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68886B - 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68886B
CN105868886B CN201610168037.4A CN201610168037A CN105868886B CN 105868886 B CN105868886 B CN 105868886B CN 201610168037 A CN201610168037 A CN 201610168037A CN 105868886 B CN105868886 B CN 1058688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
sewage
storage tank
overflow
ind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6803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68886A (zh
Inventor
刘小梅
王婷
贾健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Holdings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Thupdi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Holdings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Thupdi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Holdings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Thupdi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Holdings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6803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688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68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688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688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688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5Risk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activ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rketing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ewag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模型构建步骤,根据排水管网的基础数据进行雨污调蓄池管网模型建立;数据采集步骤,采集排水管网各节点运行数据,写入模型中相应节点;参数设定步骤,将雨污调蓄池运行前的运行数据或雨污调蓄池的设计参数设定为基准参数;指标计算步骤,雨污调蓄池管网模型的运行数据计算截流能力指标、排涝能力指标和利用能力指标;效能评估步骤,将截流能力指标、排涝能力指标和利用能力指标与基准参数进行比对,获得评估结果。本发明通过多级指标评价体系综合反映雨污调蓄池的整体运行效能,还可用于雨污调蓄池布局优化,以及运行阶段雨污调蓄池运行模式的优化。

Description

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雨污调蓄池是一种雨水收集设施,其主要是将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存在其中,待到雨水径流的流量下降以后,在将雨水自雨污调蓄池中慢慢排出。通过雨污调蓄池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规避雨水洪峰,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还能有效的避免初期雨水对承受水体的污染,并且对排水区域间的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许多城市由于受到历史条件及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老城区中的排水系统无法彻底的升级改造成更加高效的分流制系统,而初期使用的合流制系统中又存在雨水溢流量大、污染物浓度高等不足,相应的会造成城市水体水质不达标,即影响城市的景观,又影响环境卫生及水环境安全。
为了解决现有的这一难题,进一步的实现雨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同时保证最大限度的削减入河污染物,目前许多城市参考国内外的工程实例,通过建设雨污调蓄池来治理合流制系统中的污染情况,同时还能够改善城区水环境质量、提高老城区防汛减灾能力等。
