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71607B - 信息处理方法及服务平台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方法及服务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71607B
CN105871607B CN201610188925.2A CN201610188925A CN105871607B CN 105871607 B CN105871607 B CN 105871607B CN 201610188925 A CN201610188925 A CN 201610188925A CN 105871607 B CN105871607 B CN 1058716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micro services
entry information
service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889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71607A (zh
Inventor
段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8892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716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71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1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71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16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03Managing SLA; Interaction between SLA and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7Integrating service provisioning from a plurality of service provi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服务平台以及应用于该服务平台的信息处理方法,该服务平台配置有资源管理单元,该资源管理单元对应存储用户的用户标识和该用户与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当服务平台中的第一微服务接收到用户的服务请求后,第一微服务获取该用户与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且该条目信息来源于资源管理单元,之后第一微服务基于获取到的条目信息向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由于服务平台中的微服务在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条目信息均来源于资源管理单元,而微服务不需要单独对用户的SLA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因此能够简化服务平台中关于SLA信息的管理方式,同时降低维护难度。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方法及服务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信息处理方法及服务平台。
背景技术
微服务架构是一个新兴的软件架构,相较于传统的单体式架构,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计算资源。微服务架构将一个大型的单个应用程序和服务拆分为多个微服务,各个微服务协同运行完成一个服务,而各个微服务是相对独立的,各个微服务之间通过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进行通信。以一个采用微服务架构的精简版网络论坛为例,包括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微服务、用户管理微服务、发帖管理微服务和查贴管理微服务。
SLA(Service-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是服务供应商与用户之间就服务品质、服务水准以及能效等签订的协议或契约。在采用微服务架构的服务平台中,每个微服务都要根据用户的SLA中的条款向该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例如:分配给用户的最小带宽,用户的带宽极限。
目前在采用微服务架构的服务平台中,每个微服务都需要维护自身的一套SLA控制系统,这导致服务平台针对SLA信息的管理非常繁杂、不易维护。例如:当用户的SLA信息发生变更时,要逐个对各微服务存储的SLA信息进行变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服务平台,以便简化采用微服务架构的服务平台中关于SLA信息的管理方式,同时降低维护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采用微服务架构的服务平台,所述服务平台提供至少一个微服务,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第一微服务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根据所述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获取所述用户与所述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所述用户与所述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来源于资源管理单元,所述资源管理单元配置于所述服务平台中,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对应存储用户的用户标识和所述用户与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
所述第一微服务基于获取到的条目信息向所述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其中,所述第一微服务为所述服务平台提供的至少一个微服务中的一个微服务。
作为一个示例,在上述信息处理方法中,第一微服务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根据所述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获取所述用户与所述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微服务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向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发送条目信息请求,所述条目信息请求携带有所述服务请求所携带的用户标识;
所述第一微服务接收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反馈的条目信息,将接收到的条目信息作为所述用户与所述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其中,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反馈的条目信息为: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在所述用户的条目信息中筛选出的与所述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
作为一个示例,在上述信息处理方法中,所述第一微服务接收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反馈的条目信息之后,还包括:所述第一微服务将接收到的条目信息和相应的用户标识对应存储至自身的缓存空间。
作为一个示例,在上述信息处理方法中,所述第一微服务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在向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发送条目信息请求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微服务在自身的缓存空间执行查找操作;
若查找到与所述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对应的条目信息,则将所查找到的条目信息作为所述用户与所述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执行基于获取到的条目信息向所述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的操作;
