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79532B - 一种地域空气治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域空气治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79532B
CN105879532B CN201610487726.1A CN201610487726A CN105879532B CN 105879532 B CN105879532 B CN 105879532B CN 201610487726 A CN201610487726 A CN 201610487726A CN 105879532 B CN105879532 B CN 1058795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gion
ventilating duct
wind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8772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79532A (zh
Inventor
何满潮
陶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48772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795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79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95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795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95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9/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other metho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域空气治理系统,其包括上风系统、下风系统以及空气采集系统,上风系统及下风系统是沿该地域的主要风带方向设置;上风系统包括设置于该地域地下的上通风道,上通风道包括第一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设置于该地域的上风区域,第一出风口设置于该地域空气重污染区域内;下风系统包括设置于该地域地下的下通风道,下通风道包括第二进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设置于该地域的重污染区域内,第二出风口设置该地域的下风区域内;空气采集系统分别设置于第一及第二进风口,并且空气采集系统采集空气源通过上、下通风道,输送至第一及第二出风口。本发明通过增加该地域的空气流动,形成空气扰动,可有效治理雾霾。

Description

一种地域空气治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来说涉及一种空气治理系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域空气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多地区频繁爆发严重雾霾天气,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一些主要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超标严重,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国务院于2013年9月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颗粒物浓度控制的具体指标。这是政府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按期实现任务目标将是人类历史上短时间改善大气质量的壮举。
然而,雾霾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是污染日积月累的结果。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不断攀升,近二、三十年内,我国区域性雾霾呈现加重和蔓延趋势。如果按照国外治理雾霾的经验和方法,我国雾霾治理工作仍需要至少30年的时间。在这漫长30年的治理过程中,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积极行动起来。但现有技术中,一般的空气治理手段是减排、限产和地面培育绿化带。而针对因为局部地区静稳天气气候造成的短时间高浓度空气污染,仍缺乏地域范围的空气主动治理技术。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治理雾霾的地域空气治理系统。其可以有效的调整局部气象条件,打破地区静稳天气平衡,增加区域空气流动,形成空气扰动,助推自然净化进程,加速雾霾的治理。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地域空气治理系统,包括上风系统、下风系统以及空气采集系统,所述上风系统及下风系统是沿该地域的主要风带方向设置;
所述上风系统包括设置于该地域地下的上通风道,所述上通风道包括第一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该地域的上风区域,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该地域空气重污染区域内;
所述下风系统包括设置于该地域地下的下通风道,所述下通风道包括第二进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于该地域的重污染区域内,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该地域的下风区域内;
