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59082A - 一种污泥发酵除臭设备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泥发酵除臭设备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59082A
CN105859082A CN201610144558.6A CN201610144558A CN105859082A CN 105859082 A CN105859082 A CN 105859082A CN 201610144558 A CN201610144558 A CN 201610144558A CN 105859082 A CN105859082 A CN 1058590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ul smell
deodorizing
motor
copper foil
sludge ferm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445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庆国
刘梅
孙静亚
刘艳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to CN20161014455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590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5859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590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2Biological treatment
    • C02F11/04Anaerobic treatment; Production of methane by such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2Odour removal or prevention of malodou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ly-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除臭技术领域。一种污泥发酵除臭设备,包括除臭反应器,所述除臭反应器设有臭气入口、尾气出口、设置于臭气入口的雾化喷头、臭气循环管道和臭气循环阀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臭气吸收池和将臭气吸收池内的水输送给所述雾化喷头的水泵,所述尾气出口连接有伸入所述臭气吸收池的液面下的尾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臭率高的污泥发酵除臭设备及除臭方法,解决了现有的除臭设备排出的尾气中的臭气含量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污泥发酵除臭设备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发酵除臭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污泥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按气和氯化氢的混合气体(即俗称的臭气),臭气排到大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围成在污泥发酵过程中会通过除臭设备除去臭气。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105910386、公开日为2014年2月26日、名称为“一种高效好氧除臭装置及应用”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现有的除臭装置。该专利中的除臭装置包括除臭反应器,除臭反应器设有臭气入口、尾气出口、设置于臭气入口的雾化喷头、臭气循环管道和臭气循环阀门。
该除臭设备进行除臭时存在以下不足:尾气中仍有较高含量的臭气排放带空气中,除臭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臭率高的污泥发酵除臭设备及除臭方法,解决了现有的除臭设备排出的尾气中的臭气含量高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污泥发酵除臭设备,包括除臭反应器,所述除臭反应器设有臭气入口、尾气出口、设置于臭气入口的雾化喷头、臭气循环管道和臭气循环阀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臭气吸收池和将臭气吸收池内的水输送给所述雾化喷头的水泵,所述尾气出口连接有伸入所述臭气吸收池的液面下的尾气管。尾气经过臭气吸收池时,尾气中的臭气能够至少部分溶解于臭气吸收池中的水,该水经雾化喷头排出到臭气进口时使得溶解的臭气能够随动新进入的臭气一起被再次反应而除去,从而使得排入空气中的尾气的臭气的含量低。
