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86544A - 秸秆原料发酵产生新能源的系统促进沼液对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秸秆原料发酵产生新能源的系统促进沼液对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86544A
CN105886544A CN201610360887.4A CN201610360887A CN105886544A CN 105886544 A CN105886544 A CN 105886544A CN 201610360887 A CN201610360887 A CN 201610360887A CN 105886544 A CN105886544 A CN 105886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gas slurry
fermentation
biogas
gas storag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608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华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3608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8654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886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8654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5/00Preparation of hydrocarbons or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C12P5/02Preparation of hydrocarbons or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acyclic
    • C12P5/023Metha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1/00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uses
    • C12M21/04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uses for producing gas, e.g. bioga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34Internal compartments or part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36Means for collection or storage of gas; Gas hold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9/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extraction or recirculation of materials, e.g. pumps
    • C12M29/18External loop; Means for reintroduction of fermented biomass or liquid percol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秸秆原料发酵产生新能源的系统促进沼液对流的方法,其步骤包括:发酵过程:发酵原料在发酵腔室内发酵产生沼气并积聚于储气板内,储气板内的沼气气压增大,挤压发酵腔室内的沼液流向进料管、出料管、布菌装置,布菌装置的布菌排水管内的沼液高度与进料管、出料管内的沼液高度相同,储气板内的沼气气压进一步增大时,发酵腔室内的沼液先通过出料管排水管单向流入水压间中,由于出料管内的沼液含有大量的菌种,从而使得富含菌种的沼液先流入水压间中,当水压间内沼液达到布菌排水管顶部时,再通过布菌排水管流入水压间内,促进沼液的对流,有效促进发酵原料随着沼液深入发酵腔室内。

