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36824B - 均匀配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均匀配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36824B
CN105836824B CN201610395043.3A CN201610395043A CN105836824B CN 105836824 B CN105836824 B CN 105836824B CN 201610395043 A CN201610395043 A CN 201610395043A CN 105836824 B CN105836824 B CN 1058368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distributor
sub
overflow
way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950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36824A (zh
Inventor
柯凡
何延召
李文朝
范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61039504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368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36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36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368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368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6Water distributors either inside a treatment tank or directing the water to several treatment tanks; Water treatment plants incorporating these distributors, with or without chemical or biological tank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ipeline Systems (AREA)
  • Branch Pipes, Ben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均匀配水系统。所述均匀配水系统包括:布水管组,布水管组包括:第一布水管,第一布水管包括多个子布水管,相邻两个子布水管中的位于上方的一个为上子布水管且位于下方的一个为下子布水管;多个第二布水管,子布水管的下端部与第二布水管相连;多个竖直设置的第一溢流竖管,多个第一溢流竖管的长度彼此相同,多个第一溢流竖管的下端部一一对应地与多个子布水管的下端部相连;和多个竖直设置的第二溢流竖管,除了位于最上方的子布水管之外的多个子布水管的上端部一一对应地与多个第二溢流竖管的下端部可转动地相连,相邻的第一溢流竖管和第二溢流竖管通过第一溢流斜管相连。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均匀配水系统具有配水均匀等优点。

Description

均匀配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均匀配水系统。
背景技术
配水系统是水污染治理行业中常用的一种技术。作为配水使用时,配水系统的功能是把集中进水均匀地分布到整个工作面上,所以配水均匀度是衡量配水系统的配水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均匀配水的均匀配水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均匀配水系统包括:布水管组,所述布水管组包括:第一布水管,所述第一布水管包括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置的子布水管,相邻两个所述子布水管中的位于上方的一个为上子布水管,相邻两个所述子布水管中的位于下方的一个为下子布水管;多个第二布水管,每个所述子布水管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二布水管相连,每个所述第二布水管上设有多个出水孔;多个第一溢流竖管,每个所述第一溢流竖管竖直地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溢流竖管的长度彼此相同,多个所述第一溢流竖管的下端部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子布水管的下端部相连;以及多个第二溢流竖管,每个所述第二溢流竖管竖直地设置,除了位于最上方的所述子布水管之外的多个所述子布水管的上端部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第二溢流竖管的下端部可转动地相连,其中与所述上子布水管相连的第一溢流竖管和与所述下子布水管相连的第二溢流竖管通过第一溢流斜管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均匀配水系统具有配水均匀的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均匀配水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子布水管的下端部与两个所述第二布水管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子布水管的下端部通过四通管与两个所述第二布水管以及所述第一溢流竖管的下端部相连,其中所述四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子布水管的下端部相连,所述四通管的第二端和第三端一一对应地与两个所述第二布水管相连,所述四通管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一溢流竖管的下端部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子布水管的下端部通过第一三通管和第二三通管与两个所述第二布水管以及所述第一溢流竖管的下端部相连,其中所述第一三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子布水管的下端部相连,所述第一三通管的第二端与一个所述第二布水管相连,所述第二三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溢流竖管的下端部相连,所述第二三通管的第二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二布水管相连,所述第二三通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三通管的第三端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第一溢流竖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三三通管,所述第三三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的上端部相连,所述第三三通管的第二端敞开,所述第三三通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溢流斜管的第一端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三三通管的第三端通过第一弯头与所述第一溢流斜管的第一端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第二溢流