作为优选,所述臭气循环阀门包括阀体、阀杆和驱动阀杆转动的开合阀机构,所述开合阀机构包括手柄、电机和动力切换机构,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壳和电机轴,所述电机壳同所述阀体连接在一起,所述手柄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电机轴,所述动力切换机构包括启动所述电机的开关、驱动所述开关的按压杆、将电机轴同手柄连接在一起的滑动连接于手柄内的插销和驱动插销插入到电机轴中的插入弹簧,所述插销位于所述开关和按压杆之间,所述插销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设有同所述按压杆配合以驱动所述插销脱离电机轴的驱动斜面。使用时通过开合阀机构驱动阀柄转动而实现阀的开合。本技术方案能够手动自动两种方式开启臭气循环阀门。当通过电机驱动电机轴转动时,按压按压杆,按压杆朝向开关平移的同时按压驱动斜面而使得插销平移而同电机轴脱离,按压杆移动到穿过避让孔而按压到开关或被开关感应到(如果为感应开关则感应即可)时,插销完全从电机轴中脱出使得手柄同电机轴断开且电机得电能够启动,电机启动后驱动电机轴转动而实现驱动阀杆转动以进行开合阀,此时手柄相对于电机轴是不转动的。当拔出按压杆时,开关断开而使得电机停止,由于按压杆失去了对插销的阻拦作用,在插入弹簧的作用下插销重新插到电机轴中,此时转动手柄时能够驱动电机轴转动,电机轴驱动阀杆转动,也即能够进行人工转动开合阀。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设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绝缘体和设置于绝缘体的接线铜箔,所述接线铜箔同所述电机的线圈电连接在一起,所述接线铜箔设有贯通到所述绝缘体内的接线孔,所述接线孔中滑动连接有接线套,所述接线套包括沿接线套轴向分布的绝缘段和同接线铜箔抵接在一起的导电段,所述绝缘体内设有通过接线铜箔产生的热量进行加热的气腔和通过气腔内的气体膨胀进行驱动的用于驱动导电段同所述接线铜箔错开的过载响应气缸。给电机接线时,将电源线插入接线套中而实现同接线套的电连接,正常状态时为导电段同接线铜箔连接在一起即是电导通的。当过载时线路会产生温升,气腔内的气体会生产膨胀,气腔的气体膨胀时过载响应气缸产生动作而驱动接线套在接线孔内滑动,当温升到设定温度时则过载响应气缸驱动到接线套滑动到导电段同接线铜箔错开,从而实现断电;当故障消除后温度会下降,温度下降则气腔内的气体收缩,收缩的结果为使得接线套在接线孔内朝同温升时相反的方向滑动,当温度恢复到正常值时则导电段又重新同接线铜箔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自动复位。
作为优选,所述过载响应气缸包括过载响应气缸缸体和过载响应气缸活塞,所述过载响应气缸活塞将所述过载响应气缸缸体分割为封闭腔和开放腔,所述封闭腔同所述气腔连通,所述过载响应气缸活塞通过连接杆同所述接线套连接在一起。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过载响应气缸活塞的轴线同所述连接套的轴线平行。能够提高过载响应气缸驱动接线套移动时的可靠性和进一步提高结构紧凑性。
作为优选,所述接线孔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接线铜箔位于所述接线孔的下端,所述绝缘段位于所述导电段的下方,所述绝缘段同所述接线孔密封连接在一起,所述接线孔内填充有导电液。能够避免多次动作产生磨损后而产生电气接触不良现象和防止动作时产生打火。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段设有将绝缘段同接线孔密封连接在一起的外密封圈和用于将绝缘段同电源线密封连接在一起的内密封圈。能够既保证接线套同接线铜箔可靠地密封连接在一起,而且能够降低移动时的阻力。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段的内周面设有支撑滚珠。能够进一步降低移动时的阻力,以提高动过载响应时的灵敏度。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段的内周面设有沿导电段径向向内拱起的内支撑弹片、外周面设有沿导电段径向向外拱起的外支撑弹片。既能够提高电器接触时的可靠性,又能够降低移动时的阻力以提高响应灵敏度。
一种污泥发酵除臭方法,通过将臭气经臭气入口输入除臭反应器进行反应,除臭后的尾气输入到臭气吸收池中使得未除净的臭气溶解于臭气吸收池的水中,臭气吸收池的水经水泵输送给设置于臭气入口的雾化喷头而对进入臭气入口的臭气进行加湿,从而使得未除净的臭气能够再次进入除臭反应器。
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臭气去除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臭气循环阀门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接线端子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接线端子同电源线连接在一起时的示意图。