Description

秸秆原料发酵产生新能源的系统促进沼液对流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发酵领域,特别涉及秸秆、动物粪便等原料发酵的微生物发酵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沼气发酵系统的导气管采用大多采用混泥土浇筑并固定于储气板顶部,并且周边的气密性不高,周边漏气难堵;由于沼气池的发酵原料大多采用家畜粪便,粪便腐烂过程中容易滋生各种虫类,蛆虫爬入导气管内造成阻塞,难清理;当导气管内有集水时,难排出;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导气管断裂时,由于难更换,可以导致整个沼气发酵系统的报废。
目前的水压式沼气发酵系统的沼气存储空间是指设置于发酵腔室两端的进料管挡气板、出料管挡气板之间的区域,当较长时间不使用存储的沼气时,存储的沼气从进料管挡气板、出料管挡气板的底部溢出,并进入空气中,从而造成浪费;现有的沼气存储空间有限。
影响沼气发酵效率以及产气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发酵原料、菌种、温度,当发酵原料、菌种的均匀分布,微生物充分分解发酵原料,产生出较多的沼气并使得沼气存储腔室内的温度升高,进一步促进发酵;现有的沼气发酵系统由于沼液流动性差,造成发酵原料大量积聚于进料口处,经过长期发酵后并且含有大量菌种的沼液主要积聚于出料口出,从而造成发酵系统内的发酵原料与菌种的分布不均匀,抑制了发酵效率,降低产气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促进沼液对流,促进菌种均匀分布的发酵系统,并且该系统采用泥封结构的出气装置,在出气管损坏或阻塞情况下,可以快速更换或疏通;并且采用辅助储气装置,增大沼气的存储空间。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秸秆原料发酵产生新能源的系统,其包括进料管、出料管、发酵腔室、水压间、辅助储气装置,进料管、出料管分别设置于发酵腔室的两端,水压间安装于发酵腔室的上方,进料管与水压间之间设置有进料管排水管,出料管与水压间之间设置有出料管排水管;发酵腔室的顶部为储气板,储气板与进料管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竖直方向布置的进料管挡气板,储气板与出料管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竖直方向布置的出料管挡气板;
储气板上安装有导气装置,导气装置,包括外管、导气管,外管竖直插入储气板内并与储气板内腔相连通,外管的外壁设置有沿其圆周方向布置的防漏板,储气板上设置有与防漏板相匹配的防漏凹槽,防漏板上还覆盖有硬质防护层;外管内设置有与设置于导气管底部的凸起块相匹配的空腔,外管的底部还设置有与导气管底部凸起块相匹配的限位台阶,导气管的底部与储气板内腔连通,外管的空腔内填充有位于导气管底部凸起块上部的泥封层,外管空腔内还填充有位于泥封层上部的水润层;
上述辅助储气装置包括外箱体、上板、安装于外箱体内并且开口向下设置的外储气室、安装于储气板内并且开口向下设置的的内储气室,外箱体的外壁贴合于储气板的外壁,储气板上设置有第一水流,外箱体上设置有第二水流孔,第一水流孔与第二水流孔尺寸相同并且同心布置,上板穿过第一水流孔、第二水流孔,上板一端延伸至储气板内,另一端延伸至外箱体内,延伸至储气板内的上板的壁部设置有竖直方向的内储气板壁部,延伸至外箱体内的上板的壁部设置有竖直方向的外储气板壁部,内储气板壁部与储气板内壁之间形成内储气室,外储气板壁部与外箱体内壁之间形成外储气室,内储气室通过第一水流孔、第二水流孔与外储气室相连通;
水压间还连接有布菌装置,布菌装置包括布菌排水管、布菌管,布菌排水管连接于水压间的底部,布菌排水管的底部连接布菌管,布菌管沿发酵腔室的路径方向布置,布菌管上设置有若干竖直方向贯穿的布菌孔;
进料管排水管上设置有控制水压间内的沼液单向流入进料管的单向阀,出料管排水管以及布菌排水管上设置有控制发酵腔室内的沼液单向流入水压间的单向阀。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布菌排水管与水压间的连接位置高于出料管排水管与水压间的连接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在每个发酵区内均布置有辅助储气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内储气板壁部底部所在的水平面高于进、出料管挡气板底部所在的水平面,外储气板壁部底部所在的水平面不高于进、出料管挡气板底部所在的水平面。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外储气室的上方设置有外辅助水压间,并且外辅助水压间上设置有第三水流孔;防漏板与储气板的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圈,外管上部还设置有盖体。
