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313C - “神圣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群及其总体布置 - Google Patents

“神圣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群及其总体布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313C
CN1058313C CN 95109888 CN95109888A CN1058313C CN 1058313 C CN1058313 C CN 1058313C CN 95109888 CN95109888 CN 95109888 CN 95109888 A CN95109888 A CN 95109888A CN 1058313 C CN1058313 C CN 105831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region
hall
lotus
kwan
y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510988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379A (zh
Inventor
王志远
刘荫芳
王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cheng Commercial & Industrial Corp Shanghai
Original Assignee
Huacheng Commercial & Industrial Corp Shang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cheng Commercial & Industrial Corp Shanghai filed Critical Huacheng Commercial & Industrial Corp Shanghai
Priority to CN 9510988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313C/zh
Publication of CN1141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31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31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建筑群,特别涉及一种表现中国诸神列仙、圣者贤人的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的总体布置及其结构。“神圣中华”是这一特定内涵的专门称谓。本发明的“神圣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群及其总体布置运用并浓缩了全部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的历史及学识的精华,突出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从整体布局到个体设计均加以创造性的改进,包括华夏圣土、神州仙境、莲华世界等三大区和50个分区,建筑主题分别是“君子之风”、“静虚之气”和“慈悲之心”。

Description

“神圣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群及其总体布置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振兴中华、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众素养,十分有必要建设一种展示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大型建筑群。本发明属于一种建筑群,特别涉及一种表现中国诸神列仙、圣者贤人的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及其结构。“神圣中华”是这一特定内涵的专门称谓。
表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建筑目前有三大类型:一类是历代遗留的传统建筑,格局一般大同小异,而且由于每种建筑各有兴建的背景环境,因此其主题及内涵都有一定局限,很难全面系统体现全部中华文明的整体形象。第二类是原形微缩,如深圳的“锦绣中华”、“世界之窗”,北京的“世界公园”等。第三类是仿古、复原各占一半,如河北省香河的“天下第一城”。这后两类均属模仿组合,没有自身的创新,缺乏推陈出新的价值。
本方案的目的在于对中华传统文化(重点是儒道两家,兼及融入中华文化的佛学)的现实表现方法提出新的设计方案,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学术研究成果和科技发展成果为基础,提出一种“神圣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群构思和技术方案,生动、具体、形象地为中华传统文
化创造了崭新的表现形式。这个系列的大型建筑群运用并浓缩了全部儒家、道家和带有中国特色的佛家的历史及学识的精华,突出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从整体布局到个体设计均加以创造性的改进。因此,对于传统文化建筑群体,这是具有历史价值的发展和进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以建筑群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并发挥其对当今的精神文明建设应起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是由道、儒两家思想和人物构成的,其中,道以神(诸神列仙),儒以圣(圣者贤人)为其象征。“神”、“圣”合流,显示了中华文明的东方特色。宋明以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潮席卷社会,佛教文化与道、儒两家融为一体,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灿烂的光彩。因此,在开辟新的文化景区、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本发明主张不盲目仿古、不浅薄媚俗,要为中华大地留下几处具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水平的人文景观,为匡正人心、淳化世风造一方净土。本发明将以“君子之风”、“静虚之气”和“慈悲之心”三个主题分别表现儒、道、释三家的文化内涵,向当代乃至后代中国人,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现中华文化的精神底蕴。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神圣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群依照“今日之精品,后世之文物”的高标准,综合古今中外一切可能利用的文化表现方式和建筑表现形式,采用现代科技和新型材料,高品位、高质量地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
本发明即“神圣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群由三个大区构成,即儒教文化区(以“华夏圣土”命名)、道教文化区(以“神州仙境”命名)和观音文化区(以“莲华世界”命名)。整体布局以“华夏圣土”居中路,“神州仙境”居东路,“莲华世界”居西路,以三条线索沿三大区从北向南表现从古到今的历史进程,并用空间位置显示各种观念的相互联系。
三个大区共包括50个建筑群分区。
第一大区:“华夏圣土”区
“华夏圣土”区以充分表现从儒家到儒教从而影响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全部历史、人物、事件和思想为目的,显示“君子之风”的精神面貌及其建筑风格,突出具有象征性、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的18个建筑群分区。
本大区园林的主要树种是松、柏、杉,主要花卉是兰花。大类要单纯,品种要丰富,形成特色。
1.炎黄广场建筑群分区
(1)中路景区正北方(即中轴线北部五分之四处),建三大区之中最大的广场,中立黄帝炎帝的巨大黄铜包片造像,成为全景区的至高点。(从基座算起为50米,象征中华文明五千年。)
(2)黄帝炎帝像背后以钢架立起日、月、星三光的铜片浮雕墙,日、月、星有多角度折光并在夜间发射激光。钢架上有电梯升降,造像的飘带与钢架形成索道,可供观光者攀援登临,最高可到造像肩部,寓意“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
(3)造像底座高约5米,周长96米,为正方形。四面均为黑色石质,浮雕或镌刻《九百六十万华夏山河图》,四图皆以中岳嵩山为地平焦点,犹如从东西南北四方遥望中原大地。气势宏大,满目锦绣。其拓片编号发行。
(4)黄帝炎帝像底座之北侧,建四亭一阁,两端低中间高的冂形回廊,四亭从西向东依次塑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其中间位置的楼阁为三层,其中层塑盘古氏,回廊从中层穿过。廊壁镶嵌以黄帝名义传世的重要著作碑文若干篇。
(5)黄帝炎帝像底座之南侧,筑圆坛,坛心是中国版图轮廓,取陕西黄帝陵的黄土充实其中心,其余部分取黑土、红土、白土、青土及各大山脉的石块按地势加以充实。黄河、长江之水皆从江、河中取来,循环流动不息。坛前设置永不熄灭的“中华圣火”,以及供春秋拜祭用的古朴石案、石烛台等。坛左右建配殿。
(6)黄帝炎帝像西侧建方泽坛,祭后土(地神);东侧建寰丘,祭上帝(天神)。
(7)圆坛正南浮雕中央后土女神像,其东侧雕春(木)神句芒,夏(火)神祝融,其西侧雕秋(金)神蓐收、冬(水)神玄冥。圆坛用印度红大理石,浮雕为汉白玉。
(8)在通往圆坛的石条甬道两侧,各列六尊执旗的月神,象征12个月。甬道北高南低,高处建祭台,置“圣火”。
2.尧祠禹殿建筑群分区