若未查找到与所述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对应的条目信息,则执行向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发送条目信息请求的操作。
作为一个示例,在上述信息处理方法中还包括:
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在确定用户的条目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向所述服务平台中处于活动状态的微服务发送清除缓存通知,所述清除缓存通知携带有条目信息发生变化的用户的用户标识;
微服务按照预设规则向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发送状态信息,在接收到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发送的清除缓存通知后,删除自身的缓存空间中、与所述清除缓存通知所携带的用户标识对应的条目信息。
作为一个示例,在上述信息处理方法中,所述条目信息采用网络标签形式。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服务平台,所述服务平台采用微服务架构,所述服务平台提供至少一个微服务,所述服务平台配置有资源管理单元;
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对应存储用户的用户标识和所述用户与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
第一微服务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根据所述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获取所述用户与所述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基于获取到的条目信息向所述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所述用户与所述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来源于所述资源管理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微服务为所述服务平台提供的至少一个微服务中的一个微服务。
作为一个示例,上述服务平台中,所述第一微服务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根据所述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获取所述用户与所述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具体为:
所述第一微服务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向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发送条目信息请求,所述条目信息请求携带有所述服务请求所携带的用户标识;所述第一微服务接收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反馈的条目信息,将接收到的条目信息作为所述用户与所述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
所述资源管理单元还用于:
在接收到微服务发送的条目信息请求后,根据所述条目信息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在与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条目信息中,筛选出与发送所述条目信息请求的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
作为一个示例,上述服务平台中,所述第一微服务还用于:在接收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反馈的条目信息之后,将接收到的条目信息和相应的用户标识对应存储至自身的缓存空间。
作为一个示例,上述服务平台中,所述第一微服务还用于:
在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在自身的缓存空间执行查找操作;若查找到与所述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对应的条目信息,则将所查找到的条目信息作为所述用户与所述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执行基于获取到的条目信息向所述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的步骤;若未查找到与所述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对应的条目信息,则执行向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发送条目信息请求的操作。
作为一个示例,上述服务平台中,所述资源管理单元还用于:
在确定用户的条目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向所述服务平台中处于活动状态的微服务发送清除缓存通知,所述清除缓存通知携带有条目信息发生变化的用户的用户标识;
所述至少一个微服务还用于:按照预设规则向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发送状态信息,在接收到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发送的清除缓存通知后,删除自身的缓存空间中、与所述清除缓存通知所携带的用户标识对应的条目信息。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了服务平台以及应用于该服务平台的信息处理方法,该服务平台配置有资源管理单元,该资源管理单元对应存储用户的用户标识和该用户与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当服务平台中的第一微服务接收到用户的服务请求后,第一微服务获取该用户与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且该条目信息来源于资源管理单元,之后第一微服务基于获取到的条目信息向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由于服务平台中的微服务在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条目信息均来源于资源管理单元,而微服务不需要单独对用户的SLA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因此能够简化服务平台中关于SLA信息的管理方式,同时降低维护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获取用户与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另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服务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采用微服务架构的服务平台,能够提供多个微服务,由多个微服务协同配合完成一项用户服务。也就是说,对于用户而言的一项服务,是由服务平台提供的多个微服务协同配合完成的,而对于用户而言,用户只是输入了一次服务请求。与一项用户服务相关的多个微服务协同配合运行过程中,用户输入的服务请求在相关的多个微服务中流动的。
这里以一个实例进行说明:
用户服务1需要由服务平台中的微服务1、微服务2和微服务3协同配合完成。在用户输入服务请求后,微服务1首先执行相应的操作。在微服务1完成相应的操作后,该服务请求被传输至微服务2,由微服务2执行相应的操作。在微服务2完成相应的操作后,将该服务请求被传输至微服务3,由微服务3执行相应的操作,从而完成用户服务1。
服务平台中提供的各个微服务,都要根据用户与服务供应商签订的SLA协议向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而现有的服务平台中,每个微服务都要维护一套SLA控制系统,其中每个微服务的SLA控制系统都要对用户提供的SLA协议进行处理,以获取用户的SLA信息,当用户的SLA信息发生变更时,各个微服务的SLA控制系统都要进行相应的变更,导致服务平台针对SLA信息的管理非常繁杂、且不易维护。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该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采用微服务架构的服务平台,该服务平台提供至少一个微服务。基于本发明公开的信息处理方法,能够简化采用微服务架构的服务平台中关于SLA信息的管理方式,同时降低维护难度。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11:第一微服务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根据该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获取该用户与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
