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30524B - 用于确定何时在收发器子系统的多个通信模式之间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确定何时在收发器子系统的多个通信模式之间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30524B
CN105830524B CN201480068839.7A CN201480068839A CN105830524B CN 105830524 B CN105830524 B CN 105830524B CN 201480068839 A CN201480068839 A CN 201480068839A CN 105830524 B CN105830524 B CN 1058305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media message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transmission
multimed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883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30524A (zh
Inventor
D·C·康拉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filed Critical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5830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305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30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305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2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the same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using a network of reference devices, e.g. beac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3Manipulation of direct-mod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7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lusion of specific contents
    • H04L51/10Multimedia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8Message adap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通信设备(102)执行用于确定何时在收发器子系统的多个通信模式之间切换的方法(300)。方法包括检测(304)多媒体消息准备好传输的指示。方法还包括由收发器子系统响应于检测到指示来从基础架构通信模式向端对端通信模式切换(306),并且在端对端通信模式下传输(308)多媒体消息。方法还包括确定(314)多媒体消息传输完成,并且由收发器子系统响应于确定多媒体消息传输完成来切换(316)回基础架构通信模式。

Description

用于确定何时在收发器子系统的多个通信模式之间切换的方 法和设备
相关申请
本申请是与2013年12月2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918822号共同未决并且共同转让的2014年2月18日提交的非临时申请美国专利申请第14/182,555号的继续申请,其权益从而根据35USC§119(e)被要求保护并且其内容从而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特别地涉及用于确定何时在收发器子系统的多个通信模式之间切换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至少部分作为用户需求的结果,无线通信设备(诸如智能电话、平板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正被开发有越来越多的功能。例如,期望无线通信设备能够在多个通信模式下操作。两个这样的通信模式是:基础架构模式,其中通信设备无线地连接至诸如无线局域网(WLAN)等网络内的基础架构设备以便与比如因特网内的其他设备通信;以及端对端(peer-to-peer)通信模式,其中通信设备与端对端通信设备直接无线通信而不需要使用中间基础架构设备。
已经开发了支持无线通信的基础架构通信模式和端对端通信模式二者的某些标准。一个这样的无线通信标准的集合是802.11标准,其在现有技术中被称为Wi-Fi标准或Wi-Fi技术,其由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开发。Wi-Fi标准支持与WLAN中的接入点的常规Wi-Fi(本文中也被简单地称为Wi-Fi或Wi-Fi基础架构)连接以连接至比如因特网,并且还支持与端对端通信设备的Wi-Fi端对端(现有技术中和本文中也被称为Wi-Fi直接)通信而不需要使用接入点。虽然这两个通信模式使用Wi-Fi技术可用,然而现有技术无法适当地解决在多个通信模式之间(诸如在Wi-Fi基础架构模式与Wi-Fi端对端模式之间)的收发器子系统高效切换。
发明内容
通常而言,按照各种实施例,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何时在收发器子系统的多个通信模式之间切换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由电子设备执行的方法,其中方法包括检测多媒体消息准备好传输的指示,并且由收发器子系统响应于检测到指示从基础架构通信模式向端对端通信模式切换。方法还包括:在端对端通信模式下传输多媒体消息,以及确定多媒体消息传输完成。方法还包括由收发器子系统响应于确定多媒体消息传输完成来从端对端通信模式向基础架构通信模式切换。如本文中所使用的,通信模式由收发器配置定义为支持特定无线链路。收发器配置可以包括例如特定调制类型、特定通信协议或所使用的协议的选择、是否需要经由基础架构设备或网络元件来通信等中的一项或多项。
另外,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被配置成在收发器子系统的不同通信模式之间切换的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包括多媒体子系统,多媒体子系统被配置成构造多媒体消息并且通信多媒体消息准备好传输的指示。通信设备还包括收发器子系统,收发器子系统耦合至多媒体子系统并且被配置成响应于检测到多媒体消息准备好传输的指示从基础架构通信模式向端对端通信模式切换以传输多媒体消息,并且响应于完成多媒体消息传输从端对端通信模式向基础架构通信模式切换。