所述第一进风口及第二进风口均设置有所述空气采集系统,以所述空气采集系统采集空气源分别通过所述上、下通风道,输送至第一及第二出风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上、下通风道为该地域交通隧道,或者设置于所述该地域交通隧道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多个加速器,所述加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上、下通风道内,所述加速器能提高所述空气源的流动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一湿度调节器,所述湿度调节器设置所述上通风道内,并且所述湿度调节器能调节所述空气源的湿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空气净化系统,所述空气净化系统设置于所述第二进风口以及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并且所述空气净化系统与所述下通风道连通,以对所述第二进风口输送的空气进化净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空气净化系统设置于该地域的地下,且与所述下通风道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加速器为双向加速器,所述加速器对空气源加速作用能在正方向和反方向间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一信息处理终端以及一数据采集设备,所述数据采集设备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进风口,并且所述数据采集设备能将采集到气象数据发送至信息处理终端,所述信息处理端根据所述气象数据控制所述空气采集系统及所述上风系统及下风系统的通风量和通风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气象数据包括污染指数、气温、空气湿度、气压和/或风力大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一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终端信号连接,并且所述控制装置能根据所述信息处理终端的指令控制各部件的运行状态。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一种地域空气治理系统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一种地域空气治理系统,通过在该地域的主要风带方向上,设置上风系统及下风系统,可以有效的使增加地域空气流动,打破静稳天气平衡,从而有效治理雾霾。另外由于上风系统的第一进风口设置该地域上风区域内,并且于第一进风口上设置有空气采集系统,可以将洁静的空气源输送至重污染区域内并对空气进行置换,有效的形成了空气的流动,从而达到治理雾霾的目的。下风系统的第二进风口设置于该地域的重污染区域内,而第二出风口设置于下风区域内,可以进一步将雾霾运送至下风区域,从而有效的治理雾霾。
进一步的,由于设置空气净化系统,可以有效的将下风系统或上风系统内的空气源进行净化之后再排出,经第二出风口排出的空气源,经过空气净化系统的净化之后,成为了其它地区的清洁空气来源。采用此种设计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该地域内的雾霾治理效,而且还可以有效的辅助其地区的雾霾治理。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发明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地域空气治理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上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下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地域气象变化趋势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于该地域上布置地域空气治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上风系统;11.上通风道;111.第一进风口;112.第一出风口;2.下风系统;21.下通风道;211.第二进风口;212.第二出风口;3.空气采集系统;4.加速器;5.湿度调节器;6.空气净化系统;7.信息处理终端;8.数据采集设备;9.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件、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发明的各方面。
如何治理雾霾,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了解雾霾是如何形成的,以下就雾霾是如何形成以及各方面因素对雾霾的影响进行简单的说明。雾霾的成因非常复杂,包括物理的、化学的、气象的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综合因素。总体而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变大,而我国当前能源结构中85%以上来自煤炭和石油两种高炭能源,能源的消耗必然带来污染物排放的增加。当前大气中存在大量的细颗粒物如PM2.5,尤其是二次细颗粒物中的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以及一次排放的炭黑等。而不利的天气条件成为雾霾爆发的推手。大气污染是内因,不利天气条件是外因,两个不利因素的叠加最终形成灰霾天气。控制细颗粒物污染是减少灰霾天气的根本途径。而根据国外的治理经验,按照能源结构调整的速度,我国治理雾霾需要约三十年。考虑到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严重依赖高炭能源,这个时间可能更久,因此在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的同时,研究雾霾成因中的气象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气象因素随季节自然变化,而作为雾霾成因之一,也就造成雾霾主要成分中的PM2.5含量随季节进行变化。以北京地区为例,其PM2.5指数分布呈现明显年头年尾高的两高趋势,这为我们治理雾霾提供了时间上的依据,治理雾霾需分季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年头年尾为重点治理时段,而其他时段以预防为主,其他时段的治理可从孕育初期瓦解雾霾爆发的必要条件,有助于缓解年头年尾爆发旺季的污染程度,而当空气中细微颗粒物积累达不到爆发要求时,也就解决了雾霾治理中的高危季节治理问题。