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上述的硬质防护层为水泥、或铁片、或石盘。
秸秆原料发酵产生新能源的系统促进沼液对流的方法,其步骤包括:
导气装置安装方法:将外管插入储气板内与储气板内腔相连通,并将设置于外管外壁并沿其圆周方向的布置的防漏板放置于储气板顶部的防漏凹槽内,在防漏板与储气板的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圈,在防漏板上浇筑水泥层,对防漏板进行二次密封并固定外管位置;
将导气管插入外管内腔,使得设置于导气管底部的凸起块与设置于外管底部的限位台阶接触,从而将外管内腔与储气板分隔并且导气管底部连通储气板内腔;
在凸起块的上方放置泥土层,并用力夯实,形成泥封层,干燥放置一定时间,待表面泥土层干燥时,在倒入一定量的清水,形成水润层;
当储气板内积聚有沼气时,如果在水润层中产生连续的气泡,说明泥封层密封不完备,需要重复上述步骤,重新装填泥封层,直至水润层没有连续的气泡产生,即说明安装成功;
发酵过程:发酵原料在发酵腔室内发酵产生沼气并积聚于储气板内,储气板内的沼气气压增大,挤压发酵腔室内的沼液流向进料管、出料管、布菌装置,布菌装置的布菌排水管内的沼液高度与进料管、出料管内的沼液高度相同,储气板内的沼气气压进一步增大时,发酵腔室内的沼液先通过出料管排水管单向流入水压间中,由于出料管内的沼液含有大量的菌种,从而使得富含菌种的沼液先流入水压间中,当水压间内沼液达到布菌排水管顶部时,再通过布菌排水管流入水压间内,促进沼液的对流,有效促进发酵原料随着沼液深入发酵腔室内;
沼气导出过程:通过设置于储气板顶部的导气装置将储气板内的沼气导出时,储气板内的沼气气压下降,水压间内存储的沼液只能通过进料管排水管单向回流至进料管内,回流的沼液促进发酵原料深入发酵腔室,促进发酵原料的均匀分布。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泥封结构安装导气管,当导气管断裂或者阻塞时,方便更换或疏通,并且可以通过设置于泥封层上部的水润层观测是否漏气;通过辅助储气装置扩展沼气存储空间,并且结构稳定性强;通过多种沼液对流搅拌方案,高效促进菌种的均匀分布,提升系统的发酵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更为完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导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辅助储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为:110、进料管;112、进料管排水管;120、出料管;122、出料管排水管;130、储气板;132、进料管挡气板;134、第一挡气板;136、第二挡气板;138、出料管挡气板;140、水压间;142、通气管;150、布菌排水管;152、布菌管。
300、导气装置;310、外管;320、导气管;330、盖体;340、泥封层;350、水润层;360、防漏板;370、硬质防护层。
400、辅助储气装置;410、上板;420、内储气板壁部;430、外储气板壁部;440、外箱体;450、第一水流孔;460、第二水流孔;470、外辅助水压间;480、第三水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发酵系统,其包括进料管110、出料管120、发酵腔室、水压间140,进料管110、出料管120分别设置于发酵腔室的两端,水压间140安装于发酵腔室的上方,进料管110与水压间140之间设置有进料管排水管112,出料管120与水压间140之间设置有出料管排水管122;发酵腔室的顶部为储气板130,储气板130与进料管110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竖直方向布置的进料管挡气板132,储气板130与出料管120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竖直方向布置的出料管挡气板138;储气板130上安装有导气装置300。
