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30523A - 利用载波聚合来进行装置到装置通信 - Google Patents

利用载波聚合来进行装置到装置通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30523A
CN105830523A CN201480065222.XA CN201480065222A CN105830523A CN 105830523 A CN105830523 A CN 105830523A CN 201480065222 A CN201480065222 A CN 201480065222A CN 105830523 A CN105830523 A CN 1058305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secondary cell
main plot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52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30523B (zh
Inventor
T·塔贝特
A·K·塞恩
张大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ple Inc
Original Assignee
Apple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le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pple Comput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830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30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30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305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结合载波聚合来进行装置到装置(D2D)通信。基站(BS)可协调两个无线用户设备(UE)装置之间的D2D通信。主小区可被配置用于与UE中的每个UE进行通信。辅小区可被配置用于在两个UE之间进行D2D通信。主小区和辅小区可利用不同的分量载波。此外,可使用跨载波调度,使得经由主小区来传送用于辅小区的至少一些控制信息。

Description

利用载波聚合来进行装置到装置通信
技术领域
本专利申请涉及无线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使用载波聚合来进行装置到装置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的使用正在快速增长。另外,存在许多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和标准。无线通信标准的一些示例包括GSM、UMTS(WCDMA)、LTE、高级LTE(LTE-A)、3GPP2CDMA2000(例如,1xRTT、1xEV-DO、HRPD、eHRPD)、IEEE802.11(WLAN或Wi-Fi)、IEEE802.16(WiMAX)、蓝牙等等。
这些标准中的一些标准提供了一种用于“基础结构模式”通信的技术,其中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装置(例如,接入点或基站)在端点装置之间进行通信,而一些标准提供了一种用于“对等”通信或“装置到装置”通信的技术,其中端点装置彼此直接进行通信。
发明内容
本文呈现了用于使用载波聚合来配置并执行装置到装置通信的方法以及被配置为实施该方法的装置的实施方案。
根据本文所述的技术,无线装置可根据无线电接入技术诸如LTE与基站进行通信以建立主小区,该主小区可用于控制通信、数据通信等。
在某些时候,可能希望(例如,对于语音呼叫、文件传输等)在无线装置和另一无线装置之间建立连接。如果另一无线装置在直接通信范围内,则可能还希望建立连接作为装置到装置连接。
在此类情况下,基站可与无线装置协商以建立辅小区,可使用辅小区以用于在无线装置之间进行装置到装置通信。辅小区可利用与主小区不同的信道。
在一些情况下,辅小区可利用完全不同频带上的信道。例如,如果在许可(例如,用于LTE)频带的信道上建立主小区,则可在未许可(例如,ISM)频带或另一许可(例如,用于2G蜂窝技术或3G蜂窝技术)频带的信道上建立辅小区。
可在若干个不同类型的装置中实施本文描述的技术和/或将本文描述的技术与该若干个不同类型的装置一起使用,该若干个不同类型的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平板电脑、可穿戴计算装置、便携式媒体播放器和各种其他计算装置中的任一种计算装置。
本发明内容旨在提供在本文档中所述的一些主题的简要概述。因此,应当理解,上述特征仅为示例并且不应理解为以任何方式缩小本文所述的主题的范围或实质。本文所述的主题的其他特征、方面和优点将根据以下具体实施方式、附图和权利要求书而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当结合以下附图考虑实施方案的以下详细描述时,可获取对本主题的更好的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示例性(和简化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与用户设备(UE)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BS);
图3示出了UE的示例性框图;
图4示出了BS的示例性框图;
图5示出了示例性载波聚合方案;
图6示出了示例性跨载波调度方案;以及
图7是示出了用于使用载波聚合来进行装置到装置通信的示例性方法的信号流程图。
尽管本文所述的特征可受各种修改形式和替代形式的影响,但其具体实施方案在附图中以举例的方式示出并在本文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附图和对附图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特定形式,而正相反,其目的在于覆盖落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主题的实质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形式、等同形式和替代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术语
以下是在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表:
存储器介质-各种类型的非暂态存储器装置或存储装置中的任一者。术语“存储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RAM、SRAM、EDORAM、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学存储装置;寄存器,或其他类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器介质也可包括其他类型的非暂态存储器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存储器介质可被定位在执行程序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被定位在通过网络诸如互联网连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的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在后一情况下,第二计算机系统可向第一计算机提供程序指令以用于执行。术语“存储器介质”可包括可驻留在不同位置例如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存储器介质。存储器介质可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为计算机程序)。
载体介质–如上所述的存储器介质,以及物理传输介质诸如总线、网络和/或传送信号诸如电信号、电磁信号或数字信号的其他物理传输介质。
可编程硬件元件-包括各种硬件装置,该各种硬件装置包括经由可编程互连件连接的多个可编程功能块。示例包括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D(可编程逻辑装置)、FPOA(现场可编程对象阵列)和CPLD(复杂的PLD)。可编程功能块的范围可从细粒度(组合逻辑部件或查找表)到粗粒度(算术逻辑单元或处理器内核)。可编程硬件元件也可被称为“可重新配置逻辑部件”。
计算机系统-各种类型的计算系统或处理系统中的任一者,包括个人计算机系统(PC)、大型计算机系统、工作站、网络家电、互联网家电、个人数字助理(PDA)、电视系统、网格计算系统或其他装置或装置的组合。通常,术语“计算机系统”可广义地被定义成包含具有执行来自存储器介质的指令的至少一个处理器的任何装置(或装置的组合)。
用户设备(UE)(或“UE装置”)–移动式或便携式并执行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系统装置中的任一个计算机系统装置。UE装置的示例包括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例如iPhoneTM、基于AndroidTM的电话)、便携式游戏装置(例如,NintendoDSTM、PlayStationPortableTM、GameboyAdvanceTM、iPhoneTM)、膝上型电脑、PDA、便携式互联网装置、音乐播放器、数据存储装置、或其他手持装置等。通常,术语“UE”或“UE装置”可广义地被定义成包含便于用户运输并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任何电子装置、计算装置和/或电信装置(或装置的组合)。
基站–术语“基站”具有其普通含义的全部范围,并且至少包括被安装在固定位置处并且用于作为无线电话系统或无线电系统的一部分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站。
处理元件–是指各种元件或元件的组合。处理元件例如包括电路诸如ASIC(专用集成电路)、各个处理器内核的部分或电路、整个处理器内核、各个处理器、可编程硬件装置(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或包括多个处理器的系统的较大部分。
