源装置340安装在所述容置腔中间位置,将柔性形变能力稍微差异写的柔性电路板330安装在容止腔的边缘部分,这样能使所述电子设备最大限度的弯曲和形变。
具体如将直板性的电子设备掰成弧形的电子设备,显然电子设备的中间位置发生的形变最大,则位于所述电子设备中间位置处的柔性部件的柔性形变能力要更强一些。所述容置腔的中间位置通常也就对应着所述电子设备中间位置,所述容置腔的边缘位置也就对应着所述电子设备的边缘位置。
本实施例通过限定所述柔性电源单元及柔性电路板的位置关系,能够进一步增大电子设备的柔性形变度。
在第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壳体310、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柔性电路板330;
所述柔性壳体310形成有容置腔;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330均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柔性壳体310还开设有显示开口;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包括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通过所述显示开口显露,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部分外表面;
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位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与所述柔性壳体之间;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与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之间电连接;
其中,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柔性壳体310、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一起发生柔性形变。
所述柔性壳体310外表面设有多个向所述电子设备内部凹陷的凹部和/或所述柔性壳体310的内表面设有多个向所述电子设备外部凹陷的凹部
所述凹部为电子设备形变时提供形变空间。
图6所示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向所述电子设备内部凹陷的凹部311。
所述柔性壳体310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内表面为形成所述容置腔的表面;所述外表面为构成所述电子设备外表面的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柔性壳体310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向电子设备内部凹陷的凹部,这些凹部在所述电子设备形变或弯折时,构成所述柔性壳体310的部分材质可以向所述凹部腾出的空间内挤压,从而能够增大电子设备的柔性形变度。于此同时,由于所述柔性壳体310在凹部处壳体壁更薄一些,这样发生形变的能力更强一些。
所述凹部可以是各种形状的凹部,如点状凹部、带状凹部,十字架形网状凹部。所述十字形凹部可以允许所述电子设备在两个垂直方向上都能发生较大的形变。
在具体实现时,所述凹部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内表面;形成在所述电子设备内表面的凹部向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凹陷。同样的所述凹部用于为电子设备形变时提供形变空间。将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柔性壳体310的内表面,能够保持所述柔性壳体310的外表面的光滑,方便用户握持。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凹部位于所述柔性壳体310的外表面时,所述凹部呈带状;所述呈带状的凹部间隔分布在所述柔性壳体的表面。
所述凹部间隔分布能够使所述电子设备在各处都能有较大的柔性形变能力。
在第五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壳体310、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柔性电路板330;
所述柔性壳体310形成有容置腔;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330均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柔性壳体310还开设有显示开口;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包括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通过所述显示开口显露,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部分外表面;
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位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与所述柔性壳体之间;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与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之间电连接;
其中,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柔性壳体310、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一起发生柔性形变。
在所述外力的撤除后,所述柔性壳体用于维持基于所述外力形成所述柔性形变。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不仅能够实现柔性形变,还能够稳定保持所述柔性形变。
具体如何实现所述电子设备的柔性形变的维持,至少所述柔性壳体310的部分可为非弹性的柔性材料构成的,优选的为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及柔性电路板330均为非弹性的柔性材料构成的。当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柔性电源单元时,所述柔性电源单元也可为非弹性的柔性材料构成的,这样能够避免弹性的柔性材料因其弹性在外力撤除后恢复到原来的形态。这样就能实现所述电子设备柔性形变的稳定保持。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持所述电子设备的在外力撤除之后,维持所述电子设备的柔性,可以部分或全部所述柔性壳体设置为由柔性记忆材料构成的壳体。所述柔性记忆材料可包括柔性金属或具有记忆功能的柔性有机物等材料。所述柔性有机物包括具有记忆功能的塑料。在所述外力撤除后,所述柔性记忆材料能够用于维持所述柔性形变。
具体如所述柔性壳体可包括侧边框以及后盖和前框;所述侧边框可以为由非弹性的具有记忆功能的柔性金属构成;而所述后盖和前框均可由弹性塑料构成,也可以由所述非弹性的柔性记忆材料构成。所述侧边框为柔性记忆材料,其可以稳定的保持所述电子设备的形变。所述柔性壳体仅部分由柔性记忆材料构成时,在所述外力撤除之后,所述柔性壳体中的非柔性记忆材料部分以及所述电子设备内的其他由非柔性记忆材料构成的功能单元,均会向所述柔性记忆材料施加的压力,故此时要选择柔性记忆材料需要要足够的强度和韧性位置所述电子设备柔性形变。
本实施例不仅限定了所述电子设备会在外力撤除后,保持所述电子设备的柔性形变,同时还提供了具体如何实现柔性形变维持的方法,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在第六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壳体310、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柔性电路板330;
所述柔性壳体310形成有容置腔;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330均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柔性壳体310还开设有显示开口;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包括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通过所述显示开口显露,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部分外表面;
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位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与所述柔性壳体之间;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与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之间电连接;
其中,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柔性壳体310、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一起发生柔性形变。
如图7所示,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柔性内衬350;
所述柔性内衬350位于所述柔性壳体310内,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330均位于所述柔性内衬350内,且通过所述柔性350内衬安装在所述柔性壳体310内。
所述柔性内衬可以为柔性纺织物,还可以为柔性膜材;所述柔性膜材通常可能是高分子有机物形成的film材等结构。