(1)在炎黄广场南端,如同屏障,筑小山丘,高10-15米,丘顶有尧祠,高3-5米,建筑风格古朴,供奉尧之造像,舜之塑像(驱象犁田)在丘南,舜的周围有后稷、巢父和夔。丘北有石屏,浮雕颛顼、帝喾的造像。
(2)丘南有水环绕,西、东两端有桥如虹,水之南岸建大殿,高5-8米,有大禹治水造像。禹殿呈早期氏族聚会大屋的特色。
3.鼎台卦城建筑群分区
(1)鼎台区东西向横排九巨鼎,象征九州,显示青铜文化的雄浑壮观,九鼎之前建平台,上立巨四羊方尊,以示吉祥。台四周构筑古朴风格居室,展示各种青铜器皿。
(2)卦城全名八卦城,源自文王于羑(yǒu)里演卦之典,以八卦太卦图和先天图为基础,加以合并变化,建圆形平面立体城垣,分别设立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八区,使游人进入其中有切实感受。其中坎(水)和离(火)相对,各塑其神,有水、火自七窍喷涌,并有喷管从脚下向对方延伸,水火交汇处,水中有火,火中有水,十分壮观。另外,交汇处有一圆形区域,其中水、火的喷管密集交错,由电子控制,成水火双鱼形旋转运动。震(雷)与巽(风)相对,各塑其神,水火相济之时,雷电发动,巽风劲吹,更增气势。艮(山)与兑
(泽)相对,各塑其神,游人可以登人造山峰,观赏风雷水火的演示,看水向兑方流去,汇成沼泽。乾(天)与坤(地)相对,各塑其神,荡荡无垠。乾区造太吴陵,上圆下方,有伏羲女娲造像。路面有人造云气浮动。坤区造文王演易亭,遍植绿茵,生机勃勃。
此八区之外的环状地带,按八卦分区设立64个门户。游人在环外的“蓍室”,接受有关八卦的知识介绍,并练习以六爻起卦的方式决定进入某一门户,而该通道内则按卦象予以布置。游人从通道穿行于卦阵,有惊无险,但能否进入圆心区观赏,还要看卦阵的具体变化而定,由此而引出错卦、综卦等复杂的可能性,增加了游人的参与性与神秘感。
4.诸子百墙建筑群分区
建长城式高墙,设七个烽火台或望楼,其中分别树立最著名的(1)阴阳家(2)兵家(3)法家(4)纵横家(5)墨家(6)农家(7)小说家等有代表性的七子塑像,展示其学说。
5.孔孟广场建筑群分区
(1)立孔子巨像(红铜包片),从基座算高30米,像高25.50米,象征至下世纪初孔子的年龄。从孔子故乡曲阜请来《论语》(玉石版,镌金字),置于孔子像正中处。每年孔子诞辰取出七日供游人观礼。
(2)孔子像背后以钢架立起天、地、人三才的铜片浮雕墙。(三才:即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3)造像及钢架底座取六边形,纪念孔子编辑《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经的伟大功绩。向南的一面以青石敷面,镌刻半部《论语》,取“半部论语治天下”之意。其余五面浮雕或镌刻“孔子圣迹图”,拓片编号发行。
(4)孔子像之北侧,从西向东塑“四贤”(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四像身后以半月形影壁浮雕闵损等“十二哲”。
(5)孔子像之南侧,开辟方型小广场,(立仪门、棂星门)以供演礼祭孔之用。场四外比场内略高,以便观瞻。
(6)广场之南建一殿三堂,殿为大成殿,三堂为明德堂、新民堂、至善堂,殿在正北,明德堂、新民堂分在左右,至善堂在正南,合为正方型。至善堂前有八个门,分别为致知门、格物门、诚意门、正心门、修身门、齐家门、治国门、平世门。门以石或木构,从南向北依次加大;门下甬道,依次加宽。
(7)八门之南筑坛,取杏叶状,上建行殿,环坛有水,四桥沟通。殿内收儒家典籍图书,举办讲座。
(8)杏坛之南,塑亚圣孟子像,高20米。底座镌《孟子》章句。从孟子故乡请来《孟子》,置于孟子像正中处。
6、六艺苑建筑群分区
六艺,即(1)礼(2)乐(3)射(4)御(驭)(5)书(6)数,都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娱乐性,分六小区加以表现,有专人演示,游人可参与学习或游戏。
建孔膳馆,提供传统的孔府菜系名馔。
其中乐、礼、书、数,建为田字形的四座楼阁,有飞阁相联,楼阁之西、东两侧,开辟射圃和御场,分别教习射箭和驾驶的知识并举行竞赛。
7、封禅台建筑群分区
(1)建始皇封禅台,塑赢政造像,台下排列秦俑,密集成阵。封禅台建如
Figure C9510988800101
形,中空。列俑阵,四围城台上供奉有秦代尊崇的四帝(青、黄、赤、白)和八神,即天主(泰山)、地主(梁父)、兵主(蚩尤)、阴主(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阳主(之罘山)、月主(莱山)、日主(盛山)、四时主(琅邪)。
(2)设太一祭坛(泰畴),分三层,其中黄帝坛位于西南方,另外四帝按东、西、南、北分布。太一神位于三层中心,“天地万物,始自太一”,象征国家的大一统。
坛上塑汉武造像。坛下正南方塑董仲舒造像。
除“太一”之外,坛上还可配享日、月、星辰、大地山川和祖先、圣贤各种神祗。
8.忠义厅建筑群分区
(1)以关羽读《春秋》,作为主建筑“忠义厅”内的塑像,介绍儒家思想正统观念在历史上的影响。
(2)造竹林,建七贤亭,表现两晋时代以玄学风貌出现的儒学特点。
(3)建天文地理馆,突出郭璞《葬经》的主体内容。介绍中国传统堪舆知识。包括沙盘、图示和专家咨询。
9.道统回廊建筑群分区
建北斗七星状曲折回廊。以七亭(包括隋唐亭、宋亭、元亭、明亭、清亭、近代亭、现代亭)作为贯连首尾的建筑,亭中建大儒造像,廊上绘当时著名掌故,并题以匾额楹联,所表现的儒者主要是:
(1)隋代大儒王通
(2)唐代大儒韩愈、柳宗元、李翱、刘禹锡、白居易
(3)宋代大儒朱熹、陆象山(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王安石、苏轼、叶适、陈亮)
(4)元代大儒耶律楚材、姚枢
(5)明代大儒王阳明(刘基、方孝孺、王廷相、何心隐、张居正、李贽、顾宪成)
(6)清代大儒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曾国藩(宋应星、熊伯龙、方以智、傅山、颜元、李光地、方苞、戴震、章学诚)
(7)近代大儒龚自珍、魏源、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张之洞、章太炎、严复
(8)当代大儒梁漱溟、冯友兰
10.本草堂建筑群分区
本分区着重表现中国传统医学的历史和知识,以及对医神药神的崇仰。
(1)百草园,培值各种中药植物,分类展示。园中建本草堂,平面为
Figure C9510988800111
形,供奉从神农到李时珍等药神药圣的造像,陈列或镌刻《神农本草》、《本草纲目》等经典。
(2)千方馆,平面为“方”形,供奉从黄帝歧伯以下历代医神医圣的造像或画像,陈列或镌刻《黄帝内经》、《伤寒论》、《千金方》等经典。
(3)济世堂,延请国内中医各科著名医师到此聚会、研讨、休养,同时为周边地区民众会诊治病。本处绿化以杏树为主;取“杏林春暖”的寓意。治疗手段除处方外,应包括气功、针灸、推拿按摩等。
(4)并建药膳馆,提供食疗、食补的传统饮食。
11.百川堂建筑群分区
本分区着重表现中国传统武术的历史和知识,以及对战神的崇仰。其中以历代儒将所传兵法击技为主体,如关羽、岳飞、戚继光等人的刀法、枪法、剑法及拳法,同时兼顾社会上广泛流传的佛家武术少林体系和道家武术武当体系。
(1)百川堂,取“海纳百川”之意,建平面,为 形的两层传统建筑。北厅为儒,西厅为佛,东厅为道,分别供奉先贤,教诲后学,以武德为上。中厅供奉武圣关帝之像,配享岳飞、戚继光及历代著名战将。
(2)精武馆,广延海内各门派,培养传人。馆址平面为一篆书“武”字。
(3)海上擂台,重建传统擂台,延请高手打擂或定期表演。12.当代世界儒文化博览馆分区
博览馆呈儒冠状,平面为圆形,内分若干展厅、会议厅。中国及世界儒文化组织或景点均可设置自己的展台,不定期更新展示内容。
13.中华门分区
(1)建“神圣中华”正门,宫阙采用唐代外观。一门六阙;宫阙高15-25米,宽40-80米。质朴大方、雄伟壮观。门额书“中华门”三字。
(2)正门前辟圆形小广场,中心有喷泉,水心立巨石,镌刻“华夏圣土”四字。塑朱雀一尊,以正南方。
(3)广场南有河成弓状,上有汉白玉桥五座。
(4)桥南树四柱汉阙一座,以水泥浇注,外施淡彩,高10-20米,宽20-30米,中额书“神圣中华”四字。其左右后侧均树棂星牌坊各一座,以汉白玉或花岗石构建,高8-18米,宽15-25米。圣洁庄严,分别书额为“神州仙境”和“莲华世界”。
14.百工城建筑群分区
(1)建“百工城”。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各处手工工艺在世界上有广泛深远的影响,但随著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精湛的技艺由于产量低而被淘汰。实在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损失。百工城将为保留这些技艺提供一座活的博览馆。其中应包括七十二行手工业,如金、银、铜、铁、锡;石、木、雕、画、皮;弹、轧、机、篾、瓦、垒、鼓、椅、伞、漆等。又如窑、染、酒、箍;纸、墨、笔、砚等。藏、蒙、回、彝、苗、僮、维等各少数民族的手工艺也应尽多收容。
百工城建筑形式定位在明清时代,建小街坊、小铺面,便于游人观览购物。
城墙角楼、城门楼及通道安置中国历代自然科学家造像,如祖冲之,一行等,展示他们的成就。
(2)在中国民间,行业神是传统手工业都要供奉的,其中大多是该行业的创始人或有杰出贡献的人物,如木工供奉鲁班,纸匠供奉蔡伦等。展现百工所尊崇的祖师,是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方面,也增加了游览情趣。因此,百工城中,在安顿百行百业的展示操作场地时,要追寻旧貌,分别展示行业神。凡某一行业神诞辰,要举行相应的纪念活动。
15.百姓祠分区
(1)百姓祠是逐层缩小的三层同心圆柱形建筑,按《百家姓》分为508扇立体空间,每姓占均等的一幅状空间。最上层供奉始祖(造像、绘画或传统牌位),第二层是该姓历代贤达,第三层是当代后裔题名录。从最上层到最下层,两侧墙壁均有灯烛和供奉人名录,由后裔自愿捐助计时供应照明。
(2)最下层靠圆心部分,辟为“寻根堂”、“恩泽堂”性质的咨询机构,承担家谱调研工作,为海内外华裔服务.(如“仰”姓,上古为舜之大臣,名仰延,善挽弓及调琴瑟。其后裔中有宋代仰忻,孝子;明代仰瞻,清官。)
(3)祠最下层正南开一大门,直通圆心。圆心为上下贯通的圆柱空间,有铜铸龙盘旋而上,最上是黄帝,居于龙首。龙首四环,正北绘炎帝,其余为伏羲、女娲、颛顼、帝喾、尧、舜、后稷、契等环列。
龙口衔珠,向南对一圆门,即可由此进入最上层。在最上层参观某一室后,可以出到环状平台上四望或转入其他室参观,也可以在该室内垂直下到第二层。第二层无平台,只能垂直下到第三层,经“寻根堂”进入圆心,然后出大门。如果要看另一室,必须重新登上第一层。