信道-用于将信息从发射器传送至接收器的介质。应当指出,由于术语“信道”的特性可根据不同的无线协议而有所不同,因此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信道”应被视为以符合参考被使用的术语的装置的类型的标准的方式来使用。在一些标准中,信道宽度可为可变的(例如,取决于装置能力、频带条件等)。例如,LTE可支持1.4MHz到20MHz的可扩展信道带宽。相比之下,WLAN信道可为22MHz宽,而蓝牙信道可为1MHz宽。其他协议和标准可包括对信道的不同定义。此外,一些标准可定义并使用多种类型的信道,例如,用于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的不同信道和/或针对不同用途诸如数据、控制信息等的不同信道。
自动–是指由计算机系统(例如,由计算机系统所执行的软件)或装置(例如,电路、可编程硬件元件、ASIC等)所执行的动作或操作,而无需用户输入直接指定或执行该动作或操作。因此,术语“自动”与用户手动执行或指定的操作形成对比,其中用户提供输入来直接执行该操作。自动过程可由用户所提供的输入来发起,但随后的“自动”执行的动作不是由用户指定的,即不是“手动”执行的,其中用户指定要执行的每个动作。例如,通过选择每个字段并提供输入指定信息,用户填写电子表格(例如,通过键入信息、选择复选框、进行无线电选择等)为手动填写表格,即使计算机系统必须响应于用户动作来更新该表格。该表格可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填写,其中计算机系统(例如,在计算机系统上执行的软件)分析表格的字段并填写该表格,而无需任何用户输入指定字段的答案。如上所示,用户可调用表格的自动填写,但不参与表格的实际填写(例如,用户没有手动指定字段的答案而是它们被自动完成)。本说明书提供了响应于用户已采取的动作而自动执行的操作的各种示例。
图1和图2-通信系统
图1示出了示例性(和简化的)无线通信系统。需注意,图1的系统是可能的系统的仅一个示例,并且可根据需要在各种系统中的任一系统中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如图所示,这种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102A,该基站102A通过传输介质与一个或多个用户装置106A,102B等到106N进行通信。在本文中可将每个用户装置称为“用户设备”(UE)。因此,用户装置106被称为UE或UE装置。
基站102A可以是收发器基站(BTS)或小区站点,并且可包括实现与UE106A到106N的无线通信的硬件。基站102A也可被装备成与网络100(例如,在各种可能性中,蜂窝服务提供商的核心网、电信网络诸如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和/或互联网)进行通信。因此,基站102A可促进用户装置之间和/或用户装置与网络100之间的通信。
基站的通信区域(或覆盖区域)可被称为“小区”。基站102A和UE106可被配置为通过使用各种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的任一种无线电接入技术的传输介质进行通信,该无线电接入技术也被称为无线通信技术或电信标准,诸如GSM、UMTS(WCDMA、TD-SCDMA)、LTE、高级LTE(LTE-A)、3GPP2CDMA2000(例如,1xRTT、1xEV-DO、HRPD、eHRPD)、Wi-Fi、WiMAX等。
根据相同或不同的蜂窝通信标准进行操作的基站102A和其他类似的基站(诸如,基站102B...102N)可因此被提供作为小区的网络,该小区的网络可经由一个或多个蜂窝通信标准在广阔的地理区域上向UE106A-N和类似的装置提供连续的或近似连续的重叠服务。
因此,尽管基站102A可充当如图1中所示的UE106A-N的“服务小区”,但是每个UE106还可能够从一个或多个其他小区(可由基站102B-N和/或任何其他基站提供)接收信号(并可能在其通信范围内),该一个或多个其他小区可被称为“相邻小区”。此类小区也可能够方便用户装置之间和/或用户装置和网络100之间的通信。此类小区可以包括“宏”小区、“微”小区、“微微”小区和/或提供服务区域大小的任何各种其他粒度的小区。例如,在图1中示出的基站102A-B可以是宏小区,而基站102N可以是微小区。其他配置也是可能的。
除了UE106通过基站102彼此通信以及与其他网络/装置间接通信的“基础结构模式”通信之外,一些UE还可能够在“对等”(P2P)通信模式或“装置到装置”(D2D)通信模式中进行通信。在此类模式中,UE106诸如UE106A和UE106B可直接彼此通信(例如,而不是通过中间装置诸如基站102A进行通信)。例如,可使用LTED2D、蓝牙(“BT”,该“BT”包括低能量BT(“BLE”)、另选MAC/PHY(“AMP”)和/或其他BT版本或特征)、Wi-Fi自组织网络/对等网络和/或任何其他对等无线通信协议,以便于在两个UE106之间直接进行通信。
需注意,UE106能够使用多个无线通信标准进行通信。例如,UE106可被配置为使用GSM、UMTS、CDMA2000、WiMAX、LTE、LTE-A、WLAN、蓝牙、一个或多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例如GPS或GLONASS)、一个和/或多个移动电视广播标准(例如,ATSC-M/H或DVB-H)等中的两者或更多者进行通信。无线通信标准的其他组合(包括多于两个无线通信标准)也是可能的。
图2示出了与基站102(例如,基站102A到102N中的一个基站)进行通信的用户设备106(例如,装置106A到106N中的一个装置)。UE106可为具有蜂窝通信能力的装置,诸如移动电话、手持装置、计算机或平板电脑、或实质上任何类型的无线装置。
UE106可包括被配置为执行被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的处理器。UE106可通过执行此类所存储的指令来执行本文所述的方法实施方案中的任一个方法实施方案。另选地或除此之外,UE106可包括可编程硬件元件诸如被配置为执行本文所述的方法实施方案中的任一个方法实施方案或本文所述的方法实施方案的任一个方法实施方案的任何部分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UE106可被配置为使用多个无线电接入技术/无线通信协议中的任一者来进行通信。例如,UE106可被配置为使用GSM、UMTS、CDMA2000、LTE、LTE-A、WLAN/Wi-Fi或GNSS中的两者或更多者来进行通信。无线通信技术的其他组合也是可能的。
UE106可包括用于使用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天线。在一些实施方案中,UE106可在多个无线通信标准之间共享接收链和/或发射链中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共享的无线电部件可包括单个天线,或可包括用于执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天线(例如,对于MIMO来说)。另选地,UE106针对被配置为利用其进行通信的每个无线通信协议而可包括独立的发射链和/或接收链(例如,包括独立的天线和其他无线电部件)。进一步另选地,UE106可包括在多个无线通信协议之间共享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电部件,以及由单个无线通信协议唯一地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电部件。其他配置也是可能的。
图3-UE的示例性框图
图3示出了UE106的示例性框图。如图所示,UE106可包括片上系统(SOC)300,该SOC可包括用于各种目的的部分。例如,如图所示,SOC300可包括可执行UE106的程序指令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2和可执行图形处理并将显示信号提供到显示器360的显示电路304。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2还可耦接至存储器管理单元(MMU)340、和/或其他电路或装置(诸如显示电路304、无线通信电路330、连接器I/F320和/或显示器360),该MMU可被配置为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2接收地址并将那些地址转换成存储器(例如存储器306、只读存储器(ROM)350、NAND闪存存储器310)中的位置。MMU340可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器保护和页表转换或设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MMU340可被包括作为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2的一部分。
如图所示,SOC300可耦接至UE106的各种其他电路。例如,UE106可包括各种类型的存储器(例如,包括NAND闪存310)、连接器接口320(例如,用于耦接至计算机系统、任务栏、充电站)、显示器360和无线通信电路(例如,无线电部件)330(例如,用于LTE、Wi-Fi、GPS等)。
UE装置106可包括至少一个天线,并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包括用于执行与基站和/或其他装置的无线通信的多个天线。例如,UE装置106可使用天线335来执行无线通信。如上所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UE可被配置为使用多个无线通信标准来进行无线通信。
如本文接下来进一步所述的,UE106可包括用于实现用于结合装置到装置通信使用载波聚合的特征(诸如本文参考图7特别所述的那些特征)的硬部件件和软件部件。UE装置106的处理器302可被配置为实施本文所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通过执行被存储在存储器介质(例如,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介质)上的程序指令。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处理器302可被配置作为可编程硬件元件,诸如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作为ASIC(专用集成电路)。另选地(或除此之外),结合其他部件300,304,306,310,320,330,335,340,350,360中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UE装置106的处理器302可被配置为实施本文所述的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诸如本文参考图7特别所述的特征。
图4-基站的示例性框图
图4示出了基站102的示例性框图。需注意,图4的基站是可能的基站的仅一个示例。如图所示,基站102可包括可执行针对基站102的程序指令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4。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4也可耦接至存储器管理单元(MMU)440、或其他电路或装置。该MMU可被配置为接收来自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4的地址并将这些地址转换为存储器(例如,存储器460和只读存储器(ROM)450)中的位置。
