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58614B - 四塔八步制氧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四塔八步制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58614B
CN105858614B CN201610396161.6A CN201610396161A CN105858614B CN 105858614 B CN105858614 B CN 105858614B CN 201610396161 A CN201610396161 A CN 201610396161A CN 105858614 B CN105858614 B CN 1058586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tower
oxygen
walked
working conditio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961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58614A (zh
Inventor
徐源泉
祝连庆
肖平田
郭雷
张智勇
张立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Bolin Shengkang Empty Oxygen Technology Co Ltd
Weihai Dongxi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Bolin Shengkang Empty Oxygen Technology Co Ltd
Weihai Dongxi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Bolin Shengkang Empty Oxygen Technology Co Ltd, Weihai Dongxi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Bolin Shengkang Empty Oxyg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9616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586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58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58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586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586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3/00Oxygen; Ozone; Oxides or hydroxides in general
    • C01B13/02Preparation of oxygen
    • C01B13/0229Purification or separation processes
    • C01B13/0248Physical processing only
    • C01B13/0259Physical processing only by adsorption on sol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10/00Purification or separation of specific gases
    • C01B2210/0043Impurity removed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塔八步制氧方法,属于从空气中分离提取氧气的方法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双塔制氧效率低,四塔分子筛制氧控制复杂,噪音大的技术不足。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使用四个分子筛吸附塔,执行八个步骤完成单个分子筛吸附塔的循环周期;在八个步骤的每一步中,四个吸附塔都在执行不同的吸附、解吸、保压、充洗过程,而且每一个步骤都有一个吸附塔在进行放氧,从而保证了氧气的供给连续性。四个吸附塔的工作状态切换使用气路转换装置一次性完成,不需要使用多个电磁阀、气动阀等进行控制,产氧浓度高,运行噪音低。