竖管包括第二管体和第四三通管,所述第四三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的上端部相连,所述第四三通管的第二端敞开,所述第四三通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溢流斜管的第二端相连,优选地,所述第四三通管的第三端通过第二弯头与所述第一溢流斜管的第二端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第二溢流竖管的下端部与第三弯头的第一端相连,除了位于最上方的所述子布水管之外的每个所述子布水管的上端部与第四弯头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四弯头的第二端可旋转地与所述第三弯头的第二端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均匀配水系统进一步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位于最上方的所述子布水管的上端部相连;和第三溢流竖管,所述第三溢流竖管竖直地设置,与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子布水管相连的所述第一溢流竖管通过第二溢流斜管和所述第三溢流竖管相连,其中所述第三溢流竖管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二布水管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第二布水管沿等高线布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与所述下子布水管相连的第二溢流竖管的上沿不低于与所述上子布水管相连的第一溢流竖管的上沿。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均匀配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均匀配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D区域的放大图;
图4是图1的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1的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1的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均匀配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均匀配水系统10。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均匀配水系统10包括布水管组,该布水管组包括第一布水管101、多个第二布水管102、多个第一溢流竖管103和多个第二溢流竖管104。
第一布水管101包括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置的子布水管1011,相邻两个子布水管1011中的位于上方的一个为上子布水管1011a,相邻两个子布水管1011中的位于下方的一个为下子布水管1011b。也就是说,水先流过上子布水管1011a,然后再流过下子布水管1011b。每个子布水管1011的下端部与第二布水管102相连,每个第二布水管102上设有多个出水孔。
每个第一溢流竖管103竖直地设置,多个第一溢流竖管103的长度彼此相同,即多个第一溢流竖管103的高度彼此相同。多个第一溢流竖管103的下端部一一对应地与多个子布水管1011的下端部相连。也就是说,第一溢流竖管103的数量与子布水管1011的数量相同,且一个第一溢流竖管103的下端部与一个子布水管1011的下端部相连。
每个第二溢流竖管104竖直地设置,除了位于最上方的子布水管1011之外的多个子布水管1011的上端部一一对应地与多个第二溢流竖管104的下端部可转动地相连。其中,与上子布水管1011a相连的第一溢流竖管103和与下子布水管1011b相连的第二溢流竖管104通过第一溢流斜管105相连。换言之,相邻的第一溢流竖管103与第二溢流竖管104通过第一溢流斜管105相连。
河滩湿地的布水通常会在河滩的坡顶布设一根或者几根多孔管孔管,使水流靠重力作用自坡顶流向坡底。但是该方法一方面会由于坡顶距离进水口近,水压大,水流较大,对坡顶湿地土壤的冲刷力大而导致水土流失,而到了河滩的下部则由于水压变小,水流量减少,导致河滩湿地坡顶与坡底的水流量不同,进而导致河滩湿地各点的布水浓度不均,影响处理效果,不能够充分发挥湿地的净化作用。另外,该方法不能够保证穿孔管的各孔的压力相等,即不能保证各孔的出水水压相同,不能够保证各孔的出水一致。
相较于通常的布水方式,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溢流竖管103和第二溢流竖管104,从而可以保证在第一溢流竖管103这一级的第二布水管102中充满水且各出水孔水压相同时,靠水流的自身重力作用依次通过第一溢流竖管103、溢流斜管105和第二溢流斜管104,到达下一级第二布水管102,从而实现河滩湿地同一级第二布水管102的各布水点(即出水孔)的均匀布水,湿地各处土壤所受到的冲刷力相同,避免了部分布水区域出水水压较大而造成湿地土壤流失现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均匀配水系统10通过使除了位于最上方的子布水管1011之外的多个子布水管1011的上端部一一对应地与多个第二溢流竖管104的下端部可转动地相连,从而可根据地形的变化,通过转动除了位于最上方的子布水管1011之外的多个子布水管1011,来使子布水管1011尽可能地贴近湿地表面,保证每个子布水管1011与湿地表面的距离相等,降低因子布水管1011距湿地的高度问题而引起的水流重力作用对土壤的冲刷。
而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均匀配水系统10通过使每个子布水管1011的下端部与长度彼此相同的第一溢流竖管103的下端部相连,从而可以使多个子布水管1011内的水的压力彼此相等。由于每个子布水管1011的下端部与第二布水管102相连,因此多个第二布水管102内的水的压力彼此相等。也就是说,多个第二布水管102的出水孔的出水压力彼此相等。由此可以确保多个第二布水管102的出水孔的出水流量彼此相等,实现河滩湿地的均匀配水。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均匀配水系统10具有配水均匀等优点。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均匀配水系统10包括布水管组,该布水管组包括第一布水管101、多个第二布水管102、多个第一溢流竖管103和多个第二溢流竖管104。
第一布水管101包括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置的子布水管1011,相邻两个子布水管1011中的位于上方的一个为上子布水管1011a,相邻两个子布水管1011中的位于下方的一个为下子布水管1011b。
子布水管1011可以根据地形的起伏变化来设置。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如果整个工作面只具有一个坡度,则每个子布水管1011均可以平行于该整个工作面上,即多个子布水管1011大体位于同一直线上。
如图1所示,如果该整个工作面具有多个具有不同坡度的坡,则每个坡至少对应一个子布水管1011,即每个坡至少安装有一个子布水管1011。可以通过转动子布水管1011,来使子布水管1011平行于其所对应的坡。由于多个坡的长度可以不同,因此多个子布水管1011的长度也可以不同。其中,上下方向与水在第一布水管101内的流动方向相对应,且水在第一布水管101内由上向下流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个子布水管1011的下端部与两个第二布水管102相连。具体而言,一个第二布水管102从子布水管1011向左延伸,另一个第二布水管102从子布水管1011向右延伸。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布水管102沿等高线L布设。由此可以进一步保证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动时,第二布水管102的各个出水孔所受的压力相同。也就是说,第二布水管102的各个出水孔的出水压力相同,从而可以保证第二布水管102的各个出水孔所流出的水量相同,达到均匀配水的目的。