其中,第一微服务获取的用户与该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来源于资源管理单元。为了便于表述,本发明中,将服务平台提供的至少一个微服务中、接收到用户的服务请求的微服务记为第一微服务。
在本发明提供的服务平台中配置有资源管理单元,该资源管理单元对应存储用户的用户标识和该用户与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也就是说,服务平台中的资源管理单元对用户的SLA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维护。
例如:当服务平台接收到用户与服务供应商签订的SLA协议后,由资源管理单元对该SLA协议进行分析,确定该SLA协议所涉及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该用户与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将用户的用户标识和该用户与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对应存储。当某用户与服务供应商签订的SLA协议发生变更后,资源管理单元根据变更后的SLA协议,对之前存储的该用户的用户标识和该用户与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进行相应变更。
而服务平台中各微服务在向用户提供服务过程中所使用的条目信息,均来源于服务平台的资源管理单元,服务平台中的微服务不需要单独对用户的SLA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
实施中,与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分配给用户的最小带宽,用户的带宽极限、用户等级、文件类型限制、以及文件大小限制。
步骤S12:第一微服务基于获取到的条目信息向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了应用于服务平台的信息处理方法,该服务平台配置有资源管理单元,该资源管理单元对应存储用户的用户标识和该用户与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当服务平台中的第一微服务接收到用户的服务请求后,第一微服务获取该用户与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且该条目信息来源于资源管理单元,之后第一微服务基于获取到的条目信息向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由于服务平台中的微服务在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条目信息均来源于资源管理单元,而微服务不需要单独对用户的SLA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因此能够简化服务平台中关于SLA信息的管理方式,同时降低维护难度。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中,第一微服务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根据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获取用户与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采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包括:
步骤S21:第一微服务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向资源管理单元发送条目信息请求,条目信息请求携带有服务请求所携带的用户标识。
第一微服务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提取该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之后向资源管理单元发送条目信息请求,该条目信息请求携带有该用户标识。
步骤S22:第一微服务接收资源管理单元反馈的条目信息,将接收到的条目信息作为用户与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其中,资源管理单元反馈的条目信息为:资源管理单元在该用户的条目信息中筛选出的与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
基于本发明图2所示的方法,第一微服务在接收到用户的服务请求后,向资源管理单元发送条目信息请求,以便从资源管理单元获取该用户与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在步骤S22之后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第一微服务将接收到的条目信息和相应的用户标识对应存储至自身的缓存空间。相应的,第一微服务在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根据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获取该用户与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的过程,也可以进行改进。
下面结合图3所示的信息处理方法进行说明。该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31:第一微服务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在自身的缓存空间执行查找操作。
步骤S32:如果第一微服务查找到与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对应的条目信息,则将所查找到的条目信息作为该用户与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执行步骤S35。
步骤S33:如果第一微服务未查找到与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对应的条目信息,则向资源管理单元发送条目信息请求,条目信息请求携带有服务请求所携带的用户标识。
步骤S34:第一微服务接收资源管理单元反馈的条目信息,将接收到的条目信息作为该用户与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将接收到的条目信息和相应的用户标识对应存储至自身的缓存空间,执行步骤S35。
步骤S35:第一微服务基于获取到的条目信息向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基于图3所示的信息处理方法,第一微服务从资源管理单元获取到用户与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后,还将该用户的用户标识和该用户与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存储至缓存空间,那么第一微服务之后再次接收到该用户的服务请求时,可以在缓存空间获取与该用户相关的条目信息,减少对资源管理单元的访问次数,同时也降低了资源管理单元的工作量、以及服务平台内部的数据传输量。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改进。具体的:
资源管理单元在确定用户的条目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向服务平台中处于活动状态的微服务发送清除缓存通知,清除缓存通知携带有条目信息发生变化的用户的用户标识。
相应的,微服务按照预设规则向资源管理单元发送状态信息,在接收到资源管理单元发送的清除缓存通知后,删除自身的缓存空间中、与清除缓存通知所携带的用户标识对应的条目信息。
其中,微服务的状态包括active(活动)、stop(停止)和killed(死亡)。
在用户与服务供应商重新签订SLA协议后,资源管理单元根据变更后的SLA协议,对之前存储的该用户的用户标识和该用户与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进行相应变更,而服务平台中微服务的缓存空间存储的该用户的条目信息仍然是变更之前的。
因此,资源管理单元在确定用户的条目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向服务平台中处于活动状态的微服务发送清除缓存通知,以触发相应的微服务清除自身的缓存空间中、与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条目信息。其中,目标用户标识即为清除缓存通知携带的用户标识,也就是条目信息发生变化的用户的用户标识。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的条目信息发生变化时,资源管理单元向微服务发送清除缓存通知,以使得微服务将自身的缓存空间中该用户的条目信息删除,避免微服务基于错误的条目信息向用户提供服务。