图中:除臭反应器1、臭气入口11、热水管道进口12、尾气出口13、尾气排放阀门131、硫化氢检测探头14、氨气检测探头15、测温装置传感器探头16、测湿装置传感器探头17、臭气循环管道18、动力切换机构2、开关21、按压杆22、插销23、避让孔231、驱动斜面232、插入弹簧24、锁止孔25、接线端子3、接线铜箔31、接线孔32、透气孔321、绝缘体33、接线套34、绝缘段341、导电段342、外密封圈343、内密封圈344、支撑滚珠345、内支撑弹片346、外支撑弹片347、气腔35、过载响应气缸36、过载响应气缸缸体361、封闭腔3611、开放腔3612、气孔3613、过载响应气缸活塞362、连接杆363、气道37、电源线38、臭气吸收池4、液面41、尾气管42、水泵43、开合阀机构5、手柄51、电机52、电机轴521、电机壳522、雾化喷头6、填料7、换热装置8、臭气循环阀门9、阀体91、阀杆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一种污泥发酵除臭设备,包括除臭反应器1和臭气吸收池4。除臭反应器1从向向上依次设有臭气入口11、热水管道进口12和尾气出口13。臭气入口11内设有雾化喷头6。除臭反应器1内还设有填料7、换热装置8、硫化氢检测探头14、氨气检测探头15、测温装置传感器探头16和测湿装置传感器探头17。臭气入口11和尾气出口1之间还设有臭气循环管道18。臭气循环管道18中设有臭气循环阀门9。尾气出口13设有尾气排放阀门131。热水管道进口12和尾气出口1、尾气出口13连接有伸入臭气吸收池4的液面41下的尾气管42。臭气吸收池4连接有将臭气吸收池内的水输送给雾化喷头6的水泵43。
参见图2,臭气循环阀门9包括阀体91、阀杆92和驱动阀杆转动的开合阀机构5。开合阀机构5包括手柄51和电机52。电机52包括电机壳522和电机轴521。电机壳522同阀体91固接在一起。手柄51可转动地套设于电机轴521。电机轴521和手柄51之间设有动力切换机构2。电机52还设有接线端子3。
参见图3,动力切换机构2包括开关21、按压杆22、插销23和插入弹簧24。开关21和按压杆22位于插销23的两侧。开关21固定在手柄51内。开关21为按压开关,用于控制电机启动与停止。按压杆22穿设在手柄51中。插销23滑动连接于手柄51内。电机轴521设有供插销23插入的锁止孔25。插销23设有避让孔231。避让孔231供按压杆22超过插销23去驱动开关21。避让孔231朝向按压杆22的一端设有驱动斜面232。插入弹簧24用于驱动插销23插入到电机轴521中的锁止孔25中。
参见图4,接线端子3包括绝缘体33和设置于绝缘体表面的接线铜箔31。绝缘体33同电机壳522固接在一起。接线铜箔31同电机的线圈电连接在一起。接线铜箔31设有接线孔32。接线孔32贯通到绝缘体33内。接线孔32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端封闭的盲孔。接线铜箔31位于接线孔32的下端即开口端。接线孔32中滑动连接有接线套34。接线套34包括绝缘段341和导电段342。绝缘段341和导电段342沿接线套34轴向分布。绝缘段341位于导电段342的下方。绝缘体33内设有气腔35和过载响应气缸36。接线铜箔31构成气腔35的壁的一部分。过载响应气缸36至少有两个。过载响应气缸36沿接线套34的周向分布。过载响应气缸36包括过载响应气缸缸体361和过载响应气缸活塞362。过载响应气缸活塞362将过载响应气缸缸体361分割为封闭腔3611和开放腔3612。封闭腔3611通过气道37同气腔35连通。开放腔3612设有气孔3613、即通过气孔3613同大气连通而实现开放。过载响应气缸活塞362通过连接杆363同接线套34中的绝缘段341连接在一起。过载响应气缸活塞362的轴线同接线套34的轴线平行。
绝缘段341套设有外密封圈343。外密封圈343为橡胶圈。外密封圈343将绝缘段341同接线铜箔31密封连接在一起。绝缘段341内周面上设有内密封圈344和若干支撑滚珠345。导电段342的内周面设有内支撑弹片346。内支撑弹片346为沿导电段径向向内拱起的拱形结构。导电段342的外周面设有外支撑弹片347。外支撑弹片347为沿导电段径向向外拱起的拱形结构。导电段342通过外支撑弹片347同接线铜箔31抵接在一起。 接线孔32的上端设有透气孔321。
参见图2,使用时,通过接线端子3引人电源给电机52。
参见图5,引人电源给电机的具体接线过程为:将电源线38从接线孔32位于接线铜箔31的一端插入接线套34中。内密封圈344将绝缘段341同电源线38密封连接在一起。内支撑弹片346同电源线38弹性抵接在一起而将导电段342和电源线38导电性连接在一起。在接线孔32中加入导电液。
当过载时接线铜箔31会产生温升,气腔35内的气体会生产膨胀且碘产生升华而使得气腔35内的气压升高,气压升高的结构为气腔35中的气体进气道37流到封闭腔3611中而驱动(开放腔3612中的压力始终保持同大气压相同)过载响应气缸活塞362向上移动。过载响应气缸活塞362通过连接杆363驱动接线套34在接线孔32内上移。当温升到设定温度时则过载响应气缸36驱动接线套滑动到导电段342同接线铜箔31错开、而绝缘段341同接线铜箔31接触,从而实现断电。当故障消除后温度会下降,温度下降则气腔35内的气体收缩和碘变成固态而使得气腔36内的气压下降,下降的结果为使得接线套34在接线孔32内向下滑动,当温度恢复到正常值时则导电段342又重新同接线铜箔31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自动复位。
参见图4、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臭气循环阀门进行动力切换的过程为:当按压杆22处于拔出状态时,在插入弹簧24的作用下,插销23插入到避让孔231中而将手柄51和电机轴521连接在一起,此时开关21处于断开状态,电机52为停止的,只能人工转动,即人工转动手柄51,手柄51通过插销23驱动电机轴521一起转动,电机轴521转动时带动阀杆92转动而实现开合阀。
需要进行电机驱动时,按压按压杆22,按压杆22下移的同时在驱动斜面232的作用下,插销23拔出避让孔231的套设使得按压弹簧24储能。当按压杆22作用到开关21时,插销23完成拔出避让孔231即电机轴521同手柄51断开、此时电机52可以得电而启动,电机启动后电机轴521转动而驱动搅拌叶轮51转动以实现搅拌。当拔出按压杆22而使得按压杆失去对开关21的作用时,电机不能够得电而停止。