有利地,每个第二布水管102上设有多个出水孔,多个该出水孔在第二布水管102的长度方向上等间距地设置。其中,第二布水管102沿等高线布设,保证各出水孔的海拔高度相等,所受力相同,可保证各孔的出水流量相等。第二布水管102的出水孔的直径可以是3毫米,该出水孔的间距可以是0.5米。每个该出水孔的开口可以向下,从而方便堵塞物从第二布水管102中滑落出来,避免堵塞事件的发生。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每个子布水管1011的下端部通过四通管与两个第二布水管102以及第一溢流竖管103的下端部相连。其中,该四通管的第一端与子布水管1011的下端部相连,该四通管的第二端和第三端一一对应地与两个第二布水管102相连,该四通管的第四端与第一溢流竖管103的下端部相连。
如图3和图5所示,每个子布水管1011的下端部通过第一三通管1061和第二三通管1062与两个第二布水管102以及第一溢流竖管103的下端部相连。其中,第一三通管1061的第一端与子布水管1011的下端部相连,第一三通管1061的第二端与一个第二布水管102相连,第二三通管1062的第一端与第一溢流竖管103的下端部相连,第二三通管1062的第二端与另一个第二布水管102相连,第二三通管1062的第三端与第一三通管1061的第三端相连。
有利地,第一三通管1061的第二端通过变径补心与一个第二布水管102相连,第二三通管1062的第二端也通过变径补心与另一个第二布水管102相连,第二三通管1062的第三端通过PVC管与第一三通管1061的第三端相连。第一三通管1061和第二三通管1062均为等径三通,第一三通管1061和第二三通管1062均水平放置。
如图3-图5所示,每个第一溢流竖管103包括第一管体1031和第三三通管1032,第三三通管1032的第一端与第一管体1031的上端部相连,第三三通管1032的第二端敞开,第三三通管1032的第三端与第一溢流斜管105的第一端相连。换言之,第三三通管1032的第二端为上端,第三三通管1032的第二端与空气连通。
每个第二溢流竖管104包括第二管体1041和第四三通管1042,第四三通管1042的第一端与第二管体1041的上端部相连,第四三通管1042的第二端敞开,第四三通管1042的第三端与第一溢流斜管105的第二端相连。有利地,第二管体1041包括上管部和下管部,第四三通管1042的第一端与该下管部的上端部相连,第四三通管1042的第二端与该上管部的下端部相连,该上管部的上端敞开,即该上管部的上端与空气连通。
有利地,第三三通管1032的第三端通过第一弯头1071与第一溢流斜管105的第一端相连,第四三通管1042的第三端通过第二弯头1072与第一溢流斜管105的第二端相连。第一溢流竖管103的直径等于子布水管1011的直径,第一溢流斜管105的直径等于子布水管1011的直径。
更加有利地,第三三通管1032的第三端通过PVC管与第一弯头1071相连,第四三通管1042的第三端通过PVC管第二弯头1072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与上子布水管1011a相连的第一溢流竖管103的上沿不低于与上子布水管1011a相连的第二溢流竖管104的上沿。由此可以防止因第二溢流竖管104低于第一溢流竖管103而导致水从第二溢流竖管104中溢出,影响该发明的均匀配水效果。
如图4所示,每个第二溢流竖管104的下端部与第三弯头1073的第一端相连,除了位于最上方的子布水管之外的每个子布水管的上端部与第四弯头1074的第一端相连,第四弯头1074的第二端可旋转地与第三弯头1073的第二端相连。
有利地,如图4所示,第四弯头1074的第二端通过PVC管与第三弯头1073的第二端相连。具体而言,第三弯头1073的第二端套设在该PVC管上,第四弯头1074的第二端可旋转地套设在该PVC管上。
如图1和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均匀配水系统10进一步包括进水管(图中未示出)和第三溢流竖管108。该进水管与位于最上方的子布水管1011的上端部相连。第三溢流竖管108竖直地设置,与位于最下方的子布水管1011相连的第一溢流竖管103通过第二溢流斜管109和第三溢流竖管108相连,其中第三溢流竖管108的下端部与第二布水管102相连。由此可以使均匀配水系统10的结构更加合理。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均匀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布水管组,所述布水管组包括:
第一布水管,所述第一布水管包括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置的子布水管,相邻两个所述子布水管中的位于上方的一个为上子布水管,相邻两个所述子布水管中的位于下方的一个为下子布水管;
多个第二布水管,每个所述子布水管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二布水管相连,每个所述第二布水管上设有多个出水孔;
多个第一溢流竖管,每个所述第一溢流竖管竖直地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溢流竖管的长度彼此相同,多个所述第一溢流竖管的下端部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子布水管的下端部相连;以及
多个第二溢流竖管,每个所述第二溢流竖管竖直地设置,除了位于最上方的所述子布水管之外的多个所述子布水管的上端部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第二溢流竖管的下端部可转动地相连,其中与所述上子布水管相连的第一溢流竖管和与所述下子布水管相连的第二溢流竖管通过第一溢流斜管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匀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布水管的下端部与两个所述第二布水管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匀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布水管的下端部通过四通管与两个所述第二布水管以及所述第一溢流竖管的下端部相连,其中所述四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子布水管的下端部相连,所述四通管的第二端和第三端一一对应地与两个所述第二布水管相连,所述四通管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一溢流竖管的下端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匀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布水管的下端部通过第一三通管和第二三通管与两个所述第二布水管以及所述第一溢流竖管的下端部相连,其中所述第一三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子布水管的下端部相连,所述第一三通管的第二端与一个所述第二布水管相连,所述第二三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溢流竖管的下端部相连,所述第二三通管的第二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二布水管相连,所述第二三通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三通管的第三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均匀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溢流竖