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8365A - 智能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能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8365A
CN105848365A CN201610376879.9A CN201610376879A CN105848365A CN 105848365 A CN105848365 A CN 105848365A CN 201610376879 A CN201610376879 A CN 201610376879A CN 105848365 A CN105848365 A CN 1058483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output
microprocessor
puls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768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48365B (zh
Inventor
汪子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37687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483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48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83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483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83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10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智能照明装置含有发光灯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中的整流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进入脉冲宽度调制模块、工作电源模块和外部供电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输出给发光灯和工作电源模块的辅助输入端供电,微处理器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进入脉冲宽度调制模块,工作电源模块的输出给微处理器供电,发光灯的供电回路中串接有输出电流检测模块,外部供电检测模块和输出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信号进入微处理器;该控制方法为:微处理器根据其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检测到的脉冲信号的状况来调整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该智能照明装置功能强、安装成本低,控制方法设计巧妙、调节自由方便。

Description

智能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LED(发光二极管)灯因其能耗低、亮度高等优点,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高能耗灯(如荧光灯和白炽灯),渐渐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现在各个企业都在研究各式各样的LED灯,以满足人们在不同场合对LED灯的不同的需求。然而,现有LED灯具还存在如下缺点:
A.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已经装修好的供电线路,灯的类型也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改成其它类型的灯(如:能够调节光亮度的灯),即使想改造,也只能通过在灯上增加遥控功能来实现,而且,这些改造大部分采用遥控分段调光,不能做到无级调光,既增加了施工难度也浪费了时间,同时遥控器易损坏和丢失,增加了用户使用成本,不利于LED等新型节省光源的推广;
B.现有LED灯不能调节光的亮度,使人们居住的舒适度大打折扣;
C.人们离开房间时,现有LED灯一般不能做到人走关灯,这样既造成了电能无故消耗,也减少了灯具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带来火灾隐患;
D.现有大多数LED光源发出的白光是通过蓝光led芯片加上黄色荧光粉混合而成的,光谱能量的峰值正好处于蓝光波,是波长350nm~450nm左右的紫外线和蓝光,蓝光能量的比例自然很高,这个波段的光谱对人眼的视网膜的损害很大,尤其对于婴儿、视网膜疾病患者等的损伤最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智能照明装置功能强、安装成本低,该控制方法设计巧妙、调节自由方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照明装置,含有发光灯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中含有整流模块、脉冲宽度调制模块(PWM)、工作电源模块、外部供电检测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和输出电流检测模块,中央处理模块中含有微处理器,外部的交流电进入整流模块的输入端,整流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进入脉冲宽度调制模块、工作电源模块和外部供电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输出给发光灯供电,微处理器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进入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输出端与工作电源模块的辅助输入端连接,工作电源模块的输出给中央处理模块供电,外部供电检测模块的输出信号进入微处理器的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发光灯的供电回路中串接有输出电流检测模块,输出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信号进入微处理器的输出电流检测端。