然而,当前运用的雨污调蓄池系统中,由于缺乏运行基础监测数据,而无法对排水管网的负荷现状、雨污水混流情况、调蓄池的运行效能等指标进行定量的评估,并且,由于雨污调蓄池的布局和设计缺乏必要数据的支撑,也使得雨污调蓄池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甚至有可能造成资金浪费及能源消耗。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有效的对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进行评价,同时辅助雨污调蓄池布局优化,提高雨污调蓄池工作效能的评价方法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具有操作性强、客观、综合、可靠性高、具有代表性的特点,并使其与雨污调蓄池管网模型相结合来进行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以便能准确的掌握雨污调蓄池在运行时对污染负荷的削减能力。
本发明的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模型构建步骤,根据雨污调蓄池所在的排水管网的基础数据进行雨污调蓄池管网模型建立;
数据采集步骤,采集所述排水管网中各节点的运行数据,并写入雨污调蓄池管网模型中相应的节点;
参数设定步骤,将排水管网中雨污调蓄池运行前的运行数据或雨污调蓄池的设计参数设定为基准参数;
指标计算步骤,根据雨污调蓄池管网模型中的运行数据计算雨污调蓄池的截流能力指标、排涝能力指标和利用能力指标;
效能评估步骤,将计算出的截流能力指标、排涝能力指标和利用能力指标与基准参数进行比对,获得评估结果。
优选的,参数设定步骤中还包括:根据专家判断法、相似设施类比法设定权重参数,所述权重参数用于计算雨污调蓄池的截流能力指标、排涝能力指标和利用能力指标。
优选的,指标计算步骤中截流能力指标包括以下二级指标:溢流削减量、溢流负荷削减量、截流水量和截流倍数。
优选的,指标计算步骤中排涝能力指标包括以下二级指标:节点冒溢个数削减量、节点冒溢时间削减量、满管时间削减量、满管管段长度削减量。
优选的,指标计算步骤中利用能力指标包括以下二级指标:进水水力负荷和容积利用效率。
进一步优选的,截流能力指标、排涝能力指标和利用能力指标中各二级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
进一步优选的,归一化处理为各二级指标与雨污调蓄池运行前计算出的对应的参数的比值。
进一步优选的,效能评估步骤中,评估结果通过经过归一化处理的截流能力指标、排涝能力指标和利用能力指标中各二级指标与基准参数进行比对。
本发明的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结合雨污调蓄池设计条件和具体监测数据来确定雨污调蓄池的效能评估结果,使得评估结果能够更加客观、真实的反映雨污调蓄池的运行效能;
(2)通过对雨污调蓄池和排水系统中的截流、排涝和利用能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使得评估结果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对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进行综合评估;
(3)可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通过权重设定进行不同参数指标的选择和组合,以便能够适用于不同的雨污调蓄池排水系统;
(4)还可用于对雨污调蓄池运行模式的研究,为雨污调蓄池的设计和运行效能提供客观、科学的评估,并对相应的决策提供依据;
(5)通过结合雨污调蓄池排水管网系统模型的运用,即能够实现雨污调蓄池单体运行效能的评估,也可实现雨污调蓄池排水管网系统综合效能的评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效能评价指标组成图。
图2是本发明的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效能评价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采用的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中,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中具体设计的评价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以及16个二级指标。
具体的说,3个一级指标包括:
(1)截流能力指标;
(2)排涝能力指标;
(3)利用能力指标。
16个二级指标包括:
(1)溢流削减量;
(2)溢流削减率;
(3)溢流负荷削减量;
(4)溢流负荷削减率;
(5)截流水量;
(6)截流倍数;
(7)节点冒溢个数削减量;
(8)节点冒溢个数削减率;
(9)节点冒溢时间削减量;
(10)节点冒溢时间削减率;
(11)满管时间削减量;
(12)满管时间削减率;
(13)满管管段长度削减量;
(14)满管管段长度削减率;
(15)进水水力负荷;
(16)容积利用效率。
其中,二级指标中的溢流削减率、溢流负荷削减率、节点冒溢个数削减率、节点冒溢时间削减率、满管时间削减率、满管管段长度削减率、容积利用效率,分别对应为二级指标中的溢流削减量、溢流负荷削减量、节点冒溢个数削减量、节点冒溢时间削减量、满管时间削减量、满管管段长度削减量、截流水量经过归一化处理获得的。
以及,二级指标为一级指标相互对应的下位指标。
具体的,一级指标截流能力指标对应溢流削减量、溢流削减率、溢流负荷削减量、溢流负荷削减率、截流水量和截流倍数6个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排涝能力指标对应节点冒溢个数削减量、节点冒溢个数削减率、节点冒溢时间削减量、节点冒溢时间削减率、满管时间削减量、满管时间削减率、满管管段长度削减量和满管管段长度削减率8个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利用能力指标对应进水水力负荷和容积利用效率2个二级指标。