发酵原料通过进料管110进入发酵腔室内,并在发酵腔室内发酵产生沼气,发酵产生的沼气向上流动并积聚于储气板130内,随着继续的发酵以及沼气气压的增大,储气板130内的沼气气压大于外部大气气压,从而挤压发酵腔室内的沼液流向进料管、出料管,进料管、出料管内的沼液液面逐渐上升,并分别达到进料管排水管、出料管排水管的最低点,并流入水压间140内;当储气板内的沼液液面达到进料管挡气板或者出料管挡气板的最低点时,储气板内的沼气存储量达到最大值,继续发酵产生的沼气将从进料管挡气板或者出料管挡气板的底部溢出,并流出发酵系统;安装于储气板130顶部的导气装置300用于导出储气板内存储的沼气,当导出储气板内存储的沼气时,储气板内的沼气气压下降,并使得进料管、出料管内的沼液液面逐步下降,并促使水压间内存储的沼液回流,并促进一定范围内的沼液对流、促进部分菌种相互流动。
本发明所采用的发酵原料为有机生物废物、污染物等,主要包括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生活污水、有机垃圾等,通过发酵处理,将发酵原料进行无害化处理,获取清洁能源,从而更好的保护环境。
如图1、2所示,水压间140上设置有通气管142,通过通气管142保证水压间内的气压与外部气压一致,避免形成密闭空间。
如图2所示,上述的导气装置300,包括外管310、导气管320,外管310竖直插入储气板内并与储气板内腔相连通,外管310的外壁设置有沿其圆周方向布置的防漏板360,储气板130上设置有与防漏板360相匹配的防漏凹槽,防漏板360上还覆盖有硬质防护层370,通过硬质防护层370将防漏板360与储气板130压紧固定,从而阻断气体流出;该硬质防护层370可以为水泥、铁片、石盘等;外管310内设置有与导气管320底部凸起块相匹配的空腔,外管310的底部还设置有与导气管320底部凸起块相匹配的限位台阶,导气管320的底部与储气板内腔连通,外管310的空腔内填充有位于导气管320底部凸起块上部的泥封层,外管310空腔内还填充有位于泥封层上部的水润层。
为进一步的阻挡气体流出并防止漏气,防漏板360与储气板130的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圈,当硬质防护层370挤压防漏板360时,增强防漏气效果。
外管310上部还设置有盖体330,导气管320穿过盖体330的中心位置;通过盖体330将外管310的内腔与外部隔绝,防止外部杂物落入润水层中。
将导气管320插入固定于储气板130顶部的外管310内,导气管320底部的凸起块与设置于外管310底部的限位台阶接触并限定导气管320的位置,将泥土放置于导气管的凸起块上部并夯实,防止漏气,裸露放置几天,待泥土干燥形成坚硬的块状,从而稳固外管310的位置,再将一定量的清水倒入泥封层上部形成水润层,由于泥土干燥时会形成裂缝,清水渗入裂缝中,并保持泥封层上部的湿润;当储气板内积聚有沼气时,如果泥封层密封不完善,可在水润层中形成连续的气泡,则需要重新填埋泥封层;当导气管断裂或者导气管发生阻塞时,可通过清理泥封层进行更换导气管或者疏通导气管,操作方便,便于维修。
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包括辅助储气装置400,其包括外箱体440、上板410、安装于外箱体440内并且开口向下设置的外储气室、安装于储气板130内并且开口向下设置的的内储气室,外箱体440的外壁贴合于储气板130的外壁,储气板130上设置有第一水流孔450,外箱体440上设置有第二水流孔460,第一水流孔450与第二水流孔460尺寸相同并且同心布置,上板410穿过第一水流孔450、第二水流孔460,上板410一端延伸至储气板130内,另一端延伸至外箱体440内,延伸至储气板130内的上板410的壁部设置有竖直方向的内储气板壁部420,延伸至外箱体440内的上板410的壁部设置有竖直方向的外储气板壁部430,内储气板壁部420与储气板130内壁之间形成内储气室,外储气板壁部430与外箱体440内壁之间形成外储气室,内储气室通过第一水流孔、第二水流孔与外储气室相连通。
由于发酵原料、菌种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发酵腔室内各个位置的发酵效率不同以及产气量不同,使得由储气板130与内储气室外壁之间组成的子发酵区与内储气室内沼气存储量存在差异,从而使得子发酵区与内储气室存在气压差,在气压差的作用下,促进沼液、发酵原料在发酵腔室内对流,促进菌种均匀分布。