脉冲宽度调制模块中含有第一场效应管或可控硅或第三三极管,工作电源模块中含有第一电感、第一稳压管、第二稳压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电容、第四电阻、第七电阻和第二场效应管,外部供电检测模块中含有第三稳压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输出电流检测模块中含有第三电容、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整流模块输出的直流电经过第一场效应管或可控硅或第三三极管后,再经过第二电感,然后进入发光灯的正端,微处理器的脉宽调制信号输出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或可控硅的控制极或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或可控硅或第三三极管的输出依次经过第一电感、第四电阻后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工作电源输出端连接,该工作电源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电源端连接,第一电感和第四电阻的连接点与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接地,第一稳压管和第一电容并接在工作电源输出端和地之间;整流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还经过第二场效应管后进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工作电源输出端连接,整流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第七电阻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再与第二稳压管的负极连接,第二稳压管的正极接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后与地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连接点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三稳压管的负极连接,第三稳压管的正极与微处理器的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连接;发光灯的负端通过第五电阻与地连接,第三电容并接在第五电阻两端,发光灯的负端还通过第六电阻接微处理器的输出电流检测端。
控制电路中还含有功率因数校正模块(PFC),整流模块输出的直流电通过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后再进入脉冲宽度调制模块、工作电源模块和外部供电检测模块的输入端。
功率因数校正模块中含有第三电感、第八电阻和第二电容,整流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电感与脉冲宽度调制模块、工作电源模块和外部供电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脉冲宽度调制模块、工作电源模块和外部供电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依次通过第八电阻、第二电容后与地连接。
整流模块中含有整流器,整流器的输入端为整流模块的输入端,整流器的输出端为整流模块的输出端,整流器的输入端并接有防雷管;中央处理模块中还含有编程接口,编程接口与微处理器的编程口连接。
发光灯中含有N个并联在一起的LED发光管串和N个第一三极管或第三场效应管,每个LED发光管串中含有M个串联在一起的LED发光管,N个LED发光管串的正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发光灯的正端,N个LED发光管串的负端分别通过N个第一三极管或N个第三场效应管后连接在一起形成发光灯的负端,微处理器的N个发光管控制端分别与N个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或N个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发光灯还可以为白炽灯泡等其它发光体;控制电路也可以稍加改造应用到调光、调电流、调电压、调速度等多种应用场合,因此推广价值较高。
控制电路中还含有人体检测模块、声音检测模块、亮度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语音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人体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人体信号输入端连接,声音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声音信号输入端连接,亮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亮度信号输入端连接,温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温度信号输入端连接,无线通讯模块的通讯口与微处理器的通讯口连接,微处理器的声音信号输出端与语音模块连接;工作电源模块的输出给人体检测模块、声音检测模块、亮度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语音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供电。
人体检测模块中含有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热释电红外处理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热释电红外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热释电红外处理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红外人体信号输入端连接;声音检测模块中含有麦克和第二运算放大器,麦克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声音信号输入端连接;亮度检测模块中含有光敏电阻和第三运算放大器,光敏电阻与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亮度信号输入端连接;温度检测模块中含有热敏电阻,热敏电阻与微处理器的温度信号输入端连接;语音模块中含有电铃和第二三极管,微处理器的声音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二三极管与电铃连接;无线通讯模块为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