并且,截流能力指标中雨污调蓄池的溢流削减量、污染负荷削减量和截流水量、截流倍数会受到雨污调蓄池所在位置的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及管网负荷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排水系统的截流能力的体现会有所不同。因此,研究雨污调蓄池对溢流量削减的变化特征,将能够对雨污调蓄池的综合截流能力进行有效的预测,掌握降雨突发事件下排水系统溢流对城市水体污染负荷的影响,从而保障雨污调蓄池的高效运行。
排涝能力指标中的8个二级指标可综合归类为雨污调蓄池运行对排水系统的溢流风险和漫溢风险的削减,主要通过节点水深和管线充满度来表征,并且呈现时间差异性和区域差异性,因此,利用一定时间内的节点水深和管道充满度将能够综合反映该时段内整个排水管网系统的平均负荷状态,并通过雨污调蓄池运行前后排水管网系统负荷状态的对比,综合反映雨污调蓄池在排水管网系统中的排涝能力,为雨污调蓄池在排水管网系统中的效能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其中,当排水管网系统中,局部出现冒溢现象时,冒溢量可以用于粗略地反映冒溢现象造成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对处于过载状态而未发生冒溢现象的排水管网,节点的过载持续时间和过载水深则与过载程度和发生冒溢的概率密切相关:节点过载时间越长、过载液位越高,则发生冒溢现象的风险就越大,通过雨污调蓄池运行后对排水管网冒溢风险的削减量的计算,可为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加提供数据支撑。
管道充满度是衡量排水管网负荷状况的重要参数,通过统计、计算排水管网内管道满管时间和长度,能够间接反映特定时段内排水管网总体负荷,掌握雨污调蓄池运行后,对排水系统负荷的削减量。
利用能力中的进水水力负荷、容积利用效率是对雨污调蓄池,在排水管网中起到削减溢流作用的重要体现,对雨污调蓄池利用能力进行评估,可支撑实现雨污调蓄池能效最大化。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采用的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模型构建步骤101,根据雨污调蓄池所在的排水管网的基础数据进行雨污调蓄池管网模型建立。
具体的,根据雨污调蓄池的基础空间地形数据、排水管网数据、遥感卫星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相关的基础数据,进行雨污调蓄池管网模型的构建。
进一步的,雨污调蓄池管网模型构建的过程中还可利用雨污调蓄池排水管网系统的设计、施工图纸进行辅助,以便减小模型建立中的工作量,同时还能够使构建出的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同时,在雨污调蓄池管网模型构建的过程中,还包括根据排水管网数据库中建模区域内对应的相关空间和属性数据,构建模型中的“管线-节点-汇水区”之间的空间网络对应关系,并且借助专业的建模工具进行雨污调蓄池管网模型拓扑关系检查及修正,以使模型的结构更加准确、有效。
数据采集步骤102,采集所述排水管网中各节点的运行数据,并写入雨污调蓄池管网模型中相应的节点。
具体的,针对雨污调蓄池排水管网系统以及雨污调蓄池管网模型制定科学、有效的监测方案并进行实施,对由雨污调蓄池排水管网系统中采集获取的各节点的运行数据进行及时的分析、判断和整理,并将处理后的运行数据对应的写入雨污调蓄池管网模型中对应的节点上,以此来验证模型参数。
进一步的,在雨污调蓄池管网模型建立后,还需对模型中的关键的运行参数进行监测识别,并根据对雨污调蓄池排水管网系统监测的运行数据进行验证,以便得到能够更加真实反映雨污调蓄池排水管网系统中客观规律等实际情况的模型,为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综合评价的计算提供有效的数据来源和分析依据。
其中,适用于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估的监测方案种具体包括对雨污调蓄池排水管网系统下游的溢流口流量、溢流污染物浓度的监测,同时还需对雨污调蓄池的进水流量、进水时间、液位等数据进行有效的监测,以便能够定量评估雨污调蓄池的运行效能。
参数设定步骤103,将排水管网中雨污调蓄池运行前的运行数据或雨污调蓄池的设计参数设定为基准参数。
具体的,通过对雨污调蓄池排水管网系统中雨污调蓄池在未运行时,监测采集到的运行数据,或者针对雨污调蓄池排水管网系统在设计制造时期望获得的设计参数设定为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中评价指标的基准参考值,以便通过基准参数来对雨污调蓄池的运行效能进行评价。
同时,基准参数还能够为雨污调蓄池的运行效能评估结果提供一个清楚的定义量,以便更加明确的帮助管理者和决策人员通过运行效能评估结果来进行相关的决策分析和判断,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进一步的,还可根据专家判断法、相似设施类比法等方式进行设定权重参数,其中的权重参数能够辅助用于计算雨污调蓄池的截流能力指标、排涝能力指标和利用能力指标,使得各指标参数的计算更加的明确、有效。
以及,权重参数还可通过针对雨污调蓄池管网模型的历史监测数据统计方法以及模拟结果评估方法,再结合专家判断法、相似设施类比法以及管理者经验为评价指标来进行相应的设置。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体的权重参数和基准参考值都需要经过长期的修正和优化,才能使其更为准确地反映雨污调蓄池的实际效能。
指标计算步骤104,根据雨污调蓄池管网模型中的运行数据计算雨污调蓄池的截流能力指标、排涝能力指标和利用能力指标。
具体的,通过对雨污调蓄池管网模型中监测采集到的运行数据来计算计算雨污调蓄池管网模型中的截流能力指标、排涝能力指标和利用能力指标,以此来详细的了解到雨污调蓄池的运行情况。