附图说明
附图连同以下详细描述被合并在说明书中并且形成说明书的部分,并且用于进一步说明包括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概念的实施例,并且解释这些实施例的原理和优点,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遍及单独的视图表示相同或功能相似的元素。
图1是根据本教示的其中能够实现用于确定何时在收发器子系统的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与端对端通信模式之间切换的方法和设备的示例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教示的通信设备的示例部件的框图。
图3是图示根据本教示的用于确定何时在收发器子系统的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与端对端通信模式之间切换的一般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图示根据本教示的在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与端对端通信模式之间切换的收发器子系统的状态的时序图。
图5是图示根据本教示的在处理信标间隔的同时在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与端对端通信模式之间切换的收发器子系统的状态的时序图。
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附图中的元件被图示用于简化和清楚而不一定按比例绘制。例如,附图中的元件中的一些元件的尺寸可以相对于其他元件放大以帮助改善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理解。另外,描述和附图不一定需要所图示的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按照特定的出现顺序来描述或描绘某些动作和/或步骤,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实际上并不需要这样的关于顺序的特异性。
已经在附图中根据需要用传统的符号表示了装置和方法组成,以仅示出与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有关的这些具体细节,以由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得益于本文中的描述而很容易清楚的细节而防模糊本公开内容。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转向图1,其中图示的是根据本教示的可以在其中实现用于在多个通信模式之间切换的方法和设备的示例环境的示意图。在本特定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02(诸如移动、电子或便携式设备)被配置成建立到外部设备、诸如网络116内的基础架构设备104、经由电子狗112的显示设备106(其共同用作端对端通信设备)以及能够无线连接的其他端对端通信设备(未示出)的无线连接或链接110、114。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基础架构设备是网络的一部分并且用于促进端点设备之间的通信。端对端通信设备是用于端对端通信的端点。
在特定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02被配置成在Wi-Fi基础架构模式和Wi-Fi端对端模式二者下通信。因此,网络116是包括至少一个接入点(例如,104)的WLAN网络,至少一个接入点被配置成根据Wi-Fi技术操作以便在设备102在Wi-Fi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下操作的同时支持与通信设备102的Wi-Fi连接110。在特定实现中,Wi-Fi链接110促进与服务器108的通信以比如使用路由器(未示出)从因特网下载内容。另外关于Wi-Fi实施例,电子狗112被配置成根据Wi-Fi端对端技术通信以便在设备102在Wi-Fi端对端模式下操作的同时支持与通信设备102的Wi-Fi端对端连接114。在特定实现中,电子狗112和通信设备102实现Miracast标准,其使得能够将已压缩标准或高清视频无线递送给电子狗112用于向显示器106呈现。
参考图1图示的实施例的备选实施例可以根据本教示来实现。例如,显示器106可以被配置成通过端对端链路114与通信设备102直接通信而不需要使用电子狗112。另外,取代配置有电子狗112的显示器116,端对端通信设备可以是另一类型的设备,诸如台式机、平板计算机、线缆盒、打印机等。另外,虽然本文中描述了Wi-Fi技术的使用,然而其他标准或私有协议也可以用于在通信设备102在基础架构通信模式和端对端通信模式下操作时支持无线通信。
现在参考图2,提供了图示根据本教示的电子设备(诸如图1的通信设备102)的示例内部部件200的框图。通信设备102意图表示各种移动设备,包括例如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电话或者其他手持式或便携式电子设备。在备选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02是音频文件或视频文件播放器,诸如MP3播放器、个人媒体播放器(PMP);或者是能够使用多个通信模式通信的另一移动设备。另外,本公开的实施例意图适用于能够或者被配置成在包括由IEEE802.11标准支持的网络的WLAN中操作的各种电子设备中的任何电子设备。
如图2所示,内部元件或部件200包括一个或多个包括应用处理器202的处理器、收发器子系统204(在这种情况下是Wi-Fi子系统)、输出部件206、输入部件208、无线收发器210、多媒体子系统212、存储器部件214和电源216。如进一步所图示,内部部件200通过一个或多个内部通信链路218、例如内部总线耦合至彼此并且彼此通信。为了方便说明,在200处示出了有限数目的设备部件202、204、206、208、210、212、214、216和218,但是其他实施例可以在设备、诸如设备102中包括更少或更多数目的这样的部件。另外,为了清楚地描述所附实施例,从图2中省略了合并在200处所示的部件的设备的商业实施例所需要的其他元件。
现在转向主要描述示意图200内的部件。通常,如下面关于其余图3至图5所描述的,处理器202、Wi-Fi子系统204和/或多媒体子系统212配置有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功能。本文中所使用的“适配”、“操作”、“能够”或“配置”表示所指示的元件或部件使用一个或多个硬件来实现,一个或多个硬件可以编程有软件和/或固件作为所表示的元件实现其期望功能的手段或者可以不编程有软件和/或固件作为所表示的元件实现其期望功能的手段。处理器202、Wi-Fi子系统204和/或多媒体子系统212的功能由图2所示的其他硬件(包括设备部件206、208、210、214、216和218)来支持。
