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50662A - 一种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50662A
CN105850662A CN201610329434.5A CN201610329434A CN105850662A CN 105850662 A CN105850662 A CN 105850662A CN 201610329434 A CN201610329434 A CN 201610329434A CN 105850662 A CN105850662 A CN 105850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negative pressure
reservoir
pipe
consum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294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50662B (zh
Inventor
武雪萍
李生平
王相玲
李景
王碧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of CA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of CA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of CA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of CAAS
Priority to CN20161032943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506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50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50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50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50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5/00Watering gardens, fiel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包括:负压灌溉渗液器、导水管、储液器、导气管及负压调节器,其中,导水管的一端接入到负压灌溉渗液器中,另一端通过储液器侧壁的导液孔接入至储液器内;负压灌溉渗液器倾斜放置;储液器中容置有水;导气管的一端通过导气孔接入至储液器内,导气孔与导液孔位于同一水平位置,导气管的另一端接入负压调节器内;负压调节器由密封容器及进气管组成,进气管为中空的直通管道,通过密封容器顶部插入,密封容器内容置有水,进气管底部至密封容器内水液面的水位差为预先设置的负压水位差阈值,导气管内的压强与负压水位差阈值对应的阈值压强之和等于大气压。应用本发明,可保障向农作物供水的水压维持恒定。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地下灌溉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往往难以提供农作物必需的水分。因此,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灌溉给土壤补充相应水分是农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一环。
在我国目前水资源短缺较为严重,采用负压灌溉技术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其中,负压灌溉技术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毛管上的孔口或负压灌溉头输送到农作物根系土壤进行局部灌溉的技术,可以按照农作物需水特性,将农作物所需的水分均匀而又缓慢地渗入农作物根系土壤中。由于负压灌溉不破坏土壤结构,可以使得土壤内部水、肥、气、热保持适宜于农作物生长的良好状况;同时,蒸发损失小、不产生地面径流、灌水量小,一次灌水延续时间较长,水资源利用率高;而且,负压灌溉不需要人工加压,是以作物耗水而产生的负压(水势差)为作物吸水的主动压力,因而能够较准确地控制灌水量,可减少无效的棵间蒸发,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因而,是一种可应用于缺水地区的节水灌溉方式,适用于果树、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等农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
图1为现有技术负压灌溉灌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负压灌溉灌水系统包括:灌水头11、储水器12以及负压调节装置13,其中,
负压调节装置13包括:U形管21以及负压调节管22,其中,负压调节管22的一端连通伸入U形管21的左侧管内,另一端连通伸入U形管21的右侧管内;
用于存放有水的储水器12为密封的容器,水液面上方与储水器顶部之间形成负压室,U形管21的左侧管连通伸入负压室内,U形管21的右侧管与大气相通,U形管21的左侧管内的液面高度最高不高出负压调节管22伸入U形管21左侧管内的位置;