Description

四塔八步制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空气中分离提取氧气的方法领域,详细地讲是一种四塔八步制氧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医院建设的发展,供氧的方式也逐渐由原来的分散供给转向中心供氧过渡,中心供氧相对于分散供氧使用的人力少、不占面积、随时供氧、方便、经济、安全、便于管理等优点。
目前医院的中心供氧系统使用的氧气的来源主要有三个:PSA制氧机、液态氧和气瓶氧。其中PSA制氧系统具有安全、成本低的特点越来越被医院认同所使用,目前PSA制氧系统中核心的制氧机主要采用的是双塔分离技术,通过气动阀等器件,实现了空气中氧气与其它气体的分离,这种分离方式在任何一个气动阀出现故障时整个系统就会工作异常,故障率高。因为阀体较多,所以控制程序也非常复杂,在调试过程中也非常繁琐。同时,因为分子筛制氧原理的限制,双塔制氧系统效率低,产气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四塔八步制氧方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速制氧,效率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四塔八步制氧方法,设有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三吸附塔、第四吸附塔,四个吸附塔为分子筛吸附塔,其特征在于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三吸附塔、第四吸附塔分别通过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及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与气路切换装置相连接;包括如下A、B、C、D、E、F、G、H八个步骤:
1)在第A步时,
第一吸附塔在A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充气状态,即从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在关闭状态;
第二吸附塔在A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富氧排氮状态,即从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中通入的中浓度氧气到第二吸附塔内,同时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与排氮口相通,进行冲洗排氮,
第三吸附塔在A步时的工作状态放出氧气充第二吸附塔,即通过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向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内通入中浓度氧气,便于第二吸附塔将塔内气体排出,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处于关闭状态;
第四吸附塔在A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充气放氧状态,即通过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向内部充入压缩空气,同时通过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放出氧气到氧气收集罐内;
2)然后,转入第B步时,
第一吸附塔在B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充气放氧状态,即从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同时向氧气收集罐放出高浓度氧气;
第二吸附塔在B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富氧充压状态,即从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中通入来自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中的中浓度氧气到第二吸附塔内,同时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关闭保压;
第三吸附塔在B步时的工作状态放出氮气,即通过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向外排出氮气,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处于关闭状态;
第四吸附塔在B步时的工作状态向第二吸附塔充入氧气,即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关闭,通过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向第二吸附塔充放较高浓度的氧气进行二次提纯;
3)然后,转入第C步时,
第一吸附塔在C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充气放氧状态,即从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同时向氧气收集罐放出高浓度氧气;
第二吸附塔在C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充气状态,即从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在关闭状态;
第三吸附塔在C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富氧排氮状态,即从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中通入的中浓度氧气到吸附塔内,同时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与排氮口相通,进行冲洗排氮;
第四吸附塔在C步时的工作状态放出氧气充第三吸附塔,即通过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向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内通入中浓度氧气,便于第三吸附塔将塔内气体排出,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处于关闭状态;
4)然后,转入第D步时,
第一吸附塔在D步时的工作状态向第三吸附塔充入氧气状态,即通过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放出氧气经过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向第三吸附塔内充入中浓度氧气,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处于关闭状态;
第二吸附塔在D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充气放氧状态,即从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同时向氧气收集罐放出高浓度氧气;
第三吸附塔在D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富氧充压状态,即从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中通入来自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中的中浓度氧气到第一吸附塔内,同时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关闭保压;
第四吸附塔在D步时的工作状态放出氮气,即通过四吸附塔空气管道向外排出氮气,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处于关闭状态;
5)然后,转入第E步时,
第一吸附塔在E步时的工作状态放出氧气充第四吸附塔,即通过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向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内通入中浓度氧气,便于第四吸附塔将塔内气体排出,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处于关闭状态;
第二吸附塔在E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充气放氧状态,即从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同时向氧气收集罐放出高浓度氧气;
第三吸附塔在E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充气状态,即从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在关闭状态;
第四吸附塔在E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富氧排氮状态,即从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中通入来自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中的中浓度氧气到吸附塔内,同时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与排氮口相通,进行冲洗排氮;
6)然后,转入第F步时,
第一吸附塔在F步时的工作状态放出氮气,即通过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向外排出氮气,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处于关闭状态;
第二吸附塔在F步时的工作状态向第四吸附塔充入氧气状态,即通过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放出氧气经过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向第四吸附塔内通入中浓度氧气,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处于关闭状态;