基站102可包括至少一个网络端口470。如以上在图1和图2中所述的,网络端口470可被配置为耦接至电话网络,并提供有权访问电话网络的多个装置,诸如UE装置106。
网络端口470(或附加网络端口)还可或可另选地被配置为耦接至蜂窝网络,例如蜂窝服务提供商的核心网络。核心网络可向多个装置诸如UE装置106提供与移动相关的服务和/或其他服务。在某些情况下,网络端口470可经由核心网络耦接至电话网络,和/或核心网络可提供电话网络(例如,在蜂窝服务提供商所服务的其他UE装置中)。
基站102可包括至少一条天线434以及可能的多条天线。该至少一条天线434可被配置为用作无线收发器并且可被进一步配置为经由无线电部件430来与UE装置106进行通信。天线434经由通信链432来与无线电部件430进行通信。通信链432可以是接收链、发射链或两者。无线电部件430可被配置为经由各种无线电信标准进行通信,该无线电信标准包括但不限于LTE、LTE-A、UMTS、CDMA2000等。
如本文接下来进一步所述的,BS102可包括用于实现用于结合装置到装置通信使用载波聚合的特征(诸如本文参考图7特别所述的那些特征)的硬部件件和软件部件。基站102的处理器404可被配置为实施本文所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通过执行被存储在存储器介质(例如,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介质)上的程序指令。另选地,处理器404可被配置作为可编程硬件元件,诸如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ASIC(专用集成电路),或它们的组合。另选地(或除此之外),结合其他部件430,432,434,440,450,460,470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BS102的处理器404可被配置为实施本文所述的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诸如本文参考图7特别所述的特征。
图5-载波聚合
载波聚合是这样一种方案,其中多个载体(例如,频率信道)可用于根据无线通信技术与UE进行无线通信。图5示出了一种示例性载波聚合方案(例如,可根据LTE无线电接入技术来使用),可根据本公开的其他方面诸如相对于图7的方法来使用这种方案。
在例示的方案中,可针对单个用户装置(诸如图1-图3中所示以及相对于图1-图3所述的UE106中的一个UE)聚合最多至五个分量载波(载波504,506,508,510,512)。每个分量载都可使用最高至20MHz的信道宽度。作为一种可能,每个分量载波可以是LTE版本8载波。因此,根据示例性方案,可为UE分配最高至100MHz的带宽。在很多情况下,此类载波聚合方案可使得参与该方案的UE能够比没有此类方案时具有更大的吞吐量。
在很多情况下,分量载波可利用相邻频率信道。然而,应当指出,还可利用非连续频率信道来实施载波聚合,该非连续频率信道可能包括同一频带内的非连续频率信道和/或不同频带内的频率信道。
应当指出,尽管以举例的方式提供了图5所示的示例性方案以及相关联的描述作为实施载波聚合的一种可能的方式,但它们并非旨在从整体上限制本公开。其细节的许多替代和变型是可能的,并且应当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加以考虑。例如:可结合其他无线通信技术来实施载波聚合方案;可使用根据其他LTE版本或其他无线电接入技术整体的载波;可使用具有不同信道宽度的载波;可支持不同数量的分量载波;和/或例示方案的许多其他替代形式和变型形式的任一者也是可能的。
图6-跨载波调度
对于实施载波聚合的系统而言,各种控制方案/机制都是可能的。作为一种可能,可例如通过为控制信道提供用于针对该小区的分量载波上的每个小区的数据调度和其他控制特征来在每个分量载波上实施独立的小区。作为另一种可能性,可将一些或所有控制功能集中。例如,可在一个分量载波上实施“主小区”,而可以在任何附加分量载波上实施“辅小区”,使得通过主小区来传送用于辅小区的一些或所有控制信息。
可将此类方案称为“跨载波调度”,并且图6示出了一种此类示例性方案(例如,其可根据LTE无线电接入技术来使用)。应当指出,尽管以举例的方式提供了图6中所示的示例性方案和相关联的描述作为实施跨载波调度机制的一种可能方式,但它们并非旨在作为整体来限制本公开。这些示例性细节的许多替代形式和变型形式是可能的,并且应当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加以考虑。
如图所示,在示例性方案中,用户装置(例如,UE106诸如图1-图3中所示并且相对于图1-图3所述的UE)可具有作为其到网络的连接(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基站102,诸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并且相对于图1-图2和图4所述的基站)的一部分的三个活动载体,可将该三个活动载体实现为主小区602和两个辅小区604,606。网络可通过主小区602的控制信道来针对所有三个小区提供控制数据608(例如,用于调度用户数据通信、执行与移动相关的功能等)。例如,可通过主小区602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来传送控制数据608。
网络可向小区602,604,606中的任一小区或所有小区上的UE106提供用户数据610(例如,用于联网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联网应用程序诸如浏览器应用程序、电子邮件应用程序、语音呼叫应用程序、视频聊天应用程序、游戏应用程序等)。例如,可通过主小区602和辅小区604,606的每一者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来传送用户数据610的各个部分。
因此,可结合载波聚合来使用跨载波调度,以集中一个小区上的控制通信(控制通信的至少一部分)。可在针对UE和网络之间基础结构模式通信的很多情况下使用这项技术,诸如图6的示例性方案中所示的。此外,可结合载波聚合来使用跨载波调度,以提供两个UE106之间的网络控制的混合基础结构模式/装置到装置通信。下文相对于图7的方法进一步描述了此类技术的各个方面。
图7-通信流程图
图7是示出了使用载波聚合来进行网络控制的装置到装置通信的方案的通信/信号流程图。除了其他装置之外,图7中所示的方法可结合以上附图中所示的计算机系统或装置中的任一者来使用。如图所示,该方案可为两个用户装置(例如,诸如图1所示的UE106A和UE106B,在本文中也分别称为“第一UE”和“第二UE”)提供在蜂窝网络的控制下(例如,通过基站,诸如图1所示的基站102)执行直接装置到装置通信的能力。
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所示方案的组成部分中的一些组成部分可按与所示顺序不同的顺序同时执行,或者可被省略。还可根据需要来执行附加组成部分。如图所示,该方案可操作如下。
在702中,BS102可与第一UE106A建立(例如,配置)主小区。在704中,BS102可与第二UE106B建立主小区。换句话讲,BS102可配置主小区,以用于与第一UE106A和第二UE106B中的每一者进行通信。可根据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RAT)诸如LTE来建立每个主小区。
每个主小区可使用特定信道(例如,频率信道)作为载体。因此,BS102和第一UE106A之间的主小区可使用第一信道作为载体。用于主小区的信道可以是相同的信道(例如,BS106可使用多址蜂窝通信系统中的同一信道来与多个用户装置进行通信)或可以是不同的信道。
至少在某些情况中,针对主小区所选择的信道可在在本文也被称为“第一频带”的许可频带中。例如,蜂窝网络提供商可能具有许可的特定频带(可能专门结合特定无线电接入技术来使用,该无线电接入技术诸如是LTE-A、LTE、WCDMA、CDMA2000、GSM等),并可提供主要在该许可频带内操作的蜂窝网络。此类许可频带可能受到比未许可频带更少的外部干扰。例如,例如如果许可频带被许可唯一地使用一个特定蜂窝网络提供商,则未许可频带可能会受到来自其他无线通信技术和/或来自利用相似或相同无线通信技术的其他蜂窝网络运营商的干扰,而许可频带可不受此类外部干扰源的影响。
每个主小区可为用户装置提供到蜂窝网络的基础结构模式类型的通信链路。例如,每个主小区可提供到核心网络例如蜂窝服务提供商的连接,UE106的用户可能与该核心网络有订购和/或其他协议以提供蜂窝服务。蜂窝网络因此可提供每个用户装置和耦合到蜂窝网络的各种服务和/或装置之间的连接,该服务和/或装置诸如其他用户装置、公共交换电话网、互联网、各种基于云端的服务等。可将每个主小区用于相应UE106和BS102之间的控制通信,并且还可用于数据(例如,用户数据)通信。
需注意,作为此类蜂窝网络的一部分,基站102可结合许多其他基站(其可提供其他小区)和其他网络硬件和软件进行操作,以在宽广地理区域上提供连续(或接近连续)交叠的无线服务。至少在一些情况下,第一UE106A和/或第二UE106B可从第一UE106A和/或第二UE106B的无线通信范围内的多个小区中选择具有BS102的小区以建立为主小区,该无线通信范围可由附近的基站提供。例如,每个用户装置可能够例如根据信号强度/质量、许可、技术互操作性等来发现一些或所有多个相邻小区,检测来自一些或所有多个相邻小区的信号,并可能与一些或所有多个相邻小区进行通信。可基于主小区和/或其他附近小区的一个或多个信号强度测量值和/或信号质量测量值,以及其他可能的标准(例如,一个或多个小区的无线流量拥塞、一个或多个小区的运营商、一个或多个小区操作所依据的无线技术等)来选择并配置/建立主小区。
另外需注意,根据一些实施方案,小区选择可以是例如当用户装置加电时(或者可能在用户装置的无线电部件加电之后,例如退出有限操作或“飞行模式”时)的初始小区选择。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小区选择可以是小区重选过程的一部分。例如,用户装置可基于在前一主小区上正经受劣化的信号强度和/或质量例如由于正从前一主小区的服务区域移动到新主小区的服务区域来执行小区重选过程,以选择具有更好信号强度和/或质量的新小区作为主小区。
一旦用户装置建立了主小区并且因此与蜂窝网络可通信地连接,用户装置便可请求该网络提供与另一用户装置的通信链路。例如,用户装置(诸如第一UE106A)可发起与另一用户装置(诸如第二UE106B)的语音呼叫或视频聊天。
为了响应于此类请求而连接用户装置,蜂窝网络可确定每个用户装置的位置。用户装置常常可能彼此相距很远,因此可能通过蜂窝网络的各种基础结构部件进行连接,该基础结构部件包括但不限于为每个用户装置提供主小区的基站。换句话讲,可通过基站(或多个基站)来在这种情况下提供用户连接(例如,连接到其他装置、互联网、基于云端的服务等)。
然而,如果确定用户装置彼此相对接近(例如,在预先确定的或可配置的距离阈值内,由同一基站服务,或以其他方式被确定为可能在执行直接装置到装置通信的范围内),则网络可确定在用户装置之间建立直接的装置到装置(D2D)连接。需注意,将什么认为是D2D通信可接受的接近可至少部分取决于所使用的D2D通信技术。作为一种示例性范围,结合一些无线通信技术,可认为彼此在大约1km内的装置可能能够执行D2D通信。其他范围(例如,更短的范围诸如800m,500m等,或者更长的范围诸如2km,3km等,还有各种可能性)也是可能的。