灌水头11与储水器12底部相连通,放置于土壤中生长有农作物根系的位置;
负压室内充满预设压强的空气,使得灌水头的水势高于使农作物生长对应的土壤水势,小于土壤处于田间持水量时的土壤水势;
所述预设压强与U形管21内充注的液体高度差产生的压强之和等于大气压。
该负压灌溉灌水系统中,负压室与左侧管连通,初始状态时,储水器内充满有水,负压室内的压强与U形管内充注的液体高度差产生的压强之和等于大气压。
随着灌溉时间的逐渐增加,储水器内水液面下降,负压室内空间增大,压强减小,右侧管的大气压驱动左侧管内液面上升,右侧管内液面下降,直至负压室内的压强与U形管内充注的液体高度差产生的压强之和等于大气压。
当右侧管内液面下降至低于负压调节管伸入U形管右侧管内的位置下缘时,随着储水器内水液面的继续下降,负压室内压强进一步减小,由于负压调节管内的液体被大气隔开,液体高度差保持恒定,如果负压室内的压强与负压调节管内的液体高度差产生的压强之和小于大气压,这样,在大气压的驱动下,负压调节管内的液体沿负压调节管上升,并通过伸入U形管左侧管内的管头注入左侧管内。
在负压调节管内的液体全部注入左侧管后,由于左侧管内的液面高度最高不高出伸入U形管左侧管内的位置。因而,负压室、左侧管液面上部空间、负压调节管与大气形成连通,大气通过负压调节管、左侧管液面上部空间进入负压室,使得负压室内压强增大,增大的压强既可以驱动储水器中的水通过施肥头进入土壤,也可以驱动左侧管内的液面下降,从而使得右侧管内的液面上升,直至右侧管内的液面上升高出第二连通孔,从而隔断大气进入负压室的通路,并使左侧管液面、负压调节管液面以及右侧管液面达到新的动态平衡,如此循环往复。
但该负压灌溉灌水系统,灌水头的水压为负压室内的压强与储水器内液面高度的和值,该和值为灌水头向农作物根系供水的压力,而由于负压室内的压强与负压调节管内的液面高度与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相关,并随着高度差的波动而波动,因而,使得灌水头向农作物根系供水的压力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能维持供水水压的恒定,从而不能保证农作物一直生长在稳定的土壤水分条件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保障向农作物供水的水压维持恒定,使农作物生长在稳定的土壤水分条件下,从而实现对根区土壤含水率的精准控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包括:负压灌溉渗液器、导水管、储液器、导气管以及负压调节器,其中,
导水管的一端接入到负压灌溉渗液器中,另一端通过储液器侧壁下部开设的导液孔接入至储液器内;
负压灌溉渗液器倾斜放置,与导水管相连通的一端距离地表的距离小于另一端距离地表的距离;
储液器中容置有水,顶部设置有进水口;
导气管的一端通过储液器侧壁下部开设的导气孔接入至储液器内,导气孔与导液孔位于同一水平位置,导气管的另一端通过负压调节器侧壁上部开设的气体调节孔接入负压调节器内,所述气体调节孔的位置高于储液器的进水口;
负压调节器,由一密封容器以及进气管组成,导气管的另一端通过密封容器侧壁上部开设的气体调节孔接入密封容器内,进气管为中空的直通管道,通过密封容器顶部插入到密封容器内,密封容器内容置有水,进气管底部至密封容器内水液面的水位差为预先设置的负压水位差阈值,导气管内的压强与负压水位差阈值对应的阈值压强之和等于大气压。
较佳地,所述负压灌溉渗液器安置在农作物根系土壤区域。
较佳地,在导水管分别与负压灌溉渗液器以及储液器的相连通处、导气管分别与储液器以及密封容器的相连通处、储液器的进水口处以及进气管插入到密封容器处,均利用密封圈进行密封。
较佳地,所述负压灌溉渗液器为一透水不透气的陶土管。
较佳地,所述倾斜放置的负压灌溉渗液器与土壤水平面呈1-5°的夹角,且与导水管相连通的陶土管一端距离地表的距离小于另一端距离地表的距离。
较佳地,所述密封容器内的水液面低于气体调节孔。
较佳地,所述储液器与密封容器均为圆柱形容器。
较佳地,进一步包括设置有指示水量消耗刻度的水位计,水位计外接于储液器,水位计的一端通过储液器侧壁上部开设的第一水位孔接入储液器内,水位计的另一端通过储液器侧壁下部开设的第一水位孔接入储液器内,其中,第一水位孔平行或高于导液孔。
较佳地,所述水位计为[形。
较佳地,所述进气管从底端往上设置有高度刻度。
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包括:负压灌溉渗液器、导水管、储液器、导气管以及负压调节器,其中,导水管的一端接入到负压灌溉渗液器中,另一端通过储液器侧壁下部开设的导液孔接入至储液器内;负压灌溉渗液器倾斜放置,与导水管相连通的一端距离地表的距离小于另一端距离地表的距离;储液器中容置有水,顶部设置有进水口;导气管的一端通过储液器侧壁下部开设的导气孔接入至储液器内,导气孔与导液孔位于同一水平位置,导气管的另一端通过负压调节器侧壁上部开设的气体调节孔接入负压调节器内,导气管内的空气充满至与储液器侧壁下部开设的导气孔相连通的位置处,所述气体调节孔的位置高于储液器的进水口;负压调节器,由一密封容器以及进气管组成,导气管的另一端通过密封容器侧壁上部开设的气体调节孔接入密封容器内,进气管为中空的直通管道,通过密封容器顶部插入到密封容器内,密封容器内容置有水,进气管底部至密封容器内水液面的水位差为预先设置的负压水位差阈值,密封容器内的水液面低于气体调节孔,导气管内的压强与负压水位差阈值对应的阈值压强之和等于大气压。这样,利用进气管以及容置有水的密封容器产生恒定的负压水位差阈值,使得可以向负压灌溉渗液器提供恒定的水压(大气压与负压水位差阈值产生的与之压强之差),从而保证农作物一直生长在稳定的土壤水分条件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负压灌溉灌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在初始状态运行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该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包括:负压灌溉渗液器201、导水管202、储液器203、导气管204以及负压调节器205,其中,