所述柔性内衬350置于所述柔性壳体310内,在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的柔性显示装置320和柔性电路板330以及柔性电源装置340等结构置于所述柔性内衬内;这样柔性内衬可以一定程度上局限其内部各个功能单元的移动,避免发生错位。此外所述柔性内衬还可以对器内部的各个功能单元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具体的如,所述柔性内衬可为具有防水、防尘作用的膜材,这样显然可以保护所述柔性电路板及所述柔性显示装置内的各个电子器件,从而能够延长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具体实现时,还可根据所述柔性壳体310的颜色,选择与所述柔性壳体310相适配的颜色,能够提高用户对所述电子设备视觉感官满意度。
在第七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壳体310、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柔性电路板330;
所述柔性壳体310形成有容置腔;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330均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柔性壳体310还开设有显示开口;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包括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通过所述显示开口显露,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部分外表面;
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位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与所述柔性壳体之间;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与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之间电连接;
其中,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柔性壳体310、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一起发生柔性形变。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柔性内衬350;
所述柔性内衬350位于所述柔性壳体310内,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330均位于所述柔性内衬350内,且通过所述柔性350内衬安装在所述柔性壳体310内。
如图7所示,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柔性传感装置360。所述第一柔性传感装置360可以是如上参照图1所述的传感装置,也可以是其他传感装置。
所述第一柔性传感装置360位于所述柔性内衬350与所述柔性壳体310之间,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外部的指定参数。
所述第一柔性传感单元具体可是检测用户脉搏的传感器;所述第一柔性单元还可为对用户心跳计数的传感器,将所述第一柔性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柔性内衬350和柔性壳体310之间,能够减少所述第一柔性传感单元与电子设备外部被测目标之间的阻隔物,从而提高所述第一柔性传感装置360的灵敏度。
在第八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壳体310、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柔性电路板330;
所述柔性壳体310形成有容置腔;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330均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柔性壳体310还开设有显示开口;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包括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通过所述显示开口显露,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部分外表面;
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位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与所述柔性壳体之间;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与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之间电连接;
其中,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柔性壳体310、所述柔性显示装置320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一起发生柔性形变。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柔性传感单元;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两种工作模式;
所述第二柔性传感单元位于所述柔性壳体310内,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的形态,形成形态参数;
所述柔性电路板330,用于依据形态参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确定的所述工作模式。
具体如,所述第二柔性传感单元可为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形态的传感器,具体如柔性的重力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或陀螺仪等设备。
所述第二柔性传感单元将生成一个形态参数,发送给所述柔性电路板330,具体如发送给所述柔性电路板330上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处理器或处理结构。
所述电子设备对应有多种工作模式,不同的形态可能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为了节省所述电子设备能耗和/或方便用户的更好的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将根据其自身的形态进入到指定的工作模式。
具体如图所示的电子设备,当其为直板状时,可能用户握持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网页流浪、向为发起呼叫或接听呼叫等功能,这是所述电子设备可能相当于手机,则所述柔性电路板330用于根据直板状的形状参数,将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切换到手机模式。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手机模式下时,所述柔性显示装置上可能固定显示有拨号图标、通讯录图标以及短信图标等,这样方便用于利用该电子设备其他电子设备进行通信。
再比如,当所述电子设备弯折成弧形时,可以佩戴在用户手腕上,这样就相当于智能手环或智能手表;而智能手表和手表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显示时间和日历,当所述柔性电路板330将所述电子设备切换到所述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对应的工作模式后,可能在所述柔性显示装置上固定显示时间或日历等。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可能包括柔性液晶显示模组和柔性投影显示模组;当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形态时,可能适用于使用所述柔性液晶显示模组,则可通过选择第一工作模式,可以使所述柔性液晶显示模组处于工作状态,而所述柔性投影显示模组处于非工作状态;当所述电子设备被弯折成智能手表或手环,即处于第二形态时,可能适用于使用所述柔性投影显示模组,则可通过选择第二工作模式,可以使所述柔性投影显示模组处于工作状态而使所述柔性液晶模组处于非工作状态,这样既能节省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同时还能选择使用的显示模组进行显示,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满意度。
如图8所示,在T1时刻电子设备是保持直立状态,通过向所述电子设备两端施加压力,所述电子设备到T2时刻形成弧形状的电子设备;在T3时刻所述电子设备进一步弯曲形变,形成如图8中所示的智能手环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类似“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的表述仅为了在描述时方便区分,而并不意味着其必须实现为物理分离的两个或多个单元。事实上,根据需要,所述单元可以整体实现为一个单元,也可以实现为多个单元。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一系列处理不仅包括以这里所述的顺序按时间序列执行的处理,而且包括并行或分别地、而不是按时间顺序执行的处理。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全部通过硬件来实施。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背景技术做出贡献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单元/模块可以用软件实现,以便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举例来说,一个标识的可执行代码模块可以包括计算机指令的一个或多个物理或者逻辑块,举例来说,其可以被构建为对象、过程或函数。尽管如此,所标识模块的可执行代码无需物理地位于一起,而是可以包括存储在不同位里上的不同的指令,当这些指令逻辑上结合在一起时,其构成单元/模块并且实现该单元/模块的规定目的。