其中,三个一级指标中截流能力指标、排涝能力指标和利用能力指标各对应多个二级指标。
具体为,截流能力指标包括二级指标:溢流削减量、溢流负荷削减量、截流水量和截流倍数。
排涝能力指标包括二级指标:节点冒溢个数削减量、节点冒溢时间削减量、满管时间削减量、满管管段长度削减量。
利用能力指标包括二级指标:进水水力负荷和容积利用效率。
以及,由于一级指标中包括多个二级指标,因此在通过一级指标进行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的评价时,可在每个一级指标中包括至少一个二级指标来进行评价,具体的二级指标选择可按照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对应的选择,例如,通过二级指标中的节点冒溢量削减量、满管管段长度削减量来综合的反应雨污调蓄池的一级指标排涝能力。
同时,由于上述的各二级指标由于计算结果量纲有别,数值的差别较大,如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无法得到统一、有意义的综合指标值,使得多个二级指标无法有效的对雨污调蓄池的运行效能进行综合的评价,因此需要对各二级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
以雨污调蓄池管网模型为基础,统计雨污调蓄池所在排水管网系统中具体的节点溢流量、节点过载持续时间、满管时间、管线数等运行参数。
以及,还需对雨污调蓄池排水管网系统中雨污调蓄池运行前溢流口溢流量、溢流口总入流量等运行参数进行统计。
并最终以统计出的数据来计算各二级参数,详细的计算过程如下:
1、截流能力指标中二级指标的计算
(1)溢流削减量
溢流削减量为计算出的雨污调蓄池运行前溢流口溢流量与雨污调蓄池运行后溢流口溢流量的差值,溢流口的溢流量通过以下公式1计算。
公式1:
Figure GDA0002268951890000081
其中,Q溢流为溢流口的溢流量,n为计算期间内溢流口入流量数据的个数,Qi为第i个汇报的溢流口入流量,ti为第i个汇报的溢流口出水时间间隔。
(2)溢流削减率
溢流削减率根据上述计算出的溢流削减量与雨污调蓄池运行前溢流口总入流量的比值。
(3)溢流负荷削减量
溢流负荷削减量为计算雨污调蓄池运行前溢流口污染负荷总量与雨污调蓄池运行后溢流口污染负荷总量的差值,溢流口污染负荷总量可通过以下公式2计算。
公式2:
Figure GDA0002268951890000091
其中,Q污染为溢流口污染负荷总量,Ci为第i个汇报的溢流口污染物浓度。
(4)溢流负荷削减率
溢流负荷削减率根据上述计算出的溢流负荷削减量与调蓄池运行前溢流口污染负荷总量的比值。
(5)截流水量
截流水量为计算雨污调蓄池进水流量乘以进水时间,可采用以下公式3计算。
Figure GDA0002268951890000092
其中,Q截流为雨污调蓄池的截流水量,Qti为第i个汇报的调蓄池进水流量,Vi为第i个汇报的雨污调蓄池进水时间间隔。
(6)截流倍数
截流倍数为计算溢流口溢流时所截留的合流水量与旱季污水量之比,可采用以下公式4计算。
公式4:
Figure GDA0002268951890000093
其中,Q截流倍数为雨污调蓄池运行后其服务范围内排水系统的截流倍数,Q合流为调蓄池运行后其服务范围内排水系统截流的总水量,Q污水为旱天调蓄池不运行其服务范围内排水系统截流的总水量。
2、排涝能力指标中二级指标的计算
(1)节点冒溢个数削减量
节点冒溢个数削减量为计算雨污调蓄池运行前各个节点冒溢量的总和与雨污调蓄池运行后各个节点冒溢量总和的差值,各个节点冒溢量的总和可采用以下公式5计算。
公式5:
Figure GDA0002268951890000101
其中,Q冒溢为雨污调蓄池服务范围内节点冒溢量的总和,m产生冒溢节点的个数,Fi为第i个冒溢节点的冒溢量。
(2)节点冒溢削减率
节点冒溢削减率根据上述计算的节点冒溢个数削减量与雨污调蓄池运行前各个节点冒溢量的总和的比值。
(3)节点冒溢时间削减量
节点冒溢时间削减量为计算雨污调蓄池运行前各个节点冒溢时间的总和与雨污调蓄池运行后各个节点冒溢时间总和的差值,各个节点冒溢时间的总和可采用以下公式6计算。
公式6:
Figure GDA0002268951890000102
其中,T冒溢为雨污调蓄池服务范围内节点冒溢时间的总和,Ti为第i个节点冒溢持续时间。
(4)节点冒溢时间削减率
节点冒溢时间削减率根据上述计算的节点冒溢时间削减量与雨污调蓄池运行前各个节点冒溢时间的总和的比值。
(5)满管时间削减量
满管时间削减量为计算雨污调蓄池运行前各管段满管运行时间的总和与雨污调蓄池运行后各个管段满管运行时间总和的差值,各管段满管运行时间的总和可采用以下公式7计算。
公式7:
Figure GDA0002268951890000111
其中,T满管为雨污调蓄池服务范围内各管段满管运行时间的总和,Xi为第i个管段满管运行时间。
(6)满管时间削减率
满管时间削减率根据上述计算的满管时间削减量与雨污调蓄池运行前各管段满管运行时间的总和的比值。
(7)满管管段长度削减量
满管管段长度削减量为计算雨污调蓄池运行前满管运行管段长度的总和与雨污调蓄池运行后满管运行管段长度总和的差值,满管运行管段长度的总和可采用以下公式8计算。
公式8:
Figure GDA0002268951890000112
其中,L满管为雨污调蓄池服务范围内满管运行管段长度的总和,r满管运行管段个数,Li为第i个满管运行管段长度。
(8)满管管段长度削减率
满管管段长度削减率根据上述计算的满管管段长度削减量与雨污调蓄池运行前满管运行管段长度的总和的比值。
3、利用能力指标中二级指标的计算
(1)进水水力负荷
进水水力负荷根据上述计算的截流水量与雨污调蓄池入水时间与雨污调蓄池底面积的比值,具体开采用以下公式9计算。
公式9:
Figure GDA0002268951890000113
其中,q为雨污调蓄池进水水力负荷,Q截流为雨污调蓄池截流水量,S为雨污调蓄池入水时间,A为雨污调蓄池底面积。
(2)容积利用效率
容积利用效率根据上述计算的截流水量与雨污调蓄池最大容积的比值,具体可采用以下公式10计算。