导水管202的一端接入到负压灌溉渗液器201中,另一端通过储液器侧壁下部开设的导液孔101接入至储液器203内;
负压灌溉渗液器201倾斜放置,与导水管202相连通的一端距离地表的距离小于另一端距离地表的距离;
储液器203中容置有水,顶部设置有进水口102;
导气管204的一端通过储液器203侧壁下部开设的导气孔103接入至储液器203内,导气孔103与导液孔101位于同一水平位置,导气管204的另一端通过负压调节器205侧壁上部开设的气体调节孔104接入负压调节器205内;
负压调节器205,由一密封容器105以及进气管106组成,导气管204的另一端通过密封容器105侧壁上部开设的气体调节孔104接入密封容器105内,进气管106为中空的直通管道,通过密封容器105顶部插入到密封容器105内,密封容器105内容置有水,进气管106底部至密封容器内水液面的水位差为预先设置的负压水位差阈值,密封容器105内的水液面低于气体调节孔104,导气管内的压强与负压水位差阈值对应的阈值压强之和等于大气压。
本发明实施例中,负压水位差阈值设为h,对应供水负压。作为一可选实施例,负压灌溉渗液器安置在农作物根系土壤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系统稳定工作时,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导气管204内的空气充满至与储液器203侧壁下部开设的导气孔103相连通的位置处。
储液器与导气管的连通处,对应导气管的一侧为空气,对应储液器一侧的为水,即在储液器与导气管的连通处,有气液分界面。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导水管分别与负压灌溉渗液器以及储液器的相连通处、导气管分别与储液器以及密封容器的相连通处、储液器的进水口处以及进气管插入到密封容器处,均利用密封圈进行密封。
本发明实施例中,土壤水势是土壤具有的一种自然属性,即在绝大多数自然情况下,土壤养分在土壤中的移动依靠土壤水分作为介质,水分总是从势能高的地方流向势能低的地方。因而,水分能否向农作物根系流动,农作物能不能吸收到水分,完全取决于土壤水势与农作物水势之间的水势差,通过灌溉,可以提升土壤水势,如果通过向土壤提供不同土壤含水率恒定对应的土壤水势,可以实现精准控制不同的土壤含水率,满足作物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要,而在某一时期,可以保证农作物一直生长在稳定的土壤水分条件下。
所应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后续所述的负压,是相对于大气压而言,即所述系统中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的相对值,由于本系统供水水头小于大气压强,因而也称之为负压灌溉。
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负压灌溉渗液器为一透水不透气的陶土管。
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陶土管内径11mm、外径18mm、长250mm。
本发明实施例中,陶土管是致密的多空结构,在一定的压强内,具有不透气,但水分可以依靠水势差渗出至外部土壤的特性。具体来说,在利用供水负压供水时,陶土管的空隙中充满水分,而与陶土管的外壁(陶土管与土壤接触处)的水势小于或等于陶土管内的水势(供水负压),这样,在系统供水过程中,储液器中的水只能流向土壤,或者,保持动态平衡不流出,使得水会一直充满陶土管空隙,从而极大地限制了空气进入陶土管,使得陶土管具有不透气,但渗水的特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陶土管根据农作物根系分布和需水情况埋入土壤一定深度,例如,如果农作物为黄瓜,陶土管的适宜埋深为15-25cm(距离地表)。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有利于灌溉中产生的空气泡排出陶土管以进入储液器,设置倾斜放置的陶土管与土壤水平面呈1-5°的夹角,且与导水管相连通的陶土管一端高于另一端,即与导水管相连通的陶土管一端距离地表的距离小于另一端距离地表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为了防止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开始运行时,在储液器灌满水的情况下,储液器中的水可能沿导气管(CE管)进入负压调节器,从而影响负压调节器的调节精度,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导气管的E位置处(与密封容器相连通的位置处)的高度高于储液器的高度,即气体调节孔的位置高于储液器内的水液面。较佳地,气体调节孔的位置高于储液器的进水口。