第三吸附塔在F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充气放氧状态,即从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同时向氧气收集罐放出高浓度氧气;
第四吸附塔在F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富氧充压状态,即从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中通入来自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中的中浓度氧气到第四吸附塔内,同时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关闭保压;
7)然后,转入第G步时,
第一吸附塔在G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富氧排氮状态,即从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中通入来自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中的中浓度氧气到第一吸附塔内,同时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与排氮口相通,进行冲洗排氮;
第二吸附塔在G步时的工作状态放出氧气充第一吸附塔,即通过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向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内通入中浓度氧气,便于第一吸附塔将塔内气体排出,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处于关闭状态;
第三吸附塔在G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充气放氧状态,即从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同时向氧气收集罐放出高浓度氧气;
第四吸附塔在G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充气状态,即从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在关闭状态;
8)然后,转入第H步时,
第一吸附塔在H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富氧充压状态,即第一吸附塔从氧气管道中通入来自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中的中浓度氧气到第一吸附塔内,同时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关闭保压;
第二吸附塔在H步时的工作状态放出氮气,即通过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向外排出氮气,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处于关闭状态;
第三吸附塔在H步时的工作状态向第三吸附塔充入氧气状态,即通过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放出氧气经过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向第一吸附塔内通入中浓度氧气,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处于关闭状态;
第四吸附塔在H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充气放氧状态,即从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同时向氧气收集罐放出高浓度氧气;
然后再回到第A步,如此循环进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速制氧,效率高,制氧效率提高10%,速度提升15%。每个吸附塔八步完成一个空分制氧循环,四个吸附塔互相交错实施,保证每一步都有一个吸附塔在放出高浓度的氧气,以保证高纯度氧气的快速、稳定的送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1中 1.第一吸附塔;2.第二吸附塔;3.第三吸附塔;4.第四吸附塔;5.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6.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7.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8.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9.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10.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11.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12.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13.第一吸附塔在A步时的工作状态;14.第二吸附塔在A步时的工作状态;15.第三吸附塔在A步时的工作状态;16.第四吸附塔在A步时的工作状态;17.第一吸附塔在B步时的工作状态;18.第二吸附塔在B步时的工作状态;19.第三吸附塔在B步时的工作状态;20.第四吸附塔在B步时的工作状态;21.第一吸附塔在C步时的工作状态;22.第二吸附塔在C步时的工作状态;23.第三吸附塔在C步时的工作状态;24.第四吸附塔在C步时的工作状态;25.第一吸附塔在D步时的工作状态;26.第二吸附塔在D步时的工作状态;27.第三吸附塔在D步时的工作状态;28.第四吸附塔在D步时的工作状态;29.第一吸附塔在E步时的工作状态;30.第二吸附塔在E步时的工作状态;31.第三吸附塔在E步时的工作状态;32.第四吸附塔在E步时的工作状态;33.第一吸附塔在F步时的工作状态;34.第二吸附塔在F步时的工作状态;35.第三吸附塔在F步时的工作状态;36.第四吸附塔在F步时的工作状态;37.第一吸附塔在G步时的工作状态;38.第二吸附塔在G步时的工作状态;39.第三吸附塔在G步时的工作状态;40.第四吸附塔在G步时的工作状态;41.第一吸附塔在H步时的工作状态;42.第二吸附塔在H步时的工作状态;43.第三吸附塔在H步时的工作状态;44.第四吸附塔在H步时的工作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设有第一吸附塔1、第二吸附塔2、第三吸附塔3、第四吸附塔4,四个吸附塔为分子筛吸附塔,其特征在于第一吸附塔1、第二吸附塔2、第三吸附塔3、第四吸附塔4分别通过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5、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6、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7、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8及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9、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10、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11、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12与气路切换装置相连接;包括如下A、B、C、D、E、F、G、H八个步骤:
1)在第A步时,
第一吸附塔在A步时的工作状态13为充气状态,即从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5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9在关闭状态;
第二吸附塔在A步时的工作状态14为富氧排氮状态,即从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10中通入的中浓度氧气到第二吸附塔2内,同时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6与排氮口相通,进行冲洗排氮,
第三吸附塔在A步时的工作状态15放出氧气充第二吸附塔2,即通过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11向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10内通入中浓度氧气,便于第二吸附塔2将塔内气体排出,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7处于关闭状态;
第四吸附塔在A步时的工作状态16为充气放氧状态,即通过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8向内部充入压缩空气,同时通过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12放出氧气到氧气收集罐内;
2)第一吸附塔1充气压力达到后,转入第B步时,
第一吸附塔在B步时的工作状态17为充气放氧状态,即从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5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9同时向氧气收集罐放出高浓度氧气;
第二吸附塔在B步时的工作状态18为富氧充压状态,即从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10中通入来自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12中的中浓度氧气到第二吸附塔2内,同时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6关闭保压;