人体检测模块中还含有多普勒效应传感器、微波发射天线和第一运算放大器,微波发射天线连接在多普勒效应传感器的天线端,多普勒效应传感器的输出端的信号经第一运算放大器放大后输入到微处理器的微波人体信号输入端;语音模块中还含有喇叭和音频功放,微处理器的声音信号输出端与音频功放的输入端连接,无线通讯模块的音频输出端口与音频功放的输入接口连接,音频功放的输出端接喇叭。
亮度检测模块可检测环境的光线亮度;如果检测到为白天时,微处理器就减小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直到关闭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信号输出,使发光灯关闭;当检测到为晚上时,微处理器就增加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使发光灯打开;当人体检测模块检测到在发光灯光照范围内没有移动物的红外信号,并且声音检测模块没有检测到声音超过一定时间时,微处理器就自动关闭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信号输出,使发光灯关闭;如果人体再次进入到侦察范围时,发光灯再次开启到上次关闭时的亮度或内置的默认亮度;当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到照明装置的工作温度异常(超过60度)时,微处理器就减小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直到关闭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信号输出,使发光灯关闭,起到安全运行、防火灾的作用;当无线通讯模块与无线网络相连时,通过无线网可控制灯泡的亮度和色温,还可查看室内的温度、亮度及人员走动情况,通过语音模块还能给人们带来美妙的音乐,这种功能使该装置更加适合在养殖场使用。
发光灯中含有一种颜色的LED发光管或多种颜色的LED发光管;当含有多种颜色的LED发光管时,可以利用无线模块指令微处理器,微处理器通过控制N个LED发光管串的启停来调节发光灯的色温。
微处理器的型号为:STC15F;无线通讯模块的型号为:德州仪器CC2540;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型号为:RE200B;热释电红外处理器的型号为:BISS0001;多普勒效应传感器的型号为:RD627B。
智能照明装置还含有灯壳,发光灯含有P个LED发光管,P个LED发光管安装在灯壳的外部或/和内部,控制电路安装在灯壳的内部,灯壳下部的开口处设有滤光透镜或灯体滤光罩,安装在灯壳外部的每个LED发光管的外面均设有发光管滤光罩;滤光透镜和滤光罩的滤光波段为300 nm~500nm(中心波长400nm),可以过滤掉紫外光,起到防护眼睛的作用;灯壳下部的开口处设有滤光透镜时,控制电路中的人体检测传感器安装在灯壳内且位于滤光透镜的上方,人体检测传感器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滤光透镜能将人体发出的红外线聚焦到人体检测传感器上,有利于更好地检测是否有人在发光灯光照区域内,滤光透镜为菲涅尔滤光透镜;灯壳的上部设有灯口,灯口为螺口或卡口。
一种所述智能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含有如下步骤:
步骤1、首先,控制电路上电,微处理器在上电开始的T时间内输出占空比从0%~99%连续递增的脉宽调制信号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应地,发光灯的亮度逐渐变亮;在T时间内,如果微处理器的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没有检测到脉冲信号,T时间过后,微处理器输出占空比为99%的脉宽调制信号,此时,脉冲宽度调制模块工作在最大脉冲占空比信号下;在T时间内,如果微处理器的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检测到一个脉冲信号,则微处理器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就锁定在当前的占空比数值处,此时,脉冲宽度调制模块工作在设定的脉冲占空比信号下;在T时间内,如果微处理器的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检测到两个脉冲信号,则微处理器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就锁定在一个预先设置的占空比数值处,此时,脉冲宽度调制模块工作在默认的脉冲占空比信号下;
步骤2、当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稳定在一个数值后:如果微处理器的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检测到一个脉冲信号,微处理器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则从当前的占空比数值处由大到小连续递减,相应地,发光灯的亮度也由亮变暗;在占空比递减的过程中,当微处理器的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又检测到一个脉冲信号时,微处理器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就锁定在当前的占空比数值处,此时,脉冲宽度调制模块工作在设定的脉冲占空比信号下;如果微处理器的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检测到两个脉冲信号,则微处理器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就锁定在一个预先设置的占空比数值处,此时,脉冲宽度调制模块工作在默认的脉冲占空比信号下。
T为2秒~10秒(优选3秒),两个脉冲信号之间的间隔小于1秒,脉冲信号的宽度为小于3秒(优选0.5秒),脉宽调制信号的频率为100Hz~1MHz(优选2KHz)。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发光灯现有的电源开关作为调光触发信号按键,只需对电源开关进行多次开关,即可实现发光灯亮度的自由调节,使用非常方便;本发明无需对现有发光灯的供电线路进行任何改造,在普通的供电线路上就能实现无级调光功能,其安装、维护成本低。
本发明具备人体检测功能和亮度检测功能,当夜晚有人员在灯具下活动时,灯具自动开启,方便人员活动,当人体离开光源的照射范围一定时间后,就自动关闭灯具,而在白天则不会开启灯具,这样既节约了电能,又延长了灯具寿命。