尤为重要地,内储气板壁部420底部所在的水平面应当高于进、出料管挡气板底部所在的水平面,外储气板壁部430底部所在的水平面应当不高于进、出料管挡气板底部所在的水平面;当子发酵区内的沼气气压小于内储气室内气压时,内储气室中的沼液液面低于子发酵区内的沼液液面,当内储气室中的沼液液面低于内储气板壁部时,内储气室内继续积聚的沼气将通过内储气板壁部底部溢出并流入子发酵区内,促使沼液对流并增大子发酵区内的沼气气压;当子发酵区内的沼液液面低于内储气板壁部底部时,子发酵区将与内储气室连通,并且外箱体440内的液面也不断上升;当发酵腔室内的沼液液面达到进、出料管挡气板底部所在的水平面时,发酵系统将达到沼气存储量最大值,即储气板内存储的沼气与外储气室内存储的沼气总和,由于内储气室与外储气室相连通,发酵腔室内的沼液液面与外储气室内的沼液液面相同,如果外储气板壁部430底部所在的水平面高于进、出料管挡气板底部所在的水平面时,将极大的缩小了沼气存储空间。
外储气室的上方设置有外辅助水压间470,并且外辅助水压间470上设置有第三水流孔480。
由于发酵系统的最大沼气存储量为储气板内的沼气量与外储气室内的沼气量之和,所以当设置有多个辅助储气装置时,将显著增加最大存储量。
当设置若干辅助储气装置时,各个储气装置的外箱体440相互连通,并且外辅助水压间相互连通;当各个储气装置连通后,在发酵初期,子发酵区与内储气室存在气压差,并且各个外储气室之间也存在气压差,从而促进外箱体内的液体流动。
上板410上设置有连通内储气室或者外储气室的导气装置,为便于导气以及便于后期维修,将导气装置安装于外储气室的上部。
发酵原料倒入进料管内,由于进料管较深并且进料管挡气板的阻碍,难以通过手动的方式将发酵原料均匀布置于发酵腔室内,如果沼气发酵系统本身的沼液对流性差,将严重降低系统的发酵效率,为此,本发明采用了多种方案,促进沼液对流并促进菌种均匀分布,从而提高发酵系统的发酵效率。
第一种促进沼液对流,并促进菌种均匀分布的方案。
储气板130上设置有若干位于进料管挡气板132与出料管挡气板138之间的挡气板,进/出料管挡气板与相邻的挡气板之间形成一个发酵区、相邻的挡气板之间形成一个发酵区。
尤为重要地,进、出料管挡气板底部所在的水平面低于设置于进、出料管挡气板之间的挡气板底部所在的水平面,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储气板内的沼气存储空间;每个发酵区顶部都设置有相互独立的导气装置,从而确保各个发酵区的相互独立。
为进一步的促进沼液对流以及菌种均匀分布,在每个发酵区内均布置有辅助储气装置。
如图1、2所示,储气板上设置有位于进料管挡气板132与出料管挡气板138之间的第一挡气板134、第二挡气板136,进料管挡气板132与第一挡气板134之间形成第一发酵区,第一挡气板与第二挡气板之间形成第二发酵区,第二挡气板与出料管挡气板之间形成第三发酵区。
由于发酵原料、菌种、温度的差异,导致第一发酵区、第二发酵区、第三发酵区的发酵效率不同,从而使得第一发酵区、第二发酵区、第三发酵区内的沼气气压有所差异,由于沼气气压的不同,将促使沼液在相邻发酵区之间相互对流,并促进菌种的均匀分布;当发酵腔室内的沼液液面低于第一挡气板或者第二挡气板底部所在的水平面时,相邻的高气压发酵区继续发酵产生的沼气将通过第一挡气板或者第二挡气板底部流入较低气压的发酵区中,直至沼液液面完全低于第一挡球板、第二挡气板底部水平面,从而达到第一发酵区、第二发酵区、第三发酵区的互通。
第二种促进沼液对流,并促进菌种均匀分布的方案。
出料管排水管上设置有控制出料管内的沼液单向流入水压间的单向阀,进料管排水管上设置有控制水压间内的沼液单向流入进料管的单向阀。
发酵原料进入发酵腔室内发酵产生沼气时,积聚于储气板内,并挤压发酵腔室内的沼液流向进料管、出料管,发酵腔室内的沼液液面下降,进料管、出料管内的沼液液面上升,当出料管内的沼液液面达到出料管排水管最低点时,由于出料管排水管上设置有控制出料管内的沼液单向流入水压间的单向阀,进料管排水管上设置有控制水压间内的沼液单向流入进料管的单向阀,使得发酵腔室内的沼液只能通过出料管排水管单向流入水压间内,随着储气板内积聚的沼气越多,出料管内越多的富含菌种沼液流入水压间;通过导气装置将储气板内的沼气导出时,储气板内的沼气气压下降,水压间内存储的沼液将通过进料管排水管单向回流至进料管内,回流的沼液将推动发酵原料深入发酵系统内,促进发酵原料的均匀分布;如此往复,从而有效的促进了发酵原料、菌种的均匀分布。
第三种促进沼液对流,并促进菌种均匀分布的方案。
水压间还连接有布菌装置,布菌装置包括布菌排水管150、布菌管152,若干布菌排水管150连接于水压间140的底部并且分别布置于每个发酵区内,布菌排水管150的底部连接布菌管152,布菌管152沿发酵腔室的路径方向布置并分布于各个发酵区内,布菌管152上设置有若干竖直方向贯穿的布菌孔,布菌孔竖直方向设置可以避免阻塞。
通过布菌装置使得沼液在发酵腔室、水压间之间对流,使得沼液在整个发酵系统内的流动性显著提高,在沼液对流过程中,菌种得到充分混合,从而进一步提升发酵效率。