本发明实施例中,储液器中的储水量可根据农作物在各阶段的需水情况,灌入在该阶段所需的水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在负压调节器中灌入水,水位低于导气管与负压调节器相连通的E(气体调节孔)位置处的情形下,为了防止昼夜温差对负压调节器所控制的压强产生影响,提高负压灌溉的控水精度,设置负压调节器中的无水空间尽量小,即设置负压调节器中水位尽量接近E位置处,也就是密封容器内的水液面稍低于导气管与密封容器相连通的E位置处下缘(气体调节孔)。
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储液器与密封容器均为圆柱形容器。
较佳地,该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还进一步包括设置有指示水量消耗刻度的水位计206,水位计206外接于储液器,水位计206的一端通过储液器侧壁上部开设的第一水位孔接入储液器内,水位计206的另一端通过储液器侧壁下部开设的第一水位孔接入储液器内。其中,第一水位孔平行或高于导液孔。
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水位计为[形,用于测量储液器内水位的变化,并依据储液器的底面积以及水位的变化得到耗水量,以刻度示出。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水位计为透明刻度管。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导水管的孔径大于5cm。
本发明实施例中,进气管与外部空气相通。作为一可选实施例,进气管从底端往上设置有高度刻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密封容器内水液面上部空间内的气体压强小于或等于大气压。通过改变进气管插入到密封容器内水液面下的高度,可以控制密封容器内水液面上部空间内的气体压强(气压),进而通过系统向土壤供水可以控制一定土壤范围内的土壤水势,使得土壤水势与进气管所设定的系统供水水头相一致,土壤水势与土壤含水率相关,因而,通过将土壤水势维持在某一值,即通过调节h的高度可以实现对土壤水分的精准控制,进而在作物不同的生育时期提供最适土壤含水率。土壤水势为系统提供的供水负水压强(供水水头),大小等于导水管内的水压,而导水管内的水压等于导气管内的气体压强,即在于密封的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内,导气管所在的CE段管道中充满空气,因而,负压灌溉渗液器内腔中的A位置处、导水管的B位置处、导气管的C位置处与E位置处的压强均相等,导气管的E位置处的压强(供水负水压强)与进气管气水隔离液面处至密封容器内水液面的水位差产生的压强的和值为大气压。因而,通过控制进气管插入到密封容器内水液面下的高度,可以控制供水负水压强,使土壤含水率稳持在不同的含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在安装好本发明实施例的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后,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参见图3,储液器通过进水口灌满水,将进水口密封,密封容器内充注有接近导气管与密封容器相连通(气体调节孔)位置的水量,将进气管插入密封容器中,进气管底端与密封容器内水液面的距离为第一高度,进气管内的水液面与密封容器内水液面平齐,导气管内的空气压强为大气压,导气管内的空气未充满至与储液器侧壁下部开设的导气孔相连通的位置处;
在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初始运行时,由于导气管内的空气压强为大气压,导水管出水口的压强也为大气压,高于土壤水势,驱动储液器中的水通过导水管以及负压灌溉渗液器渗入土壤,使得储液器中的水位下降,储液器上方出现空间,从而驱动密封容器水液面上方空间的空气通过导气管进入储液器上方空间,导气管内的水位向与储液器侧壁下部开设的导气孔相连通的位置处靠近。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在初始状态运行后的示意图。参见图4,在密封容器液面上方空间的空气通过导气管进入储液器上方空间后,导气管内气压下降,进气管内的大气驱动进气管内的水液面下降,以与密封容器内液面产生水位差,使得导气管内气压与水位差产生的压强之和等于大气压,随着储液器中水经由导水管以及负压灌溉渗液器进入农作物根系土壤中,土壤含水量逐渐升高,对应的土壤水势逐渐升高,导气管内气压逐渐下降;
导气管内气压下降,但仍高于土壤水势,使得储液器中的水位继续下降,持续驱动密封容器液面上方空间的空气通过导气管进入储液器上方空间,进而使得导气管内的空气充满至与储液器侧壁下部开设的导气孔相连通的位置处,进气管内的大气驱动进气管内的水液面继续下降,直至进气管内水液面下降至进气管底端,进气管内水液面与密封容器内水液面产生的水位差达到第一高度时,负压调节器密封容器上部空间中的压强变为恒定值,即此时系统的供水水头为恒定值,由于系统供水农作物根系土壤的土壤含水量增大,当增大到一定值时,与该土壤含水量对应的土水势与系统供水水头相一致,则达到动态平衡,储液器停止向土壤供水,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进入稳定运行状态,如图2所示;