PM2.5可分为一次源和二次源,即直接源和间接源,前者是污染源直接排放后者是气态污染物通过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不管是哪一种来源,必然的都会和温度、湿度、风级、气压等自然气象因素之间产生交互影响。当气象因素变化,PM2.5沉降到地表,浓度达到限值时空气质量急剧恶化,并最终导致雾霾的爆发。我们的研究旨在正确分析评价这种自然规律,找到降低PM2.5指数要求的气象条件,找到多种气象因素与雾霾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机理,瓦解雾霾的霾孕育过程,并为最终实现雾霾治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历来都有燃放烟花爆竹和烧头香的习俗,寓意驱赶年兽和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随着工业化生产的推进,城市绿地减少,人口密度增加,环境恶化等众多因素的叠加作用,空气中的污染物质逐渐趋近和超过每平方公里的土地所能承载的承载量,超过了自然界自我净化的极限,雾霾成因的移风易俗问题随之而来。以北京为例,历史监测数据显示,新年零时PM2.5浓度急剧上升,迅速超过500μg/m3(微克每立方米),局部超过1000μg/m3(微克每立方米),而这部分空气污染物重新被大自然净化稀释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也导致春节期间气象条件等外在因素有利的情况下,推高PM2.5指数的重要原因。除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外,冬至和寒衣节等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有燃烧香烛、焚烧寒衣的习俗。另外对部分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的农村,还有焚烧秸秆的传统做法,部分地区焚烧秸秆成雾霾“罪魁祸首”。这些已成为雾霾治理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通上以上的调查及研究,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地域空气治理系统,其主要可以包括上风系统、下风系统以及空气采集系统。上风系统以及下风系统可以是沿该地域的主要风带方向进行设置。
上风系统可以包括设置于该地域地下的多组上通风道,上通风道可以是多个巷道组成,并且上通风道至少可以设置于该地域的两个方向上。上通风道可以包括第一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可以设置于该地域的上风区域,该上风区域一般情况下认为是该地域空气质量较佳的区域,第一出风口设置于该地域空气重污染区域内。
下风系统可以包括设置于该地域地下的下通风道,下通风道可以是由多个巷道组成,并且下通风道至少可以设置于该地域的两个方向上。下通风道包括第二进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设置于该地域的重污染区域内,第二出风口设置该地域的下风区域内。
空气采集系统可以分别的设置于第一及第二进风口,并且空气采集系统采集空气源通过上、下通风道,将空气源输送至第一及第二出风口。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上、下风系统可以相互切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二者只是根据一时的功用来区分为上、下风系统,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上、下风系统的单独或者同时运行,可以增加该地域的空气流动,防止由于缺乏空气流动,PM2.5的沉积而造成的雾霾天气。另外尤其在静稳天气时,由于缺乏空气流动,更容易导致雾霾天气,通过本发明的地域空气治理系统的干预,可以有效的调整局部气象条件,以此打破地区静稳天气平衡,增加区域空气流动,通过温度、湿度、风级的增减,气压的压强差异,产生自然落差,形成空气扰动,助推自然净化进程,可以有效的加速雾霾天气的治理。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举例说明如下: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地域空气治理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上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下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地域空气治理系统,其主要可包括上风系统1、下风系统2以及空气采集系统3。上风系统1及下风系统2是沿该地域的主要风带方向设置。而空气采集系统3可分别的设置上风系统1及下风系统2上。
如图2所示,上风系统1包括设置于该地域地下的上通风道11,上通风道11包括第一进风口111以及第一出风口112,第一进风口111设置于该地域的上风区域,第一出风口112设置于该地域空气重污染区域内。上通风道11具体来说可以是设置于该地域下的多个巷道,并且上通风道11可以设置于至少两个方向上,也就是说,上通风道11可以设置于多个方向上,而上通风道11内的空气源可以沿多个方向进行流动,使得本发明的可以更好的应对季节或天气的变化而带来的风向转变,使得本发明的适用性更强。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11设置于上述上通风道11的一端,并且第一进风口111一般设置于该地域的上风区域,该上风区域一般情况下来说位于可以是城郊地区,并且该上风区域空气洁静度较高,空气质量较佳。第一出风口112设置于上通风道11的另一端,并且第一出风口112设置于该地域的重污染区域内,该地域的重污染区域一般来说是该地域的中心区域。该区域由于空气不流通,导致PM2.5的沉积而形成雾霾天气。
如图3所示,下风系统2包括设置于该地域地下的下通风道21,下通风道21包括第二进风口211以及第二出风口212,第二进风口211设置于该地域的重污染区域内,第二出风口212设置该地域的下风区域内。下通风道21具体可以是设置于该地域下的多个巷道,并且下通风道21可设置于至少两个方向上,也就是说,下通风道21可以设置多个方向上,而下通风道21内的空气源可以沿多个方向进行流动,使得本发明可以更好的应对季节的变化而带来的风向转变,使得本发明的适用性更强。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进风口211设置于上述下通风道21的一端,并且第一进风口211设置于该地域的重污染区域内,通常这个区域为中心区域,其污染物浓度较高,特别是静稳天气时,这一地区往往聚积了较高浓度的污染物,如果不进行人工干涉,这一浓度达到并超过自然环境承受的上限,雾霾也就随之而来。而第二出风口212设置于该地域的下风区域内,通常这个区域为边缘区域,第二出风口212设置于此处,下通风道21可以将重污染区域的空气源运送至此处,以使空气流通从而达到空气治理的效果。