实施中,微服务按照预设规则向资源管理单元发送状态信息,可以为:微服务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向资源管理单元发送状态信息。微服务按照预设规则向资源管理单元发送状态信息,也可以为:微服务的状态发生变化后,向资源管理单元发送变化后的状态信息,也就是微服务向资源管理单元发送自身最新的状态信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资源管理单元向微服务发送清除缓存通知之后,如果服务平台处于非忙碌状态,那么资源管理单元可以向微服务发送该用户更新后的与该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微服务接收到资源管理单元发送的用户与自身相关的条目信息后,将接收到的条目信息和相应的用户标识对应存储至自身的缓存空间。也就是说,资源管理单元对用户的条目信息进行内部更新之后,在服务平台处于非忙碌状态时,将用户更新后的条目信息向相关的微服务发送,以使得微服务将用户更新后的条目信息存储至自身的缓存空间,当微服务之后再次接收到用户的服务请求后,能够从自身的缓存空间获取该用户的条目信息,减少对资源管理单元的访问次数。
服务平台处于忙碌状态还是非忙碌状态,可以通过服务平台在预设时间段内的数据传输量进行判定,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判定。
实施例5
本发明上述提供了应用于服务平台的信息处理方法,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能够实施该信息处理方法的服务平台。
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服务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该服务平台采用微服务架构,提供至少一个微服务,图4中具体为微服务1、微服务2、微服务3、微服务4和微服务5,同时该服务平台配置有资源管理单元200。
资源管理单元200对应存储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用户与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也就是说,服务平台中的资源管理单元200对用户的SLA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维护。
例如:当服务平台接收到用户与服务供应商签订的SLA协议后,由资源管理单元200对该SLA协议进行分析,确定该SLA协议所涉及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该用户与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将用户的用户标识和该用户与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对应存储。当某用户与服务供应商签订的SLA协议发生变更后,资源管理单元200根据变更后的SLA协议,对之前存储的该用户的用户标识和该用户与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进行相应变更。
第一微服务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根据该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获取用户与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之后基于获取到的条目信息向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其中,第一微服务获取到的用户与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来源于资源管理单元200。第一微服务为服务平台提供的至少一个微服务中的一个微服务,具体为服务平台中接收到用户的服务请求的微服务。
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服务平台配置有资源管理单元,该资源管理单元对应存储用户的用户标识和该用户与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当服务平台中的第一微服务接收到用户的服务请求后,第一微服务获取该用户与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且该条目信息来源于资源管理单元,之后第一微服务基于获取到的条目信息向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由于服务平台中的微服务在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条目信息均来源于资源管理单元,而微服务不需要单独对用户的SLA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因此能够简化服务平台中关于SLA信息的管理方式,同时降低维护难度。
作为一个示例,服务平台中的第一微服务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根据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获取用户与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具体为:
第一微服务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向资源管理单元200发送条目信息请求,该条目信息请求携带有服务请求所携带的用户标识;第一微服务接收资源管理单元200反馈的条目信息,将接收到的条目信息作为用户与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
相应的,资源管理单元200还用于:在接收到微服务发送的条目信息请求后,根据条目信息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在与该用户标识对应的条目信息中,筛选出与发送条目信息请求的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微服务还用于:在接收资源管理单元200反馈的条目信息之后,将接收到的条目信息和相应的用户标识对应存储至自身的缓存空间。
相应的,第一微服务还用于:在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在自身的缓存空间执行查找操作;若查找到与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对应的条目信息,则将所查找到的条目信息作为该用户与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执行基于获取到的条目信息向该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的步骤;若未查找到与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对应的条目信息,则执行向资源管理单元200发送条目信息请求的操作。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资源管理单元200还用于:在确定用户的条目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向服务平台中处于活动状态的微服务发送清除缓存通知,该清除缓存通知携带有条目信息发生变化的用户的用户标识。
相应的,至少一个微服务还用于:按照预设规则向资源管理单元200发送状态信息,在接收到资源管理单元200发送的清除缓存通知后,删除自身的缓存空间中、与清除缓存通知所携带的用户标识对应的条目信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的条目信息发生变化时,资源管理单元200向微服务发送清除缓存通知,以使得微服务将自身的缓存空间中该用户的条目信息删除,避免微服务基于错误的条目信息向用户提供服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资源管理单元200向微服务发送清除缓存通知之后,如果服务平台处于非忙碌状态,那么资源管理单元200可以向微服务发送该用户更新后的与该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微服务接收到资源管理单元200发送的用户与自身相关的条目信息后,将接收到的条目信息和相应的用户标识对应存储至自身的缓存空间。