在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的稳定运行过程中,由于农作物的蒸发或蒸腾,再次引起根系周围土壤含水量降低,低于系统供水负压时,产生水势差,驱动储液器向土壤供水,供水导致储液器中的水位下降,系统供水负压下降,导气管内空气压强大于系统供水负压,从而驱动密封容器内的空气沿导气管进入储液器上方空间,以维持储液器中B位置处与C位置处的压强平衡,从而完成一循环过程。这样,系统供水负压在一开始发生变化时,便可驱动进气管从外部吸入空气至密封容器中,从而维持系统供水负压恒定,能够保证农作物一直生长在稳定的土壤水分(恒定的土壤含水率)条件下,实现弄作物对水的连续、自动、稳定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导气管内的气压一直大于或等于土壤含水量对应的土壤水势,使得空气只能从导气管进入储液器上方空间,即储液器上方空间一直处于从导气管吸气的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系统可以根据农作物不同阶段的需水规律,通过调节负压调节器中进气管底端位置与密封容器内的水液面位置的水位差的大小,从而可以提供适宜的供水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系统在没有进行灌溉时,进气管中有一定水位的水,进水管内水位与密封容器内水位等高,当供水时,由于导气管中空气压强降低,为维持导气管中空气压强与高度差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需要增大高度差,以使导气管内空气压强与水位差的压强之和等于大气压,由于进水管管径较小,密封容器管径大,使得进气管中具有水位的水很快被排空,而排入到密封容器内的水对密封容器内的水位影响可以忽略,从而快速使得导气管内的空气压强形成恒压。
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如果栽培农作物的土壤含水量越低,形成恒压状态所需的时间也越短,从而实现在灌溉过程中,导气管内的空气压强能够自适应调节,无需对导气管内的空气压强进行手动或机械式调节。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地下负压灌溉渗液器包括:陶土管、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塑料(PVMF,Polyvinyl Formal)层、基质层以及细孔纱网,其中,所述陶土管、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塑料层、基质层以及细孔纱网由内向外依次联结;
陶土管为中空管道,外层用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塑料层包裹,在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塑料层与细孔纱网之间,填充基质层。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陶土管外层用第二细孔网纱包裹,再利用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塑料层包裹第二细孔纱网。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还可以利用第三细孔网纱包裹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塑料层的外部,第三细孔纱网外层包裹基质层。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基质层为具有一定紧实度的土壤。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一)节能;
本发明实施例无需外界加压动力装置,通过利用农作物水分生理特性以及土壤张力特性,实现农作物对水分连续、自动的获取,并保障向农作物供水的水压维持恒定,使农作物生长在稳定的土壤水分条件下。
(二)适用于不同农作物以及农作物不同生长时期的灌溉;
本发明实施例可根据农作物不同时期的需水量进行灌溉,对于农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土壤适宜含水量不同的情形,通过改变进气管与密封容器内液面的高度差,可以调整系统供水负压,对农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进行适时适量的供水。
(三)避免灌溉时的堵塞现象。
本发明实施例中,负压灌溉渗液器采用透水不透气的陶土管,能极大地改善土壤颗粒对灌水器的堵塞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以及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包括:负压灌溉渗液器、导水管、储液器、导气管以及负压调节器,其中,
导水管的一端接入到负压灌溉渗液器中,另一端通过储液器侧壁下部开设的导液孔接入至储液器内;
负压灌溉渗液器倾斜放置,与导水管相连通的一端距离地表的距离小于另一端距离地表的距离;
储液器中容置有水,顶部设置有进水口;
导气管的一端通过储液器侧壁下部开设的导气孔接入至储液器内,导气孔与导液孔位于同一水平位置,导气管的另一端通过负压调节器侧壁上部开设的气体调节孔接入负压调节器内,所述气体调节孔的位置高于储液器的进水口;