公式10:
Figure GDA0002268951890000121
其中,η为雨污调蓄池容积利用效率,Q截流为雨污调蓄池截流水量,V调蓄为雨污调蓄池设计最大容积。
并且,二级指标中溢流削减率、溢流负荷削减率、节点冒溢削减率、节点冒溢时间削减率、满管时间削减率、满管管段长度削减率、容积利用效率分别依次为二级指标溢流削减量、溢流负荷削减量、节点冒溢个数削减量、节点冒溢时间削减量、满管时间削减量、满管管段长度削减量、截流水量的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的二级指标值。
同时,还需针对进水水力负荷和截流倍数2个二级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以得到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的二级指标值,方便与其他二级指标的综合运用,且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的二级指标值在0~1之间。
进一步的,在对二级指标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还需参考预先设定的权重参数,以便计算出的二级指标更加的符合实际情况,能够更加准确、完善的体现雨污调蓄池的运行效能。
效能评估步骤105,将计算出的截流能力指标、排涝能力指标和利用能力指标与基准参数进行比对,获得评估结果。
具体的,将指标计算步骤104计算得到的各二级指标的计算结果与参数设定步骤103中设定的基准参考值进行比对,以此来得到雨污调蓄池在截流能力、排涝能力、利用能力三方面相应的评估结果,实现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定量依据。
进一步的,评估结果为通过经过归一化处理的截流能力指标、排涝能力指标和利用能力指标中的各二级指标与基准参数进行比对。
以下为通过运用本发明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进行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的具体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具体流程为:
1、排水管网模型构建
某单体雨污调蓄池的具体参数为:
容积为8100m3,底面积为1000m2,深度为8.1m,设计调蓄池蓄满时间为1小时。
该雨污调蓄池服务范围内的排水管网系统的具体参数为:
排水节点366个,管线368根,共长18.9km,子服务区265个,总面积1.96km2
雨污调蓄池管网模型建立时,选取主干管、典型居民区、工业区、老区混合区等5个流量点和2个液位点进行为期半年的流量和液位监测,为模型建立和验证提供了数据支撑。
最终,验证结果表明,流量模拟结果的相关性系数为0.88,总水量误差为0.48%,液位模拟结果的相关性系数为0.92。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建立的排水管网模型满足模型计算要求。
2、数据采集
根据本发明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制定适用于本实施例中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估的监测方案。
具体包括雨污调蓄池所在排水管网系统下游的溢流口流量、溢流污染物浓度,以及雨污调蓄池的进水流量、进水时间、液位等运行数据。
根据雨污调蓄池设计单位提供的参数识别雨污调蓄池的特征曲线,作为模型的输入量,设定降雨条件为1年一遇的情景。
3、参数设定
(1)权重参数设定
根据本实施例的评价目的以及雨污调蓄池的实际状况,综合运用专家判断法、相似设施类比方法以及管理者经验进行二级指标的权重参数设置,同时,针对于不同二级指标,将不同的权重参数设置在0~1之间。
(2)基准参考设定
为保证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估结果更符合实际状况,根据模拟分析,结合排水管网系统实际运营状况,设定雨污调蓄池运行前相关指标值或雨污调蓄池设计参数为基准参考值。
4、指标计算
首先,模拟分析雨污调蓄池不开启工况下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根据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估多级指标体系进行评估指标计算,通过计算得到溢流量为4392m3,雨污调蓄池覆盖范围内,排水系统节点溢流量397m3,溢流节点3个,溢流时间3.5h。
之后,再次模拟分析雨污调蓄池开启工况下排水系统的运行工况,根据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估多级指标体系进行评估指标计算,通过计算得到溢流量为189m3,截流水量为8100m3,进水水力负荷为8.1(m3/h.m2)。
雨污调蓄池服务范围内,排水管网系统节点溢流量42m3,溢流节点1个,溢流时间0.5h。
通过两种工况下排水管网系统的模拟分析,计算得单体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截流能力指标值为0.95,排涝能力指标为0.89,利用能力指标值为1。
结果表明:雨污调蓄池开启,雨污水优先通过雨污调蓄池进水管进入雨污调蓄池,通过雨污调蓄池的错峰调节,增大排水系统的截流倍数。
5、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综合评价
通过上述针对一级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的对比,综合评估雨污调蓄池的运行效能。
表1所示为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估结果。
表1:
评估指标 计算结果