发酵原料在发酵腔室内发酵产生沼气并积聚于储气板内,储气板内的沼气气压增大,挤压发酵腔室内的沼液流向进料管、出料管、布菌装置,布菌装置的布菌排水管内的沼液高度与进料管、出料管内的沼液高度相同,储气板内的沼气气压进一步增大时,沼液将通过进料管排水管、出料管排水管、布菌排水管流入水压间内,并在水压间内充分混合;当使用储气板内存储的沼气时,储气板内的沼气气压下降,促使水压间内存储的沼液分别通过进料管排水管、出料管排水管、布菌排水管回流至发酵腔室中,回流过程中再次促进了沼液对流,从而促进发酵原料、菌种的均匀分布。
第四种促进沼液对流,并促进菌种均匀分布的方案。
进料管排水管上设置有控制水压间内的沼液单向流入进料管的单向阀,出料管排水管以及布菌排水管上设置有控制发酵腔室内的沼液单向流入水压间的单向阀。
更为优化地,布菌排水管与水压间的连接位置高于出料管排水管与水压间的连接位置,发酵初期,发酵腔室内的沼液先通过出料管排水管单向流入水压间中,由于出料管内的沼液含有大量的菌种,从而使得富含菌种的沼液先流入水压间中,再通过布菌排水管流入水压间内,促进沼液的对流,有效促进发酵原料随着沼液深入发酵腔室内;当使用储气板内存储的沼气时,水压间内存储的沼液只能通过进料管排水管单向回流至进料管内,回流的沼液促进发酵原料深入发酵腔室,促进发酵原料的均匀分布。
第五种促进沼液对流,并促进菌种均匀分布的方案。
舍去进料管排水管,出料管排水管上设置有出料管内的沼液单向流入水压间的单向阀,布菌排水管上设置有水压间内的沼液单向流入发酵腔室的单向阀。
发酵原料进入发酵腔室内发酵产生沼气,并积聚于储气板内,随着沼气气压的增大,将挤压发酵腔室内的沼液流向进料管、出料管、布菌装置,由于单向阀的限制,沼液只能通过出料管排水管单向流入水压间内,并将富含菌种的沼液带入水压间内;当使用储气板内存储的沼气时,储气板内的沼气气压下降,水压间内存储的沼液液面下降,在单向阀的控制下,只能通过布菌排水管单向回流至发酵腔室内,由于布菌装置延伸至发酵腔室内的各个发酵区,水压间内富含菌种的沼液回流,可以充分的促进菌种在各个发酵区内混合,从而促进菌种的均匀分布,进一步的提高发酵效率。
第六种促进沼液对流,并促进菌种均匀分布的方案。
舍去进料管排水管,布菌排水管上设置有发酵腔室内的沼液单向流入水压间的单向阀,出料管排水管上设置有水压间内的沼液单向流入出料管的单向阀。
第六种方案采用与第五种方案相反的沼液流动路线,并且其促进菌种均匀分布的效果显著,当发酵原料在发酵腔室内发酵产生沼气时,储气板内的沼气气压增大,发酵腔室内的沼液流向进料管、出料管、布菌装置,在单向阀的控制下,发酵腔室内的沼液只能通过布菌排水管单向流入水压间,沼液流入水压间的过程中,发酵腔室内的沼液相互对流搅拌;当使用储气板内存储的沼气时,储气板内的沼气气压下降,水压间内存储的沼液只能通过出料管排水管单向流入出料管内,为补偿储气板内减少的沼气体积,出料管内富含菌种的沼液回流至发酵腔室内,从而促进沼液的对流,并实现菌种的均匀分布。
第七种促进沼液对流,并促进菌种均匀分布的方案。
舍去出料管排水管,布菌排水管上设置有控制发酵腔室内的沼液单向流入水压间的单向阀,进料管排水管上设置有水压间内的沼液单向流入进料管的单向阀。
当发酵原料在发酵腔室内发酵产生沼气时,储气板内的沼气气压增大,发酵腔室内的沼液流向进料管、出料管、布菌装置,在单向阀的控制下,发酵腔室内的沼液只能通过布菌排水管单向流入水压间,沼液流入水压间的过程中,发酵腔室内的沼液相互对流搅拌;当使用储气板内存储的沼气时,储气板内的沼气气压下降,水压间内存储的沼液通过进料管排水管单向回流至进料管内,进料管内积聚有大量的发酵原料,沼液回流过程中冲击发酵原料,并促进发酵原料深入发酵腔室内,从而有效的促进了发酵原料的均匀分布。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定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

1.秸秆原料发酵产生新能源的系统促进沼液对流的方法,其步骤包括:
导气装置安装方法:将外管插入储气板内与储气板内腔相连通,并将设置于外管外壁并沿其圆周方向的布置的防漏板放置于储气板顶部的防漏凹槽内,在防漏板与储气板的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圈,在防漏板上浇筑水泥层,对防漏板进行二次密封并固定外管位置;
将导气管插入外管内腔,使得设置于导气管底部的凸起块与设置于外管底部的限位台阶接触,从而将外管内腔与储气板分隔并且导气管底部连通储气板内腔;
在凸起块的上方放置泥土层,并用力夯实,形成泥封层,干燥放置一定时间,待表面泥土层干燥时,在倒入一定量的清水,形成水润层;
当储气板内积聚有沼气时,如果在水润层中产生连续的气泡,说明泥封层密封不完备,需要重复上述步骤,重新装填泥封层,直至水润层没有连续的气泡产生,即说明安装成功;