参见图1,本发明除臭气的方法为:通过将臭气经臭气入口11输入除臭反应器1进行反应,以上方法为现有方法。
除臭后的尾气输入到臭气吸收池4中使得未除净的臭气溶解于臭气吸收池4的水中,臭气吸收池4的水经水泵43输送给设置于臭气入口的雾化喷头6而对进入臭气入口11的臭气进行加湿,从而使得未除净的臭气能够再次进入除臭反应器1。

Claims (10)

1.一种污泥发酵除臭设备,包括除臭反应器,所述除臭反应器设有臭气入口、尾气出口、设置于臭气入口的雾化喷头、臭气循环管道和臭气循环阀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臭气吸收池和将臭气吸收池内的水输送给所述雾化喷头的水泵,所述尾气出口连接有伸入所述臭气吸收池的液面下的尾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发酵除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气循环阀门包括阀体、阀杆和驱动阀杆转动的开合阀机构,所述开合阀机构包括手柄、电机和动力切换机构,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壳和电机轴,所述电机壳同所述阀体连接在一起,所述手柄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电机轴,所述动力切换机构包括启动所述电机的开关、驱动所述开关的按压杆、将电机轴同手柄连接在一起的滑动连接于手柄内的插销和驱动插销插入到电机轴中的插入弹簧,所述插销位于所述开关和按压杆之间,所述插销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设有同所述按压杆配合以驱动所述插销脱离电机轴的驱动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发酵除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设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绝缘体和设置于绝缘体的接线铜箔,所述接线铜箔同所述电机的线圈电连接在一起,所述接线铜箔设有贯通到所述绝缘体内的接线孔,所述接线孔中滑动连接有接线套,所述接线套包括沿接线套轴向分布的绝缘段和同接线铜箔抵接在一起的导电段,所述绝缘体内设有通过接线铜箔产生的热量进行加热的气腔和通过气腔内的气体膨胀进行驱动的用于驱动导电段同所述接线铜箔错开的过载响应气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泥发酵除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载响应气缸包括过载响应气缸缸体和过载响应气缸活塞,所述过载响应气缸活塞将所述过载响应气缸缸体分割为封闭腔和开放腔,所述封闭腔同所述气腔连通,所述过载响应气缸活塞通过连接杆同所述接线套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泥发酵除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载响应气缸活塞的轴线同所述连接套的轴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一种污泥发酵除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孔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接线铜箔位于所述接线孔的下端,所述绝缘段位于所述导电段的下方,所述绝缘段同所述接线孔密封连接在一起,所述接线孔内填充有导电液。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一种污泥发酵除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段设有将绝缘段同接线孔密封连接在一起的外密封圈和用于将绝缘段同电源线密封连接在一起的内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一种污泥发酵除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段的内周面设有支撑滚珠。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一种污泥发酵除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段的内周面设有沿导电段径向向内拱起的内支撑弹片、外周面设有沿导电段径向向外拱起的外支撑弹片。
10.一种适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发酵除臭设备的污泥发酵除臭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臭气经臭气入口输入除臭反应器进行反应,除臭后的尾气输入到臭气吸收池中使得未除净的臭气溶解于臭气吸收池的水中,臭气吸收池的水经水泵输送给设置于臭气入口的雾化喷头而对进入臭气入口的臭气进行加湿,从而使得未除净的臭气能够再次进入除臭反应器。