溢流削减率(%) 95%
污染负荷削减率(%) 95%
节点溢流削减率(%) 89.4%
容积利用率(%) 100%
结果表明,在1年一遇降雨情景下,调蓄池开启基本能削减95%以上的溢流量,同时大大削减了冒溢节点的个数,降低排水系统的运行负荷。
本发明的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通过结合雨污调蓄池设计条件和具体监测数据来确定雨污调蓄池的效能评估结果,使得评估结果能够更加客观、真实的反映雨污调蓄池的运行效能;通过对雨污调蓄池和排水系统中的截流、排涝和利用能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使得评估结果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对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进行综合评估;可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通过权重设定进行不同参数指标的选择和组合,以便能够适用于不同的雨污调蓄池排水系统;还可用于对雨污调蓄池运行模式的研究,为雨污调蓄池的设计和运行效能提供客观、科学的评估,并对相应的决策提供依据;通过结合雨污调蓄池排水管网系统模型的运用,即能够实现雨污调蓄池单体运行效能的评估,也可实现雨污调蓄池排水管网系统综合效能的评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5)

1.一种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模型构建步骤,根据雨污调蓄池所在的排水管网的基础数据进行雨污调蓄池管网模型建立;
数据采集步骤,采集所述排水管网中各节点的运行数据,并写入所述雨污调蓄池管网模型中相应的节点;
参数设定步骤,将所述排水管网中雨污调蓄池运行前的运行数据或雨污调蓄池的设计参数设定为基准参数;
指标计算步骤,根据所述雨污调蓄池管网模型中的运行数据计算雨污调蓄池的截流能力指标、排涝能力指标和利用能力指标;
效能评估步骤,将计算出的截流能力指标、排涝能力指标和利用能力指标与基准参数进行比对,获得评估结果;
其中,所述指标计算步骤中截流能力指标包括以下二级指标:溢流削减量、溢流负荷削减量、截流水量和截流倍数;
所述溢流削减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369957480000011
其中,Q溢流为溢流口的溢流量,n为计算期间内溢流口入流量数据的个数,Qi为第i个汇报的溢流口入流量,ti为第i个汇报的溢流口出水时间间隔;
所述溢流负荷削减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369957480000012
其中,Q污染为溢流口污染负荷总量,Ci为第i个汇报的溢流口污染物浓度;
所述截流水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369957480000021
其中,Q截流为雨污调蓄池的截流水量,Qti为第i个汇报的调蓄池进水流量,Vi为第i个汇报的雨污调蓄池进水时间间隔;
所述截流倍数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369957480000022
其中,Q截流倍数为雨污调蓄池运行后其服务范围内排水系统的截流倍数,Q合流为调蓄池运行后其服务范围内排水系统截流的总水量,Q污水为旱天调蓄池不运行其服务范围内排水系统截流的总水量;
所述指标计算步骤中排涝能力指标包括以下二级指标:节点冒溢个数削减量、节点冒溢时间削减量、满管时间削减量和满管管段长度削减量;
所述节点冒溢个数削减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369957480000023
其中,Q冒溢为雨污调蓄池服务范围内节点冒溢量的总和,m产生冒溢节点的个数,Fi为第i个冒溢节点的冒溢量;
所述节点冒溢时间削减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369957480000024
其中,T冒溢为雨污调蓄池服务范围内节点冒溢时间的总和,Ti为第i个节点冒溢持续时间;
所述满管时间削减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369957480000025
其中,T满管为雨污调蓄池服务范围内各管段满管运行时间的总和,Xi为第i个管段满管运行时间;
所述满管管段长度削减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369957480000031
其中,L满管为雨污调蓄池服务范围内满管运行管段长度的总和,r满管运行管段个数,Li为第i个满管运行管段长度;
所述指标计算步骤中利用能力指标包括以下二级指标:进水水力负荷和容积利用效率;
所述进水水力负荷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369957480000032
其中,q为雨污调蓄池进水水力负荷,Q截流为雨污调蓄池截流水量,S为雨污调蓄池入水时间,A为雨污调蓄池底面积;
所述容积利用效率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369957480000033
其中,η为雨污调蓄池容积利用效率,Q截流为雨污调蓄池截流水量,V调蓄为雨污调蓄池设计最大容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设定步骤中还包括:
根据专家判断法、相似设施类比法设定权重参数,所述权重参数用于计算雨污调蓄池的截流能力指标、排涝能力指标和利用能力指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能力指标、排涝能力指标和利用能力指标中各二级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归一化处理为各二级指标与雨污调蓄池运行前计算出的对应的参数的比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效能评估步骤中,评估结果通过经过归一化处理的所述截流能力指标、排涝能力指标和利用能力指标中各二级指标与所述基准参数进行比对。
CN201610168037.4A 2016-03-23 2016-03-23 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 Active CN1058688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8037.4A CN105868886B (zh) 2016-03-23 2016-03-23 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8037.4A CN105868886B (zh) 2016-03-23 2016-03-23 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68886A CN105868886A (zh) 2016-08-17
CN105868886B true CN105868886B (zh) 2020-06-02

Family

ID=56625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68037.4A Active CN105868886B (zh) 2016-03-23 2016-03-23 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688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0659B (zh) * 2016-08-31 2019-04-16 兰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降雨预测合流制溢流水力学行为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6971352B (zh) * 2017-03-28 2020-12-18 衡水益通管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和微循环系统构建海绵城市的系统及方法
CN108491988A (zh) * 2018-01-18 2018-09-04 天津大学 一种评价城市排水管网排水效率的方法
CN108491565B (zh) * 2018-01-30 2020-07-03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swmm模型子汇水区出口自动搜寻方法
CN109726259A (zh) * 2018-12-27 2019-05-07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is技术的排水管网设计优化系统及方法
CN111597619A (zh) * 2020-05-19 2020-08-28 广东天濠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雨水智能调蓄系统
CN111815121B (zh) * 2020-06-17 2023-02-28 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wmm模型的排水深隧系统运行管理评价方法
CN112212223A (zh) * 2020-10-09 2021-01-12 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排水管网调蓄容积及渗漏量的计算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2685880A (zh) * 2020-12-16 2021-04-20 海南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合流制溢流调蓄池规模的设计方法
CN116070965B (zh) * 2023-03-06 2023-06-13 近通物联网(苏州)有限公司 排水管网的效能评价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与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8466A (zh) * 2014-06-17 2014-08-27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雨水调蓄池预选址的确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8466A (zh) * 2014-06-17 2014-08-27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雨水调蓄池预选址的确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不同模式雨水调蓄池提升排水系统雨洪控制效果的模拟评估;刘鹏等;《给水排水》;20120731;第38卷;第475-478页 *
初期雨水调蓄池运行效率的计算机模型评估;谭琼等;《中国给水排水》;20070930;第23卷(第18期);第47-51页 *
基于监测和模拟技术的排水管网性能评估体系;董鲁燕;《中国给水排水》;20140930;第30卷(第17期);第150-154页 *
基于管网水力模型的雨水调蓄池运行效率评估;卢小艳等;《中国给水排水》;20120930;第28卷(第17期);第44-4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68886A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68886B (zh) 雨污调蓄池运行效能评价方法