第三吸附塔在B步时的工作状态19放出氮气,即通过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7向外排出氮气,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11处于关闭状态;
第四吸附塔在B步时的工作状态20向第二吸附塔充入氧气,即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8关闭,通过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12向第二吸附塔2充放较高浓度的氧气进行二次提纯;
3)第二吸附塔2富氧充压完成后,转入第C步时,
第一吸附塔在C步时的工作状态21为充气放氧状态,即从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5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9同时向氧气收集罐放出高浓度氧气;
第二吸附塔在C步时的工作状态22为充气状态,即从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6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10在关闭状态;
第三吸附塔在C步时的工作状态23为富氧排氮状态,即从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11中通入的中浓度氧气到吸附塔内,同时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7与排氮口相通,进行冲洗排氮;
第四吸附塔在C步时的工作状态24放出氧气充第三吸附塔3,即通过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12向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11内通入中浓度氧气,便于第三吸附塔将塔3内气体排出,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8处于关闭状态;
4)第二吸附塔2充气压力达到后,转入第D步时,
第一吸附塔在D步时的工作状态25向第三吸附塔3充入氧气状态,即通过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9放出氧气经过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11向第三吸附塔3内充入中浓度氧气,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5处于关闭状态;
第二吸附塔在D步时的工作状态26为充气放氧状态,即从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6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10同时向氧气收集罐放出高浓度氧气;
第三吸附塔在D步时的工作状态27为富氧充压状态,即从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11中通入来自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9中的中浓度氧气到第一吸附塔1内,同时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7关闭保压;
第四吸附塔在D步时的工作状态28放出氮气,即通过四吸附塔空气管道8向外排出氮气,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12处于关闭状态;
5)第三吸附塔3富氧充压完成后,转入第E步时,
第一吸附塔在E步时的工作状态29放出氧气充第四吸附塔4,即通过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9向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12内通入中浓度氧气,便于第四吸附塔4将塔内气体排出,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5处于关闭状态;
第二吸附塔在E步时的工作状态30为充气放氧状态,即从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6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10同时向氧气收集罐放出高浓度氧气;
第三吸附塔在E步时的工作状态31为充气状态,即从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7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11在关闭状态;
第四吸附塔在E步时的工作状态32为富氧排氮状态,即从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12中通入来自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9中的中浓度氧气到吸附塔内,同时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8与排氮口相通,进行冲洗排氮;
6)第三吸附塔3充气完成后,转入第F步时,
第一吸附塔在F步时的工作状态33放出氮气,即通过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5向外排出氮气,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9处于关闭状态;
第二吸附塔在F步时的工作状态34向第四吸附塔4充入氧气状态,即通过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10放出氧气经过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12向第四吸附塔4内通入中浓度氧气,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6处于关闭状态;
第三吸附塔在F步时的工作状态35为充气放氧状态,即从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7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11同时向氧气收集罐放出高浓度氧气;
第四吸附塔在F步时的工作状态36为富氧充压状态,即从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12中通入来自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10中的中浓度氧气到第四吸附塔4内,同时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8关闭保压;
7)第四吸附塔4富氧充压完成后,转入第G步时,
第一吸附塔在G步时的工作状态37为富氧排氮状态,即从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9中通入来自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10中的中浓度氧气到第一吸附塔1内,同时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8与排氮口相通,进行冲洗排氮;
第二吸附塔在G步时的工作状态38放出氧气充第一吸附塔1,即通过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10向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9内通入中浓度氧气,便于第一吸附塔1将塔内气体排出,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6处于关闭状态;
第三吸附塔在G步时的工作状态39为充气放氧状态,即从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7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11同时向氧气收集罐放出高浓度氧气;
第四吸附塔在G步时的工作状态40为充气状态,即从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8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12在关闭状态;
8)第四吸附塔4充气压力达到后,转入第H步时,
第一吸附塔在H步时的工作状态41为富氧充压状态,即第一吸附塔从氧气管道9中通入来自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11中的中浓度氧气到第一吸附塔1内,同时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5关闭保压;
第二吸附塔在H步时的工作状态42放出氮气,即通过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6向外排出氮气,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10处于关闭状态;
第三吸附塔在H步时的工作状态43向第三吸附塔充入氧气状态,即通过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11放出氧气经过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9向第一吸附塔1内通入中浓度氧气,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7处于关闭状态;
第四吸附塔在H步时的工作状态44为充气放氧状态,即从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8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12同时向氧气收集罐放出高浓度氧气;
第一吸附塔1富氧充压完成后再回到第A步,如此循环进行。