本发明具有温度检测功能,当灯具的工作温度过高时,就自动降低亮度直到完全关闭灯具,安全性强。
本发明的无线通讯模块可与路由相连,方便远程查看和开关室内的光源,也可与厨房和卫生间的水阀门、气阀门相连,做到人离开房屋时自动关闭水、气,还可通过语音模块播放网络音乐,实现了灯具的智能化和网络化。
本发明的发光灯采用LED发光管时,灯壳上设有滤光透镜或滤光罩,可滤除对人体有害的蓝光波,保护人体的健康;灯口采用传统光源的接口方式,方便对老式灯具的升级换代。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局部);
图2为人体检测模块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3为声音检测模块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4为亮度检测模块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5为智能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智能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5,图中,智能照明装置含有发光灯6和控制电路14,控制电路14中含有整流模块1、脉冲宽度调制模块4、工作电源模块3、外部供电检测模块20、中央处理模块9和输出电流检测模块5,中央处理模块9中含有微处理器U2,外部的220V交流电进入整流模块1的输入端,整流模块1输出的直流电进入脉冲宽度调制模块4、工作电源模块3和外部供电检测模块20的输入端,脉冲宽度调制模块4的输出给发光灯6供电,微处理器U2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进入脉冲宽度调制模块4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脉冲宽度调制模块4的输出端与工作电源模块3的辅助输入端连接,工作电源模块3的输出给中央处理模块9供电,外部供电检测模块20的输出信号进入微处理器U2的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P1.3,发光灯6的供电回路中串接有输出电流检测模块5,输出电流检测模块5的输出信号进入微处理器U2的输出电流检测端P1.2。
脉冲宽度调制模块4中含有第一场效应管Q1,工作电源模块3中含有第一电感L2、第一稳压管D6、第二稳压管D5、第一二极管D16、第二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4、第一电容C1、第四电阻R14、第七电阻R4和第二场效应管Q2,外部供电检测模块20中含有第三稳压管D7、第一电阻R3、第二电阻R12和第三电阻R13,输出电流检测模块5中含有第三电容C4、第五电阻R6和第六电阻R10;整流模块1输出的直流电经过第一场效应管Q1后,再经过第二电感L3,然后进入发光灯6的正端,微处理器U2的脉宽调制信号输出端P1.1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输出依次经过第一电感L2、第四电阻R14后与第二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3的负极与工作电源输出端VCC连接,该工作电源输出端VCC与微处理器U2的电源端连接,第一电感L2和第四电阻R14的连接点与第三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4的正极接地,第一稳压管D6和第一电容C1并接在工作电源输出端VCC和地之间;整流模块1输出的直流电还经过第二场效应管Q2后进入第一二极管D16的正极,第一二极管D16的负极与工作电源输出端VCC连接,整流模块1的输出端先经过第三电感L1,再通过第七电阻R4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再与第二稳压管D5的负极连接,第二稳压管D5的正极接地;整流模块1的输出端先经过第三电感L1,再依次通过第一电阻R3、第二电阻R12后与地连接,第一电阻R3和第二电阻R12的连接点通过第三电阻R13与第三稳压管D7的负极连接,第三稳压管D7的正极与微处理器U2的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P1.3连接;发光灯6的负端通过第五电阻R6与地连接,第三电容C4并接在第五电阻R6两端,发光灯6的负端还通过第六电阻R10接微处理器U2的输出电流检测端P1.2。
控制电路14中还含有功率因数校正模块2,整流模块1输出的直流电通过功率因数校正模块2后再进入脉冲宽度调制模块4、工作电源模块3和外部供电检测模块20的输入端。
功率因数校正模块2中含有第三电感L1、第八电阻R9和第二电容C6,整流模块1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电感L1与脉冲宽度调制模块4、工作电源模块3和外部供电检测模块20的输入端连接,脉冲宽度调制模块4、工作电源模块3和外部供电检测模块20的输入端依次通过第八电阻R9、第二电容C6后与地连接。
整流模块1中含有整流器D12,整流器D12的输入端为整流模块1的输入端,整流器D12的输出端为整流模块1的输出端,整流器D12的输入端并接有防雷管TVS1;中央处理模块9中还含有编程接口,编程接口与微处理器U2的编程口(P3.0、P3.1)连接。
发光灯6中含有3个并联在一起的LED发光管串和3个第一三极管(N2、N3、N4),每个LED发光管串中含有M个串联在一起的LED发光管,3个LED发光管串的正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发光灯6的正端,3个LED发光管串的负端分别通过3个第一三极管(N2、N3、N4)后连接在一起形成发光灯6的负端,微处理器U2的3个发光管控制端(P1.0、P3.5、P3.4)分别与3个第一三极管(N2、N3、N4)的基极连接。
控制电路14中还含有人体检测模块、声音检测模块、亮度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8、语音模块7和无线通讯模块,人体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U2的人体信号输入端连接,声音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U2的声音信号输入端P1.4连接,亮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U2的亮度信号输入端P1.6连接,温度检测模块8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U2的温度信号输入端P1.5连接,无线通讯模块的通讯口与微处理器U2的通讯口(P3.2、P3.3、P3.6、P3.7)连接,微处理器U2的声音信号输出端P5.5与语音模块7连接;工作电源模块3的输出给人体检测模块、声音检测模块、亮度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8、语音模块7和无线通讯模块供电。