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三三通管,所述第三三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的上端部相连,所述第三三通管的第二端敞开,所述第三三通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溢流斜管的第一端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三三通管的第三端通过第一弯头与所述第一溢流斜管的第一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均匀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溢流竖管包括第二管体和第四三通管,所述第四三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的上端部相连,所述第四三通管的第二端敞开,所述第四三通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溢流斜管的第二端相连,优选地,所述第四三通管的第三端通过第二弯头与所述第一溢流斜管的第二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均匀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溢流竖管的下端部与第三弯头的第一端相连,除了位于最上方的所述子布水管之外的每个所述子布水管的上端部与第四弯头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四弯头的第二端可旋转地与所述第三弯头的第二端相连。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均匀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位于最上方的所述子布水管的上端部相连;和
第三溢流竖管,所述第三溢流竖管竖直地设置,与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子布水管相连的所述第一溢流竖管通过第二溢流斜管和所述第三溢流竖管相连,其中所述第三溢流竖管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二布水管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均匀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布水管沿等高线布设。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均匀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下子布水管相连的第二溢流竖管的上沿不低于与所述上子布水管相连的第一溢流竖管的上沿。
CN201610395043.3A 2016-06-06 2016-06-06 均匀配水系统 Active CN1058368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5043.3A CN105836824B (zh) 2016-06-06 2016-06-06 均匀配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5043.3A CN105836824B (zh) 2016-06-06 2016-06-06 均匀配水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36824A CN105836824A (zh) 2016-08-10
CN105836824B true CN105836824B (zh) 2018-05-22

Family

ID=56575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95043.3A Active CN105836824B (zh) 2016-06-06 2016-06-06 均匀配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368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7651A (zh) * 2016-10-09 2017-01-0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低污染水体水质深度净化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18607B (fi) * 2006-04-05 2008-01-15 Markku Happonen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veden jakeluun
CN201439607U (zh) * 2009-07-16 2010-04-21 深圳市名雕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排水管道结构
CN203683230U (zh) * 2013-08-13 2014-07-02 广东森海环保装备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管井复合配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CN204779041U (zh) * 2015-03-30 2015-11-18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一种用于平流潜流人工湿地的布水集水系统
CN205773448U (zh) * 2016-06-06 2016-12-07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均匀配水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36824A (zh) 2016-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56455U (zh) 排水格构框架梁及排水格构框架梁护坡
CN101187206A (zh) 水电站进水口排沙设施
CN105836824B (zh) 均匀配水系统
CN205984296U (zh) 安全壳冷却系统
CN205773448U (zh) 均匀配水系统
CN206433415U (zh) 一种硬质坡面植生结构
CN108575678A (zh) 一种基于农作物需水量的计量灌溉装置
CN206671331U (zh) 一种野外径流小区稳流装置
CN207244779U (zh) 一种公路节水系统
CN208432133U (zh) 一种可变负荷的高炉冲渣水非金属换热装置
CN207948433U (zh) 一种基于农作物需水量的计量灌溉装置
CN206128021U (zh) 一种现代农田的排灌系统
CN108277775A (zh) 河工模型试验斜向冲淤进水箱
CN210023142U (zh) 排水箱涵或水池的防积於结构
CN210946693U (zh) 一种农田水利用防渗护坡
CN204237620U (zh) 一种布水均匀的厌氧反应器用旋流式布水器
CN207567899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急流槽
CN207270792U (zh) 一种泳池卧式过滤装置
CN209509125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水装置
CN205495049U (zh) 一种旋转母支管反洗水分配装置
CN110425361A (zh) 拖管灌溉用出流管
CN208553189U (zh) 一种液体槽式分布器
CN104121738B (zh) 大型氟利昂整体式制冰装置
CN208653294U (zh) 一种冷却塔布水装置
CN211814001U (zh)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