还可以多种方式中的任一种方式来在用户装置之间建立此类D2D链路。作为一种可能,可使用Wi-Fi(例如,Wi-Fi对等)来执行直接D2D通信。然而,蜂窝网络可能不能调度或以其他方式控制此类通信,这可能由于缺乏协调而在不同装置对和/或其他Wi-Fi通信之间造成干扰。此外,Wi-Fi可能具有较短的范围,这限制了其潜在的使用性和合意性,并且在更长的范围下功率效率相对较低(例如,可能会较快消耗装置电池)。
作为另一种可能性,可使用蜂窝通信但以非集中方式来执行直接D2D通信。然而,同样在此类情况下,蜂窝网络会无法控制参与装置到装置通信的装置的无线电资源,这可能导致对蜂窝系统中其他装置有不希望的干扰。
作为另一种可能性,可使用在网络控制下的蜂窝通信来执行直接D2D通信。这样可能会影响网络操作和可用带宽/资源,因为网络可能正在调度资源以用于正常(例如,基础结构模式)通信和D2D通信两者。然而,如果结合D2D通信实施载波聚合,例如使得在实施于和主小区不同的载体上的辅小区上执行D2D通信,这可能使得网络能够控制D2D通信,而不限制可用于主小区上的基础结构模式通信的资源。
因此,在706和708中,BS102可分别配置第一UE106A和第二UE106B,以使用辅小区彼此进行直接装置到装置通信。辅小区可使用与任一主小区不同的(“第二”)信道(例如,频率信道)作为载体。第二信道可以是与第一信道在同一频带上的信道,或者可完全在不同的频带上。例如,第二信道可在未许可频带上,诸如工业科技医疗(ISM)频带或另一未许可频带上。尤其需注意,利用不同频带诸如未许可频带上的信道作为用于辅小区的载体可使得蜂窝网络能够控制/协调D2D通信而不向第一频带添加资源负担。
BS102可配置第一UE106A和第二UE106B以利用辅小区经由主小区彼此进行D2D通信。配置辅小区包括多个步骤的任一个步骤,其实质可能取决于第二信道所在的频带(以及各种可能的因素)。
作为配置辅小区的一部分,BS102可执行选择过程,以便选择信道作为将建立辅小区的“第二信道”。至少在某些情况下,选择过程可包括从多个频带中的可能信道选择第二信道。例如,根据各种可能的具体实施,BS102可从第一频带、一个或多个未许可(例如,ISM)频带和/或一个或多个其他许可频带(例如,蜂窝网络提供商根据一种或多种上一代无线电接入技术当前操作或先前操作蜂窝网络所在的频带)的任意组合选择第二信道。
如果辅小区建立于(或可能建立于)可能受到来自不在网络控制之下的其他无线通信(例如,可能来自一种或多种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的干扰的未许可频带上,则信道选择可包括针对来自无线通信的一种或多种干扰来对未许可频带进行一次或多次扫描/测量。
具体地,至少在一些情况下,如果考虑选择在该未许可频带内的信道作为第二信道,则可能希望检查未许可频带上的Wi-Fi干扰。在此类情况下,BS102可能扫描通常进行Wi-Fi通信所在的频带上的一个或多个Wi-Fi信道。如果需要,可为BS102装备专用于这种目的(和/或其他目的)的Wi-Fi通信电路。扫描Wi-Fi信道可包括测量各种信道条件指标和/或可用于评估或推断干扰水平诸如RSSI的指标的任一者。作为一种可能,BS102可在此类未许可频带上执行功率谱密度检测。
基于扫描Wi-Fi信道,BS102可选择未许可频带中的一个或多个信道(例如,Wi-Fi信道或可能在频率上与一个或多个Wi-Fi信道对应/重叠的根据第一RAT的信道(诸如,LTE信道))作为可能建立辅小区所在的潜在信道。一个或多个所选择的信道可以是已确定Wi-Fi干扰可能性较小和/或较不普遍的那些信道,诸如对应Wi-Fi信道上的RSSI、SNR或非IEEE干扰低于期望阈值的信道。
在已选择一个或多个信道作为用于辅小区的潜在载体之后,BS102可向第一UE106A和第二UE106B中的每一者提供此类信道的指示。例如,BS102可经由用于第一UE106A和第二UE106B中的每一者的相应主小区在配置消息(例如,RRC配置对象)中向第一UE106A和第二UE106B中的每一者提供未许可频带中的潜在信道的列表。UE106可存储此类潜在信道的列表并配置其自身以在从BS102接收到这样做的另一命令/指示时在任何潜在信道上建立载波。换句话讲,UE106可将列表上的每个信道配置作为潜在载体,尽管它们在更加明显地被激活之前保持“不活动”并且未被使用为实际载体。
在一些情况下,第一UE106A和第二UE106B中的一者或两者可向BS102进一步提供(例如,经由主小区)相对于可建立辅小区所在的未许可频带中的潜在信道的此类列表的反馈。例如,第一UE106A和第二UE106B中的一者或两者可在一些或全部潜在信道上执行一次或多次测量(例如,关于干扰/信号强度/RSSI扫描/各种其他信道条件指标的任一种信道条件指标),以确定第一UE106A和/或第二UE106B本地那些信道的信道条件,例如以确认那些信道在第一UE106A和/或第二UE106B附近也是相对没有干扰的。因此,第一UE106A和第二UE106B中的一者或两者可能向BS102提供此类信道条件信息,提供受支持信道的经删改(或可能未经删改)的列表,和/或以其他方式向BS102提供相对于可建立辅小区所在的未许可频带中的潜在信道的列表的反馈/信息。
作为另一个示例,第一UE106A和第二UE106B中的一者或两者的无线通信能力可能是有限的,结果可能无法根据特定频带上的第一RAT来执行通信。如果第一UE106A或第二UE106B的任一者或两者无法利用由BS102指示的潜在信道中的任一个潜在信道,例如可通过受支持信道的删改列表或不受支持信道的列表或各种其他形式的反馈中的任一种反馈来向BS102(例如,经由主小区)传送此类信息。
需注意,对于许可频带上的潜在信道,来自不在网络控制下的无线通信的干扰可能不是问题。例如,网络可能对该频带上的潜在信道具有完全控制力,因此可能已知道此类信道上的任何无线通信活动。因此,如果考虑选择一个或多个此类许可频带中的信道作为第二信道,则其可能是此类频带上的信道不必进行初始扫描的情况。
一旦BS102已执行任何扫描/信道测量(如果适当的话,例如如果考虑一个或多个未许可频带),并且可能另外基于从UE106接收的任何反馈(例如,同样如果适当的话),BS便可选择要建立辅小区所在的信道(即,第二信道)。该选择可基于扫描/信道测量、从UE106接收的任何反馈和/或更典型的网络资源分配考虑(例如,网络控制的通信和资源可用性的已知加载/使用,以及各种考虑)中的一者或多者。
一旦选择了第二信道,BS102便可配置UE106,以通过向每个UE106提供指示在第二信道上建立辅小区来经由辅小区直接进行通信。基于BS102进行的配置,第一UE106A和第二UE106B可建立辅小区,以用于彼此进行直接装置到装置通信。
另外需注意,可根据第一RAT或根据第二(即,不同的)RAT来配置辅小区。例如,如果蜂窝网络运营商具有根据不同(例如,不同代)无线电接入技术并行操作的蜂窝网络,则在一些情况下(例如,根据网络资源使用分布/可用性),可能希望处于第二RAT操作所在的频带上,并且因此可根据第二RAT来配置辅小区。作为一个此类示例,第一RAT可以是LTE,而第二RAT可以是HSPA;如果第二RAT是更旧的无线通信技术(例如,3GRAT,诸如HSPA),而第一RAT是更新的无线通信技术(例如,LTE),则网络根据第二RAT操作所在的频带可具有较小的负载/更多的可用容量(例如,因为很多用户装置可优先使用更新的无线通信技术),因此根据第二RAT建立/配置辅小区可以是对网络资源的有效使用。
在710中,第一UE106A和第二UE106B可经由辅小区彼此直接进行通信。例如,如果根据第二RAT来配置辅小区,则可使用与用于经由第一UE106A和第二UE106B中的每一者的相应主小区与BS102进行通信的相同无线通信技术(第一RAT)来进行D2D通信,或者可根据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第二RAT)进行D2D通信。
在一些情况下,蜂窝网络可利用跨载波调度来向第一UE106A和第二UE106B分配D2D资源。例如,BS102可经由每个相应主小区来向第一UE106A和第二UE106B中的每一者提供用于为D2D通信调度辅小区资源的调度信息(例如,上行链路授权和/或下行链路授权)。使用跨载波调度可使得网络能够保持对用于D2D通信的资源分配的控制,这样可促进更有效的资源使用,例如,因为网络可能够协调不同的UE对以避免彼此干扰。
需注意,用于D2D通信的用户平面调度可与用于基础结构模式通信的用户平面调度以不同方式进行操作。例如,至少在一些情况下,基站102可(至少部分)基于其本地缓冲区和UE106的上行链路缓冲区的缓冲区状态(例如,基于UE的缓冲区状态报告)来调度与UE106的上行链路通信和下行链路通信;可基于什么数据可用于分别在下行链路方向和上行链路方向上传输来调度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然而,就D2D通信而言,基站102可能没有要向UE106传输的任何下行链路数据,UE106也没有要向BS102传输的任何上行链路数据,因为可直接在两个UE106之间进行D2D通信。
作为一种可能,BS102可简单地向正在进行D2D通信的UE106分配资源。在此类情况下,UE106可向BS102发送触发/指示,以便与另一个UE106建立D2D通信,基于此,该BS102可建立用于D2D通信的无线电资源。BS102然后可周期性地向UE106分配资源以用于辅小区上的D2D通信,直到从UE106接收到进一步的指示以停止与该特定UE106进行D2D通信(例如,不再对与所选择的对等体的D2D通信感兴趣的指示)。
作为另一种可能,在BS102的控制下参与D2D通信的UE106可向BS102(例如,经由主小区的控制信道)传输“D2D缓冲区状态报告”(例如,类似于针对基础结构模式通信的缓冲区状态报告),以指示在每个UE106处有多少数据可用于向另一UE106传输。BS102然后可基于此类信息来向每个UE106分配用于D2D通信的资源。需注意,对这些示例性D2D用户平面调度技术的许多替代、添加和/或修改也是可能的,并可根据需要进行使用。
由于在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可经由主小区向用于主小区和辅小区两者的每个UE106提供控制信息,因此可能希望在针对辅小区的授权/资源分配(例如,D2D授权/资源分配)和针对主小区的授权/资源分配之间进行区分。作为(例如,在LTE蜂窝系统中)实现这种区分的一种可能,可利用用于D2D相关控制信息的D2D特有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来对主小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循环冗余校验进行编码,而可针对非D2D相关的控制信息来使用正常C-RNTI。
在其他实例中,蜂窝网络可不利用跨载波调度。例如,如果辅小区根据与主小区不同的RAT进行操作,则可由根据第二RAT进行操作的网络控制或者可直接由UE106控制用于辅小区的调度功能和其他控制功能。需注意,在此类情形中,仍然可能会是将主小区用于发现和帮助设置辅小区的情况。
在辅小区活动时,UE106可监测辅小区的一个或多个链路质量指标(例如,信号强度和/或质量指标,诸如RSRP和/或RSRQ、丢包率等),并可(例如,经由主小区)向BS102报告此类监测的结果(例如,在链路质量报告中)。此类监测和报告可由BS102(例如,使用经由主小区传输的指示/请求)控制/配置,和/或可由UE106以由UE106控制的方式来执行。还需注意,此类监测和报告可为基于时间的(例如,在特定预配置或动态配置的间隔处周期性执行)、基于事件的(例如,由特定事件激活)或是基于时间和基于事件的组合。