人体检测模块中含有热释电红外传感器U5和热释电红外处理器U1,热释电红外传感器U5的信号输出端OUT与热释电红外处理器U1的信号输入端1IN+连接,热释电红外处理器U1的输出端VO与微处理器U2的红外人体信号输入端P5.4连接;声音检测模块中含有麦克MK1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1B,麦克MK1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1B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1B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U2的声音信号输入端P1.4连接;亮度检测模块中含有光敏电阻HT1和第三运算放大器U1A,光敏电阻HT1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入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U2的亮度信号输入端P1.6连接;温度检测模块8中含有热敏电阻R18,热敏电阻R18与微处理器U2的温度信号输入端P1.5连接;语音模块7中含有电铃R17和第二三极管N1,微处理器U2的声音信号输出端P5.5通过第二三极管N1与电铃R17连接;无线通讯模块WIFI模块。
人体检测模块中还含有多普勒效应传感器U3、微波发射天线L11和第一运算放大器(U4A、U4B、U4C、U4D),微波发射天线L11连接在多普勒效应传感器U3的天线端(RF-P、RF-N),多普勒效应传感器U3的输出端OUT的信号经第一运算放大器(U4A、U4B、U4C、U4D)放大后输入到微处理器U2的微波人体信号输入端P1.7;语音模块7中还含有喇叭LS1和音频功放,微处理器U2的声音信号输出端P5.5与音频功放的输入端连接,无线通讯模块的音频输出端口与音频功放的输入接口连接,音频功放的输出端接喇叭LS1。
亮度检测模块可检测环境的光线亮度;如果检测到为白天时,微处理器U2就减小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直到关闭脉冲宽度调制模块4的信号输出,使发光灯6关闭;当检测到为晚上时,微处理器U2就增加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使发光灯6打开;
当人体检测模块检测到在发光灯光照范围内没有移动物的红外信号,并且声音检测模块没有检测到声音超过一定时间时,微处理器U2就自动关闭脉冲宽度调制模块4的信号输出,使发光灯6关闭;如果人体再次进入到侦察范围时,发光灯6再次开启到上次关闭时的亮度或内置的默认亮度;
当温度检测模块8检测到照明装置的工作温度异常(超过60度)时,微处理器U2就减小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直到关闭脉冲宽度调制模块4的信号输出,使发光灯6关闭,起到安全运行、防火灾的作用;
当无线通讯模块与无线网络相连时,通过无线网可控制灯泡的亮度和色温,还可查看室内的温度、亮度及人员走动情况,通过语音模块7还能给人们带来美妙的音乐,这种功能使该装置更加适合在养殖场使用。
发光灯6中含有多种颜色的LED发光管,可以利用无线模块指令微处理器U2,微处理器U2通过控制3个LED发光管串的启停来调节发光灯6的色温。
微处理器U2的型号为:STC15F;无线通讯模块的型号为:德州仪器CC2540;热释电红外传感器U5的型号为:RE200B;热释电红外处理器U1的型号为:BISS0001;多普勒效应传感器U3的型号为:RD627B。
智能照明装置还含有灯壳10,发光灯含有多个LED发光管13,LED发光管13安装在灯壳10的外部和内部,控制电路14安装在灯壳10的内部,灯壳10下部的开口处设有灯体滤光罩11,安装在灯壳10外部的每个LED发光管13的外面均设有发光管滤光罩;滤光罩的滤光波段为300 nm~500nm(中心波长400nm),可以过滤掉紫外光,起到防护眼睛的作用;灯壳10的上部设有灯口15,灯口15为螺口。
所述智能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含有如下步骤:
步骤1、首先,控制电路14上电,微处理器U2在上电开始的T时间内输出占空比从0%~99%连续递增的脉宽调制信号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4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应地,发光灯6的亮度逐渐变亮;在T时间内,如果微处理器U2的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P1.3没有检测到脉冲信号,T时间过后,微处理器U2输出占空比为99%的脉宽调制信号,此时,脉冲宽度调制模块4工作在最大脉冲占空比信号下;在T时间内,如果微处理器U2的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P1.3检测到一个脉冲信号,则微处理器U2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就锁定在当前的占空比数值处,此时,脉冲宽度调制模块4工作在设定的脉冲占空比信号下;在T时间内,如果微处理器U2的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P1.3检测到两个脉冲信号,则微处理器U2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就锁定在一个预先设置的占空比数值处,此时,脉冲宽度调制模块4工作在默认的脉冲占空比信号下;
步骤2、当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稳定在一个数值后:如果微处理器U2的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P1.3检测到一个脉冲信号,微处理器U2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则从当前的占空比数值处由大到小连续递减,相应地,发光灯6的亮度也由亮变暗;在占空比递减的过程中,当微处理器U2的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P1.3又检测到一个脉冲信号时,微处理器U2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就锁定在当前的占空比数值处,此时,脉冲宽度调制模块4工作在设定的脉冲占空比信号下;如果微处理器U2的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P1.3检测到两个脉冲信号,则微处理器U2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就锁定在一个预先设置的占空比数值处,此时,脉冲宽度调制模块4工作在默认的脉冲占空比信号下。