(4)祠顶为一风鸟,踞于金顶上,其尾508根,履于祠顶。二层、三层有瓦脊,塑如小龙,共1016条。凤鸟象征母性,繁衍旺盛。小龙象征龙的传人,生生不息。龙凤相聚,寓意吉祥。
16.贤德祠分区
贤德祠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凡历代有功于民族及国家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平民百姓,均可入祠。分先祠和生祠两部分。先祠气氛庄严肃穆,设施朴素大方。为创造庄重气氛,设斋宫、乐室。生祠则为当今海内外著名华人杰出人物造像,并向其本人颁发“中华贤德生祠”证书。贤德祠平面为工字形,生祠在南,先祠在北。祠外西南角辟地下展厅,设奸佞窟,凡历代奸臣叛逆危害国家民族的,均置其内,受后人唾骂。
17.文采阁建筑群分区
(1)建当代书法家碑林回廊,集诗经、楚辞、古诗、古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名言名句。
(2)建文采阁为历代文学家、诗人造像,以园林背景相配合。
主要人物包括屈原、司马相如、杨雄、东方朔、曹操、曹丕、曹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祺、刘禹锡、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王安石、李清照、辛弃疾、陆游、杨万里、萨都拉、关汉卿、袁枚、李渔、兰陵笑笑生、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吴敬梓、金圣叹、蒲松龄、曹雪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冰心、林语堂、张恨水、梁实秋。
18.春秋阁建筑群分区
(1)建二十四史亭,表现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中国史籍的辉煌成就。二十四亭尽建于一桥之上,桥下流水,逝者如斯。
(2)建春秋阁为历代史学家造像,以园林背景配合。
主要人物包括左丘明、司马迁、班固、陈寿、刘知几、司马光、欧阳修、郑樵、王世贞、谈迁、王夫之、章学诚等。
第二大区:“神州仙境”区
“神州仙境”区以充分表现从道家到道教从而影响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全部历史、人物、事件和思想为目的,显示“静虚之气”的精神素养,突出具有象征性、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的22个建筑群分区。。
本大区园林的主要树种是梅,主要花卉是菊。大类要单纯,品种要丰富,形成特色。
本大区的建筑思想以道家--道教的传承体系为主线,道教对世界构成及诸神分布的观念为辅线。建筑风格以超然出世、浪漫神奇为主,体现清静无为、纯朴自然的思想实质。
1.老庄广场建筑群分区(比孔孟广场略向北移)
(1)道教奉老子为第四位真神。而在历史上实有其人的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生年略早于孔子,同为中华文化伟人。
立老子巨像(青铜包片),从基座算高30米。像高26米,象征至下世纪初老子的大致年龄。从老子故乡请来《道德经》五千言(金版,王石嵌字)置于老子像正中处。每年老子诞辰取出七日供礼。
(2)老子像背后以钢架立起元精、元气、元神三元的铜片浮雕墙作。
(3)造像及钢架底座取五边形,纪念老子以五千言垂训数千年。以青石敷面,按每面1000字镌刻《道德经》。浮雕或镌刻“老子仙迹图”,拓片编号发行。
(4)老子像前筑坛,坛心是双鱼太极图。其中黄土取自老子故里,绿苔取自四川青城山。
(5)太极坛之南,开辟方型小广场,以供纪念活动。
(6)广场之南,塑庄子像,高20米,底座镌《庄子》名言。从庄子故乡河南商丘东北(古宋国蒙地)请来《庄子》,置于庄子像正中处。像周围植漆树。
2.汉太平殿分区
道教此时称“五斗米道”,实际创始人张陵及张衡、张鲁(即三张:张天师、张嗣师、张系师)。殿内为三张造像,四壁绘五斗米道故事,陈列《太平经》、《老子想尔注》。
3.晋仙翁园分区(包括1景点)
葛玄、葛供是三国到两晋时代使道教系统化的重要人物,辟一园林,造二翁仙形,造“抱朴亭”,镌《抱朴子》。
4.南北朝台馆建筑群分区(包括7景点)
(1)三洞真经台,成品字排列,有飞阁相联。
A.三皇台,奉《三皇经》,篆书“三皇天文”,象征天地神祗、仙官兵将和魂魄精灵等。又依《五岳真形图》制作图版。
B.灵宝台,奉《灵宝经》,依《灵宝五符经》,于台上分别建五帝塑像,树五色旗,并书篆文若干品。
C.上清台,奉《上清经》,展示多种道术,诸如金丹服食、导引行、佩符投简、遁甲隐景、踏罡步斗、高奔日月、餐吸云霞、歌颂礼赞、召神伏魔、禁制虎豹水怪,特别是思神守一、诵经念咒之术。同时奉《黄庭经》、《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九章》。以金字镌刻,傅之不朽。
(2)楼观台。内塑楼观道北魏创始者名道士陈宝炽、李顺兴、候楷、王延、严达等人造像。该派以老君和关令尹喜为祖师,故又称“关令派”。
(3)华阳馆。内塑陶弘景像,介绍上清派。其中《真灵位业图》为神仙谱序勾划了轮廓。
(4)崇虚馆。内塑陆修静像,介绍灵宝派。
(5)静轮天宫。历史记载:“其高不闻鸡鸣狗吠之声”,内塑冠谦之像,介绍新天师道(北天师道)。
5.唐宫建筑群分区
(1)展示隋唐时代道风。奉无为之旨的孙思邈、成玄英、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杜光庭占主流。
(2)从隋苏元朗开始,直至唐后期,钟离汉、吕洞宾、施肩吾的有为派内丹家,则展现了道家修炼的新趋向。
6.宋阁建筑群分区
(1)展示宋辽时代道风,阁前设立体的道士陈搏无极图:“元牝之门”造一深穴,“水火匡廓”造燃气与喷泉的交错,“三五至精”以五色、五质依图取势。
(2)造全真派南五祖像(张伯瑞等)
7.元观建筑群分区
(1)正厅展示金元时代道风,重点介绍全真教。
(2)左侧厅介绍太一、真大、全真、净明诸派的发展脉络。
(3)右侧厅介绍正一、上清、灵宝三大符篆道派。
(4)后厅介绍民间白莲教。
8.明楼建筑群分区
(1)展示明代道风,一层突出正一派的人物及特色。
(2)二层以张三丰为重点,介绍全真派。
(3)楼外有佞道亭,揭示明代皇帝佞道误国的昏庸。
9.清苑建筑群分区
建清代道观展示清代道风,突出全真龙门派的中兴。
10.道风民俗城建筑群分区
建小型城廓,将上述唐宋以来建筑包容在内,另外兴建城隍、土地、财神、文魁等模拟庙宇,展示清末民初时代社会风俗信仰中的道教成份。丰都大帝、医王、药王、二郎神、钟馗、灶君、门神、瘟神等都包容在内。
11.大道门建筑群分区
“神州仙境”境口要建成一组既有道教风范,又有神秘色彩的特殊建筑,从一开始便吸引游人。
(1)其平面布局应为一“道”字,入口在“辶”字的点与折的缺口处,“辶”字的下平捺,建为可登临的城垣,挡住正面的视线。城下可开护城河,在入口处设桥。城垣转折处可建角楼或望台。城垣以青、灰、白三色为主调,城下以暖调植物相衬对比。
(2)城外桥头立一棂星石坊,上书“神州仙境”。城门横额为“大道门”。桥名“化仙桥”,过此桥,入此境,犹如化做神仙。
(3)牌坊之后,桥之前,塑一巨型青龙,以正东方。
(4)城内为一“首”字,建为北高南低阶式高台。高台平面沿“首”字轮廓,上建飞阁下建游廊。阁中有水漫涌,从“目”字的三个空台处滚水而下。滚水表面要求平如玻璃,虽流犹止,虽有若无。
水从西侧流到城外,沿河向东流向桥东,由机械将水提上城垣东端的箭楼(水塔),然后从水管压上飞阁。
“首”字顶端两点建为悬空式楼台,可向北眺望或凌虚俯视。
“首”字上下共五横,可以青、赤、黄、白、黑五色覆其顶,象征五大(天地水火风),五方(东西南北中),五行(金木水火土)。
以“道”字为境口,表示道教崇大道之理,扬大道之义。水涌环流,象征大道生生不息、万古长在。
飞阁游廊内展示当代世界范围内道教的传播和研究状况,以及道教思想的广泛影响。可以名之曰“当代世界道教博览馆”。
(以上建筑群主要表现道家“三宝”中的“师”,以下表现“道”、“经”。)
12.大罗天苑建筑群分区
大罗天是道教所称三十六天的最高层,“包罗诸天,太空之上”。此分区的横向位置,在“老庄广场”之上。依“渺渺大罗,云层峨峨”造境。
13.三清广场建筑群分区
三清由大罗天所生“玄、元、始”三化成,造三清像:
(1)清微天玉清境元始天尊(天宝君)
(2)禹余天上清境灵宝天尊(太上道君)
(3)大赤天太清境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此即三神主三天三仙境,为三洞教主。建品字形广场,立三清造像,各高15米。广场当中建三清宫。
14.四御六合楼分区
四御即(1)吴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
(2)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3)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4)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建四御六合楼,三层,最上层是统御万天玉皇大帝,最下层是统御万地后土皇地祗(女神),中层有东、西、南、北四个悬空垂华阁,
分别为统御万雷勾陈大帝(南)、统御万星紫微大帝(北)、统御万类青华大帝(东极太乙救苦天尊)、统御万灵长生大帝(西)。四御为三清辅臣,又称四辅,从六御演变而来,而六御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方位神观念,体现了对方位的认识。
15.护法帅府建筑群分区
围绕四御六合楼。建护法元帅的帅府和坛场。
(1)造白色帅府,天蓬元帅(天蓬玉真寿元真君)执玉印,坛场为立体玉印之形,负印文面向东北,坛前地面与负印文相应为正文,造像在印背上,立于西南,面向东北。以白色为主,象征蓬星。
(2)造红色帅府天猷元帅(天猷仁执灵福真君)仗宝剑,坛场平面为宝剑之形,场在东南,剑指西北。造像立于剑柄之上。以红色为主。
(3)造青色帅府翊圣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持大戟,坛场平面为戟形,造像立于戟柄之上,面向西南,立于东北。以青色为主。
(4)造黑色帅府玄天真武(佑圣真武灵应真君)运水火,坛场在西北为立体水火造形,火在水上,各有喷管定时出水火。造像立于焰头,面向东南。以黑色为主。
由于护法元帅在民间流传着另一说法,因此在此分区内也加以表现。分别在东、西、南、北建与六合楼相应的帅府和坛场。
(5)造赵公明帅府(正一玄坛元帅)。坛场在正北面,面如黑炭,执铁鞭,骑黑虎,后立炼丹仙炉。炉后有屏,屏上浮雕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位神仙。