如图1至3所示,空气采集系统3分别设置于第一及第二进风口111、211,并且空气采集系统采集空气源通过上、下通风道11、21,输送至第一及第二出风口112、212。空气采集系统3具体来说可以是大功率的抽风机以及控制器组成,其主要作用在于可采集空气源,并且通过上、下通风道11、21运送至不同的目的地,从而达到使空气流通,并且最终达到空气治理的目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空气采集系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其具体的实施方式。
一种实施方式中,空气采集系统3可选择设置于上风区域主要的屏风山体间,可选择设置于屏风山体的谷口位置设置漏斗状引风口,可以有效利用自然风力中的巨大能量,避免能源消耗。
于一些其它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调整空气采集系统3的设置位置,即可以实现上、下风系统1、2的功用的切换。例如将空气采集系统3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12上,由第一进风口111进行排风,由此可以使得上风系统具有下风系统的功用,以便于本发明应对季节变化而带来的风向变化。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这里本实施例中虽然并未示出下风系统2的具体形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知晓,上述对上风系统1的切换方法,同样适用于下风系统2功用的切换。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下通风道11、21可以采用该地域的交通隧道,或者设置于该地域交通隧道内。交通隧道一般可以是双向分开的两个隧道,例如说可以是该地域的高铁隧道、城际列车或者城市轨道交通等。而上通风道11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上述顺方向的交通隧道的进城侧,而下通风道21可以采用上述顺方向的交通隧道的出城侧。采用交通隧道作为了上、下通风道11、21可以有效利用现有管路,并且可以利用车辆的动能,作为空气源的运送动力。采用此种方式不仅可以大幅的节省成本,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效率,并且可以有效节省能耗,避免造成新的污染。
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并非所有实施方式中都必须要使用交通隧道,在一些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该地域的风向以及地质条件重新修建上、下通风道11、21。另外上、下通风道11、21的深度可以根据前期的地质勘查结果来确定。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还包括多个加速器4,加速器4分别设置于上、下通风道11、21内,加速器4能提高空气源的流动速度。加速器4的作用在于加快输送效率,多个加速器4叠加后形成明显的风速,使空气流速加快,有助于打破地区静稳天气平衡,增加区域空气流动,通过温度、湿度、风级的增减,气压的压强差异,产生自然落差,形成空气扰动,助推自然净化进程,加速雾霾治理。加速器4具体来说可以是由电机及扇叶组成,并且根据工程力学以及空气动力学的原理来设计,因此本发明并不限定其具体的实施方式。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加速器4还可以是类似于天然气管道内使用得管道增压泵或者管道增压站,其具体的规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本发明并不限定其具体的类型以及规格。另外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上、下通风道11、21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交通隧道时,行驶于交通隧道内的车辆由于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动能,可以有效的对上、下通风道11、21中的空气源起到推动的作用,因此车辆作为加速器4同样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加速器4为双向加速器,加速器4对空气源加速作用能在正方向和反方向间切换。采用此种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上、下风系统1、2功用的切换,有效降低本发明的成本,并且有效提高本发明的适用性。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并非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中,加速器4都是双向加速器,其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加速器。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还包括一湿度调节器5,湿度调节器5设置上、下通风道11、21内,并且湿度调节器5能调节空气源的湿度。由于温度调节器5的主要作用在于,调节空气源的湿度,所以其一般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12以及第二出风口212的附近,采用此种设计,可以有效保证对空气源的加湿效果,以保证第一出风口112以及第二出风口212排出的空气源的湿度达到该地域降低PM2.5要求的气象条件,并且由于湿度调节器5离上述出风口较近,可以有效提高能效,大幅降低能源的消耗。
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湿度调节器5可以是多种类型,例如可以采用超声波湿度调节器或者电热式湿度调节器,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其具体的类型。湿度调节器5的具体功率可以根据该地域的气象条件来设置,因此本发明并不限定其具体的功率。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还包括一空气净化系统6,空气净化系统6设置于第二进风口211以及第二出风口212之间,并且空气净化系统6与下通风道2连通,以对第二进风口211输送的空气进化净化。空气净化系统6的主要作用在于,对下通风道2内的空气源进行空气的净化,以使得净化后的空气源通过第二出风口212排出,以成为一下地区的清洁空气来源,避免造成对其它地域的污染,从而影响整体的空气治理效果。空气净化系统6可以采用多种类型的净化装置以及控制器组成。空气净化系统5具体可以根据该地域的气象条件、污染指数以及主要的污染来源来确定空气净化系统6的具体类型及功率,因此本发明并不限定其具体的类型。例如其可以采用由吸附技术、负(正)离子技术、催化技术、光触媒技术、超结构光矿化技术、HEPA高效过滤技术或者静电集尘等技术制成的空气净化系统。