T为5秒,两个脉冲信号之间的间隔小于1秒,脉冲信号的宽度小于0.5秒,脉宽调制信号的频率为2KHz。
该智能照明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打开该智能照明装置的电源开关S1后,发光灯6会由暗至亮逐渐变化,在5秒内缓缓亮起来,直到最亮状态,让眼睛慢慢适应;发光灯6亮度变化的过程中,当变到需要的亮度时,快速地(0.5秒内)按动开关S1两次:关+开,锁定亮度;发光灯6亮度变化的过程中,快速地按动开关S1四次:关+开+关+开,发光灯6的亮度设为默认的亮度;发光灯6在稳定点亮状态时,快速地(0.5秒内)按动开关S1两次,发光灯6会开始变暗,当变到需要的亮度时,再次快速地(0.5秒内)按动开关S1两次:关+开,锁定亮度;发光灯6在稳定点亮状态时,快速地按动开关S1四次:关+开+关+开,发光灯6的亮度设为默认的亮度;发光灯6电源开关S1关闭时,连续按开关S1三次:开+关+开,便可开启小夜灯模式;经过以上操作后,如果需要再次重新设定发光灯6的亮度,则可关闭电源开关S1约10秒以上,然后从新进行设定即可。
实施例二:参见图1~图4、图6,图中编号与实施例一相同的,代表的意义相同,其工作过程也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是:LED发光管13安装在灯壳10的外部,灯壳10下部的开口处设有滤光透镜12,每个LED发光管13的外面均设有发光管滤光罩;滤光透镜和滤光罩的滤光波段为300 nm~500nm(中心波长400nm);控制电路14中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U5安装在灯壳10内且位于滤光透镜12的上方,滤光透镜12能将人体发出的红外线聚焦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U5上,有利于更好地检测是否有人在发光灯光照区域内,滤光透镜12为菲涅尔滤光透镜。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照明装置,含有发光灯和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控制电路中含有整流模块、脉冲宽度调制模块、工作电源模块、外部供电检测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和输出电流检测模块,中央处理模块中含有微处理器,外部的交流电进入整流模块的输入端,整流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进入脉冲宽度调制模块、工作电源模块和外部供电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输出给发光灯供电,微处理器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进入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输出端与工作电源模块的辅助输入端连接,工作电源模块的输出给中央处理模块供电,外部供电检测模块的输出信号进入微处理器的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发光灯的供电回路中串接有输出电流检测模块,输出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信号进入微处理器的输出电流检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照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中含有第一场效应管或可控硅或第三三极管,工作电源模块中含有第一电感、第一稳压管、第二稳压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电容、第四电阻、第七电阻和第二场效应管,外部供电检测模块中含有第三稳压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输出电流检测模块中含有第三电容、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整流模块输出的直流电经过第一场效应管或可控硅或第三三极管后,再经过第二电感,然后进入发光灯的正端,微处理器的脉宽调制信号输出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或可控硅的控制极或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或可控硅或第三三极管的输出依次经过第一电感、第四电阻后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工作电源输出端连接,该工作电源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电源端连接,第一电感和第四电阻的连接点与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接地,第一稳压管和第一电容并接在工作电源输出端和地之间;整流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还经过第二场效应管后进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工作电源输出端连接,整流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第七电阻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再与第二稳压管的负极连接,第二稳压管的正极接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后与地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连接点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三稳压管的负极连接,第三稳压管的正极与微处理器的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连接;发光灯的负端通过第五电阻与地连接,第三电容并接在第五电阻两端,发光灯的负端还通过第六电阻接微处理器的输出电流检测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照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电路