Claims (1)

1.一种四塔八步制氧方法,设有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三吸附塔、第四吸附塔,四个吸附塔为分子筛吸附塔,其特征在于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三吸附塔、第四吸附塔分别通过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及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与气路切换装置相连接;包括如下A、B、C、D、E、F、G、H八个步骤:
1)在第A步时,
第一吸附塔在A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充气状态,即从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在关闭状态;
第二吸附塔在A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富氧排氮状态,即从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中通入的中浓度氧气到第二吸附塔内,同时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与排氮口相通,进行冲洗排氮,
第三吸附塔在A步时的工作状态放出氧气充第二吸附塔,即通过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向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内通入中浓度氧气,便于第二吸附塔将塔内气体排出,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处于关闭状态;
第四吸附塔在A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充气放氧状态,即通过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向内部充入压缩空气,同时通过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放出氧气到氧气收集罐内;
2)然后,转入第B步时,
第一吸附塔在B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充气放氧状态,即从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同时向氧气收集罐放出高浓度氧气;
第二吸附塔在B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富氧充压状态,即从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中通入来自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中的中浓度氧气到第二吸附塔内,同时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关闭保压;
第三吸附塔在B步时的工作状态放出氮气,即通过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向外排出氮气,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处于关闭状态;
第四吸附塔在B步时的工作状态向第二吸附塔充入氧气,即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关闭,通过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向第二吸附塔充放较高浓度的氧气进行二次提纯;
3)然后,转入第C步时,
第一吸附塔在C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充气放氧状态,即从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同时向氧气收集罐放出高浓度氧气;
第二吸附塔在C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充气状态,即从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在关闭状态;
第三吸附塔在C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富氧排氮状态,即从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中通入的中浓度氧气到吸附塔内,同时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与排氮口相通,进行冲洗排氮;
第四吸附塔在C步时的工作状态放出氧气充第三吸附塔,即通过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向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内通入中浓度氧气,便于第三吸附塔将塔内气体排出,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处于关闭状态;
4)然后,转入第D步时,
第一吸附塔在D步时的工作状态向第三吸附塔充入氧气状态,即通过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放出氧气经过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向第三吸附塔内充入中浓度氧气,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处于关闭状态;
第二吸附塔在D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充气放氧状态,即从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同时向氧气收集罐放出高浓度氧气;
第三吸附塔在D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富氧充压状态,即从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中通入来自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中的中浓度氧气到第一吸附塔内,同时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关闭保压;
第四吸附塔在D步时的工作状态放出氮气,即通过四吸附塔空气管道向外排出氮气,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处于关闭状态;
5)然后,转入第E步时,
第一吸附塔在E步时的工作状态放出氧气充第四吸附塔,即通过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向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内通入中浓度氧气,便于第四吸附塔将塔内气体排出,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处于关闭状态;
第二吸附塔在E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充气放氧状态,即从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同时向氧气收集罐放出高浓度氧气;
第三吸附塔在E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充气状态,即从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在关闭状态;
第四吸附塔在E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富氧排氮状态,即从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中通入来自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中的中浓度氧气到吸附塔内,同时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与排氮口相通,进行冲洗排氮;
6)然后,转入第F步时,
第一吸附塔在F步时的工作状态放出氮气,即通过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向外排出氮气,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处于关闭状态;
第二吸附塔在F步时的工作状态向第四吸附塔充入氧气状态,即通过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放出氧气经过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向第四吸附塔内通入中浓度氧气,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处于关闭状态;
第三吸附塔在F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充气放氧状态,即从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同时向氧气收集罐放出高浓度氧气;
第四吸附塔在F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富氧充压状态,即从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中通入来自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中的中浓度氧气到第四吸附塔内,同时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关闭保压;
7)然后,转入第G步时,
第一吸附塔在G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富氧排氮状态,即从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中通入来自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中的中浓度氧气到第一吸附塔内,同时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与排氮口相通,进行冲洗排氮;
第二吸附塔在G步时的工作状态放出氧气充第一吸附塔,即通过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向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内通入中浓度氧气,便于第一吸附塔将塔内气体排出,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处于关闭状态;
第三吸附塔在G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充气放氧状态,即从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同时向氧气收集罐放出高浓度氧气;
第四吸附塔在G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充气状态,即从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在关闭状态;
8)然后,转入第H步时,
第一吸附塔在H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富氧充压状态,即第一吸附塔从氧气管道中通入来自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中的中浓度氧气到第一吸附塔内,同时第一吸附塔空气管道关闭保压;
第二吸附塔在H步时的工作状态放出氮气,即通过第二吸附塔空气管道向外排出氮气,第二吸附塔氧气管道处于关闭状态;
第三吸附塔在H步时的工作状态向第三吸附塔充入氧气状态,即通过第三吸附塔氧气管道放出氧气经过第一吸附塔氧气管道向第一吸附塔内通入中浓度氧气,第三吸附塔空气管道处于关闭状态;
第四吸附塔在H步时的工作状态为充气放氧状态,即从第四吸附塔空气管道中充入压缩空气,此时第四吸附塔氧气管道同时向氧气收集罐放出高浓度氧气;
然后再回到第A步,如此循环进行。
CN201610396161.6A 2016-06-07 2016-06-07 四塔八步制氧方法 Active CN1058586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6161.6A CN105858614B (zh) 2016-06-07 2016-06-07 四塔八步制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6161.6A CN105858614B (zh) 2016-06-07 2016-06-07 四塔八步制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58614A CN105858614A (zh) 2016-08-17
CN105858614B true CN105858614B (zh) 2017-10-31