继续200处所示的设备部件的简要描述,如被包括在设备102内,无线收发器210包括蜂窝收发器232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收发器234。更具体地,蜂窝收发器232被配置成使用任意合适的无线技术(诸如,第三代(3G)、第四代(4G)、4G长期演进(LTE)、面对面小区塔或基站)通过无线连接进行数据的蜂窝通信。在其他实施例中,蜂窝收发器232被配置成使用各种其他基于蜂窝的通信技术(诸如,模拟通信(使用先进的移动电话系统-AMPS)、数字通信(使用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集成的数字增强型网络(iDEN)、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增强数据速率的GSM演进(EDGE)等)、和/或下一代通信(使用全球移动电信系统(UMTS)、宽带CDMA(WCDMA)、LTE、IEEE802.16协会等)或其变型)中的任何通信技术。在一个实施例中,GPS收发器234实现通信设备102的地理位置的确定。
在所示实施例中,输出部件206包括:一个或多个视觉输出部件220(诸如,液晶显示器和/或发光二极管指示器)、一个或多个听觉输出部件222(诸如,扬声器、闹钟和/或蜂鸣器)以及一个或多个机械输出部件224(诸如,振动机制)。类似地,输入部件208包括成像装置(成像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包括视觉输入226);一个或多个声学或听觉输入部件228(诸如,一个或多个换能器(例如,麦克风),包括例如麦克风阵列和波束成形布置或蓝牙耳机的麦克风);以及一个或多个机械输入部件230(诸如,触摸屏显示器、触发器型传感器、键盘、小键盘选择按钮和/或开关)。
在实施例中,Wi-Fi子系统204被实现为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被配置成用作收发器硬件,收发器硬件在硬件内或通过执行软件或固件来配置以根据本教示在多个通信模式、特别是在基础架构通信模式和端对端通信模式下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Wi-Fi子系统204包括与请求方通信的具有Android操作系统的堆栈,请求方与驱动方通信,驱动方与内核通信。请求方与驱动方通信以提供Wi-Fi子系统204的控制功能。内核提供连网功能,并且驱动方处理数据。Wi-Fi子系统204还被配置成使用IEEE802.11(a、b、g或n)和/或Wi-Fi端对端标准的各种频带和信道进行与接入点和端对端设备二者的Wi-Fi通信,但是并非同时通信。
显示器硬件捕获图像并且向多媒体子系统212提供所捕获的图像。在一个实施例中,多媒体子系统212包括在还包括Wi-Fi子系统204的晶片上的集成电路。多媒体子系统212被配置成获取所捕获的多媒体图像内容,多媒体图像内容是但不限于来自设备102的显示部件的声音和视频数据。多媒体子系统212通过例如将多媒体内容编码、加密、复用和/或格式化成现有技术中称为数据包和帧,但在本文中通常称为消息的数据块。多媒体子系统212将汇编的消息通信给部件202、204、206、208、210和/或214中的一个或多个用于传输、存储或进一步处理。
存储器部件214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各种形式的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存储器、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中的任何存储器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元件。在实施例中,处理器202、Wi-Fi子系统204和/或多媒体子系统212能够访问和使用存储器部件214存储和检索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部件214与处理器202、Wi-Fi子系统204和/或多媒体子系统212中的一个或多个集成为单个部件、诸如在集成电路上。然而,这样的单个部件通常仍然具有执行不同处理和/或存储器功能的不同的部分/分段。
存储器部件214存储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程序(应用)和信息数据。每个操作系统包括可执行代码,可执行代码控制电子设备102的基本功能,诸如在被包括在内部部件200的各种部件之间的交互、经由无线收发器210和Wi-Fi子系统204与外部设备的通信、以及程序和数据到存储器部件214的存储从存储器部件214的检索。至于程序,每个程序包括可执行代码,可执行代码使用操作系统提供更具体的功能,诸如文件系统服务以及存储在存储器部件214中的受保护和未受保护数据的处理。这样的程序包括用于使得通信设备102能够执行诸如下面参考图3至图5描述的方法或处理的编程等。最后,关于信息数据,这是非操作系统或程序在一个实施例中引用和/或操纵用于执行通信设备102的功能的可执行代码或信息。电源216、诸如电池在使得移动设备102称为便携式设备的同时向其他内部部件200提供电力。
现在转向图3,其是图示用于确定何时在收发器子系统的多个通信模式之间切换的一般方法300的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Wi-Fi子系统204交替地在不同通信模式、诸如基础架构通信模式和/或端对端通信模式下操作。在一个示例中,端对端通信模式是Wi-Fi端对端通信模式,并且基础架构通信模式是Wi-Fi基础架构通信模式。
例如,收发器子系统204被配置成在端对端通信模式下的同时在第一频带通信,并且在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下的同时在第二频带通信。第一频带在一个示例中是5千兆赫兹(Ghz)Wi-Fi频带,并且第二频带是2.4Ghz频带。在其他示例中,第一频带或第二频带中的一个或多个是上部5Ghz频带信道(例如,信道149-165)、下部5Ghz频带(例如,信道36-48)、3.6Ghz频带和/或4.9Ghz频带。在其他示例实现中,通信设备102在相同频带的不同信道中在端对端通信模式和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下通信。比如,收发器子系统204在执行Wi-Fi通信时在5千兆赫兹频带中的一个信道上通信,并且在执行Wi-Fi端对端通信时在5千兆赫兹频带内的不同信道上通信。在一个实施例中,信道是设备可以在其上发送/接收Wi-Fi类型消息的法律许可频率。
在一个示例场景中,如果用户观看从服务器108向通信设备102的显示器流送的视频,则接入点104在Wi-Fi子系统204在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下操作的同时向通信设备102通信视频,视频包括视频帧的序列。多媒体子系统212从设备102的显示器硬件接收视频帧数据。多媒体子系统212处理视频帧数据以生成一个或多个多媒体消息,其在这种情况下是要向显示器106发送的至少一个多媒体帧,以产生用户在显示器106上镜像的在通信设备102上显示的视频。