中还含有功率因数校正模块,整流模块输出的直流电通过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后再进入脉冲宽度调制模块、工作电源模块和外部供电检测模块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照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发光灯中含有N个并联在一起的LED发光管串和N个第一三极管或第三场效应管,每个LED发光管串中含有M个串联在一起的LED发光管,N个LED发光管串的正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发光灯的正端,N个LED发光管串的负端分别通过N个第一三极管或N个第三场效应管后连接在一起形成发光灯的负端,微处理器的N个发光管控制端分别与N个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或N个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照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电路中还含有人体检测模块、声音检测模块、亮度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语音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人体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人体信号输入端连接,声音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声音信号输入端连接,亮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亮度信号输入端连接,温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温度信号输入端连接,无线通讯模块的通讯口与微处理器的通讯口连接,微处理器的声音信号输出端与语音模块连接;工作电源模块的输出给人体检测模块、声音检测模块、亮度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语音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照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人体检测模块中含有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热释电红外处理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热释电红外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热释电红外处理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红外人体信号输入端连接;声音检测模块中含有麦克和第二运算放大器,麦克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声音信号输入端连接;亮度检测模块中含有光敏电阻和第三运算放大器,光敏电阻与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亮度信号输入端连接;温度检测模块中含有热敏电阻,热敏电阻与微处理器的温度信号输入端连接;语音模块中含有电铃和第二三极管,微处理器的声音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二三极管与电铃连接;无线通讯模块为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照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人体检测模块中含有多普勒效应传感器、微波发射天线和第一运算放大器,微波发射天线连接在多普勒效应传感器的天线端,多普勒效应传感器的输出端的信号经第一运算放大器放大后输入到微处理器的微波人体信号输入端;语音模块中含有喇叭和音频功放,微处理器的声音信号输出端与音频功放的输入端连接,无线通讯模块的音频输出端口与音频功放的输入接口连接,音频功放的输出端接喇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照明装置,其特征是:还含有灯壳,发光灯含有P个LED发光管,P个LED发光管安装在灯壳的外部或/和内部,控制电路安装在灯壳的内部,灯壳下部的开口处设有滤光透镜或灯体滤光罩,安装在灯壳外部的每个LED发光管的外面均设有发光管滤光罩;灯壳下部的开口处设有滤光透镜时,控制电路中的人体检测传感器安装在灯壳内且位于滤光透镜的上方,灯壳的上部设有灯口。
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含有如下步骤:
步骤1、首先,控制电路上电,微处理器在上电开始的T时间内输出占空比从0%~99%递增的脉宽调制信号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在T时间内,如果微处理器的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没有检测到脉冲信号,T时间过后,微处理器输出占空比为99%的脉宽调制信号;
在T时间内,如果微处理器的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检测到一个脉冲信号,则微处理器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就锁定在当前的占空比数值处;
在T时间内,如果微处理器的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检测到两个脉冲信号,则微处理器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就锁定在一个预先设置的占空比数值处;
步骤2、当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稳定在一个数值后:
如果微处理器的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检测到一个脉冲信号,微处理器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则从当前的占空比数值处由大到小递减;在占空比递减的过程中,当微处理器的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又检测到一个脉冲信号时,微处理器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就锁定在当前的占空比数值处;