Family

ID=56675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96161.6A Active CN105858614B (zh) 2016-06-07 2016-06-07 四塔八步制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586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1113A (zh) * 2017-08-08 2017-11-03 威海东兴电子有限公司 小型多塔真空解吸制氧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9911A (zh) * 2007-03-30 2007-10-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六塔吸附制氧方法
CN201381226Y (zh) * 2009-03-10 2010-01-13 杭州盛大高科技机电有限公司 三塔结构制氧机
CN101905874A (zh) * 2009-06-04 2010-12-08 杭州盛大高科技机电有限公司 三塔结构制氮机
CN201882907U (zh) * 2010-11-23 2011-06-29 夏绍建 车载沸石5a分子筛吸附制氧装置
CN102267686A (zh) * 2010-12-31 2011-12-07 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变压吸附制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9911A (zh) * 2007-03-30 2007-10-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六塔吸附制氧方法
CN201381226Y (zh) * 2009-03-10 2010-01-13 杭州盛大高科技机电有限公司 三塔结构制氧机
CN101905874A (zh) * 2009-06-04 2010-12-08 杭州盛大高科技机电有限公司 三塔结构制氮机
CN201882907U (zh) * 2010-11-23 2011-06-29 夏绍建 车载沸石5a分子筛吸附制氧装置
CN102267686A (zh) * 2010-12-31 2011-12-07 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变压吸附制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58614A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98357A (zh) 一种三塔低压吸附真空解吸制备氧气的装置和方法
CN105858614B (zh) 四塔八步制氧方法
CN109506014A (zh) 一种变压吸附制氧机用多通道气路分配旋转阀
CN109319740A (zh) 一种提高吸附剂生产率的变压吸附制氧系统
CN107485967A (zh) 一种多次交替均压和充压的低压变压吸附制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205442643U (zh) 变压吸附制氮装置
CN2875568Y (zh)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装置
CN206624641U (zh) 一种两塔低压吸附真空解吸制备氧气的装置
CN106672906A (zh) 一种两塔低压吸附真空解吸制备氧气的装置和方法
CN207330361U (zh) 一种三塔真空变压吸附制氧系统
CN107311113A (zh) 小型多塔真空解吸制氧方法
CN203498079U (zh) 一种由空气制备氧气的装置
CN209865695U (zh) 气流分布器和制氮设备
CN207324434U (zh) 一种具有产品气过渡罐的真空变压吸附制氧系统
CN205933223U (zh) 一种低能耗多塔vpsa制氧系统
CN206853402U (zh)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装置
CN201988309U (zh) 一种甲醇驰放气处理系统
CN108236830A (zh)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装置
CN211159175U (zh) 500立方米以上制氮吸附塔
CN203790801U (zh) 一种气体分离吸附塔
CN210186773U (zh) 一种无能耗改善解吸效果的变压吸附气体分离系统
CN106744696A (zh) 一种四塔低压吸附真空解吸制备氧气的装置和方法
CN203794622U (zh) 节能型变压吸附制氧设备
CN105836713A (zh) 一种可吸附分离臭氧与氧气并将氧气回收再利用的设备
CN108996476A (zh) 六塔制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u Yuanquan

Inventor after: Zhu Lianqing

Inventor after: Xiao Pingtian

Inventor after: Guo Lei

Inventor after: Zhang Zhiyong

Inventor after: Zhang Ligang

Inventor before: Xu Yuanquan

Inventor before: Guo Lei

Inventor before: Xiao Pingtian

Inventor before: Zhu Lianq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Changbi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Four tower eight step oxygen production metho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0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31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Weihai Branch

Pledgor: WEIHAI DONGXING ELECTRONIC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80010539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12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31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Weihai Branch

Pledgor: WEIHAI DONGXING ELECTRONIC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80010539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Four tower eight step oxygen production metho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31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Weihai Branch

Pledgor: WEIHAI DONGXING ELECTRONIC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154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42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31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Weihai Branch

Pledgor: WEIHAI DONGXING ELECTRONIC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1547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Four tower and eight step oxygen production metho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31

Pledge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Weihai GaoKai sub branch

Pledgor: WEIHAI BOLIN SHENGKANG OXYGEN/AIR TECHNOLOGY CO.,LTD.|WEIHAI DONGXING ELECTRONIC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45416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