发酵过程:发酵原料在发酵腔室内发酵产生沼气并积聚于储气板内,储气板内的沼气气压增大,挤压发酵腔室内的沼液流向进料管、出料管、布菌装置,布菌装置的布菌排水管内的沼液高度与进料管、出料管内的沼液高度相同,储气板内的沼气气压进一步增大时,发酵腔室内的沼液先通过出料管排水管单向流入水压间中,由于出料管内的沼液含有大量的菌种,从而使得富含菌种的沼液先流入水压间中,当水压间内沼液达到布菌排水管顶部时,再通过布菌排水管流入水压间内,促进沼液的对流,有效促进发酵原料随着沼液深入发酵腔室内;
沼气导出过程:通过设置于储气板顶部的导气装置将储气板内的沼气导出时,储气板内的沼气气压下降,水压间内存储的沼液只能通过进料管排水管单向回流至进料管内,回流的沼液促进发酵原料深入发酵腔室,促进发酵原料的均匀分布。
CN201610360887.4A 2016-05-29 2016-05-29 秸秆原料发酵产生新能源的系统促进沼液对流的方法 Withdrawn CN1058865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60887.4A CN105886544A (zh) 2016-05-29 2016-05-29 秸秆原料发酵产生新能源的系统促进沼液对流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60887.4A CN105886544A (zh) 2016-05-29 2016-05-29 秸秆原料发酵产生新能源的系统促进沼液对流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86544A true CN105886544A (zh) 2016-08-24

Family

ID=56717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60887.4A Withdrawn CN105886544A (zh) 2016-05-29 2016-05-29 秸秆原料发酵产生新能源的系统促进沼液对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8654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86545A (zh) 秸秆原料的无害化发酵处理系统促进沼液对流的方法
CN105950454A (zh) 循环流动促进秸秆进料的发酵系统
CN105886537A (zh) 大容量存储的有机废物发酵处理系统发酵产生甲烷的方法
CN105886338A (zh) 有机废物无害化发酵处理系统促进布菌的方法
CN105886544A (zh) 秸秆原料发酵产生新能源的系统促进沼液对流的方法
CN105907605A (zh) 秸秆无害化分解系统促进菌种均匀分布的方法
CN105886352A (zh) 秸秆原料的无害化发酵处理系统
CN105886346A (zh) 防漏气型秸秆分解系统导气装置安装方法
CN105886349A (zh) 微生物分解处理秸秆系统
CN105886354A (zh) 微生物分解处理秸秆系统促进菌种均布方法
CN105886355A (zh) 超长发酵路径的秸秆分解系统
CN105950453A (zh) 促进布菌的秸秆无害化分解系统
CN105886353A (zh) 循环流动促进秸秆进料的发酵系统发酵产生新能源的方法
CN105950455A (zh) 超长发酵路径的秸秆分解系统发酵产生新能源的方法
CN105886351A (zh) 生物有机污染物无害化发酵处理系统
CN105886348A (zh) 秸秆原料发酵产生新能源的系统
CN105886350A (zh) 防漏气型秸秆分解系统导气装置
CN105886347A (zh) 内水压分离式辅助储气装置
CN105950456A (zh) 内水压分离式辅助储气装置存储沼气方法
CN105886367A (zh) 扇形分区扰流的厌氧发酵系统发酵产生清洁能源的方法
CN105907793A (zh) 直筒型有机垃圾厌氧发酵处理系统产生甲烷的方法
CN105886540A (zh) 超高效有机废物无害化处理系统发酵产生甲烷的方法
CN105886340A (zh) 促进布菌的有机废物无害化发酵处理系统
CN105886542A (zh) 对流型有机废物无害化处理系统发酵产生新能源的方法
CN105886345A (zh) 有机废物的无害化发酵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4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