返回方法300的涉及以上示例场景的细节,收发器子系统204在多媒体子系统212构造至少一个多媒体消息、诸如Wi-Fi端对端帧以向外部设备、诸如外部显示器106提供的同时在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下操作302。当多媒体子系统212完成意图用于使用Wi-Fi端对端通信传输的多媒体消息时,多媒体子系统212将构造的多媒体消息放置在收发器子系统204可访问的队列中,并且多媒体子系统212向收发器子系统204发送表明多媒体消息准备好传输的指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多媒体子系统212设置在公共位置的标志、诸如共享存储器,例如共享队列,以向收发器子系统204表明多媒体消息准备好传输。在其他实施例中,多媒体子系统212向收发器子系统204通信表明多媒体消息准备好传输的子系统间消息、诸如输入输出控制消息。
收发器子系统204在Wi-Fi基础架构模式下继续操作302并且在规则Wi-Fi信道上发送/接收直到其检测到304多媒体消息准备好传输的指示。比如,指示说明性地包括从构造多媒体消息的多媒体子系统214接收表明多媒体消息准备好传输的多媒体消息。在另一示例中,指示包括收发器子系统204检测构造多媒体消息的多媒体子系统214对表明多媒体消息准备好传输的标志的设置。因此,当多媒体子系统212构造多媒体消息时,收发器子系统204在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下继续操作302。当检测到304指示时,收发器子系统204响应于检测到指示作为响应从基础架构通信模式向端对端通信模式切换。收发器子系统204然后开始经由电子狗112向显示器106传输308多媒体消息。因此,收发器子系统204实际上作为多媒体帧准备好在Wi-Fi端对端信道上传输的结果切换其通信模式,或者换言之,在需要Wi-Fi端对端信道时执行切换。否则,收发器子系统204在规则Wi-Fi信道上继续发送/接收。
在一个实施例中,收发器子系统204在Wi-Fi端对端信道上继续传输,直到其确定314所有的多媒体消息传输完成,即已经传输队列中的所有的多媒体消息。当多媒体消息传输314完成时,收发器子系统204作为相应从端对端通信模式切换回基础架构通信模式。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收发器子系统204被配置成除非向端对端通信设备传输多媒体消息,则在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下操作。换言之,收发器子系统204仅在向端对端通信设备传输多媒体消息的同时在端对端通信模式下操作。否则,收发器子系统204在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下操作。因此,使得端对端通信信道上花费的时间最小化。由于收发器子系统204没有在端对端通信信道上花费任何不必的时间,所以收发器子系统不用处理来自接入点104的消息。因此,处理基础架构通信消息花费的额外时间帮助缓解发生在通信设备102和/或显示器106上的诸如视觉伪像等问题以及连接丢失。
Wi-Fi子系统204在一些实现中暂停多媒体消息的传输,执行另一任务,并且恢复多媒体消息的传输。当Wi-Fi子系统204暂停多媒体消息的传输时,在一些实施例中,作为暂停多媒体消息传输的结果,Wi-Fi子系统204向端对端通信设备、诸如显示器106发送暂停传输指示。在一个示例中,暂停传输指示是不存在消息的注意。当Wi-Fi子系统204恢复到端对端通信设备的传输时,作为恢复多媒体消息传输的结果,Wi-Fi子系统204在一个实施例中向端对端通信设备发送恢复传输指示、诸如非空帧。
在特定实施例中,收发器子系统204暂停多媒体消息的传输以针对基础架构通信模式处理信标间隔或者在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下处理信标间隔。例如,Wi-Fi接入点104周期性地发送信标信号,信标信号包括描述接入点104的能力的参数、所支持的数据速率、与所支持的信令方法有关的信息、和/或数据等待连接至接入点104的具体设备(诸如,设备102)的指示。信标信号通常以被称为信标间隔的规则的或周期性的间隔发送。
返回图3的方法300,根据暂停多媒体帧传输的实施例,如将参考图5进一步所述,当收发器子系统204传输308多媒体消息时,收发器子系统204确定310是否应当处理信标间隔。如果收发器子系统204确定210应当处理信标间隔,则收发器子系统204在端对端通信模式下传输多媒体消息的同时针对基础架构通信模式处理312信标间隔。
在实施例中,处理312信标间隔包括收发器子系统204:暂停多媒体消息传输;切换至基础架构通信模式;并且处理所接收的信标。然后,作为完成所接收的信标的处理的结果,收发器子系统204切换回端对端通信模式并且恢复多媒体消息传输308。
现在转向图4和图5。图4图示在收发器子系统204在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与端对端通信模式之间切换时收发器子系统、例如204与多媒体子系统、例如212之间的交互的时序图400。时序图400(和图5的时序图500)的X轴表示时间。时序图400(和时序图500)的Y轴包括随着时间出现的与收发器子系统204的状态相关联的指定。例如,在图4和图5的Y轴上示出的“Wi-Fi基础架构”指定表示收发器子系统204处于基础架构通信模式。“Wi-Fi端对端”指定表示收发器子系统204处于端对端通信模式。“激活”指定表示收发器子系统204在特定通信模式下主动地操作,“非激活”指定表示收发器子系统204在特定通信模式下不主动地操作。例如,与“Wi-Fi基础架构”指示相关联的“激活”指示表示收发器子系统204在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下主动地操作,并且在一些示例中在Wi-Fi频带和信道上发送/接收。“多媒体子系统”指定表示多媒体子系统212执行的活动。
图4中描绘的示例以收发器子系统204在基础架构模式下主动地发送和接收(Tx/Rx)402消息并且多媒体子系统212不活动404开始。因此,收发器子系统204在与接入点104通信的同时处于Wi-Fi信道上。同时,多媒体子系统212处理406多媒体消息用于到显示器106的传输。在一个实施例中,消息处理406包括捕获(例如,从内部显示器)、编码、加密和复用多媒体消息用于传输。在多媒体子系统212处理406多媒体消息期间,收发器子系统204在Wi-Fi信道上继续发送/接收402。
当多媒体子系统212如时间424处表示地完成多媒体消息处理406时,多媒体子系统212将完成的多媒体消息放置在收发器子系统204可访问的队列中,并且向收发器子系统204提供多媒体消息准备好传输的指示。收发器子系统204响应于检测到指示从基础架构通信模式切换至端对端通信模式。
作为这一过渡的一部分,收发器子系统204在很短的时间内转为仅接收模式408以使得任何来自接入点104的任何显著的消息能够到达。在410处表示的时间处,收发器子系统204在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下不主动地发送/接收并且继续从基础架构通信模式过渡至端对端通信模式。作为这一过渡的一部分,在一些示例中,存在短的信道切换时间(BCST)412,在BCST412中,收发器子系统204没有在基础架构通信模式或端对端通信模式下传输。在BCST412之后,收发器子系统204在端对端通信模式下激活的同时向显示器106传输414多媒体消息。