在单元/模块可以利用软件实现时,考虑到现有硬件工艺的水平,所以可以以软件实现的单元/模块,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可以搭建对应的硬件电路来实现对应的功能,所述硬件电路包括常规的超大规模集成(VLSI)电路或者门阵列以及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之类的现有半导体或者是其它分立的元件。模块还可以用可编程硬件设备,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可编程逻辑设备等实现。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6)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装置,能用于输出对应显示内容的显示光线;
传感装置,用于感测输入操作;
处理装置,用于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满足作为所述预定条件的第一条件,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并且
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满足作为所述预定条件的第二条件,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
其中,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所述第三功耗状态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通过所述第一光线集合呈现的信息量小于通过所述第二光线集合呈现的信息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显示装置所输出的所述第一光线集合对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影响大于所述显示装置所输出的所述第二光线集合对所述环境的影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显示装置所输出的所述第一光线集合对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亮度的影响大于所述显示装置所输出的所述第二光线集合对所述环境的亮度的影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功耗状态低于所述第三功耗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发光组件和显示组件,所述第一光线集合不对应所述显示内容,所述第二光线集合对应所述显示内容。
6.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显示装置为可形变显示装置,所述传感装置用于感测所述可形变显示装置的形变程度作为所述输入操作;
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判断所述形变程度是否大于形变阈值,作为所述第一条件;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形变程度大于形变阈值,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并且
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判断所述形变程度是否小于等于形变阈值,作为所述第二条件;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形变程度小于等于形变阈值,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
7.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传感装置用于感测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的参数作为所述输入操作;
所述处理装置用于通过所述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满足第一条件,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并且
所述处理装置用于通过所述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是否满足第二条件;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满足第二条件,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传感装置能够感测第一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和第二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
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是第一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作为所述第一条件;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是第一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并且
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是第二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作为所述第二条件;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是第二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传感装置是触摸传感装置,并且
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是从操作体接触所述触摸传感装置起至所述操作体离开所述触摸传感装置为止的累积触摸面积超过预定面积的输入操作,作为所述第一条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是第一工作模式下的输入操作,作为所述第一条件;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是第一工作模式下的输入操作,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并且
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是第二工作模式下的输入操作,作为所述第二条件;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是第二工作模式下的输入操作,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形成环状或近似环状以固定在柱状物外侧;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形成直板状或近似直板状。
12.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显示处理方法,包括:
感测输入操作;
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满足预定条件;
如果所述电子设备所包含的显示装置处于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满足作为所述预定条件的第一条件,则进行第一控制使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并且
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满足作为所述预定条件的第二条件,则进行第二控制使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
其中,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所述第三功耗状态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通过所述第一光线集合呈现的信息量小于通过所述第二光线集合呈现的信息量。
13.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显示装置为可形变显示装置;
所述感测输入操作的步骤包括:
感测所述可形变显示装置的形变程度作为所述输入操作;
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形变程度是否大于形变阈值,作为所述第一条件;判断所述形变程度是否小于等于形变阈值,作为所述第二条件;
所述进行第一控制的步骤包括:
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形变程度大于形变阈值,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并且
所述进行第二控制的步骤包括:
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形变程度小于等于形变阈值,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
14.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感测输入操作的步骤包括:
感测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的参数作为所述输入操作;
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是否满足第一条件;通过所述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是否满足第二条件;
所述进行第一控制的步骤包括:
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满足第一条件,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并且
所述进行第二控制的步骤包括:
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满足第二条件,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感测输入操作的步骤包括:
感测第一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和第二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
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是第一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作为所述第一条件;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是第二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作为所述第二条件;
所述进行第一控制的步骤包括:
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是第一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并且
所述进行第二控制的步骤包括:
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是第二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是第一工作模式下的输入操作,作为所述第一条件;判断所述输入操作是否是第二工作模式下的输入操作,作为所述第二条件;
所述进行第一控制的步骤包括:
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是第一工作模式下的输入操作,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一光线集合;并且
所述进行第二控制的步骤包括:
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功耗状态下,并且如果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输入操作是第二工作模式下的输入操作,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入第三功耗状态并输出第二光线集合。
CN201610192936.8A 2016-03-30 2016-03-30 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 Active CN1058929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92936.8A CN105892969B (zh) 2016-03-30 2016-03-30 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92936.8A CN105892969B (zh) 2016-03-30 2016-03-30 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92969A CN105892969A (zh) 2016-08-24
CN105892969B true CN105892969B (zh) 2019-07-26

Family

ID=57014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92936.8A Active CN105892969B (zh) 2016-03-30 2016-03-30 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929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7111A (zh) * 2018-06-04 2018-11-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N109144246A (zh) * 2018-07-10 2019-0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0187856B (zh) * 2019-05-31 2021-02-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3831A (zh) * 2010-02-18 2012-10-0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终端设备和照明控制方法
CN103327283A (zh) * 2012-03-20 2013-09-25 捷达世软件(深圳)有限公司 对讲机、对讲系统以及控制对讲机显示面板亮度的方法
CN104583915A (zh) * 2012-08-24 2015-04-29 Nec卡西欧移动通信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电子装置及显示设备的照明区域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3831A (zh) * 2010-02-18 2012-10-0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终端设备和照明控制方法
CN103327283A (zh) * 2012-03-20 2013-09-25 捷达世软件(深圳)有限公司 对讲机、对讲系统以及控制对讲机显示面板亮度的方法
CN104583915A (zh) * 2012-08-24 2015-04-29 Nec卡西欧移动通信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电子装置及显示设备的照明区域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92969A (zh)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11846B (zh) 电子设备和显示控制方法
US2015018570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watch object
US8269754B2 (en) Portable terminal, display control program,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CN105892969B (zh) 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
CN105761672B (zh) 一种驱动电压调整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US20110164047A1 (en) Transparent electronic device
CN106575100A (zh) 信息显示装置和信息显示方法、程序以及通信系统
CN107566628B (zh) 显示模组及其显示方法、终端
CN106295606B (zh) 一种指纹识别组件、指纹识别模组及移动终端
JP2017116621A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0943527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N110795058B (zh) 显示装置
US1002527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CN107613164A (zh) 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9729344A (zh) 一种摄像检测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314727A (zh) 一种控制移动终端屏幕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10150A (zh) 按键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5786101A (zh) 电子设备
US9414446B2 (en) Electronics case with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
CN105334718B (zh) 显示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16210366U (zh) 电致变色电子设备
US20190109935A1 (en) Mobile devic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obile device, device for controlling mobile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1138943B2 (en) Electronic cover,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0058686A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KR20230022774A (ko) 이미지를 표시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