至少部分地基于辅小区的链路质量,BS102可确定是否从辅小区发起切换。在某个时间点,第二信道的链路质量可能会降低到低于期望水平。在此类情况下,BS102可确定将辅小区切换到不同的载体。可以多种方式中的任一种方式来执行第二信道链路质量已下降的确定;作为一个示例,如果任何监测的链路质量指标下降到低于预配置阈值,这可能是第二信道的链路质量已下降到不希望水平的考虑。在此类情况下,BS102可确定将D2D通信切换或跳跃到不同D2D信道或基础结构模式链路(例如,如果用户装置不再在直接通信的范围内),并可相应地配置切换。
如果需要,对切换特性/切换技术的选择可在本质上类似于通过一些或所有方式对第二信道进行初始选择。例如,可考虑并评估(例如,基于信道扫描、装置反馈、网络资源管理算法和/或各种其他考虑)各个可能频带(例如,许可的和/或未许可的,以供结合第一RAT或第二RAT中一者或两者使用)中的任一个频带上的各个潜在D2D信道中的任一个潜在D2D信道,以及用于将D2D链路转换到基础结构模式链路的选项(例如,经由BS102和/或一个或多个其他基站),并可相应地确定切换的细节。
需注意,即使仅有UE106中的一个UE正在经历劣化的条件并导致发起辅小区的切换,BS102也可向第一UE106A和第二UE106B两者指示(例如,经由主小区提供切换命令,诸如RRC配置信息)在此类情况下执行由网络确定的切换,因为第一UE106A和第二UE106B两者在利用辅小区进行D2D通信。这可能与基础结构模式链路相反,在基础结构模式链路中,一个用户装置从蜂窝网络的一个小区切换到另一个小区可能不会影响经由蜂窝网络与该用户装置进行通信的任何一个或多个装置。
还应该指出,即使在从D2D链路切换到基础结构模式链路的情况下,由核心网络(例如,LTE网络的演进分组核心(EPC))分配给UE106的IP地址也可与在D2D链路上分配给UE106的IP地址相同,例如以确保连续性。此类IP地址连续性可实现D2D通信到基础结构模式通信的无缝切换,并且反之亦然。例如,如果UE106的IP地址未因为从D2D模式切换到基础结构模式通信而变化,则UE106的活动应用程序可能够在D2D通信链路切换到基础结构模式通信链路时继续操作而不会中断,并且反之亦然。
一旦UE106接收到具有切换的细节的用于执行切换的指示,第一UE106A和第二UE106B中的每一者可执行切换(例如,根据指示中的所提供的细节)。
因此,根据图7的方案,UE可能够在完全的网络控制下执行D2D通信。此外,通过利用载波聚合技术,可在与到蜂窝网络的基础结构模式链路不同的载体上执行D2D通信。例如,如果将未许可频带用于D2D通信,则这样可潜在地避免添加网络运营商的一个或多个许可频带的负担,并且更一般地,可使得网络运营商能够通过有效且有成本效率的方式来分布可用资源(可能包括网络运营商许可的一个或多个频带以及一个或多个未许可频带)。
可以各种形式中的任一种形式来实现本公开的实施方案。例如,可将一些实施方案实现为计算机实现的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介质或计算机系统。可使用一个或多个定制设计的硬件装置诸如ASIC来实现其他实施方案。可使用一个或多个可编程硬件元件诸如FPGA来实现另外的其他实施方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介质可配置为使得其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其中如果由计算机系统执行该程序指令,则使得计算机系统执行一种方法,例如本文所述的方法实施方案中的任一种方法实施方案,或本文所述的方法实施方案的任何组合,或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实施方案中的任何子集或此类子集的任何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装置(例如UE106)可被配置为包括处理器(或一组处理器)和存储器介质,其中存储器介质存储程序指令,其中该处理器被配置为从存储器介质中读取并执行程序指令,其中程序指令是可执行的以实现本文所述的各种方法实施方案中的任一种方法实施方案(或本文所述方法实施方案的任何组合,或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实施方案中的任何子集或此类子集的任何组合)。可以各种形式中的任一种形式来实现该装置。
尽管已相当详细地描述了上述实施方案,但是一旦完全理解了上述公开,许多变型和修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显而易见。本发明旨在使以下权利要求书被解释为涵盖所有此类变型和修改。

Claims (20)

1.一种第一无线用户设备(UE)装置,包括:
无线电部件,所述无线电部件包括被配置用于无线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天线;
处理元件,所述处理元件可操作地耦接至所述无线电部件;
其中所述无线电部件和所述处理元件被配置为:
建立主小区以用于与基站的控制通信,其中所述主小区使用第一信道作为载体;
接收用于配置辅小区以用于所述第一UE和第二UE之间的装置到装置(D2D)通信的信息,其中所述辅小区使用第二信道作为载体,其中所述第二信道与所述第一信道不同;以及
使用所述辅小区来与所述第二UE直接进行通信,
其中由所述基站使用所述主小区来调度辅小区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UE,其中所述无线电部件和所述处理元件被进一步配置为:
确定针对所述第二信道的至少一个信道条件指标;以及
经由所述主小区来向所述基站传输包括针对所述第二信道的所述至少一个信道条件指标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UE,
其中所述第一信道是第一频带上的信道,
其中所述第二信道是第二频带上的信道,
其中所述无线电部件和所述处理元件被进一步配置为:
经由所述主小区来从所述基站接收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频带的多个信道的信息;以及
经由所述主小区来向所述基站传输用于指示所述UE支持所述第二频带的所述多个信道中的至少一个信道上的通信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频带的所述多个信道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至少包括所述第二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第一UE,其中所述无线电部件和所述处理元件被进一步配置为:
在所述第二频带的所述多个信道中的每个信道上执行一次或多次信道测量;以及
经由所述主小区来向所述基站传输包括所述第二频带的所述多个信道中的每个信道上的所述一次或多次信道测量的结果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UE,
其中在所述主小区上所述第一UE和所述基站之间的通信使用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来执行,
其中在所述辅小区上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之间的通信也使用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来执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一UE,
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是LTE。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UE,
其中在所述主小区上所述第一UE和所述基站之间的通信使用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来执行,
其中在所述辅小区上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之间的通信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来执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UE,
其中所述第二信道是相比于所述第一信道在不同频带上的信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UE,
其中所述第一信道是许可频带上的信道,其中所述第二信道是未许可频带上的信道。
10.一种用于操作无线用户设备(UE)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来与基站建立主小区,其中所述主小区使用第一分量载波;
从所述基站接收用于配置辅小区的信息,其中所述信息是经由所述主小区接收的,其中所述辅小区在所述第一UE和第二UE之间根据所述第一RAT来提供装置到装置(D2D)通信链路,其中所述辅小区使用第二分量载波;以及
经由所述辅小区根据所述第一RAT来执行与所述第二UE的D2D通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测所述辅小区的一个或多个链路质量指标;
经由所述主小区来向所述基站传输针对所述辅小区的至少一个链路质量报告;以及
经由所述主小区来从所述基站接收执行所述D2D通信链路的切换的指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执行所述D2D通信链路的切换的所述指示指示以下各项中的一者:
将所述辅小区移动到同一频带中的不同载体,并根据所述第一RAT来保持所述D2D通信链路;
将所述辅小区移动到不同频带中的不同载体,并根据所述第一RAT来保持所述D2D通信链路;
将所述辅小区移动到不同频带中的不同载体,并修改所述D2D通信链路以根据第二RAT进行操作;或者
将所述D2D通信链路转换成基础结构模式通信链路,
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根据执行所述D2D通信链路的切换的所述指示来执行所述D2D通信链路的切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
其中如果将所述D2D通信链路被转换成所述基础结构模式通信链路,则用于第一UE的IP地址与被分配给所述第一UE以用于所述D2D通信链路的IP地址相同。
14.一种基站(BS),包括:
无线电部件,所述无线电部件包括被配置用于无线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天线;
处理元件,所述处理元件可操作地耦接至所述无线电部件;
其中所述无线电部件和所述处理元件被配置为:
配置主小区,以用于与第一用户设备(UE)装置和第二UE中的每一者进行通信;
配置辅小区,以用于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之间的装置到装置(D2D)通信;以及