负压调节器,由一密封容器以及进气管组成,导气管的另一端通过密封容器侧壁上部开设的气体调节孔接入密封容器内,进气管为中空的直通管道,通过密封容器顶部插入到密封容器内,密封容器内容置有水,进气管底部至密封容器内水液面的水位差为预先设置的负压水位差阈值,导气管内的压强与负压水位差阈值对应的阈值压强之和等于大气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灌溉渗液器安置在农作物根系土壤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导水管分别与负压灌溉渗液器以及储液器的相连通处、导气管分别与储液器以及密封容器的相连通处、储液器的进水口处以及进气管插入到密封容器处,均利用密封圈进行密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灌溉渗液器为一透水不透气的陶土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放置的负压灌溉渗液器与土壤水平面呈1-5°的夹角,且与导水管相连通的陶土管一端距离地表的距离小于另一端距离地表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容器内的水液面低于气体调节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与密封容器均为圆柱形容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有指示水量消耗刻度的水位计,水位计外接于储液器,水位计的一端通过储液器侧壁上部开设的第一水位孔接入储液器内,水位计的另一端通过储液器侧壁下部开设的第一水位孔接入储液器内,其中,第一水位孔平行或高于导液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计为[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从底端往上设置有高度刻度。
CN201610329434.5A 2016-05-18 2016-05-18 一种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 Active CN1058506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29434.5A CN105850662B (zh) 2016-05-18 2016-05-18 一种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29434.5A CN105850662B (zh) 2016-05-18 2016-05-18 一种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50662A true CN105850662A (zh) 2016-08-17
CN105850662B CN105850662B (zh) 2019-03-01

Family

ID=56635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29434.5A Active CN105850662B (zh) 2016-05-18 2016-05-18 一种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5066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5370A (zh) * 2016-08-22 2017-01-11 张小峰 一种应用于农业灌溉的负压调节装置
CN106416964A (zh) * 2016-10-26 2017-02-2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一种恒负压灌水的系统
CN106416965A (zh) * 2016-10-26 2017-02-2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一种维持恒负压灌水的方法
CN106818425A (zh) * 2017-02-22 2017-06-13 赵阳 一种现代农业无能耗滴水灌溉系统
CN109168750A (zh) * 2018-10-19 2019-01-11 姬淅委 一种润灌栽培设施
CN112931170A (zh) * 2021-02-04 2021-06-1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一种利用土壤形成负压灌水器的负压灌水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73028A (ja) * 1983-03-19 1984-09-29 手島 三二 負圧差潅漑方法
JPH10323133A (ja) * 1997-05-26 1998-12-08 Mitsubishi Chem Corp 負圧差灌水システム
CN2623007Y (zh) * 2003-04-30 2004-07-0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恒负压差灌溉装置
CN1788542A (zh) * 2005-11-25 2006-06-21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负水头灌溉系统
CN101217864A (zh) * 2005-05-10 2008-07-09 海曼·D·热塞 灌溉系统及相关的方法
CN101563999A (zh) * 2009-06-05 2009-10-28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负压管道式渗灌装置
CN103583315A (zh) * 2013-11-11 2014-02-19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应用于农业灌溉的负压调节装置