收发器子系统204响应于确定多媒体消息传输完成在时间422从端对端通信模式切换回基础架构通信模式。再次,存在短的BCST416,在BCST416期间,收发器子系统204既不在端对端通信模式下也不在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下通信,并且多媒体子系统212返回非激活418状态。如420处所示,收发器子系统在没有要传输的多媒体帧时在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下主动地发送/接收消息。因此,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收发器子系统204仅在端对端通信模式下操作用于传输多媒体消息。否则,收发器子系统204在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下操作。
关于图4描述的示例没有将通信设备102有时必须适应的信标间隔考虑在内。然而,类似于图4的时序图400的图5的时序图500图示收发器子系统如何在端对端通信模式下操作的同时处理信标间隔。更具体地,图5图示Wi-Fi子系统、例如204与多媒体子系统、例如212之间的交互的时序图500,其中Wi-Fi子系统被配置成在多媒体通信模式下操作的同时针对基础架构通信模式处理信标间隔。
在这一示例实现场景中,收发器子系统204在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下操作502。在时间534,多媒体子系统212响应于完成处理多媒体消息向收发器子系统204通信指示。响应于检测到指示,收发器子系统204切换至端对端通信模式。因此,收发器子系统204转为仅基础架构接收模式504。在由508表示的时间,收发器子系统204开始BCST506,其中收发器子系统204执行频带信道切换。在收发器子系统204完成频带信道切换之后,收发器子系统204在端对端通信模式下操作的同时传输510一个或多个数据包。
如512处所示,收发器子系统204针对基础架构通信模式检测到即将到来的信标间隔。信标间隔以规则的时间间隔出现。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收发器子系统204响应于计时器检测信标间隔512。为了适应信标间隔512,收发器子系统204暂停多媒体传输510并且执行由BCST514表示的频带信道切换以从端对端通信模式过渡到基础架构通信模式。BCST514在时间528完成,并且收发器子系统204处理516与信标间隔相关联的任何接入点104消息。
在完成信标间隔的处理之后,收发器子系统204在时间518开始从基础架构通信模式过渡到端对端通信模式。因此,收发器子系统204首先以仅接收模式操作520,并且然后执行由BCST536表示的频带信道切换以切换至端对端通信模式。收发器子系统204然后先于暂停以处理信标间隔516来完成多媒体传输522。收发器子系统204在时间526完成发送多媒体消息。响应于完成发送多媒体消息,收发器子系统204执行由BCST524表示的频带信道切换以从端对端通信模式切换至基础架构通信模式,并且然后在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下发送/接收538数据。之后,收发器子系统204针对基础架构通信模式处理另一信标间隔536。收发器子系统204然后检测另一多媒体消息准备好传输的指示,并且切换至端对端通信模式。因此,收发器子系统204执行由BCST540表示的频带信道切换以过渡到端对端通信模式,以便传输542多媒体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Wi-Fi子系统204在Wi-Fi子系统204将很繁忙地在端对端通信模式下通信时向接入点104发送指示(诸如空帧),并且从而将不能够接收比如数据。在这一特定实施例中,Wi-Fi子系统204在接收到来自多媒体子系统212的表示多媒体消息准备好传输的指示时向接入点104通信空帧。Wi-Fi子系统204在Wi-Fi子系统204在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下完成通信时向接入点104通信对该接入点的另一指示(诸如非空帧),并且准备好处理来自接入点104的数据。
在以上说明书中,描述了具体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可以在不偏离下面在权利要求中给出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化。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当在说明意义上而非限制意义上来理解,并且所有这样的修改意图被包括在本教示的范围内。
益处、优点、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可以引起任何益处、优点、或要出现或变得更突出的解决方案的任何元素不应当被理解为是任何或所有权利要求的关键的、必须的或者重要的特征或元素。本发明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定义,包括在本申请的未决期间做出的任何修改以及如发行的这些权利要求的所有等同方案。
另外,在本文档中,关系术语、诸如第一和第二、顶部和底部等可以仅用于区分一个条目或动作与另一条目或动作而不一定需要或暗示这样的条目或动作之间的任何实际的这样的关系或顺序。术语“包括(comprises)”、“包括(comprising)”、“具有(has)”、“具有(having)”、“包括(includes)”、“包括(including)”、“包含(contains)”、“包含(containing)”或者其任何其他变型意图覆盖非排他性包括,使得包括(comprise)、具有、包括(include)、包含元素列表的处理、方法、物质或装置不仅包括这些元素还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列出或这样的处理、方法、物质或装置固有的其他元素。通过“包括……(comprises…a)”、“具有……(has…a)”、“包括……(includes…a)”或者“包含……(contains…a)”开始的元素不排除(没有更多约束)包括(comprise)、具有、包括(include)、包含元素的处理、方法、物质、或装置中另外的相同的元素的存在。除非本文中另外明确指出,术语“一个(a)”和“一个(an)”定义为一个或多个。术语“基本上(substantially)”、“本质上(essentially)”、“大致上(approximately)”、“大约(about)”或者其任何其他变型定义为接近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含义,并且在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中,这一术语被定义为在10%的范围内,并且在另一实施例中在5%的范围内,在另一实施例中在1%的范围内,并且在另一实施例中在0.5%的范围内。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耦合(coupled)”定义为连接,但是不一定是直接并且不一定是机械连接。以某种方式“配置”的设备或结构至少以这种方式配置,但是也可以用没有列出的方式来配置。