经由用于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中的每一者的相应主小区来向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中的每一者传输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为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之间的所述D2D通信分配辅小区资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BS,
其中所述辅小区使用与用于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的所述主小区不同的信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BS,
其中用于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的所述主小区在第一频带上,
其中所述辅小区在第二频带上,
其中所述无线电部件和所述处理元件被进一步配置为:
扫描所述第二频带上的多个信道,其中扫描所述多个信道包括针对所述多个信道中的每个信道来测量至少一个信道条件指标;
至少部分地基于针对所述多个信道中的每个信道测量所述至少一个信道条件指标的结果来选择所述多个信道的至少子集;
经由用于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中的每一者的相应主小区来向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传输用于指示所述多个信道的所述至少子集的信息;
经由用于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中的每一者的相应主小区来从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中的每一者接收用于指示所述多个信道的所述至少子集中的哪个信道由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中的每一者支持的信息;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来自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中的每一者的用于指示所述多个信道的所述至少子集中的哪个信道由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中的每一者支持的所述信息来为所述辅小区选择所述第二频带的信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BS,
其中所述第二频带是未许可ISM频带,
其中针对所述多个信道中的每个信道来测量至少一个信道条件指标包括在所述多个信道中的每个信道上测量来自Wi-Fi通信的干扰。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BS,其中所述无线电部件和所述处理元件被进一步配置为:
经由用于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中的每一者的相应主小区来从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中的每一者接收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链路质量信息;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链路质量信息来确定是否从所述辅小区发起切换;以及
在确定从所述辅小区发起切换时,经由用于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中的每一者的相应主小区来向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两者传输切换命令。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BS,其中所述无线电部件和所述处理元件被进一步配置为:
在确定从所述辅小区发起切换时选择切换技术,其中所述切换技术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者:
将所述辅小区跳跃到同一频带中的另一D2D信道;
将所述辅小区跳跃到不同频带中的另一D2D信道;或者
将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从D2D通信链路移动到基础结构模式通信链路。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BS,
其中所述BS、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根据LTE进行操作,
其中针对所述第一UE和所述第二UE中的每一者,利用与用于分配主小区资源的控制信息不同的C-RNTI来对用于针对所述D2D通信分配辅小区资源的所述控制信息进行编码。
CN201480065222.XA 2013-12-03 2014-10-06 利用载波聚合来进行装置到装置通信 Active CN1058305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095,292 US9264968B2 (en) 2013-12-03 2013-12-03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US14/095,292 2013-12-03
PCT/US2014/059225 WO2015084483A1 (en) 2013-12-03 2014-10-06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30523A true CN105830523A (zh) 2016-08-03
CN105830523B CN105830523B (zh) 2019-07-12

Family

ID=51795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5222.XA Active CN105830523B (zh) 2013-12-03 2014-10-06 利用载波聚合来进行装置到装置通信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64968B2 (zh)
CN (1) CN105830523B (zh)
DE (1) DE112014005501B4 (zh)
WO (1) WO201508448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59506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network selection
WO2019029739A1 (zh) * 2017-08-10 2019-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565867A (zh) * 2016-08-12 2019-04-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v2x通信的跨载波调度
CN112004261A (zh) * 2015-04-11 2020-1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设备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79203B2 (en) 2013-09-04 2021-04-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election to reduce interference to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from a cellular network
US9429647B2 (en) * 2013-12-04 2016-08-30 Aruba Networks, Inc. Classifying wireless signals
CN110290532B (zh) * 2013-12-30 2023-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协调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105285A (zh) * 2014-01-22 2016-1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lte‑u(lte未授权的频谱)的载波交换的方法及装置
EP3100553A4 (en) * 2014-01-28 2017-08-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ng resources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communications
US10743325B2 (en) 2014-04-18 2020-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election co-existence in shared spectrum
US9838975B2 (en) * 2014-04-20 2017-12-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power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rmi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9923834B2 (en) * 2014-05-09 2018-03-2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iggering and sending device-to-device buffer status report and scheduling request
US10159079B2 (en) * 2014-05-21 2018-12-18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On Behalf Of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ocial-aware cooperative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S10320883B2 (en) * 2014-05-21 2019-06-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vice for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file