CN104604652A (zh) * 2015-01-23 2015-05-13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自记作物蒸发蒸腾量的负水头供液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73028A (ja) * 1983-03-19 1984-09-29 手島 三二 負圧差潅漑方法
JPH10323133A (ja) * 1997-05-26 1998-12-08 Mitsubishi Chem Corp 負圧差灌水システム
CN2623007Y (zh) * 2003-04-30 2004-07-0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恒负压差灌溉装置
CN101217864A (zh) * 2005-05-10 2008-07-09 海曼·D·热塞 灌溉系统及相关的方法
CN1788542A (zh) * 2005-11-25 2006-06-21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负水头灌溉系统
CN101563999A (zh) * 2009-06-05 2009-10-28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负压管道式渗灌装置
CN103583315A (zh) * 2013-11-11 2014-02-19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应用于农业灌溉的负压调节装置
CN104604652A (zh) * 2015-01-23 2015-05-13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自记作物蒸发蒸腾量的负水头供液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5370A (zh) * 2016-08-22 2017-01-11 张小峰 一种应用于农业灌溉的负压调节装置
CN106416964A (zh) * 2016-10-26 2017-02-2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一种恒负压灌水的系统
CN106416965A (zh) * 2016-10-26 2017-02-2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一种维持恒负压灌水的方法
CN106818425A (zh) * 2017-02-22 2017-06-13 赵阳 一种现代农业无能耗滴水灌溉系统
CN109168750A (zh) * 2018-10-19 2019-01-11 姬淅委 一种润灌栽培设施
CN112931170A (zh) * 2021-02-04 2021-06-1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一种利用土壤形成负压灌水器的负压灌水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50662B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50662A (zh) 一种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
US10154629B2 (en) Pressureless irrigation device
CN100337529C (zh) 一种负压调控的封闭式栽培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2160518B (zh) 新型无压灌溉装置
CN107094592B (zh) 增氧抗堵塞渗灌系统和抗堵塞渗灌结构
CN102668947A (zh) 一种水气耦合高效灌溉系统
CN206165374U (zh) 一种恒负压灌水的系统
CN203884348U (zh) 压力可调式地下负压渗灌装置
CN205658126U (zh) 一种负压调节系统
CN206491110U (zh) 一种立体沙培种植系统
CN105850331B (zh) 水肥一体化温室黄瓜负压灌溉系统
CN106416964A (zh) 一种恒负压灌水的系统
CN201821718U (zh) 带状毛细灌溉系统
CN205922010U (zh) 水肥一体化温室黄瓜负压灌溉系统
CN204377515U (zh) 一种自动灌溉花盆
CN208490356U (zh) 一种滴灌式立体花架
CN103262779A (zh) 一种平板紧密叠合与管体结合的毛细渗灌器
CN206165347U (zh) 一种维持恒负压灌水的装置
CN203194143U (zh) 一种水肥气灌溉设备
CN205546814U (zh) 生态节约型园林植物给水装置
CN206118679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负压灌溉自动调控系统
CN209251056U (zh) 一种用于温室田间的负压灌溉水肥一体化系统
CN209376187U (zh) 一种用于温室田间的负压灌溉供水系统
CN204907310U (zh) 盆栽节水灌溉装置
CN207167293U (zh) 一种变水头微润灌溉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