(6)造关云长帅府(三界伏魔大帝)。坛场在正南,面如赤枣,执青龙刀,骑赤免马,后立关平、周仓。
(7)造马灵耀帅府(华光大帝、灵官马元帅)。坛场在正西,面如白玉,三只眼,执金砖火丹,故又称火神。真武大帝部将。
(8)造温琼帅府(亢金大神)。坛场在正东,通体青色,执“无拘霄汉”金牌一面,玉环一只,琼花一朵。东岳大帝十太保之一。
16.三官苑建筑分区
三官苑分区可以安排在三清分区之北。三官(天、地、水)表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的最基本认识。其中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与人生息息相关。造三宫殿及三官塑像,天官居中,地官居东,水官居西,分别以花灯、莲花、花烛为主要象征物,于上元节(正月十五)、中元节(七月十五)、下元节(十月十五)举行庆祝活动。
17.万神城建筑群分区
(1)以博山炉造形为外观,中心建封神台,四围的立体空间中依照各部诸神方位及归属,将中国传统信仰中的神明(如五岳大帝、碧霞元君、九天玄女、雷部诸神、六丁六甲、四值功曾等)予以具体表现。
(2)城中特设仙肴阁,提供有道教特色的素食餐饮或药膳。
18.列仙堂分区
列仙堂建筑平面为双鱼太极图,一半为阳,以透明材料构成;一半为阴,是完全封闭的,二室之间,从“鱼眼”处的地下通道相联。凡历代神仙传所载之神仙,精选300人列入,以各种艺术手段和材料加以表现,实为“当代道教人物造型艺术展厅”。
19.天罡地煞阵建筑群分区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曾被《水浒》传借用对照安排108位好汉。现可根据天罡地煞的天文地理位置,反过来借用水浒好汉的形象,表现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108个形象均安排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以便给以立体布置,游人有专用道穿行其间。
20.十大洞天和三十六小洞天建筑群分区
为了表现洞天真人(如三茅真君、许逊真君、安期生、赤松子、广成子及八仙等),造46处洞穴丘峦,亭台楼观的缩微景观,使游人了解天下仙山。洞天的相对位置,均按地理的真实位置关系安排。
21.元神塔分区
元神塔共七层,第七层供奉斗姆,即“北斗众星之母”,形象为三目、四首、八臂。其背后环列北斗七星,即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右分坐其长子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南极星)、其次子中天紫微大帝(北极星),对面侍立为南斗六星。从第六层到第二层,每层环列12位元神(本命神),共60位。环壁均为长明灯,以备供奉。最下一层环列天干神、地支神,共20位,象征天干、地支。
22.天后园建筑群分区
妈祖是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曾从道人处秘受“玄微真法”,因此应归入道教文化范畴。天后园的建筑主体为妈祖殿,供奉妈祖女神,稳立波涛。四围有海礁耸立,水流从礁岩间倾泻而下。在妈祖前侧侍立的是三宝太监郑和。
围绕主坛,建三处缩微景观,展现湄州妈祖庙、天津天后宫、台湾北港妈祖庙等三处祖庙。
第三大区:“莲华世界”区
“莲华世界”区以充分表现中国佛教文化中观世音菩萨信仰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广泛影响的全部历史、人物、事件和思想为目的,显示“慈悲之心”的高尚襟怀,突出具有象征性、观赏性、参与性的10个分区,力争生动、形象、具体、深刻。
本大区园林的主要树种是竹,主要花卉是莲。大类要单纯,品种要丰富,形成特色。
本大区的建筑思想以观音信仰的中国化及发展为线索,建筑风格以幽雅清静、亲切温馨为主,体现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思想实质。
1.光明如来殿建筑群分区
本分区主要表现印度经典中观音菩萨的形象和地位。
(1)建光明如来殿,为古宫灯状建筑,光明四射,正中供奉“正光明如来”,有一苦行弟子侍从。据《观音三昧经》、《千手千眼大悲陀罗尼经》,“正光明如来”即观世音,苦行弟子即释迦牟尼。
(2)建净土园,从层层莲瓣的广阔平面,托出中心莲蓬上的“西方三圣”像,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3)建藏传佛殿,供阿弥陀忿怒像,即大威德于(1)、(2)之间,乘大白牛,三面六臂。
2.西域洞窟建筑群分区
以黄土为表层,建模拟洞窟,上下纵横,展现新疆克孜尔窟中的早期观音形象(男身、小胡须),色彩绚丽,与洞窟的粗旷外观形成对比。
3.汉藏六观音莲台建筑群分区
本分区由立体倒“品”字形的六组建筑构成,六组建筑的高度又从南向北依次增高。倒“品”字的上两个“口”外观为莲台状,下一个“口”外观如藕状,莲花和藕节间有管道或钢悬梯相连。12朵莲台之下,辟12个放生池。由南向北、从东向西安排三“口”之中的内涵:(1)汉传:大悲观音(2)汉传:大慈观音
藏传:千手千眼观音藏传:圣观音
超度:地狱道三障超度:饿鬼道三障
(3)汉传:狮子无畏观音(4)汉传:大光普照观音
藏传:马头观音藏传:十一面观音
超度:畜生道三障超度:修罗道三障
(5)汉传:天人丈夫观音(6)汉传:大梵深远观音
藏传:准胝观音藏传:如意轮观音
超度:人道三障超度:天道三障
4.圣观音莲华大厦分区
本分区为“莲花世界”大区中的中心景区。以巨大壳体莲花瓣,共33片,分3层,围绕中心,中心莲蓬座上,站立手执净瓶杨柳枝的圣观音,白衣高髻,即宋代徽宗所敕封的“白衣慈航大士”。观音头顶上方是聚合的莲瓣壳体构成的穹顶。
33个莲瓣中,每瓣有一个观音的化身,即1)佛身2)罗汉身3)声闻身4)梵王身5)帝释身6)自在天身7)大自在天身8)天大将军身9)毗沙门身10)小王身11)长者身12)居士身13)宰官身14)婆罗门身15)比丘身16)比丘尼身17)优婆塞身18)优婆夷身19)长者妇女身20)居士妇女身21)宰官妇女身22)婆罗门妇女身23)童男身24)童女身25)天身26)龙身27)夜叉身28)乾闼婆身29)阿修罗身30)迦楼罗身31)紧那罗身32)摩罗伽身33)执金刚神身
莲花台之外围是水池,池水绕流20圈,向南流注。蓬台上莲子眼可出喷泉。
圣观音身高连台座共计25-40米。
5.玉石天宫建筑群分区
(1)本分区建在第4分区东南侧,依汉传佛殿明清建制营造,可以演习“观音忏法”,发布“观音法语”。
(2)建观音禅定室,按“观音观”修习禅定入静。
(3)建观音普门品图文馆,绘制三十三观音像,即1)杨柳观音2)龙头观音3)持经观音4)圆光观音5)游戏观音6)白衣观音7)莲卧观音8)泷见观音9)施药观音10)鱼篮观音11)德王观音12)水月观音13)一叶观音14)青颈观音15)威德观音16)延命观音17)众宝观音18)岩户观音19)静观观音20)阿耨观音21)阿么提观音22)叶衣观音23)琉璃观音24)多罗尊观音25)蛤蚧观音26)六时观音27)普慈观音28)马郎观音29)合掌观音30)一如观音31)不二观音32)持莲观音33)洒水观音
6.莲华部院建筑群分区
(1)本分区建在第4分区西南侧,依藏传佛殿建制,建观音本尊殿,可以演习观音密咒,发布“观音吉祥法语”。
(2)建密宗观音密定室,依观自在六字大明咒梵文字形平面建,回环曲折。供奉二十一位观音化现的度母,如白度母、绿度母、殊胜佛母等。制纯金八叶莲华,入坐持诵陀罗尼。
(3)建观音曼陀罗,供奉八大观音,即1)金刚观自在2)与愿观自在3)数珠观自在4)钩召观自在5)除障观自在6)宝剑观自在7)宝印观自在8)不退转金轮观自在
(4)建胎藏界观音院,供奉密宗观音37尊。
7.莲宗胜景建筑群分区
本分区在第4分区之南,将中国净土宗的历史渊源以塑像及缩微的形式加以表现,从北向南顺序表示时间的进程。
(1)祖师堂。在第4分区和本分区之间,以M形的轩廊形式,建净土祖师堂,突出传统风格,作为两个分区的衔接与过渡。
(2)莲宗初祖东晋慧远大师造像堂,拟为“虎溪三笑”场景。可于像后置庐山东林寺缩微景观,开东西两池,种白莲。
(3)在第(2)景之左侧,东魏昙鸾大师造像堂,拟为其从梵僧菩提流支手中接过《观无量寿经》之场景,后置山西介休“鸾公岩”缩微景观。
在第(2)景之右侧,隋代道绰大师造像堂,拟为以麻豆计数念佛之场景,后置山西交城玄中寺缩微景观。
(4)莲宗二祖唐善导大师造像堂,其日本弟子源空开创了日本净土宗,拟为师徒交谈之场景。后置陕西西安香积寺缩微景观。
(5)莲宗三祖唐承远大师造像堂,“羸形垢面,躬负薪樵”。后置南岳衡山“般舟道场”缩微景观。本景在第(4)景左侧。
(6)莲宗四祖唐法照大师造像堂,托钵睹云寺,后置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缩微景观。本景在第(4)景右侧。
(7)莲宗五祖唐少康大师造像堂,口出化佛,十佛珠联,后置河南洛阳白马寺缩微景观。
(8)莲宗六祖宋延寿大师造像堂,观音以甘露灌其口,后置杭州永明寺缩微景观。本景在第(7)景左侧。
(9)莲宗七祖宋省常大师造像堂,刺血书经,后置杭州昭庆寺缩微景观。本景在第(7)景右侧。
(10)莲宗八祖明莲池大师造像堂,戒杀崇放,羽族闻木鱼声悉寂然而听。后置杭州云栖山古刹缩微景观。
(11)建莲花塔一座,四面平壁,上出巨莲。塔之北侧置浙江灵峰古刹景观。塔之四面造高浮雕像:
北面:莲宗九祖明藕益大师浮雕像,卧病著书。
东面:莲宗十祖清截流大师浮雕像,冥王伏地迎送。
西面:莲宗十一祖清省庵大师浮雕像,感舍利放光。
南面:莲宗十二祖清彻悟大师浮雕像,三大士来迎。
塔之南侧置北京红螺山资福寺景观。
(12)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造像堂,抚爱慈幼,其左右两侧置浙江普陀山法雨寺和江苏苏州灵岩寺两处缩微景观。
8.白莲忏堂建筑群分区
本分区安排在第7分区第8-9景的侧面。白莲宗是南宋初年茅子元创立于平江淀山湖的佛教净土宗支派,元代之后转为弥勒信仰。明清两代演化为民间宗教白莲教,影响广泛。
(1)白莲忏堂,这一名称是白莲宗初创寺院的旧称,今重建以纪念茅子元并展现宋代建筑风貌。
(2)弥勒阁,建两重楼阁,表现弥勒上生、下生故事。
(3)百莲园,围绕弥勒阁建圆形庭院,沿外围建廊,分示明清白莲教的百余种支派,如红阳、净空;天理、八卦等。
9.当代观音文化博览馆分区
本分区建若干相互连结的小展馆和缩微景区,展示观音信仰在亚洲的广泛影响,按国别以典型景观显示(1)日本(2)韩国(3)越南(4)泰国(5)新加坡。本区西侧建全素斋,提供纯正的佛教素食。
10.光明门分区
(1)本分区为本大区的入口,以观音菩萨在未来世界成为“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如来”造像为主体。