KR102188650B1 (ko) * 2014-06-10 2020-12-0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반송파 집적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전자장치
US10111148B2 (en) * 2014-08-20 2018-10-23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working optimization in connection with cellular handover
US9918266B2 (en) * 2014-10-06 2018-03-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of a secondary cell for device-to-device user equipment
CN106797578A (zh) * 2014-10-24 2017-05-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缓存状态报告的触发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US9848364B2 (en) * 2015-01-29 2017-12-1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US9374751B1 (en) * 2015-06-25 2016-06-21 Sprint Spectrum L.P. Bilateral transition of control communication for control of mobile craft
CN106376082B (zh) * 2015-07-20 2021-12-28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7020176A1 (zh) * 2015-07-31 2017-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US10820162B2 (en) 2015-12-08 2020-10-2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user-initiated LTE broadcast
KR102514908B1 (ko) 2015-12-22 2023-03-2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d2d 신호 전송 지원을 위한 기지국 동작 방법 및 장치
JP6627889B2 (ja) 2016-01-08 2020-01-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処理方法
WO2017119140A1 (ja) * 2016-01-08 2017-07-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処理方法
JP6860581B2 (ja) 2016-03-29 2021-04-14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通信の伝送リソースを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6614730B2 (ja) * 2016-03-31 2019-12-04 ホアウェイ・テクノロジーズ・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受信エンド決定方法、関連するデバイス、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KR20180027305A (ko) * 2016-09-06 2018-03-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을 선택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TWI626546B (zh) * 2017-01-20 2018-06-11 資料傳輸架構處理資料聚類分群的價格技術分析方法
CN107124770B (zh) 2017-04-27 2021-02-2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d2d多载波聚合的载波集选取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9023857A1 (en) * 2017-07-31 2019-02-07 Zte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COMPUTER DEVICE FOR PERFORMING WIRELESS DEVICE DEVICE COMMUNICATION USING AGGREGATION OF LATERAL BINDING CARRIERS
WO2019051671A1 (zh) * 2017-09-13 2019-03-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配置anr的方法、终端设备、基站和核心网设备
US20240056233A1 (en) * 2019-11-06 2024-02-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to transmit and receive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sidelink and device for same
CN112235764B (zh) * 2020-11-02 2024-04-05 深圳市中诺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在异构网络混合组网下d2d终端模式切换的方法
US20230247092A1 (en) * 2022-02-02 2023-08-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abling off-channel transmissions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11632271B1 (en) 2022-02-24 2023-04-18 T-Mobile Usa, Inc. Location-based channel esti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53747A1 (en) * 2003-05-19 2007-07-05 Sheng Pa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ft switching
US20070177654A1 (en) * 2006-01-31 2007-08-02 Vladimir Levitine Detecting signal carriers of multiple types of signals in radio frequency input for amplification
CN101132617A (zh) * 2006-08-24 2008-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点对点对等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02158559A (zh) * 2011-04-18 2011-08-1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p2p网络的负载均衡的方法
CN103068049A (zh) * 2012-12-11 2013-04-24 北京邮电大学 蜂窝与d2d混合网络中避免蜂窝通信对d2d通信干扰的方法
WO2013068788A1 (en) * 2011-11-10 2013-05-16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acilitating use of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S20130223352A1 (en) * 2012-02-27 2013-08-2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Network Resources
WO2013167557A1 (en) * 2012-05-07 2013-11-1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Operations on shared ban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39362B2 (en) 2006-07-31 2014-09-16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transmit power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9516686B2 (en) 2010-03-17 2016-1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peer-to-peer (P2P) communication on unlicensed spectrum
WO2011116815A1 (en) 2010-03-23 2011-09-2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irect terminal-to-terminal communication in a cellular system
US8995331B2 (en) 2010-09-21 2015-03-3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laying in mixed licensed and unlicensed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2469470B (zh) * 2010-11-04 2015-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US8744458B2 (en) * 2010-11-19 2014-06-03 Nokia Corporation Signaling mixed resource allocations for D2D communications
WO2012116489A1 (en) 2011-03-01 2012-09-07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Operating a wireless system in an unlicensed band