CN201610144558.6A 2016-03-15 2016-03-15 一种污泥发酵除臭设备及方法 Pending CN1058590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44558.6A CN105859082A (zh) 2016-03-15 2016-03-15 一种污泥发酵除臭设备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44558.6A CN105859082A (zh) 2016-03-15 2016-03-15 一种污泥发酵除臭设备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59082A true CN105859082A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24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44558.6A Pending CN105859082A (zh) 2016-03-15 2016-03-15 一种污泥发酵除臭设备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59082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96A (ja) * 1984-06-12 1986-01-06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ヘドロ処理用悪臭回収装置
CN202158200U (zh) * 2011-07-13 2012-03-07 宣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耐强腐蚀单座调节阀
CN103601544A (zh) * 2013-11-22 2014-02-26 南开大学 一种高效好氧发酵除臭装置及应用
CN204695964U (zh) * 2014-12-15 2015-10-07 广东明路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断电防爆型电容器
CN105850861A (zh) * 2016-03-15 2016-08-17 浙江海洋学院 基于太阳能的河道增氧曝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96A (ja) * 1984-06-12 1986-01-06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ヘドロ処理用悪臭回収装置
CN202158200U (zh) * 2011-07-13 2012-03-07 宣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耐强腐蚀单座调节阀
CN103601544A (zh) * 2013-11-22 2014-02-26 南开大学 一种高效好氧发酵除臭装置及应用
CN204695964U (zh) * 2014-12-15 2015-10-07 广东明路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断电防爆型电容器
CN105850861A (zh) * 2016-03-15 2016-08-17 浙江海洋学院 基于太阳能的河道增氧曝气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林秀兰: "《林产工业污染与防治》", 31 January 2001, 厦门大学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7461A (zh) 可实现全自动上水、管道排空及一开即热式太阳能热水器
CN202048216U (zh) 排气阀
CN105850861A (zh) 基于太阳能的河道增氧曝气装置
CN105859082A (zh) 一种污泥发酵除臭设备及方法
CN204204729U (zh) 电力断路器液压机构液压油除气装置
CN105854677A (zh) 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油脂分离设备
CN205773516U (zh) 一种吊装方便的废水油脂分离装置
CN105889588A (zh) 衬氟自力式双座压力调节阀
CN105815649A (zh) 电磁阻垢杀菌式饮料生产用管网
CN105619323B (zh) 自动变速器再制造用设有把手套的差速器拆解工具
CN106807182A (zh) 一种设吊环的污泥发酵除臭装置
CN204996303U (zh) 电子装备自动再生式干燥装置
CN105909803A (zh) 锥形螺纹式微小流量调节阀
CN205695082U (zh) 太阳能发电的河道增氧曝气设备
CN105690064A (zh) 自动变速器再制造用便持式左半轴法兰轴承安装工具
CN205715691U (zh) 锥形螺纹式微小流量调节阀
CN106818603A (zh) 太阳能发电的河道增氧曝气设备
CN105757259A (zh) 波纹管平衡式截止阀
CN205715859U (zh) 衬氟自力式双座压力调节阀
CN113683444A (zh) 一种家禽鸡粪便处理除臭装置
CN205423842U (zh) 输出力可调气动薄膜调节阀
CN203894082U (zh) 绝缘油全密封采样器
CN207829110U (zh) 一种水冲洗的免用纸座便器
CN105619316A (zh) 自动变速器再制造用设有把手套的主油封拆卸工具
CN205771719U (zh) 自润滑型输送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