如果微处理器的供电通断信号输入端检测到两个脉冲信号,则微处理器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就锁定在一个预先设置的占空比数值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T为2秒~10秒,两个脉冲信号之间的间隔小于1秒,脉冲信号的宽度为小于3秒,脉宽调制信号的频率为100Hz~1MHz。
CN201610376879.9A 2016-06-01 2016-06-01 智能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8483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76879.9A CN105848365B (zh) 2016-06-01 2016-06-01 智能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76879.9A CN105848365B (zh) 2016-06-01 2016-06-01 智能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8365A true CN105848365A (zh) 2016-08-10
CN105848365B CN105848365B (zh) 2017-08-29

Family

ID=56595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76879.9A Active CN105848365B (zh) 2016-06-01 2016-06-01 智能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4836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1896A (zh) * 2016-12-01 2017-06-13 东莞艾笛森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蓝牙调光电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46531A1 (en) * 2010-12-09 2012-06-14 Rohm Co., Ltd. Driving circuit of light emitting element,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3024984A (zh) * 2011-09-22 2013-04-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光元件点亮电路和包括该点亮电路的照明设备
CN103068123A (zh) * 2012-12-25 2013-04-24 生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光照强度的led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46531A1 (en) * 2010-12-09 2012-06-14 Rohm Co., Ltd. Driving circuit of light emitting element,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3024984A (zh) * 2011-09-22 2013-04-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光元件点亮电路和包括该点亮电路的照明设备
CN103068123A (zh) * 2012-12-25 2013-04-24 生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光照强度的led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1896A (zh) * 2016-12-01 2017-06-13 东莞艾笛森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蓝牙调光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8365B (zh) 2017-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23469U (zh) 一种智能化led脉冲驱动电路
CN104470159A (zh) Led照明系统
CN105792413B (zh) Led智能驱动控制系统及灯具
CN104540278A (zh) 一种led照明灯无线调光控制系统
KR101007235B1 (ko) 조도 조절 조명 시스템
WO2010078716A1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led灯具的控制方法
CN103491690A (zh) 无级调光式led灯
CN202455601U (zh) 智能光控led照明装置
CN110572895B (zh) 子母照明装置、子母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智能照明系统
CN104524682A (zh) 一种基于人体睡眠生理节律的led灯具控制系统
CN203167332U (zh) 一种视觉自适应可调光节能led灯具
CN205812444U (zh) 智能照明装置
CN105848365A (zh) 智能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6341452U (zh) 可变光调色的智能led灯
CN202889734U (zh) 一种多功能led照明型应急灯
CN208540218U (zh) 基于单火线实现led色温-颜色调节的装置
CN104039055B (zh) 双用照明灯智能控制电路
CN203549457U (zh) 无级调光式led灯
TWI631873B (zh) 實現多種照明功能的移動物體感應燈源控制系統及方法
CN102413626A (zh) 感应式荧光灯具
CN110958739A (zh) 一种ble-mseh智能驱动电源
CN106793292B (zh) 可变光调色的智能led灯
Wu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LED automatic lighting system for plant factories
CN210075654U (zh) 一种新型三色温投光灯电路
CN103228083A (zh) 一种智能调光led驱动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