GB2497780B (en) 2011-12-21 2014-02-26 Broadcom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sensing operation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communications
WO2013091229A1 (en) 2011-12-23 2013-06-27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Transparent d2d communications
EP2798891B1 (en) 2011-12-29 2019-02-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user equipment and a radio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US8934437B2 (en) * 2012-05-11 2015-01-13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establish a device-to-device (D2D) connection in a 3GPP-LTE network using a distributed channel scan
EP2856836B1 (en) * 2012-05-31 2019-02-2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d2d, mobility in wireless systems
US9042938B2 (en) * 2012-12-27 2015-05-26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9185697B2 (en) * 2012-12-27 2015-11-10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9306721B2 (en) * 2013-03-15 2016-04-05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53747A1 (en) * 2003-05-19 2007-07-05 Sheng Pa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ft switching
US20070177654A1 (en) * 2006-01-31 2007-08-02 Vladimir Levitine Detecting signal carriers of multiple types of signals in radio frequency input for amplification
CN101132617A (zh) * 2006-08-24 2008-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点对点对等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02158559A (zh) * 2011-04-18 2011-08-1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p2p网络的负载均衡的方法
WO2013068788A1 (en) * 2011-11-10 2013-05-16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acilitating use of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S20130223352A1 (en) * 2012-02-27 2013-08-2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Network Resources
WO2013167557A1 (en) * 2012-05-07 2013-11-1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Operations on shared bands
CN103068049A (zh) * 2012-12-11 2013-04-24 北京邮电大学 蜂窝与d2d混合网络中避免蜂窝通信对d2d通信干扰的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4261A (zh) * 2015-04-11 2020-1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565867A (zh) * 2016-08-12 2019-04-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v2x通信的跨载波调度
CN109565867B (zh) * 2016-08-12 2022-03-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v2x通信的跨载波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WO2018059506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network selection
US11395217B2 (en) 2016-09-30 2022-07-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network selection
WO2019029739A1 (zh) * 2017-08-10 2019-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391400A (zh) * 2017-08-10 2019-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391400B (zh) * 2017-08-10 2020-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30523B (zh) 2019-07-12
DE112014005501B4 (de) 2021-12-30
DE112014005501T5 (de) 2017-03-16
WO2015084483A1 (en) 2015-06-11
US20150156693A1 (en) 2015-06-04
US9264968B2 (en) 2016-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30523A (zh) 利用载波聚合来进行装置到装置通信
CN105706521B (zh) 使用未许可频带的载波聚合
EP2978259B1 (en) D2d switchover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US9585159B2 (en) Opportunistic dual-band relay
EP2901800B1 (en)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wwan) managed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using narrowband wi-fi in a licensed band
EP2761951B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handl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16005069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and Using Device-to-Device Frequency-Related Capability and Configuration Preferences
US20140120926A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in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operating multiple beams
EP3695630A1 (en) Policy provisioning at a user equipment (ue)
US8958799B2 (en) Wireless device based inter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handover initiation
CN105451342A (zh) 利用分割承载支持的多rat无线电资源聚合
CN106170136A (zh) 用于链路预算受限的无线设备的改进分组交换无线通信
WO2017054289A1 (zh) 一种基于非授权频段的载波切换方法、基站和系统
CN106686743A (zh) 具有暂停/恢复支持的无线电资源聚合
CN105282768A (zh) 重配置方法及装置
US9838192B2 (en) Carrier aggregation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 management
CN110691391A (zh) 接入节点切换、发送信号参数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140020307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디스커버리 신호의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CN114916026B (zh) 小区切换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
US11368895B2 (en) Frequency band handover in dual-connectivity systems
CN114375589B (zh) 一种网络参数调整方法及网络管理设备
CN110167033A (zh) 在5g中隐藏wlan检测以实现更好的生态系统设计
WO2023231468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4016375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ang et al. A proxy-based collaboration system to minimize content download tim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