应当理解,一些实施例包括一个或多个通用或专用处理器(或“处理设备”),诸如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定制处理器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GPA)以及控制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结合某些非处理器电路实现本文中描述的方法和/或装置中的一些、多数或全部功能的唯一存储程序指令(包括软件和固件二者)。备选地,一些或全部功能可以由没有存储程序指令的状态机来实现,或者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中实现,在ASIC中,每个功能或某些功能的一些组合被实现为定制逻辑。当然,可以使用两个方法的组合。
另外,实施例可以实现为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代码用于编程计算机(例如包括处理器)执行本文中描述和要求保护的方法。这样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硬盘、CD-ROM、光学存储设备、磁性存储设备、ROM(只读存储器)、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和闪存存储器。可以预期,一般的技术人员,尽管可能需要大量努力和许多由例如可获得的时间、当前技术以及经济因素推动的设计选择,当得到这里公开的概念和原理的指导时,可以很容易能够通过最少的实验产生这样的软件指令和程序和IC。
提供了本公开内容的摘要以使得读者能够快速确定技术公开的属性。通过理解提交,其不用于解释或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或含义。另外,在以上具体实施例部分,可见,各种特征在各处实施例中出于流线型化本公开的目的而分组在一起。本公开的方法不应当被理解为反映要求保护的实施例需要比每个权利要求中明确给出的更多的特征之一意图。相反,如以下权利要求所反映的,发明主题存在于比单个公开的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少的特征中。因此,以下权利要求从而被合并到具体实施例部分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独立地作为单独要求保护的主题。

Claims (20)

1.一种由通信设备执行的用于确定何时在收发器子系统的多个通信模式之间切换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多媒体消息准备好传输的指示;
由所述收发器子系统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指示从基础架构通信模式向端对端通信模式切换;
在所述端对端通信模式下传输所述多媒体消息;
确定完成所述多媒体消息传输;以及
由所述收发器子系统响应于确定完成所述多媒体消息传输,从所述端对端通信模式切换到所述基础架构通信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端对端通信模式是Wi-Fi端对端通信模式,并且所述基础架构通信模式是Wi-Fi基础架构通信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使用相同频带内的不同信道在对等通信模式和基础设施通信模式下操作的所述收发器子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收发器子系统使用5千兆赫频带内的不同信道在对等通信模式和基础设施通信模式下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端对端通信模式下的同时在第一频带中传输所述多媒体消息,并且在所述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下的同时在第二频带中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频带是5千兆赫兹频带,并且所述第二频带是2.4千兆赫兹频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端对端通信模式下传输所述多媒体消息的同时针对所述基础架构通信模式处理信标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处理所述信标间隔包括:
暂停所述多媒体消息传输;
切换至所述基础架构传输模式;
处理所接收的信标,并且作为完成所接收的信标处理的结果,切换回所述端对端通信模式并且恢复所述多媒体消息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作为暂停所述多媒体消息传输的结果,向端对端通信设备发送暂停传输指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作为恢复所述多媒体消息传输的结果,向所述端对端通信设备发送恢复传输指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所述多媒体消息准备好传输的所述指示包括从构造所述多媒体消息的多媒体子系统接收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多媒体消息准备好传输的所述指示包括检测构造所述多媒体消息的多媒体子系统对标志的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多媒体子系统构造所述多媒体消息的同时在所述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下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仅在向端对端通信设备传输多媒体消息的同时在所述端对端通信模式下操作,否则在所述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下操作。
15.一种被配置用于在收发器子系统的不同通信模式之间切换的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多媒体子系统,被配置成构造多媒体消息并且通信所述多媒体消息准备好传输的指示;以及
收发器子系统,耦合至所述多媒体子系统并且被配置成响应于检测到所述多媒体消息准备好传输的所述指示从基础架构通信模式向端对端通信模式切换以传输所述多媒体消息,并且响应于完成所述多媒体消息传输从所述端对端通信模式切换到所述基础架构通信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收发器子系统被配置成除非向端对端通信设备传输多媒体消息,否则在所述基础架构通信模式下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收发器子系统被配置成在所述端对端通信模式下传输所述多媒体消息的同时针对所述基础架构通信模式处理信标间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为了处理所述信标间隔,所述收发器子系统被配置成:
暂停所述多媒体消息的传输;
向所述基础架构通信模式切换;