在本发明上述公开的信息处理方法以及服务平台中,作为优选方式,用户的条目信息采用网络标签(Tag)形式。用户的条目信息采用网络标签形式,更加便于对用户进行分类,也更容易进行查找操作。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服务平台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采用微服务架构的服务平台,所述服务平台提供至少两个微服务,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微服务协同配合完成一项用户服务,所述一项用户服务仅需用户输入一次服务请求;其中,与一项用户服务相关的至少两个微服务协同配合运行过程中,用户输入的服务请求在相关的至少两个微服务中流动,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第一微服务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根据所述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获取所述用户与所述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所述用户与所述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来源于资源管理单元,所述资源管理单元配置于所述服务平台中,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对应存储用户的用户标识和所述用户与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
所述第一微服务基于获取到的条目信息向所述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其中,所述第一微服务为所述服务平台提供的至少两个微服务中的一个微服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微服务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根据所述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获取所述用户与所述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微服务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向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发送条目信息请求,所述条目信息请求携带有所述服务请求所携带的用户标识;
所述第一微服务接收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反馈的条目信息,将接收到的条目信息作为所述用户与所述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其中,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反馈的条目信息为: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在所述用户的条目信息中筛选出的与所述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服务接收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反馈的条目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微服务将接收到的条目信息和相应的用户标识对应存储至自身的缓存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服务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在向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发送条目信息请求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微服务在自身的缓存空间执行查找操作;
若查找到与所述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对应的条目信息,则将所查找到的条目信息作为所述用户与所述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执行基于获取到的条目信息向所述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的操作;
若未查找到与所述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对应的条目信息,则执行向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发送条目信息请求的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方法还包括:
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在确定用户的条目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向所述服务平台中处于活动状态的微服务发送清除缓存通知,所述清除缓存通知携带有条目信息发生变化的用户的用户标识;
微服务按照预设规则向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发送状态信息,在接收到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发送的清除缓存通知后,删除自身的缓存空间中、与所述清除缓存通知所携带的用户标识对应的条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目信息采用网络标签形式。
7.一种服务平台,所述服务平台采用微服务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平台提供至少两个微服务,所述至少两个微服务协同配合完成一项用户服务,所述一项用户服务仅需用户输入一次服务请求;其中,与一项用户服务相关的至少两个微服务协同配合运行过程中,用户输入的服务请求在相关的至少两个微服务中流动,所述服务平台配置有资源管理单元;
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对应存储用户的用户标识和所述用户与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
第一微服务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根据所述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获取所述用户与所述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基于获取到的条目信息向所述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所述用户与所述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来源于所述资源管理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微服务为所述服务平台提供的至少两个微服务中的一个微服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微服务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根据所述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获取所述用户与所述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具体为:
所述第一微服务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向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发送条目信息请求,所述条目信息请求携带有所述服务请求所携带的用户标识;所述第一微服务接收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反馈的条目信息,将接收到的条目信息作为所述用户与所述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
所述资源管理单元还用于:
在接收到微服务发送的条目信息请求后,根据所述条目信息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在与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条目信息中,筛选出与发送所述条目信息请求的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服务还用于:在接收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反馈的条目信息之后,将接收到的条目信息和相应的用户标识对应存储至自身的缓存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服务还用于:
在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后,在自身的缓存空间执行查找操作;若查找到与所述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对应的条目信息,则将所查找到的条目信息作为所述用户与所述第一微服务相关的条目信息,执行基于获取到的条目信息向所述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的步骤;若未查找到与所述服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对应的条目信息,则执行向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发送条目信息请求的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管理单元还用于:
在确定用户的条目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向所述服务平台中处于活动状态的微服务发送清除缓存通知,所述清除缓存通知携带有条目信息发生变化的用户的用户标识;
所述至少一个微服务还用于:按照预设规则向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发送状态信息,在接收到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发送的清除缓存通知后,删除自身的缓存空间中、与所述清除缓存通知所携带的用户标识对应的条目信息。
CN201610188925.2A 2016-03-29 2016-03-29 信息处理方法及服务平台 Active CN1058716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88925.2A CN105871607B (zh) 2016-03-29 2016-03-29 信息处理方法及服务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88925.2A CN105871607B (zh) 2016-03-29 2016-03-29 信息处理方法及服务平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71607A CN105871607A (zh) 2016-08-17
CN105871607B true CN105871607B (zh) 2019-11-26

Family

ID=56627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88925.2A Active CN105871607B (zh) 2016-03-29 2016-03-29 信息处理方法及服务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716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3729B (zh) * 2017-09-08 2021-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方法、设备及缓存服务系统
CN107800781A (zh) * 2017-10-12 2018-03-13 深圳市买买提乐购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862051A (zh) * 2017-11-30 2019-06-07 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服务架构下多租户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8282368A (zh) * 2018-01-24 2018-07-13 云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服务管理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486945B (zh) * 2020-11-12 2022-09-06 深圳市中博科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微服务的企业服务对外应用系统的构建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9427A (zh) * 2006-03-21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讯网络中对服务质量进行保障的方法及系统
CN101075904A (zh) * 2006-05-17 2007-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p2p网络中保障服务资源性能的方法和系统
US8402525B1 (en) * 2005-07-01 2013-03-19 Verizon Services Corp. Web services security system and method
CN104378744A (zh) * 2013-08-13 2015-02-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提供方法、装置及服务请求方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2884A (zh) * 2015-09-25 2015-12-16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云管理平台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02525B1 (en) * 2005-07-01 2013-03-19 Verizon Services Corp. Web services security system and method
CN1859427A (zh) * 2006-03-21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讯网络中对服务质量进行保障的方法及系统
CN101075904A (zh) * 2006-05-17 2007-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p2p网络中保障服务资源性能的方法和系统
CN104378744A (zh) * 2013-08-13 2015-02-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提供方法、装置及服务请求方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71607A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71607B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服务平台
CN108989372A (zh) 服务发现的方法、注册中心和设备
CN104468148B (zh) 一种nginx服务器配置维护方法及系统
CN105099761B (zh) 一种集中管理客户端的配置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2571420B (zh) 一种网元数据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5491078B (zh) Soa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soa系统
CN104322011A (zh) 连通性服务编排器
CN110266716A (zh) 电网统一服务平台系统
US2016029466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manager for use with a service bus runtime
CN106302466B (zh) 一种防火墙的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3023857B (zh) 一种信息资源远程部署的方法及系统
CN103188101A (zh) 一种分布式采集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9922151A (zh) 一种微服务之间的数据共享方法
US20180262394A1 (en) Current configuration state specific device configuration
CN107544837A (zh) 云服务设备性能数据采集系统、方法和装置
WO2009008567A1 (en) Provisioning apparatus for resources and authorities for integrated identity management
EP3213462A1 (en) Network management using adaptive policy
CN110213370A (zh) 一种规则引擎装置及系统
CN106537840A (zh) 用于网络设备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CN105787632A (zh) 一种会议室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4954412B (zh) 物联网终端的固件管理方法、装置及通用服务实体
CN105100002B (zh) 属性的操作方法及装置
CN106558126B (zh) 一种门禁钥匙码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7682460A (zh) 一种分布式存储集群数据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1127630A (zh) 对对象实例进行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