(2)造像之南,建莲花山门,门额题为“菩提门”,即以莲叶为墙柱外观造形,有巨手持莲花凌空相连而成,别致大方,寓意深刻。
(3)山门前建“九龙喷水”巨型水池。水池前有桥,桥前塑巨吼(观音座骑),吼前立棂星石枋,上书“莲华世界”。桥名“慈悲桥”。
(4)山门内左右两侧建以长廊相连的二钟楼,二鼓楼,平面呈“八”字形,各有九钟、九鼓,音阶各有不同,有如编钟编鼓,节日击之可成梵律。
技术对比及图例
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使儒教、道教、佛教以文化而非纯宗教的形象出现,突出历史意义、象征意义和教育意义,为传统文化服务于当今时代和社会创造了新形式。
(2)由于全部构思是创造性的,不同于古人与今人,具有唯一性,因此可以代表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新理解,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风貌,具有历史价值。
(3)本方案构思严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因此也就兼备了普适性。即不但适应华东地区,而且适应其他省区,甚至可以依此方案在海外营建。
本发明的“神圣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群及其总体布置,可以因地制宜,适当改变其位置规模,作分区设置和景点安排。也可以采用三大景区中的某一区做单项建设。
为了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神圣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群的结构及其总体布置,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其附图有:
图1为本发明的“神圣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群的总平面图;
图2a、b、c分别为八卦城的透视、剖视和俯视图;
图3为六艺苑中的礼乐书数楼透视图;
图4a、b分别为百姓祠透视图、剖视图;
图5a、b、c分别为贤德祠透视图、剖视图、俯视图;
图6a为大道门的透视图,b为大道门的后侧透视图;
图7为四御六合楼的透视图;
图8a、b分别为列仙堂的透视图和俯视图;
图9为光明如来殿分区主建筑的透视图;
图10a、b、c分别为汉藏六观音莲台分区的正面透视图、俯视图和剖视图;
图11为圣观音莲华大厦的透视图;
图12为观音密定室的透视图;
图13为莲花山门的立视图;
图14为百川堂的透视图、俯视图;
图15为宋无极图透视图、俯视图。
在图1中:10101为炎黄二帝像,10102为饰有三光的铜片浮雕墙,10103为底座四围的《九百六十万华夏山河图》,10104为冂形回廊,10105为中国版图圆坛,10106为后土女神及四季种浮雕;10107为甬道及12月神,10108为寰丘,10109为方泽;10201为尧祠,10202为禹殿;10301为鼎台,10302为八卦城;10401-7为诸子百墙;10501为孔子像,10502为饰有三才的铜片浮雕墙,10503为六边形底座及《论语》、《孔子圣迹图》,10504为“四贤”立像、“十二哲”浮雕像,10505为孔孟广场,10506为一殿三堂八门,10507为杏坛,10508为孟子像;10601-6为六艺苑(礼乐书数楼和射圃、御场);10701为秦皇封禅台,10702为汉武太一祭坛;10801为关羽“忠义厅”,10802为七贤亭,10803为天文地理馆;10901-7为道统回廊;11001为百草园,11002为千方馆,11003为济世堂;11101为百川堂,11102为精武馆,11103为四海擂台;11201-2为当代世界儒文化博览馆;11301为中华门,11302为中华广场,11303为汉白玉桥,11304为“神圣中华”汉阙;11401-2为百工城;11501-4为百姓祠;11601-3为贤德祠,11604为奸佞窟;11701-2为文采阁分区;11801-2为春秋阁分区。
20101为老子像,20102为饰有三元的铜片浮雕墙,20103为底座《道德经》、《老子仙迹图》,20104为太极图圆坛,20105为老庄广场,20106为庄子像;20201为汉太平殿;20301为晋仙翁园;20401为三洞真经台,20402为楼观台,20403为华阳馆,20404为崇虚馆,20405为静轮天宫;20501为唐宫;20601为宋无极图,20602为宋阁;20701-4为元观;20801-2为明楼,20803为佞道亭;20901为清苑;21001-10为道风民俗城;21101为大道门,21102为“神州仙境”和“化仙桥”,21103为青龙铜塑,21104为“首”字“当代世界道教博览馆”;21201为大罗天苑;21301为元始天尊台,21302为灵宝天尊台,21303为道德天尊台,21304为三清宫;21401-6为四御六合楼;21501为天蓬帅府坛场,21502为天猷帅府坛场,21503为翊圣真君帅府坛场,21504为玄天真武帅府坛场,21505为赵公明帅府坛场,21506为关云长帅府坛场,21507为马灵耀帅府坛场,21508为温琼帅府坛场;21601为天官殿,21602为地官殿,21603为水官殿;21701-10为万神城;21801为列仙堂;21901为天罡地煞阵,22001-46为十大洞天和36小洞天;22101-2为元神塔;22201-2为天后园。
30101为光明如来殿,30102为净土园,30103为大威德殿;30201为西域洞窟分区;30301-6为汉藏六观音莲台及六道三障;30401-34为圣观音莲华大厦及33化身;30501-3为玉石天宫分区;30601-4为莲华部院分区;30701为祖师堂,30702为晋慧远堂,30703为东魏昙鸾和隋道绰堂,30704为唐善导堂,30705为唐承远堂,30706为唐法照堂,30707为唐少康堂,30708为宋延寿堂,30709为宋省常堂,30710为明莲池堂,30711为莲花塔,明藕益、清截流、省庵、彻悟四浮雕,30712为民国印光堂;30801为莲宗忏堂,30802为弥勒阁,30803为百莲园;30901-5为当代世界观音文化博览馆分区;31001为功德山如来,31002为莲花山门,31003为“九龙喷水”巨型水池。
在图2中:八卦城,201为天垣,202为地垣,203为火垣,204为水垣,205为雷垣,206为风垣,207为山垣,208为泽垣,209为64卦通道,210为蓍室;
在图3中:301为礼楼、302为乐楼,303为书楼,304为数楼,305为射圃,306为御场;
在图4中:401为始祖堂,402为历代贤达堂,403为当代后裔题名堂和寻根堂,404为正南门,405为中心龙梯,406为风鸟金顶;
在图5中:501为生祠,502为先祠,503为斋宫,504为乐室,505为思齐桥,506为奸佞窟;
在图6中:601为“辶”字城垣,602为“首”字主体建筑,603为飞阁,604为游廊,605为悬空式楼台;
在图7中:701为天厅(上方),702为地厅(下方),703为南方厅,704为西方厅,705为东方厅,706为北方厅
;在图8中:a为透视图,b为俯视图,801为列仙堂展厅,802为列仙堂玻璃休息厅,803为地下通道;
在图9中:901a为宫灯式建筑透视图,b为剖面图;
在图10中:a为透视图,1001为汉传大悲观音莲台,1002为藏传千手千眼观音莲台,1003为地狱道三障藕室,1004为汉传大慈观音莲台,1005为藏传圣观音莲台,1006为饿鬼道三障藕室,1007为汉传狮子无畏观音莲台,1008为藏传马头观音莲台,1009为畜生道三障藕室,1010为汉传大光普照观音莲台,1011为藏传十一面观音莲台,1012为修罗道三障藕室,1013为汉传天人丈夫观音莲台,1014为藏传准胝观音莲台,1015为人道三障藕室,1016为大梵深远观音莲台,1017为藏传如意轮观音莲台,1018为天道三障藕室,1019为空中通道(6架);b为侧视图;
在图11中:a、b分别为圣观音莲华大厦分区透视图和侧视图,1101为壳体莲瓣,1102为三层平台,1103为圣观音立像,1104为地面莲瓣式池塘,1105为巨莲入口,1106为入口台阶;
在图12中:1201为梵文(意为归命)室,1202为梵文(意为宝)室,1203为梵文(意为莲华)室,1204为梵文(意为三身三降)室;
在图13中:1301为莲叶门柱,1302为正门莲花手巨雕,1303为三门;
在图14中:1401为儒武厅,1402为佛武厅,1403为道武厅,1404为武圣楼,1405为高大影壁;在图15中:1501为元牝之井,1502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之球,1503为三五至精,即五气朝元之球,1504为金气亭,1505为木气亭,1506为水气塔,1507为火气台,1508为土气居,1509为水火匡廓,取坎填离之形,水管火管各半圈,逐圈交错位置。(水火相交结成圣胎)1510圣胎球,1511为炼精还虚,复归无极球。
实施例:
本发明的“神圣中华”传统文化景区以上海淀山湖为例,具体布置如图1所示,其各具三教特色和创新的主要建筑物和结构描述如下:
“神圣中华”在淀山湖北端千灯浦湖畔区域,有天然河叉分割成的四块并列的长方形地块,总面积1500-2000亩。
景区利用天然河叉作为自然屏障与周围区分,景区一侧河岸适当加高,既可防止随意逾越,又能保护区内免受涨水时可能的浸害。区内各景点分别以房屋、树木、壕沟、石块、短墙或城垣做局部封闭管理。
景区以正南从西向东数第二地块处为入口广场,安排停车场等。最东侧的第四地块留做附属服务设施开发用地,其余三个地块分别按佛、儒、道从西向东合理分布。具体布置如下:
一、华夏圣土(儒教文化大区)
本大区居于中路,其中轴线从南正门直贯到北端。
(一)1.中华门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一、13)
本分区是全景区给予游人第一印象的重要区域,基调是雄伟庄严,有强烈的民族感。其中包括唐代形式的一门六阙(中华门),圆形广场、喷泉,镌刻“华夏圣土”四字的巨石,朱雀塑像,弓状河流,汉白玉桥和三座牌坊。进入中华门,则沿中轴线以倒时序的程序表现以儒教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
(二)1.当代世界儒文化博览馆(说明书中序号为一、12)
2.道统回廊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一、9)
3.文采阁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一、17)
4.春秋阁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一、18)