处理所接收的信标,并且作为完成所接收的信标处理的结果,向所述端对端通信模式切换并且恢复所述多媒体消息传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收发器子系统被配置成:
作为暂停所述多媒体消息传输的结果,向端对端通信设备发送暂停传输指示;
作为恢复所述多媒体消息传输的结果,向所述端对端通信设备发送恢复传输指示。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为了检测所述多媒体消息准备好传输的所述指示,所述收发器子系统被配置成进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项:
从所述多媒体子系统接收指示所述多媒体消息准备好传输的消息;
检测所述多媒体子系统对指示所述多媒体消息准备好传输的标志的设置。
CN201480068839.7A 2013-12-20 2014-12-17 用于确定何时在收发器子系统的多个通信模式之间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58305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918822P 2013-12-20 2013-12-20
US61/918,822 2013-12-20
US14/182,555 US9479983B2 (en) 2013-12-20 2014-02-18 Methods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when to switch between multiple communication modes of a transceiver subsystem
US14/182,555 2014-02-18
PCT/US2014/070799 WO2015095300A1 (en) 2013-12-20 2014-12-17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when to switch between multiple communication modes of a transceiver sub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30524A CN105830524A (zh) 2016-08-03
CN105830524B true CN105830524B (zh) 2019-02-05

Family

ID=53401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8839.7A Active CN105830524B (zh) 2013-12-20 2014-12-17 用于确定何时在收发器子系统的多个通信模式之间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479983B2 (zh)
EP (1) EP3085190B1 (zh)
CN (1) CN105830524B (zh)
AU (1) AU2014364811B2 (zh)
CA (1) CA2932940C (zh)
WO (1) WO20150953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35647B2 (en) * 2014-12-24 2017-01-03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hannel switching
US10531307B2 (en) 2016-02-29 2020-01-07 Apple Inc. Mechanisms for LAA/LTE-U detection to mitigate impact on Wi-Fi performance
US20170251422A1 (en) * 2016-02-29 2017-08-31 Qualcomm Innovation Center, Inc. Mobile device with multiple wifi interfaces
JP6666765B2 (ja) * 2016-03-24 2020-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10305951B1 (en) * 2016-05-25 2019-05-2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ynamic client routing for video streaming clients
US10588168B2 (en) 2017-05-15 2020-03-10 Apple Inc. Peer-to-peer transmission pause indication
TWI666956B (zh) * 2018-01-02 2019-07-2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區域網路暨藍牙裝置
US20210255444A1 (en) * 2020-02-18 2021-08-19 Raytheon Company Lightweight modified-schmidt corrector len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16422A1 (en) * 2011-07-25 2013-01-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rect link setup through an extended service set
CN103037450A (zh) * 2011-09-29 2013-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模式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69604A (zh) * 2012-04-06 2013-10-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切换到设备间通信模式的方法、网络装置和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31220B2 (en) 2002-10-01 2007-06-1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ocation bas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mobile unit communication
US7717342B2 (en) 2005-08-26 2010-05-18 Hand Held Products, Inc. Data collection device having dynamic access to multiple wireless networks