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空气净化系统6具体来说可以设置于各上、下通风道11、12内部。在实际组建空气净化系统6时,首先可以在各通风通道内壁构建尽量粗糙的结构。并且可以在内壁使用防护网,防护网可以防止巷道内壁的岩石垮落,而防护网还可以结合众多柱状凸出物,凸出物可以是合成纤维、金属丝或炭纤维,以便与地下水分配合对空气进行过滤和净化。另外还可以有活性炭流化床等吸附的方式,对空气源进行净化,又或者可以直接在通道设置活性炭过滤网的方式对空气源进行净化。这种方式在与交通隧道结合时效果更佳,例如高速的车辆在通过时,将占用隧道主体,而大量的气体在车辆与隧道内壁间冲击穿流,可更好地与这些突出的丝状物进行吸附结合。这也是一种成本较低的实施方式。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空气净化系统6还可以设置于该地域的地下,且与下通风道12连通,以节省该地域的地面空间。在一些其它实施方式中,空气净化系统6还可以设置于第二出风口212,或者直接代替第二出风口212,采用此用设置可以使净化后的空气源直接排出,不仅可以使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而且还可以避免净化后的空气源二次污染。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信息处理终端7以及一数据采集设备8,数据采集设备8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12以及第二进风口211,并且数据采集设备8能将采集到气象数据发送至信息处理终端7,信息处理端7根据气象数据控制空气采集系统3及上风系统1及下风系统2的通风量和通风方向。数据采集设备8采集的气象数据主要可包括污染指数、气温、空气湿度、气压和/或风力大小等等数据。
使用时,将数据采集设备8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12或者第二进风口211上,数据采集设备8将采集到的气象数据,可以通过卫星或其他电子通讯技术传递至信息处理终端7,由信息处理终端对该地域的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分板,并且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价以得到调控指标。设置数据采集设备8以及信息处理终端7,可以使得本发明的地域空气治理系统,实现远程实时的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的控制,另外还使得本发明可以集监测、预警及控制于一体,可有效解决城市雾霾治理过程中的新鲜空气源的问题,加快污染空气的自然净化进程。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控制装置9,控制装置9与信息处理终端7信号连接,并且控制装置9能根据信息处理终端7的指令控制各部件的运行状态。控制装置9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上述各部进行连接并控制,例如当信息处理终端7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并对控制装置9发出一指令,由控制装置9控制湿度调节器5的运行状态。再例如控制装置9可以根据信息处理终端7发出的指令,对加速器4或者空气净化系统6进行实时的控制,以完全实现本发明的远程实时的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的控制。
根据我国城市的不同地理位置,如何选择新鲜的空气源也是治理雾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按照新鲜空气的来源问题,本发明提出雾霾治理四大方案:滨海城市通风方案、平原城市通风方案、山区城市通风方案和半山半平原城市通风方案;
1)对于滨海城市,如青岛和天津,通常在海上寻找新鲜的空气源;
2)对于平原城市,如石家庄和郑州,通常在远城山区寻找新鲜的空气源;
3)对于山区城市,如重庆,通常在附近山区寻找新鲜的空气源;
4)对于半山半平原城市,如北京,通常在近城山区寻找新鲜的空气源。结合当地历年风向变化数据统计,可以快速找到上下风区,进而获得下、下风系统布点区域范围。
根据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作为雾霾主要成分的PM2.5在成因问题上,和气象因素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增加风速有助于降低PM2.5指数,其原理在于增加了地区的空气流动,加速了环境自我稀释和净化的过程,这是自然净化规律。静稳天气由于缺乏空气流动,更容易导致雾霾,气象因素调控的意义在于,通过工程干预的方式调整局部气象条件,打破地区静稳天气平衡,增加区域空气流动,通过温度、湿度、风级的增减,气压的压强差异,产生自然落差,形成空气扰动,助推自然净化进程,加速雾霾治理。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地域气象变化趋势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于该地域上布置地域空气治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地域实际是指北京地区,以下将以北京地区为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
参考图4及图5所示,根据北京地区2008年4月到2014年10月期间主要风向的统计可知南北通道为主风向的天数占到了68%,东西通道为主风向的占28%,因此,在上下风区域的划分上,以南北为主兼顾东西。基于上述调查结果,可将上风系统1第一进风口111设置于设置在怀柔区北部和延庆县西北山区,这一区域根据历年的统计数据可知,空气质量较好,可以作为北京地区的新鲜空气源,而第一出风口112可以设置于城区内任意一重污染区域内,例如设置于朝阳区内。通过上风系统1可以认为是一级处理。
而下风系统2的第二进风口211可以设置于重污染区域内,例如同样设置于朝阳区内。而第二出风口212以及空气净化系统6可以多点设置,例如其中一个点可以设置于房山区的西南角,这里同样是山区,净化后的空气从这一地区排放有助于该地区的新鲜空气加速向外扩散,进而改善周边下风地区空气质量,而另一个点设置在大兴区东南角,和前一个点的设置不同,根据这个位置历年统计数据可知,它的东南面特别是靠近河北省周边一带空气污染特别严重,将净化点设置在此处,可以充分利用净化后的空气,作为二级新鲜空气源,输送到该地区,有效降低该地区的PM2.5浓度,降低空气污染程度,达到二级治理目的。
可理解的是,如有可能,各实施例中所讨论的特征是可互换的。