Guo et al. Sizing of rainwater storage units for green building applications
Notaro et al.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rainwater harvesting systems in southern Italy
CN112560209B (zh) 一种初雨水收集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03810532B (zh) 优化城市排水系统运行状况的方法
Behzadian et al. Urban water system metabolism assessment using WaterMet2 model
Kim et al. Desig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ainwater tank retention volumes to control runoff from building rooftops
Zhang et al. The hydrological effect and uncertainty assessment by runoff indicators based on SWMM for various LID facilities
Coombes et al.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water supply catchments and rainwater tanks in cities subject to variable climate and the potential for climate change
Thériault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urban hydrologic metabolism of the Greater Moncton region, New Brunswick
Nguyen et al. Design of dual water supply system using rainwater and groundwater at arsenic contaminated area in Vietnam
Lade et al. Modelling rainwater system harvesting in Ibadan, Nigeria: application to a residential apartment
CN111080129B (zh) 排水管网监测点的评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Ellis et al. An integrated decision support approach to the selection of 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s (SUDS)
CN111047213B (zh) 基于多要素联合判别的中长期水资源量临界预警指标方法
CN116128144B (zh) 一种城市排水管网分区联动管理方法及系统
Bacalhau et al. Water supply reservoir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climate variability: Pirapama river basin (Pernambuco-Brazil)
Vallabhaneni et al. SSOAP—a USEPA toolbox for SSO analysis and control planning
Behera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urban runoff quality: A Toronto case study
Wang et al. StRaWHAT: A stochastic rainwater harvesting assessment tool for direct quantification of rainwater harvesting system performance
Cao et al. KDE-Based Rainfall Event S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Water 2023, 15, 580
Mehri et al. A fuzzy TOPSIS-based approach for prioritizing low-impact development methods in high-density residential areas
Lade et al. Modelling Rainwater Harvesting System in Ibadan Nigeria: Application to a University Campus Office block
Cardoso et al. Proposal for a methodology to assess the technical performance of urban sewer systems
Liu et al. Multi-source data-driven estimation of maximum carrying capacity of urban water storage facilities under extreme condi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