以上区域包括当代世界儒文化博览馆、道统回廊、文采阁和春秋阁等四个建筑群,基本以建筑形式表现了从唐代到当代的儒学哲学,以及从上古至今的文学和史学。这是一个群星灿烂、哲人辈出、绚丽辉煌的局面。博览馆以儒冠为造型依据,具有继承传统的现代象征含义。道统回廊以北斗七星的平面布局象征民族精神的不朽的指导意义。文史两分区簇拥两侧,群众喜闻乐见。本区域正北中轴线上,以“二十四史亭桥”向北过渡,新颖别致,寓意深长。
(三)1.忠义厅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一、8)
2.封禅台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一、7)
3.六艺苑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一、6)
4.孔孟广场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一、5)
5.诸子百墙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一、4)
6.百工城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一、14)
以上区域包括六个建筑群,以百工城为外廓,以从诸子百墙分区到忠义厅分区为中轴线,既突出了孔子作为文化伟人,儒学思想作为文化主导的建筑主体,又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中华各民族技艺的精湛与主体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在此区域中,同时以建筑形式表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对神和圣的敬仰崇拜。
(四)1.鼎台卦城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一、3)
2.尧祠禹殿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一、2)
3.本草堂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一、10)
4.百川堂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一、11)
以上区域包括四个建筑群,反映了有文字可考的夏、商、周三代历史的特征。夏以此前的大禹为象征,商以九鼎为象征,周以八卦为象征。百草堂分区和百川堂分区反映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强自立的精神。同时,也表现了周易思想对医术、武术(战术)的深刻影响。
(五)1.炎黄广场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一、1)
2.百姓祠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一、15)
3.贤德祠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一、16)
以上区域包括三个建筑群,追溯了中华民族的根源。炎黄广场以神圣庄严、德配天(寰丘)地(方泽)的宏大场面歌颂了民族的先祖。百姓祠体现了五千年一系相承、血浓于水的伟大凝聚力。贤德祠则赞美忠义、鞭挞奸佞,申张了民族大义。这组建筑是中华民族的神圣象征,讴歌了父性的坚强和母性的坚韧。其中对炎黄之上的诸神的敬仰,表现了中华民族对更古远的开肇族源的先人的怀念。
二、神州仙境(道教文化大区)
本大区居于东路,其中轴线从大道门之北贯到华夏圣土区之北侧。
(一)1.大道门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二、11)
本分区的建筑群是神州仙境大区的第一区域,其入口为大道门,有护城河、汉白玉桥、棂星石坊、青龙塑像等,与中华门紧密相联,是重要的映衬。门内的“当代世界道教博览馆”分区是一组独具特色并有神秘色彩的创新建筑。
(二)1.清苑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二、9)
2.明楼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二、8)
3.元观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二、7)
4.宋阁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二、6)
5.唐宫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二、5)
6.南北朝台馆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二、4)
7.晋仙翁园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二、3)
8.汉太平殿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二、2)
9道风民俗城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二、10)
10.元神塔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二、21)
11.天后园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二、22)
以上区域包括十一个建筑群,以道风民俗城为外廓,以从汉太平殿到清苑分区为中轴线,全面系统地表现了道教的历史、人物和思想及其影响下的建筑风格。道风民俗城使游人了解到在道教影响下中国古代民俗信仰中的所有神明的具体形态,使在书本上有所记载而在现实中已消失的各种景象重新显现,有较高的认识价值。本区域中还有群众喜闻乐见的元神塔和天后园。
(三)1.老庄广场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二、1)
本分区突出了老子作为文化伟人和道教祖师的形象,气象博大而舒展,与华夏圣土大区的孔孟广场横向几乎相平,遥相呼应。
(四)1.十大洞天和三十六小洞天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二、20)
2.列仙堂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二、18)
3.天罡地煞阵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二、19)
4.万神城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二、17)
5.护法帅府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二、15)
6.四御六合楼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二、14)
7.三清广场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二、13)
8.大罗天苑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二、12)
9.三官苑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二、16)
以上区域包括九个建筑群,以万神城为外廓,在空间位置上有意识地依据道教义理将具有象征意义的与道教诸神相关的建筑群作了合理的布局。其中三清分区象征“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世界创生理念模式,四御六合楼分区象征各种方位,护法元帅分区则象征星象,也表现了古人的忠奸观念。列仙堂和天罡地煞阵既是神话,也是历史和天文知识的体现。十大洞天和三十六小洞天分区则展现了所有的神仙洞府。万神城则将迄于明清时代中国人对神明的认识展示无馀。
三、莲华世界(观音文化大区)
本大区居于西路,其中轴线从功德山如来造像向北直贯到华夏圣土大区西侧。
(一)1.光明门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三、10)
本分区是莲华世界大区的第一景,要充分显示莲华世界的纯洁清净,从而表示一种慈悲襟怀。以观音手和荷叶、莲花构成山门,是本发明首创。
(二)1.当代世界观音文化博览馆(说明书中序号为三、9)
2.白莲忏堂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三、8)
3.莲宗胜景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三、7)
这个区域以净土宗和白莲宗的历史及人物为主要线索,以建筑群的形式加以体现。白莲宗在南宋时发源于淀山湖,以再创造的形式恢复白莲忏堂古迹具有重要意义。
(三)圣观音莲华大厦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三、4)
本分区是莲华世界大区的主体,其建筑也是前无古人的,认真设计施工,可以和悉尼歌剧院相比美。莲瓣构成的中央大厅中的圣观音,应成为最美好的“东方圣母”形象而传之不朽。
(四)1.莲华部院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三、6)
2.玉石天宫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三、5)
3.汉藏六观音莲台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三、3)
这个区域以汉藏观音信仰的共同实质和汉藏建筑模式的不同表现加以对比展现,表现了中国佛教在观音文化中的丰富内容。
(五)1.西域洞窟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三、2)
2.光明如来殿分区(说明书中序号为三、1)
以上区域以两组建筑群展现了印度经典中观音的本来地位和形象,其建筑的形式是根据佛经所发明创造的,与其后来在中国的流传形成对照,揭示观音信仰在中国流传的历史及其演变,并提示观音本像的知识及其象征意义。

Claims (33)