尽管以上已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清楚的是,可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在说明本发明或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元件时,词“一”、“一个”、“该”以及“所述”意欲指的是存在着一个或更多个元件。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等意欲是开放性的且指的是除了所列出的元件之外还可存在其它元件。
鉴于上述,可看到实现了本发明的若干目的并获得了其它有益结果。
因为可对上述结构做出各种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所以所有包含在上述说明中并示出在附图中的内容都应解释为说明性的而并非限制性的。
尽管已经参照某些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但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范畴的前提下,可以对所述的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型和修改。因此,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阐述的实施例,其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权利要求的内容及其等价的结构和方案限定。

Claims (7)

1.一种地域空气治理系统,包括上风系统、下风系统以及空气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系统及下风系统是沿该地域的主要风带方向设置;
所述上风系统包括设置于该地域地下的上通风道,所述上通风道包括第一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该地域的上风区域,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该地域空气重污染区域内;
所述下风系统包括设置于该地域地下的下通风道,所述下通风道包括第二进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于该地域的重污染区域内,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该地域的下风区域内;所述上、下通风道为该地域顺方向的交通隧道,或者设置于所述该地域顺方向的交通隧道内;
所述第一进风口及第二进风口均设置有所述空气采集系统,以所述空气采集系统采集空气源分别通过所述上、下通风道,输送至第一及第二出风口;
还包括空气净化系统,所述空气净化系统设置于所述第二进风口以及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并且所述空气净化系统设置于该地域的地下,所述空气净化系统与所述下通风道连通,以对所述第二进风口输送的空气进化净化;所述下通风道的内壁具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设有众多突出的丝状物,以便与地下水分配合对通过的空气进行过滤和净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域空气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加速器,所述加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上、下通风道内,所述加速器能提高所述空气源的流动速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域空气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湿度调节器,所述湿度调节器设置所述上通风道内,并且所述湿度调节器能调节所述空气源的湿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域空气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器为双向加速器,所述加速器对空气源加速作用能在正方向和反方向间切换。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所述的地域空气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信息处理终端以及一数据采集设备,所述数据采集设备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进风口,并且所述数据采集设备能将采集到气象数据发送至信息处理终端,所述信息处理端根据所述气象数据控制所述空气采集系统及所述上风系统及下风系统的通风量和通风方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域空气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气象数据包括污染指数、气温、空气湿度、气压和/或风力大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域空气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终端信号连接,并且所述控制装置能根据所述信息处理终端的指令控制各部件的运行状态。
CN201610487726.1A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地域空气治理系统 Active CN1058795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87726.1A CN105879532B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地域空气治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87726.1A CN105879532B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地域空气治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79532A CN105879532A (zh) 2016-08-24
CN105879532B true CN105879532B (zh) 2018-11-06

Family