WO2008041232A2 (en) 2006-10-06 2008-04-10 Amimon Ltd.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of dual-mo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406245B2 (en) 2009-07-09 2013-03-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ontent from a mobile device to a wireless display
US9467285B2 (en) * 2010-09-07 2016-10-11 Nokia Technologies Oy Security of a multimedia stream
US8634771B2 (en) 2011-06-15 2014-01-21 Microsoft Corporation Simple peer-to-peer network formation
US9137655B2 (en) * 2011-10-07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s
US8879996B2 (en) 2011-12-30 2014-11-04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to enable Wi-Fi direct usage in radar bands
US8868016B2 (en) 2012-01-13 2014-10-21 Sony Corporation Acoustic signalling to switch from infrastructure communication mode to ad hoc communication mod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16422A1 (en) * 2011-07-25 2013-01-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rect link setup through an extended service set
CN103037450A (zh) * 2011-09-29 2013-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模式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69604A (zh) * 2012-04-06 2013-10-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切换到设备间通信模式的方法、网络装置和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932940C (en) 2018-11-06
CA2932940A1 (en) 2015-06-25
AU2014364811A1 (en) 2016-06-16
CN105830524A (zh) 2016-08-03
US20150181487A1 (en) 2015-06-25
EP3085190A1 (en) 2016-10-26
WO2015095300A1 (en) 2015-06-25
EP3085190B1 (en) 2017-10-25
US9479983B2 (en) 2016-10-25
AU2014364811B2 (en) 2018-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30524B (zh) 用于确定何时在收发器子系统的多个通信模式之间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US20220086864A1 (en) Multi-slice support for mec-enabled 5g deployments
EP345614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using multiple frequency bands
CN104770055B (zh) 无线用户设备装置及用于无线用户设备装置的方法
CN104221449B (zh) 用于实现共存同步蓝牙和lte/wimax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7852587A (zh) 蓝牙低能量组合监听和扫描窗口
US20180152840A1 (en) Wearable apparatus, inform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KR20150020080A (ko)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RU2749306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и сопутствующий продукт
CN106063319B (zh) 节能和设备流量卸载
CN110474744A (zh) 一种传输资源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KR101829566B1 (ko) 절전 상태 동안 무선 통신의 장치,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150099889A (ko) 토폴로지 관리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네트워크 시스템
WO2018049892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557311A (zh) 电子装置及其执行无线通信的方法
CN108702583B (zh) 上下文驱动连接协议
KR102315582B1 (ko) 스케줄링 요청 전송 제어 방법 및 관련 제품
KR20190091528A (ko) 불연속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2015073169A5 (zh)
WO201408719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f a partial portion of a data item on one or more bluetooth advertising channels
JP5254302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US20140122642A1 (en) Remote memory management in distributed m2m systems
Dunko et al. A reference guide to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N110430144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介质
US11991067B2 (en) Traffic aggreg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