1.“神圣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它按儒、道、释三系俱全的理念分布,共分“华夏圣土”、“神州仙境”、“莲华世界”三大区,其中华夏圣土区包括炎黄广场、尧祠禹殿、鼎台卦城、诸子百墙、孔孟广场、六艺苑、封禅台、忠义厅、道统回廊、本草堂、百川堂、当代世界儒文化博览馆、中华门、百工城、百姓祠、贤德祠、文采阁、春秋阁等18个分区;“神州仙境”区包括老庄广场、汉太平殿、晋仙翁园、南北朝台馆、唐宫、宋阁、元观、明楼、清苑、道风民俗城、大道门、大罗天苑、三清广场、四御六合楼、护法师府、三官苑、万神城、列仙堂、天罡地煞阵、十大洞天和三十六小洞天、元神塔、天后园等22个分区;莲华世界区包括光明如来殿、西域洞窟、汉藏六观音莲台、圣观音莲华大厦、玉石天宫、  莲华部院、莲宗胜景、白莲忏堂、当代世界观音文化博览馆、光明门等10个分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区“华夏圣土”中的炎黄广场分区,包括炎黄二帝的巨型黄铜塑像,日月星三光的铜片浮雕墙、四边形底座周边的《九百六十万华夏山河图》、底座北侧的冂形回廊、底座南侧的中华版图圆坛圣火和祭台、通向圆坛的分列12月神的甬道;尧祠禹殿分区包括尧祠丘北的颛顼等造像石屏、丘南水上两桥及南岸的大禹殿;鼎台卦城分区包括鼎台、八卦城;诸子百墙分区包括长城式高台,阴阳家、兵家、法家、纵横家、墨家、农家、小说家等七组烽火台或望楼;孔孟广场分区包括孔子巨型红铜造像、天地人三才的铜片浮雕墙、六边形底座周边的半部《论语》镌刻及《孔子圣迹图》,底座北侧的“四贤”塑像及“十二哲”半月形影壁浮雕像,底座南侧的方形小广场、仪门、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新民堂和至善堂及八门;小广场之南的杏坛、杏坛之南的孟子像;六艺苑分区包括田字形的四座有飞阁相联的礼楼、乐楼、书楼、数楼和射圃及御场、孔膳馆;封禅台分区包括始皇封禅台、俑阵和称为“泰畴”的太一祭坛;忠义厅分区包括关羽忠义厅、七贤亭、天文地理馆;道统回廊分区包括以七亭作为贯通首尾的北斗七星状回廊;本草堂分区包括百草园、千方馆和济世堂、药膳轩;百川堂分区包括百川堂、精武馆和四海擂台;中华门分区包括唐代风格的一门六阙,门前的喷泉广场、朱雀铜像、弓状河流及五桥、三牌坊;百工城分区包括保留各种手工艺的小街坊、小铺面及与操作现场紧密配合的行业神供奉、展示中国古代科学家造像的城墙城楼;百姓祠分区包括508扇立体空间、“寻根堂”、圆心铜龙、祠顶风鸟等;贤德祠分区包括先祠、生祠、奸佞窟和思齐飞桥;文采阁分区包括碑林回廊和文采阁;春秋阁分区包括春秋阁和建于一桥之上的“二十四史”亭;
第二大区“神州仙境”中的老庄广场分区,包括老子的巨型铜像、精气神三元的铜片浮雕墙、镌刻《道德经》和《老子仙迹图》的五边形底座、底座南侧的双鱼太极图祭坛,坛南的小广场、广场之南的庄子像;汉太平殿分区包括汉代风格的太平殿;晋仙翁园分区包括抱朴亭、仙翁造像;南北朝台馆分区包括三洞真经台、楼观台、华阳馆、崇虚馆、静轮天宫;唐宫分区包括唐代风格的宫宇;宋阁分区包括立体的无极图和宋代风格的楼阁;元观分区包括元代道观;明楼分区包括明代风格的楼台及明帝佞道亭;清苑分区包括清代风格的观堂;道风民俗城分区包括城隍、土地、财神、文魁等模拟庙宇及钟馗、灶君等民俗居室;大道门分区包括“道”字平面建筑、青龙铜塑和棂星石枋及化仙桥;大罗天苑分区包括三十六天造境;三清广场分区包括三清造像、三清宫;四御六合楼分区包括三层的四御六合楼;护法帅府分区包括环绕四御楼的八个帅府;三官苑分区包括三官殿及以花灯、莲花、花烛为主要象征物的环像区;万神城分区包括以博山炉造形为外观的立体空间,封神台及各路诸神、仙肴阁;列仙堂分区包括平面为双鱼太极图的列仙堂;天罡地煞阵分区包括借用水浒好汉形象表现的108颗星辰及其根据天文地理位置的立体空间安排;十大洞天和三十六小洞天分区包括46处缩微景观;元神塔分区包括七层宝塔,以斗姆、元神、天干、地支为内容;天后园分区包括妈祖、郑和造像及三处祖庙微缩景观;
第三大区“莲华世界”中的光明如来殿分区,包括古宫灯状的主体建筑、正光明如来造像和表现释迦前身的苦行弟子造像、净土园三圣道场和藏式大威德殿;西域洞窟分区包括模拟洞窟、早期观音殿宇像;汉藏六观音分区包括立体倒“品”字形的六组莲台建筑及汉藏六观音六超度造像及12个放生池;圣观音莲华大厦分区包括壳体巨大莲瓣、圣观音主体及33化身造像、绕流20圈的水池;玉石天宫分区包括玉石天宫、观音禅定室和观音普门图文馆及33观音像;莲华部院分区包括莲华部院、观音密定室、观音曼陀罗和胎藏界观音院;莲宗胜景分区包括M形的祖师堂、莲宗十三祖等12处造像堂及微缩景观;白莲忏堂分区包括白莲忏堂、弥勒阁和百莲园;  当代世界观音文化博览馆分区包括亚洲五国典型建筑的缩微景观展厅、全素斋;光明门分区包括光明功德山如来造像、莲花山门、“九龙喷水”巨型水池、九钟楼、九鼓楼、巨吼、棂星石坊、慈悲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炎黄二帝像高50米,背后以钢架立起日、月、星三光的铜片浮雕墙,日、月、星有多角度折光并在夜间发射激光。钢架上有电梯升降,造像的飘带与钢架形成索道。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炎黄二帝像底座取四边形,座四周的《九百六十万华夏山河图》,四图皆以中岳嵩山为地平焦点,犹如从东西南北四方遥望中原大地。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炎黄二帝像北侧,建四亭一阁,两端低中间高的冂形回廊,四亭从西向东依次塑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其中间位置的楼阁为三层,其中层塑盘古氏,回廊从中层穿过。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炎黄二帝像南侧圆坛上以中国版图轮廓为坛心,取陕西黄帝陵的黄土充实其中心;圆坛四周浮雕后土女神及四季神像;圆坛甬道两则分列12月神像;圆坛东侧为寰丘,西侧为方泽。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鼎台区从东向西横排九巨鼎,其南正中立巨四羊方尊。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卦城即八卦城建圆形平面立体城垣,分别设立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八区;八区两两相对,以喷管、阴阳电极、鼓风设备等模拟水、火、雷、电、风,并造山峰、沼泽、平原、太空等,建太昊陵和文王演易亭,八区中心是旋转的水火双鱼图;八区之外的环状地带,分设64个门户,每一门户内的通道按卦象予以布置;环外设立“蓍室”,介绍八卦知识。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孔子像高25.5米,孔子像背后以钢架立起天、地、人三才的铜片浮雕墙,像底座取六边形,向南一面镌刻半部《论语》,其余五面浮雕或镌刻《孔子圣迹图》;广场之南设一殿三堂八门及杏坛,立孟子像。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六艺苑中礼、乐、书、数,建为有飞阁相联的田字形四座楼阁,楼阁西东两侧,开辟射圃和御场,兼设孔膳馆。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秦皇封禅台建如
Figure C9510988800041
形,中空,列俑阵,城上供奉四帝八主;武帝太一祭坛分三层,供奉五帝及太一神。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道统回廊以七亭作为贯连首尾的北斗七星状建筑,亭中造像、廊上绘典;题以匾额楹联。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本草堂分区建立百草园、本草堂、千方馆和济世堂、药膳轩;百川堂分区建立百川堂、精武馆、四海擂台;百草园平面为篆书
Figure C9510988800042
字,千方馆平面为篆书“方”字;百川堂平面为 形,精武馆平面为篆书“武”字。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中华门分区正门采用唐代一门六阙的外观,门前广场喷泉之水心立巨石镌刻“华夏圣土”四字,塑朱雀,河成弓形,汉白玉桥五座,桥南树牌坊一座,西东棂星牌坊各一座。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百工城分区以小街坊小铺面将手工操作表演与行业神的供奉结合在一个空间里;城墙城楼则展现中国古代科学家风貌。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百姓祠是逐层缩小的三层同心圆柱形建筑,分为508扇立体空间,从最上层到最下层,两侧墙壁均有灯烛和供奉人名录;最下层靠圆心部分,辟为“寻根堂”;祠正南开门,直通圆心;圆心为上下贯通圆柱空间,有铜龙盘旋而上,龙首塑黄帝,龙口对最上层圆门;祠顶为凤鸟,其尾508根,履于祠顶;二、三层瓦脊塑如小龙,共1016条。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贤德祠平面为工字形,生祠在南,先祠在北,二祠以思齐飞桥相联;先祠设斋宫、乐室、奸佞窟在西南角地下。
1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文采阁分区建碑林廊,文采阁为历代文学家诗人造像;春秋阁分区为历代史学家造像,并建集二十四亭于一桥之上的“二十四史亭桥”。
1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老庄广场分区,老子像高26米,背后以钢架立起精、气、神三元的铜片浮雕墙,底座取五边形,按每面1000字镌刻《道德经》,并浮雕或镌刻《老子仙迹图》;广场之南立庄子像。
2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大区第2分区至第10分区,包括汉太平殿、晋仙翁园、南北朝台馆、唐宫、宋阁、元观、明楼、清苑及道风民俗城;以道风民俗城的小城廓将汉至清的建筑包容在内。
2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大道门分区,平面布局为一“道”字,“辶”字为城垣,“首”字建为北高南低阶式高台,上建飞阁下建游廊;顶端两点建为悬空式楼台;城门为“大道门”,门外有桥,为“化仙桥”,桥头立棂星石坊以及青龙塑像。
2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三清广场分区,建品字形广场为三清造像;广场当中建三清宫。