ID=56718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87726.1A Active CN105879532B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地域空气治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795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19569A1 (en) 2019-04-22 2020-10-29 Marek Zreda Smog removal by city-scale ventilation and circulation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2950A (en) * 1972-05-19 1976-04-27 Linde Aktiengesellschaft Apparatus for defogging a roadway, landing strip or the like
RU2422584C1 (ru) * 2010-04-16 2011-06-2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РОСТОР" Способ рассеивания тумана
CN202745909U (zh) * 2012-06-21 2013-02-20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车站的新型隧道通风系统
CN103982967A (zh) * 2014-05-13 2014-08-13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高山新鲜空气为新风来源的空气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00123A (zh) * 2014-06-12 2014-10-15 吕怀民 改变区域不良气候方法和使用的开关式阻风墙设备
CN104652346A (zh) * 2015-03-03 2015-05-27 宋章根 空气净化方法及系统
CN104689661A (zh) * 2013-12-05 2015-06-10 党亮才 城市雾霾处理技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2950A (en) * 1972-05-19 1976-04-27 Linde Aktiengesellschaft Apparatus for defogging a roadway, landing strip or the like
RU2422584C1 (ru) * 2010-04-16 2011-06-2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РОСТОР" Способ рассеивания тумана
CN202745909U (zh) * 2012-06-21 2013-02-20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车站的新型隧道通风系统
CN104689661A (zh) * 2013-12-05 2015-06-10 党亮才 城市雾霾处理技术
CN103982967A (zh) * 2014-05-13 2014-08-13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高山新鲜空气为新风来源的空气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00123A (zh) * 2014-06-12 2014-10-15 吕怀民 改变区域不良气候方法和使用的开关式阻风墙设备
CN104652346A (zh) * 2015-03-03 2015-05-27 宋章根 空气净化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79532A (zh)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heat island and air pollutants and them with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hina
CN107126821B (zh) 空气净化的方法、装置及应用
CN108678296A (zh) 一种自灌溉屋面雨水收集净化回用装置
CN103371089A (zh) 人工露水集水滴灌与城市空气及汽车尾气净化
CN106979029A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及地下盐水防止露天煤矿粉尘散逸的方法
CN105879532B (zh) 一种地域空气治理系统
CN109499220A (zh) 空气对流改善空气质量系统
CN209564766U (zh) 空气对流改善空气质量系统
Dimitrijević et al. Air pollution removal and control by green living roof systems
CN104264564B (zh) 透水透气净化空气混凝土路缘石及其加工方法
CN207056245U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109751685A (zh) 空气除霾器
KR102466022B1 (ko) 미세먼지 저감 기능을 갖는 공기 와류형 식물 녹화 트레이와 이를 이용한 모듈형 식물 펜스 시스템
CN206033492U (zh) 一种小型河道治理系统
CN203954971U (zh) 一种室外大气净化器
CN106630171A (zh) 一种生态复合型微循环污水处理方法
CN101713293B (zh) 一种生态隧道的构建方法
Rusowicz et al. Review of air purification methods in urban open spaces
Brazell Meteorology and the clean air act
Ma et al. Simulation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greening rate of urban residential cluster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
CN110117924A (zh) 一种基于土地纵深利用的人工环境型交通道路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CN205222943U (zh) 一种加强型复合生物净化床污水处理系统
CN209721855U (zh) 一种人工湿地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公路污水处理系统
CN110002580B (zh) 一种生态滤池污水处理装置
Liu et al. Air purification test of enclosed interchange tunnel with covere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