2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四御六合楼为三层,中层有东、西、南、北四个悬空垂华阁;围绕四御六合楼,建护法帅府和坛场。天蓬元帅帅府为红色,坛场为立体帅印之形,位于西南,白色为主;天猷元帅师府为白色,坛场平面为宝剑之形,位于东南,红色为主;翊圣真君帅府为青色,坛场平面为戟形,位于东北,青色为主;玄天真武帅府为黑色,坛场为立体水火造形,火在水上,有喷管定时出水火,以黑色为主;赵公明坛场在正北,面如黑炭,执铁鞭、骑黑虎,后立炼丹仙炉;炉后有屏,浮雕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仙;关云长坛场在正南,面如赤枣,执青龙刀,骑赤兔马,后立关平、周仓;马灵耀坛场在正西,面如白玉,三只眼,执金砖火丹;温琼坛场在正东,通体青色,执“无拘霄汉”金牌一面,玉环一只,琼花一朵。
2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三官苑分区以天官居中,地官居东,水官居西,分别以花灯、莲花、花烛为主要象征物。万神城分区以博山炉造形为外观,中心建封神台;列仙堂分区建筑平面为双鱼太极图,一半以透明材料构成,一半是完全封闭的暗室,二室之间,从鱼眼处的地道相联;可容展品300件左右;天罡地煞阵分区借用水浒人物形象,表现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108个形象在立体封闭的空间里依照天文地理位置安排。
2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元神塔分区共七层,第七层供奉“斗姆”,其背后环列北斗七星,左右分坐南极星、北极星,对面侍立南斗六星;从第六层到第二层每层环列12位元神,共60位;最下一层环列天干神、地支神,共20位。
2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光明如来殿分区建古宫灯状大殿,中奉“正光明如来”,有一苦行弟子侍从;并建净土园,以层层莲瓣的广阔地面,托出中心莲蓬上的“西方三圣”像”;两建筑之间,建藏式殿堂,造大威德像,乘大白牛,三面六臂。
2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汉藏六观音莲台分区由立体倒“品”字形的六组莲台构成,六组莲台的高度又从南向北依次增高;倒“品”字的上两个“口”外观为莲花状,下一个“口”即藕室,外观如藕状,莲台与藕室间有管道相连,有如花茎;六组建筑内涵为汉藏六种观音及六道三障;每个莲台下对应一个放生池,共12个。
2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圣观音莲华大厦分区以壳体巨大莲花瓣,共33片,分3层,围绕中心,中心莲蓬座上,站立圣观音;观音头顶上方是聚合的莲瓣壳体构成的穹顶;33莲瓣中,每瓣有一个观音化身;莲花台外围是水池,池水绕流20圈,向南流注;莲台上莲子眼可出喷泉。
2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玉石天宫分区依汉传明清建制营造,演习“观音忏法”;建观音禅定室及观音普门图文馆,绘制三十三观音像。
3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莲华部院分区依藏传佛殿建制,演习观音密咒;建观音密定室,依观自在六字大明咒梵文字形平面设计;供奉21位观音化现的度母。制纯金八叶莲华,可以入坐持诵陀罗尼;建观音曼陀罗,供奉八大观音;建胎藏界观音院,供奉密宗观音37尊。
3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莲宗胜景分区从北向南依次展现了净土宗的历史及代表人物,包括M形轩廊形式的祖师堂、慧远“虎溪三笑”造像堂、昙鸾与梵僧菩提流支造像堂、道绰以麻豆计数念佛造像堂、善导与日本弟子源空交谈造像堂、承远“赢形垢面”造像堂、法照托钵睹云寺造像堂、少康口出化佛造像堂、延寿蒙观音灌口造像堂、四面平壁而上出巨莲的莲花塔:北面浮雕藕益卧病著书像、东面浮雕截流受冥王伏地迎送像、西面浮雕省庵感舍利放光像、南面浮雕彻悟受三大士来迎像,以及印光抚爱慈幼造像堂,另设14处净土祖庭缩微景观。
3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白莲忏堂分区,包括白莲忏堂、弥勒阁和百莲园;白莲忏堂恢复南宋建筑风貌;弥勒阁建两重;百莲园围绕弥勒阁,建圆形庭院,沿外围建廊,分示支派。
3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光明门分区,包括“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如来”造像主体、莲花山门和“九龙喷水”巨型水池;莲花山门,以莲叶为墙柱外观造形,有巨手持莲花凌空相连而成;门内两侧设以长廊相连的九钟楼、九鼓楼;全部雕刻动物形象以“吼”为主;慈悲桥南立棂星石坊,二者之间置巨吼。
CN 95109888 1995-12-08 1995-12-08 “神圣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群及其总体布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31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5109888 CN1058313C (zh) 1995-12-08 1995-12-08 “神圣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群及其总体布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5109888 CN1058313C (zh) 1995-12-08 1995-12-08 “神圣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群及其总体布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379A CN1141379A (zh) 1997-01-29
CN1058313C true CN1058313C (zh) 2000-11-08

Family

ID=5077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510988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313C (zh) 1995-12-08 1995-12-08 “神圣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群及其总体布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313C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379A (zh) 1997-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Imbert et al. The Modernist Garden in France: Dorothée Imbert
CN1865631A (zh) 唐苑-唐文化主题公园
Żychowska et al.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n the image of small architectural forms in Europe.
Campbell Garden hist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CN1058313C (zh) “神圣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群及其总体布置
Giusti Pietre Dure: The Art of Semiprecious Stonework
CN1027296C (zh) 中华佛教文化城
Tsuda History of Japanese Art: From Prehistory to the Taisho Period
CN1085285C (zh) 中华五千年文化艺术精品雕刻园林
CN1880705A (zh) 中华源文化城
Alison An Illustrated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Gardens: Activities, People, Culture
Cen et al. The Aesthetics of Water Management of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Dormus Izabela Czartoryska’s arts patronage
Wright et al. Art and Architecture
Collareta Art in Pisa in the Middle Ages
Mao et al. Application of Leizu Culture to Interior Design
CN1869379A (zh) 洛阳宫-东都唐文化主题公园
Liyao Analysis and Study of Porcelain Art in the Ming Jiajing Period
CN1038152C (zh) 佛教文化陵园建筑
Feng Column Carving Art in Ancient Huizhou Architecture
Nevitskaya et al. Awareness of the memory of the UNESCO cultural heritage by the young generation: State Historical, Architectural and Ethnographic Museum-Reserve “Kizhi”
Szakács et al. Art and Architecture in Medieval East Central Europe
Wang A cultural history of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s
Erickson 'Boshanlu'mountain censers: Mountains and immortality in the Western Han Period
Wen Architecture and tradi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